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招生排名 » 2015大學語文自考真題及答案

2015大學語文自考真題及答案

發布時間: 2023-08-21 04:28:05

㈠ 自考大學語文歷年試題及答案哪有

自考大學語文歷年試題及答案可以登錄查找。作為專門的在線教育平台,的備考指導欄目就專門收錄有自考的歷年真題和模擬練習題,還有備考的知識點指導。點擊底部咨詢官網。
自考學習
1全面提升學習興趣,比機械記憶強太多
學習興趣是最關鍵的,我們在復習的時候,對於剛接觸的學習材料抱有新鮮感,利用好這心態,進行最全面的學習備考材料,圈要點、查資料、做筆記。全面伏孝神學習的趣味性非常高,考生也能基本掌握考試內容。
興趣是學習最大的動力。
2深入學習,發掘重點
當我們對所學內容有了基本的慎掘了解後,就要開始深入學習,對照考綱挖掘所學內容里的重點,最後將書里的重點內容,反復記憶、消化。
因為自考試題是從題庫中出來的,往往會反復考到,只要把這些題目都牢記於心,及格率大大增加。
3熟能生巧,量化試題
根據大綱復習,要求識記和掌握的重點背下來,就可以有好的成績。
在復習的時候,也不僅僅看書、做筆記這么簡單,要知缺虧道我們是自考生!在讀書復習的時候,大量做考卷做試題,才能讓我們自己發現不足之處重點突破。
4知識有共性,舉一反三
在我們不斷進行學習、做習題的時候,還要學會總結,易錯的地方馬上糾正,並發現這些所學知識的共性,學會舉一反三。

自考/成考有疑問、不知道如何總結自考/成考考點內容、不清楚自考/成考報名當地政策,點擊底部咨詢官網,免費領取復習資料:https://www.87dh.com/xl/

