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招生排名 » 寧夏大學中衛校區黨課

寧夏大學中衛校區黨課

發布時間: 2023-07-04 18:01:49

㈠ 寧夏大學中衛校區的簡介

寧夏大學中衛校區(中阿科技大學暨教育園區)遵循國家關於地方高校向應用技術型轉型的改革方向,採取地方政府、高校、企業三方合作辦學模式,以寧夏大學為辦學主體到中衛延伸辦學;以賽伯樂投資有限公司為投資主體予以長期穩定的辦學投資;以中衛市提供辦學用地和穩定支持政策為支撐;以爭取國內外一流大學、一流企業、一流人才的對口支援和協同支持為提升;多方合作,按照公辦高校管理。並以寧夏大學中衛校區為基礎,按照中外合作辦學的路徑,啟動辦學工作,實現中阿科技大學的辦學目標。
據悉,項目規劃佔地2300畝,一期佔地835畝,建築面積20萬平方米,概算投資10億元(硬體投資7.5億元,設施設備及運行費用2.5億元),由賽伯樂投資有限公司全額投資;計劃2014年4月開工建設,12月底竣工投入使用,實現當年建成,當年招生。首期計劃設置軟體工程(雲計算方向)、電子商務、阿拉伯語(國際商務方向)、旅遊管理、電氣工程與自動化等普通本科專業,計劃招生800人左右。教學上擬採取實驗班模式、書院式管理、訂單式培養、企業家授課、全員獎學金、生產化實訓等舉措,力爭用8年左右時間,達到各級各類在校生20000人(其中全日制在校本科大學生8000人,成人教育、網路遠程教育、國際交流合作及各類培訓10000多人)的辦學規模,培養一大批應用技術型、復合型、創新創業型優秀人才,建成一所「國際化、園區化、信息化」的特色鮮明、質量一流的高校,使之成為寧夏推動高等教育改革,推進地方高校向應用技術型轉型發展,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的試驗區;成為國家向西開放的新載體、中阿科教交流的新通道、人才培養的新搖籃。
5月14日,中衛市人民政府與寧夏大學合作建設寧夏大學中衛校區備忘錄簽字儀式在寧夏大學舉行。自治區副主席、市委書記馬廷禮,市領導徐力群、羅成虎、潘景林、張舉、劉向兵,賽伯樂投資有限公司合夥人、寧夏賽伯樂教育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張予矛,寧夏大學黨委書記齊岳、校長何建國等參加會議。何建國主持會議。
儀式上,市委常委、副市長劉向兵和寧夏大學黨委副書記王燕昌分別從管理體制、人才培養、招生規模等方面就合作建設寧夏大學中衛校區的相關工作作了匯報。市長徐力群、何建國分別代表雙方簽署了合作建設寧夏大學中衛校區備忘錄。
馬廷禮就寧夏大學給予中衛發展的支持和幫助表示感謝。他說,此次與寧夏大學合作辦學既是教育也是產業,為中衛市提供了交流發展的平台,意義重大。中衛市在未來的發展中將發揮地域特色優勢,在旅遊產業、信息產業、物流業等方面實現跨越式發展,這都強烈呼喚人才的培養,期待有一所大學。合作建設寧夏大學中衛校區將為人力資源開發和培養提供一個廣闊的平台。馬廷禮希望寧夏大學中衛校區成為寧夏大學教育改革的試驗田,辦成中衛創新創業的新天地,辦成開放交流的新平台。
徐力群表示,合作建設寧夏大學中衛校區對於中衛發展具有歷史意義,將給當地的產業發展帶來無限機遇。中衛市政府將認真履行承諾,希望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把寧夏大學中衛校區辦好。
齊岳說,此次與中衛市政府合作辦學,為寧夏大學繼續向社會提供服務開辟了有效路徑。希望雙方按照教育部對本科轉型職業教育的高等教育改革要求,認真研究寧夏大學中衛校區的辦學主體、發展規劃等相關問題,在人才培養、管理模式等方面有所創新。
5月28日,寧夏大學中衛校區(中阿科技大學暨教育園區)獎學金捐贈儀式在中衛中學舉行。來自蘭州大學的校友、愛心企業家渠雲鴻、謝天壽、劉希賢、高原、謝海濤為寧夏大學中衛校區捐贈了120萬元的「萃英獎學金」。市委副書記、組織部部長、政法委書記張舉出席捐贈儀式並講話。市委常委、副市長劉向兵主持捐贈儀式。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鐵路、市政協副主席田樺、寧夏大學教務處處長何鳳雋、賽伯樂投資有限公司合夥人呂漢忠分別為各位蘭大校友和愛心企業家頒發榮譽證書。
蘭大校友代表謝天壽在捐贈儀式上說,他們在4月份來中衛時就體會到了中衛市委、市政府為辦學夙夜憂思、身體力行的勤政之舉,領略到了市委、市政府對寧夏大學中衛校區美好前景的描繪,基於這些,他們毅然決定向未來的莘莘學子捐贈獎學基金。這是他們奉獻的一絲綿薄之力,希望社會各界更多的朋友能為學校的建設添磚加瓦。
張舉在捐贈儀式上說,在中衛「二次創業」的新起點上,建設一個更加開放、富裕、和諧、美麗的新中衛,迫切需要立足本土培養大批高素質的創業創新型人才。在市委、市政府以及寧夏大學和賽伯樂投資有限公司的不懈努力下,寧夏大學中衛校區(中阿科技大學暨教育園區)正式落地。各位蘭大校友、企業家,用愛心詮釋著慈善的真諦,這種助學重教、傳承愛心的深情厚誼,中衛人民不會忘記。他表示,將竭心盡力把寧夏大學中衛校區建設好,管好用好獎學金,使獎學金真正起到助推中衛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積極作用。

