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學江安校區歷史
1. 求四川大學江安校區詳細地圖,要有學院和寢室分布的,謝謝啦
只有一個大概,學院和寢室分布就有些困難了,每年不一樣。
在校生都不一定搞的清楚。
2. 川大江安校區簡介 有多少學生
!!!!!!一樓的人說錯了,本科生大一大二的在江安,大三大四就搬內到望江 華西校區去,容,只有少數幾個專業的本科生4年都在江安,江安現在的學生人數是2萬多, 。。。目前 ,在校本科以上全日制普通學生達6萬 餘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4萬餘人,碩、博士生2.1萬餘人,外國留學生和港澳台僑學生1042人。
四川大學江安校區始建於2002年5月,江安校區位於成都市雙流航空港經濟開發區, 四川大學江安校區
地處文星鎮與白家鎮之間。四川大學江安校區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數據為准。
從東門到望江校區約12.5公里,距雙流國際機場3公里、雙流城區5公里。校區周邊環繞著大件路、黃河路、川大路、長城路等四條主要道路,全長約6.4公里。校區總佔地3641畝,其中教學、學生生活區3000餘畝,教師住宅區240餘畝,待征地400畝。
江安校區內,一座目前中國高校最長的步行橋(418米)——長橋,
3. 四川大學歷史學院官網
1.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的學院簡介
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專業設置全面,現有歷史學、考古學、博物館學3個本科專業;擁有中國古代史、考古學及博物館學、專門史、中國近現代史、歷史文獻學、世界史等8個二級學科博士點以及歷史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教育部藏學研究基地。
四川大學歷史學科具有悠久的學科傳統,可以追溯至清末的尊經書院和四川高等學堂。1902年四川高等學堂開設外國歷史公共科。
1910年,四川大學的前身之一存古學堂即設有經學、史學、辭章等科,其中史學科發展成為歷史系,迄今已逾百年。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碩士生導師46人。
在長達百年的辦學實踐過程中,形成了平實、穩健、謹嚴、求新的學術傳統,人才眾多,碩果累累,在國內學術界備受矚目。改革開放以來,學院為國家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1000餘人,本科生1682多人。
近五年獲得國家和部省級科研項目100餘項,經費總計1176.68萬元,發表學術論文1555篇,出版專著227部、其中教材18部。獲得各種獎項100餘項,省部級以上重要科研獎項30餘項、教學獎5項。
其中有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1篇、提名1篇,獲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計劃1名,教育部全國優秀教師2名,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2名。學院現有中外文藏書近10萬冊和多種刊物,現代化辦公教學設備齊全,為專業學習和研究工作創造良好的條件。
四川大學旅遊學院前身為四川大學旅遊系。本專業在國內同行中起步較早,20世紀80年代中期,在歷史系基礎上設置了旅遊文化與管理專業,招收專科學生。
1992年起,在歷史專業本科中正式開設了旅遊管理與文化方向。1996年,經國家教委批准,正式增設旅遊管理本科專業。
1997年,旅遊系建制。2000年7月12日四川大學旅遊系升格為四川大學旅遊學院。
學院現設有四個系及一個研究所:飯店管理系、旅行企業管理系、旅遊規劃及景區管理系、旅遊文化系,及旅遊規劃與開發研究所。目前每年平均招收本科生60餘人,碩士研究生40多人。
學院具有多學科交叉滲透的綜合學術優勢,有堅實的學科理論和較強的科研能力,在旅遊資源尤其是人文旅遊資源的規劃與開發方面有相當的理論造詣和實踐經驗,曾先後主持參與了十餘項地方旅遊發展規劃和旅遊課題研究,目前學院已出版專著和教材20餘部,發表相關學術論文近80餘篇,產生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學院現有教師18名,其中高級職稱者7人,占總數的38.8%;博士3人,佔16.7%,在職博士生5人,今後兩三年內博士比例將達到44.4%;中青年教師占教師總數的94%。
全校教學與科研人員中,高級職稱者比例在48.28%左右,博士比例在26.8%左右。相比之下,本院在全校范圍內的「雙高」比例並不低。
由於中青年教師占絕大多數,所以可以預期今後幾年內本院「雙高」人數將繼續攀升(這還未將引進人才計算在內)。此外,還有部分教師曾在美國、日本、英國、法國等國留學或進修。
概而言之,本學院師資隊伍特點體現為:職稱、學歷「雙高」比例較高、專業門類齊全、年齡結構合理。教師專業包括旅遊經濟、工商管理、旅遊規劃、專業外語、博物館學、建築學、宗教學、考古學、歷史學、生態學等等。
這樣一支隊伍可謂教學科研力量雄厚,具有較強的發展後勁。近三年來,為國家培養碩士研究生37人,本科生144人。
旅遊管理碩士學位授予點是四川省最早設立的旅遊類學科碩士點,專業設置全面,有一定的學科優勢,在中國西部高校旅遊學系中佔有重要地位。目前,我院共有旅遊資源規劃與開發、旅遊企業管理、飯店管理、旅遊文化4個研究生研究方向。
