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學排名2016
1. 山西三本大學有哪些
1、山西醫科大學晉祠學院
山西醫科大學晉祠學院創建於2002年,是經教育部、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山西醫科大學主辦,社會力量參與,以新機制、新模式建立的山西省唯一一所以醫學專業為主實施全日制本科教育的獨立學院。
學院晉祠校區位於具有2500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太原——晉祠,綠蔭環抱、清靜幽雅;晉中校區位於晉中市祁縣——毗鄰晉商發源地喬家大院,是一所以歐式建築風格為主的大學校園。
2、山西大學商務學院
山西大學商務學院(),簡稱「山大商院」,成立於2001年3月,是經國家教育部和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實施全日制本科層次教育的獨立學院。
3、山西財經大學商學院
山西財經大學華商學院,位於山西省太原市,是經國家教育部正式批准設立,由山西財經大學在2002年舉辦的一所全日制本科院校,學院緊鄰山西財經大學主校區,在校學生4500餘人。
山西財經大學是新中國成立後建校最早的財經院校之一,也是山西省經管類專業的最高學府。1958年9月成立山西財經學院,先後隸屬山西省、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商業部和國內貿易部領導。1984年12月,成立山西經濟管理學院,隸屬山西省領導。
1997年10月,山西財經學院和山西經濟管理學院合並組建山西財經大學,實行省部共建共管。2000年2月,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為主的體制。
4、山西師范大學現代文理學院
山西師范大學現代文理學院成立於2002年6月,是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備案,以新機制、新模式舉辦的實施全日制本科學歷教育的師范類獨立學院。也是山西省唯一一所師范類獨立學院。現任院長為劉世民,董事長楊軍,副董事長王俊國。
5、太原科技大學華科學院
太原科技大學華科學院,位於山西省太原市,是一所以機械類、材料類、電子信息類等專業為特色,以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由太原科技大學和山西省導通科技公司聯合創辦的一所獨立學院。學院位於太原市晉祠路,緊鄰太原市風景名勝晉陽湖,在太原晉陽新區的規劃范圍。
學院於2002年6月經山西省人民政府同意組建,2003年開始招收全日制本科生。2004年3月,教育部確認為獨立學院。2005年1月,通過了教育部對獨立學院的辦學條件和教學條件的專項檢查。
6、太原理工大學現代科技學院
太原理工大學現代科技學院(簡稱「太理現科」或「PITUT」),位於山西省孝義市,是經國家教育部和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由孝義市人民政府和太原理工大學共建,實施本科學歷教育的獨立學院性質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
7、山西農業大學信息學院
山西農業大學信息學院,位於山西省晉中市太谷區,成立於2002年,是經教育部、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全日制民辦普通本科高校,是一所以工學為主,管理學、藝術學、經濟學、文學、理學、農學等多學科交叉融合、協調發展的現代化大學。
8、中北大學信息商務學院
中北大學信息商務學院(College of Information and Business,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位於山西省晉中市,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和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由中北大學與山西大任國際教育交流有限公司合作舉辦、實施全日制本科學歷教育的獨立學院。
9、山西應用科技學院
山西應用科技學院是經國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國家承認學歷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三晉大地本科教育又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學院始建於1991年。
堅持奉行「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求發展」的辦學宗旨,堅持「自信、自立、自強」的辦學精神,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步履科學創新發展之路,譜寫了山西民辦教育的光輝篇章。
10、山西工商學院
