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增設本科專業的公示西北工業
❶ 2021年高考招生新增37個本科專業,裡面有你喜歡的專業嗎
所謂的好專業,報酬高,是熱門的專業。同時也存在許多高薪但冷門的專業,就業形勢也非常樂觀,也許它們也適合你!
下面是幾個就業情況較好的專業,供您參考。
1、非織造材料與工程專業
非織造材料,又稱非織造布、非織造織物、無紡織物或無紡布,當然不是大家天天都能接觸到紙和布,而是像美白用的面膜、日常用的濕紙巾、用皮革做的手提包一類的物品,這些物品使用的就都是非織造材料。非織造材料與工程專業是一個多學科交叉且實踐性較強的專業。在專業教學中重視理論基礎、強化實踐環節、立足產品開發、注重能力培養、強調創新意識。
【就業前景】
畢業生可從事非織造材料與工程領域內的產品開發、工藝設計、設備設計與生產、生產技術管理、經營與貿易和質量檢驗等工作,也可就業於國內外紡織貿易、外資企業、政府部門、商檢與海關、國有及私營企業、科研院所等。
【優勢院校】
天津工業大學、中原工學院、南通大學、陝西科技大學、德州學院、河南工程學院、西安工程大學、東華大學、嘉興學院、 蘇州大學、武漢紡織大學、浙江理工大學、河北科技大學、安徽工程大學、河南工程學院。
2、電子商務專業
電子商務專業融計算機科學、市場營銷學、管理學、經濟學、法學和現代物流於一體,是最新的新型交叉學科。
【就業前景】
近幾年以來,我國的電子商務產業急劇發展,導致了電子商務人才的嚴重短缺,預計我國未來十年之中,大約需要200萬名電子商務專業人才。
電子商務就業前景是非常有希望的,國家政策大力支持電商發展,商務部對電商專業人才極度重視。目前市場對電子商務專業人才需求量很大,大多數企業陸陸續續地步入電子商務行列,急需電子商務人才。
【領先大學】
南京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武漢大學、北京交通大學、西南財經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東華大學、河南工業大學、江西工程學院、浙江工商大學、燕山大學、合肥工業大學、重慶大學、河南大學、鄭州財經學院、天津大學、東北財經大學、四川大學、雲南財經大學、廈門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廣西大學、大連理工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四川師范大學、東北財經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北京郵電大學。
3、學前教育專業
學前教育專業培養具備學前教育專業知識,能在托幼機構從事保教和研究工作的教師學前教育行政人員以及其他有關機構的教學、研究人才。
【就業前景】
學前教育專業的綜合性非常強,就業范圍廣,學生可以從事幼師,還可去親子機構、早教中心發展,更能自主創業。學前教育目前受到中央重視,是就業率排名較高的專業之一。學前教育專業一直是報考熱門,目前幼兒教師需求量日益增大,具有幼教專業學歷的教師供不應求。
【領先大學】
華東師范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南京師范大學、西南大學、華中師范大學、哈爾濱師范大學、遼寧師范大學、重慶師范大學、華南師范大學、上海師范大學、浙江師范大學、湖北師范學院、杭州師范大學、昆明學院、福建師范大學、內蒙古師范大學、西安文理學院、天津師范大學、貴州師范大學、安徽師范大學。
❷ 我妹今年被西北工業大學水聲工程專業錄取了,這個專業怎麼樣以後畢業了就業方向等等。。。
西工大今年的新專業,水聲工程,航海學院
1、培養目標與深造方向
培養具有聲學及水聲工程、信號與信息處理、電子技術等方面的基礎理論知識和綜合應用能力,實踐及創新能力強的復合型人才。通過培養,本專業畢業生將具備較強的研究與開發能力,能在水聲工程、電子信息工程、聲學和自動化等專業繼續深造。
2、課程設置
主要課程:電子線路 、脈沖與數字電路 、信號與系統 、聲學基礎、水聲學基礎與換能器陣、數字信號處理原理及應用、信號檢測與估值、隨機信號處理、通信原理、聲納原理 、水下多感測器信息處理、換能器原理、水下聲信道等。
3、深造與就業方向
畢業生就業實行雙向選擇,就業方向主要分布在相關專業研究所、企業和高等院校,從事水聲工程、電子信息工程、自動化等方面的工作。畢業生可選擇報考本專業及相關學科專業的碩士研究生。
4、學制/學位
本科四年制/工學學士。
❸ 西北工業大學2020年強基計劃招生簡章
進入直播:2020年強基計劃試點招生高校直播咨詢會5月10日上午10點舉辦
為全面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深入落實《國務院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國發〔2014〕35號),根據《關於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教學〔2020〕1號)等文件,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加強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選拔培養,經批准我校2020年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也稱「西北工業大學強基計劃」),探索多維度考核評價模式,選拔一批有志向、有興趣、有天賦的青年學生進行專門培養,為國家重大戰略領域輸送後備人才。
西北工業大學坐落於陝西西安,是一所以同時發展航空、航天、航海(三航)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為特色的多科性、研究型、開放式大學,是先後進入「211工程」、「985工程」及國家「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的全國重點大學,隸屬於工業和信息化部。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新時代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以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為目標,著力培養具有家國情懷,追求卓越、引領未來的領軍人才。
一、招生對象及報名條件
在我校安排強基計劃招生的省份,符合2020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統一考試報名條件,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具有強烈的專業興趣、科研志向和吃苦耐勞的精神,並有志於將來從事相關領域科學技術工作的高中畢業生均可申請報名。
申請報名考生分為以下兩類:
第一類:綜合素質全面且高考成績優異的考生(簡稱:第一類考生)。
第二類:基礎學科領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現的考生(簡稱:第二類考生),考生在高中階段獲得全國中學生五項學科競賽(數學、物理、化學奧林匹克競賽)任一科目全國決賽二等獎及以上獎項,獲獎名單以中國科協(http://gs.cyscc.org/)公示為准。
考生高考成績(不含任何政策加分,下同)須達到生源所在省本科一批(一段)同科類錄取控制分數線(對於合並本科批次的省份,參照該省份確定的部分特殊類型招生錄取控制分數線執行,下同);對於第一類考生,高考成績還須達到生源所在省高考滿分的75%。
