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大學長安校區
① 長安大學有幾個校區每個校區都位於哪
長安大學座落於歷史文化名城西安,現有校本部和渭水2個校區、太白山和梁山2個教學實習基地。
校本部毗鄰西安大雁塔,西安市碑林區南二環路中段;
渭水校區位於國家級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西安市未央區朱宏路北段。
(1)長安大學長安校區擴展閱讀
長安大學座落於世界歷史名城古都西安,直屬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是教育部和交通運輸部、國土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陝西省人民政府「四部一省」共建的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國家「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建設高校,入選「111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
是高水平行業特色大學優質資源共享聯盟、中俄交通大學聯盟成員高校,是招收留學生和首批招收港、澳、台學生的高校之一,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後備警官選拔培訓基地,擁有世界高校唯一的汽車綜合試驗場。
2000年4月18日,始建於20世紀50年代初的原西安公路交通大學、西安工程學院、西北建設工程學院三所部屬高校合並組建並更名為長安大學。
② 長安大學有幾個校區哪些專業在哪個校區各個校區的地址
小寨校區主要是建築學院和建工學院,就是建築方面的。雁塔校區主要是地測,環工等學院。校本部就是其他的學院,比如電控學院,經管學院等。
1、渭水校區
長安大學渭水校區坐落在西安市北三環北側的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與漢長安城遺址交匯處,南距市中心12公里,北距渭河3公里,校區面積2506畝,郵編710024,710018。
2、校本部北院教學區
地址: 陝西省西安市碑林區南二環。學校座落於歷史文化名城西安,現有2個教學區、1個實習基地,校園面積2980畝。
3、雁塔校區
長安大學雁塔校區位於西安市雁塔區雁塔南路126號。長安大學雁塔校區我學校主要經營沒有,我學校本著制度與人文相結合的管理思想,憑借美麗的校園環境,舒適的住宿條件和優秀的師資力量已成為每年西安評價最好的學校之一。
4、小寨校區
地址: 雁塔區長安中路161號長安大學(近南二環中段)。長安大學是一所以工為主,理工結合,經濟、管理、人文多種學科協調發展,以培養公路交通、國土資源與環境、建築工程等專業人才為辦學特色,在國內外有很大影響的高等學府。
(2)長安大學長安校區擴展閱讀
截至2019年7月,學校有校本部和渭水2個校區、太白山和梁山2個教學實習基地,校園面積3745畝。下設21個院部、80個本科專業;擁有8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9個一級學科博士點,34個一級學科碩士點,6個國家重點學科。
專任教師2100餘人,全職院士4人;全日制學生3.5萬餘人,其中本科生2.4萬餘人,博士、碩士研究生1萬餘人,外國留學生1000餘人。
③ 長安大學總共有幾個校區(各專業新生在哪個校區)
長安大學 總共有3個校區,分別為碑林校區、渭水校區、雁塔校區。
一、長安大學總共有幾個校區
碑林校區地址為西安市碑林區南二環路中段、
渭水校區地址為西安市未央區朱宏路北段、
雁塔校區地址為西安市雁塔區雁塔南路126號。
二、長安大學簡介
長安大學 直屬國家教育部,是國家首批「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國家「985優勢學科創新平台」建設高校、國家「 雙一流 」建設高校。
學校創建於新中國百業待興之時,壯大於改革浪潮迭起之際,興盛於高等教育強國大勢之中,與共和國同向同行七十餘載。自1951年起,學校前身西安公路交通大學、西安工程學院、西北建築工程學院相繼成立。1956年開始招收來華留學生。1978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1983年開始招收博士研究生。1997年成為首批「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2000年三校合並,組建 長安大學 ,掀開學校跨越式發展新篇章。2005年以來,教育部先後與交通部(現交通運輸部)、陝西省人民政府、國土資源部(現自然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簽署共建 長安大學 協議,「四部一省」共建 長安大學 的辦學格局正式形成。2011年入選國家「985優勢學科創新平台」建設高校。2017年入選國家首輪「 雙一流 」建設高校。2021年正式成為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單位。2022年入選國家第二輪「 雙一流 」建設高校,開啟事業高質量發展新征程。
學校位居歷史文化名城西安,坐擁南北兩大校區,南倚大雁塔,北鄰渭水濱,建有太白山、梁山、渭水三個教學實習基地,校園面積3745畝。學校著力塑造人文、創新、智慧、綠色和平安的魅力校園,校內綠樹成蔭,景色優美,設施完備,來自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及港澳台地區、40多個民族,全球100多個國家的莘莘學子,在多樣性、國際化的校園里,潛心求學、讀書問道。
學校堅持******辦學方向,緊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秉承「工科登峰、理科振興、文科繁榮、交叉突破」的學科發展理念,擔當「人才培養的搖籃、科學研究的殿堂、社會服務的基地、文化傳承創新的高地、國際交流合作的前沿」的崇高使命,堅持「特色鮮明、國際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目標願景,成為我國交通運輸、國土資源、城鄉建設三大行業領域高層次人才培養、高水平科學研究、高質量社會服務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