山西工商學院(Shanxi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College)是一所以管理學為主,人文學科、工學、經濟學協調發展的民辦普通本科院校,是山西省第一所民辦院校,學校位於山西省會太原市小店區。
2. 山西大學校友會排名
全國大學校友會版排名,山西大學位於第74名,整體而言呈現上升趨勢,2021年位於第74名,2020年位於第94名,2019年位於第97名,2018年位於第90名,2017年位於第79名,2016年位於第100名,詳細情況可以參考歷年山西大學的排名表。
3. 2015-2016年中國最好的師范有哪些大學及排名出爐
在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2015中國大學排行榜700強中,北京師范大學雄居2015中國師范類大學排行榜榜首,全國排名第12,是中國大陸地區綜合辦學實力最強的師范類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名列第二,全國排名第27;華中師范大學位居第三,全國排名第30;東北師范大學名列第四,全國排名第39;南京師范大學位居第五,全國排名第48;湖南師范大學名列第六,全國排名第68;華南師范大學位居第七,全國排名第75;陝西師范大學名列第八,全國排名第83;首都師范大學位列第九,全國排名第92;福建師范大學位居第十,全國排名第93。
在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2016中國大學排行榜700強中,北京師范大學雄居2016中國師范類大學排行榜榜首,是中國綜合辦學實力最強的師范類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列第二,華中師范大學居第三,東北師范大學列第四,南京師范大學居第五,西南大學列第六,湖南師范大學居第七,華南師范大學列第八,陝西師范大學列第九,首都師范大學居第十。在2016中國師范類獨立學院排行榜中,河南師范大學新聯學院、杭州師范大學錢江學院、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西北師范大學知行學院和河北師范大學匯華學院名列前五強。
2016中國師范類大學排行榜11—39名
浙江師范大學
福建師范大學
天津師范大學
安徽師范大學
山東師范大學
上海師范大學
西北師范大學
廣西師范大學
江西師范大學
河北師范大學
雲南師范大學
河南師范大學
杭州師范大學
哈爾濱師范大學
四川師范大學
遼寧師范大學
內蒙古師范大學
貴州師范大學
新疆師范大學
江蘇師范大學
曲阜師范大學
重慶師范大學
山西師范大學
沈陽師范大學
海南師范大學
吉林師范大學
西華師范大學
淮北師范大學
青海師范大學
4. 中國重點大學排行榜
2016-2017年中國一流大學(100強)排行榜如下:
排名 學校名稱 所屬地區
1 北京大學 北京市
2 清華大學 北京市
3 浙江大學 浙江省
4 上海交通大學 上海市
5 武漢大學 湖北省
6 復旦大學 上海市
7 南京大學 江蘇省
8 吉林大學 吉林省
9 中山大學 廣東省
10 華中科技大學 湖北省
11 四川大學 四川省
12 山東大學 山東省
13 哈爾濱工業大學 黑龍江省
14 西安交通大學 陝西省
15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安徽省
16 東南大學 江蘇省
17 南開大學 天津市
18 中南大學 湖南省
19 中國人民大學 北京市
20 北京師范大學 北京市
21 廈門大學 福建省
22 同濟大學 上海市
23 大連理工大學 遼寧省
24 天津大學 天津市
25 華東師范大學 上海市
2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北京市
27 華南理工大學 廣東省
28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市
29 中國農業大學 北京市
30 西北工業大學 陝西省
31 重慶大學 重慶市
32 湖南大學 湖南省
33 蘭州大學 甘肅省
34 北京交通大學 北京市
35 電子科技大學 四川省
36 西南交通大學 四川省
37 武漢理工大學 湖北省
38 東北大學 遼寧省
39 華中師范大學 湖北省
40 東北師范大學 吉林省
41 蘇州大學 江蘇省
42 西南大學 重慶市
43 鄭州大學 河南省
44 華中農業大學 湖北省
45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陝西省
46 華東理工大學 上海市
47 南京師范大學 江蘇省
48 中國海洋大學 山東省
49 南京農業大學 江蘇省
5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江蘇省
51 陝西師范大學 陝西省
52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市
53 西北大學 陝西省
54 上海大學 上海市
55 南京理工大學 江蘇省
56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市
57 江南大學 江蘇省
58 哈爾濱工程大學 黑龍江省
59 湖南師范大學 湖南省
60 河海大學 江蘇省
61 雲南大學 雲南省
62 浙江工業大學 浙江省
