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物理實驗實驗報告答案
❶ 大學物理實驗報告
大學物理實驗報告
指導老師: 姓名: 學號: 學院: 班級: 重力加速度的測定 一、實驗任務 精確測定銀川地區的重力加速度 二、實驗要求 測量結果的相對不確定度不超過5% 三、物理模型的建立及比較 初步確定有以下六種模型方案: 方法一、用打點計時器測量 所用儀器為:打點計時器、直尺、帶錢夾的鐵架台、紙帶、夾子、重物、學生電源等. 利用自由落體原理使重物做自由落體運動.選擇理想紙帶,找出起始點0,數出時間為t的P點,用米尺測出OP的距離為h,其中t=0.02秒×兩點間隔數.由公式h=gt2/2得g=2h/t2,將所測代入即可求得g. 方法二、用滴水法測重力加速度 調節水龍頭閥門,使水滴按相等時間滴下,用秒錶測出n個(n取50—100)水滴所用時間t,則每兩水滴相隔時間為t′=t/n,用米尺測出水滴下落距離h,由公式h=gt′2/2可得g=2hn2/t2. 方法三、取半徑為R的玻璃杯,內裝適當的液體,固定在旋轉台上.旋轉台繞其對稱軸以角速度ω勻速旋轉,這時液體相對於玻璃杯的形狀為旋轉拋物面 重力加速度的計算公式推導如下: 取液面上任一液元A,它距轉軸為x,質量為m,受重力mg、彈力N.由動力學知: Ncosα-mg=0(1) Nsinα=mω2x(2) 兩式相比得tgα=ω2x/g,又tgα=dy/dx,∴dy=ω2xdx/g, ∴y/x=ω2x/2g.∴g=ω2x2/2y. .將某點對於對稱軸和垂直於對稱軸最低點的直角坐標系的坐標x、y測出,將轉台轉速ω代入即可求得g. 方法四、光電控制計時法 調節水龍頭閥門,使水滴按相等時間滴下,用秒錶測出n個(n取50—100)水滴所用時間t,則每兩水滴相隔時間為t′=t/n,用米尺測出水滴下落距離h,由公式h=gt′2/2可得g=2hn2/t2. 方法五、用圓錐擺測量 所用儀器為:米尺、秒錶、單擺. 使單擺的擺錘在水平面內作勻速圓周運動,用直尺測量出h,用秒錶測出擺錐n轉所用的時間t,則擺錐角速度ω=2πn/t 擺錐作勻速圓周運動的向心力F=mgtgθ,而tgθ=r/h所以mgtgθ=mω2r由以上幾式得: g=4π2n2h/t2. 將所測的n、t、h代入即可求得g值. 方法六、單擺法測量重力加速度 在擺角很小時,擺動周期為: 則 通過對以上六種方法的比較,本想嘗試利用光電控制計時法來測量,但因為實驗室器材不全,故該方法無法進行;對其他幾種方法反復比較,用單擺法測量重力加速度原理、方法都比較簡單且最熟悉,儀器在實驗室也很齊全,故利用該方法來測最為順利,從而可以得到更為精確的值。 四、採用模型六利用單擺法測量重力加速度 摘要: 重力加速度是物理學中一個重要參量。地球上各個地區重力加速度的數值,隨該地區的地理緯度和相對海平面的高度而稍有差異。一般說,在赤道附近重力加速度值最小,越靠近南北兩極,重力加速度的值越大,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約為1/300。研究重力加速度的分布情況,在地球物理學中具有重要意義。利用專門儀器,仔細測繪各地區重力加速度的分布情況,還可以對地下資源進行探測。 伽利略在比薩大教堂內觀察一個聖燈的緩慢擺動,用他的脈搏跳動作為計時器計算聖燈擺動的時間,他發現連續擺動的聖燈,其每次擺動的時間間隔是相等的,與聖燈擺動的幅度無關,並進一步用實驗證實了觀察的結果,為單擺作為計時裝置奠定了基礎。這就是單擺的等時性原理。 應用單擺來測量重力加速度簡單方便,因為單擺的振動周期是決定於振動系統本身的性質,即決定於重力加速度g和擺長L,只需要量出擺長,並測定擺動的周期,就可以算出g值。 實驗器材: 單擺裝置(自由落體測定儀),鋼捲尺,游標卡尺、電腦通用計數器、光電門、單擺線 實驗原理: 單擺是由一根不能伸長的輕質細線和懸在此線下端體積很小的重球所構成。在擺長遠大於球的直徑,擺錐質量遠大於線的質量的條件下,將懸掛的小球自平衡位置拉至一邊(很小距離,擺角小於5°),然後釋放,擺錐即在平衡位置左右作周期性的往返擺動。 f=Psinθ
