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學歷的人佔比
1. 2021年全國本科生佔比是多少
全國本科生佔比是百分之四點四三。
從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40年累計畢業的大學生,總共是11518.2萬人,粗略按照其中三本以上佔一半,專科生佔一半,也就是說,本科生有5759.1萬人左右。但是中國的人口總共是13億人,截止到2020年,大學生占據總人口的比例是8.86%,本科生只佔4.43%。
中國大學生就業形勢:
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0-2017年的畢業生人數按照2%-5%的同比增長率逐年增長,近7年間累計畢業生人數達到5706萬人。
而2018年全國高校畢業生首次突破了800萬人,根據教育部消息,2019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預計達834萬人,再創近10年畢業生人數新高值,就業創業工作面臨復雜嚴峻的形勢。
這就需要相關部門以更優的質量打造就業服務新內涵。廣泛應用「互聯網+就業」新模式,促進供需精準對接。
加強職業生涯發展教育,開展就業困難畢業生專項培訓,建立全員參與的「一對一」困難群體精準幫扶機制。嚴格落實「三嚴禁」要求,堅決遏制任何形式的就業歧視,防範就業欺詐行為。
2. 中國本科學歷人口佔比
國家統計局11日公布了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結果。
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全國人口中,15歲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08年提高至9.91年。31個省份中,平均受教育年限在10年以上的省份有13個,在9年至10年之間的省份有14個,在9年以下的省份有4個。北京、上海、天津、山西和廣東受教育年限位居前五。
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每10萬人中擁有大學(指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為15467人,佔比由8.93%提升至15.47%。其中,北京、上海、天津、內蒙古和江蘇擁有大學文化程度的人口佔比位居前五;北京有超過四成人口擁有大學文化程度。
受教育年限:這5個省份提升多
從平均受教育年限看,在10年以上的省份有北京、上海、天津、山西、廣東、遼寧、陝西、江蘇、吉林、新疆、海南、內蒙古和湖北13個省份。其中,北京、上海、天津超過11年,北京以12.64年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位居榜首,上海和天津分別達到11.81年和11.29年。
這三大直轄市位居前三,主要與城鎮化率高有關。作為城市經濟體,這三地的城鎮化率均早已超過80%,三地的教育基礎雄厚,因此整體的受教育年限也比較高。
三大直轄市之外,東北的遼寧、吉林和中西部的山西、陝西整體的受教育水平也比較高。這些地方在計劃經濟時代,重化工業發展較為突出,工業化帶動城鎮化,而城鎮化又影響了受教育水平。
以東北為例,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院教授衣保中對第一財經分析,東北進入工業化和城鎮化的時間比較早,東北當年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是當時全國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科教基礎很好,整體受教育水平較高。
相比之下,一些沿海發達地區如浙江和福建,受教育程度年限也比較少。福建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開明對第一財經分析,福建的城鎮化比較晚,加之高教基礎比較差,以前很多人受教育年限都比較短,因此整體受教育程度也比較低。
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對第一財經分析,福建受教育程度低,既有過去存量的因素,也有後來增量的因素,即福建的產業結構中,輕紡工業十分突出,這些產業對外來務工人員的文憑要求較低,加上高校資源較為薄弱,因此福建的受教育水平比較低。
西部地區尤其是大西南地區的山區比較多,教育發展較為滯後,「普九」工作完成得比較晚,再加上這一地區的城鎮化起步較晚,城鎮化率較低。
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平均受教育年限提升幅度較大的前5個省份為:西藏(1.5)、貴州(1.1)、上海(1.08)、安徽(1.07)和雲南(1.06)。
