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開大學新校區的捐贈
『壹』 南開大學走出過哪些知名校友
出生於1983年的80後張一鳴,可以說是南開大學目前在互聯網行業中最為傑出的校友。
關於大學選擇了南開,張一鳴自己如是說:「高三報志願,給自己定了4個標准:首先,必須是一所著名的綜合性大學,不要像中科大那樣,男女比例嚴重失調,供求關系不平衡,找女朋友難度太大;其次,必須要靠海,是因為我喜歡吃海鮮;第三,不能離家近,免得父母總找到宿舍樓下來;第四,冬天要會下雪,我是福建人,確實沒見過雪,真的很想玩。」哈哈。

他裝過幾十台電腦,而且大部分是幫女同學裝,不但幫忙裝電腦還經常保修。最終,修電腦為他帶來了人生重大的收獲——當時的女朋友,現在的太太。配圖為張一鳴上榜美國《時代》雜志2019年度全球百位最具影響力人物榜單。
2005年,張一鳴從南開大學畢業之後,至今已先後參與創辦酷訊,飯否、99房,其中最成功的當屬2012年創辦的位元組跳動。2013年,他先後入選《福布斯》「中國30位30歲以下的創業者」和《財富》「中國40位40歲以下的商業精英」,2019年3月,張一鳴以162億美元的財富排名2019年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第70位。
『貳』 天津大港大學城的南開大學濱海學院校區
南開大學濱海學院(Nankai University, Binhai),簡稱濱海學院,肇始於2002年,正式成立於2004年。是經教育部批准設立,由南開大學和天津市濱海新區政府合作創辦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是中國大陸高等教育改革的試驗田。濱海學院師資力量雄厚。各院系、專業主任由南開大學教授、業界知名專家擔任,任課教師具有南開大學副教授、教授高級職稱,核心專業課程由南開大學博士生導師授課。濱海學院目前設有11個院系、47個專業方向,覆蓋理工、文學、經濟、管理、藝術等學科。
「渤海之濱,白河之津;汲汲駸駸,月異日新」,濱海學院秉承「允公允能、日新月異」之南開校訓,弘揚「愛國敬業、創新樂群」的光榮傳統和「文以治國、理以強國、商以富國」的理念,正在向建成國內一流、國際知名大學的宏偉目標闊步前進。
南開大學濱海學院擁有千餘畝校園,萬餘人規模,總建築面積22萬平方米,在校生12383人。學院面向全國招生,畢業後頒發國家統一印製的南開大學濱海學院畢業證,符合學位授予條件的授予南開大學濱海學院學士學位。
南開大學濱海學院根據我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堅持本部南開大學「允公允能,日新月異」的校訓精神,將繼續傳承發揚南開大學的傳統。學院位於中國天津濱海新區,與同在濱海新區的南開大學泰達學院照相輝映,距市區 34 公里,交通便捷,天津站公交站坐186路公交即到。
隨著2015年位於津南區南開大學新校區的啟用,逐步形成了北有泰達(南開大學泰達校區)、西有本部(南開大學新校區)、南有濱海(南開大學濱海校區)三足鼎立的格局,他們將為天津濱海新區的建設和發展作出應有的巨大貢獻。