二、招生專業及招生計劃
結合我校相關專業優勢與辦學特色,強基計劃招生專業為數學類(數學與應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應用物理學、化學類,招生規模為90人。
各專業招生計劃及高考改革省份選考科目要求如下:
江蘇考生高中學業水平測試兩門選測科目等級最低要求為A、B。
根據各省高考綜合改革進程、中學素質教育推進情況以及我校歷年招生情況,我校強基計劃在陝西、河北、江蘇、浙江、安徽、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省份招生,具體招生省份和分省招生計劃以我校強基計劃報名系統公布為准。
三、報名方式與選拔程序
(一)報名時間和辦法
5月10日至5月31日考生可登錄西北工業大學強基計劃報名平台(網址:https://bm.chsi.com.cn/jcxkzs/sch/10699),按要求准確、完整地完成網上報名。
(二)考生參加統一高考。
(三)報考我校「強基計劃」的考生不能兼報其他高校。
(四)每位考生可填報三個專業志願。
(五)入圍校考辦法
7月26日前,對於第一類考生,依據高考成績,按我校分省招生計劃數的3倍確定各省入圍考核考生名單並公示入圍標准,相同總分的考生依次比較數學、語文、外語。考生高考成績須達到我校報名條件規定的要求。
對於第二類考生,達到我校破格入圍的條件和報名條件規定的高考成績要求,即可入圍我校考核環節。
(六)考核安排
我校於7月30日至8月2日期間舉行考核(含面試和體質測試),具體事項請考生關注我校本科招生信息網公告。面試採取專家、考生「雙隨機」抽簽的方式,測試全程錄音錄像。
1. 面試考核
7月30日起組織入圍考生面試,面試採取專家組與考生一對一面試模式,考核學生志向、興趣、批判性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想像力、洞察力、靈活運用知識創造性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心理素質。
第一類考生:在考慮專業等因素的基礎上隨機分組面試專家,每組包含理科、工科、文科、藝術等各類別共7名專家;考生按生源地隨機分組;專家組對考生進行綜合面試,面試結束後每位專家獨立評判打分,滿分100分。
第二類考生:隨機分配專家組對考生進行綜合面試,每位考生面試時間不少於60分鍾;面試結束後每位專家獨立評判打分,滿分100分。
2. 考生綜合素質考核
考生綜合素質檔案作為面試的觀測點之一,並在面試中驗證真實性。
3. 體質測試
進入考核的考生須參加我校組織的體質測試,學生在六項測試項目中限選三項(選定後不得更改),其中測試成績有兩項及以上不合格者不予錄取,合格標准按照《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准(2014年修訂)》中高三畢業生體質測試評價指標執行。
測試項目:體重指數(BMI)、肺活量、坐位體前屈、立定跳遠、50米跑、男生引體向上/女生1分鍾仰卧起坐。
(七)錄取辦法
1. 綜合成績折算辦法
第一類、第二類考生的高考成績、綜合面試成績均分別占綜合成績的85%和15%,其綜合成績計算辦法:
綜合成績=高考成績/高考滿分×85+綜合面試成績×15%
按綜合成績高低進行排序。同分情況下依次按高考成績、數學成績、理科綜合成績、綜合面試成績排序。
2. 確定錄取名單
對於第一類考生,根據考生填報志願和在相關省份強基計劃的招生名額,按綜合成績由高到低順序確定預錄取名單,按照「分數優先,遵循志願」的原則確定專業。
對於第二類考生,綜合成績達到同省份第一類考生最低錄取分數線的,予以錄取。
我校招生工作領導小組按招生計劃審定強基計劃預錄取名單,並報各省級招辦審核,辦理錄取手續。
錄取名單將於8月2日前在我校本科招生信息網公示。被正式錄取的考生不再參加本省後續高考志願錄取;未被錄取的考生可正常參加本省後續各批次高考志願錄取。
四、培養方案
經選拔進入強基計劃的學生,安排到我校拔尖人才培養高地、教育教學改革前沿陣地——教育實驗學院(榮譽學院)進行專門培養。數學類、應用物理學、化學類「強基計劃」基礎科學班同時依託我校數學與統計學院、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化學與化工學院優勢資源和平台培養。
數學類(數學與應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結合數學與統計學院數學與應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優勢資源,聚焦數據科學、智能科技、先進製造和航空宇航等國家安全相關的關鍵領域對基礎數學的強烈需求,培養具有堅實數學基礎,能從事國防相關領域科學研究的領軍人才。
應用物理學專業面向物理學科國際前沿問題及國防技術領域重大戰略需求,培養具有堅實物理基礎、未來能在物理學和相關國防技術關鍵領域從事科學研究的領軍人才。
化學類專業結合化學與化工學院化學類優勢資源,瞄準國家和國防對新材料、新工藝的重大需求,以分子科學與工程專業為牽引,通過強化化學基礎學科知識能力,在設計合成新物質、研製新材料方面為國家和國防科技所涉及的各種化學、材料、新能源及動力等宏觀工程領域的關鍵技術提供基礎性科學發展提供智力保障。
進入強基計劃的學生,實行「3+1+N」的「本博」或「本碩」銜接人才培養模式,鼓勵選擇「本博」模式。「3+1」為本科強基學習和本科階段本博或本碩銜接學習年限;「N」為所在學科的博士或碩士學習年限。
「3」年本科強基學習階段前兩年按照榮譽學籍管理辦法考核,實施動態進出。每學年結束後認定一次榮譽學籍,失去榮譽學籍者,轉入錄取強基專業對應專業的普通類專業進行後續培養。由學生轉出後留置的空缺名額,通過在普通類專業遴選優秀學生進行補充,轉入學生需補修相關課程。
本科學習階段第3年結束後,具備榮譽學籍的學生即可獲得碩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推免資格。我校根據學生的思想政治表現、學業成績、學術志趣、科研潛力和綜合測評成績,結合學生研究深造計劃,按一定比例確定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推免資格學生名單。
五、獎勵激勵
(一)設立榮譽學位制度,成績優異、研究成果突出的學生頒發榮譽學士學位,具有榮譽學籍的「強基計劃」學生自動獲得榮譽學士學位。
(二)設立「榮譽創新專項」獎助金,用以支持學生在學業導師指導下進行創新創業、實踐實訓、高挑戰度實踐、參與重大科研任務等方面的工作。
(三)設立「榮譽國際交流專項」獎助金,資助學生赴海外知名高校和機構開展交流學習、實習實踐、科研訓練等。
(四)設立「榮譽學業專項」獎助金,實現對強基計劃學生全覆蓋。同時,在我校獎助學金評選中,對強基計劃學生進行傾斜。
六、其他說明
(一)關於學生綜合素質檔案。已建立省級統一信息平台省份,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統一將考生電子化的綜合素質檔案提供給我校。尚未建立省級統一信息平台省份,由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匯總本地各中學報考學生的綜合素質檔案後,統一上傳至強基計劃報名系統。
(二)對於綜合素質檔案造假或在高校考核中舞弊的考生,將取消強基計劃的報名、考試和錄取資格,並將有關情況通報有關省級招生考試機構或教育行政部門,取消其當年高考報名、考試和錄取資格,並視情節輕重給予3年內暫停參加各類國家教育考試的處理。已經入學的,按教育部和我校相關規定處理取消學籍,畢業後發現的取消畢業證、學位證。中學應當對所出具的材料認真核實,出現弄虛作假情形的,我校保留採取相關措施的權利。