f
θ
T=Pcosθ
P=mg
L
擺錐所受的力f是重力和繩子張力的合力,f指向平衡位置。當擺角很小時(θ<5°),圓弧可近似地看成直線,f也可近似地看作沿著這一直線。設擺長為L,小球位移為x,質量為m,則 sinθ= f=psinθ=-mg=-mx(2-1) 由f=ma,可知a=-x 式中負號表示f與位移x方向相反。 單擺在擺角很小時的運動,可近似為簡諧振動,比較諧振動公式:a==-ω2x 可得ω= 於是得單擺運動周期為: T=2π/ω=2π(2-2) T2=L(2-3) 或g=4π2(2-4) 利用單擺實驗測重力加速度時,一般採用某一個固定擺長L,在多次精密地測量出單擺的周期T後,代入(2-4)式,即可求得當地的重力加速度g。 由式(2-3)可知,T2和L之間具有線性關系,為其斜率,如對於各種不同的擺長測出各自對應的周期,則可利用T2—L圖線的斜率求出重力加速度g。 試驗條件及誤差分析: 上述單擺測量g的方法依據的公式是(2-2)式,這個公式的成立是有條件的,否則將使測量產生如下系統誤差: 1.單擺的擺動周期與擺角的關系,可通過測量θ<5°時兩次不同擺角θ1、θ2的周期值進行比較。在本實驗的測量精度范圍內,驗證出單擺的T與θ無關。 實際上,單擺的周期T隨擺角θ增加而增加。根據振動理論,周期不僅與擺長L有關,而且與擺動的角振幅有關,其公式為: T=T0[1+()2sin2+()2sin2+……] 式中T0為θ接近於0o時的周期,即T0=2π 2.懸線質量m0應遠小於擺錐的質量m,擺錐的半徑r應遠小於擺長L,實際上任何一個單擺都不是理想的,由理論可以證明,此時考慮上述因素的影響,其擺動周期為: 3.如果考慮空氣的浮力,則周期應為: 式中T0是同一單擺在真空中的擺動周期,ρ空氣是空氣的密度,ρ擺錐是擺錐的密度,由上式可知單擺周期並非與擺錐材料無關,當擺錐密度很小時影響較大。 4.忽略了空氣的粘滯阻力及其他因素引起的摩擦力。實際上單擺擺動時,由於存在這些摩擦阻力,使單擺不是作簡諧振動而是作阻尼振動,使周期增大。 上述四種因素帶來的誤差都是系統誤差,均來自理論公式所要求的條件在實驗中未能很好地滿足,因此屬於理論方法誤差。此外,使用的儀器如千分尺、米尺也會帶來儀器誤差。 實驗步驟 1.儀器調整: 本實驗是在自由落體測定儀上進行,故需要把自由落體測定儀的支柱調成鉛直。調整方法是:安裝好擺錘後,調節底座上的水平調節螺絲,使擺線與立柱平行。 2.測量擺長L 測量擺線支點與擺錐(因實驗室無擺球,用擺錐代替)質心之間的距離L。由於擺錐質心位置難找,可用米尺測懸點到擺錐最低點的距離L1,(測六次),用千分尺測擺錐的直徑d,(測六次),則擺長: L=L1-d/2 3.測量擺動周期T 使擺錐擺動幅度在允許范圍內,測量擺錐往返擺動50次所需時間t50,重復測量6次,求出T=。測量時,選擇擺錐通過最低點時開始計時,最後計算時單位統一為秒。 4.將所測數據列於表中,並計算出擺長、周期及重力加速度。 5.實驗數據處理 實驗數據記錄及處理 (1)試驗數據記錄 儀器誤差限:游標卡尺Δm=0.02mm,米尺Δm=1mm,電腦通用計數器Δm=0.0001ms。 次數L1(cm)擺 錐高度d(cm)擺長L=L1-d/2(cm)50個周期t50(s)周期T(s)重力加速度g(cm/s2)1101.232.78699.86100.3146100.24259.808159×1022101.252.782100.21293101.282.784100.30584101.252.782100.24025101.272.786100.18646101.242.784100.1953平均101.252.784100.2425