㈡ 貴大工商管理自考語文試卷

全國2011年1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大學語文試題
課程代碼:04729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弧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秋水》中,「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的喻意是
A.人的認識受到時間的限制 B.人的認識受到空間的限制
C.人的認識受到先天素質的限制 D.人的認識受到後天教育的限制
2.《論毅力》中引用孔子的話說:「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復一簣,進,吾往也。」這里運用的論證方法是
A.例證法與演繹法 B.演繹法與類比法
C.類比法與對比法 D.對比法與例證法
3.羅素在《如何避免愚蠢的見識》中認為:當自己的見解證據不足時,克服偏見的最好方法是
A.多聽不同意見 B.克服狂妄自大心理
C.端正認知態度 D.摒棄自我中心主義
4.《張中丞傳後敘》中所寫拔刀斷指、抽矢射塔的英雄人物是
A.張巡 B.許遠
C.南霽雲 D.賀蘭進明
5.《種樹郭橐駝傳》用種樹的「其置也若棄」類比治民要
A.讓老百姓休養生息 B.讓老百姓得到安置
C.對老百姓棄之不顧 D.對老百姓置之不理
6.《先妣事略》:「兒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紉綴不輟。」這段文字使用的人物描寫方法是
A.肖像描寫 B.語言描寫
C.心理描寫 D.細節描寫
7.下列《馬伶傳》的語句中,屬於場面描寫的是
A.金陵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而又當太平盛時,人易為樂
B.引商刻羽,抗墜疾徐,並稱善也
C.坐客乃西顧而嘆,或大呼命酒,或移坐更進之,首不復東
D.遍征金陵之貴客文人,與夫妖姬靜女,莫不畢集
8.《秋夜》:「他的口角上現出微笑,似乎自以為大有深意,而將繁霜灑在我的園里的野花草上。」這里的「他」指代的是
A.棗樹 B.蝴蝶
C.月亮 D.天空
9.下列散文中,熔敘事、抒情於一爐,思緒翻滾,情感濃烈的是
A.《秋夜》 B.《愛爾克的燈光》
C.《香市》 D.《都江堰》
10.《螞蟻大戰》的主題是
A.人類應該保護自然,回歸自然 B.戰爭給人類帶來巨大的災難
C.物競天擇,強者生存 D.前仆後繼,奮不顧身才能取得勝利
11.作者在《湘夫人》中所流露的主要情感是
A.對遭受排擠的憤懣 B.對流放遭遇的憂傷
C.對理想破滅的失望 D.對美好理想的追求
12.《陌上桑》中,羅敷拒絕使君「共載」的要求所表現的性格特徵是
A.機智 B.堅貞
C.善良 D.豪爽
13.作品被譽為「詩史」的詩人是
A.杜甫 B.李白
C.白居易 D.杜牧
14.下列《長恨歌》的詩句中,妙用比喻手法,從而使所喻人物形神兼備的是
A.太液芙蓉未央柳 B.梨花一枝春帶雨
C.在天願作比翼鳥 D.宛轉蛾眉馬前死
15.柳永《八聲甘州》中,融貫上下片的詞語是
A.殘照當樓 B.無語東流
C.登高臨遠 D.妝樓顒望
16.賀鑄《鷓鴣天》「梧桐半死清霜後,頭白鴛鴦失伴飛」所用的抒情方法是
A.借景抒情 B.借事抒情
C.借舉止抒情 D.借比喻抒情
17.辛棄疾《摸魚兒》上片所描繪的整體景象是
A.風雨交加 B.芳草攔路
C.春天歸去 D.畫檐蛛網
18.從抽象的角度看,《雨巷》中的「丁香姑娘」象徵著
A.戀人 B.憂愁
C.革命 D.理想
19.《紅樓夢》中,《寶黛吵架》與其他篇章所用人物描寫方法不同之處是:比較多地運用了
A.行為描寫 B.語言描寫
C.心理描寫 D.細節描寫
20.《哦,香雪》中所描寫的中心情節是
A.火車開進香雪的家鄉 B.香雪跟旅客和和氣氣作買賣
C.「北京話」打開香雪的眼界 D.香雪爬上火車換取鉛筆盒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弧內。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21.下列作家中,對五四新文化運動作出了重要貢獻的有
A.梁啟超 B.胡適
C.朱光潛 D.魯迅
E.錢鍾書
22.下列《前赤壁賦》的語句中,表現作者樂觀情緒的有
A.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B.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C.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
D.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E.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23.下列《我與地壇》的語句中,作者借「我」之口,對母親的心理作直接描寫的有
A.她不是那種光會疼愛兒子而不懂得理解兒子的母親
B.她知道我心裡的苦悶,知道不該阻止我出去走走
C.她是怎樣心神不定坐卧難寧,兼著痛苦與驚恐與一個母親最低限度的祈求
D.她有一個長到二十歲上忽然截癱了的兒子,這是她唯一的兒子
E.她情願截癱的是自己而不是兒子
24.《蒹葭》中,從「白露為霜」到「白露未唏」,再到「白露未已」,暗示了
A.追尋對象的飄忽 B.追求時間的漫長
C.追尋空間的廣大 D.追尋對象的變換
E.追求者的執著
25.杜牧《早雁》「須知胡騎紛紛在,豈逐春風一一回」兩句的寓意有
A.敵軍退兵在即 B.形勢已經好轉
C.來春可望還鄉 D.戰亂仍在繼續
E.難民還鄉無望
三、詞語解釋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26.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不王者:
27.尾閭泄之,不知何時已而不虛
已:
28.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
方:
29.左右以君賤之也,食以草具
食以草具:
30.直夜潰圍南出
潰圍:
31.嵩將詣州訟理,為所殺
為所殺:
32.燈火熒熒,每至夜分
夜分:
33.生又囑再四,吳銳身自任而去
銳身自任:
34.耿耿星河欲曙天
耿耿:
35.旁觀者徒艷羨其功之成
艷羨:
四、簡析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36.閱讀《容忍與自由》中的一段文字:
我們若想別人容忍諒解我們的見解,我們必須先養成能夠容忍諒解別人的見解的度量。至少至少我們應該戒約自己決不可「以吾輩所主張者為絕對之是」。我們受過實驗主義的訓練的人,本來就不承認有「絕對之是」,更不可以「以吾輩所主張者為絕對之是」。
請回答:
A.這段話有哪三層意思?
B.作者為什麼要給「以吾輩所主張者為絕對之是」和「絕對之是」加上引號?
C.你認為克服「絕對之是」觀念的根本途徑是什麼?
37.閱讀《垓下之圍》中的一段文字:
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乃謂亭長曰:「吾知公長者。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以賜公。」
請回答:
A.項羽慨嘆「天之亡我」,說明了什麼?
B.項羽為什麼要將寶馬贈與亭長?
C.指出文中採用的修辭手法。
38.閱讀《都江堰》中的一段文字:
它的水流不像萬里長城那樣突兀在外,而是細細浸潤、節節延伸,延伸的距離並不比長城短。長城的文明是一種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種靈動的生活。長城擺出一副老資格等待人們的修繕,它卻卑處一隅,像一位絕不炫耀、毫無所求的鄉間母親,只知貢獻。一查履歷,長城還只是它的後輩。
請回答:
A.舉例說明這段文字中使用的修辭手法。
B.這里主要運用了何種表現方法?
C.這里揭示了都江堰的何種精神?
39.閱讀陶淵明《飲酒》(其五):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請回答:
A.從題材來說,這是一首什麼詩?
B.全詩所揭示的「心遠」的內涵,可分為哪三個層次?
C.本詩的風格特徵是什麼?
40.閱讀《麥琪的禮物》中的一段文字:
突然她從窗口轉過身來,站在鏡子前面。她的兩眼晶瑩明亮,但是在二十秒鍾內她的臉失色了。她很快地把頭發解開,叫它完全披散下來。
請回答:
A.為什麼「她的兩眼晶瑩明亮,但是在二十秒鍾內她的臉失色了」?
B.「她很快地把頭發解開,叫它完全披散下來。」這表現了「她」怎樣的心態?
C.舉例說明這段文字所運用的人物描寫方法。
五、作文題(30分)
41.請以《牽掛》為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其他文體不限。
2011年4月全國自考大學語文試題及答案

