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工業大學會計專業在哪個校區
① 沈陽工業大學專科校區在哪
設有18個專科專業:高分子材料應用技術、應用化工技術、石油化工生產技術、有機化工生產技術、精細化學品生產技術、環境檢測與治理技術、工業分析與檢驗、化工設備維修技術、焊接技術及自動化、數控技術、電氣自動化技術、生產過程自動化技術、軟體技術、圖形圖像製作、計算機網路技術、會計、保險實務、電子商務。
這些專業在遼陽校區了 , 其餘的應該在沈陽校區。
② 沈陽工業大學有幾個校區
一、沈陽工業大學有幾個校區
沈陽工業大學有2個校區,分別為主校區和遼陽分校,主校區地址為沈陽經濟技術開發區沈遼西路111號、遼陽分校地址為遼陽市宏偉區光華街30號。
二、沈陽工業大學簡介
沈陽工業大學是一所以工為主,涵蓋工、理、經、管、文、法、哲、藝術等八大學科門類的多科性研究應用型大學。學校始建於1949年,1985年由沈陽機電學院更名為沈陽工業大學,原為國家機械工業部所屬院校,1998年起由中央和地方共建,以遼寧省管理為主。
學校由位於遼寧省沈陽市的中央校區、興順校區、國家大學科技園和位於遼陽市的遼陽分校組成。中央校區(主校區)位於沈陽市裝備製造業聚集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學校總佔地面積158.99萬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74.40萬平方米。
學校設有20個學院、2個教學部和2個工程實訓中心,共設55個本科專業、19個專科專業。現有普通本科生18415人,碩士研究生3070人,博士研究生342人,在站博士後17人,其他類碩士生386人,專科生1740,成人教育學生8429人,外國留學生214人。
學校現有師資隊伍1313人,其中院士2人,教授186人、副教授402人、講師666人,博士生導師165人、碩士生導師516人,中青年學科帶頭人78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占師資隊伍總數的35.3%,具有碩士和博士學位的教師占師資隊伍總數的85.8%,具有高級職稱教師占專任教師的比例為44.8%。師資隊伍中有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國家科技進步獎獲得者,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15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2人,遼寧省高等學校攀登學者1人,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百人、千人層次人選64人,遼寧特聘教授8人,遼寧省優秀專家6人,霍英東高等院校青年教師基金、青年教師獎獲得者6人。
學校具有學士、碩士、博士三級學位授予權。有1個國家重點二級學科(電機與電器),4個遼寧省一流大學重點建設一流學科(電氣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機械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建有電氣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機械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4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現有5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0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在國家第四輪學科評估中,進入全國前50%的學科數由第三輪的2個增加到6個,首次進入10-20%、20-30%的學科各1個。設有工程碩士、會計碩士、工商管理碩士(MBA)、工程管理碩士(MEM)以及金融碩士5個專業學位類別,其中工程碩士包含13個領域。2010年獲批教育部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單位,機械工程領域獲「全國工程碩士研究生教育特色工程領域」。
學校牢固樹立教學工作中心地位,以人才培養供給側改革為抓手,著力創建國內一流本科教育。精心打造品牌特色專業,現有國家第一類特色專業建設點5個,教育部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2個,教育部「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試點專業7個,通過國際工程教育認證專業4個,遼寧省示範性本科專業8個,遼寧省本科綜合改革試點專業4個,遼寧省本科工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專業3個,遼寧省重點支持建設專業2個,遼寧省本科優勢特色專業4個,遼寧省本科課程體系國際化試點專業1個。積極探索課程和教材改革,現有省級精品課24門,省級視頻公開課3門,省級資源共享課13門;「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5部,「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省級規劃教材20部。積極推進教學改革立項,承擔國家級教改課題3項、省級教改課題155項,獲省級以上教改成果獎80項,完成的基於數學模型的人才供需對接和人才供需預測數據平台獲得省政府高度評價,一流課堂建設工程在全省推廣。切實加強名師和團隊培育,現有省級教學名師18人,建設省級教學團隊10個。不斷加強實踐實訓基地建設,現有與企業共建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3個,遼寧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8個,遼寧省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5個,遼寧省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8個,遼寧省高等學校實訓培訓基地1個,遼寧省青少年法治教育實踐基地1個,遼寧省裝備製造業緊缺人才培養基地1個。積極構建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先後榮獲全國高校創新創業宣傳總結工作典型學校(50強)、全國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校(99所)等榮譽稱號,獲批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全國高校教師創業實踐基地、全國高校學生科技創業實習基地,獲批教育部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建設項目1項,遼寧省創新創業試點專業2個,遼寧省向應用型轉型發展試點專業12個,其中有7個專業被評為向應用型轉變示範專業。
科技工作發展迅速,成果顯著。現已形成國家、省、市、校四級科研平台體系,擁有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級大學科技園、國家級「2011」協同創新中心、國家級技術轉移中心、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教育部創新團隊;建成省級技術研究中心7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17個;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三等獎1項。在這里,先後誕生了中國第一台稀土永磁電機、中國第一台異型螺桿加工數控銑床、中國第一套長輸管道智能檢測系統、中國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化兆瓦級風力發電機組。「十三五」以來,學校以服務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國家戰略為導向,確定了「校地融合、校企融合、軍民融合、國際合作」的科技工作主線,推進區域創新體系建設,牽頭組建了遼寧裝備製造業等校企聯盟4個,籌建遼寧智能製造技術與裝備研究院得到省政府充分肯定,獲得省專項建設資助1000餘萬元;推進校地深度融合,以服務遼寧「三市一區」為重點,創建鐵嶺研究院,完善營口研究院,與沈陽經濟開發區中德產業園開展緊密合作;推進校企深度融合,按照「需求服務提前,資源配置優化、校企深入融合、創新成果共享、成果轉化共贏」的思路,先後與企業合作共建研究院12家;推進軍民深度融合,與軍工企業貴州航天林泉電機有限公司組建校企研究院,與海軍裝備研究院艦艇研究所共建實驗室;推進國際深度合作,與德國德贏集團、中國華晨集團三方共建「中德汽車輕量化技術工程中心」,與德國韋格納吉集團、中國太庫科技創業有限公司三方共建「中德國際技術轉移服務中心」;推進跨學科創新體系建設,建成新能源研究院和寰博納米材料應用技術研究院。推進科技成果轉化,轉化數量和轉化率位於省屬高校前列,獲得省專項資金獎勵1000餘萬元。先後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4項,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推薦申報國家科技進步獎1項,榮獲中國專利優秀獎1項,獲批成立遼寧省科技成果轉化試點單位優先成為科技成果轉化相關政策試驗區。
③ 沈陽工業大學各個專業所在校區
本科都在沈陽,復文科在中制央校區(鐵西開發新區),理科大一在興順校區(沈陽市鐵西區興順街111號)大二搬到中央校區,二本三本專科在遼陽的宏偉校區,沒去過不知道具體在哪。另外成教學院和國教學院還有軟體學院特殊一點,四年都在興順校區,對了還有留學生學院。分數線嘛,不知道你是哪個省的怎麼說,遼寧的話理科大概1本線,機械專業和電器學院高一點,線上20+大概,其他的都差不多,文科就二本分,具體不清楚。我是工大人。有問題可以留言問我。 根據你修改後的提問,如果你是遼寧的,理科1本大一在鐵西區的興順校區,也就是老校區,大二搬到鐵西開發新區的中央校區,軟體學院二本三本大專在興順校區,其餘二本在遼陽的宏偉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