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學葯學院復試線
① 中南大學在職研究生復試分數線是多少
選擇就讀在職研究生來提升自己的能力人逐年增多,於是就有不少考生想知道中南大學在職研究生復試分數線是多少。復試分數線就是初試成績必須要達到院校劃定的分數線才能進入復試,而沒有達到院校分數線但是達到國家線的可以申請調劑。
中南大學在職研究生分數線目前已經發布,考生可以作為參考。金融、應用統計、保險370.60.90;法律、社會工作350.55.90;教育365.60.100;體育300.45.70;翻譯、新聞與傳播365.60.90;建築學、工程、城市規劃330.50.85;公共衛生、臨床醫學、葯學320.50.155;會計、圖書情報200.60.100;藝術355.50.90。
非全日制研究生需要參加與全日制研究生同時進行的全國統考,經過初試復試後方可入學。報考條件一般是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畢業學歷的人員、高職高專畢業學歷絕銀差後滿2年或2年以上達到本科畢業生同等學力、已獲碩士或博士學位的人員,管理類專業要求本科畢業後有3年以上工作經驗、專科畢業後有5年以上工作經驗、已獲碩士或博士學位的有2年以上工作經驗。
因此在職人員可以選擇通過同等學力申碩進行學習,同等學力申碩免試入學,一般大專及以上學歷就可以報名學習,完成學業後可以獲得結業證,滿足本科學歷且學士學位滿三年的學員可以參加搏飢申碩考試申請碩士學位。熱門專業有法學、金融學、教育學、英語在職研究生等。
考研並皮政策不清晰?同等學力在職申碩有困惑?院校專業不好選?點擊底部官網,有專業老師為你答疑解惑,211/985名校研究生碩士/博士開放網申報名中:https://www.87dh.com/yjs2/
② 中南大學2023年考研復試分數線
中南大學2023年考研復試分數線如下:
2023中南大學研究生分數線:中南大學想上岸哲學專業考研分數線為330分。 心理學專業考研分數線為180分。 管理學專業考研分數線為370分。
中南大學(Central South University),位於湖南省長沙市,高水平公共衛生學院建設高校,是全國首批試點開展八年制醫學教育(本博連讀)的五所大學之一。
截至2022年9月,學校佔地面積317萬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219萬平方米;設有30個二級學院,開設103個本科專業;有全日制在校學生60537人,其中本科生34391人、研究生23726人、國際學生2282人、預科生138人。
③ 中南大學葯學研究生分數線
中南大學葯學研究生分數線325分。
商學院,應用經濟學395,管理科學與工程405,工商管理390.金融專碩375。
法學院,法學學碩365,法律碩士法學與非法學都是360。
公共管理行數學院,哲學385,社會學375,社會工作390,公共管理380。
數學與統計學院,應用統計400,數學310,統計學370。
物理與電子學院,物理學385,電子信息390。
化學與化工學院,化學360,材料與化工330,生物與醫葯335。
交通運輸工程學院,交通運輸工程分別是325和345。
土木工程學院,土木工程350,力學310,道路與鐵道工程340。
計算機學院,信息與通信工程320,計算機科學與技術370,軟體工程370,通信工程360。
生命科學學院,遺傳學375,細胞生物學400。
自動化學院,電氣工程340,控制科學與工程375,能檔納首源動力385,電子信息385。
④ 中南大學復試分數線
中南大學經濟學專業考研復試分數線370分,金融學考研復試分數線370分,應用統計學考研復試分數線370分。
中南大學學科建設:
學校材料科學、工程學、臨床醫學、計算機科學、化學、葯理學與毒理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神經科學與行為學、數學、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社會科學總論、培碧免疫學、精神病學與心理學、地球科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農業科學、物理學等17個學科進入基本科學指標全球前1%。
其中材料科學、工程學、臨床醫學、計算機科學、化學居全球前1‰;擁有享「南湘雅」美譽的湘雅醫院、湘雅二醫院、湘雅三醫院3所大型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及湘雅口腔醫院。
⑤ 中南大學考研復試線
中南大學考研復試線是323。
中南大學(Central South University),位於湖南省長沙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滑燃部直屬的全敬族國重點大學,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位列國家「雙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入選國家「2011計劃」牽頭高校、「111計劃」、「強基計劃」。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
師資力量
截至2022年9月,學校有在職教職工數6069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7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34人,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26人。
「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19人(其中青年項目2人),教授及相應正高職稱人員1989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97人,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2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