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招生排名 » 武漢大學珞珈山校區

武漢大學珞珈山校區

發布時間: 2023-08-08 13:04:21

⑴ 看大學 | 綻放在珞珈山上的武漢大學



大家好,我是鋸子君。

鋸子君經常收到讀者們的私信,大家既珍惜充實忙碌的中學時代,又嚮往自由精彩的大學生活。

那些寒窗苦讀的日日夜夜,那些勤學苦練的分分秒秒,是心中的夢想一直激勵著莘莘學子不斷前進。

大學,代表著新的起點和新的希望。

2020 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讓人們都重新認識了武漢,這座英雄的城市。地處武漢市的武漢大學也一下聲名大噪.

本周,鋸子君就帶大家一起走進這所風景如畫的武漢大學。

黌,音同「紅」,是古代對學校的稱呼,所以碰孝,「山有黌」的意思是山上有一所學校。

哪所學校如此厲害?不是依山而建,也不是傍山而立,而是恰在山上,山上即校,校中有山呢?這所學校就是位於湖北省武漢市的武漢大學。

在某權威雜志評選的「中國十大最美大學」排行榜上,武漢大學拔得頭籌。

既然力壓群雄,其絕美之處,從評選詞中可見一斑:「珞珈山麓,東湖之濱,山水相宜,古今和諧,承傳統中華園林之精妙;武測水院,咸歸於斯,省府市府,治理整頓,創武漢大學之新風。」

武漢大學不僅坐擁珞珈山,還環繞東湖水,可謂是坐山傍水,風景絕美。

說起武漢大學的歷史,可謂如雷貫耳。

1893年,清末湖廣總督張之洞奏請清政府運山創辦了自強學堂,是武漢大學的前身;1913年,改名國立武昌高等師范學校;1926年組建國立武昌中山大學;1928年,定名國立武漢大學,成為近代中國第一批國立大學;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更名武漢大學,並沿用至今。

武漢大學有兩個標志:一個是珞珈櫻花,另一個是校門牌坊。 其中,校門牌坊為建築代表,不像櫻花有四季更替。校門牌坊立於八一路之上,故常出現在遊客的武漢大學打卡照上,以證來過武漢大學。

校門牌坊經歷數代,最早建於笑悄稿1931 年,是位於街道口勸業場的民國老牌坊,木質結構、琉璃瓦頂、略施斗拱、油漆彩繪。網傳木牌坊建成次年,毀於龍卷風。

至於為何內陸地區有龍卷風,就不得而知了,但僅看舊圖,不難發現木質結構本身就不夠牢靠,更何況牌坊看似「頭重腳輕」,所以被大風吹垮也是「情理之中」了。

木質牌坊被毀之後,學校吸取教訓,原地重建了一個鋼筋混凝土結構的牌坊,正面書「國立武漢大學」,反面書「文法理工農醫」,注意反面並非正面的繁體字樣,據說是1937年牌坊第二次修建後由中文系教授書寫,彰顯的是武漢大學的辦學理念——擅文法、長理工、懂農醫。

這是該校當時所追求的理想化的學科格局,日後的武漢大學也是朝著這個目標奮進,並於 20 世紀 40 年代順利實現。

現在大家看到的校門牌坊是 2013 年的復建之作,曾有人調侃,若是不識字、沒文化之人,必然會讀「學大漢、武立國」,倒也成句。

再看正面,一定有人好奇「國立武漢大學」這幾個蒼勁有力、規格整齊的大字是何人書寫?是偉人墨寶嗎?

有一種流傳較廣,但無從考證的說法是,20 世紀 80 年代重修時,因老牌坊六字無法修復,於是學校邀請了一位名叫曹立庵的書畫家重新題寫了校名。

如今再看武漢大學標志性的校門牌坊,依然是氣勢恢宏,與珞珈山相映生輝,六代校門牌坊記錄了武漢大學滄桑動盪卻傲然挺立的歷史。

除了校門牌坊, 武漢大學還有一景舉世聞名,那就是珞珈櫻花。 每年到了櫻花盛開的3月,校園內遊人如織。

2020 年,受疫情影響,遊客無法現場賞櫻,武漢大學就聯合眾多媒體平台,開放了「雲賞櫻」通道。

據媒體報道,在平台開放期間,有近 2000 萬人次通過網路賞櫻,櫻花美景便盡收眼前。可以說珞珈櫻花,不僅是武漢大學的標志,更是武漢這座城市的名片。

談到武漢大學校園內櫻花的歷史,很難不讓人與日本這個國家聯系起來,實際上,這些櫻花,與日本的確有著很大的關系。

櫻花是日本的象徵,這一點無可厚非,而武漢大學本無櫻花,最初的櫻花,正是侵華日軍所栽。

1938 年日軍侵華,武漢陷落,武漢大學校園被日本軍隊佔用,所幸在武漢失守前,武漢大學師生西遷避難,只留下幾人護校。

軍隊撤退後,校園被日軍用作後勤保障場所,日軍考慮讓留此休養的傷員能更好康復,於是從日本運來二十幾株櫻花種植。

艱難抗戰的武漢大學師生重回校園後,看到盛開的櫻花,內心是痛苦的,但是他們堅信,這些櫻花,是日本侵華的歷史罪證,是中國人打敗日寇、獨立自強的歷史戰利品!

