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招生排名 » 大學為啥要分校區

大學為啥要分校區

發布時間: 2023-07-17 15:23:11

Ⅰ 為什麼西安的一些高校選擇在長安區設分校,而不是其他地方

首先說明一點,我們一般不把在長安的校區成為分校,而成為長安校區。在西安,主要的大學城有兩塊,一個是渭河以南的西安北郊草灘地區,我們習慣上把其成為北郊大學城,主要是長安大學為首的一些高校,他們稱之為」渭水校區「;另一塊是長安大學城,這里主要集中在西長安街、環山公路、子午大道和西灃路,我們稱之為」長安校區「。關於大學分校區的選址,一直以來有些傳說,也有地理上的因素考慮。

西安這個城市的發展一直以來並不均衡,有傳聞說西安當時規劃的時候以雁塔區為核心的南郊被規劃為文化區或者是大學區,總體上看,西安一些高校也多位於西安市中心偏南的位置,似乎也印證了這一說法。比較有名的西安長安南路,以這條大街為軸線,在其周邊的高校非常多,比較有名的如:長安大學、西安醫學院(後並入西安交大)、西安美院、陝西 財經 學院(並入交大)、西北政法大學、西安外國語大學、石油大學、陝西師范大學、西安統計學院(現更名為西安 財經 大學)等。這些學校所在的西安南郊(老的叫法)是西安發展最快的地方,原先的校區在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已經陷入了居民區的重重包圍之中,這嚴重製約了各個學校的發展空間。因此這些高校紛紛開始尋找新的發展空間。

據傳聞說在當時一些高校並沒有確定長安區(以前的長安縣)作為新校區的地址,而是在更遠一點的鄠邑區(原戶縣)與長安區進行選擇,後來因為鄠邑區當時的政策遠不及長安區優厚,後來很多學校都選擇了長安作為新校區的落腳點。這當然是一些民間傳說不足為憑。

其實高校選擇長安區,我認為最大的可能還是距離問題。長安區是最接近西安市,也是辦學環境最好的地方(在長安區改縣為區之前,這里是西安周邊最方便到達的地方)。有些人可能會提出異議,我承認這個觀點或許有些偏狹,但我以為確實如此。

我們可以來分析一下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西安周邊可能建立大學城的幾個地域。

首先我們說距離西安最近的草灘地區。草灘地區位於渭河以南,這里當時有幾個著名的大型企業,比如華山廠、紅旗機械廠等,在當時的環境看來,這些老牌國有企業占據著大片土地,暫時不存在出售的可能。況且那個時候,西安北郊的大部分地區,尤其是鐵道以北的地區治安不好,出了多起震驚全國的刑事案件和具有黑 社會 性質的組織(如大名鼎鼎的西安魏震海團伙),作為高校而言,這里絕不是最佳的地方。

第二是西安東郊。東郊當時也有很多企業,且滻河、灞河流經於此,河東是高高的白鹿原,對於當時的人而言,空間仍顯不足。如果越過白鹿原就到了臨潼,臨潼的著名在於兵馬俑,當時到臨潼需要走西潼高速,如果不走高速則需要近一個小時,因此這里也不是首選。

第三是西安西郊。西安西郊當時基礎設施條件很差,即便到了現在在西三環以西的廣大區域仍然較為荒僻。西安當時有個學校就在現在西三環邊上,從現在高校最集中的長安路吳家墳地區到哪裡,距離雖短,但路況極差,也需要近一個小時才能到達。因此也不方便。

第四就是西安南郊的長安了。當時到長安區大學城所在地,路況良好的公路和公交車,交通便利,西安著名的210國道(西灃路,以前叫西萬路)以及通向秦嶺各個 旅遊 景點的道路多而平坦,使這里到達眾多高校的老校區時間當時大約都在30至40分鍾。但缺點是當時的大學城非常荒僻,有一路公交車600路,這是西安公交史上的傳奇所在,馳騁在鏈接大學新老校區之間,速度之快令人咋舌。而且這里臨近終南山,對於中國的讀書人而言,「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意境還是很令人嚮往的。

此外還有一個著名的效應叫羊群效應,主要是說人們都會有從眾心理,長安大學城一旦聲名在外,就難免會有一些高校紛至沓來。

以上僅僅是個人感覺,肯定還有很多不對的地方。歡迎大家指正。

我家就在西安市長安區,談點個人看法。

過去,西安南郊一帶是高校聚集區,集中了西北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北電訊工程學院、陝西師大、西北政法學院、西安外國語學院等西安地區80%的高校;而長安區位於西安城南,秦嶺北麓,地域廣闊,緊鄰南郊,工業企業較少,環境優美,是高校擴張的理想之地。

長安於2002年6月撤縣設區,定位於生態、科教、文化新城,設立高校建設協調辦公室,成立長安大學園,後改為西部大學城,招商引資,為各高校在園區落地提供規劃、征地、基礎設施建設服務。 時,恰遇高校大規模擴招,建設新校區迫在眉睫,加之兩地距離很近,交通便利,有利於新、老校區的通勤、聯絡。

至2010年,有33所高校落戶西部大學城(含2所軍校及一些民辦院校),集中了西安地區的絕大多數高校,改變了區域的人口結構,拉動了人氣,帶動了部分消費。但因高校後勤集團保障了學校的後勤供給,引進高校只是一次性出售了部分土地,並不像工商企業那樣年年有韭菜收割(稅收收入),似乎對經濟的拉動不大,所以部分群眾吐槽:引進了一隻公雞——只打鳴、不下蛋!

