20132014泰晤士報世界大學排名
1. 2014年德國大學的排名情況
在德國,沒有榮膺「精英大學」稱號的大學的工作,由與現時的「精英」和「非精英」階層劃分將加劇。 大部分學生當然喜歡精英大學,相比於一般大學,甚至即便教授必須只有一半多,也喜歡它。 除了減少的國家資助,非精英大學在第三方資助上也會遇到困難。
2014年德國大學的排名情隱清況
根據2014年的排名情況,在世界100強高校中,位居首位的是美國,有46所;第二位為英國,有10所;第三位為德國,有6所。法國僅剩2所位列100強。
據消息,根據2014年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副刊》世界大學排名,在世界100強高校中,位居首位的是美國,有46所;第二位為英國,有10所;第三位為德國,有6所。較之於2012年的4所和2013年的5所,德國2014年的成績可謂驕人。
從表一可見,雖然只有慕尼黑大學的排名下降,從2013年的44名滑至46名,但是其他大學要麼保持原水平,要麼有所上升,例如亞琛工業大學從2013年的第129名躋身進入2014年的100強,柏林自由大學的排名也提高了一個檔次。
《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副刊》首席我費爾·貝迪(Phil Baty)表示:「假如德國大學的『國際化』是通過提供更多的英語課程和開設海外分校為手段的話,那麼德國大學可以期待在未來幾年內獲得進一步提高。當然仍然會存有語言問題,尤其是在涉及純德語研究方面。但德國政府正開始實施有償支付政策,以提高競爭力和聚集資源。這一舉措提高了教學和科研的質量,進而帶動大學的排名。反過來,大學排名的提高,將進一步吸引更多的國際人才、合作者和投資者。這對德國而言,是一個良性循環。」
如果說2014年德國是幸運的,那麼法國恰恰是慘淡的。法國有2所大學跌出世界100強,僅剩2所位列100強。
《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副刊》專家克里斯·帕爾表示:「這份世界大學排名應該引起法並攜滾國負責高等教育的領導人的重視。因為法國是一個在很多方面都享有盛名的國家,而這份排名的出爐,無疑給法國敲響了警鍾,同時也引起人們的擔憂。」
與2013年相比,法國跌出100強的高校分別是巴黎第十一大學和巴黎綜合理工學院。排名最靠前的是巴黎索邦大學絕余,處於第71名至第80名之間,而另一所巴黎第六大學滑至第90名至第100名之間。
《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副刊》資深我費爾·巴蒂認為:「法國當下進行的高等教育體系改革,包括引入更多的英語課程這一具有爭議的計劃,在短期內可能會影響其大學的排名。這種推測將是合理的,因為法國的研究體系比較復雜,再加之其接連不斷的學術改革,都會影響全球學術界作出判斷。吸引頂尖人才時大學的名聲不再顯得重要,合作與投資反而是新的關注點,因為國際知名度產生的實際影響也是有限的。」
2. 世界大學最新排名
在《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專刊》07年9日刊出的全球「200大」大學排行榜中,北京大學排在第36位,清華大學位居第40位。
在此次排名中,香港大學與香港中文大學也躋身前50名。而第1名依然是美國哈佛大學;英國劍橋、牛津及美國耶魯大學同列第2。
這項由國際知名教育咨詢機構QS 公司進行的全球高等學府排名調查,規模涵蓋全球主要的大學,是申請就讀大學學生的重要參考。
全球前20名大學
1.哈佛大學
2.劍橋大學
2.牛津大學
2.耶魯大學
5.倫敦帝國學院
6.普林斯頓大學
7.加州理工學院
8.芝加哥大學
9.倫敦大學
10麻省理工學院
11.哥倫比亞大學
12.加拿大馬吉爾大學
13.杜克大學
14.賓州大學
15.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16.澳大利亞國立大學
17.東京大學
18.香港大學
19.斯坦福大學
20.美卡內基大學、康乃爾大學(並列)
名列前50名的亞洲大學
東京大學(第17名)
香港大學(第18名)
京都大學(第25名)
新加坡國立大學(第33名)
北京大學(第36名)
香港中文大學(第38名)
清華大學(第40名)
大阪大學(第46名)
3. 2013qs世界大學排名前100有那些
1. 麻省理工學院--美國 2. 劍橋大學--英國 3. 哈佛大學--美國 4. 倫敦大學--英國 5. 牛津大學--英國 6. 帝國理工學院--英國 7. 耶魯大學--美國 8. 芝加哥大學--美國 9. 普林斯頓大學--美國 10. 加州理工學院--美國 11. 哥倫比亞大學--美國 12. 賓夕法尼亞大學--美國