『叄』 南開和天津大學會搬遷嗎
本人是南開大二學生。對於天大和南開依舊為鄰頗為無奈,就是死掐。據傳,南開大學的新校區將於本人畢業那年建成,不過深表懷疑。。。。迎水道門口的地鐵也不知道建了多少年了。。。。到時候,本科生將集體搬過去,八里台校區變成研究生校區,迎水道校區應該是廢棄或者轉賣他人。天大估計和南開一樣。
其實新校區建成了,對大一學生好處蠻多,至少不用辦個社團活動跑三四公里,大冬天的還要到本部考試和上選修課,累死,公交車賺了我們多少錢啊!交流也很不方便。但是新校區所處位置,據傳五里地看不到一隻雞。迎水道校區現在也更加方便了,門口終於有了紅綠燈(雖然不一定就沒有闖紅燈),麥當勞肯德基王頂堤必勝客物美人人樂華潤萬家近在咫尺,不像本部,只有製造地溝油的西南村,還有弱智無比的家樂福。這一切都是在我走了之後才出現的。。。悲憤。。。
南開目前是越來越沒落了。如果有其他選擇,還是不要來了吧。雖然這里的確是學風扎實對知識的追求旺盛,但是一個低調的學校加上僵化的管理和超級昂貴的食堂(兩個半份素菜加2兩飯就要5.5元!老子都要吃不起了!),還有極其糟糕的住宿條件和華北著名的氣候特徵(旱澇,鹽鹼,風沙),能到北京就到北京去吧。(建議搜索《誰的南開誰來愛》)
以下是「規劃新校區,創建新南開」專題,有興趣了解更多的話,可以去看看。
『肆』 南開大學新校區的概述
南開復大學作為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制性和研究型大學,現有學科覆蓋了文、史、哲、經、管、法、理、工、農、醫、教、軍全部12個門類。在按照學校事業發展戰略 規劃綱要,至2019年,南開大學將建設成為規模適度、結構合理、特色鮮明、國際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學生規模達到35000人。 同時,新校區建設也要突出服務「科教興國」、「科教興市」和「加快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戰略」的任務,不僅要改善學校自身的辦學條件、還對天津市經濟社會發展和科學文化事業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 未來南開大學辦學將由南開大學八里台校區、南開大學津南新校區、南開大學泰達校區三個校區組成,而新校區是南開辦學的拓展與延伸,與八里台校區的發展一脈相承,是新時期南開辦學上 台階、上水平、國際化的硬體保證,是充滿朝氣、充滿活力的現代化綜合性新校區。
新校區在學科和學院安排上以新興、交叉、應用為主,同時預留國際合作空間,為學校實現國際知名高水平大學的發展目標留下空間。新校區將按「一次規劃、分期 建設」的模式實施。一期建設滿足12000人使用需求。二期建設滿足繼續遷入9000人使用需求,並預留適度的發展空間,為南開今後百年的發展奠定堅實的 基礎。

『伍』 南開大學津南校區地址
南開大學新建校區屬於天津市津南區鹹水沽鎮。
因南開大學新校區座落在天津市津南區鹹水沽鎮,佔地面積很大,同樣等火臨天津大學,除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外此處還有很多的高校。
所以這塊地方就叫天津市海河教育園區,為鹹水沽鎮提升名譽。
『陸』 南開大學津南新校區的介紹
南開大學津南新校區位於天津市中心城區和濱海新區黃金走廊的中心位置――海河中游南岸的海河教育園區。未來南開大學校園將主要由八里台校區、津南新校區和泰達學院三個校區組成。南開大學津南新校區將按整體規劃、分期建設的模式實施。一期建設期從2011年至2013年,滿足1.2萬人使用需求。二期建設期從2013年至2015年,滿足繼續遷入9000人使用需求。可持續發展建設期從2016年至2050年,繼續完善使用需求和各種配套項目。南開大學津南新校區設計在「水」上做文章,通過水體將校區同環城綠廊緊密聯系在一起;東側為城市生活片區,周邊居民和訪客都能使用坐落於其中的運動和文化設施。南開大學作為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性和研究型大學,現有學科覆蓋了文、史、哲、經、管、法、理、工、農、醫、教、軍全部12個門類。在按照學校事業發展戰略規劃綱要,至2019年,南開大學將建設成為規模適度、結構合理、特色鮮明、國際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學生規模達到35000人。同時,新校區建設也要突出服務「科教興國」、「科教興市」和「加快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戰略」的任務,不僅要改善學校自身的辦學條件、還對天津市經濟社會發展和科學文化事業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南開大學津南新校區的落成,形成了北有泰達(南開大學泰達學院)、西有本部(南開大學津南校區)、南有濱海(南開大學濱海學院)的三足鼎立的格局,這將為中國天津濱海新區的建設和發展作出應有的巨大貢獻。

