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培養本科專業
⑴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嵌入式培養平均月薪是多少
看學校,看學歷,一般一萬起啊
專業名稱: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嵌入式培養),本科,學制4年。江蘇省特色專業,江蘇省重點專業類建設專業,江蘇省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 首批試點專業,江蘇省高等學校軟體服務外包類專業嵌入式人才培養項目。
培養目標:培養掌握自然科學和人文社科基礎知識、計算機科學及嵌入式系統尤其是嵌入式軟體工程理論、技術及各種開發調試和測試工具,具有嵌入式系統各類軟體開發能力,具有軟體開發實踐和項目組織的初步經 驗,具有創新、創業和服務意識,具有競爭和團隊精神,具有熟練的外語運用能力,能夠從事計算機科學研究、計算機控制系統軟硬體設計和工程應用開發等工作的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
培養要求:與國內知名企業聯合培養,通過將嵌入式軟硬體的知識體系和工程實踐有機結合,使學生具有扎實的計算機學科基礎和專業知識,注重培養學生計算機及嵌入式系統硬體、軟體和應用的專業能力與工程能力,使學生具有勝任研發、生產、銷售及技術支持、管理等崗位所需的綜合素質與職業素養,能夠適應巨大的嵌入式系統產品市場需求,成為企業急需的掌握嵌入式系統,尤其是嵌入式軟體工程技術和管理的復合型人才。
主幹課程:數字電路與硬體描述語言,計算機組成與結構,微機原理與介面技術,數據結構,單片機原理及應用,嵌入式底層開發技術,嵌入式應用開發技術,web開發技術,物聯網與無線感測網路等。
主要專業實踐:實踐教學分為基礎實踐、工程認知、綜合實踐和創新實踐四個層次,由計劃內必修實踐環節和課外選修實踐環節兩部分構成。主要必修環節有:軍訓、電子實習、Protel實訓、數字系統設計、數據結構課程設計、操作系統課程設計、C/C++程序設計課程設計、微機原理與介面技術課程設計、計算機組成與結構課程設計、企業認識實習、計算機工程項目訓練、企業技術實習和畢業設計等。
就業方向:本專業畢業生可在科研機構、企事業單位、政府機關從事計算機軟體系統開發,硬體系統設計與調試;在通信、信息家電、工業控制、移動計算設備、網路設備等領域相關企業從事嵌入式系統設計規劃、嵌入式產品應用開發、測試和維護等工作。優秀學生可報考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自動化等專業碩士研究生進一步學習深造。
⑵ 邯鄲學院的嵌入式系統工程專業怎麼樣
嵌入式系統工程:專科 學制三年 理工 普通類
方向一:嵌入式系統工程
培養目標:遵循「面向產業發展、定位人才培養」的原則,按照嵌入式軟體業及其密切相關的電子信息產業目前及未來的發展需求,以嵌入式系統軟體開發為主,培養學生在嵌入式領域進行軟體開發、軟/硬體測試、系統維護等方面的技能,旨在為社會提供嵌入式軟體開發、產品測試、技術支持等方面的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
方向介紹:嵌入式系統是以應用為中心,以計算機技術為基礎,並且軟硬體可裁剪,適用於應用系統對功能、可靠性、成本、體積、功耗有嚴格要求的專用計算機系統。嵌入式系統技術具有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其應用領域可以包括: 工業控制、交通管理、信息家電、家庭智能管理系統、電子商務、環境工程與自然、機器人等等。