(三)強基計劃錄取考生入學後原則上不允許轉專業,本科階段轉專業范圍原則上限於本校強基計劃招生專業之內。
(四)選拔測試期間,考生的交通、食宿等費用自理。入圍高校考核的家庭經濟困難考生可向我校提出申請,我校可酌情提供保障性路費和住宿補貼。
(五)我校未委託任何個人或中介組織開展強基計劃等考試招生有關工作,不舉辦任何形式的營利性培訓活動。
(六)我校考核工作方案若將視本地疫情防控情況作出相應調整,屆時會再進行通知。
七、監督保障機制
(一)我校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招生工作在西北工業大學招生工作領導小組的領導下,由西北工業大學招生辦公室負責具體工作的組織和實施。我校在實施本簡章的過程中做到招生方案公開、選拔方法公平、錄取標准公示。
(二)我校將對錄取的學生進行入學資格復查,對不具備入學資格的學生,按教育部相關規定處理。
(三)我校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招生工作接受我校紀檢、監察部門的監督,並接受社會監督。社會監督和投訴電話:029-88493708。
八、咨詢方式
地址:西安市碑林區友誼西路127號
郵編:710072
招生咨詢電話:029-88460206
傳真:029-88492310
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
招生辦公室官方微信公眾號:zsbnwpu
西北工業大學本科招生信息網 :
http://zsb.nwpu.e.cn
教育部陽光高考平台:
http://gaokao.chsi.com.cn
九、本簡章由西北工業大學招生辦公室負責解釋。
西北工業大學招生辦公室
2020年5月
❹ 2022年的西北工大考研復試名單
西北工業大學2022考研復試名單還未公布。
西北工業大學(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簡稱「西工大」,位於陝西省西安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直屬,中國唯一一所以同時發展航空、航天、航海工程教育和科學研究為特色的全國重點大學,位列國家「雙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入選「2011計劃」、「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卓越大學聯盟、中俄工科大學聯盟、中俄交通大學聯盟、中英大學工程教育與研究聯盟、「一帶一路」航天創新聯盟、全國高等軍工院校課程思政聯盟成員,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歐盟QB50項目亞洲區唯一發起單位與亞洲區總協調單位。1938年國立北洋工學院、國立北平大學工學院、國立東北大學工學院、私立焦作工學院在陝西漢中組建國立西北工學院;1946年遷至咸陽,1950年更名為西北工學院;1952年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的航空工程系在南京組建華東航空學院;1956年遷至西安,更名為西安航空學院;1957年,西北工學院與西安航空學院合並組建西北工業大學;1970年,原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航空工程系整體並入。
截至2021年11月,學校友誼、長安及江蘇太倉三個校區佔地面積7100多畝,下設27個學院、74個本科專業;擁有21個博士後流動站、25個一級學科博士點、38個一級學科碩士點;教職工4300餘人,全職院士7人,在校生3.6萬餘人。
❺ 西北工業大學管理學院的本科專業設置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工程技術背景和注冊會計師系列知識,掌握經濟學與管理科學的基本理論、實務和方法,具有戰略眼光、競爭意識和組織才能,熟練運用經濟學知識、管理學知識和財務分析工具研究解決企業管理問題的復合型高級管理人才。學生將適於在現代公司(包括跨國公司)及有關組織從事各種管理工作。
課程設置:主要課程有管理學、微宏觀經濟學、管理經濟學、統計學、運籌學、市場營銷學、生產管理、會計學、財務成本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戰略管理、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項目管理、管理信息系統、經濟法、電子商務等。
深造與就業方向:可以選擇繼續報考攻讀管理學科方向的碩士研究生,畢業生就業實行雙向選擇,可在各類工商企業(包括跨國公司)及相關科研機構從事經營管理工作和研究工作。
學制/學位:本科四年制/管理學學士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經濟學理論基礎和系統的市場營銷專業知識,具備市場研究、營銷策劃、外語交流及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復合型高級管理人才。
課程設置:主要課程有管理學、微宏觀經濟學、市場營銷學、國際市場營銷、國際貿易理論、國際貿易實務、營銷企劃實務、談判與推銷技巧、商務英語、財政與金融、會計學、財務成本管理、經濟法、統計學、資料庫語言、電子商務、廣告學、管理心理學、項目管理、價格學等。
深造與就業方向:畢業生選擇繼續報考攻讀管理學科方向的碩士研究生。畢業生就業實行雙向選擇,可在各類工商企業及研究機構從事國際國內貿易、市場營銷策劃和管理研究工作。
學制/學位:本科四年制/管理學學士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現代管理理論基礎、計算機科學技術知識及應用能力,掌握系統工程思想和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在國家各級管理部門、工商企業、科研單位等部門從事信息技術的應用、開發和管理,或從事有關教學和科研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課程設置:主要課程有管理學、管理經濟學、運籌學、統計學、市場營銷學、會計學、財務管理、生產管理、電子商務、經濟法、微機原理與應用、資料庫系統、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管理系統模擬、操作系統原理、信息系統開發工具技術、人工智慧與專家系統、ERP原理及應用等。
深造與就業方向:畢業生能繼續報考攻讀管理學科方向的碩士研究生。畢業生就業實行雙向選擇,可在國家各級管理部門、工商企業、科研單位等從事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開發和管理、或從事有關科研教學工作。
學制/學位:本科四年制/管理學學士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的管理學、經濟學基礎,扎實的會計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實際操作能力,了解經濟政策和法規,適應現代企業財務會計創新的要求,並具備管理、經濟、法律、外語、計算機等知識和能力,同時既懂中國實際又了解國際慣例的實用型高級會計學專門人才。
課程設置:主要課程有會計學原理、財務管理、中級財務會計、高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學、會計信息系統、管理會計、統計學、微宏觀經濟學、經濟法、管理學、財政與金融、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稅法、審計學等。
