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科技大學青義校區郵編
❶ 西南科技大學青義校區地址
西南科技大學青義校區地址:四川省綿陽市涪城區青義鎮青龍大道中段59號。
西南科技大學現有校本部、西山校區、城南校區三個校區。學校環境優美、氣候宜人、是師生員工學習生活、科學研究的好地方。
西南科技大學坐落於大禹之鄉、李白故里、人傑地靈的中國科技城——四川省綿陽市。

(1)西南科技大學青義校區郵編擴展閱讀:
建校以來,學校幾經搬遷,走過了創業、發展、壯大的不平凡歷程。在深化高等教育體制改革、西部大開發和中國(綿陽)科技城建設的大背景下,2000年8月23日,教育部批准西南工學院與綿陽經濟技術高等專科學校合並組建成立西南科技大學。
學校校園現佔地4131畝,環境優美,設施完善,是讀書治學的好地方。學校現有建築面積117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23億元,教學科研研儀器設備值已達7.16億元。學校圖書館建築面積3.78萬平方米,藏有紙質圖書220萬余冊,電子圖書781萬余冊。
❷ 西南科技大學非金屬礦研究所
西南科技大學非金屬礦研究所為原國家建材局1988年批准成立的科研機構,現有研究人員9人,其中教授5人,博士4 人。
非金屬礦產地質與礦產開發是西南科技大學最早的省部級重點學科「礦產普查與勘探」支撐領域和研究方向之一,也是在全國非金屬礦領域有較大影響的重點研究方向。非金屬礦研究所在此領域以現代成礦理論、地球化學及成因礦物學的理論和方法,研究非金屬礦床地質及地球化學特徵、成礦規律等。經20多年的研究,在非金屬礦經濟地質與成礦系列、非金屬礦床地質及成因、非金屬礦產開發等重點研究領域取得了一批突出成果,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優勢。
20世紀80年代以來,研究所在國內率先採用地球化學和穩定同位素地質學的理論和方法研究粘土礦床等非金屬礦床,形成了由教授、博士為學術帶頭人的學術梯隊,並已取得了較好的研究成果,在國內外同行和地域經濟發展中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在80~90年代主編並出版了《非金屬礦產地質學》、《非金屬礦勘查與評價》等多部本科統編教材。
研究梯隊在全國較早提出和研究了「非金屬礦床的地球化學」、「非金屬礦床成礦系列」和「地質體綜合利用」,研究了一系列非金屬礦物資源及其礦產開發,先後完成了10餘項部省級項目,如「蘇州高嶺土礦床地球化學及成因研究」、加拿大國際開發署資助的「中加礦物科學合作研究」項目及「四川綠柱石輻照改色機理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出版了《蘇州高嶺土礦床地球化學及成因》、《中國坡縷石》等專著,發表論文120餘篇,獲省科技進步二、三等獎4項,填補了國內非金屬礦研究領域的多項空白,有些項目研究水平達到國內領先和國際先進水平。
近年來,與校董事單位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合作,在傅依備院士的指導下開展了放射性核素的地球化學行為及其地球化學屏障特性的研究,重點研究了非金屬礦對核素的吸附、固化及其廢棄物處置的地質地球化學環境。合作進行了「放射性離子交換樹脂水泥固化改進研究」、「廢物泥漿及廢樹脂水泥固化體性能測試」、「新型富鋁鹼礦渣沸石基鍶銫放射性廢物固化材料」、「放射性廢物的固化基——沸石鹼礦渣膠凝材料的工藝及對鎇吸附評價」等重大科研項目。此外,還先後負責完成和正在進行一系列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主要包括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放射性元素U、Sr、Cs的晶格固化處理方法研究」、「放射性核素與固化材料的作用機理」等。共發表學術論文150餘篇,獲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二、三等獎3項,部分鑒定項目達到了國際先進或國內領先水平。
研究所具有完善配套的關於非金屬礦物質組成、結構、物理化學性能、礦物加工的相關測試儀器和設備,可以滿足非金屬礦產地質、非金屬礦產開發等研究的需求。
地址:四川省綿陽市西南科技大學非金屬礦研究所 郵編:621010
電話:(0816) 2419275 傳真:(0816) 6089998
郵箱:[email protected] 負責人:田熙(所長)
❸ 西南科技大學城市學院郵編 附地址和介紹
一、西南科技大學城市學院郵編是多少
西南科技大學城市學院的郵編為621000,該校地址位於四川省綿陽市遊仙區三星路11號,是一所以工科為主,涵蓋了工、經、管、文、藝多個學科協調發展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
二、西南科技大學城市學院簡介
西南科技大學城市學院是經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以工科為主,涵蓋了工、經、管、文、藝多個學科協調發展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學院坐落在中國唯一的科技城——享有「中國西部矽谷」美譽的綿陽市,氣候溫和宜居。毗鄰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與中航工業綿陽航空城僅一牆之隔,周邊長虹、九州等名企雲集,科技氛圍濃郁,就業創業資源豐富、優勢突出;公交車20分鍾抵達市中心,成綿樂高鐵40分鍾抵達成都,交通便利。