一、單選題(本大題共20分,第小題1分)
1、 《五代史伶官傳序》中,用「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來說明盛衰之理,這種論證方法是( C )
A、例證法 B、概括法 C、對比法 D、類比法
2、《咬文嚼字》中,作者用「錙珠必較」這個成語所說明的道理是(D )
A、文字的運用一定要有創新精神 B、斟酌文字實際是調整思想情感
C、文學的語言更注重文字的聯想意義 D、運用文字要有一字不肯放鬆的謹嚴
3、《吃飯》中運用的聯想主要依據事物之間的( C )
A、對比性 B、時間統一性 C、相似性 D地點統一性
4、《馮諼客孟嘗君》:"臣竊計,君宮中積珍寶,狗馬實外廄,美人充下陳。」這里採用的修辭手法是( D )
A、比喻 B、比擬 C對偶 D排比
5、下列《張中丞傳後敘》的語句中,作為類比論據,用以駁斥「城之陷,自遠所分始,以後詬遠」的是( C )
A、當其圍守時,外無蚍蜉蟻子之援 B、烏有城壞,其徒俱死,獨蒙愧恥求活
C、人之將死,其臟腑必有先受其病者 D、苟此不能守,雖避之他處何益
6、《馬伶傳》:「詢其故,蓋馬伶恥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這時使用的人物描寫方法是( D )
A、行為描寫和語言描寫 B、語言描寫和細節描寫 C、細節描寫和心理描寫 D、心理描寫和行為描寫
7、《香市》的作者是( B )
A、魯迅 B、茅盾 C、巴金 D、宗璞
8、下列《紀念付雷》的句子中,體現了作者的機趣和幽默的一句是( A )
A、後來知道他的別號就叫「怒庵」,也就不以為奇
B、我們都成為第五類分子,不便來往,彼此就不相聞問
C、只見他家門口貼滿了大字報,門窗緊閉,真是「鴉雀無聲」
D 、朋友中像傅雷那樣的毅然決然不自惜其生命的,還有好幾個,我也都一律尊敬
9、《都江堰》:「那把長鍤,千年來始終與金杖玉璽、鐵戟鋼錘反復辯論。」這里的「長鍤」象徵著( C )
A、治水事業的承續 B、李冰的堅定自信 C、一種冰清玉潔的政治綱領 D、一種簡單有效的治水方法
10、《詩經秦風蒹葭》是一首( D )
A、山水詩 B、送別詩 C、悼亡詩 D、愛情詩
11、下列《陌上桑》詩句中,描寫「少年」的是( B )
A、下擔捋髭須 B、脫帽著帩頭 C、來歸相怨怒 D、十五頗有餘
1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所寫景物中,作者藉以喻愁的是( D )
A、雕欄玉砌 B、小樓東風 C、春花秋月 D、一江春水
13、《長恨歌》中最具有浪漫色彩的內容是(D )
A、楊家女傾國傾城 B、唐明皇重色誤國 C、楊貴妃馬嵬殞命 D、太真女仙山寄情
14、《早雁》中,運用典故抒情的詩句是( B )
A、金河秋半虜弦開,雲外驚飛四散哀 B、仙掌月明孤影過,長門燈暗數聲來
C、須知胡騎紛紛在,豈逐春風一一回 D、莫厭瀟湘少人處,水多菰米岸莓苔
15、賀鑄《鷓鴣天》(重過閶門萬事非)在構思上一個突出特點是始終關合( D )
A、梧桐與鴛鴦 B、舊棲與新壠 C、空床與南窗 D、自己與亡妻
16、融貫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全詞的情感內容是( D )
A、丈夫新喪之哀 B、貧病交加之愁 C、人老珠黃之嘆 D、狐苦無依之悲
17、《再別康橋》章節整齊,句式勻稱,體現了詩歌的( A )
A、建築美 B、音東美 C、竟象美 D、情感美
18、《祖國啊,親愛的祖國》藝術表現的主要特點是( A )
A、新穎傳神的意象運用 B、直抒胸臆的抒情筆法 C、古典詩詞竟境的化用 D、排列方式的整齊勻稱
19、嬰寧「愛笑」的性格特點主要源於( A )
A、自然天性 B、鬼母教養 C、環境影響 D 、自我修養
20、最能體現《斷魂槍》主旨的事件是( A )
A、王三勝買藝 B、沙子龍不傳斷魂槍 C、孫老者求藝 D、孫老者打敗王三勝
二、多選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21、下列關於《我的世界觀》的描述,正確的有( ACD )
A、倡導「為別人活著」的人生觀 B、主要運用類比方法來闡明道理 C、對專制獨裁和戰爭妖魔深惡痛絕
D、宣揚獻身科學的「宗教感情」 E、演講風格坦誠自然,深刻銳利
22、下列《前赤壁賦》的語句中,包含使動詞的有( AC )
A、舞幽壑之潛蛟 B、寄蜉蝣於天地 C、泣孤舟之嫠婦 D、挾飛仙以遨遊 E、哀吾生之須臾
23、《我與地壇》中,作者賦於地壇的象徵意義有( ACD )
A、深沉的母愛 B、建築的壯美 C、「我」倔強的「心魂」 D、復雜人生和滄桑命運 E、死亡的慰藉
24、《湘夫人》所描寫的湘君的心情有( ABDE )
A、期約不遇的憂傷 B、嚮往理想的愛情 C、終成眷屬的喜悅 D、反復追尋的執著 E、暫且逍遙的自慰
25、《麥琪的禮物》的結構精巧的體現有(A B )
A、一實一虛,雙線並行 B、結局巧合,出人意料 C、先抑後揚,以小見大
D、運用倒敘,製造懸念 E、首尾呼應,突出主題
三、詞語解釋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26、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衣:穿
27、函梁君臣之首,入於太廟。 函:用匣子裝
