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理工大學什麼時候搬新校區
㈠ 安徽理工大學新校區竣工時間
2016年吧!淮南市市長親口承諾應該不會錯的
【在現場·安徽理工大學新校區】安徽理工大學新校區項目建設推進會議上,副市長阮懷樓指出:「相關部門、單位要主動服務項目建設,保障項目一、二標段按預定時間節點完工,要在確保教學安全和教學環境前提下,力爭在2015年暑假實現部分搬遷。待項目全部建成後抓緊進行項目驗收,為安徽理工大學在2016年秋季開學前實現整體搬遷創造條件。」
—————————————————————————————————————
以確定2016年2016屆新生住在新校區(除安徽理工大學西區的醫學院和外國語學院外),部分2015屆搬到新區,其餘再老校區依然上課,搬遷等候學校通知。
㈡ 安徽理工大學新校區什麼時候能啟用啟用的時候原來三個校區的老生也會搬遷嗎謝謝
新校區今年就能使用,主要是新生直接過去。高年級的暫時還不會搬過去。順便說一下,雖然新校區漂亮大氣,但是論氛圍還是差老校區一點。還有老校區(本部和北區)周圍都有商鋪,買東西,聚會等都比較方便,新校區剛建成,周圍比較清靜。反正各有千秋吧
㈢ 安徽理工大學什麼時候搬新校區
每年都是「明年」
㈣ 安徽理工大學新校區
「安徽理工大學」目前有三個校區:一、校本部地址:淮南市舜耕中路168號(洞山立交橋頭)二、北校區地址:淮南市園南路(老淮南化校)三、西校區地址:淮南市洞山中路(老華東醫專) 「安徽理工大學」目前沒有新校區。「安徽理工大學新校區(山南新校區)」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還在評審中。
㈤ 安徽理工大學新校區建成以後老校區怎麼辦
新校區今年抄就能使用,主要是新生直接過去。高年級的暫時還不會搬過去。順便說一下,雖然新校區漂亮大氣,但是論氛圍還是差老校區一點。還有老校區(本部和北區)周圍都有商鋪,買東西,聚會等都比較方便,新校區剛建成,周圍比較清靜。反正各有千秋.
㈥ 安徽理工大學新校區什麼時候開始使用
安徽理工大學新校區投入使用時間:未定。
安徽理工大學新校區建設項目建設目標為:2015年底完工,2016年春季開學具備招生條件。
安徽理工大學新校區用地形狀為矩形,東西長約1900米,南北長約1060米。規劃校園面積3129畝(208.6萬平方米),總投資約25億元,為目前安徽省高校單體面積最大的大學校園。按照「一次規劃、總體控制、分期安排」的原則,安徽理工大學新校區建設項目規劃總建築面積約96萬平方米,分兩期建設。一期工程規劃建築面積約70萬平方米,採取代建模式,概算投資約17億元,由老校區三塊土地出讓收益解決。二期工程由安徽理工大學自建。新校區規劃設計由同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負責完成。學校新校區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當中,項目建成後,將成為目前全省高校中佔地面積最大、一次性投入最多、建設模式最新的一個集生態、人文、數字、園林式於一體的現代化新校區,將為安徽理工大學突破歷史和空間局限、謀求長遠發展奠定堅實的辦學基礎。該項目建設目標為:2015年底完工,2016年春季開學具備招生條件。
㈦ 安徽理工大學具體位置
安徽理工大學在安徽省淮南市泰豐大街168號。
學校創建於1945年,955年學校由淮南煤礦工業專科學校升格為合肥礦業學院,1958年更名為合肥工業大學,1971年與煤礦有關的學科專業等整建制遷回淮南,與淮南煤礦學校合並組建淮南煤炭學院。
之後,經歷了淮南礦業學院、淮南工業學院等辦學時期,期間,原華東煤炭醫學專科學校和淮南化學工程學校相繼並入。1998年學校由煤炭工業部劃轉安徽省,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為主」的管理體制。2002年學校更名為安徽理工大學。

發展現狀
安徽理工大學建校74年來,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培養了20餘萬名優秀人才,其中涌現了以彭蘇萍、袁亮、陳湘生三位院士為代表的傑出科學家。學校以優異的人才培養質量入選教育部首批「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
學校專任教師中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1000餘人。現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2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6人,省學術帶頭人與後備人選30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42人、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貼6人。
以上內容參考:安徽理工大學--安徽理工大學入選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
㈧ 安徽理工大學新校區的介紹
安徽理工大學新校區,又稱安徽理工大學山南校區,位於淮南市山南新區南部,中軸線東側。南部為合淮阜高速路入口,北靠淮南市奧林匹克公園,西臨山南新區城市主幹道淮河大道。校園佔地面積3129畝,總建築面積接近100萬平方米。該項目是安徽省「861」項目和淮南市重點工程,2009年11月23日,安徽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下發《關於同意安徽理工大學新校區項目立項建設的批復》,同意安徽理工大學建設新校區。2011年5月19日上午,安徽理工大學新校區開工奠基儀式在淮南市山南新區隆重舉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