學院自開辦以來,走過了創業、發展、壯大的不平凡歷程。在深化高等教育體制改革、西部大開發和中國(綿陽)科技城建設的大背景下,名校名企名城強強聯合,高起點高水平貼近行業辦學,短時間內實現了飛躍發展,在人才培養、專業建設、學術研究、科研孵化等多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得到了廣大學子和家長們的充分肯定,享有較高的社會聲譽。
規模適中,校園靚麗,專業火熱,特色鮮明的應用技術型大學。
【風景宜人的校園環境】學院面朝美麗三江,坐擁「唐樓凌霄、東津古渡、富樂仙蹤」等十大三江美景;背靠國家級景區,輕松出遊以園林建築見長、融三國遺跡在內的自然文化山水景區「綿州第一山」——富樂山;校園遠離城市喧囂,木秀花馨,景色宜人,既可閑看楊柳依依,春色流黛;又能靜聽清風徐吟,溪水潺潺,是莘莘學子求學追夢的理想寶地。
【科學合理的辦學規模】目前,學院擁有城南和城西兩個校區,佔地面積800畝,建築面積30萬平米,全日制在校生人近1萬人,達到了最科學、最理想的辦學規模。與其他大型院校相比,西城學子有高水平的雙師型教師「帶教帶學」,有以學生為中心的輔導員陪伴成長,師生朝夕相處,人人溝通,亦師亦友。
【豐富優質的教學資源】學院與西南科技大學共享教學資源,聘用西南科技大學權威教授團隊建設學院優勢學科專業;充分利用綿陽科技城「產學研」資源,引進高水平的「雙師型」專任教師,打造優秀師資力量;積極開展與國外應用技術型大學的合作,與南西雅圖大學簽訂了姊妹學校,通過國際合作,共育英才。
【獨具特色的培養模式】以學生終身發展為中心,精心打造動力強勁的「創新專業培養模式」(職業教育、創新創業教育、人格教育)和「大學生創業領袖計劃」的雙引擎,用以推動學生433十年培養工程,學生入校到畢業乃至步入社會,前後十年均有專業的西城導師團隊從職業規劃、學習指導、人生指引、創業導航等方面進行全程追蹤指導,讓西城學子創業有門,就業有道。
【優化前程的就業體系】打造有獨特的「人才銀行」就業系統,幫助學生增強就業競爭力,升才華之值,儲能力之息。目前,已有3000餘名土木建築類學生通過該系統拿到了施工員、預算員等建設企事業單位專業管理人員崗位證書;近1500名財務會計類學生拿到了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此外,就業系統中登記備案的用人單位數量已突破500家,其中不乏中鐵集團、中核集團、長虹集團等大型企業,實現了校企之間零距離的人才供求關系。
【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學院藝體中心下設藝術團、交響樂團、電聲搖滾樂隊、各類社團、健身中心、運動隊。學生有展示個人風采、特長的平台,還可以從零起點學到一技之長,如樂器、聲樂、舞蹈、攝影、美術等,成為文藝達人。
學院按照貼近行業辦學,服務地方經濟的理念,努力向應用技術型大學轉型,為培養誠信、能乾的創新創業人才,學院構建了職業教育體系,並努力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的全過程。
學院修改了人才培養方案,設計了理論和能力兩條培養主線, 將實踐學分提升到40%以上,突出「做中學」。
學院緊緊圍繞「以科技產業引領學院特色發展,籌備學院科技產業創業板注冊上市,促使大學與產業形成共生關系」的戰略計劃,圍繞「建築節能行業」和「健康養老行業」,構建了文理兩大優勢學科群:創建了省級實驗示範中心——建築節能工程實訓中心,依託中心技術力量研製了業內領先的新型多源復用熱泵中央空調熱水系統,逐步形成成熟產品,一方面應用安裝到學生公寓,用以改善學生生活環境,另一方面以此為基礎,建設有行業背景的新能源應用工程優勢學科群;此外,學院響應國家號召,按照現代醫養護一體化健康養老新理念,建成上千平米健康養老實訓基地,並與香港恆艾國際有限公司結成深度校企合作關系,建設有行業背景的健康養老優勢學科群。
學院依託兩大行業實訓基地,創新推行現代學徒制——「帶教帶學」集中技訓,讓有技術能力的教師「帶教」,讓陪伴學生成長的輔導員「帶學」,每學期固定兩周時間讓學生集中學習與兩大行業接軌的、最實用、最前沿的知識與技術,使學生在真實場景中了解行業背景、掌握行業系統知識及專業技能,練就看家本領,提高就業和創業的競爭實力。
學院在安縣城西校區為兩大優勢學科群重點打造了有行業依託的「智能建築節能工程」及「健康服務業管理」生產性實踐基地,利用基地,以改革畢業設計為抓手,以提升師生行業能力為綱,在新校區實行多專業學生在校最後一年的行業能力綜合訓練。讓學生在真實的工廠環境與生產流程中,從事技術研發、項目設計、裝備生產和工程施工,培養學生介入行業的全套學術能力,在這過程中,為學生開辟了科技創新創業的新天地。
學院將積極研發更多有衍射力的科技成果,並走產業化之路,建立校本產業及地方大學科技園,以此培養學生,服務社會。逐步將學院建成一所理念領先、特色鮮明、優勢突出、模式完善,著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高水平應用技術型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