(2)實驗數據處理 計算不確定度u(d),u(L1),u(T); ; ; ; 對g=4π2根據合成不確定度的表達式有: 其中: = 因此得9.808159×102×0.0289%=0.28367cm/s2 重力加速度的最後結果為 g=(9.808159×102±0.002)cm/s2(p=68.3%) E(g)=0.0289% 實驗注意事項: 1、擺長的測定中,擺長約為1米,鋼捲尺與懸線盡量平行,盡量接近,眼睛與擺錐最低點平行,視線與尺垂直,以避免誤差。 2、測定周期T時,要從擺錐擺至最低點時開始計時,並從最低點停止計時。這樣可以把反應延遲時間前後抵消,並減少人為的判斷位置產生的誤差。 3、鋼捲尺使用時要小心收放 4、為滿足簡諧振動的條件,擺角θ<50,且擺球應在1個平面內擺動。 附錄: 其實也可利用改變擺長,用作圖法測重力加速度 根據公式T2=L 每改變擺長1次,測1次時間tn,每次改變長度不少於10cm,至少測6組數據。 根據所測數據,作T2-L圖線,圖解求出重力加速度。 五、參考文獻 《普通物理實驗》南京大學出版社畦永興許雪芬主編2004.10 《大學物理實驗》湖南大學出版社王國棟主編2002.8 《大學物理實驗》高等教育出版社成正維主編2002.12 六、實驗總結 本次實驗歷時三周,從選題、准備實驗方案到確定實驗方案再到進行實驗、撰寫實驗報告每一步都不簡單,在這些過程中需要細心、耐心尤其是恆心。在選題時,因為同班同學都已選好,根據課程設計的要求,我只有兩個題目可供選擇:重力加速度的測定與電源特性的研究。相比之下,後者比較陌生,所以只有選擇了前者。大家似乎都以為重力加速度的測定實驗比較老、甚至有點老掉牙,其實我覺得不然。實驗是比較熟悉,但之前又有誰認認真真地做出來了?高中的實驗設備及知識條件下,大部分的人不可能比較精確的測定出重力加速度的結果。在科學研究中,永遠不存在老的問題。所以,選好題之後,我開始很認真地做。 因為只有認真,才能獲得精確的值。在給題方面,我覺得老師應該給些更貼近生活的題目,少給些以前學過的實驗,這樣可能更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❷ 大學物理實驗報告範文3篇
大學物理實驗是一門著重培養大學生綜合能力和素質的課程。做好大學物理實驗課程的考試工作對於大學物理實驗課程教學質量的提高和人才的培養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大學物理實驗報告範文,僅供參考。
大學物理實驗報告範文篇一:
一、實驗綜述
1、實驗目的及要求
1.了解游標卡尺、螺旋測微器的構造,掌握它們的原理,正確讀數和使用方法。 2.學會直接測量、間接測量的不確定度的計算與資料處理。 3.學會物理天平的使用。 4.掌握測定固體密度的方法。
2 、實驗儀器、裝置或軟體
1 50分度游標卡尺 准確度=0.02mm 最大誤差限 △儀=±0.02mm 2 螺旋測微器 准確度=0.01mm 最大誤差△儀=±0.005mm 修正值=0.018mm
3 物理天平 TW-0.5 t天平感度0.02g 最大稱量 500g △儀=±0.02g 估讀到 0.01g
二、實驗過程實驗步驟、記錄、資料、分析
1、實驗內容與步驟
1、用游標卡尺測量圓環體的內外徑直徑和高各6次; 2、用螺旋測微器測鋼線的直徑7次; 3、用液體靜力稱衡法測石蠟的密度;
2、實驗資料記錄表
1測圓環體體積
2測鋼絲直徑
儀器名稱:螺旋測微器千分尺 准確度=0.01mm 估讀到0.001mm
測石蠟的密度
儀器名稱:物理天平TW—0.5 天平感量: 0.02 g 最大稱量500 g
3、資料處理、分析
1、計算圓環體的體積
1直接量外徑D的A類不確定度SD ,SD=○
SD=0.0161mm=0.02mm
2直接量外徑D的B類不確定度u○
d.