13. 瑞士聯邦理工學院--瑞士 14. 康奈爾大學--美國 15. 斯坦福大學--美國 16.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美國 17. 密歇根大學--美國 18. 麥吉爾大學--加拿大 19. 多倫多大學--加拿大 20. 杜克大學--美國 21. 愛丁堡大學--英國 22.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美國 23. 香港大學--中國
24. 澳洲國立大學--澳大利亞 25. 新加坡國立大學--新加坡 26. 倫敦大學國王學院--英國 27. 西北大學--美國 28. 布里斯託大學--英國 29. 洛桑聯邦高等工業學院--瑞士 30. 東京大學--日本
31.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美國 32. 曼徹斯特大學--英國 33. 香港科技大學--中國
34. 巴黎高等師范學院--法國 35. 京都大學--日本 36. 墨爾本大學--澳大利亞
37. 首爾國立大學--韓國 38. 威斯康辛麥迪遜分校--美國 39. 悉尼大學--澳大利亞 40.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 41. 巴黎綜合理工學院--法國 42. 布朗大學--美國 43. 紐約大學--美國
44. 北京大學--中國 45.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加拿大 46. 昆士蘭大學--澳大利亞 47. 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 48. 清華大學--中國 49. 卡耐基梅隆大學--美國 50. 大阪大學--日本
51. 哥本哈根大學--丹麥 52. 新南威爾士大學--澳大利亞 53. 慕尼黑工業大學--德國 54. 格拉斯哥大學--英國 55. 海德堡大學--德國 56. 伊利諾伊厄本那-香檳分校--美國
57. 北卡羅來納教堂山分校--美國 58. 華威大學--英國 59. 華盛頓大學--美國 60. 慕尼黑大學--德國 61. 莫納什大學--澳大利亞 62. 阿姆斯特丹大學--荷蘭 63. 韓國高級科學與技術學院--韓國 64. 波士頓大學--美國 65. 東京工業大學--日本 66. 謝菲爾德大學--英國
67. 都柏林聖三一學院--愛爾蘭 68. 德克薩斯奧斯汀分校--美國 69.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英國
70. 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美國 71. 蘭德大學--瑞典 72. 諾丁漢大學--英國 73. 南安普頓大學--英國 74. 日內瓦大學--瑞士 75. 萊頓大學--荷蘭 76. 東北大學--日本 77. 伯明翰大學--英國 78. 赫爾辛基大學--芬蘭 79. 西澳大學--澳大利亞 80. 台灣大學--中國 81. 烏普薩拉大學--瑞典 82. 魯汶大學--比利時 83. 奧克蘭大學--紐西蘭 84. 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美國 85. 烏德勒支大學--荷蘭 86. 名古屋大學--日本 87. 柏林自由大學--德國 88. 喬治亞理工學院--美國 89. 奧爾胡斯大學--丹麥 90. 復旦大學--中國 91. 蘇黎世大學--瑞士 92. 杜倫大學--英國
93. 聖安德魯斯大學--英國 94. 利茲大學--英國 95. 香港城市大學--中國 96. 普渡大學--美國
97. 浦項科技大學--韓國 98. 匹茲堡大學--美國 99. 鹿特丹大學--荷蘭
100.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美國
4. 大學排名世界排名
大學世界排名如下:
1、牛津大學:牛津大學擁有約250項本科課程,以及超過300項研究生課程,其吸引了超過兩萬兩千名學生在此就讀。其中,約百分之四十的牛津學生來自世界各地。牛津大學是英國最大的科研中心。學校在世界頂尖刊物刊發的科研學術報告超過英國任何其他大學。同時,牛津大學也是全英擁有科研專利最多的學術機構,其下公司超過百餘家。

4、加州理工學院:成立於1891年,是一所四年制的私立研究型學院。在校學生有2130人,其中國際學生有951人;在校教師有1405人,師生比例為2:3。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地理位置很優越,距洛杉磯市區只有11英里,交通便利。這所學校規模不算大,只有1000餘名研究生和900餘名本科生,然而在《泰晤士報高等教育》2012-2013年世界大學排名中位列全球第1位。