㈡ 寧夏大學中衛校區如何

寧夏大學中衛校區還可以。

寧夏大學中衛校區(以下簡稱中衛校區)經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於2014年4月17日
2014年8月首批招生並開展正常的教育教學。2016年1月,中衛校區整體移交寧夏大學獨立辦學。

中衛校區自建設以來,在學校黨委行政的堅強領導下,在中衛市委市政府的鼎力支持下,緊緊圍
培養質量,以教育教學為中心,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核心,以服務地方產業發展為重點,緊密對接
要,加強教育教學體制機制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堅持打基礎與謀長遠相結合,統籌推進、協調
探索打造區域特色鮮明、服務地方能力突出的高水平應用型人才培養示範校區。

校園環境:

中衛校區坐落於中衛市沙坡頭區西南,佔地面積555.13畝,規劃建築面積17.68萬平方米。建有
公樓、實訓樓、實驗樓、圖書館、報告廳、大學生活動中心、教師公寓、學生公寓等39幢建築。

校區
學合理的校園分區,將校園文化傳統和地域文化特色相結合,打造「以湖融景、以樹融景」,與中衛市
「五館一中心」融為一體,建成大學校園、市民公園、城市景點「三位一體」的寧夏「最美」大學校園。

2020年1月,寧夏大學對中衛校區進行綜合改革,成立了文化旅遊學院、商學院、智能工程與技
衛校區公共教學部。2020年共有旅遊管理、旅遊管理(旅遊規劃)、會計學(財務)、信息管理與
網路工程(物聯網技術)、軟體工程(雲計算、大數據)等6個招生專業,現在在校生2800餘名,教職工63人。

