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大學中衛校區2015招生計劃
A. 寧夏大學法學院研究生分數線
2023年-316

寧夏大學是教育部與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合建高校,國家臘鏈「雙一流」建設高校,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
寧夏大學始建於1958年。1997年12月,寧夏大學與原寧夏工學院、銀川師專(含寧夏教育學院)合並;2002年2月,與寧夏農學院合並,組建了新的寧夏大學;2014年4月,寧夏大學中衛校區成立,揭開了培局碰學校改革發展嶄新一頁。
學校坐落在歷史悠久、風光秀麗的塞上歷史文化名城銀川配談市,佔地面積2938畝,教學實驗農場1890畝,校舍建築面積88萬平方米。在校教職工2719人。面向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招生,現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19116人,全日制碩士研究生5020人、全日制博士研究生541人,少數民族預科生985人,國際留學生157人。校園樓宇林立、花木繁茂、環境幽雅,是讀書治學的理想園地。
B. 寧夏大學錄取怎麼知道是中衛校區還是銀川本部的
可以通過錄取專業區分。
寧夏大學中衛校區設置了軟體工程(雲計算大數據,與印度國家信息技術學院合作)、軟體工程(數字媒體技術)、軟體工程(與印度國家信息技術學院合作項目)、電子商務、旅遊管理、市場營銷、化學工程與工藝、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食品科學與工程、漢語言文學(文秘)、學前教育(教師教育)、環境科學、行政管理等13個本科專業,其餘專業都是在銀川本部。

(2)寧夏大學中衛校區2015招生計劃擴展閱讀:
2019年寧夏大學中衛校區擬招生專業:
漢語言文學(文秘)、旅遊管理、電子商務、市場營銷、軟體工程(雲計算大數據,與印度國家信息技術學院合作)、軟體工程(與印度國家信息技術學院合作項目)、學前教育(教師教育)、行政管理、環境科學。
C. 寧夏大學中衛校區的簡介
寧夏大學中衛校區(中阿科技大學暨教育園區)遵循國家關於地方高校向應用技術型轉型的改革方向,採取地方政府、高校、企業三方合作辦學模式,以寧夏大學為辦學主體到中衛延伸辦學;以賽伯樂投資有限公司為投資主體予以長期穩定的辦學投資;以中衛市提供辦學用地和穩定支持政策為支撐;以爭取國內外一流大學、一流企業、一流人才的對口支援和協同支持為提升;多方合作,按照公辦高校管理。並以寧夏大學中衛校區為基礎,按照中外合作辦學的路徑,啟動辦學工作,實現中阿科技大學的辦學目標。
據悉,項目規劃佔地2300畝,一期佔地835畝,建築面積20萬平方米,概算投資10億元(硬體投資7.5億元,設施設備及運行費用2.5億元),由賽伯樂投資有限公司全額投資;計劃2014年4月開工建設,12月底竣工投入使用,實現當年建成,當年招生。首期計劃設置軟體工程(雲計算方向)、電子商務、阿拉伯語(國際商務方向)、旅遊管理、電氣工程與自動化等普通本科專業,計劃招生800人左右。教學上擬採取實驗班模式、書院式管理、訂單式培養、企業家授課、全員獎學金、生產化實訓等舉措,力爭用8年左右時間,達到各級各類在校生20000人(其中全日制在校本科大學生8000人,成人教育、網路遠程教育、國際交流合作及各類培訓10000多人)的辦學規模,培養一大批應用技術型、復合型、創新創業型優秀人才,建成一所「國際化、園區化、信息化」的特色鮮明、質量一流的高校,使之成為寧夏推動高等教育改革,推進地方高校向應用技術型轉型發展,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的試驗區;成為國家向西開放的新載體、中阿科教交流的新通道、人才培養的新搖籃。
5月14日,中衛市人民政府與寧夏大學合作建設寧夏大學中衛校區備忘錄簽字儀式在寧夏大學舉行。自治區副主席、市委書記馬廷禮,市領導徐力群、羅成虎、潘景林、張舉、劉向兵,賽伯樂投資有限公司合夥人、寧夏賽伯樂教育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張予矛,寧夏大學黨委書記齊岳、校長何建國等參加會議。何建國主持會議。
儀式上,市委常委、副市長劉向兵和寧夏大學黨委副書記王燕昌分別從管理體制、人才培養、招生規模等方面就合作建設寧夏大學中衛校區的相關工作作了匯報。市長徐力群、何建國分別代表雙方簽署了合作建設寧夏大學中衛校區備忘錄。
馬廷禮就寧夏大學給予中衛發展的支持和幫助表示感謝。他說,此次與寧夏大學合作辦學既是教育也是產業,為中衛市提供了交流發展的平台,意義重大。中衛市在未來的發展中將發揮地域特色優勢,在旅遊產業、信息產業、物流業等方面實現跨越式發展,這都強烈呼喚人才的培養,期待有一所大學。合作建設寧夏大學中衛校區將為人力資源開發和培養提供一個廣闊的平台。馬廷禮希望寧夏大學中衛校區成為寧夏大學教育改革的試驗田,辦成中衛創新創業的新天地,辦成開放交流的新平台。
徐力群表示,合作建設寧夏大學中衛校區對於中衛發展具有歷史意義,將給當地的產業發展帶來無限機遇。中衛市政府將認真履行承諾,希望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把寧夏大學中衛校區辦好。
齊岳說,此次與中衛市政府合作辦學,為寧夏大學繼續向社會提供服務開辟了有效路徑。希望雙方按照教育部對本科轉型職業教育的高等教育改革要求,認真研究寧夏大學中衛校區的辦學主體、發展規劃等相關問題,在人才培養、管理模式等方面有所創新。
5月28日,寧夏大學中衛校區(中阿科技大學暨教育園區)獎學金捐贈儀式在中衛中學舉行。來自蘭州大學的校友、愛心企業家渠雲鴻、謝天壽、劉希賢、高原、謝海濤為寧夏大學中衛校區捐贈了120萬元的「萃英獎學金」。市委副書記、組織部部長、政法委書記張舉出席捐贈儀式並講話。市委常委、副市長劉向兵主持捐贈儀式。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鐵路、市政協副主席田樺、寧夏大學教務處處長何鳳雋、賽伯樂投資有限公司合夥人呂漢忠分別為各位蘭大校友和愛心企業家頒發榮譽證書。
蘭大校友代表謝天壽在捐贈儀式上說,他們在4月份來中衛時就體會到了中衛市委、市政府為辦學夙夜憂思、身體力行的勤政之舉,領略到了市委、市政府對寧夏大學中衛校區美好前景的描繪,基於這些,他們毅然決定向未來的莘莘學子捐贈獎學基金。這是他們奉獻的一絲綿薄之力,希望社會各界更多的朋友能為學校的建設添磚加瓦。
張舉在捐贈儀式上說,在中衛「二次創業」的新起點上,建設一個更加開放、富裕、和諧、美麗的新中衛,迫切需要立足本土培養大批高素質的創業創新型人才。在市委、市政府以及寧夏大學和賽伯樂投資有限公司的不懈努力下,寧夏大學中衛校區(中阿科技大學暨教育園區)正式落地。各位蘭大校友、企業家,用愛心詮釋著慈善的真諦,這種助學重教、傳承愛心的深情厚誼,中衛人民不會忘記。他表示,將竭心盡力把寧夏大學中衛校區建設好,管好用好獎學金,使獎學金真正起到助推中衛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積極作用。