深造與就業方向:可繼續報考攻讀管理學科方向的碩士研究生。畢業生就業實行雙向選擇,可以在政府機關、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險、工商企業等單位和部門從事會計工作。
學制/學位:本科四年制/管理學學士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具備現代項目管理的系統知識,掌握現代管理科學的理論、方法和手段,在國防、信息技術(IT)、製造、建設等工程領域從事項目決策和全過程管理的復合型高級工程或項目管理人才。
課程設置:主要課程有管理學、運籌學、工程力學、項目管理概論、工程項目管理、項目計劃與控制、項目融資與費用管理、項目質量管理、項目人力資源管理、研發項目管理、國防項目管理、合同管理、項目風險管理、項目信息資源管理、系統工程學等。
深造與就業方向:畢業生可以繼續報考攻讀管理學科方向的碩士研究生。畢業生可在各類工程公司、工程建設監理公司、研究與開發機構、政府部門等從事項目管理工作。畢業生可攻讀本專業及相關學科專業的碩士研究生。
學制/學位:本科四年制/管理學學士
❻ 教育部同意高校新設140個新興產業本科專業_新聞中心_新浪網
序號 主管部門、學校名稱 專業代碼 專業名稱 修業 年限 學位授 予門類
工業和信息化部
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080216S 納米材料與技術 四年 工學
2 北京理工大學 080640S 物聯網工程 四年 工學
3 北京理工大學 081106S 能源化學工程 四年 工學
4 哈爾濱工業大學 080640S 物聯網工程 四年 工學
5 哈爾濱工業大學 080643S 光電子材料與器件 四年 工學
6 哈爾濱工業大學 081106S 能源化學工程 四年 工學
7 哈爾濱工程大學 080640S 物聯網工程 四年 工學
8 哈爾濱工程大學 080643S 光電子材料與器件 四年 工學
9 哈爾濱工程大學 080644S 水聲工程 四年 工學
1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080640S 物聯網工程 四年 工學
11 南京理工大學 080216S 納米材料與技術 四年 工學
12 南京理工大學 080512S 新能源科學與工程 四年 工學
13 西北工業大學 080640S 物聯網工程 四年 工學
14 西北工業大學 080644S 水聲工程 四年 工學
交通運輸部
15 大連海事大學 080641S 感測網技術 四年 工學
教育部
16 中國人民大學 020121S 能源經濟 四年 經濟學
17 北京科技大學 080216S 納米材料與技術 四年 工學
18 北京科技大學 080640S 物聯網工程 四年 工學
19 北京化工大學 081106S 能源化學工程 四年 工學
20 北京郵電大學 080640S 物聯網工程 四年 工學
21 中國傳媒大學 050307S 新媒體與信息網路 四年 文學
22 華北電力大學 080217S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 四年 工學
23 華北電力大學 080512S 新能源科學與工程 四年 工學
24 華北電力大學 080645S 智能電網信息工程 四年 工學
25 華北電力大學 081106S 能源化學工程 四年 工學
26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081106S 能源化學工程 四年 工學
27 南開大學 080218S 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 四年 工學
28 天津大學 080215S 功能材料 四年 工學
29 天津大學 080640S 物聯網工程 四年 工學
30 天津大學 080642S 微電子材料與器件 四年 工學
31 大連理工大學 080215S 功能材料 四年 工學
32 大連理工大學 080216S 納米材料與技術 四年 工學
註:專業代碼加有「S」者為在少數高校試點的目錄外專業。
33 大連理工大學 080640S 物聯網工程 四年 工學
34 大連理工大學 080641S 感測網技術 四年 工學
35 大連理工大學 081106S 能源化學工程 四年 工學
36 大連理工大學 081303S 海洋資源開發技術 四年 工學
37 東北大學 080215S 功能材料 四年 工學
38 東北大學 080218S 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 四年 工學
39 東北大學 080512S 新能源科學與工程 四年 工學
40 東北大學 080640S 物聯網工程 四年 工學
41 吉林大學 080640S 物聯網工程 四年 工學
42 華東理工大學 080217S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 四年 工學
43 華東理工大學 080218S 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 四年 工學
44 東華大學 080215S 功能材料 四年 工學
45 東南大學 080217S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 四年 工學
46 東南大學 080641S 感測網技術 四年 工學
47 中國礦業大學 081106S 能源化學工程 四年 工學
48 河海大學 080512S 新能源科學與工程 四年 工學
49 河海大學 080640S 物聯網工程 四年 工學
50 江南大學 080640S 物聯網工程 四年 工學
51 中國葯科大學 081107S 生物制葯 四年 工學
52 中國葯科大學 100812S 葯物分析 四年 理學
53 中國葯科大學 100813S 葯物化學 四年 理學
54 浙江大學 080512S 新能源科學與工程 四年 工學
55 浙江大學 081302S 海洋工程與技術 四年 工學
56 合肥工業大學 080217S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 四年 工學
57 合肥工業大學 080640S 物聯網工程 四年 工學
58 山東大學 080218S 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 四年 工學
59 山東大學 080640S 物聯網工程 四年 工學
60 中國海洋大學 081303S 海洋資源開發技術 四年 工學
61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081009S 環保設備工程 四年 工學
62 武漢大學 080640S 物聯網工程 四年 工學
63 武漢大學 081107S 生物制葯 四年 理學
64 華中科技大學 080215S 功能材料 四年 工學
65 華中科技大學 080512S 新能源科學與工程 四年 工學
66 華中科技大學 080640S 物聯網工程 四年 工學
67 華中科技大學 080643S 光電子材料與器件 四年 工學
68 華中科技大學 081107S 生物制葯 四年 工學
69 武漢理工大學 080640S 物聯網工程 四年 工學
70 武漢理工大學 080716S 建築節能技術與工程 四年 工學
71 湖南大學 080640S 物聯網工程 四年 工學
72 湖南大學 080716S 建築節能技術與工程 四年 工學