㈢ 2016年2013屆畢業生的燕寶基金啥時候打呢

3月16日至24日,由自治區黨委統戰部、自治區教育廳、燕寶慈善基金會有關領導帶隊,抽調相關人員組成聯合調研小組,分別對銀川市教育局、石嘴山市教育局、吳忠市教育局、中衛市教育局等川區市縣教育局及部分受助的大中專院校落實助學工作情況進行了調研檢查。各市縣(區)教育局分管局長、資管中心主任、資助專管老師及各受助學校分管校長、資助專管教師參加了調研座談。此次調研,共召開了6場座談會,採用聽取匯報、互相交流、詢問解答等方式,既掌握了情況,又督查了工作;既交流了經驗,又發現了亮點;既分析了問題,又提出了對策,收到了良好效果,達到了調研的預期目的。另外,准備工作充分、調研方法得當、各級領導重視,也是此次調研活動進展順利的重要因素。
在調研中我們了解到,川區各市縣(區)教育部門及部分受助學校在實施燕寶助學項目中,發揮了獎(助)學金濟困助學的導向作用,彰顯了興教育人的發展理念,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在落實助學項目的過程中,各市縣(區)及各學校工作的主要特點有:
一、領導重視,專人負責
寧夏燕寶基金會二期助學項目自2013年實施以來,得到了川區各市縣(區)領導的高度重視,成立了專門的工作小組,由市縣領導牽頭、教育局分管局長具體抓落實。各市縣(區)教育部門的學生資助管理中心負責組織做好受助學生的摸底、調查、審核、上報等工作。受助學校也成立了燕寶學生資助工作領導小組和評審小組,由分管校長任組長,安排專人具體負責助學的宣傳、調查、評審、公示、報批、發放、監管等工作,確保學生資助工作落到實處。中衛市政府分管領導每年定期聽取項目執行情況和匯報,並提出具體工作要求。市教育局成立了專門的領導小組,由局長任組長,分管局長任副組長,具體抓落實工作。銀川市、石嘴山市教育局根據學生來源類型比較多的特點,把燕寶助學項目納入全市資助困難學生的整體部署中,做到城鄉兼顧、各方統籌,在優先保證生態移民和特困家庭學生享受燕寶獎學金的前提下,做到資助困難學生不重不漏。寧夏大學黨委副書記趙利寧分管助學工作,負責制定了《寧夏大學燕寶慈善基金會教育資助項目管理辦法》,確保了該項目的順利實施。學校堅持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進一步拓展助學育人功能,建立了「1+2+3+4+9"工作模式,即一個成長計劃、兩個資助政策教育課(新生、畢業生)、三個教育服務周(綠色通道服務周、誠信感恩教育周、勵志成才教育周)、四個資助管理措施(中期審核、家庭回訪、答辯考核和志願服務達標)九個助學育人項目平台(打造校園微公益、愛心茶社、愛心驛站、勤工助學等),形成了助學育人的鮮明特色。
二、堅持標准,精準助學
各市縣(區)教育部門及所屬受助學校對實施好「燕寶獎學金」項目做了大量而又細致的工作。一是加大宣傳力度。將捐資人黨彥寶、邊海燕夫婦設立燕寶獎學金助學項目的真情善舉以及資助范圍、資助標准等通過校辦廣播、班會、板報、專欄等形式進行廣泛深入宣傳,提高了師生的知曉度。二是規范申請流程。各市縣(區)教育部門及受助學校根據每年分配的資助名額,制定了申請受助工作流程,提前摸底篩選、入戶調查,並適時組織網上申報培訓,全部程序環環緊扣,確保了申請工作的有效性。三是嚴把評審關口。為了確保政策執行不偏差,各受助學校都制定了嚴格的資助評審制度,結合家庭經濟及學生在校表現等多方面情況來確定資助名單,並張榜公示,接受社會監督,真正做到了公開、公正、公平。賀蘭縣教育局建立了嚴格的申請評審機制,製作了《困難學生家庭情況貧困調查表》,由在讀高中學生報名申請,再由團委與上期受燕寶資助的學生代表組成調查小組,對學生的家庭情況進行摸底,最後召開有各方參加的會議根據調查表的內容進行綜合打分評審確定最終的受助學生名單。四是做到精準助學。川區各市縣(區)助學項目採取的是名額分配製,由於受到名額限制,所以工作相對比較精細,最大限度的把獎(助)學金落實到家庭最困難、最需要受助的學生。青銅峽市在所有資助項目中燕寶基金會助學額度最大,為了將這筆資金用到最困難的學生身上,2015年,教育局接到資助通知後,首先保證生態移民區22名學生受到資助。吳忠市教育局首先把生態移民區的移民學生作為受助對象,其次從普通高中學生信息庫中篩選出貧困且辦理了助學貸款的學生。擬受助學生名單上報學校至市教育局後,教育局再組織專人通過村支書、村民小組組長、鄰里了解申請受助學生的家庭經濟狀況或直接到學生家中查看、詢問情況,最終達到精準識別、資助對象精準確定的目的。中衛市教育局組織專門人員對學生的家庭情況進行詳細摸底調查,並製做了《家庭經濟特別困難學生情況調查表》,每年高考報名後所有高三畢業學生均被要求填寫此表並附相應證明,由班主任簽字學生蓋章教育局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審核後錄入學生信息庫中。高考成績出來後,學生資助管理中心直接將二本上線人數與學生信息庫中的信息進行對比,篩選出擬受助學生,進行入戶調查後,通知符合資助條件的學生填報申請,杜絕了走後門的現象,讓真正困難的學生受到資助。
三、創新方式,增強實效