D. 寧夏的中阿國際學院是一所什麼性質的學校
中阿國際學院是寧夏大學在中衛市的分校區,
它是在寧夏自治區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14年4月17日經自治區政府批准設立。校區以應用技術型高校為辦學方向,按照「寧大辦學、名校支援、企業融合、政府保障、協同育人」的辦學思路,採取高校、地方政府、企業合作辦學的模式,以寧夏大學為辦學主體到中衛延伸辦學;以中衛市提供辦學用地和長期穩定的辦學投資和政策為支撐;以爭取若干所國內一流高水平大學的對口支援為保障;按照公辦高校管理,共同建好寧夏大學中衛校區。
校區一期佔地605畝,位於中衛市市區新墩路以東、「五館一中心」以西、沙坡頭大道以南、平安大道以北規劃區域內。規劃建築面積20萬平方米,概算投資10億元。首期工程於2014年6月開工建設,主要建設教學樓、辦公樓、教師公寓、學生公寓、圖書館、報告廳、餐廳、浴室等26個單體共7.1萬平方米。計劃2014年年底建成,2015年3月正式投入使用。
寧夏大學中衛校區教育教學擬採取訂單式培養、生產化實訓等措施,培養理論夠用、技術過硬、產業需求的應用技術型人才。2014年首期設置軟體工程(雲計算、大數據方向)、旅遊管理、電子商務、化學工程與工藝、市場營銷5個專業,招生355人。
校區的建設目標:按照教育部關於高校應用技術型本科轉型發展的有關要求,探索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新途徑,為地方經濟發展培養應用型優秀人才;校區的管理模式:建立在寧夏大學黨委領導下,由中衛市人民政府和寧夏大學組成「寧夏大學中衛校區聯席會議制度」,協調解決寧夏大學中衛校區建設發展和管理中的重大問題。同時成立「寧夏大學中衛校區管理工作委員會」。管委會設主任1名,常務副主任1名,副主任及成員若干名;設行政事務部、教學教研部、學生管理部、校企合作部、運行保障部5個工作機構,根據校區管委會確定的工作職責從事具體管理工作。
望採納,謝謝
E. 寧夏大學中衛校區的院系概況
2014級新生教學、住宿、就餐暫安排在中衛職業技術學校。
一、錄取批次:普通本科二批
二、招生專業與計劃:
6413寧夏大學(在中衛市就讀) 文史類 14086 旅遊管理 80 4800英語87 電子商務 40 4800英語88 市場營銷 20 4800英語
6413寧夏大學(在中衛市就讀) 理工類 26086 軟體工程(雲計算方向、大數據方向) 160 4800英語87 市場營銷 20 4800英語88 化學工程與工藝40 4800英語89 電子商務 40 4800英語
三、報考條件
(一)符合教育部規定的報考條件。
(二)身體符合國家規定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標准。
(三)外語語種為英語
四、錄取原則
按照專業級差(級差分為1分)分配進檔考生專業。即檔已投到我校的考生,根據考生填報專業志願的順序依次遞減1分,同時綜合考慮英語及所報專業相關單科成績等因素。對無法滿足專業志願的考生,如考生服從專業調劑,可調劑到未錄滿的專業(有特殊要求的專業除外);對不服從專業調劑的考生,予以退檔。
五、學制
四年
六、收費標准
各專業學費執行寧夏回族自治區物價局核定的標准,按照寧夏大學相應專業本科生收費標准執行。
旅遊管理:4800元/生·學年
電子商務:4800元/生·學年
軟體工程(雲計算方向):4800元/生·學年
市場營銷:4800元/生·學年
化學工程與工藝:4800元/生·學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