旅遊學院起步較晚,但起點高、人才眾多,近年來取得了多項學術成果,受到同行的矚目。據不完全統計,本學院近年出版專著20餘部,發表論文85篇左右,提交相關部門審定通過的調研計劃30餘份。
同時獲得各種獎項20餘項,其中「旅遊管理專業教學改革與區域旅遊經濟的成功結合」獲得四川省普通高校教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學院擁有較完備的教學科研設備,現有中外文藏書10餘萬冊和多種刊物,有微機室、閱覽室、資料室各1個,多媒體教室1間以及現代化設備的學生實驗用房,為專業學習和研究工作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2.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詳細地址
歷史文化學院(旅遊學院) 黨委辦028-85412314院 辦028-85412312
地址:(望江校區)成都市一環路南一段24號 郵編:610065
成都市九眼橋望江路29號 郵編:610064
(華西校區)成都市人民南路三段17號 郵編:610041
(江安校區)成都市雙流縣川大路 郵編:610207
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望江路29號四川大學望江校區文科樓4樓 郵編:610064
Tel :8628-85417695 Fax:85417695
4. 四川大學各個校區之間有什麼差別
川大有四個校區,主要是專業不同,教學水平基本一樣:
1、龍泉驛校區:主要是成人教育和網路教育的校區。原華西醫科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歷教育分部,現是四川大學成人教育學院醫學類教學區),創建於2000年3月。
2、望江校區:就是校本部所在區,分為東區(前四川大學校區)和西區(前成都科技大學校區),現在兩個校區已經合為一體,總稱為望江校區。
3、華西校區:就是以前的華西醫科大學校區,所有的醫學專業大三大四學生和研究生層次學生均在此學習。
4、江安校區:在成都市郊的南部,是最新的校區,風景優美,教學設施和住宿條件最好的校區。
(4)四川大學江安校區歷史擴展閱讀:
四川大學由原四川大學、原成都科技大學、原華西醫科大學三所全國重點大學經過兩次合並而成。原四川大學起始於1896年四川總督鹿傳霖奉光緒特旨創辦的四川中西學堂,是西南地區最早的近代高等學校。
學校擁有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4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國家工程實驗室4個,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1個,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4個,國家級臨床研究基地3個,另外四川大學科技園是國家最早批準的15個國家大學科技園試點之一。
在教育部學位中心組織的第三輪學科評估中,四川大學參評的56個學科中,排位百分位前5%的學科有1個,為口腔醫學,第三次獲得全國同類排名的第一位;排位百分位前10%的學科有3個,除口腔外,分別為護理學、數學 ;排位百分位前15%的學科有 17 個。
5. 四川大學江安校區的校區景觀
在川大江安校區近一千米長的景觀水道兩側,坐落著七十二幅日歷造型的雕塑作品群。
這就是校長謝和平院士首倡,作為校園文化融合標志性成果的四川大學歷史文化長廊。
它努力體現四川大學文化融合的主旋律,用簡要的文字、形象的歷史照片和雅緻的藝術設計,將學校110年來的重大事件、傑出人物和重要成果版塊式、藝術化地加以呈現,成為學校見證悠久的發展歷史、彰顯一流的辦學成就、傳承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展現輝煌的遠景藍圖的重要人文景觀。
同時,它與各大教學樓和各學院的學術長廊相得益彰,更使全校師生時時處處感受四川大學校園內高雅的文化品位和濃郁的學術氣息 。
從此處看景觀水道,遠處東大門國立四川大學的牌坊隱約可見。
第二基礎實驗樓位於環道內景觀水道北側。
由東南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設計。
總建築面積為 4 萬余平方米,內設電子、物理類實驗室,還有軟體學院、物理實驗中心、語音實驗室、計算機教學中心、 110 校園紅外監控平台等部門。
江安校區圖書館是由加拿大方舟設計公司設計師阿穆萊德先生設計,位於校園中心地帶,是學校的標志性建築之一。
圖書館建築面積約2萬2千餘平方米,外形呈火炬狀,總藏書量為90萬冊,有普通閱覽室座位近3000座,電子閱覽室座位642座,館內安裝了上千個數字化介面。
現代化、信息化、人性化的江安校區圖書館是學生和教職工的學習場。
第一教學樓位於環道內的教學實驗區內,與校區圖書館遙遙相對。
該教學樓由同濟大學建築設計院設計,總建築面積約4萬余平方米,內有1萬7千餘個座位,由A、B、C、D四座樓組成群樓,樓與樓之間有風雨連廊:水上報告廳建在明遠湖上,有近五百個座位;在報告廳北面觀景廊上可以觀賞湖光山色;報告廳南面鑲嵌楠木雕刻的《勸學篇》,此景增加了百年名校的文化積淀。
第一基礎實驗樓位於東南門入口西側,緊臨黃河路。
