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科技大學張家港校區周福利
⑴ 江蘇科技大學張家港校區如何
江蘇科技大抄學張家港校區不錯,就是學生兩極分化比較嚴重。江蘇科技大學張家港校區創建於2005年,是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公辦校區,是江蘇科技大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校園佔地856畝,設有船舶與建築工程學院、機電與動力工程學院、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商學院、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院和公共教育學院六個教學單位。擁有冶金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1個,本科專業8個。

(1)江蘇科技大學張家港校區周福利擴展閱讀:
張家港校區面向地方支柱產業與新興戰略性產業,已形成了冶金、材料、機械、機電、電氣和信息、物流等張家港及周邊地區急需的專業(群)。張家港校區堅持以本科教學為中心,不斷推進人才培養模式綜合改革,強化教學建設。
張家港校區堅持以服務社會為導向,逐步形成了「立足張家港、服務長三角」的政、產、學、研社會服務體系。2012年6月,張家港市人民政府與江蘇科技大學簽署協議,共建張家港江蘇科技大學產業技術研究院,張家港市人民政府為研究院投入3000萬元專項經費。
⑵ 江蘇科技大學張家港校區的校區學生團體
江蘇科技大學張家港校區學生會是江蘇科技大學張家港校區學生的自治組織,接受校區黨工委的領導和校區團委的指導,遵守國家的法律和法規,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開展活動。本機構的一切權利屬於校區全體學生。學生行使民主權力的機構是校區學生代表大會。本機構的主要任務是:
(1)代表和維護廣大同學的正當權益和要求,為校區同學服務,加強校區有關部門與廣大同學之間的聯系,協助和促進校區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2)根據廣大學生的需要,開展多種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務活動,為校區學生提高整體素質、樹立科學精神,全面成才創造良好條件;
(3)發展與兄弟院校的友好關系,樹立校區在社會上的良好形象;
(4)本會實行民主集中制原則。學生會由民主選舉產生,對全體學生負責,並受其監督
會員的權利與義務
凡取得江蘇科技大學張家港校區學籍的全日制本科學生均可申請加入本會。會員根據本章程享有下列權利:
(一)在本會內享有平等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二)有權通過各種正當途徑和方式對全會各級組織和幹部及其工作進行監督、批評、提出建議;
(三)享有參加本會組織的各種活動的權利;
(四)利益受到侵害時,有權請求本會幫助和保護;會員在學習、生活等方面遇到困難時,有權請求本會幫助解決。
受到留校察看處分期間不享有上述權利。
會員在行使本章程賦予的權利時,必須履行下列義務
(一)遵守國家憲法和其他法律、法規;遵守校紀和校規;遵守本會章程;
(二)在行使權利時,不得損害國家、社會及本會的利益,不得妨礙他人行使正當權利;
(三)支持本會各級組織的工作,積極參加本會組織的各種活動,執行本會的決議,努力完成本會委託的工作,維護本會的榮譽。各級學生會幹部除履行會員義務外,必須做到作風正派,努力學習,熱心為同學服務。
執行機構 主席團 辦公室 紀檢部 組織部 宣傳部 實踐調研部 人力資源部 生活部 體育部 學習部 網路信息部 外聯部 節能環保部 文藝部 女生部 維權部 科技創新部 學生會是學生權力機構,執行由學代會賦予的職權。學生會實行合議制,主席主持學生會工作。學生會重大事項、決議需經全體委員的半數以上通過。
無論我們來自何方,因為有緣我們走在了一起。學生會將是你結識好友、提高能力的最好的地方。即使你現在可能沒有在學生會工作,這也沒有什麼關系,
學生會是人才集中的地方,只要你是金子,我們都會利用各種渠道發現你。相信有一天,你會自豪的說:我是學生會的一份子,我以學生會為榮! 江蘇科技大學張家港校區社團聯合會成立於2005年9月,經過四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管理和運行模式,現在主要由主席團、體育健身部、科技部、素質拓展部、文化藝術部五大塊組成。
一、宗旨
「以人為本,服務學生」,培養、發展學生興趣愛好,發揮學生特長,提高學生綜素質,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是我們社團聯合會的基本宗旨。
二、職責
(1)發揮各社團的特色,做好每一次的社團活動,設身處地的為張家港校區的每一位同學服務,鍛煉社團每一位成員的能力;
(2)豐富同學們的業餘生活,提高同學們的綜合素質;
(3)和其他部門做好聯誼交流活動,共同發展。
三、成果
江蘇科技大學張家港校區社團聯合會成立至今已初步建成了覆蓋全校所有師生,成員眾多,活動豐富,內容多樣的組織網路。經歷了兩年的風風雨雨,在社聯所有成員的共同努力下,社團聯合會一踏上正軌,就成為豐富校園文化的中堅力量。四年的時間看似很短,在此期間,社聯舉辦了一系列的活動,如:系際籃球賽,赴常州參加極限運動挑戰賽,青年志願者公共獻血等眾多公益活動。
組成與職能
主席及副主席:
全面負責社團聯合會工作,並主持召開主席團會議;及時向校團委匯報工作情況,經常同校團委保持聯系,自覺接受團委的領導;代表社團聯合會與外界進行交流研討;主席對社團大會負責,並接受大會的監督;指導、監督社團聯合會各部門開展工作,協調各部門之間的關系;審核、確定各部部長及成員;把握、規劃社聯、社團發展方向。
辦公室
辦公室是社團聯合會的核心組成部分,擁有對各個協會的監督管理權。辦公室主要是協助社聯主席做好工作;對社聯例會內容做好記錄和整理;及時向社團
和團委老師呈交各協會的文件、匯報工作和社聯情況;起草期初的社聯計劃和期末的工作小結等。
組織部
