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學峨眉校區圖書館
① 西南交通大學圖書館的介紹
西南交通大學圖書館由成都九里校區館、犀浦校區館、峨眉校區館和各分館及院系資料室組成。圖書館總面積為62065平方米,閱覽座位數5254個,紙質藏書總量為370萬冊。圖書館注意配合學校學科專業的發展,增加新辦專業文獻資料入藏量,注重加強紙本文獻和電子文獻的整合利用,加快特色資料庫和網路資源導航庫建設,拓展與國內外其他單位進行文獻交流和合作的途徑,形成了以紙質資源、電子資源和館際互借及文獻傳遞服務支撐的「三級互補」文獻保障體系,較好地滿足了全校教學、科研和學科發展對文獻信息的需求。
② 西南交大圖書館外校學生可以進去嗎
西南交大圖書館外校學生不可以進去。
西南交大圖書館設立了峨眉校區圖書館、九里校區茅以升圖書館、犀浦校區圖書館三個分館,館舍總面積59316平方米。
峨眉校區圖書館建於1981年,面積6355平方米,九里校區圖書館建於1991年,面積16961平方米,犀浦校區圖書館於2007年正式啟用,面積36000平方米,是圖書館主要業務和行政辦公所在地。
經過一百餘年的發展與積累,西南交通大學圖書館已形成了數量豐富、分布合理、特色鮮明的館藏體系。文獻形態包括線裝書、平裝書和電子書,學科門類涵括理、工、文、法、醫等,其中尤以交通學科文獻資源收藏豐富。
截止到2016年底,學校圖書館及各院系分館、資料室累積紙質藏書量逾300餘萬冊,其中中文書刊268萬冊,外文書刊32萬冊,各類型中外文電子資料庫269個,摺合館藏量1250餘萬冊。
③ 西南交通大學圖書館的場館規模
西南交通大學圖書館由成都九里校區館、犀浦校區館、峨眉校區館和各分館及院系資料室組成。圖書館總面積為59316平方米,閱覽座位數5254個,紙質藏書總量為370萬冊。成都九里校區圖書館建於1991年,面積16961平方米,閱覽座位1710個,藏書142萬冊;犀浦校區圖書館於2007年8月落成,面積為36000平方米,閱覽座位數2000個。藏書近40萬冊;峨眉校區圖書館建於1981年,面積6355平方米,閱覽座位數1324個,藏書近43萬冊;各分館及院系資料室共有閱覽座位數220個,藏書36萬冊。
④ 西南交通大學的校園環境
截至2016年2月,西南交通大學有九里、犀浦和峨眉三個校區,佔地面積共約5000畝。全校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55101.12萬元;圖書館館舍總面積62065平方米,閱覽座位5254個。 犀浦校區 犀浦校區為主體校區,本科學生和部分研究生在犀浦校區。佔地3000畝,總投資逾20億元。建設思路以人為本:充分體現百年名校「嚴謹治學,開拓創新」的學術氛圍和「嚴謹、刻苦、求實、創新」的優良作風。另一方面以沱江為依託營造了「青草岸闊,曲水飛橋,青竹吐翠,靈毓吉祥」的生態校園氣氛。教學區投入使用的是一號,二號,四號至九號這8棟樓;宿舍樓每間四人,有衛生間,有熱水,有空調,有寬頻。 九里校區 2008年學校主校區由九里遷至犀浦,九里校區功能定位為國家實驗室(籌)及主要支撐學科的研究生、繼續教育基地,佔地1200餘畝。九里校區擁有「交通運輸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軌道交通國家實室」(籌)以及在世界交通領域有著重大影響的「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並設有國家大學科技園。 峨眉校區 1989年學校主體遷往成都,同年在峨眉原址設立峨眉分校。2003年峨眉分校更名為峨眉校區,2016年西南交通大學峨眉校區納入國家一本招生。 西南交通大學峨眉校區坐落在風景秀麗、擁有世界文化和自然雙遺產的峨眉山風景區內,是教育部所屬高校中唯一一所地處雙遺產風景區的高等院校。 西南交通大學辦學地址校區 地址 郵政編碼 西南交通大學(犀浦校區) 四川省成都市郫縣犀浦鎮犀安路999號 611756 西南交通大學(九里校區)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區二環路北一段111號 610031 西南交通大學(峨眉校區)四川省峨眉山市景區路1號614202
⑤ 西南交通大學在哪裡
西南交通大學有三個校區,主校區在成都市,在峨眉山市有分校區。
犀浦校區地址:中國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區西部園區西南交通大學 ;
九里校區地址:中國四川省成都市二環路北一段111號;
峨眉校區地址:中國四川省峨眉山市西南交通大學 。
西南交通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國家首批「雙一流」「211工程」「特色985工程」「2011計劃」重點建設並設有研究生院的研究型大學,坐落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國家中心城市——成都。西南交通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國家首批「雙一流」「211工程」「特色985工程」「2011計劃」重點建設並設有研究生院的研究型大學,坐落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國家中心城市——成都。
(5)西南交通大學峨眉校區圖書館擴展閱讀:
學校創建於1896年,前身為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Imperial Chinese Railway College),是中國第一所工程高等學府,中國土木工程、交通工程、礦冶工程高等教育的發祥地,「交通大學」最早兩大源頭之一,以「唐山交大」「唐院」之名享譽中外,素有「東方康奈爾」之美譽,毛澤東同志為學校題寫了校名。建校以來,學校先後定名交通大學唐山工(程)學院、國立交通大學貴州分校、中國交通大學、北方交通大學、唐山鐵道學院等。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學校部分系科師資調入清華大學、天津大學等兄弟院校,1964年根據中央建設「大三線」精神內遷四川,1972年更名西南交通大學,1989年遷成都。現有九里、犀浦、峨眉三個校區,佔地5000餘畝,犀浦校區為主校區。
在122年的辦學歷程中,學校始終堅守大學使命、服務國家社會,逐漸形成了「竢實揚華、自強不息」的交大精神,「嚴謹治學、嚴格要求」的「雙嚴」傳統和「精勤求學、敦篤勵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的校訓,培養和造就了以茅以升、竺可楨、林同炎、黃萬里等為代表30餘萬棟梁英才,師生中產生了3位「兩彈一星」元勛、60位海內外院士和24位國家工程勘察設計大師,改革開放以來軌道交通領域產生的院士幾乎全部出自我校。鄧小平同志給予學校高度評價:「這所學校出了不少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