28、宗旨既乖,趨向自異。 乖:違背
29、齊人有馮諼者,貧乏不能自存。 存:生存,存活
30、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 自矜:自負、自誇
31、而朩之性日以離矣。 離:喪失
32、遠方之所觀赴也,蠻夷之所則效也。 則效:仿效學習
33、然數顰蹙顧諸婢曰:「吾為多子苦。」 顰蹙:皺眉頭
34、今日幸為開宴,招前日賓朋。 幸:希望
35、生又囑再四,吳銳身自任而去。 銳身自任:挺身擔起責任
四、簡析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36、閱讀《寡人之於國也》中的文字,回答問題:
梁惠王曰:「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凶,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河東凶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對曰:「王好戰,請以戰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yè)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曰:「不可!直(zhǐ)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
A、寫出文中「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意義。
答:說明梁惠王治國方法與鄰國沒有質的差別。
B、「孟子對曰」中主運用了怎樣的論證方法?
答:類比論證
C、這里體現出孟子散文怎樣的論辯藝術?
答:體現孟子欲擒故縱、偱偱善誘」的論辯藝術。
37、閱讀《先妣事略》中的文字,回答問題:
孺人卒。諸兒見家人泣,則隨之泣。然猶以為母寢也,傷哉!於是家人延畫工畫,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畫有光,鼻以下畫大姊。以二子肖母也。
.....
有光七歲,與從兄有嘉入學,每陰風細雨,從兄輒留,有光意戀戀,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覺寢,促有光暗誦《孝經》即熟讀,無一字齟齬,乃喜。
A、「然猶以為母寢也」屬於哪一種人物描寫方法?
答:細節描寫
B、指出文中通過側面描寫突出母親性格的語句。
答:諸兒見家人泣,則隨之泣。然猶以為母寢也。側面烘托悲情;以二子肖母也。側面描寫母親的肖像。
C、「有光七歲.....」這一段文字表現了母親性格特徵的哪一個方面?
答:嚴以教子
38、閱讀《秋夜》中的一段文字,回答問題:
棗樹,他們簡直落盡了葉子。先前,還有一兩個孩子來打他們別人打剩的棗子,現在是一個也不剩了,連葉子也落盡了。他知道小粉紅花的夢,秋後要有春;他也知道落葉的夢,春後還是秋。他簡直落盡葉子,單剩乾子,然而脫了當初滿樹是果實和葉子時候的弧形,欠伸得很舒服。但是,有幾枝還低亞著,護定他從打棗的竿梢所得的皮傷,而最直最長的幾枝,卻已默默地鐵似的直刺著奇怪而高的天空,使天空閃閃地鬼眨眼;直刺著天空中圓滿的月亮,使月亮窘得發白。
A、本段文字採用了何種抒情手法?
答:象徵抒情
B、說出棗樹和天空的寓意。
答:棗樹象徵著頑強反抗擊黑暗的勇士。天空象徵著統治者和黑暗的社會現實。
C、本段文字營造了怎樣的意境?
答:營造了蕭瑟森然,幽遠清寂的秋夜氛圍。
39、閱讀《行路難》(其一),回答問題: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 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 直掛雲帆濟滄海。
A、指出描繪英雄失意、抑鬱悲憤心情的詩句。
答: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B、「閑來垂釣碧溪上」用了哪位歷史人物的典故?
答:呂尚(姜子牙)的典故。
C、這首詩的主要藝術特色是什麼?
答: 借典故、像征抒情,語言的起伏跌宕。
40、閱讀《金鯉魚的百襇裙》中的一段文字,回答問題:
到了大喜的日子,果然沒有任何一條大紅百襇裙出現。不穿大紅百襇裙,固然沒有身份的區別了,但是,穿了呢?不就有區別了嗎?她就是要這一點點的區別呀!一條綉花大紅百襇裙的分量,可比旗袍重多了,旗袍人人可以穿,大紅百襇裙可不是的呀!她多少年就夢想著,有一天穿上一條綉著滿是梅花的大紅西洋緞的百襇裙,在上房裡,在花廳上,在喜棚下走動著窸窸窣窣的聲音,是從熨得平整堅實的裙襇子里發出來的。那個聲音,曾令她羨妒,令她渴望,令她傷心。
A、「大喜的日子」指的是什麼日子?
答:兒子結婚的日子。
B、從「她就是要這一點點的區別」看,金鯉魚的思想感情如何?
答:夢想取得正房一樣的地位,思想上深深打上等級觀念的烙印。
C、這里主要運用什麼描寫方法來刻畫金鯉魚?
答:心理描寫。
五、作文題(共30分)
41、寫一篇與「水」相關的文章,題目自擬,不得少於800字。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㈢ 求全國自考考試 大學語文模擬試題及答案