創新是推動助學事業發展的不竭動力。二期助學項目實施以來,基金會在助學方式上進行了一些探索,從目前試點情況看,效果還不錯,也為今後助學深入發展積累了經驗。一是對川區各市縣(區)實行受助學生名額分配製。這種做法從根本上改變了吃普助大鍋飯的弊端,做到了精準助學,也使受助學生真正感受到了雪中送炭,激勵受助學生感恩勵志,真正起到了助學育人的效果。二是對寧夏工業學校、中衛職業技術學校、寧夏國際語言學校進行燕寶獎(助)學金發放形式創新,改過去獎(助)學金由學校評選、基金會按月發放的模式為獎學金總額控制、由學校評選發放、基金會監督的新模式,變單一「助貧」為「獎優助貧」,使學校有了一定的自主權,從而調動了學校和學生兩個積極性。三是在北方民族大學採取放大燕寶獎學金的方法,效果很好。北方民族大學是部屬高校,按照部屬高校爭取到民間組織捐資後由國家財政部按1:1配比精神,經測算基金會將獎學金直接打入學校,由學校直接爭取財政部的配比資金。這樣做,為學校爭取到了更多配套獎學金,幫助更多家庭困難而又品學兼優的學生完成學業。
四、助管結合,重在育人
燕寶慈善基金會實施助學項目以來,一直秉承助學是手段,育人才是終極目標的理念,扶貧濟困,培育人才。此次調研中了解到,各個學校在助學育人工作中普遍做到了「兩個緊密結合」: 一是把學生受助與勵志苦學緊密結合。激發了學生的自強自立精神,提高了學習的熱情和信心。北方民族大學在獲得燕寶獎學金的1596名受助學生中,有25名學生獲得了國家獎學金,156名學生獲得了國家勵志獎學金,363名學生獲得了本校的各類獎助學金,62名學生獲得了學習進步最快獎學金,12名因品學兼優被選送到了國內知名高校進行訪問,有5名學生獲得了國家級創新項目。受助學生中有90%遞交了入黨申請書,38名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寧夏大學在獲得燕寶獎學金的受助學生中,6人獲得國家獎學金,101人獲得國家勵志獎學金,獲得區級、校級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幹部等各類獎項的學生762人次。寧夏醫科大學燕寶受助學生中,2名學生獲國家獎學金,86名學生獲國家勵志獎學金,167名學生獲學校綜合獎學金。一期資助學生中,34名考取了研究生。寧夏師范學院燕寶受助學生中,有3人獲得國家獎學金,114人獲得國家勵志獎學金,468人獲得校級綜合獎學金,26人獲得地廳級以上獎勵,1287人獲得校內各類獎勵。二是開展主題實踐活動與思想政治教育緊密結合。通過理論課教育,強化學生的愛國熱情、敬業意識、誠信意識、感恩意識,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引導受助學生學會感恩,在知恩圖報中傳遞愛心。寧夏醫科大學受助學生發揮專業特長,組織各種小分隊積極參與了醫療服務、義務獻血、開展義務體檢、到社區開展「一助一」等社會公益活動,通過服務他人、服務社會,學會了擔當、學會了感恩。學校還開展了燕寶受助學生愛心傳遞林及認領活動,在見證樹苗長大的過程中也見證自己的成長。寧夏師范學院成立了由受助的2440名學生組成的「燕寶愛心社」,分成了20多個燕寶愛心小分隊,動員和組織了1000多名受助學生在2016年寒假期間赴各縣(區),進入鄉鎮、社區、農村、學校,開展以敬老愛老、支教幫教、安全講解、普法宣傳、慰問聯誼等為主的感恩回饋社會實踐活動,受到了社會的廣泛好評。寧夏大學中衛校區成立了以燕寶基金受助學生為主的志願者服務大隊,圍繞「感恩與包容」的主題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到托養院義務打掃衛生、陪老人聊家常;到兒童福利院帶著孩子們玩游戲、踢毽子,給他們講故事,教他們畫畫、唱歌;參加義務獻血;幫助盲人「觸摸母親河」;發放慈善卷,倡導「綠色出行、低碳生活」騎行宣傳等活動。
五、樹立典型,激勵引導
各市縣(區)以及受助學校在實施助學項目中注重樹立典型,利用校園網路、報紙、微信平台等進行宣傳,組織開展優秀學生先進事跡報告會、畢業學生德育答辯等活動,廣泛宣傳獲得獎助學金同學的先進事跡,倡導自尊、自立、自信、自強、自助精神,激勵受助學生自強不息、奮發圖強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寧夏師范學院邀請該院已畢業的2010級寒門學子馬霞、馬倩姐妹倆開展事跡報告會,講述她們受燕寶基金會的獎勵資助,努力拚搏、奮發進取,最終雙雙考上碩士研究生的勵志故事,激勵在校受助學生刻苦學習,奮發進取,實現自己的遠大夢想。寧夏大學中衛校區化學與化工工藝專業學生李小龍積極組織策劃並參與了多項志願者活動。先後參與了校區組織的敬老、助殘、助教、文明交通綠色出行、獻血、捐獻造血幹細胞、救護員培訓、關愛殘疾兒童等活動27次,活動時長共計80多小時。榮獲2015年寧夏大學「優秀志願者」稱號。
在調研座談中,各市縣教育部門及學校還反映出了一些問題和要求,需要在今後的工作中加強和改進。通過這次調研,進一步明確了今後助學的基本思路,做到「控制總量,精準助學;減助增獎,提高標准;一年一評,一次發放;校局評報,政社共管」。努力把助學工作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㈣ 寧夏的中阿國際學院是一所什麼性質的學校