ud,=
Ud=0.0155mm=0.02mm
3直接量外徑D的合成不確定度σσ○
σD=0.0223mm=0.2mm
4直接量外徑D科學測量結果 ○
D=21.19±0.02mm
D=
5直接量內徑d的A類不確定度S○
Sd=0.0045mm=0.005mm
d。d
S=
6直接量內徑d的B類不確定度u○
d
ud=
ud=0.0155mm=0.02mm
7直接量內徑d的合成不確定度σi σ○
σd=0.0160mm=0.02mm
8直接量內徑d的科學測量結果 ○
d=16.09±0.02mm
9直接量高h的A類不確定度S○
Sh=0.0086mm=0.009mm
d
=
h h
S=
10直接量高h的B類不確定度u○
h d
uh=0.0155mm=0.02mm
11直接量高h的合成不確定度σ○
σh=0.0177mm=0.02mm 12直接量高h的科學測量結果 ○
h=7.27±0.02mm
h
σh=
13間接量體積V的平均值:V=πhD-d/4 ○
2
2
V =1277.8mm
14 間接量體積V的全微分:dV=○
3
D2-d2
4
dh+
Dhdh
dD- dd 22
再用「方和根」的形式推導間接量V的不確定度傳遞公式參考公式1-2-16
222
v0.25D2d2h0.5DhD0.5dhd
計算間接量體積V的不確定度σ
3
σV=0.7mm
V
15寫出圓環體體積V的科學測量結果 ○
V=1277.8±0.7 mm
2、計算鋼絲直徑
17次測量鋼絲直徑d的A類不確定度Sd ,Sd=SdSd =0.0079mm=0.008mm
3
2鋼絲直徑d的B類不確定度ud ,ud=ud
ud=0.0029mm=0.003mm
3鋼絲直徑d的合成不確定度σ。σd=dσd=0.0084mm=0.008mm
4寫出鋼絲直徑d的科學測量結果 d=2.169±0.008mm
3、計算石蠟的密度
1以天平的感量為Δ儀,計算直接測量M1、M2、M3的B類不確定度uM uM=0.0115g=0.01g
2寫出直接測量M1、M2、M3的科學測量結果
M1=2.44±0.01g M2=11.04±0.01g M3=8.50±0.01g
3ρt以22.5C為標准查表取值,計算石蠟密度平均值:
M1
t
M2M3
ρ=0.9584kg/m3=0.958kg/m3 4間接量石蠟密度ρ的全微分:
tm1tm1t
dρ=dm1-dm2+dm3
m2-m3m2-m32m2-m32
再用「方和根」的形式推導密度的不確定度傳遞公式 參考公式1-2-16
2
tm1/m2m3m1tm2/m2m32m1tm3/m2m32
2
2
計算間接量密度ρ的不確定度σ
3 3
dρ=0.0076 kg/m=0.008 kg/m
5寫出石蠟密度ρ的科學測量結果 ρ=0.958±0.008 kg/m3
ρ
三、結論
1、實驗結果
實驗結果即上面給出的資料。
2、分析討論
1心得體會:
1、天平的正確使用:測量前應先將天平調水平,再調平衡,放取被稱量物和加減砝碼時○
一定要先將天平降下後再操作,天平的游碼作最小刻度的1/2估讀。
2、螺旋測微器正確使用:記下初始讀數,旋動時只旋棘輪旋柄,當聽到兩聲「咯咯」響○
時便停止旋動,千分尺作最小刻度的1/10估讀。
