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類本科學歷
A. 何為一類本科、二類本科、三類本科
一類本科: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招生錄取批次為「本科一批」;
二類本科: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招生錄取批次為「本科二批」;
三類本科: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招生錄取批次為「本科三批」;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近年積極推動各地開展高校招生錄取批次改革,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錄取批次合並體現了國家改革的總體方向。
(1)一類本科學歷擴展閱讀:
錄取批次歷史沿革
2014年9月,國務院發布的《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提出,創造條件逐步取消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錄取批次;2015年起在有條件的省份開展錄取批次改革試點。
截至2018年7月,已有北京、上海、天津、河北、浙江、江蘇、山東、福建、四川、廣西、湖北、江西、山西、遼寧、廣東、內蒙、重慶、貴州、河南、安徽、西藏、雲南、新疆23個省取消第三批次本科,黑龍江2020年取消第三批次。
其中北京、上海、山東、海南、浙江、廣東、遼寧、天津普通本科招生已不再劃分高考錄取批次。
教育部支持全國各省份盡快取消所有批次,促進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促進高考和普通高等學校更深層次的改革。
2017年23個省份的改革已經取得重要成果,尤其是浙江的高考錄取改革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B. 一類本科是什麼
一類本科指的是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招生錄取批次。
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招生錄取批次是指「本科提前批」、「本科一批」、「本科二批」、「專科一批、「專科二批」等招生批次。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近年積極推動各地開展高校招生錄取批次改革,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錄取批次合並體現了國家改革的總體方向。
截至2019年06月,已有北京、上海、天津、河北、浙江、甘肅、江蘇、山東、福建、四川、山西、陝西、廣西、湖北、江西、遼寧、廣東、內蒙、重慶、貴州、河南、安徽、雲南、西藏、新疆、寧夏、吉林,27個省(市、區)取消第三批次本科,其中天津分二批AB段、山西分二批A/B/C段,其餘省份待定。改革已經取得重要的積極成效,取消批次對減輕基礎教育焦慮負擔和高考焦慮具有重要深遠的意義。
(2)一類本科學歷擴展閱讀
根據高考要求的錄取批次的不同,本科劃分為本科提前批、本科一批、本科二批和本科三批,部分省市本科一批、本科二批和本科三批合並統一錄取,不再劃分錄取批次。這些錄取批次同屬於一個層次和學歷(即本科學歷層次)。
在高考招生方面,各省錄取的批次和分類大同小異,本科提前批,本科一批,本科二批,本科三批,藝術類本科提前批A、B,藝術類本科三批。部分省市已經將本科一批、本科二批和本科三批合並錄取,不再劃分錄取批次。
在辦學性質方面分為公辦本科和民辦本科。包括4種類型:公辦一本、公辦二本、民辦二本、民辦三本。
本科辦學等級(部屬、省屬、市屬)的不同、本科辦學體制以及性質(公辦、民辦)的不同,由辦學體制決定的本科學費高低的不同,本科各大學畢業證書「本簿和顏色」的相同與不同等等與本科高校的層次和「學歷、文憑」水平的高低無關。
C. 大學本科一類A是什麼意思
在同一批次院校之間,總體上A類優於B類。 在有些省,把一本分為一本A類和一本B類,版一本A類一般是國家的重點大學權,一本B類是各省的重點大學。二本分為二本A類和二本B類,二本A類一般是各省的普通本科院校,二本B類一般是師范院校和剛剛升格為本科的專科院校。一本大學,指放在中國高考錄取招生期間,在本科層次第一批次招生的學校。錄取線一般要達到當地本一線,學年制通常為4年(部分專業可能5-6年)。學生畢業後獲得學校畢業證和相應的學位證。一本大學,是985工程、211工程、部分高水平小211工程高校、省部共建大學、省屬重點大學,享受來自各方面的照顧,培養屬於精英階層的人才,師資、科研實力一般較強。二本院校,即二本大學,是指放在中國高考錄取招生的時候在本科層次第二批次招生的學校,錄取線一般要達到本二線,學年制通常為4—6年,學生畢業後頒發本科學歷畢業證和學士學位證書。二本大學一般是小211工程、省屬大學或地級市屬公立大學。二本院校中有部分院校是省屬重點、省部共建高校,擁有較普通公立院校強的科研實力。二本院校也可以招收一本專業,設有一本專業學位。
D. 專升本與本科的區別
專升本和本科有區別嗎?他們的區別是什麼?
很多想提成學歷的小夥伴會在選擇讀專科還是讀本科上糾結來糾結去,又或是在高考的時候沒有考上想要的本科學校,然後先讀專科然後通過專升本升上本科,那麼專科升本科和本科有什麼區別呢?