當然,櫻花的壽命不可能那麼長,現在校園內盛開的櫻花,已經沒有當時那二十幾株了,但是,武漢大學的櫻花歷史,也沒有就此停止。

1972 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後,日本向中國贈送了 1000 株櫻花,大部分種於北京市的玉淵潭公園和陶然亭公園,武漢大學也接收了 20 株,後來日本又陸續贈予武漢大學若干櫻花。

可以說 武漢大學的櫻花歷史,起於屈辱,卻又見證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歷史。 「樹本無辜」,花無國界,在當今世界,也可如櫻花盛開般,需沃土、需陽光,可共同栽種,亦可共賞美景。

這是武漢大學校園里流傳甚廣的一句話,武漢大學除了風景如畫,「文法理工農醫」的學科格局也彰顯了其實力之雄厚、底蘊之深厚。

武漢大學在中華民族的近現代史上留下了無數精彩華章,既有周恩來、董必武、陳潭秋、羅榮桓等革命志士,又有辜鴻銘、竺可楨、李四光、聞一多、郁達夫、葉聖陶、李達等人文巨匠。這無不體現著武漢大學之盛。

對武漢大學學科和專業的了解,需從其四大校區入手。武漢大學原有四個校區,後稱學部,分別是

原武漢大學校區的文理學部、原武漢水利電力大學的工學部、原武漢測繪科技大學的信息學部和原湖北醫科大學的醫學部 ,其中文理學部又分成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理學三個學部。

因此,六大學部共同構成了現階段武漢大學的辦學格局。武漢大學是世界一流大學A類高校,擁有10個世界一流建設學科,總數位居全國第12位。

這10個學科分別是: 口腔醫學、礦業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理論經濟學、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化學、地球物理學和生物學 。

這10個「雙一流」學科中,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又有4個被評為A+。下表為大家羅列了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武漢大學A類專業(包括A+、A、A-)的具體名單。

從學科評估的結果中,不難看出武漢大學的優勢專業是哪些。優勢專業遍布人文社科類、經濟管理類、理學類和工學類,可以說滿足了考生對各個門類的專業需求,不管你是精於文學,還是擅於工程,武漢大學優勢專業齊備,任你挑戰。

如果一定要選擇一個專業和各位讀者朋友分享,那筆者願意選擇這個專業,即武漢大學當之無愧的王牌專業——測繪專業。在上海軟科的「世界一流學科排名」中,測繪專業排名亞洲第一。

雖說不同機構排名的參考價值和權威性不同,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說明武漢大學測繪專業實力的強勁,甚至有說法戲稱「武漢大學的測繪學院撐起了中國測繪的半邊天」。

測繪專業讓筆者用最簡單的話來描述,就是用各種方法測量和繪制自然結構和人工設施的專業,測繪對象自然也有兩種:一種是自然界的崇山峻嶺、江河湖海,另一種是人類社會的高樓大廈、管道結構等。

武漢大學的測繪專業又分為地理信息工程、大地測量與衛星導航、工程與工業測量、航天航空測繪等方向,明顯也是按照測繪領域和對象來劃分的。

實際上,除了傳統的自然地理測繪,現階段測繪專業的應用,遍布了很火爆的人工智慧、大數據、自動駕駛、互聯網等行業。

那麼,問題來了,專業優勢是否意味著就業優勢呢?是不是大家在報考大學時,拿出學科評估中的A類學科名單,依次填寫就可以了?

很明顯不是這樣的。首先,A類學科中的文、理、工科跨度極大,大家不能盲目追求高類別而忽視具體學科門類。其次,對同類別內的學科,也不能夠僅憑其評估等級高低就決定報考順序。

也就是說,評估等級高,並不意味著報考優先順序高,而是應該綜合考慮專業質量、就業競爭力、學習興趣等因素。前述的測繪專業,每年也並不一定是武大錄取分數最高的專業,原因就是大家會綜合考量工作環境、就業方向和升學難度。

筆者從《武漢大學 2019 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中摘取了武漢大學部分A+類和A類專業的本碩博協議就業率(見下表):