2思考:
1、試述螺旋測微器的零點修正值如何確定?測定值如何表示? ○
答:把螺旋測微器調到0點位置,讀出此時的數值,測定值是讀數+零點修正值 2、游標卡尺讀數需要估讀嗎? ○
答:不需要。
3、實驗中所用的水是事先放置在容器里,還是從水龍頭里當時放出來的好,為什麼? ○
答:事先放在容器裡面的,這樣溫度比較接近設定溫度。
3建議
學校的儀器存放時間過長,精確度方面有損,建議購買一些新的。
四、指導教師評語及成績:
評語:
成績: 指導教師簽名:
批閱日期:
大學物理實驗報告範文篇二:
一、實驗目的
。。。。
。。。。。
二、實驗原理
。。。。
。。。。。。
三、實驗內容與步驟
。。。。
。。。。。
四、資料處理與結果
。。。。
。。。。。
五、附件:原始資料
****說明:
第五部分請另起一頁,將實驗時的原始記錄裝訂上,原始記錄上須有教師的簽名。
大學物理實驗報告範文篇三:
【實驗題目】長度和質量的測量
【實驗目的】
1. 掌握米尺、游標卡尺、螺旋測微計等幾種常用測長儀器的讀數原理和使用方法。 2. 學會物理天平的調節使用方法,掌握測質量的方法。
3. 學會直接測量和間接測量資料的處理,會對實驗結果的不確定度進行估算和分析,能正確地表示測量結果。
【實驗儀器】應記錄具體型號規格等,進實驗室後按實填寫
直尺50cm、游標卡尺0.02mm、螺旋測微計0~25mm,0.01mm,物理天平TW-1B型,分度值0.1g,靈敏度1div/100mg,被測物體
【實驗原理】在理解基礎上,簡明扼要表述原理,主要公式、重要原理圖等
一、游標卡尺
主尺分度值:x=1mm,游標卡尺分度數:n游標的n個小格寬度與主尺的n-1小格長度相等,游標尺分度值:
n1n
x50分度卡尺為0.98mm,20分度的為:0.95mm,主尺分度值與游標尺
n1n
x
xn
分度值的差值為:x
,即為游標卡尺的分度值。如50分度卡尺的分度值為:
1/50=0.02mm,20分度的為:1/20=0.05mm。
讀數原理:如圖,整毫米數L0由主尺讀取,不足1格的小數部分l需根據游標尺與主尺對齊的刻線數
lkxkk和卡尺的分度值x/n讀取:
n1n
xk
xn
讀數方法分兩步:
1從游標零線位置讀出主尺的讀數.2根據游標尺上與主尺對齊的刻線k讀出不足一分格的小數,二者相加即為測量值.即: ll0ll0k
xn
,對於50分度卡尺:ll0k0.02;
對20分度:ll0k0.05。實際讀數時採取直讀法讀數。
二、螺旋測微器
原理:測微螺桿的螺距為0.5mm,微分筒上的刻度通常為50分度。當微分筒轉一周時,測微螺桿前進或後退0.5mm,而微分筒每轉一格時,測微螺桿前進或後退0.5/50=0.01mm。可見該螺旋測微器的分度值為0.01mm,即千分之一厘米,故亦稱千分尺。
讀數方法:先讀主尺的毫米數注意0.5刻度是否露出,再看微分筒上與主尺讀數准線對齊的刻線估讀一位,乖以0.01mm, 最後二者相加。 三:物理天平
天平測質量依據的是杠桿平衡原理
分度值:指標產生1格偏轉所需加的砝碼質量,靈敏度是分度值的倒數,即S
nm
,它表示
天平兩盤中負載相差一個單位質量時,指標偏轉的分格數。如果天平不等臂,會產生系統誤差,消除方法:復稱法,先正常稱1次,再將物放在右盤、左盤放砝碼稱1次此時被測質量應為砝碼質量減游碼讀數,則被測物體質量的修正值為:m
