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師范大學耕耘校區
❶ 北京師范大學有幾個校區,哪個校區最好及各校區介紹
一、北京師范大學有幾個校區 北京師范大學 有2個校區,分別是校本部、北校區。
二、北京師范大學哪個校區最好及各校區介紹
校本部:北京市海淀區新街口外大街19號
北校區:定阜街1號
根據2015年1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4個(其中聯合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9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10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個、北京市工程中心2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7個、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個。
三、北京師范大學簡介
北京師范大學 是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是一所以教師教育、教育科學和文理基礎學科為主要特色的著名學府。學校的前身是1902年創立的京師大學堂師范館,1908年改稱京師優級師范學堂,獨立設校,1912年改名為北京高等師范學校。1923年學校更名為 北京師范大學 ,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所師范大學。1931年、1952年北平女子師范大學、輔仁大學先後並入 北京師范大學 。
百餘年來, 北京師范大學 始終同中華民族爭取獨立、自由、民主、富強的進步事業同呼吸、共命運,在「五•四」、「一二•九」等愛國運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以李大釗、魯迅、梁啟超、錢玄同、吳承仕、黎錦熙、陳垣、範文瀾、侯外廬、白壽彝、鍾敬文、啟功、胡先驌、汪堃仁、周廷儒等為代表,一大批名師先賢在這里弘文勵教。經過百餘年的發展,學校秉承「愛國進步、誠信質朴、求真創新、為人師表」的優良傳統和"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校訓精神,形成了「治學修身,兼濟天下」的育人理念。
「七五」、「八五」期間, 北京師范大學 被確定為國家首批重點建設的十所大學之一。「九五」期間,又被首批列入「211工程」建設計劃。2002年百年校慶之際,教育部和北京市決定重點共建 北京師范大學 ,北京市第九次黨代會將 北京師范大學 列入支持建設的世界一流大學的行列。「十五」期間,學校進入國家「985工程」建設計劃。2017年,學校進入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建設A類名單,11個學科進入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名單。 ;
❷ 北京師范大學有幾個校區
北京師范大學現在規劃出的有三個校區,目前主要使用的有兩個,也就是本部、北校區。

學校的前身是1902年創立的京師大學堂師范館,1908年改稱京師優級師范學堂,獨立設校,1912年改名為北京高等師范學校。1923年學校更名為北京師范大學,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所師范大學。1931年、1952年北平女子師范大學、輔仁大學先後並入北京師范大學。
❸ 北京師范大學學院有哪些
北京師范大學的學院一共包括以下23個。
教育學院、地理科學學院、哲學學院、
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法學院、馬克思主學院、社會學院、心理學院、體育與運動學院、文學院、漢語文化學院、外國語言文學學院、新聞傳播學院、歷史學院、數學科學院、物理學系、化學學院、天文系、地理學與遙感科學學院、系統科學學院、統計學院、環境學院、資源學院生命科學學院、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核科學與技術學院、政府管理學院、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藝術與傳媒學院、繼續教育與教師培訓學院、教師教育學院、耕耘學院、瀚德學院。
北京師范大學(是教育部與北京市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位列「雙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國家「七五」、「八五」首批重點建設十所大學之一,首批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京港大學聯盟、粵港澳大灣區物流與供應鏈創新聯盟成員;入選「珠峰計劃」、「強基計劃」、「2011計劃」、「111計劃」、「國培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教師培養計劃、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
學校的前身是1902年創立的京師大學堂師范館,1908年改稱京師優級師范學堂,獨立設校,1912年改名為北京高等師范學校。1923年學校更名為北京師范大學。1931年、1952年北平女子師范大學、輔仁大學先後並入北京師范大學。2017年,學校進入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建設A類名單。
據2019年12月學校官網顯示,北京師范大學北京校區佔地面積1191畝(海淀校園、西城校園、昌平校園G區),另建有北京師范大學珠海校區;全日制在校生24000餘人,其中本科生10105人、研究生12756人、長期留學生1600餘人;下設3個學部、23個學院、2個系、11個研究院(所);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5個,一級學科博士點31個,二級學科博士點114個,一級學科碩士點39個,二級學科碩士點146個;開設本科專業74個。