5、麻省理工學院:坐落於美國馬薩諸塞州,是一所世界著名私立研究型大學。現任校長是L.Rafael Reif,校訓為「Mind and Hand」。該校佔地面積166英畝,設有建築及城市規劃學院、工程學院、六個學院人文及社會科學學院等六個學院,專業以工程學和計算機科學而著名,位列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前列。
5. 泰晤士世界排名
泰晤士大學世界排名前十如下:
1、牛津大學;
2、斯坦福大學;
3、哈佛大學;
4、加州理工學院;
5、麻省理工學院;
6、劍橋大學;
7、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8、耶魯大學;

《泰晤士報》隸屬於魯伯特·默多克的新聞集團。長期以來,《泰晤士報》一直被認為是英國的第一主流大報,被譽為「英國社會的忠實記錄者」。《泰晤士報》在英國國內政治和國際關系問題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在被魯伯特·默多克收購之後,有指《泰晤士報》的風格逐漸趨向保守。
《泰晤士報》的英文名稱The Times,中文直譯過來應該是《時報》。然而它的譯名卻變成與讀音相近、但毫無關聯的「泰晤士河」(River Thames)一樣。由於約定俗成的關系,錯譯保留至今。
6. 2013世界大學排名的權威解讀
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副刊」攜手IDP教育集團全球首發。
2012年10月3日格林威治時間21點,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副刊」(Times Higher Ecation)攜手全球最大留學服務機構IDP教育集團,全球首發2012-2013年世界大學排名,成為學生、學術人員、大學領導、行業與政府等對世界大學進行比較或選擇時參考的黃金標准。 ·加州理工依然表現優異,雄踞榜首蟬聯世界大學第一寶座。2012年的亞軍哈佛被並列第二的牛津和斯坦福趕超,屈居第四;
·和2012年一樣,美國軍團繼續主導世界大學排名:前10名中美國院校就佔7席;前200中美國院校佔76席,比2012年多一名,體現了美國作為第一教育強國的無可爭議的地位;
·亞太地區的大學整體表現呈上升趨勢,而西方大學的排名則有所下降;澳新、日韓和中國高校群三足鼎立形成亞太高等教育圈,18所亞洲大學進入200強且排名令人刮目相看;
·澳大利亞大學的表現令人驚喜,不僅有6所大學進入前100,著名的澳洲「八大」全部進入200強,而且整體排名有可觀的進步;
·英國有31所大學進入200強,牛津躍居第2,劍橋位列第7,帝國理工緊隨其後排第8,UCL和2012年一樣保持第17位,然而英國軍團的整體表現比2012年遜色,很多大學名次下滑;
·8所加拿大院校躋身前200,其中5所位列前100榜單;多倫多大學跌出前20,除了2所大學排名上升外,其他在前200的大學座次均有所下降;
·中國大陸有兩所大學進入200強:北大(45)和清華(52),且都比2012年的排名有所上升; Times世界大學排名是全球最權威和綜合評估的大學排名,由湯姆森路透集團對各大學提供的原始數據進行收集、分析及確認。2013年繼續沿用去年的評估標准和方式,使用13項指標對大學的核心實力進行評估 – 教學、科研、知識轉化和國際化。基於同樣的評估標准,2013年的數據分析結果很明顯地顯示了高等教育實力正從西方國家向東方逐漸轉移。
位於榜單前列的幾所大學評估得分都非常接近。哈佛大學僅以0.1分之微差屈居第四,斯坦福以93.7分牛 津並列位居第二。斯坦福和哈佛的「國際化」這一指標均皆因其有限的國際辦公室工作人員與國際學生、以及較少的研究論文而有所下降,但哈佛的此項得分下降超過斯坦福。牛津大學的排名提升得益於其提高的研究生產力單項得分,單位學術人員在領先學術期刊上發表了更多的研究論文,而且2012年牛津在研究方面的收入還增長了6%。
雖然美國軍團在榜單上的表現風光無限,但部分美國州政府削減其對州立大學的科研經費已經影響到此類大學的排名,51所院校的排名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如著名的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排名從2012年的38名降低到44名,賓州州立從51名下滑到61名,麻省大學從64名下降到72名,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從127名下降到148名。然而,其亞太地區的同行在教學和科研方面都進行了更多的投入;