73 中南大學 080217S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 四年 工學
74 中南大學 080512S 新能源科學與工程 四年 工學
75 中南大學 080640S 物聯網工程 四年 工學
76 重慶大學 080512S 新能源科學與工程 四年 工學
77 重慶大學 080640S 物聯網工程 四年 工學
78 西南交通大學 080640S 物聯網工程 四年 工學
79 電子科技大學 080217S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 四年 工學
80 電子科技大學 080640S 物聯網工程 四年 工學
81 電子科技大學 080641S 感測網技術 四年 工學
82 四川大學 080217S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 四年 工學
83 四川大學 080640S 物聯網工程 四年 工學
84 四川大學 080642S 微電子材料與器件 四年 工學
85 西安交通大學 080512S 新能源科學與工程 四年 工學
86 西安交通大學 080640S 物聯網工程 四年 工學
87 蘭州大學 080215S 功能材料 四年 工學
國務院僑務辦公室
88 華僑大學 080215S 功能材料 四年 工學
北京市
89 北京工業大學 080218S 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 四年 工學
90 北京電影學院 050432S 數字電影技術 四年 文學
天津市
91 天津理工大學 080215S 功能材料 四年 工學
92 天津中醫葯大學 100814S 中葯制葯 四年 理學
河北省
93 河北工業大學 080215S 功能材料 四年 工學
94 石家莊鐵道大學 080215S 功能材料 四年 工學
山西省
95 太原理工大學 080640S 物聯網工程 四年 工學
96 山西醫科大學 081107S 生物制葯 四年 理學
遼寧省
97 沈陽工業大學 080215S 功能材料 四年 工學
98 沈陽建築大學 080215S 功能材料 四年 工學
99 沈陽建築大學 080716S 建築節能技術與工程 四年 工學
吉林省
100 長春理工大學 080217S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 四年 工學
101 長春理工大學 080643S 光電子材料與器件 四年 工學
102 長春工業大學 080218S 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 四年 工學
黑龍江省
103 東北石油大學 080111S 海洋油氣工程 四年 工學
104 東北石油大學 081106S 能源化學工程 四年 工學
105 哈爾濱理工大學 080641S 感測網技術 四年 工學
上海市
106 上海理工大學 080512S 新能源科學與工程 四年 工學
江蘇省
107 蘇州大學 080216S 納米材料與技術 四年 工學
108 蘇州大學 080217S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 四年 工學
109 蘇州大學 080640S 物聯網工程 四年 工學
110 南京工業大學 080643S 光電子材料與器件 四年 工學
111 南京工業大學 080716S 建築節能技術與工程 四年 工學
112 南京郵電大學 080645S 智能電網信息工程 四年 工學
113 江蘇大學 080512S 新能源科學與工程 四年 工學
114 江蘇大學 080640S 物聯網工程 四年 工學
115 南京中醫葯大學 081107S 生物制葯 四年 理學
116 南京師范大學 081303S 海洋資源開發技術 四年 理學
安徽省
117 安徽大學 080217S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 四年 工學
福建省
118 福建師范大學 080218S 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 四年 工學
江西省
119 江西中醫學院 100814S 中葯制葯 四年 理學
120 南昌大學 080217S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 四年 工學
121 南昌大學 080716S 建築節能技術與工程 四年 工學
山東省
122 山東科技大學 080640S 物聯網工程 四年 工學
123 山東理工大學 080218S 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 四年 工學
湖南省
124 湘潭大學 080217S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 四年 工學
125 湘潭大學 081009S 環保設備工程 四年 工學
126 湖南師范大學 080218S 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 四年 工學
127 南華大學 081008S 核安全工程 四年 工學
廣東省
128 廣州中醫葯大學 100814S 中葯制葯 四年 理學
129 華南師范大學 080217S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 四年 工學
四川省
130 西南石油大學 080111S 海洋油氣工程 四年 工學
131 西南石油大學 080217S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 四年 工學
132 成都理工大學 080217S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 四年 工學
雲南省
133 昆明理工大學 080215S 功能材料 四年 工學
陝西省
134 西北大學 080640S 物聯網工程 四年 工學
135 西北大學 081106S 能源化學工程 四年 工學
136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080215S 功能材料 四年 工學
137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080218S 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 四年 工學
138 西安石油大學 080111S 海洋油氣工程 四年 工學
甘肅省
139 蘭州理工大學 080215S 功能材料 四年 工學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140 新疆大學 081106S 能源化學工程 四年 工學
❼ 教育部關於公布同意設置的高等學校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本科新專業名單的通知的專業名單
附件:國內高校將新設140個新興產業本科專業
主要集中在納米技術、能源技術、新媒體等領域
註:專業代碼加有「S」者為在少數高校試點的目錄外專業。 高校序號 學校名稱 專業代碼 專業名稱 修業