❹ 北京師范大學總共有幾個校區(各專業新生在哪個校區)
北京師范大學 總共有3個校區,分別為海淀校區、西城輔仁校區和昌平校區。
一、北京師范大學總共有幾個校區
北京師范大學 共有3個校區,分別是海淀校區、西城輔仁校區和昌平校區;佔地面積1191畝(海淀校園、西城校園、昌平校園G區),是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主要集中地。全日制在校生24000餘人,本科生10105人、研究生12756人、長期留學生1600餘人。
海淀區:北京市海淀區新街口外大街19號
西城輔仁校區:西城區定阜街1號
昌平校區:昌平區沙河高教園
二、北京師范大學簡介
北京師范大學 是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是一所以教師教育、教育科學和文理基礎學科為主要特色的著名學府。學校的前身是1902年創立的京師大學堂師范館,1908年改稱京師優級師范學堂,獨立設校,1912年改名為北京高等師范學校。1923年學校更名為 北京師范大學 ,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所師范大學。1931年、1952年北平女子師范大學、輔仁大學先後並入 北京師范大學 。
百餘年來, 北京師范大學 始終同中華民族爭取獨立、自由、民主、富強的進步事業同呼吸、共命運,在「五·四」「一二·九」等愛國運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以李大釗、魯迅、梁啟超、錢玄同、吳承仕、黎錦熙、陳垣、範文瀾、侯外廬、白壽彝、鍾敬文、啟功、胡先驌、汪堃仁、周廷儒等為代表,一大批名師先賢在這里弘文勵教。經過百餘年的發展,學校秉承「愛國進步、誠信質朴、求真創新、為人師表」的優良傳統和「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校訓精神,形成了「治學修身,兼濟天下」的育人理念。
「七五」「八五」期間, 北京師范大學 被確定為國家首批重點建設的十所大學之一。「九五」期間,被首批列入「211工程」建設計劃。2002年百年校慶之際,教育部和北京市決定重點共建 北京師范大學 ,北京市第九次黨代會將 北京師范大學 列入支持建設的世界一流大學的行列。「十五」期間,學校進入國家「985工程」建設計劃。2017年,學校進入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建設A類名單,11個學科進入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名單。
北京師范大學 由北京校區、珠海校區兩個校區(含四個校園)組成。北京校區現有全日制在校生24000餘人,珠海校區於2019年4月由教育部正式批准建設,現有本研學生3600餘人。學校設3個學部、27個學院、2個系、11個研究院(所),4個書院。館藏圖書490餘萬冊、電子圖書970餘萬冊。
北京師范大學 學科綜合實力位居全國高校前列。2002年成為首批擁有自主設置本科專業審批權的6所高校之一,2018年成為首批可開展學位授權自主審核的20所高校之一。現有本科專業77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8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8個。現有38個學科涵蓋10個學科門類,形成了綜合性學科布局。根據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發布的2016年一級學科評估(第四輪)結果,我校教育學、心理學、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戲劇與影視學、地理學6個一級學科獲評A+,2個一級學科獲評A,7個一級學科獲評A-,獲評A+的學科數量居全國高校第六位。
北京師范大學 是國家人文社科科研和科技創新的一支重要力量。學校擁有國家高端智庫試點單位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4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1個、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1個、國家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2個、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9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6個、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2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7個、教育部國別和區域研究基地4個、教育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1個、教育部教育立法研究基地1個、教育部師德師風建設基地1個、教育部戰略研究基地1個、教育部和科技部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9個,北京高等學校高精尖創新中心1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12個、北京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個、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個、首都新型高端智庫1個、北京市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研究基地1個、北京高校協同創新中心1個、北京市************************思想研究中心基地1個、北京教育法治研究基地1個、北京市中小學師德師風建設基地1個,其他省部級重要平台15個。定期出版專業刊物35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