1、抑揚兼施、循循善誘的特色。

孟子的文章向來十分長於說理。這篇文章就充分體現了其抑揚兼施、循循善誘的特色。首先孟子通過「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批評梁惠王的治國方法不當,然後再提出實行王道的具體措施;先以批評的態度揭露統治者不顧人民死活的行徑,然後馬上又說只要君王不怪罪年成不好就可以使「民至焉」:這都是先抑後揚,先使梁惠王認識自己的錯誤,同時又給予其希望,讓梁惠王明白他的錯誤其實是可以改正的,只要改正了就可以解決「民不加多」的困惑。

在打消梁惠王矜傲情緒的同時,又能抓住他渴望民眾擁戴的潛在心理進行誘導;在闡述實行王道的具體措施時,採取先易後難、步步推進的程序:這都是循循善誘的體現。讓梁惠王認識到,只要實行王道,那麼就有稱王天下的可能性。

2、比喻的使用。

這篇文章中孟子用了兩個比喻來增加自己的觀點的說服力。

(1)用逃跑者「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來說明梁惠王的治國方法與鄰國沒有什麼質的差別。

(2)用拿刀殺了人卻說「非我也,兵也」作比喻,來揭露統治者把「塗有餓莩」歸罪於年成不好的觀點。

孟子通過這兩個比喻生動形象的佐證自己的論點,使單純的說理變得妙趣橫生,收到了把抽象的道理說得非常形象、生動而深刻的效果。

3、許多排比句的運用,也大大助長了文章的雄辯氣勢。

孟子在這篇文章中大量的運用排比句式,或遞進、或類比,使文章氣勢雄渾,使自己的論述的觀點更加具有說服力。

(1)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

(2)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塗有餓莩而不知發。

(4)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

4、本文的藝術特色是將抽象的哲理化為具體的形象。

首先,在整體構思上,作者虛構了一個河伯與海若對話的寓言故事,通過兩個神話人物的對話來展開說理,闡明觀點。

其次,文章開頭設置了一段對河水和海景的描寫,以具體景物的比照來隱喻河伯與海若兩種不同的認識境界,形象地渲染了文章主旨。

再次,通過援譬設喻(①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也。 ②吾在天地之間,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③計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澤乎?計中國之在海內,不似稊米之在大倉乎? ④此其比萬物也,不似毫末之在於馬體乎?)的手段,來表達深微玄奧的哲理,而所用比喻往往連類而及,層見疊出,引人聯想,發人深思,從而將抽象的道理闡發得十分鮮明透徹。

5、論證方法頗有特色。

(1)經過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逐層推進,最後把結論自然地推到讀者面前,令人信服。

(2)大量排比句(①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也。 ②萬川歸之,不知何時止而不盈;尾閭泄之,不知何時已而不虛。 ③春秋不變,水旱不知。 ④計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澤乎?計中國之在海內,不似稊米之在大倉乎? ⑤號物之數謂之萬,人處一焉;人卒九州,穀食之所生,舟車之所通,人處一焉;此其比萬物也,不似毫末之在於馬體乎?)和反詰句(①吾在天地之間,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見少,又奚以自多? ②計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澤乎?計中國之在海內,不似稊米之在大倉乎? ③號物之數謂之萬,人處一焉;人卒九州,穀食之所生,舟車之所通,人處一焉;此其比萬物也,不似毫末之在於馬體乎? ④伯夷辭之以為名,仲尼語之以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爾向之自多於水乎?)的配合運用,造成了文章滔滔莽莽的氣勢,增強了說理的力量,體現出莊子散文在語言方面的特色。

這是一篇著名的史論。

全文的中心論點:國家的盛衰、事業的成敗,主要取決於人事,取決於執政者的思想行為。

本文闡明觀點的主要論據:是五代後唐庄宗李存勖先盛後衰、先成後敗的歷史事實,例據典型而有說服力。

全文共過對比進行說理:通過」盛與衰」、「興與亡」、「得與失」、「成與敗」的強烈對比。

格言名句:1.「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2.「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

3.「滿招損,謙得益」

4.「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五組對比詞: 1.「滿與謙」

2.「損與益」

3.「憂勞與逸豫」

4.「興國與亡身」

5.「盛與衰」

6、總論點:「有毅力者成,反是者敗」。

7、作者強調的核心觀點:只有毅力至強方能取得事業的最終成功。

8、說理方法:採用正反對比的寫作方法。

9、層遞句式、其表達作用:第二段五種人用層遞法中的遞進法。

第三段中「操舟」的比喻,寫「我」幾種不同情況用層遞法中的遞進法。

10、比喻意義:作者用「操舟」做喻,說明只有具備至強的毅力,方能取得事業的最終成功。

孟子用「掘井」之喻,說明沒有至強的毅力,事業就可能半途而廢,只有具備至強的毅力,才能達到最終成功。

11、演說所闡發的「三事」,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重要內容,集中體現了他的辦學理念。

「三事」的內容是:一曰抱定宗旨,強調大學的宗旨是「研究高深學問」,非為做官致富,其中滲透著精神獨立、學術自由的理念。二曰砥礪德行,強調束身自愛,反對同乎流俗,蘊含著以德治校的思想。三曰敬愛師友,倡導以誠相待,道義相勖,繼承並發展了中國傳統的禮義觀念。以上三事體現了中國進步知識分子對大學精神的堅守,對道德品行與完善人格的追求。

12、演說主要採用對比論證方法。

主題突出,針對性強。行文有破有立,觀點鮮明,加強論證力度。文中強調的幾件事,都含有匡正時弊的目的。當時北京大學校風頗多不盡如人意之處,文中列舉之各種腐敗現象在校中確實存在。演講中雖

說對「外人指摘之當否,姑不具論」,但實際上卻是對這類現象痛加針砭,大有催人猛醒之勢。

13、本文說理不僅簡要透徹,而且情理並重,既以理服人,又以情動人。

演說中有痛心的指陳,有激越的闡發,也有設身處地的忠告。講述「三事」的三個段落,最後都用一個反問句來引出結語,可謂語重情長。語言亦文亦白,將文言的簡練典雅與口語的通俗明快融於一體,誠為中國現代演講之經典。

14、本文的中心論點是「沒有容忍,就沒有自由」。作者分三個層次來闡發這一中心論點:

1.首先從「年紀越大,越覺得容忍比自由還更重要」說起,說明「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

2.接著指出「人類的習慣是喜同而惡異」,揭示出容忍難以實行的心理根源;

3.最後則指出「必以吾輩所主張者為絕對之是」的態度是極其錯誤的,強調「絕對之是」根本不存在。顯然,這三個層次是逐層深入的。

15、論證方法:

