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學西校區
A. 北京交通大學有幾個校區
一、北京交通大學有幾個校區
北京交通大學有3個校區,分別為東校區、西校區、威海校區,東校區地址為北京市海淀區高梁橋斜街44號、西校區地址為北京市海淀區上園村3號、威海校區地址為威海市南海新區現代路69號。
二、北京交通大學簡介
北京交通大學是教育部直屬,教育部、交通運輸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項目建設高校和具有研究生院的全國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高校。學校牽頭的「2011計劃」「軌道交通安全協同創新中心」是國家首批14個認定的協同創新中心之一。2017年,學校正式進入國家「雙一流」建設行列,將圍繞優勢特色學科,重點建設「智慧交通」世界一流學科領域。
北京交通大學作為交通大學的三個源頭之一,歷史淵源可追溯到1896年,前身是清政府創辦的北京鐵路管理傳習所,是中國第一所專門培養管理人才的高等學校,是中國近代鐵路管理、電信教育的發祥地。1917年改組為北京鐵路管理學校和北京郵電學校,1921年與上海工業專門學校、唐山工業專門學校合並組建交通大學。1923年交通大學改組後,北京分校更名為北京交通大學。1950年學校定名北方交通大學,毛澤東主席題寫校名,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任校長。1952年,北方交通大學撤銷,學校改稱北京鐵道學院。1970年恢復「北方交通大學」校名。2000年與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合並,由鐵道部劃轉教育部直屬管理。2003年恢復使用「北京交通大學」校名。學校曾培養出中國第一個無線電台創建人劉瀚、中國第一台大馬力蒸汽機設計者應尚才、中國第一本鐵路運輸專著作者金士宣、中國鐵路運輸經濟學科的開創者許靖、中國最早的四大會計師之一楊汝梅,以及中國現代作家、文學評論家、文學史家鄭振鐸等一大批蜚聲中外的傑出人才。「東京審判」擔任首席檢察官的向哲浚,中國著名的經濟學家、人口學家馬寅初等都曾在學校任教。
學校始終瞄準科技發展前沿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依託信息、管理和交通科學與技術等優勢特色學科,通過智力支持、人才保障和專業服務,全面參與了鐵路大提速、青藏鐵路建設、大秦鐵路重載運輸、高速鐵路建設和城市軌道交通核心技術自主研發等中國軌道交通發展的重大歷史事件,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處於國際先進水平的一系列性重大成果,為服務國家交通、物流、信息、新能源等行業以及北京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成為支撐和引領國家、行業和區域科技創新發展的重要力量。近年來,學校科技創新取得重大突破,CBTC地鐵運行控制系統的研發和成功應用,使我國成為第4個掌握該項技術的國家,實現自主可控;FAO全自動無人駕駛列控系統已達到城市軌道交通列車運行自動化水平的國際最高等級;復雜環境下高速鐵路無縫線路關鍵技術是軌道結構近百年來最突出的改進與創新;「標識網路體系及關鍵技術」「智慧協同網路」提高了我國下一代互聯網產業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基於行為的城市交通流時空分布規律與數值計算」對建立現代交通科學理論體系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復雜路網條件下高速鐵路列控系統互操作和可靠運用關鍵技術」為我國高速鐵路列控系統設計研發、測試和運用提供了保障;「大型屋蓋及圍護體系抗風防災理論、關鍵技術」攻克了大型屋蓋及其圍護體系抗風難題,提出的風荷載公式,填補了國內外空白,納入國家標准。目前,學校正在全面推進實施學校「十三五」規劃和《綜合改革方案》各項任務,堅持「三步走」戰略,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建設成為特色鮮明世界一流大學。
學校在被稱為「學府勝地」的北京市海淀區建有東西兩個校區,總面積近1000畝,建築面積100餘萬平方米。2015年9月,位於山東省威海市的威海校區正式投入使用。學校各校區均具有完善的教學、科研設施,校園環境優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