廣東大學文化人口佔比為何不高
從受教育程度來看,全國人口中,擁有大學(指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為2.18 億人;每10萬人中擁有大學(指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為15467人,佔比由8.93%提升至15.47%。其中,北京、上海、天津、內蒙古和江蘇擁有大學文化程度的人口佔比位居前五。
北京擁有大學文化程度的人達到了41.98%,這一佔比在全國遙遙領先。一方面,北京不僅城鎮化早、城鎮化率高,而且高教資源實力也是首屈一指。另一方面,從產業結構來看,北京以現代服務業、高新產業為主,這些產業吸引的外來人口主要是以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人才為主。
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也可稱為數字經濟、信息經濟,這一產業一直是近幾年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熱門方向。北京市四經普結果顯示,北京在該行業的相關從業人員高達138.9萬人,相當於滬深之和。其中,相當多的從業人員,是來自外地的大學畢業生。
另一大強一線城市上海的大學文化程度人口也到了33.87%,位居全國第二。作為我國城區人口規模最大的城市,上海擁有大量的跨國企業以及上證所等金融機構,總部經濟、研發創新等十分突出,進而吸引了大量人才。上海財經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2019屆畢業生留在上海工作的比例都超過七成,在全國重點高校中名列前茅。
3. 中國本科學歷人口佔比是多少
中國本科學歷人口佔比是佔比6.27%。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20年統計年鑒顯示,2019年,在對全國1016417(101.6萬人)位6歲以上人口做了抽樣調查後發現:這一百多萬被抽樣調查的6歲以上人口中,大學專科人數77946人,佔比7.67%;本科學歷人數63739人,佔比6.27%;研究生6485人,佔比0.64%。整個大專以上學歷人數148170人,佔比14.58%。
抽樣調查是統計學里的一個概念,只要這個抽樣的對象數量規模大且合理,便能夠真實反映出一個群體的特徵。換句話說,這個抽樣調查的結果,基本就是我們國家目前的學歷現狀。也即,全國本科人口佔比只有6.3%,研究生佔比只有0.64%,大專以上學歷人口佔比只有14.6%。
本科教育的重要性:
本科教育的重要性,往小里說,決定了這所大學的基本價值、基本道德,以及基本的秩序和規則,還有她所體現出的文化素養;往大里說,則決定著整個民族和國家的基本價值、基本道德,她的基本社會秩序、規則以及整體的文化高度,當然,確立基本價值、基本道德觀也是大學的社會責任和社會義務,是大學得以在今天這個日趨功利的社會存在的最重要的理由。
4. 中國擁有本科學歷及以上的占總人口比例多少
中國本科生占據總人口的比例是3.69
1、從恢復高考(1977年)以來,40年累計畢業的大學生,總共是9577萬人,其中三本以上佔一半,專科生佔一半,也就是說,本科生有4800萬人左右。
2、1977年之前和民國時期的大學生少得可憐,對數據的影響不是很大。
3、看起來的確是很多,但是中國的人口總共是13億人,本科生占據總人口的比例是3.69%,,只要是本科生,等於碾壓了97%的中國人。
全國各類高等教育
1、全國各類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達到3833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8.1%。全國共有普通高等學校2663所(含獨立學院265所),比上年增加32所,增長1.22%。
2、其中,本科院校1245所,比上年增加2所,高職(專科)院校1418所,比上年增加30所。
3、全國共有成人高等學校277所,比上年減少5所。
4、研究生培養機構815個,其中,普通高校580個,科研機構235個。
5、普通高等學校校均規模10605人,其中,本科院校14896人,高職(專科)院校6837人。
5. 本科生佔全國人口的百分之幾
看起來的確是很多,但是中國的人口總共是13億人,本科生占據總人口的比例是3.69%,換句話說,只要你是本科生,你就碾壓了97%的中國人。
碩士
碩士佔全國人口的0.62%,即10萬個中國人當中,差不多能出620個碩士。碩士缺,但是不是稀缺品。順便再說一下,中國10萬人能出250個百萬富翁。
本科
隨著中國各大高校的迅速擴招,本科生從原來的「稀缺品」變成了「不再稀缺」!本科學歷約佔全國人口的3.93%,即10萬人當中,就有3930個本科生。但是,擁有本科學歷的你,超過了全國96%的人!