63 北京郵電大學 北京市
64 中國政法大學 北京市
65 燕山大學 河北省
66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陝西省
67 中央財經大學 北京市
67 北京語言大學 北京市
69 華南師范大學 廣東省
70 北京化工大學 北京市
71 中央民族大學 北京市
72 暨南大學 廣東省
73 河南大學 河南省
74 合肥工業大學 安徽省
75 南昌大學 江西省
76 東華大學 上海市
77 上海財經大學 上海市
78 中國礦業大學(徐州) 江蘇省
79 廣西大學 廣西壯族自治區
80 湘潭大學 湖南省
81 華南農業大學 廣東省
82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北京市
83 福州大學 福建省
84 天津醫科大學 天津市
85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北京市
86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山東省
87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湖北省
88 寧波大學 浙江省
89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市
90 長安大學 陝西省
91 內蒙古大學 內蒙古自治區
92 河北大學 河北省
93 山西大學 山西省
94 華北電力大學 北京市
94 北京中醫葯大學 北京市
96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北京市
97 安徽大學 安徽省
98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湖北省
99 海南大學 海南省
100 太原理工大學 山西省
100 黑龍江大學 黑龍江省
5. 山西大學排名2022最新排名表
山西大學2022年在全國本科院校排名第108位,山西大學坐落在具有2500多年歷史的文化古都——山西省省會太原市,學校前身為創建於1902年的山西大學堂,其悠遠的文脈可以上溯至明代三立書院及清代晉陽書院和令德書院。
百年育英才,盛世續華章。近年來,承載著科教興國、人才強國的時代使命,山西大學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成為一所文理工並重的高水平綜合性大學。1998年,成為山西省重點建設大學。2005年,成為山西省人民政府與教育部共同建設的省部共建大學。2012年,成為全國14所「中西部高校提升綜合實力工程」入選高校之一,邁上了國家建設「有特色、高水平」大學的新平台。2014年,具有六十年辦學歷史的太原電力高等專科學校並入山西大學,學科結構進一步完善。2016年,成為國家中西部「一省一校」重點建設大學。2017年,山西省出台意見支持山西大學深入實施「1331工程」,對標「雙一流」實現率先發展。2018年,在省部共建和「一省一校」建設基礎上,我校正式成為教育部和山西省政府合建的部省合建高校。
6. 20l6中國大學一百強排名有哪些
2016年中國一流大學百強名單【完整版】
排名 學校名稱 總分 所屬地區 地區序 類型 類型序
1 北京大學 100 北京市 1 綜合 1
2 清華大學 97.24 北京市 2 理工 1
3 浙江大學 92.31 浙江省 1 綜合 2
4 上海交通大學 88.83 上海市 1 理工 2
5 武漢大學 80.66 湖北省 1 綜合 3
6 復旦大學 78.83 上海市 2 綜合 4
7 南京大學 78.13 江蘇省 1 綜合 5
8 吉林大學 72.06 吉林省 1 綜合 6
9 中山大學 71.4 廣東省 1 綜合 7
10 華中科技大學 70.97 湖北省 2 理工 3
11 四川大學 69.42 四川省 1 綜合 8
12 山東大學 68.79 山東省 1 綜合 9
13 哈爾濱工業大學 67.65 黑龍江省 1 理工 4
14 西安交通大學 67 陝西省 1 理工 5
15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66.33 安徽省 1 理工 6
16 東南大學 64.81 江蘇省 2 理工 7
17 南開大學 64.71 天津市 1 綜合 10
18 中南大學 64.07 湖南省 1 理工 8
19 中國人民大學 63.59 北京市 3 文法 1
20 北京師范大學 63.06 北京市 4 師范 1
21 廈門大學 62.01 福建省 1 綜合 11
22 同濟大學 61.71 上海市 3 理工 9
23 大連理工大學 61.35 遼寧省 1 理工 10
24 天津大學 61.02 天津市 2 理工 11
25 華東師范大學 60.9 上海市 4 師范 2
2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60.32 北京市 5 理工 12
27 華南理工大學 57.36 廣東省 2 理工 13
28 北京理工大學 57.11 北京市 6 理工 14
29 中國農業大學 56.83 北京市 7 農林 1
30 西北工業大學 55.39 陝西省 2 理工 15
31 重慶大學 55.11 重慶市 1 理工 16