專科升本科有三種學習的方式供選擇,有全日制類型的以及業余型和網路班的。有需要提升學歷的小夥伴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作出判斷。他們的學歷證書都是受國家學信網認證的,對於考研、考公務員或是升職加薪都是一樣的。
無論是專升本也好,還是畢業直接踏入社會也罷,一切都要看自己在的選擇,不論是繼續在學校深造,還是進入社會實踐,都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不同的人選擇不同,情況也不同,但是最終的目的都是一樣的,那就是都為自己的發展著想。
E. 普通二類本科是什麼意思
普通二類本科是指放在中國高考錄取招生的時候在本科層次第二批次招生的學校,錄取線一般要達到本二線。普通二類本科是二本。
普通高校全日制本科就是通過普通高考錄取的,國家計劃內招生,享受大學資源。一般招聘所認可的本科學歷就是這個。學制四年,普通全日制本科就是正常的屬於國家計劃培養的本科,就是一本和二本。
(5)一類本科學歷擴展閱讀
一、二、三本生高校是可以互相轉化的,不是固定一成不變的。是幾本高校與高校的辦學性質(公辦、民辦)無關,與這個高校在第幾批次上入取考生有關。
本科生高校的表現形式主要有兩種:重點本科生(985、211高校)高校和普通本科生(普通123本)高校。普通本科生=普通一本生=普通二本生=普通三本生=相同的本科生學歷。本科生=一本(重本和普通一本)生=普通二本生=普通三本生=相同的本科生學歷(只是側重不同)。
因此說普通一、二、三本生都一樣,重點本科生與普通本科生(普通一、二、三本生)只是側重不同,沒有高低之分。重點本科生,只是在各省市入取第一批次重點線以上的考生。
普通本科生,可以在各省市入取第一批次普通線以上的考生,也可以錄取第二批次普通線以上的考生,還可以錄取第三批次普通線以上的考生。普通本科生高校在各省市入取第幾批次(幾本)普通線以上的考生是完全由各省市招生辦按排。
F. 全日制一類本科及以上學歷 本科是二本,研究生是在985學校讀的,可以嗎
可以的,沒有問題。參加研究生考試報考你想去的學校,分數達到國家版線或者你想去985的分數線就可權以進入第二輪復試。不過有些985存在錄取211本科的情節,但是復試足夠優秀也是可以的。建議在分數線出來前後有把握過筆試的情況下就郵件聯系你想讀方向的導師。謝謝。
G. 招工一類本科是指什麼學歷
招工一類本科指的是重點的,當初考上的是重點大學,然後二類本科當時分數線會稍微低一點。
H. 全日制一類本科院校 是什麼意思
全日制的是一種全天候教學的體制,是「全日制教育」的簡稱。意思是通過國家統一組織的每年6月(原為7月)的統一高等院校入學考試,各高校通過省一級招辦錄取進入各高校就讀而獲得的學歷。學生入學約兩個月之後在高等教育網上能夠查到學籍,如果不能查到學籍就不是普通高校全日制的學生。畢業的時候畢業證、學位證是國家教育部認可的,學習期間必須轉檔案,一般還需轉戶口關系等。而非全日制學歷教育包括網路教育、自考。各地民辦院校和黨校(非參加成教招生和研究生統招)頒發的畢業證書,學歷是不認可的,最多隻能作為一個培訓證明。
一類本科指的是高招中按照本科一批劃定的分數線錄取考生的高等院校,這類高校一般多為教育部直屬大學及部分省屬重點大學。
現在也有以「211工程」來劃定本科一批,但這種劃定並不十分科學,因為「211工程」是一種帶有政策性的均衡教育資源的扶持做法,本身還是有缺陷的,並且這種政策還會隨社會發展變化而不斷調整。按照教育部對「本科一批」的相關解釋,即以「辦學歷史、學科建設、師資力量……」等綜合構成來考量是否可能成為本科一批,「辦學歷史」可以累積一定的社會知名度;「學科建設」當然指的是國家(省)重點學科、實驗室及博、碩點建設等;「師資力量」顯然也是指與之相匹配的科研隊伍。
一類本科類似於重點本科。
I. 本科和大學有什麼區別
本科和大學的區別:
1、「大學學歷」是70年代中國恢復高考前大學生獲得的學歷的統稱,而高考改革後大學就分為:專科和本科了。可以很清楚地從媒體獲知:現如今很多老一輩的大學生、如很多國家領導人等都是:大學學歷。
2、「大學」目前仍然可以泛指(籠統地概括)大專或本科。如統稱:大學生。
3、現在二者概念不同:
大學,學名為普通高等學校,是一種功能獨特的文化機構,是與社會的經濟和政治機構既相互關聯又鼎足而立的傳承、研究、融合和創新高深學術的高等學府。
本科即大學本科,是學歷的一種,是高等教育的基本組成部分,一般由大學或學院開展,極少部分高等職業院校已經開展應用型本科教育。本科是一種學歷。
(9)一類本科學歷擴展閱讀:
中國現代大學源起於西方,現代西方大學又是從歐洲中世紀大學、英國大學、德國大學而到美國大學這樣逐漸演化過來的。歐洲中世紀大學的產生與當時的宗教教育有著密切的聯系,它的理念是追求一種超國界的精神世界,以教化人的心靈為目的。
英國大學的理念也主要是以培養有教養的紳士為目的。在19 世紀中葉的英國教育家紐曼的眼中,大學的目的在於「傳授」學問而不在於「發展」知識,即大學是一個「教學機構」,而這種學問傳授的目的在於培養紳士,主要培養人的價值觀。
在英國發展大學的同時德國也開始發展大學教育,以德國著名學者洪堡等人為代表認為,大學不僅是傳授知識,即培養人的價值觀,重要的是還應「發展」知識,也就是說教師的首要任務是自由地從事「創造性的學問」。這就是德國大學的理念,比起英國大學的理念更具有先進性。
到20世紀30年代,在美國大學的先驅者弗萊克斯納的努力下,英國和德國大學的傳統在美國得到了發揚,而美國大學的理念則發展為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