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招生排名 » 重慶交通大學雙福校區圖書館

重慶交通大學雙福校區圖書館

發布時間: 2023-09-16 06:54:38

Ⅰ 重慶交通大學的學術科研

建校以來,學校積極開展科學研究與創新,在西南地區交通和三峽工程建設的重大科技攻關中取得了大量有影響的成果,成功解決了西部地區300多項交通建設關鍵技術,產生了30多億元的直接經濟效益和巨大的社會效益,如解決了鋼管混凝土世界第一跨徑拱橋——重慶萬縣長江大橋的設計與施工關鍵技術難題,為三峽工程175m水位線決策和施工通航方案論證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持等。
學校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7項、三等獎2項,國家發明四等獎1項以及茅以升科學技術最高獎——「中國橋梁大獎」;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220多項。「十一五」期間,學校承擔各類各層次項目1800項,科研經費達到了5.14億元,年均科研經費超過一億元,獲得國家級項目70餘項,一批「973計劃」前期項目、「863計劃」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相繼落戶學校。學校科研項目規模和層次逐年突破,各類各層次科研項目數不斷取得新進展越,科學研究正從數量向質量轉變。 主要科研成果 獎項 獲獎時間 獲獎單位或個人 粉煤灰築路技術研究 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1985年 梁富權、丁良開等 邕寧邕江大橋SRC拱橋設計與施工技術研究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8年 顧安邦、劉忠等 大跨徑勁性骨架砼拱橋收縮、徐變非線性因素影響研究 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1998年 顧安邦、劉忠、施尚偉、潘光友、周水興 萬縣長江大橋特大橋(420米)鋼筋砼拱橋設計施工技術研究 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1年 顧安邦、劉忠等 三峽工程明渠導流及通航研究與運行實踐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4年 趙世強、杜宗偉、舒雲龍等 鋼管混凝土拱橋建設成套技術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9年 顧安邦、向中富、張永水等 西部山區公路鐵路泥石流減災理論與技術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9年 陳洪凱、唐伯明等 公路在用橋梁檢測評定與維修加固成套技術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9年 周建庭、周志祥等 山區拱橋建設與維護新技術研發及應用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1年 周建庭、周志祥、顧安邦等 國家高等級航道網通航樞紐與船閘水力學創新研究及實踐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2年 胡亞安、李雲、宣國祥、郝品正、張緒進等 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國家內河航道整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
重慶市山區橋梁與隧道工程重點實驗室
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交通土建工程材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交通運輸部重點實驗室:
橋梁結構工程交通行業重點實驗室
內河航道整治技術交通行業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水利水運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山區道路建設與維護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山區橋梁結構與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重慶市重點實驗室:
重慶市結構工程重點實驗室
重慶市水利水運工程重點實驗室
山區道路結構與材料重慶市重點實驗室
重慶市交通運輸工程重點實驗室
重慶市山區道路建設與維護技術重點實驗室
山地城市交通暢通與安全重慶市重點實驗室
重慶市工程實驗室:
交通土建工程材料重慶市工程實驗室
重慶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重慶市航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重慶市特種船舶數字化設計與製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重慶市城軌交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重慶市低碳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重慶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重慶市高校水工建築物健康診斷技術與設備工程研究中心
重慶市經委研究中心:
重慶市汽車摩托車零部件產業發展研究中心
重慶市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
西部交通經濟及社會發展研究中心
口岸物流與航運經濟研究中心
校屬科研機構:
重慶西南水運工程科學研究所
高等教育研究所
西部交通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
暢通重慶工程研究所
口岸物流與航運經濟研究中心
重慶交通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
重慶交通大學軌道交通研究院
重慶交通大學技術開發院(籌) 由中國科學院院士錢偉長任主編,學校主辦的專業學術月刊《應用力學與數學》,以中英文兩種版本發行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該刊編委會有科學院、工程院院士共13名,俄羅斯應用科學院國外院士1名,紐約科學院院士1名。該刊主要發表力學、力學中的數學方法和與近代力學密切相關的應用數學的創造性學術論文,以反映該學科領域的最新科研成果,促進學術交流,推動應用數學和力學的發展。 該刊被國際最著名的兩大科技期刊論文檢索系統《科學引文索引(SCI)》和《工程索引(EI)》收錄。
EI確定該刊為核心刊物,收錄全部文摘,是我國在該學科領域被EI收錄論文最多的期刊,ISI和SCI也將該刊確定為源期刊,並收入SCI擴大版SCI-E。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近兩年出版的《中國科技論文統計與分析》統計,在我國被SCI、EI收錄論文最多的100種期刊中,《應用數學和力學》均連續位居25名以前。該刊為我國力學類核心期刊第二位,是我國評定力學類、數學類核心期刊的引文源期刊。
《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將該刊確定為引文源期刊、(遴選)核心期刊,被稱為核心期刊的核心。該刊一直為國家統計源期刊。 國內外十八種權威檢索系統和文摘評論刊物:美國《應用力學評論》、《數學評論》、《當代數學》、《力學》、《宇航文摘》、俄羅斯《文摘雜志 · 力學》、《文摘雜志 · 數學》,荷蘭《世界譯文索引》,德國《數學文摘》,中國《中國力學文摘》、《中國數學文摘》、《中國物理文摘》及其資料庫均收錄該刊文摘、題錄。美國力學科學院還評論該刊為 17種國際力學刊物之一,按期報道該刊題錄。為適應我國信息化建設需要,該刊已加入《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萬方數據》、《中國期刊網》和《中文學術期刊資料庫》。 2003年該雜志被引總頻次排名全國數學類刊物第二。