社團聯合會組織部認真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和方針政策,堅持四項基本原則,自覺接受校區黨、團組織的領導和指導,根據學員有關規定和大學生社團聯合會管理條例,從實際出發,組織開展工作,誠心誠意為社團服務為同學服務。
紀檢部
負責規范整個社聯與各社團的紀律性,對社聯所有成員平時工作、工作面貌、工作質量、工作效率、思想道德教育等方面進行考核監督;負責對各社團舉行的活動進行紀檢以及各種活動的記錄。
外聯部
主要以拓寬校際交流為工作主題,以增進校外合作關系為工作重點,旨在向外展示科大學生的真我風采,努力提高我校在社會上的知名度,同時外聯部也積極開展各項活動以服務同學。
財務部
社聯財務部按照上級要求實行限制性管理,統一管理各社團的各項財務工作,行使社聯財務管理的職能。執行學校制定的財務管理規定及經濟分配政策,規范各社團的財務行為,集中管理各社團財務收支,堅持收取合理正當,堅持以合理調度和科學運作資金,使每一筆資金都用在社團的發展上,監督、檢查各社團財務制度的執行與財務收支活動,定期核查每一筆賬目, 匯報各社團財務收支情況,開展財務分析,提供及時准確的財務信息,於每月末把各社團本月收支情況上報校團委老師,並公示在社聯公告欄。
宣傳部
社團聯合會宣傳部是在社聯成立之初就設有的部門,主要負責社團聯合會的各項宣傳工作,並作為社團聯合會一個宣傳平台。
下設團體
籃球協會 足球協會 羽毛球協會 乒乓球協會
網球協會 跆拳道協會 健身協會 武術協會
智能協會電子協會 網路協會
計算機協會 考研協會 社聯棋社 演講與辯論協會
女子勵志協會 心理協會 陽光紅十字會 青年志願者協會
軍事協會 書畫協會 吉他協會 動漫協會
話劇協會 街舞協會 國標舞協會 綠風詩社
影視傳媒協會 外語協會 雲端書友會 創業與就業就業指導協會
極限運動協會 美食協會

⑶ 在江蘇科技大學張家港校區就讀是什麼樣的體驗
首先我先總體的說一下,我認為江蘇科技大學張家港校區還是比較不錯的。像我的話學電氣工程,我認為這個學校的電氣工程還是比較不錯的,我每天的生活基本上就是三點一線,教室,宿舍以及食堂。
綜上,這就是我對江蘇科技大學張家港校區的評價,希望能給大家起到一定的參考的作用。總而言之,我認為來這里學習還是比較不錯的,非常歡迎大家報考江蘇科技大學。
⑷ 江蘇科技大學張家港校區如何
江蘇科技大學張家港校區不錯,學習氛圍比較強烈,管理上也比較嚴格,教學質量也堪稱一流水平,師資力量也是比較強大的。
但是教學設備比較老舊,硬體設施也不是特別的全面和齊全。
截至2020年3月,佔地2482畝;新校區坐落於鎮江市丹徒新區十里長山,佔地2650餘畝;在校普通本科生17500餘人,碩士、博士研究生3700餘人,本、碩、博全日制學歷留學生740人;有教職員工2150餘人。
(4)江蘇科技大學張家港校區周福利擴展閱讀
師資力量:
截至2019年5月,學校有教職員工208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1320餘人。具有正高職稱人員190餘人,副高職稱人員630餘人。擁有工程院院士2人(特聘1人,雙聘1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1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人。
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優秀教師、江蘇省教學名師、江蘇特聘教授、江蘇「外專百人計劃」、江蘇省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333」各層次人才、「六大人才高峰」、「青藍工程」學術帶頭人等140餘人;擁有省「青藍工程」優秀教學團隊、科技創新團隊、優秀學科梯隊9個。
院系專業:
截至2019年5月,學校設有船舶與海洋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學院、能源與動力學院、電子信息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經濟管理學院、計算機學院、土木工程與建築學院、生物技術學院、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糧食學院、理學院。
外國語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體育學院、人文社科學院(公共藝術教育中心)等15個專業學院,以及國防學院、海外教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優秀生學院—深藍學院、獨立學院—江蘇科技大學蘇州理工學院等。學校設有63個本科專業。
⑸ 江蘇科技大學蘇州理工學院的科研師資
師資力量雄厚 教學科研並進
學院堅持「人才強校」戰略,建成了一支富有特色、專兼結合的具有較高水平的師資隊伍。目前,學院專任教師中49.6%的具有副教授以上職稱,30%的教師具有博士學位。學院擁有研究生導師30餘人,充分依託江蘇科技大學張家港校區和產業技術研究院開展研究生培養工作,現有碩士生約100人在校開展學習和科研工作。近年來,共有4位教師榮獲國家行業協會科技進步獎;獲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成果獎1項、市級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
學院堅持以服務社會為導向,逐步形成了立足地方、面向全國,政、產、學、研相結合的社會服務體系。學院與張家港市地方政府以及眾多企事業單位開展了全面合作。2012年6月,張家港市人民政府與江蘇科技大學簽署協議,共建江蘇科技大學蘇州理工學院和張家港江蘇科技大學產業技術研究院,張家港市人民政府連續3年為研究院投入3000萬元的專項經費;2013年,蘇州理工學院與江蘇永鋼集團有限公司簽署校企戰略合作協議,設立400萬「永鋼獎學金」。截止目前,學院已與張家港市30餘家企業和行業協會簽署全面合作協議,共建研發中心、工程技術中心11家,產學研合作項目20項。學院廣泛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先後與美、英、澳、韓、加等10多個國家的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