2013年英國大學的整體表現也受到類似問題的困擾。由於英國政府削減高教經費,英國的頓迪大學跌出前200名,而進入前200的31名英國大學中,19所大學的排名有明顯的下滑。一些聲名卓著的老牌大學也未能倖免:布里斯託大學從66位跌至74位,格拉斯哥大學從102位跌至139位。
與西方大學的排名疲軟形成強烈反差,亞太地區的大學排名呈強勁上升之勢。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副刊的編輯Phil Baty 評論說:「雖然今年國際招生領域存在一些高層次的問題,以及一些聲譽方面的挑戰,澳大利亞大學在今年的排名中表現強勁。」隨著阿德雷德大學重返200強,進入200名的澳洲大學比2012年多一所,而且大多數澳大利亞院校的排名都有提升,原因主要在於在科研方面都獲得了高分,包括員工的學術論文及論文被引用產生的影響。很顯然,澳大利亞正在為其大學加大投入,增強各大學在國內和國際的研究能力。排名最高的墨爾本大學躋身前30(第28名),遠遠超過位於37名的澳國立。而素有「南半球的牛津」之稱的悉尼大學表現則不盡人意,是少數排名下滑的澳洲大學;
中國連續15年對C9研究型大學的持續投入已經得到國際學術界的認可,成為國際同行們進行聯合科研、學生/教師交換和聯合辦學的合作夥伴。中國進入200強的北大排名從2012年的49位上升至46位,清華從2012年的71位超過19所大學躍居第52位,這也得益於其研究論文的影響力提高和行業資助的增加。然而,2012年榜上有名的中國科技大學跌出前200強。復旦接近前200,南京大學則維持在250名至275名之間,上海交大則維持在275名之後。
新加坡的大學也隨著其國家經濟的發展而座次上升,新加坡國立大學從2012年的40位躍居第29位;南洋理工大學更是從2012年的169位火箭般迸發,一躍上升到第86位,提前了83個座次。
韓國大學在2013年的排名中也有突出的表現。幾乎每所進入排名的大學比2012年的座次都有提升,更為可圈可點的是:首爾國立大學從2012年的124位一路凱旋上升到59位,而且另一所韓國大學延世大學也突破前200排名第183位。
Phil Baty如此評論澳大利亞大學的崛起:「毫無疑問澳大利亞正得益於高等教育的從西到東的轉移現象。澳大利亞臨近亞洲充滿活力的創新與研究的熱點地帶,如果能充滿利用這種超越歐洲與北美的地理優勢,我們有理由相信:澳大利亞將會成為亞太地區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IDP教育集團對國際學生所作的消費行為調查顯示:1/3的被訪者表示大學在國際上的排名是他們選校的重要參考信息。37.9%的受訪中國學生、36%的印度受訪學生以及34.6%的中東地區受訪學生認為:院校的排名和聲譽是選擇留學國家和院校最重要的考慮因素。67%的受訪學生表示了解Times世界大學排名。 ·進入世界200強的大學來自24個國家,比2012年少了兩所;
·除了美國和英國院校以外,排名最高的是來自瑞士蘇黎世的聯邦理工學院,排名第12位;
·亞洲排名最高的是日本東京大學,排名第27位;
·雖然荷蘭排名最高的萊頓大學只排在第64位,然而除了美英軍團,占據200強席位最多的是來自荷蘭的12所院校,且全部院校的排名都有提升;
·德國有11所大學躋身200強,其排名最高的大學慕尼黑大學位居第48位;
·在代表發展中經濟的「金磚四國」中,俄羅斯和印度都未能在前200中獲得一席之地;
·聖保羅大學是巴西唯一進入200強的大學,座次也比2012年上升了20多名到第158位;
·在前200強大學中沒有義大利院校的身影,其大學代表主要集中在200-400名之間且排名有所下降;
·日本大學在前200中占據5個席位,但這些高校排名在其他亞洲國家大學排名上升時卻都有所下滑;
·有7所法國大學進入前200,2012年有5所大學榜上有名;
·中東地區僅有以色列大學進入前200,3所以色列大學榜上有名,比2012年增加1所;
·瑞士有7所大學進入200強,但除了排名最好的兩所大學外,其他大學的排名都有所下降;
·愛爾蘭有兩所大學進入前200,但都沒有進入前100;
·瑞典有5所大學進入200強,但前3位的排名下降;
·只有1所大學進入200強的國家和地區有:奧地利、巴西、芬蘭、紐西蘭、南非、中國台灣;
·整個非洲大陸只有一所院校進入前200的榜單 – 南非的開普敦大學,排名從103下滑到113;
·比利時有4所大學進入前200,比2012年增加1所且排名都有所上升;
·唯一進入200強的紐西蘭大學是奧克蘭大學,且排名有所上升;
·澳大利亞有8所大學位列200強,其中6所大學的排名比2012年有所改善;