本文善於運用例證法來闡發道理。

1.作者年少時援引《王制》專制律條痛罵《西遊記》和《封神榜》。

2.宗教史上高爾文活活燒死塞維圖斯等科學家。

3.提倡白話文時陳獨秀「不容反對者有討論之餘地」。

這三個典型例證,分別證明了文章中三個層次的分論點,都具有十分鮮明而強勁的啟示力和說服力,作者無需多說,讀者就能從事例本身悟出諸多至理深意。

16、本文的中心論點:「在文學,無論閱讀或寫作,我們必須有一字不肯放鬆的謹嚴。」作者從兩個方面展開論述。

1.先講斟酌文字與表達思想感情的關系。指出文學借文字表現思想感情,沒有一句話換一個說法而意味仍完全不變的,例如《史記》李廣射虎;文字的推敲其實是思想感情上的推敲,並不僅僅是為了語句的通暢或漂亮,例如韓愈賈島關於推敲的故事。

2.再闡述文字的直指意義與聯想意義的關系、文字的習慣性與創造性的關系。強調語言應該貴在創新。指出科學的文字限於直指意義,文學的文字則必須照顧到聯想意義;語言的習慣性聯想造成套語濫調,「惟陳言之務去」才是創造的態度。

17、本文所採用的論證方法。

1.歸納法

關於史記中李廣射虎和韓愈賈島推敲的故事用的是歸納的方法。

2.演繹法

作者在論證語言貴在創新時用的是演繹法。

3.比喻法

為了說明文字的直指意義與聯想意義作者分別把它們比喻為月輪、月暈。更加形象直接,容易把握。

18、直指意義與聯想意義的不同特點和作用。

1.直指的意義載在字典,有如月輪,明顯而確實;聯想的意義是文字在歷史過程上所累積的種種關系,有如輪外圓暈,暈外霞光,其濃淡大小隨人隨時隨地而各各不同,變化莫測。

2.科學的文字愈限於直指的意義就愈精確,文學的文字有時卻必須顧到聯想的意義,尤其是在詩方面。

3.直指的意義是固定的,偏於類型,因此易用,聯想的意義是游離的,偏於個性,因此難用。既是游離的,個別的,它就不易控制,而且它可以使意蘊豐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於支離。

19、作者借吃飯為題,通過各種類比聯想和巧妙比喻,發表他對人生、社會諸種現象和問題的看法。

1.作者從「吃飯」的實質變成了「吃菜」,看出其中名實不符現象所掩蓋的本質,由此聯想到生活中一系列名實錯位的矛盾現象,得出了「名義上最主要的東西,其實往往是附屬品」的哲理性結論,批判愛財不愛人的金錢婚姻觀,嘲弄政客心口不一和以公權謀私利等不良世風。

2.同時,針對「給人弄得混亂顛倒」的社會現實,作者闡發了「和五味以調口」的傳統思想,倡導了多元「相成相濟」的和而不同社會理念。

本文由「吃飯」而引發的議題廣泛,涉及社會人情世態諸相,在針砭時弊中閃爍著活潑的思想和智慧的光芒。

20、使用了類比的方法

文章主要採用了類比論證方法。從吃飯說到結婚,說到藝術,說到政治,都是通過相似性聯想展開的。其中,巧設陌生化的比喻是一個最顯著的藝術特色。

如:

1.「吃飯有時很像結婚」

2.「一碗好菜彷彿一支樂曲」

3.「整個人世間好比是做菜的廚房」等比喻,都具有出奇制勝的審美效果。

21、本文的另一特點是廣征博引,讓讀者感受到知識和智慧的樂趣。

從柏拉圖到孔子,從政治到經濟,從音樂到烹調,從人情世態到人生觀,作者似乎信手拈來,但處處涉筆成趣。這也顯示出錢鍾書任性而發、灑脫自然的個性特徵。

新版教材「(04729)大學語文」各課重點講義(9)

22、愛因斯坦提出自己的人生觀,政治理想,宗教情感的內容各是什麼。

1.「人是為別人而生存的」,這是他的人生基本理念,而對他人勞動的尊重,對儉朴生活方式的認同,對別人的足夠寬容,則是這一人生理念的具體體現。

2.他的政治理想是民主主義,這主要體現在他對「很快就會腐化墮落」的專制制度的極度反感和對「罪惡淵藪」的戰爭的深惡痛絕。

3.他的「宗教感情」,指的是「全神貫注於客觀世界」「奧秘」的虔誠心態,是對「最深奧的理性和最燦爛的美」的追求和堅守,而決不相信有萬能上帝和死後靈魂的存在。

第一部分可作為選擇題考試大家。

23、這篇文章的主要特色。

1.思理深遠而言語朴實。

2.見解獨到而態度謙遜。

3.坦率自然而真情涌動。

上面三點是這篇演講詞的主要特色,也是作者人品在文風中的體現。

24、文章簡明扼要,開門見山,告訴我們人們如何少犯錯誤,避免愚蠢的見識。分三個層面來講的

第一層面講科學的認知態度。對憑觀察就可以解決的問題,可用經驗加以檢驗;不能用經驗加以檢驗的,就要有充分的證據。

第二層面講聽取不同意見。除了類似我們經常說的「兼聽則明」這一層意思,作者還提出了「心理想像力」,用「假想的論敵」來反駁自己以防止自以為是。

第三層面闡明客觀世界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有些問題「本來就根本無法解決」,有些問題「沒有明顯正確的答案」,所以只有採取謙虛慎重的態度,才能克服自高自大;而克服狂妄自大的根本辦法就是要樹立「宇宙無限,而人的認識十分有限」這一基本理念。