年限 學位授予 1( 工業和信息化部直屬高校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080216S 納米材料與技術 四年 工學 2 北京理工大學 080640S 物聯網工程 四年 工學 3 北京理工大學 081106S 能源化學工程 四年 工學 4 哈爾濱工業大學 080640S 物聯網工程 四年 工學 5 哈爾濱工業大學 080643S 光電子材料與器件 四年 工學 6 哈爾濱工業大學 081106S 能源化學工程 四年 工學 7 哈爾濱工程大學 080640S 物聯網工程 四年 工學 8 哈爾濱工程大學 080643S 光電子材料與器件 四年 工學 9 哈爾濱工程大學 080644S 水聲工程 四年 工學 1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080640S 物聯網工程 四年 工學 11 南京理工大學 080216S 納米材料與技術 四年 工學 12 南京理工大學 080512S 新能源科學與工程 四年 工學 13 西北工業大學 080640S 物聯網工程 四年 工學 14 西北工業大學 080644S 水聲工程 四年 工學 交通運輸部 15 大連海事大學 080641S 感測網技術 四年 工學 教育部 16 中國人民大學 020121S 能源經濟 四年 經濟學 17 北京科技大學 080216S 納米材料與技術 四年 工學 18 北京科技大學 080640S 物聯網工程 四年 工學 19 北京化工大學 081106S 能源化學工程 四年 工學 20 北京郵電大學 080640S 物聯網工程 四年 工學 21 中國傳媒大學 050307S 新媒體與信息網路 四年 文學 22 華北電力大學 080217S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 四年 工學 23 華北電力大學 080512S 新能源科學與工程 四年 工學 24 華北電力大學 080645S 智能電網信息工程 四年 工學 25 華北電力大學 081106S 能源化學工程 四年 工學 26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081106S 能源化學工程 四年 工學 27 南開大學 080218S 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 四年 工學 28 天津大學 080215S 功能材料 四年 工學 29 天津大學 080640S 物聯網工程 四年 工學 30 天津大學 080642S 微電子材料與器件 四年 工學 31 大連理工大學 080215S 功能材料 四年 工學 32 大連理工大學 080216S 納米材料與技術 四年 工學 33 大連理工大學 080640S 物聯網工程 四年 工學 34 大連理工大學 080641S 感測網技術 四年 工學 35 大連理工大學 081106S 能源化學工程 四年 工學 36 大連理工大學 081303S 海洋資源開發技術 四年 工學 37 東北大學 080215S 功能材料 四年 工學 38 東北大學 080218S 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 四年 工學 39 東北大學 080512S 新能源科學與工程 四年 工學 40 東北大學 080640S 物聯網工程 四年 工學 41 吉林大學 080640S 物聯網工程 四年 工學 42 華東理工大學 080217S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 四年 工學 43 華東理工大學 080218S 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 四年 工學 44 東華大學 080215S 功能材料 四年 工學 45 東南大學 080217S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 四年 工學 46 東南大學 080641S 感測網技術 四年 工學 47 中國礦業大學 081106S 能源化學工程 四年 工學 48 河海大學 080512S 新能源科學與工程 四年 工學 49 河海大學 080640S 物聯網工程 四年 工學 50 江南大學 080640S 物聯網工程 四年 工學 51 中國葯科大學 081107S 生物制葯 四年 工學 52 中國葯科大學 100812S 葯物分析 四年 理學 53 中國葯科大學 100813S 葯物化學 四年 理學 54 浙江大學 080512S 新能源科學與工程 四年 工學 55 浙江大學 081302S 海洋工程與技術 四年 工學 56 合肥工業大學 080217S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 四年 工學 57 合肥工業大學 080640S 物聯網工程 四年 工學 58 山東大學 080218S 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 四年 工學 59 山東大學 080640S 物聯網工程 四年 工學 60 中國海洋大學 081303S 海洋資源開發技術 四年 工學 61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081009S 環保設備工程 四年 工學 62 武漢大學 080640S 物聯網工程 四年 工學 63 武漢大學 081107S 生物制葯 四年 理學 64 華中科技大學 080215S 功能材料 四年 工學 65 華中科技大學 080512S 新能源科學與工程 四年 工學 66 華中科技大學 080640S 物聯網工程 四年 工學 67 華中科技大學 080643S 光電子材料與器件 四年 工學 68 華中科技大學 081107S 生物制葯 四年 工學 69 武漢理工大學 080640S 物聯網工程 四年 工學 70 武漢理工大學 080716S 建築節能技術與工程 四年 工學 71 湖南大學 080640S 物聯網工程 四年 工學 72 湖南大學 080716S 建築節能技術與工程 四年 工學 73 中南大學 080217S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 四年 工學 74 中南大學 080512S 新能源科學與工程 四年 工學 75 中南大學 080640S 物聯網工程 四年 工學 76 重慶大學 080512S 新能源科學與工程 四年 工學 77 重慶大學 080640S 物聯網工程 四年 工學 78 西南交通大學 080640S 物聯網工程 四年 工學 79 電子科技大學 080217S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 四年 工學 80 電子科技大學 080640S 物聯網工程 四年 工學 81 電子科技大學 080641S 感測網技術 四年 工學 82 四川大學 080217S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 四年 工學 83 四川大學 080640S 物聯網工程 四年 工學 84 四川大學 080642S 微電子材料與器件 四年 工學 85 西安交通大學 080512S 新能源科學與工程 四年 工學 86 西安交通大學 080640S 物聯網工程 四年 工學 87 蘭州大學 080215S 功能材料 四年 工學 國務院僑務辦公室 88 華僑大學 080215S 功能材料 四年 工學 北京市 89 北京工業大學 080218S 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 四年 工學 90 北京電影學院 050432S 數字電影技術 四年 文學 天津市 91 天津理工大學 080215S 功能材料 四年 工學 92 天津中醫葯大學 100814S 中葯制葯 四年 理學 河北省 93 河北工業大學 080215S 功能材料 四年 工學 