·與2012年相比,排名上升幅度最大的是澳洲新南威爾士大學,從2012年的173上升到85,進步88個席位;
·進入前200的美國大學排名平均下滑6.5個席位;英國大學排名平均下滑6.7個席位;
·韓國大學在前200的排名中平均上升23.5個席位;中國香港地區的大學平均座次上升8.5個席位; Times高等教育副刊排名編輯Phil Baty認為:「毫無疑問,全球高等教育的力量平衡正在從西方向東方轉移,東方國家對爭創世界一流大學所給與的大力支持、以及國家對科研和創新作出投入而驅動著知識經濟的發展,都逐步顯現出成果。來自包括中國、新加坡、韓國和中國台灣的大學都無一例外地沖擊全球排名。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西方國家的經費縮減正影響著來自西方國家的大學排名,傳統中的歐美名校正在失去他們原有的優勢。這對西方政府來說,足以敲響警鍾。」
IDP教育集團傳訊及客戶關系經理Kim Dienhoff對大學排名的闡述自己的觀點:「全球大學排名已經成為學生和家長選校決策過程中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大學排名權威且實用,不僅僅因為其降低了大學海量信息的復雜程度,還因為和排名一起提供給學生的更多信息。」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創新與進程評估負責人Dirk Van Damme評論說:「學術卓越正逐漸從20世紀的中心轉移。英美大學將繼續占據世界頂級大學的榜首,但他們整體在前200榜單上的位次將有所損失。」
英國大學與科技部部長David Willetts分析:「2012-13年Times世界大學排名顯示,英國不僅在奧運會上力壓群雄,我們在大學教育領域也保持著世界一流的位置…但我們不能自滿,尤其是東亞與太平洋地區的大學進步很快。原地踏步或進步很慢的國家會失去其在國際評比中的位置,因為其他國家正在加倍努力,給與高等教育更多的投入以提高其研究能力。」 其中北京大學上升一位,至第45名,清華大學攀升兩名,位列第50名。「這兩所大學排名均有所上升,」《泰晤士高等教育》編輯菲爾·貝蒂說,「兩校都是中國一流大學,吸引著全球范圍內的優秀學生,並鼓舞著其他國家高校的發展。」
另外3所中國內地大學進入了前300,分別是復旦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和南京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武漢理工大學和中山大學位列第300到400名。根據這項排名,進入世界前400的中國內地大學總數達到10所。
香港大學排名跌至第43名。不過香港科技大學(第57名)和香港中文大學(並列第109名)都取得了進步。台灣大學排名從134降到第142。

7. 泰晤士英國大學排名
牛津大學12年磨一劍,排名第一名,擊敗劍橋與聖安德魯斯,終於獲得了Times英國大學老大哥的位置;去年榜首的聖安德魯斯大學今年第二年,下降一名,但本次依舊超越劍橋大學;劍橋大學保持第三名不變。

Times是英國本土三大排名之一,也是英國本土認可度比較高的排名。相較於QS這種世界大學綜合排名,《泰晤士報》發布的英國大學排名更能反映出在英國本地人心目中各高校的排名情況,因此該排名會與其他世界大學綜合排名榜單的順序有所出入。
《泰晤士報》一直以來都是權威指南之一,對留學生擇校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8. 泰晤士報(2012至2013)世界大學排名台灣上榜有多少
以下轉載台灣當地新聞報導:
世界大學排名 我7校進前400大
2012/10/05
【聯合報╱記者沈育如/台北報導】
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特刊公布2012-2013年世界大學排名(The Times Higher
Ecation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台灣共7所大學進入前4百大。但除了台大進
步20名、成大新進榜外,清大、交大、中山、台科大、中大排名均退步。
台灣入榜7所大學中,台大排名最佳,今年排名134,較去年提升20名;其他進前4百大學
校,還包括清大(第226名)、交大(第252名)、中山(第319名)、成大(第321名)、
台科大(第353名)、中大(第377名)。
今年世界大學排行榜由美國加州理工學院連庄奪冠,英國牛津大學竄升兩名,與美國史丹
佛大學並列第二,第四名到第十名分別為美國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普林斯頓大學、
