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國學院招生
❶ 中國所有大學里有哪些學校有國學院呢
廈門大學-----------------廈門大學國學研究院始創於1926年10月10日,初創的廈門大學國學研究院由當時的校長林文慶任院長,語言文學家林語堂任總秘書,語言學家沈兼士任研究主任。2006年12月22日復辦廈門大學國學研究院。沒錢支持,暫時不招本科生。有碩博士。
中國人民大學 國學院擁有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已初步形成完整的學生培養體系。有2004-2007四個年級的本碩連讀本科學生和2006、2007級博士研究生、2007級碩士研究生。2005年,國學院從人民大學在校生中遴選組建了2004級(30人)和2005級(共28人)兩個年級,2006、2007年通過高考招收了2006級(35人)和2007級(35人)學生。2006年、2007年還分別招收共計15名博士生。2007年,國學院首次面向社會招生碩士研究生11名。2008年,學院將繼續招收本碩連讀的本科生,國學院2004級本科生將進入碩士生階段學習,學院正在招收博士生和碩士研究生。
國學院學制六年,本碩連讀,畢業授予碩士學位。碩士畢業後,有志於繼續深造者,可以繼續在本院攻讀博士學位。http://guoxue.guoxuejiaoyu.com/xygk_displaynews.asp?id=74
❷ 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擬錄取名單
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擬錄取名單如下:
清華大羨鍵學人文學院是清華大學下設的二級學院,成態告立於2012年10月20日。學院包括中文系、歷史系、哲學系、外文系以及國學研究院、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等多個系所中心。

《方言學》等課程均兄閉巧顯示出借鑒西方現代科學方法重新闡釋中國傳統文化的鮮明特色。當時曾在國學院就讀的有王力、吳其昌、劉盼遂、姜亮夫等,清華國學院於1928年終結。
時間很短,但為現代中國培養了一批善於用新思想治理國學的優秀人才,在中國學術史和教育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❸ 1932年,清華大學招生試題中有一道對對子題,上聯「孫行者」,下面下聯中最合適的是為什麼是 胡適之
「孫」對「胡」,姓對姓;「適」在古文中是「到、行」的意思,所以「行」對「適」,動詞對動詞;「之」和「者」是文言文里的常用虛詞,所以「之」對「者」,所以「孫行者」對「胡適之」是絕對。
清華大學1932年入學考試國文試題,由國學院導師陳寅恪教授命題,據說後來只有3位考生對上了,其中一位考生即今著名語言學家、北大中文系周祖謨教授。

(3)清華大學國學院招生擴展閱讀
陳寅恪出此題是為了考察學生的文字、聲調、詞彙、語法、文學等方面的國學水平。
他在《<西遊記>玄奘弟子故事之演變》考察了「孫悟空」之所以叫「孫行者」的民俗學原因:「印度的故事書《維摩詰經》《文殊問疾品》傳入中國,被南北朝的高僧僧佑改編為《出三藏記集》,吳承恩後來讀到了此書。孫行者名字的來歷,實為玄奘西天取經時,一個胡僧為之帶路。胡僧與猢猻諧音,加之漢人好熱鬧,戲傳為『孫行者』。」
陳寅恪的出題說明:「對對子」包含了微觀與宏觀的文化,也蘊含了語言的共性與個性。
❹ 清華國學院四大導師是誰
梁啟超、陳寅恪、王國維、趙元任四大國學導師都是我國近代最傑出的學者。
清華大學老校長梅貽琦曾說:「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 當年,清華國學研究院正是由於擁有他們,創辦兩年後,其聲望就超過了早於它創立的同類學校,並且,清華國學院由此開始,建立了中國學術獨立的傳統。

清華國學四大裂空導師之二:陳寅格
陳寅恪,著名歷史學家,學貫中西。是公認的20世紀最有學問、最有成就的學界大師。他的專業是中嘩源搏古史,長年在清華大學、西南聯合大學、中山大學擔任教授,還曾任牛津等外國名校教授。
清華國學四大導師之三:王國維亂祥
王國維,字靜安,號觀堂。在四大導師中,王國維是第一個來到清華的。王國維年輕時學習語言、科學、哲學和心理學、社會學,30歲之後研究文學。
清華國學四大導師之四:趙元任
趙元任(1892~1982年),是「中國語言學之父」,是中國近代音樂先驅者之一。28歲時,就被美國康乃爾大學聘為物理講師。29歲時,他回到清華,擔任物理、數學和心理學講師。30歲時任哈佛大學哲學講師。33歲時被聘為清華哲學教授。
❺ 「殉清」還是「殉道」,一代國學大師王國維為什麼投湖自殺
對於一代學人王國維,中國學子必然是不陌生的。而對於他自沉昆明湖的經過,今天的人們就未必明了了。
1927年6月1日,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教授王國維,一清早就來到學校的工字廳。這天是國學院第二班36名學生畢業的日子,所以工字廳里早已布置妥當,畢業宴會即將在這里舉行。

雖然整個過程不過兩分鍾的時間,王國維不僅沒有嗆水,就連背後的衣服也未浸濕,但是由於湖水較淺,而王國維死志堅決,且入水時用力將頭首先栽下,所以口鼻中都被淤泥堵塞,以致窒息而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