94 石家莊鐵道大學 080215S 功能材料 四年 工學 山西省 95 太原理工大學 080640S 物聯網工程 四年 工學 96 山西醫科大學 081107S 生物制葯 四年 理學 遼寧省 97 沈陽工業大學 080215S 功能材料 四年 工學 98 沈陽建築大學 080215S 功能材料 四年 工學 99 沈陽建築大學 080716S 建築節能技術與工程 四年 工學 吉林省 100 長春理工大學 080217S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 四年 工學 101 長春理工大學 080643S 光電子材料與器件 四年 工學 102 長春工業大學 080218S 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 四年 工學 黑龍江省 103 東北石油大學 080111S 海洋油氣工程 四年 工學 104 東北石油大學 081106S 能源化學工程 四年 工學 105 哈爾濱理工大學 080641S 感測網技術 四年 工學 上海市 106 上海理工大學 080512S 新能源科學與工程 四年 工學 江蘇省 107 蘇州大學 080216S 納米材料與技術 四年 工學 108 蘇州大學 080217S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 四年 工學 109 蘇州大學 080640S 物聯網工程 四年 工學 110 南京工業大學 080643S 光電子材料與器件 四年 工學 111 南京工業大學 080716S 建築節能技術與工程 四年 工學 112 南京郵電大學 080645S 智能電網信息工程 四年 工學 113 江蘇大學 080512S 新能源科學與工程 四年 工學 114 江蘇大學 080640S 物聯網工程 四年 工學 115 南京中醫葯大學 081107S 生物制葯 四年 理學 116 南京師范大學 081303S 海洋資源開發技術 四年 理學 安徽省 117 安徽大學 080217S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 四年 工學 福建省 118 福建師范大學 080218S 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 四年 工學 江西省 119 江西中醫學院 100814S 中葯制葯 四年 理學 120 南昌大學 080217S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 四年 工學 121 南昌大學 080716S 建築節能技術與工程 四年 工學 山東省 122 山東科技大學 080640S 物聯網工程 四年 工學 123 山東理工大學 080218S 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 四年 工學 湖南省 124 湘潭大學 080217S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 四年 工學 125 湘潭大學 081009S 環保設備工程 四年 工學 126 湖南師范大學 080218S 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 四年 工學 127 南華大學 081008S 核安全工程 四年 工學 廣東省 128 廣州中醫葯大學 100814S 中葯制葯 四年 理學 129 華南師范大學 080217S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 四年 工學 四川省 130 西南石油大學 080111S 海洋油氣工程 四年 工學 131 西南石油大學 080217S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 四年 工學 132 成都理工大學 080217S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 四年 工學 雲南省 133 昆明理工大學 080215S 功能材料 四年 工學 陝西省 134 西北大學 080640S 物聯網工程 四年 工學 135 西北大學 081106S 能源化學工程 四年 工學 136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080215S 功能材料 四年 工學 137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080218S 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 四年 工學 138 西安石油大學 080111S 海洋油氣工程 四年 工學 甘肅省 139 蘭州理工大學 080215S 功能材料 四年 工學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140 新疆大學 081106S 能源化學工程 四年 工學
❽ 西北工業大學2020年報考政策解讀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保證西北工業大學普通本科招生工作的順利進行,規范招生行為,維護考生合法權益,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和教育部有關規定,以及西北工業大學本科招生具體情況,特製定本章程。
第二條 學校全稱為西北工業大學(國際代碼10699),中文簡稱為西工大或西北工大,英文全稱為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英文縮寫為NPU。西北工業大學校址設在陝西省西安市,分別為友誼校區(地址:陝西省西安市碑林區友誼西路127號,郵政編碼:710072)、長安校區(地址: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東祥路1號,郵政編碼:710129)。
第三條 西北工業大學是一所以同時發展航空、航天、航海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為特色的國家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是「211工程」及「985工程」及國家「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重點建設的研究型大學。學生在學校規定的年限內達到所在專業畢業要求者,頒發西北工業大學全日制高等教育本科畢業證書;獲得畢業證書且符合國家和學校學位授予條例者,頒發西北工業大學普通高等教育學士學位證書。中外合作辦學專業,學生同時達到兩校畢業標准者,頒發西北工業大學本科畢業證書、學士學位證書以及倫敦瑪麗女王大學學士學位證書。
第四條 西北工業大學招生工作貫徹公平競爭、公正選拔、公開透明的原則,德智體美勞全面考核、綜合評價、擇優錄取。全過程接受紀檢監察部門以及社會各界的監督。
第二章 組織機構及職責
第五條 西北工業大學組建招生委員會,設立由主管校領導及相關部門負責人組成的招生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制定本科招生政策,討論決定本科招生重大事宜,組長由主管校領導擔任。
第六條 西北工業大學本科招生辦公室設在教務處,是組織和實施本科招生工作的常設機構,在招生工作領導小組的領導下,具體負責普通本科招生的日常工作。