大學校址的選擇有兩種模式,一種是棲身在城市之中,例如:中國、義大利的學校。另一種是遠離喧囂,位於山林和小鎮之中,例如:英國、美國的學校。而隨著大學擴招,生源不斷增加,很多大學都開始設立分校,從而也打破了以上校址選擇的傳統,很多本校位於城市中的大學,開始在周邊的地區設立分校。不過對於分校校址選擇上,大都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就近原則
就近原則是設立分校最為看重的,西安市長安區所設立的多所大學,本校校址幾乎都位於西安南郊,而長安縣在撤縣設區成為長安區後,進一步擴展和深入了西安南郊的板塊地圖。

以西北政法大學、西安郵電大學、陝西師范大學這三座較早進入長安區的學校為例,本校都位於西安市長安南路。設立分校後,很多大學會將漸漸將本科生和研究生分校區教學,但是前期因為很多重點實驗室或者其他原因,免不了很多新校區的學生一周或者一個月要回本校區上一兩節課,這時距離近就體現出了優勢。

土地供應
大學設立分校是大學本身與分校地址所屬地區域管理者的合作。大家都清楚,興建大學必須是在教育土地上進行。這就需要當地政府劃分出一塊土地改為教育用地,而在長安區設立分校的大學原址其實都是農民耕地,當地政府首先得完成將農民耕地統一收購然後土地變性為教育用地,才能完成高校的進駐。

為什麼選擇長安區
長安區於2002年6月2日撤縣設區,面積達到1580平方千米,是雁塔區面積的十倍。2003年前後,西安郵電大學、西北政法大學、陝西師范大學正式遷入長安校區。而以上學校選擇長安區的原因無非是:距離本部學校距離較近,以及長安區政府能夠提供容納如此多高校的教育用地。

2017年5月,西安郵電大學與西北大學、陝西師范大學、西安外國語大學、西北政法大學聯合成立陝西高校「長安聯盟」。

長安區離主城區近,地勢平坦,有利於大面積修建。還有,像陝師大,西北政法,外院都在南郊,長安校區離校本部近,有利於各項工作開展。

向北面,要過渭河。東西方向基本上沒有多餘土地可以利用。

西安的一些高校在長安區設立校區,有一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陝西省的戰略布局和規劃。陝西省根據經濟建設的發展和城市的規劃布局,在長安區設立高校文教區,設立大學城,便於集中優勢教育資源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相互提高,也便於統一管理。

其二,是長安區獨特的人文地理環境。長安區自古就是我國文化教育比較發達的地區。中國 歷史 上,有不少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都曾在長安這片熱土上生活過,長安區有著比較深厚的文化底蘊。「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長安區是一個富有詩韻和文化根脈的地方。

第三,長安區的交通地理位置離西安市的主城區比較近,便於分校區教學管理工作和主校區之間的銜接。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長安區已經融入了西安主城區發展的格局之中。西北政法大學,西安外國語大學,西安郵電大學,陝西師范大學等高校都相繼入住了西安長安區的大學城,形成了全方競綉,百舸爭流的喜人局面。

綜上所述,在長安區設計大學城,是非常科學的,也有利於高校之間的交流提高和發展。

西安的大部分高校都有建設分校區,而這些分校區很大一部分是分布在西安南部的長安區,這是有多種因素影響的。

一、距離老校區近.

西安擁有眾多的高校,而這些高校的老校區大部分是分布在西安南部的碑林區、雁塔區,這些高校可能出於要把學新校區建設在距離老校區較近的地區,這樣的話往返於老校區和新校區之間的話就會方便很多。

一般高校假如有老校區和新校區的話,往往這之間需要進行一些通勤,所以說如果建設新校區的話,往往要考慮到和老校區之間的距離問題。有的高校在建設有新校區和老校區的時候,往往是新校區居住的是本科生老校區居住的是研究生,有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往往會出現一個學院的學生,本科生在新校區,而研究生在老校區,老師經常要在兩個校區之間進行通勤,這個時候如果兩個校區之間距離不是特別遠的話,就會方便老師的出行。有的高校是老校區,分布了特定的幾個學院,新校區分布了幾個特定的學院,但是整個學校肯定要管理著這么多學院和校區,這時候如果兩個校區分布距離不是特別遠的話,也是能夠方便學校來管理這些校區的。

二、土地充足.