Ⅱ 重慶交通大學總共有幾個校區(各專業新生在哪個校區)

重慶交通大學 總共有3個校區,分別為南岸校區、雙福校區、大坪校區。
一、重慶交通大學總共有幾個校區
南岸校區地址為重慶市南岸區學府大道66號、

雙福校區地址為重慶市雙福新區福星大道1號、

大坪校區地址為重慶市渝中區大黃路107號。

二、重慶交通大學簡介
重慶交通大學 是一所交通特色鮮明、以工為主的多科性大學。1951年,根據毛主席指示,為修建康藏公路、建設大西南,鄧小平主持的西南軍政委員會創辦學校,時名西南交通專科學校。1960年,組建重慶交通學院。隨後成都工學院土木系、四川冶金學院冶金系、武漢水運學院水工系等相繼並入。2000年,學校由交通部劃轉重慶市管理,為省部共建高校。2006年,學校更名為 重慶交通大學 ,並增列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

辦學條件日臻完善。學校現有南岸、科學城、大坪三個校區,佔地3000餘畝。全校固定資產總值37.19億元,各類儀器設備總值7.74億元,校舍建築面積85.58萬平方米,在建校舍面積13.29萬平方米。擁有1個國家級和6個市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圖書館館藏文獻427.6萬冊,其中紙質文獻222.9萬冊,電子圖書204.7萬冊。年訂報刊1000餘種,購有SCI、EI、Elservier、CNKI、萬方、維普等中外文資料庫約50個。

師資隊伍素質優良。學校現有教職工約2200人,其中專任教師1500餘人,高級職稱教師約900人。擁有*特聘教授、「*」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對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等國家人才和重慶英才計劃、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等省部級人才220餘人次。聘請李應紅、王光謙、鄭皆連、杜彥良等兩院院士,中國工程設計大師孟凡超、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蔣樹屏等一大批業界精英擔任學校特聘或兼職教授。

Ⅲ 重慶交通大學 有多大

新校區比較大 但是還沒修好
你們開學去的七公里老校區 宣傳上說的一千多畝 其實有很多荒地 算下來真正的只有八百畝不到

Ⅳ 重慶交通大學圖書館開放的時間

早上8:00—晚上22:30(包括雙休日;但端午節和國慶節等法定節日除外);
另:1、圖書館員工集體體檢或者圖書館系統升級等特殊情況閉館;
2、每周四下午全館政治或業務學習,下午閉館,晚上開放時間為18:30;

Ⅳ 重慶交通大學怎麼樣

重慶交通大學是一所來交通特源色鮮明、以工為主的多科性大學。1951年,根據毛主席指示,為修建康藏公路、建設大西南,劉伯承、鄧小平領導的西南軍政委員會創辦學校,時名西南交通專科學校。1960年,組建重慶交通學院,成都工學院土木系、四川冶金學院冶金系、武漢水運學院水工系等相繼並入。2006年,更名重慶交通大學。2000年,學校由交通部劃轉重慶市管理,現為交通運輸部與重慶市共建高校。

目前安徽大學並不是教育部批準的68所開展現代遠程教育試點的高等學校之一。
選擇通過網路教育,現代遠程教育,報讀網路教育提升學歷,對於在職人員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報讀網路教育,一定要選擇擁有院校授權的公共服務體系名校,報考更有保證。

Ⅵ 重慶交通大學咋樣,2014在川招生分數線

2014四川錄取分一本
理科:564;文科:560。
重慶交通大學創辦於1951年,是一所具有「學士—碩士—博士」多層次人才培養體系,交通運輸部與重慶市部市共建,交通特色與優勢明顯,以工為主,工、管、理、經、文、藝、法等學科協調發展的教學研究型大學。

學校前身是1951年為修建川藏公路、建設大西南而創辦的西南交通專科學校,後幾易校名。1960年,改建為重慶交通學院。1961年至1963年,成都工學院土木系、四川冶金學院冶金系、武漢水運學院水工系相繼並入學校。1972年,重慶交通學院與重慶建築工程學院合並。1979年,重慶交通學院恢復獨立辦學;同年,重慶航務工程學校並入學校。1985年,學校獲批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1986年,交通部西南水運工程科學研究所並入重慶交通學院。1999年,重慶交通學校(原重慶河運學校)劃歸學校管理。2000年,學校由交通部劃轉重慶市,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重慶市為主的管理體制;同年,重慶市交通技工學校劃歸學校管理。2006年,學校更名為重慶交通大學,增列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

