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線估分
A. 考後估分報志願怎樣參用近幾年錄取分數線
根據自己模擬考試成績,再參照某學校某專業錄取最低分數的名次,看看你的名次相差多少。
不過盡量還是找個有經驗的同學,朋友參考一下。多問一些熟悉這方面內容的老師比較好。
下面是網上寫的。
前面我們已經給出了錄取分數線的制定方法,在高校錄取大小年中也提到了高考分數線,從中可以看出,在收集和利用各高校近幾年(至少3年)的錄取分數線時,一定要通盤考慮,切忌死搬硬套。
1.對於考前估分填報志願的考生,要參照近幾次的摸底考試成績和自身目前的狀態,
對自己的高考成績做出合理的估算,並大致確定自己的錄取批次,在此基礎上,再將自己的成績與心儀高校近幾年的錄取線出對比。對比時要注意高校在當地招生量的變化,以及高校的大小年現象。招生量是增加了還是減少了,2005年是這所高校的「大年」還是「小年」等,會對志願的填報產生很大的影響。
由於考前估分誤差較大,高考能否正常發揮等不確定因素多,所以利用高校近幾年的錄取分數線時,一定要考慮周全,填報志願時也要留有餘地,求穩求准。
2.對於高考後出分前填報志願的考生,要對照答案,仔細回憶,把分估准;然後准確給自己定位,列出適合自己的高校,根據各高校近幾年的錄取分數線,按照合理的梯度,在志願表上排出高校和專業的順序就行了。
目前全國大多數的省市是在高考後出分前填報志願,在這種情況下,將自己的成績與心儀高校近幾年的錄取線做比較時,我們仍需考慮高校招生量和「大小年」的變化。
3.知道高考成績後填報志願的考生,拿到成績後,與心儀高校近幾年的錄取線稍加比較,一般都能很快的明確自己的目標,甚至有的幾個好朋友一商量,大家去一個學校吧,這樣的後果是:一些受歡迎的重點高校的錄取線就被抬得很高,好學生「撞車」;而一些不出名的高校則被冷落,很少有學生去報。
其實這部分考生應該充分利用已經知道高考成績的優勢,除了和上面的同學一樣要注意招生量和「大小年」的變化外,還要在對比錄取分數線時,把志願放在自己的成績位於錄取線中等位置的高校上,和去年相比剛壓線卻一心想跳一跳「摘蘋果」,很可能會落榜。
B. 報志願是自己估分還是等學校劃分數線以後再報
區分哪個省市的。以前江蘇還有先填志願再高考的,還有先填志願後查分的,現在都是出完分數知道排名才填報志願。
但有一點,當年分數線肯定是在填報志願工作結束後才能劃定(因為根據實際填報人數會有所浮動)
C. 浙江大學分數線2019估分
663分左右(位次號抄5200名)的考生,襲可以選擇浙江大學主代碼專業。
659分左右的考生可以選擇浙江大學醫學院(分數線,專業設置)代碼專業。
651分左右的考生可以選擇浙江大學提前批專業。
今年,一段線高達595分,比去年高7分;600分以上考生人數有48000多人;660分以上6191人,幾乎是去年的一倍。
浙江大學是國家首批985重點建設的9所一流大學之一,也就是著名的九校聯盟(C9)的成員之一(清華、北大、復旦、上海交大、南京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安交大)也是所謂華東五校之一。
從每年的大學排行榜來看,浙大基本上穩居全國前5,經常能排到第3名,可以說浙大是除了清華北大之外最好的大學,號稱南方小清華。
因此,其分數線也是非常高的。
D. 幫幫,我是廣西的一名藝術生,因為統考成績剛上本科線1分,高考後估分不理想,那麼我該怎麼填報學校啊
上本科線 了 但是你絕對會滑檔的啦ianzai都是專業分從高到低 錄得,你剛過線絕對不行的!內! 我也容是藝術生 我就也可以報大專啦,我文化課不行,但專業分很高 我也很迷茫 你也幫幫我吧
E. 2016年四川本科線估分為多少
現在才2015年,來明年的事情現源在誰能有本事知道?要是有人能有這本事,那早就成名啦…… 2015年四川省高考各批次線如下: 文理科 批次名稱 最低控制分數 理科 本科一批 528 理科 本科二批 445 理科 高職專科 180 文科 本科一批 543 文科 本科二批 473 文科 高職專科 200
F. 現在高考是知分填志願了以前不是估分填志願最低錄取分數線是參照往年的還是成績出來後再公布
最低錄取分抄數線是只有等今年錄取全部結束之後才公布的,因為說到底決定能否被錄取的因素是全省排名,而不是絕對的分數。所以在現在這個階段您只能參照往年分數線和錄取截止的全省排名,在六月下旬您收到的自己的成績單和排名之後,根據這些來填報志願。
很早以前是估分填志願,幾年前大多數省市(北京、上海除外)改成了知分填志願。如果根據自己的分數和排名理性分析,有梯度地填報第一、第二、第三志願,的確可以基本保證有大學上。但依然不是萬無一失,如果不理性地在所有志願中都填報比自己實際分數排名檔次高的學校,就很有可能落榜。
G. 高考預估分數高出一本分數線28分如何估分填志願
高考填報志願以及高考專業的選擇以及將來的就業問題又成為學生和家長熱點關注的問題。如何提高志願填報的成功率?