『柒』 南開大學津南新校區的規劃原則
未來南開大學將由八里台校區、津南新校區、泰達學院三個校區和南開大學濱海學院組成。其中,新校區是南開辦學的拓展與延伸,與八里台校區的發展一脈相承,是新時期南開辦學上台階、上水平、國際化的硬體保證,是充滿朝氣、充滿活力的現代化綜合性新校區。
新校區在學科和學院安排上以新興、交叉、應用為主,同時預留國際合作空間,為學校實現國際知名高水平大學的發展目標留下空間。 1)強調集聚與共享的學科集群發展
基於「整體大於各部分之和」的哲學思想,將校園各相關學科加以整合、聚集,成組成團合理組織,形成利於共享、交流的學科群。
2)強調人文交流的書院模式
基於多元和諧的理念,通過不同年級、不同學科的混合,教學設施與生活設施的混合,形成利於交流共享的、集產學研與生活服務為一體的書院空間,鼓勵並促進人性化、多樣化的校園生活。
3)強調自我調節生長的精明增長模式
基於建設的動態觀,校園規劃應具有前瞻性和彈性,使組成校園空間的各要素在確定的結構或秩序下協調生長,並可進行結構和功能的自我調節,並利於分期建設。
4)強調可持續與低碳的生態校園
基於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注重校園的節能、節水、節電和環境保護,重視各類資源的有效利用,環境建設與功能建設同步,力求實現校園運行的零排放。 1)與學校長遠發展目標相結合:運用國際先進理念,將津南新校區建設成為與國際接軌的校園,推動南開大學向國際知名高水平大學的發展目標邁進。
2)與南開歷史文脈相結合:注重與老校區相呼應,延續老校區的建築空間尺度,創造具有南開傳統的人文氣息,傳承南開大學的歷史與文化,弘揚南開精神。
3)與院系特色相結合:注重結合學院與學科群的設置,體現以教育教學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的現代大學教育理念,凸顯南開以文理科為主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的特色。
4)與可持續發展相結合:注重校區的分期建設和發展,按一次規劃、分期建設的模式逐步實施,將新校區建設成為面向文明、面向生態、面向未來的可持續發展的校園,為南開今後百年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並預留適度的發展空間。
5)與師生活動相結合:注重以人為本的理念,按照人的行為特徵和物質與精神需求,合理布局各類功能和校園空間,打造安全便捷的教育教學環境,方便師生教學、生活及活動。
6)與開放融合相結合:注重校園的開放、融合和多樣性,突破傳統思維模式,融合先進的理念和技術,結合南開大學的特徵,因地制宜,打造個性特色鮮明的新校園。
7)與生態自然相結合:注重綠色學府、花園校區的思想,營造自然和諧的校園環境,使建築與環境有機融合,體現現代大學「寓教於生活、寓教於交流、寓教於環境」的校園空間氣氛。
8)與投資運營相結合:注重學校的投資成本與日常運營、管理、維護成本,保證校區項目建設與運行的經濟性與可實施性。

『捌』 南開大學最初是民間私人掏錢創辦,後來為何變成了國立大學
南開大學是中國為數不多的百年名校之一,百年來桃李滿天下,創造了無數輝煌,成為與北京清華大學、上海復旦大學齊名的頂級名校之一。
現在的南開大學,由教育部直管,屬於副部級建制。其實,南開大學在創建之初,是由民間私人自掏腰包而成,是一所私立大學。

眾所周知,南開大學的辦學經費一直都非常緊張。從1930年開始,國民政府對南開大學多次撥款予以支持。1938年,張伯苓向國民政府求援,獲批8萬元辦學經費,解決了燃眉之急。1945年抗戰勝利後,南開大學將遷回天津,這需要一大筆復校經費,張伯苓根本就拿不出。國民政府慷慨解囊,在遷移經費之外,給南開大學單獨拿了8億元(北大10億元,清華12億元)。
然而,國民政府拿出這么大一筆錢,不是白給的,而是要將南開大學從私立變成國立。張伯苓還是太天真了。為此,南開大學教授、南開大學校史與地方史研究專家梁吉生有一段很經典的評論:“張伯苓做了種種努力,終究未能實現南開大學的私立願望。教育家的天真理想,自然抵不過政治家們的聰明‘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