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大學排名榜
『壹』 國內高校排名
其他信息:
據最新泰晤士高等教育2023世界大學排名,中國大陸再創記錄,共有7所中國大陸的高校進入了世界大學排名前100名,較去年多了一圓鍵所。其中清華大學在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中排名亞洲第一,世界第16名,北京大學緊隨其後,位列全球沒侍第17名。其中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分別位列173名、176名。 7所中國大陸高校入榜世界前100名 大家知道,國際公認的四大權威大學排名是:QS世界大學排名、U.S. News世界大學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 復旦大學位列51位、上海交通大學位列52位、浙江大學位列67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位列74位,南京大學首次躋身世界大學排名百強位列第95名。此外,中國香港共有5所大學位列世界大學排名前100名。 四大榜單側重點各不相同,也各有優劣,QS關注大學口碑、U.S. New重視論文及國際合作,泰晤士相枯腔吵對綜合,軟科聚焦於學術。 泰晤士高等教育本次排名的績效指標共分為5個方面:教學(學習環境);研究(論文數量、收入和聲譽);引用(科研影響力);產業收入(知識轉化);國際展望(學術人員、學生和研究),其中教學、研究、引用等指標各佔30%,國際展望佔7.5%,產業收入2.5%。 高等學校被稱為是創新策源地,是科技成果的重要產出地,因此每個地方都十分重視高等教育。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由來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Times Higher Ecation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又譯為THE世界大學排名,是由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cation,簡稱THE)發布的世界大學排名。該排名每年更新一次,以教學、研究、論文引用、國際化、產業收入等5個范疇共計13個指標,為全世界最好的1000餘所大學(涉及近90個國家和地區)排列名次。為保證排名的公正和透明,由普華永道(PwC)進行獨立審計。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與QS世界大學排名、U.S. News世界大學排名、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是公認的四大較為權威的世界大學排名,但也因存在商業因素和偏向英語國家而受到爭議。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10月前,泰晤士高等教育一直與Quacquarelli Symonds合作共同發布世界大學排名,稱為「THE-QS世界大學排名」;之後二者放棄合作,從2010年起各自發布獨立的世界大學排名。2010年,《泰晤士高等教育》開始與湯森路透集團(現稱為科睿唯安)合作推出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 此外,泰晤士高等教育還發布獨立的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聲譽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亞洲大學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拉丁美洲大學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新興經濟體大學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日本大學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年輕大學排名等各類排名。
『貳』 中國世界前100的大學排名
2020年6月10日,QS世界大學排名網發布了「 2021 QS世界大學排名」(Quacquarelli Symonds,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1),三所中國頂尖大學獲得了其QS排名史上的最高排位。
清華大學再次打破了去年創下的中國大學的最高排位,從世界第16名上升到第15名。這主要歸功於清華在學術聲譽和研究影響力指標評分上的提高:在亞洲大學中排名第三。
復旦大學(從世界第40名上升到第34名)
上海交通大學(世界第47名)
交大首次進入全球前50名。
本年度的QS世界大學排名進一步揭示了中國高等教育不斷提高的喜人表現。相比去年,世界前1000名的中國大陸大學又增加了9所,中國已擁有41所世界前一千名的優質大學。
QS的研究總監Ben Sowter表示:「在中國負責推進中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教育業者們,已經意識到了對特定大學進行有針對性的戰略投資將有助於創建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體系。最新的QS世界大學排名結果,也進一步認證了中國211工程和985工程等教育項目對高等教育領域的積極影響。」
本次QS世界大學排名共採用了六個指標:
學術聲譽40%:基於超過94000名學者的調查問卷反饋;
僱主聲譽10%:根據超過44000名僱主關於大學與畢業生就業水平的調查答復;
單位教員論文引文數20%:衡量學術研究的影響力,通過五年內大學研究論文的引用總數除以大學的教師數量得出;
師生比例20%:代表教學規模,將學生人數除以教職員工人數得出,可以用來參考各個大學的班級規模;
國際教師比例5%:QS的兩個國際化指標之一,它衡量的是大學中非本國教師的比例;
國際學生比例5%:QS的兩個國際化指標中的第二個指標,它衡量的是大學中非本國學生的比例,這也可以表明大學吸引世界各地人才的能力。
Sowter:「中國大學在研究領域的卓越表現已經越來越毋庸置疑,而中國的大學仍然可以在更多領域變得更具競爭力。特別是,如果想要提高中國大學畢業生就業競爭力,大學與社會行業的合作則會為學生准備進入二十一世紀的職場提供至關重要的支持。我們的研究顯示,優質的高等教育將會改變人們的生活,也可以使學生在未來的職業發展中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