從該表不難看出,整體就業率本科<碩士<博士,這能夠體現出學歷是提高就業競爭力的重要因素。

更重要的是,表中所列專業,是武漢大學在學科評估中的佼佼者(A+類和A類),但是各個專業在三個階段的就業率並不都是最高的,例如A+類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和A類的法學專業,都處於同類別中較低水平,生物學專業和公共管理專業也處於較低水平。

這就很好印證筆者前述觀點, 在選擇專業時,要綜合考量學科排名、就業前景等多方面因素,切不可唯排名論。

當然,工科專業更加貼近生產生活,實用性、技術性更強,在就業方面有其天然優勢,這不意味著非工科專業就無路可走。

讀者朋友們還是應該客觀評估自身優勢特長和興趣,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自己的專業。

總的來說,武漢大學歷史悠久、景色極其優美,武漢這座城市大學林立,集聚效應明顯,是一座有歷史、有美景、有底蘊的城市。春暖花開,我們武漢大學見!

⑵ 武漢大學總共有幾個校區(各專業新生在哪個校區)

武漢大學 總共有2個校區,分別為主校區和東湖分校區。
一、武漢大學總共有幾個校區
主校區地址為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八一路299號、

東湖分校區地址為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珞喻路129號。

二、武漢大學簡介
武漢大學 是國家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性大學,是國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是首批「 雙一流 」建設高校。

武漢大學 溯源於1893年清末湖廣總督張之洞奏請清政府創辦的自強學堂,歷經傳承演變,1928年定名為國立 武漢大學 ,是近代中國第一批國立大學。1946年,學校已形成文、法、理、工、農、返森春醫6大學院並駕齊驅的辦學格局。新中國成立後, 武漢大學 受到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1958年,毛澤東主席親臨武大視察。1993年, 武漢大學 百年校慶之際,江澤民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題詞祝賀。改革開放以來, 武漢大學 在國內高校中率先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各項事業蓬勃發展,整體實力明顯上升。1999年,世界權威期刊《Science》雜志將 武漢大學 列為「中國最傑出的大春滲學之一」。2000年, 武漢大學 與武漢水利電力大學、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湖北醫科大學合並組建新的 武漢大學 ,揭開了學校改革發展的嶄新一頁。合校二十多年來,學校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不斷提升。2021年,學校在泰晤士高等教育(THE)世界 大學排名 中位列第157位,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ARWU)中位列151-200位,國際教育研究機構QS世界 大學排名 中位列第225位。

回眸過去,篳路藍縷,勵精圖治,玉汝於成。珞珈山上風雲際會,周恩來、董必武、陳潭秋、羅榮桓曾在這里指點江山;辜鴻銘、竺可楨、李四光、聞一多、郁達夫、葉聖陶、李達等曾在這里激揚文字。一百多年來, 武漢大學 匯集了中華民族近現代史上眾多的精彩華章,形成了優良的革命傳統,積淀了厚重的人文底蘊,培育了「自強、弘毅、求是、拓新」的大學精神。

武漢大學 環繞東湖水,坐擁珞珈山,校園環境優美,風景如畫,被譽為「中國最美麗的大學」。學校佔地面積5195畝,建築面積280萬平方米。中西合璧的宮殿式建築群古樸典雅,巍峨壯觀,26棟早期建築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武漢大學 學科門類齊全、綜合性強、特色明顯,涵蓋了哲、經、法、教育、文、史、理、工、農、醫、管理、藝術等12個學科門類。學校設有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理學、工學、信息科學和醫學六大學部34個學院以及3所三級甲等附屬醫院。有127個本科專業,59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9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有46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有11個一流建設學科,5個一級學科漏耐、17個二級學科被認定為國家重點學科,6個學科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

武漢大學 名師薈萃,英才雲集。學校現有專任教師3862人,其中正副教授3086人,有10位中國科學院院士、6位中國工程院院士、3位歐亞科學院院士、9位人文社科資深教授、15位國家級教學名師。

熱點內容
四川農業大學申請考核博士 發布:2025-10-20 08:58:11 瀏覽:981
福田雷沃重工本科生待遇怎麼樣 發布:2025-10-20 08:53:49 瀏覽:575
華為要本科生嗎 發布:2025-10-20 08:25:41 瀏覽:550
2008年青島本科生工資 發布:2025-10-20 08:04:24 瀏覽:444
東北大學藝術考研 發布:2025-10-20 07:38:35 瀏覽:299
我的大學生活txt 發布:2025-10-20 07:35:28 瀏覽:25
人民大學外語系考研 發布:2025-10-20 07:31:12 瀏覽:894
上海交通大學考研輔導班 發布:2025-10-20 07:24:54 瀏覽:420
華中農業大學細胞生物學考研群 發布:2025-10-20 07:09:36 瀏覽:558
南京大學2016考研線 發布:2025-10-20 06:43:12 瀏覽: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