專科生
很多同學因為念了專科,感覺內心受到了一萬點傷害!但是中國擁有大專及以上學歷的也僅僅是佔比14%,也就是說,你超過了全國86%的人。
6. 全國本科生佔比是多少呢
全國本科生佔比是百分之四點四三。
從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40年累計畢業的大學生,總共是11518.2萬人,粗略按照其中三本以上佔一半,專科生佔一半,也就是說,本科生有5759.1萬人左右。但是中國的人口總共是13億人,截止到2020年,大學生占據總人口的比例是8.86%,本科生只佔4.43%。
應屆畢業生就業困難的原因有:
(1)2022年高校畢業生規模將達到1076萬人,比上年增加167萬人,規模和增量均創歷史新高。
(2)當前高校學生出國留學深造的比例大幅下降,北京大學本科生出國比例從2019年的30.01%降至了18.9%;清華大學本科生出國比例從15.3%降至6.9%。其他高校普遍降至了10%以下。
(3)應屆畢業生靈活就業比例在增加,且成為就業的主要方式之一。
(4)根據各大學的統計數據,畢業生平均需要投遞23個左右的簡歷,耗時2-3個月才能獲得5-10個面試機會並最終獲得工作錄取通知。
7. 2021年有多少本科生和專科生
2021年,全國本科在校生總數約為3285萬,全國在校大學生總數約為5223萬,所以全國本科在校生和全國在校大學生的佔比約為62.89%。
根據教育部的「教育統計數據」,這里的「在校」大學生是指「在學」大學生,包括研究生、普通本科和專科生、成人本科和專科生、網路本科和專科生。
根據官方數據,2021屆高校應屆畢業生大約909萬人,而2020年約為870萬,增長了大概近40萬。據教育部2021年8月30日的公布數據,今年本科應屆畢業生總數為630萬,其中普通本科畢業生總數約為420左右,成人本科約為123萬,網路本科約為87萬。
用本科應屆畢業生總數為630萬除以全國同期高校應屆畢業生大約909萬,可以得出,今年本科應屆畢業生在全國同期大學畢業生中的佔比約為69.3%。
注意:
根據國家統計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的官方數據,目前全國擁有大學(指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約為2.18億;擁有高中(含中專)文化程度的人口約為2.13億;擁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約為4.87億;擁有小學文化程度的人口為3.5億。
而普查登記的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總人口約為14.12億。所以可直接算出,全國大學生人口(含專科)在全國總人口中的佔比約為15.44%。但這不是本科的佔比。
但根據教育部的「教育統計數據」顯示,1998年至今的本科畢業生總數約為5387萬,1997年之前的本專科畢業生總數約為317萬,單獨的本科數據缺失。但我們根據本專科的相互佔比可以得出相對精確的數據。
盡管1998年之後的本科生占本專科的比例約為50.64%,但根據1998、19999、2000年三年的平均數來比較,本科佔比約為72.56%,後者的年代更為接近,所以我們採用後者。
8. 全國本科生佔比是怎麼樣的
全國本科畢業人數佔比3.8%,研究生畢業生高達63.9666萬人,佔比只有0.55%。而211和985更是屈指可數,根據相關數據統計,2021年全國211大學和985大學,總人數約為66萬,全國共有1000多萬考生,全國平均錄取率約為4.84%。
其中廣東在全球范圍內,錄取率最低,僅為2.74%,最高錄取率是北京市,也只有13.99%的人考上,所謂的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其實毫不誇張。
本科生高考錄取批次
根據高考錄取批次的不同,本科也分為一本、二本、三本,但它們同屬於一個層次和等級(即本科教育層次)。同時本科又分為「重點本科高校」與「普通本科高校」。「重點本科高校」與「普通本科高校」只是側重不同,無本質差別,前者注重理論研究後者注重理論實踐應用。
普通高等教育指主要招收高中畢業生進行全日制學習的學歷教育,是""中國高等教育儲干培養計劃""最具權威的措施之一,也是""中國高等教育高層次人才培養方案""的主要措施。
中國高等教育儲干培養計劃之下的本科辦學等級(部屬、省屬、市屬)的不同、本科辦學體制以及性質(公辦、民辦)的不同,由辦學體制決定的本科學費高低的不同。
本科(一本、二本、三本)各大學畢業證書「本簿和顏色」的相同與不同等等與本科高校的層次和「學歷、文憑」水平的高低無關,所以一本、二本、三本高校是具有相同本科學歷和文憑的高校,只是側重不同,重點本科高校(985、211高校)重理論研究。
普通本科高校(普通一本、二本、三本高校)重理論應用。即重點本科重研究,普通本科重應用。
9. 2021全國本科學歷佔比多少
約為5%。
根據最新統計數據,截至2021年目前,全國本科學歷的總人口數在7000餘萬人,佔全國總人口比例約為5%。2021年全省共有46.05萬名,考生被各類普通高校錄取。其中本科錄取31.18萬人,專科錄取14.87萬人。
根據高考要求的錄取批次的不同,本科劃分為本科提前批、本科一批、本科二批和本科三批,部分省市本科一批、本科二批和本科三批合並統一錄取,不再劃分錄取批次。這些錄取批次同屬於一個層次和學歷(即本科學歷層次)。
在高考招生方面,各省錄取的批次和分類大同小異,本科提前批,本科一批,本科二批,本科三批,藝術類本科提前批A、B,藝術類本科三批。部分省市已經將本科一批、本科二批和本科三批合並錄取,不再劃分錄取批次。
在辦學性質方面分為公辦本科和民辦本科。包括4種類型:公辦一本、公辦二本、民辦二本。
本科辦學等級(部屬、省屬、市屬)的不同、本科辦學體制以及性質(公辦、民辦)的不同,由辦學體制決定的本科學費高低的不同,本科各大學畢業證書「本簿和顏色」的相同與不同等等與本科高校的層次和「學歷、文憑」水平的高低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