25、針對如何避免愚蠢的見識的三個辦法

1.對憑觀察就可以解決的問題,可用經驗加以檢驗;不能用經驗加以檢驗的,就要有充分的證據。

2.聽取不同社會圈子的人所持的種種看法,擺脫武斷,也不要憑自己的主觀臆測,要能站在對方的立場,為自己設立一個假想敵反駁自己也防止自以為是。

3.提防那些容易助長你狂妄自大的意見,時刻提醒自己,客觀世界是復雜的、多變的,而人是渺小的;樹立「宇宙無限,而人的認識十分有限」。這一基本理念。

26、作者採用了議論文很少用的第二人稱「你」

通過你我對話的形式進行論述,拉近了作者與讀者之間的距離,更容易打動人。從而也成為這篇文章形式上的突出特點。

27、語言中用了很多「也許」,「說不定」,「設想一下」等虛擬語氣。說明作者謹慎的作風,謙和的態度

作者在告訴人們如何少犯錯誤,避免愚蠢的見識,採用這樣的文風,正好使風格與主旨相協調。使人感覺非常親切,娓娓道來。容易為人所接受。這也正是對自己文章觀點的身體力行的表現。

28、中心思想

本文記敘了馮諼為孟嘗君市義,為孟嘗君營就「三窟」、鞏固政治地位的經過,展現了馮諼不甘屈居人下、報效知己、深謀遠慮的奇特風采,同時也表現了孟嘗君寬容大度、禮賢下士的品德,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戰國時期的「養士」風氣和政治風貌。

29、重點掌握馮諼的形象性格特徵及使用的表現手法

性格特徵:馮諼不甘屈居人下、報效知己、深謀遠慮的奇特風采。

表現手法:文中刻畫馮諼的形象,主要採取了欲揚先抑、層層深入的方法。開始寫他「無好」、「無能」,寄食於人卻再三彈鋏而歌,要求優厚的生活待遇,彷彿是不知饜足的小人。這是先抑。但當孟嘗君召人收債時,他自告奮勇,挺身而出,迅速「市義」而歸。在孟嘗君失勢就國看到「市義」的奇效後,馮諼又作出了更遠的謀劃,為孟嘗君「復鑿二窟」,孟嘗君從此高枕無憂,長保榮華富貴。由此可見,馮諼起初是故意深藏不露,有意試探,而在孟嘗君禮賢下士、真情相待之後,才不遺餘力地為之出謀劃策,這體現了「士為知己者死」的信念。一波三折、生動有趣的情節,既彰顯出馮諼的獨特個性,又收到了引人入勝的效果。

30、重點掌握孟嘗君的性格特徵及使用的表現手法

性格特徵:寬容大度、禮賢下士的品德。

表現手法:孟嘗君與馮諼形成對照。馮諼的再三彈鋏,反托出孟嘗君的寬容大度。而當馮諼大展奇才的時候,又顯出孟嘗君的目光短淺:他不懂「市義」的意義,不明諸侯之間的矛盾可資利用,不知借宗族關系保護自己。而馮諼則深知百姓的艱難,以「市義」來贏得民心,利用齊王與梁王之間爭奪賢才的矛盾來抬高孟嘗君,以宗廟之重鞏固孟嘗君封地。人物之間的映照,使全文波瀾迭起,姿態橫生。

31、本文的中心思想

《項羽本紀》是《史記》中最著名的人物傳記之一。這里所節選的垓下之圍部分,主要記敘了項羽最後失敗、身死烏江的一些史事片斷。注意:司馬遷不以成敗論英雄,在對項羽作蓋棺論定時,既肯定了項羽起兵滅秦的重大歷史功績,又批評了他缺乏政治遠見、專持武力以經營天下的致命錯誤。

本文通過三個場面的描寫,塑造了一個個性特點十分鮮明的悲劇英雄形象。在四面楚歌中霸王別姬,慷慨悲歌,表現了英雄多情而又無可奈何的心境,同時也暗示出項羽不善用人、眾叛親離的困境。在東城「快戰」中連斬數將,說到做到,展露了項羽勇猛無比的英姿,同時也表現出他愛逞匹夫之勇、不理解自己失敗原因的悲劇性。因愧見江東父老而自刎烏江,寧死不辱,揭示了項羽內心世界中知恥重義的一面,同時也表現出他走投無路、只能一死了之的英雄末路心情。多角度的個性描寫和心理刻畫,大大增加了人物形象的立體感。

司馬遷寫人物傳記,善於在歷史事實的關鍵環節進行合乎情理的藝術加工。「虞兮虞兮」的悲歌,成為「霸王別姬」的典型情節。「天之亡我」在項羽口中先後三次重復出現,充分表現出項羽「身死東城,尚不覺悟」。「瞋目而叱」,嚇退漢將楊喜數里,在失敗關口仍見出項羽的英武氣勢。將寶馬贈與烏江亭長,既是對亭長好意的報答,又是對戰馬的愛憐深情。最後自刎,對呂馬童說「吾為若德」,則表現出對敵人的鄙視和視死如歸的精神。這些有血有肉的細節描寫,使人物性格鮮明突出,情致豐贍,藝術效果十分顯著。

