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郵電大學三牌樓校區圖片
① 南京郵電大學三牌樓校區宿舍條件如何
兩室一廳,四人間,上床下桌。有空調,有陽台,有獨立衛生間(兩個坑位,兩個淋浴)。每個宿舍基本都有自己的洗衣機安裝在陽台。
左側:櫃子~桌子~櫃子
中間:隔層~桌子~放鍵盤的抽屜、放東西的抽屜~鞋櫃(可收起來的,不會佔用下方腿放的面積)
右側:衣櫃
大一的時候住的兩室一廳,六人間,其他配置一樣。後來集體搬到了梅苑,變成了四人間。

(1)南京郵電大學三牌樓校區圖片擴展閱讀
宿舍注意事項:
1、點名時需全體坐在下鋪,老師進來後需起立問好。
2、點名後必須全部_上床,不許在地下走動,不許玩手機。
3、宿舍只能宿舍長有-把鑰匙。
4、室內無人時,應關掉電器和電源開關。
5、不在宿舍使用明火,不將易燃易爆物帶進宿舍,不在宿舍內焚燒物品。
6、發現不安全隱患及時向管理人員或有關部門報告。
7、愛護消防設施,不將滅火器材隨意移動或挪作他用等等。
② 南京郵電大學有幾個校區,哪個校區最好及各校區介紹
一、南京郵電大學有幾個校區
南京郵電大學有4個校區,分別是仙林、三牌樓、鎖金村、江寧四個校區。
二、南京郵電大學哪個校區最好及各校區介紹
仙林校區:
位於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文苑路9號
三牌樓校區:
位於江蘇省南京市新模範馬路66號
鎖金村校區:
位於鎖金村街道鎖金村10號
江寧校區:
位於華前路南100米(建設中)
三、南京郵電大學簡介
南京郵電大學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和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其前身是1942年誕生於山東抗日根據地的八路軍戰郵干訓班,是我黨、我軍早期系統培養通信人才的學校之一。1958年經國務院批准改建為本科高校,取名南京郵電學院;2005年4月,更名為南京郵電大學。學校原為郵電部和信息產業部直屬重點高校,2000年起實行中央與地方(現為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郵政局與江蘇省)共建,2018年成為教育部與江蘇省共建的「雙一流」建設高校,以江蘇省管理為主。2013年10月,原南京人口管理幹部學院正式並入南京郵電大學。學校秉承「信達天下 自強不息」的南郵精神,踐行「厚德、弘毅、求是、篤行」的校訓,發揚「勤奮、求實、進取、創新」的校風。目前學校已發展成為一所以工學為主體,以電子信息為特色,理、工、經、管、文、教、藝、法等多學科相互交融,博士後、博士、碩士、本科等多層次教育協調發展的高校。學校坐落於歷史文化名城南京,現有仙林、三牌樓、鎖金村、江寧四個校區,22個院(部、中心),另外還在揚州舉辦了獨立學院—南京郵電大學通達學院。
學校現有博士後流動站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4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1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30個,專業學位授權點(類別)8個,本科專業55個。目前有4個學科進入ESI學科排名全球前1%,國家重點學科(培育點)1個,國家一流專業9個,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7個,國家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1個,8個專業通過國家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國家級卓越計劃專業8個。作為主要協同單位入選國家「2011協同創新中心」2個,作為牽頭單位入選省「2011計劃」協同創新中心2個。現有各類在籍生3萬餘人。
學校擁有一支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2600餘人,其中博士生、碩士生導師984人,專任教師中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比例為60.67%,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比例為95.70%。曾經引進江蘇省屬高校首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現有中國兩院院士(含雙聘等)8人,教育部「*」特聘教授3人,教育部「*」講座教授1人,教育部「*」青年學者3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4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5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7人,中科院「*」1人,國家教學名師1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46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4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0人,國外院士5人、IEEEFellow7人。現有國家重點領域創新團隊1個,教育部「*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創新團隊1個,教育部「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學團隊」1個。一大批教師作為會士、專委會主任、專家等活躍在國際電聯、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中國通信學會、電子學會、計算機學會、自動化學會、統計學會等機構。
;③ 南京郵電大學三牌樓校區離地鐵口進嗎!是哪一站
南京郵電大學三牌樓校區離地鐵口還是挺近的,最近的就是新模範馬路地鐵。
南京郵電大專學是首批國屬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它入選國家「2011計劃」,「111計劃」,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學校是以電子信息為特色,工學門類為主體,理、工、經、管、文、教、藝、法等多學科相互交融,博士後、博士、碩士、本科等多層次教育協調發展的綜合性重點大學,享有「華夏IT英才的搖籃」之譽。
學校擁有仙林、三牌樓、鎖金村、江寧四個校區,總佔地面積3000餘畝,有教職工2500餘人,各類在校學生三萬餘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