專業特色:特色一:校企合作的實訓、實習環境。本專業已與國際數碼及嵌入式技術認證機構(IDETCO)合作,建立了長期的校企合作關系,共同提供公司式的實訓教學環境,學生可以在學習期間參加實際項目開發。工程實訓室中心實訓環境能及時的將所學知識與實踐聯系起來。特色二:理論(2年)+實訓(1年)的培養方式。本專業採取2年理論學習加1年實訓的培養方式,以學生為主體,以就業為導向。把企業的工作場景、工作方式、工作流程移到實驗課上來,現在學的就是將來乾的,使學生成為「即招即用」型高技能、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高等數學、離散數學、概率統計、電路、模擬電路、數字電路、C語言程序設計、數據結構、匯編語言程序設計、微機原理與介面技術、計算機組成原理、單片機與 CPLD技術、入式微處理結構與應用、Linux下c語言編程、Linux系統應用基礎、QT編程、Android程序開發、嵌入式系統實例開發、數字信號處理、EDA技術、實用嵌入式系統測試與調試、嵌入式系統、移動通訊終端軟體開發、PCB技術等。
就業方向:畢業生可以參加專升本考試、繼續本科階段學習;也可以從事嵌入式系統開發的計算機與電子技術、IT、通信、軍工、工業控制、電子設備等領域進行產品的開發、生產、測試、維護、銷售、技術支持、咨詢等工作。
方向二:移動通信工程
培養目標:培養系統地掌握移動通信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與方法,具有一定的通信設備和移動通信終端系統實際設計、維護能力,同時掌握一定的現代通信技術,具備計算機應用能力和信號處理能力的應用型技術人才。通過系統的專業學習和實訓,使學生的專業技術知識和專業操作技能均衡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技術素質。
方向介紹:移動通信是通信行業中規模最大、最具發展前景的產業。無線通信技術是移動通信技術的核心和關鍵,如何使用先進的技術和產品,通過網路優化的手段解決無線傳輸中的技術問題是移動通信行業的重要工作,這項工作將會伴隨移動通信系統的運行過程不斷深入,需要大批工程技術人員。
專業特色:特色一:以行業需求為驅動而建立的,面向工程應用人才培養的專業體系。特色二:校企合作的實訓、實習環境,使用與實際工程同步的技術進行教學和實訓。特色三:豐富的實訓項目,理論(2年)+實訓(1年)
主要課程:英語、高等數學、大學物理及實驗、電路分析、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現代通信技術概論、無線通信技術基礎、移動通信技術、電子測量技術及儀器、微波測量技術及儀器、射頻/微波工程技術基礎、移動通信網路優化射頻工程基礎。電子測量技術及儀器實訓、微波測量技術及儀器實訓、射頻/微波工程技術基礎實訓、移動通信網路優化射頻工程基礎實訓、通信產品課程設計實訓。
就業方向:本專業畢業生適合到移動通信運營公司從事網路運行維護、設備維護等工作;到移動通信工程公司從事網路優化射頻覆蓋系統工程,移動通信網路工程和運維等工作;到通信工程公司從事通信工程設計、施工、測試、檢驗、監理等工作;到無線電設備製造企業從事微波產品調試、測量與檢驗等工作。
方向三:網路技術
培養目標:培養學生能熟練運用本專業的知識和技能從事區域網和廣域網的組建、管理與維護、網路需求分析與描述、網路系統的規劃與實施;分析網路協議,實施拓撲設計,進行設備性能優化與調試,進行網路資料庫的設計,能獨立架設企業內部網,安裝調試和維護各種網路設備和伺服器——Web伺服器、郵件伺服器、資料庫伺服器等,進行多協議互聯;培養學生能夠掌握獨立的進行網頁的設計與製作、WEB應用程序開發等網路應用技能,具有閱讀本專業英文資料的基本能力,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和職業道德的高技能應用型網路專業人才。
方向介紹:本方向著重培養學生成為網路工程師,學習方式側重網路實訓。通過系統地學習區域網和廣域網組網技術、綜合布線技術、計算機系統知識和主流操作系統的相關知識,使學生掌握先進的網路技術和專業技能,熟練應用當前流行的操作系統進行網路環境的配置與管理,進行企業網路的日常維護、企業各種伺服器的搭建與維護等,能掌握網站建設與管理方面基本知識、職業技能,並具備一定網路信息安全知識的實用型專門人才。