中阿國際學院是寧夏大學在中衛市的分校區,
它是在寧夏自治區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14年4月17日經自治區政府批准設立。校區以應用技術型高校為辦學方向,按照「寧大辦學、名校支援、企業融合、政府保障、協同育人」的辦學思路,採取高校、地方政府、企業合作辦學的模式,以寧夏大學為辦學主體到中衛延伸辦學;以中衛市提供辦學用地和長期穩定的辦學投資和政策為支撐;以爭取若干所國內一流高水平大學的對口支援為保障;按照公辦高校管理,共同建好寧夏大學中衛校區。

校區一期佔地605畝,位於中衛市市區新墩路以東、「五館一中心」以西、沙坡頭大道以南、平安大道以北規劃區域內。規劃建築面積20萬平方米,概算投資10億元。首期工程於2014年6月開工建設,主要建設教學樓、辦公樓、教師公寓、學生公寓、圖書館、報告廳、餐廳、浴室等26個單體共7.1萬平方米。計劃2014年年底建成,2015年3月正式投入使用。

寧夏大學中衛校區教育教學擬採取訂單式培養、生產化實訓等措施,培養理論夠用、技術過硬、產業需求的應用技術型人才。2014年首期設置軟體工程(雲計算、大數據方向)、旅遊管理、電子商務、化學工程與工藝、市場營銷5個專業,招生355人。

校區的建設目標:按照教育部關於高校應用技術型本科轉型發展的有關要求,探索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新途徑,為地方經濟發展培養應用型優秀人才;校區的管理模式:建立在寧夏大學黨委領導下,由中衛市人民政府和寧夏大學組成「寧夏大學中衛校區聯席會議制度」,協調解決寧夏大學中衛校區建設發展和管理中的重大問題。同時成立「寧夏大學中衛校區管理工作委員會」。管委會設主任1名,常務副主任1名,副主任及成員若干名;設行政事務部、教學教研部、學生管理部、校企合作部、運行保障部5個工作機構,根據校區管委會確定的工作職責從事具體管理工作。

望採納,謝謝

熱點內容
四川農業大學申請考核博士 發布:2025-10-20 08:58:11 瀏覽:981
福田雷沃重工本科生待遇怎麼樣 發布:2025-10-20 08:53:49 瀏覽:575
華為要本科生嗎 發布:2025-10-20 08:25:41 瀏覽:550
2008年青島本科生工資 發布:2025-10-20 08:04:24 瀏覽:444
東北大學藝術考研 發布:2025-10-20 07:38:35 瀏覽:299
我的大學生活txt 發布:2025-10-20 07:35:28 瀏覽:25
人民大學外語系考研 發布:2025-10-20 07:31:12 瀏覽:894
上海交通大學考研輔導班 發布:2025-10-20 07:24:54 瀏覽:420
華中農業大學細胞生物學考研群 發布:2025-10-20 07:09:36 瀏覽:558
南京大學2016考研線 發布:2025-10-20 06:43:12 瀏覽: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