《史記》語言生動,影響深遠,短短的垓下之圍中就留下了「霸王別姬」、「四面楚歌」、「羞見江東父老」等含義豐富的成語。

重點提示

32、張巡、許遠鎮守睢陽的背景及韓愈為什麼寫這篇文章。

安史之亂初期,叛軍攻勢凌厲,氣焰囂張,唐軍則屢遭敗績,形勢危殆。在這種局面下,張巡、許遠以萬余部眾堅守孤城睢陽,抗擊強大的敵人,「蔽遮江淮,沮遏其勢」,為日後唐軍的反攻爭取了寶貴的時間,創造了有利的條件。盡管最終英勇犧牲,但他們的氣概和功績,可歌可泣,深受人們景仰。平亂以後,朝中有人利用張巡兒子的幼稚,散布謠言,混淆視聽,以為藩鎮割據勢力張目。韓愈對此憤慨萬分。他所以寫作本文,既是補李翰所為《張巡傳》之缺憾,更是為了說明事實真相,駁斥小人謬論,歌頌英雄以宏揚正氣,打擊邪惡以維護朝廷政權的統一。

33、全文的最大特色是議論與敘事緊密結合

前半部分側重議論,針對污衊許遠的錯誤論調進行駁斥,在駁斥中補敘許遠事跡,並高度贊揚了張巡、許遠共同「守一城,捍天下」的歷史功績。後半部分側重敘事,著重記敘了南霽雲的動人事跡,並補敘了張巡、許遠的其他軼事。兩個部分既有上述分工,又有著內在聯系:前者議論為後者的「綱」,後者敘事是前者的事實佐證,兩部分都緊緊圍繞著贊美英雄、斥責小人的主題,從而使文章顯得神氣凝聚。

34、本文幾個英雄人物性格突出,形象鮮明。重點。可以用選擇題、簡答題或問答題1、幾個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徵

張巡 忠心報國、從容鎮定、視死如歸、博聞強記

許遠 寬厚謙和、為國讓賢

南霽雲 深明大意、嫉惡如仇、忠貞剛烈

選擇題、簡答題或問答題,例如給出一段描寫,要求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徵

35、本文能夠塑造人物性格突出,形象鮮明。

1.使用了肖像描寫,如寫張巡,「須髯輒張」。

2.得力於傳神的細節描寫。如寫南霽雲的拔刀斷指,南霽雲去賀蘭將軍那兒請求發兵,賀蘭強留霽雲,南霽雲為了走,於是就抽刀斷指,表示自己回去的決心。如此賀蘭就不能夠再留了。再如南霽雲抽矢射塔,他對於賀蘭擁兵坐視,不去支援非常憤怒,所以他抽出箭射到佛塔上說,有朝一日我破了賊兵,我饒不了你賀蘭。抽矢射塔表現了南霽雲的嫉惡如仇。寫張巡的超人記憶力和就義時的動作、語言,都是文中精彩的片斷。

3.語言描寫。例如賀蘭強留南霽雲,宴請他,南霽雲說,「雲來時,睢陽之人不食月余日矣!雲雖欲獨食,義不忍;雖食,且不下咽!」

(4)作者注意讓人物的不同性格相互映襯,如張巡的忠心報國、從容鎮定、視死如歸、博聞強記,許遠的寬厚謙和、為國讓賢,南霽雲的深明大意、嫉惡如仇、忠貞剛烈,一經互相輝映,就更加光彩照人。反面人物賀蘭進明的卑劣行徑,又有力地反襯出英雄們的磊落胸懷和凜然正氣。

36、韓愈為許遠辯誣的駁論的著眼點

這篇文章的前半部分就是韓愈針對污衊許遠的兩種錯誤論點進行批評。用的是事實作為論據。

37、中心思想

這篇人物傳記帶有寓言性質,作者借植樹能手郭橐駝之口,揭露了當時「長人者好煩其令」的社會弊端,闡發了「養民」治國的進步思想。

38、文章總體上採用了類比的方法。

1.種樹與治民相類比

①種樹道理與為官治理百姓的道理相對比。種樹提出「順木之天,以致其性」和「順民之天,以致民之性」對比。

②種樹「其蒔也若子」,類比對百姓要關懷愛護;種樹「其置也若棄」,類比不要打擾百姓,讓百姓休養生息。

2.他植者對樹「愛之太殷,憂之太勤」,來類比當官的、長人者好煩其令。表面上是說種樹的道理,實際上每一個都類比著一個治國養民的道理。

如此層層類比,環環相應,說透了種樹的原理,也就把治民的道理講清楚了。

39、多重的對比

1.郭橐駝與其他種樹人對比。 郭精於種樹,其他人窺伺而不得。

2.他植者中特別粗心、馬虎、過於疏懶者,若不過焉則不及、與愛之過殷,憂之過勤相對比。

這一系列對比,將種樹過程中的是與非、正與誤、利與弊都襯托得十分清晰。

3.種樹的道理與做官的道理相對比。

熱點內容
哪些大學考研看重出身 發布:2025-09-11 08:08:05 瀏覽:436
天津大學的博士補助 發布:2025-09-11 07:51:52 瀏覽:497
大連海事大學船舶電氣工程學院教授 發布:2025-09-11 07:51:16 瀏覽:800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大學生在哪裡登記 發布:2025-09-11 07:45:37 瀏覽:112
大學老師關於成績說的算嗎 發布:2025-09-11 07:38:37 瀏覽:894
天津市老年大學瑜伽老師簡介 發布:2025-09-11 07:34:27 瀏覽:87
東南大學研究生碩士導師 發布:2025-09-11 07:34:26 瀏覽:618
大學生如何請假 發布:2025-09-11 07:34:19 瀏覽:142
導師女博士小說 發布:2025-09-11 07:25:14 瀏覽:480
清華大學最著名心理學教授 發布:2025-09-11 07:22:24 瀏覽: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