【實驗內容與步驟】實驗內容及主要操作步驟
m1m2。
1. 米尺測XX面積:分別測量長和寬各一次。
2. 游標卡尺測圓環體積:1記下游標卡尺的分度值和零點誤差。2用游標卡尺測量圓環的外徑D、內徑d及圓環高度h各6次在垂直交叉方向進行。
3.千分尺測小鋼球直徑:1記下螺旋測微器的分度值,2測量其零點讀數3次,求出平均值.3用千分尺測量小鋼球不同部位的直徑d,測量6次要在垂直交叉方向進行。
4.物理天平使用1調底座水平;2調平衡;3稱量;4天平復原。
【資料處理】 實驗資料見資料記錄紙,不必在報告里再抄寫一遍,要有主要的處理過程,要求用作圖法處理的應附座標紙作圖或計算機列印的作圖,處理的中間結果應多保留1-2位,以免產生截斷誤差,最終結果表示應符合有效數字規則和不確定度位數要求,計算中要特別注意單位的換算和書寫
【實驗結果與分析】
1、米尺測得**的面積為:27.07.915cmS,相對不確定度:0.08%
2、游標卡尺測得圓環體積為:1013.001.434mmV,相對不確定度:3.2% 3、千分尺測得圓球直徑為:09.004.20mmd,相對不確定度:0.45% 4、復稱法測得圓柱體質量為:293.18g。
測量結果是可信的。面積的相對不確定度非常小,並不能說明誤差非常小,因只對長、寬的一個位置進行了一次測量。
游標卡尺測量誤差主要來自對與主尺對齊的游標格線判斷不準;螺旋測微器的測量誤差主要來自對格線是否露出的判斷和零點讀數及估讀數;
從天平測量結果可以看出,復稱法測出的兩次質量很接近,說明天平的不等臂誤差是很小的。
❸ 大學物理弦振動實驗的思考題答案
1、來自兩個波源的兩列波,沿同一直線作相向行進時,能否形成駐波:
可以。駐波的形成條件是兩列波的振幅振動方向頻率都相同,且有恆定相位差,當它們沿著同一條直線相向傳播時就產生了駐波。實驗中是由入射波與反射波相干形成駐波,當然可以將反射波換做另一個相同波源產生的波來實驗。
2、弦線的粗細和彈性對於實驗的影響:
粗細會影響試驗觀察效果,同樣材質,越粗受重力阻力的影響越大,波節變短些。
彈性會影響到振幅的變化,彈性越好實驗時觀察到的結果越明顯。
當然,粗細不均勻也會使得共振頻率不穩定導致無法產生駐波。

形成原理
兩列沿相反方向傳播的振幅相同、頻率相同的波疊加 時形成的波叫做駐波。那麼,怎樣得到兩列沿相反方向傳播的波,而且這兩列波的振幅和頻率都相同呢?在實踐中一般是利用了波的反射。
比如說弦上的駐波,當聲波傳播到固定端時會發生反射,反射波與入射波傳播方向相反,振幅和頻率都相同。因此,入射波和反射波的疊加形成駐波。對於管中的駐波,當聲波傳播到閉口端時同樣發生反射,入射波和反射波疊加形成駐波。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駐波
❹ 大學物理實驗報告(太陽能電池特性的測定及電阻的測量)答案
1.測量的短路電流與光照強度不能完全正比的原因
2.太陽能電池在使用時能否光照強度和短路電流基本是成線性的,
2。太陽能電池當然可以短路,它跟普通
❺ 急求大學物理實驗「液體表面張力系數測定儀」的實驗報告!