該大樓由華南理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何鏡堂院士設計,建築面積約4萬2千餘平方米,主要是化學、化工、生物、醫學類實驗室。
江安校區水面積為450餘畝,占校園面積15%左右。
其中,岷江的支流江安河橫穿校園,與波光粼粼的明遠湖,共同構成了以水為核心的生態環境。
另有三條以著名校友命名的人工支渠:德水(朱德)、沫溪(郭沫若)和巴渠(巴金),穿流於建築樓群之間,形成一個「川」字;渠水匯入明遠湖、江安河,流入長江,匯入大海,與我校的校訓「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相呼應。
校區內活性的水景觀是生態校園的靈魂。
江安校區內,一座目前中國高校最長的步行橋(418米)——長橋,橫跨江安河和明遠湖上,連接著知識廣場和青春廣場。
校園內,江安河上還有一座仿趙州橋設計修建的白石橋,白色的橋體在綠色的校園中宛如一顆明珠。
再加上明遠湖畔、人工渠上那些別致的小橋,形成了江安校區的獨特的「橋」文化。
「不高山」位於川大江安校區西北角的一個小丘,江安河以一道優美的曲線劃過此處,據說由校內明遠湖修建時挖出的湖泥積成。
不高山是江安校區的標志景點之一。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這座山真的只是個小丘,無名地藏在川大,命名者以「不高」名之,或許正是以此寓「求學者」,要追求山的穩重,而不是自高自大。
不高山附近的河,名為「不深河」,有「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之意。
不去講究山水的風光如何,僅其獨特的名字,就夠讓人回味了。
藝術大樓佔地18.3畝,建築面積1.4萬平方米,大樓由國內著名設計家張風秋院士設計,整體簡約大方,富有藝術氣質,灰色的外牆與半斜坡式草坪屋頂彰顯出東方的建築風格,深受好評。
江安校區青春廣場是開展學生活動的重要場地,旨在引導川大青年學子通過開展豐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園學生活動,推動校園文化的繁榮發展,促進青年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位於川大路上的南大門是江安校區的主校門,九株偉岸、挺拔、古老的銀杏樹屹立於南大門內的中心花壇,暗喻了川大百年名校的悠久歷史;七彩斑斕的彩光噴泉展示了學校的友好與熱情。
南大門東側更有精緻的仿壺口瀑布和黃龍的水景觀。
清晨,涓涓的流水聲伴著朗朗的讀書聲,奏出的是江安校區「聲」的積極向上和美。
位於東門700 米長的景觀水道在仿古校門的掩映中若隱若現。
水道中流水分9級台階流入明遠湖。
上萬尾色彩艷麗的錦鯉於水道中追逐嬉戲,有錦鯉戲水之趣。
6. 四川大學江安校區是三本還是一本
四川大學江安校區是一本院校。
四川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布局在中國西部的重點建設的高水平研究型綜合大學。四川大學地處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天府之國」的成都,有望江、華西和江安三個校區,佔地面積7050畝,校舍建築面積256.3萬平方米。校園環境幽雅、花木繁茂、碧草如茵、景色宜人,是讀書治學的理想園地。
(6)四川大學江安校區歷史擴展閱讀:
一、校園概況
素有「中國高校最豪華校園之一」之稱的四川大學江安校區始建於2002年5月,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雙流航空港經濟開發區,地處文星鎮與白家鎮之間。從東門到望江校區約12.5公里,距雙流國際機場3公里、雙流城區5公里。
校區周邊環繞著大件路、黃河路、川大路、長城路等四條主要道路,全長約6.4公里。校區總佔地3641畝,其中教學、學生生活區3000餘畝,教師住宅區240餘畝,待征地400畝。東門仿古門樓,始建於2003年7月,於當年12月竣工。700 米長景觀水道在仿古校門的掩映中若隱若現。
二、學院歷史
四川大學由原四川大學、原成都科學技術大學、原華西醫科大學三所全國重點大學經過兩次合並而成。原四川大學起始於1896年四川總督鹿傳霖奉光緒特旨創辦的四川中西學堂,是西南地區最早的近代高等學校。
原成都科學技術大學是新中國院系調整時組建的第一批多科型工科院校;原華西醫科大學源於1910年由西方基督教會組織在成都創辦的華西協合大學,是西南地區最早的西式大學和國內最早培養研究生的大學之一。
1994年,原四川大學和原成都科學技術大學合並為四川聯合大學,1998年更名為四川大學,江澤民、李鵬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就兩校合並為學校題詞並寄予深切厚望。2000年,四川大學與原華西醫科大學合並,組建了新的四川大學。
李嵐清同志在考察新四川大學時說:「四川大學是我們改革最早的大學,對我國高校的改革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可以說是高校體制改革的先鋒。」在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災期間,吳邦國、溫家寶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後到四川大學視察慰問。
7. 四川大學江安校區是哪一年建成的
應該是03年吧
因為03級是第一屆入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