英國劍橋大學、倫敦帝國學院、柏克萊加州大學、芝加哥大學。
亞洲大學部分,日本東京大學表現最優,從去年第30名躍升到第27名,其次是新加坡大學排名第29名、香港大學排名35。
大陸政府投資高教,成效也在排名中顯現,北京大學從去年第49名升到46名,清華大學更
進步19名,從71名升到52名,其他進入4百大的學校還包括復旦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山大學及浙江大學。
長期研究大學排行的台大圖資系教授黃慕萱分析,今年清大等5校排名雖然退步,但總分
其實進步2到7分,但因近年來大陸、日本政府大力補助學校研究經費,研究成果突飛猛進
,反觀台灣進步有限,排名就退步了。
台大研發長李芳仁表示,在教育部5年5百億邁頂計畫經費挹注下,台大在評比的「研究」
、「教學」與「論文被引用」3項目均有顯著提升,目前「量」的指標進步空間已不多,
將朝向「質」的方向發展,例如教師升等制度中,便鼓勵教授提出高被引論文。
成大首度擠入4百大,副校長蘇慧貞表示,成大積極發展產學合作,今年在「產學合作收入」指標拿了99.9高分,是入榜7校最高。
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專刊世界大學排行榜評比以「教學」(佔分30%)、「國際聲望」(
7.5%)、「產學合作收入」(2.5%)、「研究」(30%)與「論文被引用」(30%)5大
項指標評分,超過15000名學術專家受邀參與調查,連續9年針對世界各大學進行排名。
9.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
《泰晤士高等教育》原名《泰晤士高等教育增刊》簡稱THES,自1910年從泰晤士報的一個高等教育專欄開始,泰晤士高等教育現已是一所世界大學大數據分析的國際機構,是獲獎無數的國際高教傳媒,每日及時報道各國各領域的高教發展趨勢和走向。
其發布的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與QS世界大學排名、U.S. News世界大學排名、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是公認的四大權威大學世界排名,但也因存在商業因素和偏向英語國家而受到批評。
該排名每年更新一次,以教學、研究、論文引用、國際化、產業收入等5個范疇共計13個指標,為全世界最好的1000餘所大學(涉及近90個國家和地區)排列名次,被認為是最具影響力的世界大學排名之一 。

泰晤士高等教育排名簡介
創刊於1971年的《泰晤士高等教育》從2004年開始每年發布世界大學排名,以教學、研究、知識轉化、國際視野等多項指標衡量大學綜合實力,被認為是最具影響力的世界大學排名之一,頗受全球高教界關注。THE世界大學排名由泰晤士高等教育與科睿唯安合作推出。
10. 2012-2013世界大學排行榜的排名分析
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副刊》 於2012年10月3日發布2012-2013世界大學排行榜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蟬聯榜首,英國牛津大學較2011年上升兩位,與美國斯坦福大學並列第二,哈佛退居第四。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名次較2011年都有所提升。
榜單前10位,美國和英國大學分佔7席和3席,美英兩國分別有76所和31所大學進入榜單前200名。亞洲大學在排名中提升較快,其中排名最靠前的是日本東京大學,列第27位,較2011年提升3位。新加坡國立大學排名第29位,較2011年提升11位,韓國首爾國立大學由124位提升至59位。日本、韓國和新加坡各有5所、4所和2所高校進入前200名。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留學生青睞的澳大利亞共有8所高校進入200強,其中墨爾本大學排名第28位。
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分別位居第46和第52位,較2011年分別提升了3位和19位。中國香港的大學仍保持了200強中奪得4席的驕人成績,是世界上頂尖大學密度最高的地區,其中香港大學位列第35,較2011年下滑一位。
《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副刊》副主編、負責世界大學排行榜編制工作的菲爾·貝蒂說,亞洲頂尖研究型大學的巨大投入已經開始有回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