學校由南岸校區、雙福校區及大坪分部(重慶西南水運工程科學研究所)組成,佔地面積3120畝,校舍建築面積74萬多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近30億元,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逾2.9億元,圖書館擁有外文資料庫30多個、年訂報刊2400餘種、紙質圖書200餘萬冊。現有全日制在校生2.73萬餘人,各類各層次在校生逾4萬人。

學校學科優勢突出,專業特色明顯。學校現有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3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3個一級學科(55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1個工程碩士專業學位培養領域,59個普通本科專業;具有授予同等學力人員碩士學位、推薦優秀本科生免試攻讀碩士學位資格。現有1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20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人文社科基地),1個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7個省部級以上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5個省部級教學團隊,12個省部級以上特色專業,3個省部級以上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7個省部級以上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以及近50門省部級以上雙語教學示範課程、視頻公開課、精品課程、精品資源共享課。
學校堅持人才強校,教師隊伍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現有教職工2000餘人,專任教師1500餘人,博士生導師近50人,碩士生導師580餘人,高級職稱教師近700人。其中,國家傑青1人,中組部「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7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優秀教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等省部級及以上專家教授120餘人。中國工程院鄭皆連院士、韓其為院士、梁應辰院士、杜彥良院士等150多名國內外知名學者擔任學校特聘教授、學科首席科學家或兼職教授。

學校堅持自主創新,科研實力雄厚、成果豐碩。多次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國家發明獎和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在拱橋建設、內河通航及港口航道建設、山區公路建設等領域取得了一批居於世界領先水平的成果。先後承擔了包括國家科技攻關計劃、國家「863計劃」、國家重大基礎研究前期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攻關項目在內的國家及省部級重大科研項目500餘項,年科研經費逾億元;近10年來,先後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等近200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國家發明獎、國家級教學成果獎、茅以升科學技術最高獎——中國橋梁大獎等共11項。學校公開發行3種學術刊物,曾由中國科學院錢偉長院士長期擔任主編、學校主辦的《應用數學和力學》雜志是SCI和EI的收錄期刊,以中、英文版向全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公開發行。《重慶交通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是中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學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畢業生素質優良、社會歡迎。積極推行主輔修制度,大力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及「2+2」、「3+1」、「4+1」國際合作辦學項目等國際化人才培養計劃,與企業聯合開辦有「茅以升班」、「海外項目班」、「通用班」、「長安班」等人才培養定製項目,在500多家大型企事業單位建立有學生實習、實踐、實訓基地。學生綜合素質高,應用能力強,多次榮獲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國際一等獎,大學生「挑戰杯」全國金獎、全國大學生數模競賽一等獎等獎勵,2012首次組隊參加21世紀中英創業計劃大賽,以中國賽區一等獎的成績出征倫敦國際總決賽並榮獲季軍。本科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連續17年超過95%,是全國首批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在交通運輸部組織的首屆中國橋梁文化周評選活動中,以我校和我校校友為代表的5支團隊當選為「十大橋梁英雄團隊」、5名校友當選為「十大橋梁人物」。

2000年以來,學校先後榮獲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及就業工作先進集體、全國首批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全國模範職工之家、《半月談》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獎特等獎等國家級榮譽。

辦學60多年來,學校累計為國家培養了各類各層次畢業生10萬余名。面向未來,學校將繼續秉承「明德行遠、交通天下」校訓,堅持「嚴謹求實、團結進取」的校風,弘揚「甘當路石、進無止境」的辦學傳統,倡導「空談誤國、實干興邦」的奮斗精神,立足西部,面向全國,努力建設國際上有一定影響、國內知名,以工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

地 址:中國 · 重慶 · 南岸 · 學府大道 66號
郵 編: 400074
校內電話查詢:(023)62651999
學校通訊服務部傳真:(023)62650387
黨政辦公室電話:(023)6265233362652334
黨政辦公室傳真:(023)62650561
法人代表:唐伯明
網 站:http://www.cqjtu.e.cn/

熱點內容
上大學換手機號碼 發布:2025-05-12 17:13:40 瀏覽:252
浙江大學張彬教授名單 發布:2025-05-12 17:09:53 瀏覽:641
山東大學第三附屬小學 發布:2025-05-12 15:59:56 瀏覽:192
華中農業大學研究生院錄取情況 發布:2025-05-12 15:00:05 瀏覽:980
2016廣東大學暑假放假時間 發布:2025-05-12 14:43:40 瀏覽:133
山東科技大學綜招時間 發布:2025-05-12 14:15:40 瀏覽:27
植物保護美國大學 發布:2025-05-12 14:05:50 瀏覽:673
美國前20大學好在哪 發布:2025-05-12 13:54:32 瀏覽:299
中醫院大學城分院掛號 發布:2025-05-12 13:44:22 瀏覽:25
2016大學放假安排時間表 發布:2025-05-12 13:27:20 瀏覽: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