第七條 西北工業大學本科招生辦公室根據需要組建赴各省(區、市)招生工作組,負責相關地區本科招生宣傳和咨詢服務。組長由各學院主要負責人擔任。在全校教師和幹部中遴選招生工作人員參與學校錄取工作以及參加部分招生形式的專業水平考核(考察)及考試工作。
第八條 西北工業大學實行招生信息公開,通過西北工業大學主頁(http://www.nwpu.e.cn)、西北工業大學本科招生信息網(http://zsb.nwpu.e.cn)、西工大招辦微信公眾平台(zsbnwpu)、招生宣傳材料等途徑發布招生有關政策信息、公示選拔及錄取結果。
第三章 計劃與錄取
第九條 西北工業大學本科招生錄取工作受教育部統一領導,按照「學校負責,招辦監督〔指省(區、市)級教育行政部門或招生考試機構〕」的原則,在各省(區、市)級教育行政部門或招生考試機構組織下開展本校分省(區、市)招生錄取工作。
第十條 西北工業大學面向全國招生,根據學校人才培養、辦學條件等實際情況,統籌考慮各省(區、市)考生人數、區域協調發展及重點支持政策、城鄉入學機會公平、歷年計劃安排等因素,確定分省(區、市)招生計劃,報教育部審批後由各省級招生主管部門向社會公布。學校將招生計劃總數的1%作為預留計劃,主要用於生源質量調控。
第十一條 西北工業大學按照理工類、文史類、藝術類分類錄取,浙江、上海、北京、天津、山東、海南等實行高考綜合改革試點的省(市)按專業(專業組)設定的選考科目要求錄取考生。
第十二條 西北工業大學根據在各省(區、市)的招生計劃和生源情況確定調檔比例,順序志願投檔的批次原則上不超過120%,平行志願投檔的批次原則上不超過105%。具體情況按照與各省(區、市)招生考試機構協商方案為准。
第十三條 在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和身體健康狀況檢查合格、高考成績符合西北工業大學提檔要求的情況下,進檔考生專業安排實行分數優先原則,從高分到低分排序後嚴格按專業志願順序安排專業。專業志願之間不設級差。
第十四條 進檔考生在投檔分相同的情況下,按相關科目分數高低安排專業。理工類考生依次比較數學、理綜、語文、外語;文史類考生依次比較語文、文綜、外語、數學。對於實行高考綜合改革試點的省份,依次比較數學、語文、外語。
第十五條 當考生填報的專業志願都未被錄取時,若考生服從專業調劑,調劑到未滿額專業(其中上海、北京、天津、海南考生只能在專業組內進行調劑);若不服從專業調劑,將予以退檔。西工大倫敦瑪麗女王大學工程學院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和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屬於中外合作辦學類項目,調劑時,只錄取填報有該類專業志願的考生,若考生沒有填報任何中外合作辦學類專業志願,將不會被調劑錄取到中外合作辦學專業,該學院錄取的學生入校後不得申請轉入其它學院學習。高水平運動隊統一安排工商管理專業學習。
第十六條 在實行非平行志願的省份,當第一志願考生生源不足時,西北工業大學接收非第一志願報考考生,但提檔人數不超過我校在該省剩餘招生計劃數,且只能錄取在尚有空額的專業。
第十七條 對江蘇省考生學業水平測試等級要求:普通類、強基計劃考生兩門選測科目等級要求為1A1B及以上,必測為合格;高水平運動隊招生學業水平測試的等級要求按江蘇省相關規定執行。對進檔考生按照「先分數後等級」的方式進行錄取。內蒙古自治區考生按照「分數清」原則錄取,即對進檔考生按照分數(投檔分)從高分到低分依次進行專業安排和錄取,專業之間不設級差。
第十八條 對於實行高考綜合改革試點的上海、浙江、北京、天津、山東、海南等省(市),按照各省(市)公布的改革方案及有關辦法執行。
第十九條 錄取往屆生與應屆生一視同仁。無男女比例限制。
第二十條 西北工業大學除強基計劃招生外,原則上承認各省(區、市)招生考試機構符合國家規定的政策性加分,但最高加分不得超過20分。對於符合政策加分的考生,西北工業大學承認加分投檔成績,並按投檔成績分配專業。
第二十一條 西北工業大學藝術類產品設計專業,按已公布2020年藝術類招生簡章進行招生、錄取。
第二十二條 強基計劃、高水平運動隊、第二學士學位教育等招生按教育部有關文件規定和西北工業大學當年公布的招生簡章執行。
第二十三條 西北工業大學按照國家相關政策實施招收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的「國家專項計劃」和「高校專項計劃(『築夢計劃』)」,「築夢計劃」招生按照西北工業大學當年公布的招生簡章執行。
第二十四條 依據教育部相關文件精神,實施少數民族預科班、新疆協作計劃、內地西藏高中班、內地新疆高中班等招生。
第四章 附則
第二十五條 不限外語語種,所有專業外語授課主要以英語為主。
第二十六條 普通生按教育部、衛生部、中國殘疾人聯合會聯合頒發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執行。
第二十七條 按照教育部有關規定和陝西省物價局核定標准,理工類專業學費4950元/年(其中軟體工程專業一、二年級4950元/年,三、四年級按學分計,每學分400元,三、四年級總學分不高於80學分);文史類專業3850元/年;藝術類專業9900元/年。少數民族預科生預科階段學費3850元/年;預科升入本科學費,與同年同專業的其他學生執行相同的學費標准。中外合作辦學專業7萬元/年。
第二十八條 西北工業大學實行「獎學金、國家助學貸款、勤工助學、助學金、一次性補助」等資助措施,在新生入學報到前開通「愛心直通車」,報到時開通「綠色通道」,西北工業大學承諾決不讓一名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
第二十九條 新生入學後,按照國家和學校有關規定進行入學資格復查。復查不合格的學生,依據招生工作有關規定處理。
第三十條 本招生章程由西北工業大學招生辦公室負責解釋。本章程如與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有關政策相矛盾,以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有關政策為准。
第三十一條 西北工業大學不委託任何中介機構或個人進行招生錄取工作,相關工作不收取國家規定外的費用。以西北工業大學名義進行非法招生宣傳等活動的中介機構或個人,學校保留依法追究其責任的權利。
第三十二條 本章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原招生章程同時廢止。
西北工業大學招生辦公室聯系方式
地址:西安市碑林區友誼西路127號,710072
電話:029-88460206
傳真:029-88492310
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
網址:http://zsb.nwpu.e.cn
❾ 南大、東大發布2022年招生簡章,今年「強基計劃」有何新變化
強基計劃也稱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於2020年在有關高校開始實施,主要選拔有志於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重點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力學、基礎醫學、育種及歷史、哲學、古文字學等相關專業招生。
強基計劃更適合有規劃的考生。不同於自主招生和高考統招的是,強基計劃本身就對應著一整套相對獨立的培養體系,大家可以理解為這是一個全新的「專業院系」;強基計劃增加了考生上名校的機會,對學業優秀的學生,高校可在免試推薦研究生、直博、公派留學、獎學金等方面予以優先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