32 湖南大學 54.99 湖南省 2 理工 17
33 蘭州大學 54.84 甘肅省 1 綜合 12
34 北京交通大學 54.52 北京市 8 理工 18
35 電子科技大學 54.51 四川省 2 理工 19
36 西南交通大學 54.15 四川省 3 理工 20
37 武漢理工大學 53.66 湖北省 3 理工 21
38 東北大學 53.3 遼寧省 2 理工 22
39 華中師范大學 53.07 湖北省 4 師范 3
40 東北師范大學 53.05 吉林省 2 師范 4
41 蘇州大學 52.92 江蘇省 3 綜合 13
42 西南大學 52.74 重慶市 2 綜合 14
43 鄭州大學 52.72 河南省 1 綜合 15
44 華中農業大學 52.71 湖北省 5 農林 2
45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52.33 陝西省 3 理工 23
46 華東理工大學 52.14 上海市 5 理工 24
47 南京師范大學 51.77 江蘇省 4 師范 5
48 中國海洋大學 51.75 山東省 2 理工 25
49 南京農業大學 51.52 江蘇省 5 農林 3
5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51.51 江蘇省 6 理工 26
51 陝西師范大學 51.4 陝西省 4 師范 6
52 北京科技大學 51.06 北京市 9 理工 27
53 西北大學 51.05 陝西省 5 綜合 16
54 上海大學 51.03 上海市 6 綜合 17
55 南京理工大學 50.7 江蘇省 7 理工 28
56 北京工業大學 50.58 北京市 10 理工 29
57 江南大學 49.98 江蘇省 8 綜合 18
58 哈爾濱工程大學 49.68 黑龍江省 2 理工 30
59 湖南師范大學 49.58 湖南省 3 師范 7
60 河海大學 49.51 江蘇省 9 理工 31
61 雲南大學 49.22 雲南省 1 綜合 19
62 浙江工業大學 49 浙江省 2 理工 32
63 北京郵電大學 48.84 北京市 11 理工 33
64 中國政法大學 48.72 北京市 12 文法 2
65 燕山大學 48.04 河北省 1 理工 34
66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47.82 陝西省 6 農林 4
67 中央財經大學 47.73 北京市 13 財經 1
67 北京語言大學 47.73 北京市 13 文法 3
69 華南師范大學 47.64 廣東省 3 師范 8
70 北京化工大學 47.49 北京市 15 理工 35
71 中央民族大學 47.47 北京市 16 民族 1
72 暨南大學 47.43 廣東省 4 綜合 20
73 河南大學 47.42 河南省 2 綜合 21
74 合肥工業大學 47.26 安徽省 2 理工 36
75 南昌大學 47.08 江西省 1 綜合 22
76 東華大學 46.81 上海市 7 理工 37
77 上海財經大學 46.74 上海市 8 財經 2
78 中國礦業大學(徐州) 46.52 江蘇省 10 理工 38
79 廣西大學 46.49 廣西壯族自治區 1 綜合 23
80 湘潭大學 46.11 湖南省 4 綜合 24
81 華南農業大學 45.98 廣東省 5 農林 5
82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45.88 北京市 17 理工 39
83 福州大學 45.8 福建省 2 綜合 25
84 天津醫科大學 45.74 天津市 3 醫葯 1
85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45.53 北京市 18 理工 40
86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45.2 山東省 3 理工 41
87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44.9 湖北省 6 理工 42
88 寧波大學 44.7 浙江省 3 綜合 26
89 林業大學 44.68 北京市 19 農林 6
90 長安大學 44.66 陝西省 7 理工 43
91 內蒙古大學 44.62 內蒙古自治區 1 綜合 27
92 河北大學 44.44 河北省 2 綜合 28
93 山西大學 44.43 山西省 1 綜合 29
94 華北電力大學 44.37 北京市 20 理工 44
94 北京中醫葯大學 44.37 北京市 20 醫葯 2
96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44.29 北京市 22 理工 45
97 安徽大學 44.2 安徽省 3 綜合 30
98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44.11 湖北省 7 財經 3
99 海南大學 43.92 海南省 1 綜合 31
100 太原理工大學 43.7 山西省 2 理工 46
100 黑龍江大學 43.7 黑龍江省 3 綜合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