方略一:「圈定」學校後還需度身定製
高考志願填報要綜合考慮的因素很多,但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把個人的發展與社會的發展結合起來。填報志願時,考生能夠比較理性地對照自我條件和實力進行量體裁衣、度身定製也是十分必要的。
對已經「圈定」的學校,除了要了解它的地理位置、師資狀況、課程設置以及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之外,還要知道學校在所在省(市、區)投放的招生計劃數和招生專業,搜集近年來目標學校在當地錄取的最低分、平均分、分專業錄取分以及實際錄取人數等數據。掌握了這些基礎信息之後,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平時學習成績、統考分數、實考發揮情況等,大致推斷出自己在本校、區(縣)、省(市)考生中的排名,在實力相當的基礎上考慮學校。
一般來說,各個學校在某個省(市、區)投放的招生計劃、招生專業都有一定的延續性,每年的變化不會很大。考生如果基本「鎖定」了報考的學校,可以參考近三年來該校某些專業在該省的錄取分數線高出相應批次省控線的情況,結合自己的情況決定是否有把握報考。
三年的數據基本上能看出「大小年」的變化,今年報考這一專業多少分有把握、多少分有風險,可在各個學校的招生網站和教育部「陽光高考」平台上查看到往年的錄取分數信息。
方略二:拉開志願「梯度」十分必要
所謂志願「梯度」,是指在同一批次的學校,由於多種因素,錄取分數高低不同而形成的差異。志願梯度還包括專業梯度,是指在同一院校中的各個專業,在錄取時形成的分數之間的差異,這種分數高低的差異被稱為「專業梯度」。
同一批次院校不同志願之間拉開『梯度』是非常重要的。對於實行平行志願的省、市來說,因為更加突出了高考分數的作用,考生落榜的風險減少了,但幾個志願之間要按照「沖一沖」、「穩一穩」、「保一保」的梯度進行綜合考慮。對於實行非平行志願的考生,院校梯度就更加重要了。第一志願最為關鍵,要將自己的分數與相應層次的院校相對應,判斷風險高低,不能盲目攀高;後續志願的填報應注意與第一志願拉開梯度,仔細研究相關院校招生章程中對錄取非第一志願考生的相關規定,選擇最有把握的學校。
拉開「梯度」的目的,在於同樣的分數應該如何填寫院校和專業志願,使得考生被自己所中意的院校和專業的錄取機會達到最大化。當然,考生嚮往的大學、城市、專業以及興趣愛好等這些有關自身的問題,在填報志願之前首先應該明確。
方略三:二志願與「調劑」不可忽視
「招不招收二志願考生,分數級差是多少?」在高校招生咨詢會上,許多考生和家長都十分關心這一問題。
目前重點高校第一志願的錄取比例佔到被錄取考生的90%以上,一般院校第一志願的錄取比例也佔到被錄取考生的80%以上。除了在招生章程中明確公布招收第二志願考生的部分熱門院校外,建議考生不要把熱門院校作為第二志願,因為這類院校第一志願的考生生源十分充足,一般不會錄取第二志願考生。
在錄取中,往往會有這樣一種情況出現,正好處在調檔線的考生被錄取了,而分數高者反而被退檔。究其原因,除了專業志願缺乏梯度、熱門專業志願過於集中之外,在志願表上選擇「不服從調劑」導致落榜也是原因之一。對此,特別提醒考生,選擇「服從調劑」可以增加錄取的機會,降低因第一志願落空帶來的風險,這對考分競爭優勢不明顯的考生應該是有利的。
有些高分考生由於擔心自己被調劑到不想就讀的專業,在填報志願時往往選擇不服從調劑,事實上,許多學校的招辦老師會選擇專業傾向相近的專業為考生進行調劑。