專業特色:特色一:具有廣闊的就業前景,網路技術如同水銀泄地般滲透到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已和傳統產業廣泛融合,網路技術應用已無處不在。特色二:採用以學生為主體,以就業為導向的工作場景式人才培養方式。把企業的工作場景、工作方式、工作流程搬到課堂上來,學生現在學的就是將來乾的,使學生成為「即招即用」型高技能、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特色三:將加強與大型網路公司的合作關系,引進相關的技術認證,為任何一位想要取得業內含金量最高認證的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並按照學生的興趣和特長對學生進行定製化培養。
主要課程:(英語、高等數學、線性代數、C語言程序設計、微機原理、數據結構)[接本課程]、操作系統、計算機網路、計算機組成原理、Windows操作系統、Linux操作系統、網路構建與管理、資料庫技術、網站設計、Java程序設計、黑客攻防、綜合布線、病毒與反病毒技術、職業素質與溝通、計算機英語等。
就業方向:本專業的畢業生可到能源、金融、大型製造業以及政府等相關企事業單位,從事網路應用系統的設計與開發、運行管理及維護等工作;從事網路應用系統相關軟體產品的市場推廣、售前與售後服務等工作;在各類學校從事相應的教學、科研等工作。從業的崗位有系統工程師、軟體工程師、資料庫開發工程師、技術支持/維護工程師、產品工程師等。也可報考本專業或相關專業的本科繼續深造。
⑶ 嵌入式培訓怎麼樣
你好。我的情況和你差不多。不過我是忙考研去了。。 關於嵌入式的培訓我給你點我個人的意見吧。我本科專業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課程學的還可以。培訓這個就好像考研的輔導班。有用但是有時候有沒用。。。這個時候最忌諱的就是病急亂投醫。很多培訓機構的老師真的水平很操蛋。至少我去過兩家培訓機構。和那的老師交談了一下。也順便問了些問題。他們的答案我覺得很不專業。比如我問。在嵌入式開發中。最難把握的環節是哪個部位吧。這個問題搞死了很多老師。。正確答案是 介面時序的安排 。呵呵 你可以想像。你1萬多打出去遇上這樣的老師你想高薪就業。表想了。。。。我現在是在EMULE 上看到了有關ARM 的嵌入式開打視頻。我現在在跟著學。感覺跟上有難度。(我個人認為我不算菜鳥吧。我有LINUX內核閱讀經歷。RADHAT 9 還算熟練。也寫過些小SHELL 。200行左右。)。。。。。。。其實很多人看這個培訓。主要是看中它所說的推薦工作。還有以後的待遇。其實嵌入式有很多方向的。。。。還有一點我要提醒你。一定要根據興趣去學習。。。 不要因為人家說這個吃香你就去。 那個有資料你就學。。。。。我強烈建議你在網上找些嵌入式的視頻看看。。看看自己能不能行。有沒興趣。。。。就算你要去培訓。就當是預習吧。我有同學已經在培訓了。。。他告訴我。他的干就就是。。。風吹書。。。。還有 一下是一個高級工程師的成長經歷。你可以看看。。。對了 還有 表忘了給我分 嘿嘿嘿
本文將從技術和就業經驗等角度為即將進入嵌入式開發的程序員們,詳細講述了嵌入的概念,嵌入式開發之間的異同以及應該如何做出選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嵌入式系統的概念
著重理解「嵌入」的概念
主要從三個方面上來理解。
1、從硬體上,將基於CPU的處圍器件,整合到CPU晶元內部,比如早期基於X86體系結構下的計算機,CPU只是有運算器和累加器的功能,一切晶元要造外部橋路來擴展實現,象串口之類的都是靠外部的16C550/2的串口控制器晶元實現,而目前的這種串口控制器晶元早已集成到CPU內部,還有PC 機有顯卡,而多數嵌入式處理器都帶有LCD控制器,但其種意義上就相當於顯卡。比較高端的ARM類Intel Xscale架構下的IXP網路處理器CPU內部集成PCI控制器(可配成支持4個PCI從設備或配成自身為CPI從設備);還集成3個NPE網路處理器引擎,其中兩個對應於兩個MAC地址,可用於網關交換用,而另外一個NPE網路處理器引擎支持DSL,只要外面再加個PHY晶元即可以實現DSL上網功能。IXP系列最高主頻可以達到 1.8G,支持2G內存,1G×10或10G×1的乙太網口或Febre channel的光通道。IXP系列應該是目標基於ARM體系統結構下由 intel進行整合後成Xscale內核的最高的處理器了。