「液體表面張力系數測定儀」實驗報告如下:
一、【實驗目的】
(1) 掌握力敏感測器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液體表面的性質,測定液體表面張力系數。
二、【實驗原理】
液體具有盡量縮小其表面的趨勢,好像液體表面是一張拉緊了的橡皮膜一樣。這種沿著表面的、收縮液面的力稱之為表面張力。
測量表面張力系數的常用方法:拉脫法、毛細管升高法和液滴測重法等,此試驗中採用了拉脫法。
假如在液體中浸入一塊薄鋼片,則鋼片表面附近的液面將高於其它處,如圖1所示。

(5)大學物理實驗實驗報告答案擴展閱讀:
實驗所需要的器材有:DH4607型液體表面張力系數測定儀;力敏感測器;0.0005kg砝碼(7個) ;鑷子;砝碼盤;圓形吊環;玻璃皿。
實驗採用的拉脫法是直接測定法,通常採用物體的彈性形變(伸長或扭轉)來量度力的大小。
液體表面層內的分子所處的環境跟液體內部的分子不同。液體內部的每一個分子四周都被同類的其他分子所包圍,他所受到的周圍分子合力為零。
由於液體上方的氣象層的分子很少,表層內每一個分子受到的向上的引力比向下的引力小,合力不為零。
這個力垂直於液面並指向液體內部。所以分子有從液面擠入液體內部的傾向,並使得液體表面自然收縮,直到處於動態平衡。
❻ 大學物理實驗緒論課後題答案
^^(1)L=(10.8±0.2)cm
(2)d=(12.44±0.02)cm
(3)h=(2.73±0.02)×10^5km
w=2pi/T=2pi/1.236s=5.0809rad/s
δ內(w)=δ(1/T)容=δT/T^2=0.00065rad/s
w= 5.0809±0.0006rad/s
❼ 跪求華東理工大學 大學物理實驗的預習報告或者實驗報告的答案!!!
1.[單選題] 分光計讀數裝置中設置雙游標的目的是消除偏心誤差,該誤差屬於_______誤差,它是由於刻度盤刻度和游標刻度__________
A.隨機,不平行
B.系統,不平行
C.隨機,不共面
D.系統,不共心
我的答案:D
1.[單選題]
下圖中角游標的讀數為
A.116°12′
B.116°42′
C.114°42′
D.114°12′
我的答案:A
1.[單選題]
在用最小偏向角法測量折射率時,測量最小偏向角的正確操作順序是
(1)轉動望遠鏡對准入射光,測出入射方位角
(2)在望遠鏡中看到待測譜線折返點時,擰緊游標盤的緊固螺絲,固定游標盤
(3)轉動望遠鏡,使待測譜線和准線重合,測量出射方位角
(4)轉動游標盤連同載物台,改變入射角
A.(1),(2),(3),(4)
B.(1),(4),(2),(3)
C.(2),(3),(4),(1)
D.(4),(2),(3),(1)
我的答案:D
1.[多選題] 楊氏模量是材料的物性參數,與哪些因素有關?