從考生填報志願的情況來看,有較為明顯的「兩極分化」的傾向:
一種是「死盯住」幾個專業,比如在幾個批次的院校中均只填報青睞的一兩個專業,且不服從專業調劑;另一種漫無邊際地「撒網式」填報,比如第一志願側重經濟類專業,第二志願又偏向電子信息類,平行志願中又集中體現為醫葯類專業。
對此,建議考生如果不能准確定位自己的專業志願,可選擇大領域的相關專業,比如化工材料類、土木建築類、機械類、電子信息類、管理類、社會科學類,等等,在這些大的專業門類中進行選擇。
方略四:選擇志願離不開信息搜集
記得前一段時間看到這樣一項調查:目前在大學里只有20%的學生對自己的專業滿意,剩餘的80%的學生中表示出不同程度的不滿,或許絕大部分與填報志願沒有作好充分的准備有關。
高考志願填報也是一場「戰役」,只有提前作好各方面的信息儲備,臨戰時才能胸有成竹、排兵步陣。根據往年的錄取工作經驗,報得好、報得巧的志願,實際上間接地給高考成績加了分。比如說,一位考了600分的考生和一位考了580分的考生,兩者相差20分,但是後者上了好大學,而前者只上了一般大學,這其實是在志願填報上出了問題,這種情況也是時有發生的。
每年高考成績出來之後,招辦工作人員會接到許多咨詢電話,從考生和家長提出的問題來看,他們對高校的招生信息知之甚少,直到填報志願時才臨時「抱佛腳」。其實,基本的知識內容和招生信息等,在學校的本科招生網頁上都有詳細介紹,如果平時注意留心了,就會有所了解。
報得好的志願不是三五天突擊准備就可以獲得的。高考志願填報與提高高考成績同樣重要。現在之所以一些中學以及考生和家長對此重視不夠,除了對大學錄取與志願填報之間的關系認識模糊之外,與志願填報本身的不可重復性有關。
最後告誡考生,志願填報中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作好准備,如果時間倉促,就容易在某個環節上出問題,從而影響志願選擇的質量。
但話又說回來,在面對填志願的海量信息時,家長和考生免不了會盲目,從而導致報考時出現各種誤區,那怎樣才能減少這些誤區呢?給大家分享一下高考報考指導專家-金榜志願,專為高考生開發和設計的志願填報系統。金榜志願考慮到家長和學生在具體決策過程中的實際情況,通過全面分析和平衡性格特徵、職業愛好、比較競爭優勢、職業柔韌度、學科特長、職業熱門度、估分這七個因素為高中生提供更加全面和科學的決策依據。
七分成績定,三分志願拼,填報志願成功了,才能錦上添花。
H. 為什麼高考先估分後報志願而不是等高考分數線下來後再報志願
答:各個省市和各個省市是不一樣的,有的省市是高考後,先估分再填報志願,而版有的省市則是等考權分公布之後,再填報志願的,但是,一般等考分公布之後再填報志願,這樣會更好些,對自己的成績有更多的了解,也對錄取院校有更深刻的認識,因而才有更多的把握,增加錄取的比率。對於先填報志願的省市的考生,由於不清楚自己的成績,也不了解本省市的總體成績分布情況,因而更不了解錄取院校在本省市的高招情況,因此,一定要作好估分工作,對自己的成績有底,這樣才會對自己的成績有更准確的了解,才會降低落榜的可能性。然後參照高考報考指南上往年的院校在本省市的錄取分數線,錄取人數,還有院校的聲譽,相關專業的就業前景等因素,綜合考慮自己的志願,一定要選折好自己的第一志願院校和第一志願專業。
I. 我是浙江高考生,本來一模二模都到了本科線,可是這次我估分感覺比二模低了50分,怎麼辦啊,本科沒戲了
去打聽打聽各省只要掏了錢就可以上的本科 好好參謀一下 現在先別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