2、從軟體上前,就是在定製操作系統內核里將應用一並選入,編譯後將內核下載到ROM中。而在定製操作系統內核時所選擇的應用程序組件就是完成了軟體的「嵌入」,比如WinCE在內核定製時,會有相應選擇,其中就是wordpad,PDF,MediaPlay等等選擇,如果我們選擇了,在CE啟動後,就可以在界面中找到這些東西,如果是以前PC上將的windows操作系統,多半的東西都需要我們得新再裝。
3、把軟體內核或應用文件系統等東西燒到嵌入式系統硬體平台中的ROM中就實現了一個真正的「嵌入」。
以上的定義是我在6、7年前給嵌入式系統下自話側重於理解型的定義,書上的定義也有很多,但在這個領域范圍內,誰都不敢說自己的定義是十分確切的,包括那些專家學者們,歷為畢竟嵌入式系統是計算機范疇下的一門綜合性學科
二、嵌入式系統的分層與專業的分類。
嵌入式系統分為4層,硬體層、驅動層、操作系統層和應用層。
1、硬體層,是整個嵌入式系統的根本,如果現在單片機及介面這塊很熟悉,並且能用C和匯編語言來編程的話,從嵌入式系統的硬體層走起來相對容易,硬體層也是驅動層的基礎,一個優秀的驅動工程師是要能夠看懂硬體的電路圖和自行完成CPLD的邏輯設計的,同時還要對操作系統內核及其調度性相當的熟悉的。但硬體平台是基礎,增值還要靠軟體。
硬體層比較適合於,電子、通信、自動化、機電一體、信息工程類專業的人來搞,需要掌握的專業基礎知識有,單片機原理及介面技術、微機原理及介面技術、C語言。
2、驅動層,這部分比較難,驅動工程師不僅要能看懂電路圖還要能對操作系統內核十分的精通,以便其所寫的驅動程序在系統調用時,不會獨占操作系統時間片,而導至其它任務不能動行,不懂操作系統內核架構和實時調度性,沒有良好的驅動編寫風格,按大多數書上所說添加的驅動的方式,很多人都能做到,但可能連個初級的驅動工程師的水平都達不到,這樣所寫的驅動在應用調用時就如同windows下我們打開一個程序運行後,再打開一個程序時,要不就是中斷以前的程序,要不就是等上一會才能運行後來打開的程序。想做個好的驅動人員沒有三、四年功底,操作系統內核不研究上幾編,不是太容易成功的,但其工資在嵌入式系統四層中可是最高的。
驅動層比較適合於電子、通信、自動化、機電一體、信息工程類專業尤其是計算機偏體系結構類專業的人來搞,除硬體層所具備的基礎學科外,還要對數據結構與演算法、操作系統原理、編譯原理都要十分精通了解。
3、操作系統層,對於操作系統層目前可能只能說是簡單的移植,而很少有人來自已寫操作系統,或者寫出缺胳膊少腿的操作系統來,這部分工作大都由驅動工程師來完成。操作系統是負責系統任務的調試、磁碟和文件的管理,而嵌入式系統的實時性十分重要。據說,XP操作系統是微軟投入300人用兩年時間才搞定的,總時工時是600人年,中科院軟體所自己的女媧Hopen操作系統估計也得花遇幾百人年才能搞定。因此這部分工作相對來講沒有太大意義。
4、應用層,相對來講較為容易的,如果會在windows下如何進行編程介面函數調用,到操作系統下只是編譯和開發環境有相應的變化而已。如果涉及Jave方面的編程也是如此的。嵌入式系統中涉及演算法的由專業演算法的人來處理的,不必歸結到嵌入式系統范疇內。但如果涉及嵌入式系統下面嵌入式資料庫、基於嵌入式系統的網路編程和基於某此應用層面的協議應用開發(比如基於SIP、H.323、Astrisk)方面又較為復雜,並且有難度了。
三、目標與定位
先有目標,再去定位。
學 ARM,從硬體上講,一方面就是學習介面電路設計,另一方面就是學習匯編和C語言的板級編程。如果從軟體上講,就是要學習基於ARM處理器的操作系統層面的驅動、移植了。這些對於初學都來說必須明確,要麼從硬體著手開始學,要麼從操作系統的熟悉到應用開始學,但不管學什麼,只要不是純的操作系統級以上基於 API的應用層的編程,硬體的寄存器類的東西還是要能看懂的,基於板級的匯編和C編程還是要會的。因此針對於嵌入式系統的硬體層和驅動程的人,ARM的介面電路設計、ARM的C語言和匯編語言編程及調試開發環境還是需要掌握的。