西安的高校在建設新校區的時候,正處於長安縣撤縣設區的時候。這個時候西安市區也是在慢慢的往南發展的,長安區的耕地面積還是比較充足的,從西安的南三環到秦嶺腳跟有大片的耕地可以使用,這些都為西安高校建設新校區提供了大量的土地保證。從自己親自到西安的高校裡面轉一轉,或者是從衛星地圖上觀察,可以看出西安高校建設的那些新校區往往面積特別的大,而且會比較空曠,而那些處於市區裡面的老校區往往建築比較局促,道路也比較狹窄。

三、政策吸引.

也是由於長安縣撤縣設區,這個地區也需要引進大量的高校來促進該地區的發展,這就使得長安區在大力吸引西安的那些高校,在本地區設立新校區,而那些在西安市區裡面的高校地處擁擠的市區想擴建自己的學校,長安區和各高校之間的需求不謀而合。

四、西安之前的傳統發展方向.

民國時候的西安還處於城牆以內,後來慢慢的開始發展,但是主要的發展方向還是往南,後來西安發展到南三環。可能是西安高校建選擇新校區的那個階段,西安的主要發展方向還是往南,所以就導致這么多高校選則在全區建設新校區。不過現在的西安熱點發展方向是往西、往北的西咸新區方向。

交通相對方便一些,地價便宜

長安區自古是長安屬地,所謂京畿之地,北靠古都西安地理交通便利,自古就有樊川皇親國戚世族居住地和皇家獵場上林苑,更有多家漢傳佛教祖庭等等人文薈萃,南倚秦嶺終南山自然風光絕美,是城市發展大學校區不二選擇。和什麼人什麼政策沒多大關系。

按照西安市的發展規劃,長安區趕不上西咸新區,交大新校區好像就在西咸新區!

離主城區近 地皮便宜 主要集中在郭杜 韋曲兩地 以西部大道為界 路南長安 路北雁塔 低價差遠了 就算拆遷 安置的標准都有很大的差距

Ⅱ 為什麼很多大學都會分校區呢是因為學生太多還是在將優劣的學生分開呢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相信有很多同學們在念大學的時候,發現自己的大學有很多個校區。其實這是一個非常正常且非常普遍的現象,如果大學生的人數非常多的話,那麼一些大學就會將自己的校區分布在整個區域的很多地方,這樣子也會讓每一個校區的學生容量並不是非常的多,讓學生們有足夠的空間去學習和生活。那麼,為什麼有些大學會區分這么多個校區呢?是因為學生人數太多,還是想要將學生的優劣完全區分開來呢?

同學們如果發現自己的學校校區非常多的話,一定不要太過於擔心,因為這是一個非常正常且普遍的現象,並不是因為學校不好,所以才會開放這么多的校區讓學生居住,學校會按照隨機分配的方法,讓學生去不同的校區進行相關的學習和生活

Ⅲ 為什麼大學要分校區呢

第一,學校經過了合並,這樣的學校因為以前都不在一起,合並後就自然而然轉為分校區了,比如山東大學經過九九年三校的合並,現在分為山醫,山工南校,山大老校以及山大新校.中山大學本校與中山醫學院北校區就是這種情況.第二,由於各種原因,建立了新的校區,如中山大學就在大學城建立了新校區.暨南大學分為四個校區,校本部,華文學院以及深圳,珠海校區,有其特定的原因,如暨南大學獨特的辦學優勢,和面向海外港澳台的辦學方針.
像合並的學校,獨立性還是挺強的,一般來說醫學院或是醫科大學並入綜合性大學後常常更名為某某大學醫學院,醫學部.所以自然的原校區就保持相對獨立,只不過換換牌子.類似的,有的院校經過整合,資源得到重組,常常會把相近的專業放在一個校區.另一個方面,大學經過大規模擴招,常新建校區,這樣就會將一些專業,新生轉入新校;也有將研究生與本科生分在不同校區培養的,像南方醫科大學,浙江中醫葯(抑或南京中醫葯的)就是這個情況.其實大學分校區很重要的原因也是擴大規模(校本部盛不了了).

Ⅳ 大學為什麼要建分校區

真正的分校是寧波諾丁漢大學。西交利物浦大學是中外合辦辦學,不是分校

熱點內容
四川農業大學申請考核博士 發布:2025-10-20 08:58:11 瀏覽:981
福田雷沃重工本科生待遇怎麼樣 發布:2025-10-20 08:53:49 瀏覽:575
華為要本科生嗎 發布:2025-10-20 08:25:41 瀏覽:550
2008年青島本科生工資 發布:2025-10-20 08:04:24 瀏覽:444
東北大學藝術考研 發布:2025-10-20 07:38:35 瀏覽:299
我的大學生活txt 發布:2025-10-20 07:35:28 瀏覽:25
人民大學外語系考研 發布:2025-10-20 07:31:12 瀏覽:894
上海交通大學考研輔導班 發布:2025-10-20 07:24:54 瀏覽:420
華中農業大學細胞生物學考研群 發布:2025-10-20 07:09:36 瀏覽:558
南京大學2016考研線 發布:2025-10-20 06:43:12 瀏覽: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