A.材料的結構
B.材料的化學成分
C.實驗溫度
D.材料的幾何參數
1.[單選題]
根據誤差等作用原理,確定實驗中需要測量的各物理量使用的量具,選擇不正確的是
A.鋼絲長度:米尺
B.鏡尺距:米尺
C.光杠桿常數:米尺
D.鋼絲直徑:螺旋測微器
我的答案:C
1.[單選題] 拉伸法測量金屬絲的楊氏模量中,鋼絲的形變數是測量的核心問題,用什麼物理實驗方法進行轉換測量
A.比較法
B.拉伸法
C.放大法
D.逐差法
我的答案:C
1.[單選題]
在實驗測量中,如果需要增大光學放大法的放大倍數,可以
A.增大鏡尺距離,減小光杠桿常數
B.減小鏡尺距離,增大光杠桿常數
C.減小鏡尺距離,增大鋼絲長度
D.減小鏡尺距離,減小鋼絲長度
我的答案:A
1.[單選題] 叉絲位於望遠鏡的目鏡套筒上,為了調整叉絲清晰,應進行的操作是
A.調節望遠鏡的調焦手輪
B.調節物鏡所成標尺像與叉絲的距離
C.旋轉目鏡鏡頭
D.改變物鏡與叉絲相對距離
我的答案:C
1.[單選題]
望遠鏡調節的基本原則:將光杠桿、反射鏡中的標尺像、望遠鏡軸線調成三點一線, 「先粗調,後細調」。粗調包含的操作可分為4步:
(1) 調節光杠桿傾斜螺絲,直到眼睛通過望遠鏡準星(外部)位置,能看到光杠桿鏡面中的反射鏡;
(2) 調節望遠鏡高低傾斜螺絲,直到眼睛通過望遠鏡準星(外部)位置,能看到光杠桿鏡面;
(3) 調節反射鏡傾斜螺絲,直到眼睛通過望遠鏡準星(外部)位置,能看到鏡中的標尺像;
(4) 移動望遠鏡裝置,使其正對光杠桿鏡面;
正確的操作順序是:
A.(1)、(2)、(4)、(3)
B.(4)、(1)、(2)、(3)
C.(2)、(1)、(4)、(3)
D.(4)、(2)、(1)、(3)
1.[單選題]
在本實驗系統中,望遠鏡視差產生的原因是:
A.標尺像通過望遠鏡目鏡所成的像與叉絲不共面
B.人眼與目鏡不共面
C.人眼與標尺像不共面
D.叉絲通過目鏡成的像不在明視距離
我的答案:A
1.[單選題]
消除望遠鏡視差的方法是調節
A.調節望遠鏡的目鏡,使得叉絲清晰
B.調節望遠鏡的目鏡,使得標尺像清晰
C.調節望遠鏡的調焦手輪,直到眼睛上下運動時,標尺像與叉絲沒有相對位移
D.調節望遠鏡的調焦手輪,使得標尺像清晰
我的答案:C
1.[單選題] 直接測量量中,鏡尺距離D是指 B
A.望遠鏡目鏡到標尺的距離
B.光杠桿平面鏡鏡面到標尺的距離
C.望遠鏡物鏡到標尺的距離
D.光杠桿平面鏡鏡面到望遠鏡物鏡的距離
1.[單選題] 在用拉伸法測定金屬絲的楊氏模量實驗中,通常需在鋼絲上預加10kg負荷,目的是
A.拉直金屬絲,避免將拉直過程當為伸長量進行測量
B.減小初讀數,消除零誤差
C.消除摩擦力的影響
D.使系統穩定,金屬絲鉛直
我的答案:A
3.1.3
1.[單選題] 如何較好地消除接觸電阻對測量值的影響?
A.使用四端輸入法
B.觸點處保持良好的清潔
C.減小觸點的接觸面積
D.採用相同的材料導線
我的答案:A
1.[多選題]
下列表述中正確的是:
A.用伏安法測量電阻,由於電表內阻的存在,會產生系統誤差。
B.在平衡電橋實驗中,為了比較迅速調節到平衡點使檢流計指零,可採取反向區逐次逼近法進行操作。
C.在自組電橋實驗中,比較臂電阻帶來隨機誤差,可以通過交換法來進行修正。
D.一個未知阻值的電阻,用箱式電橋測量前應先估測電阻的阻值。
我的答案:ABD
1.[單選題]
惠斯通電橋測量原理屬於什麼實驗方法?
A.參量轉換測量法
B.交換法
C.比較法
D.補償法
我的答案:C
1.[單選題] 在電橋測量電阻中,電橋是如何達到平衡的?
A.調節可變電阻Rs大小,使檢流計電流為零。
B.調節電源電壓
C.調節比例臂大小
D.調節可變電阻Rs大小,使檢流計上電流為某一定值
我的答案:A
1.[單選題]
惠斯通電橋測量電阻時,比例臂選取的原則是:
A.使測量值有好的重復性
B.使測量值的精度最高
C.使電橋能較快地達到平衡
D.使檢流計有大的量值
我的答案: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