因此對於初學者必然要把握住方向,自己的目標是什麼,自己要在那一層面上走。然後再著手學習較好,與ARM相關的嵌入式系統的較為實際的兩個層面硬體層和驅動層,不管學好了那一層都會很有前途的。
如果想從嵌入式系統的應用層面的走的話,可能與ARM及其它體系相去較遠,要著重研究基嵌入式操作系統的環境應用與相應開發工具鏈,比如WinCe 操作系統下的EVC應用開發(與windows下的VC相類似),如果想再有突破就往某些音視頻類的協議上靠,比如VOIP領域的基於SIP或H.323 協議的應用層開發,或是基於嵌入式網路資料庫的開發等等。
對於初學者來講,要量力而行,不要認為驅動層工資高就把它當成方向了,要結合自身特點,嵌入式系統四個層面上那個層面上來講都是有高人存在,當然高人也對應的高工資,我是做硬體層的,以前每月工資中個人所得稅要被扣上近3千大元,當然我一方面充當工程師的角色,一方面充當主管及人物的角色,兩個職位我一個人干,但上班時間就那些。硬體這方面上可能與我PK的人很少了,才讓我拿到那麼多的工資。
四、開發系統選擇。
很多ARM初學者都希望有一套自己能用的系統,但他們住住會產生一種錯誤認識就是認為處理器版本越高、性能越高越好,就象很多人認為ARM9與 ARM7好,我想對於初學者在此方面以此入門還應該理智,開發系統的選擇最終要看自己往嵌入式系統的那個方向上走,是做驅動開發還是應用,還是做嵌入式系統硬體層設計與板級測試。如果想從操作系統層面或應用層面上走,不管是驅動還是應用,那當然處理器性能越高越好了,但這個東西自學,有十分大的困難,不是幾個月或半年或是一年二年能搞定的事。
在某種意義上請,ARM7與9的差別就是在某些功能指令集上豐富了些,主頻提高一些而已,就比如286和386。對於用戶來講可能覺查不到什麼,只能是感覺速度有些快而已。
ARM7比較適合於那些想從硬體層面上走的人,因為ARM7系列處理器內部帶MMU的很少,而且比較好控制,就比如S3C44B0來講,可以很容易將 Cache關了,而且內部介面寄存器很容易看明白,各種介面對於用硬體程序控制或AXD單步命令行指令都可以控制起來,基於51單片機的思想很容易能把他搞懂,就當成個32位的單片機,從而消除很多51工程師想轉為嵌入式系統硬體ARM開發工程師的困惑,從而不會被業界某此不是真正懂嵌入式爛公司帶到操作系統層面上去,讓他們望而失畏,讓業界更加缺少這方面的人才。
而嵌入式系統不管硬體設計還是軟體驅動方面都是十分注重介面這部分的,選擇平台還要考察一個處理器的外部資源,你接觸外部資源越多,越熟悉他們那你以後就業成功的機率就越高,這就是招聘時所說的有無「相關技能」,因為一個人不可能在短短幾年內把所有的處理器都接觸一遍,而招聘單位所用的處理器就可能是我們完全沒有見過的,就拿台灣數十家小公司(市價幾千萬)的公司生產的ARM類處理器,也很好用,但這些東西通用性太差,用這些處理器的公司就只能招有相關工作經驗的人了,那什麼是相關工作經驗,在硬體上講的是外圍介面設計,在軟體上講是操作系統方面相關介面驅動及應用開發經驗。我從業近十年,2000年ARM出現,我一天始做ARM7,然後直接跑到了Xscale(這個板本在ARM10-11之間),一做就是五年,招人面試都不下數百人,在這些方面還是深有體會的。
我個人認為三星的S3C44b0對初學者來說比較合適,為什麼這么說哪?因為介面資源比較豐富,技術成熟,資料較多,應該十分適合於初學者,有問題可能很容易找人幫且解決,因為大多數人都很熟悉,就如同51類的單片機,有N多位專家級的人物可以給你幫忙,相關問題得以很快解答,所然業界認為這款 ARM都做用得爛了,但對於初學者來,就卻是件好事。
因此開發系統的選擇,要看自己的未來從來目標方向、要看開發板介面資源、還要看業界的通用性。
五、如何看待培訓。
首先說說我自己,我目前從業近十年,與國內嵌入式系統行業共同起步,一直站在嵌入式系統行業前沿,設計過多款高端嵌入式系統平台產品並為眾多公司提供過解決方案,離職前為從事VOIP的美資公司設計IP-PBX,歷任項目經理、項目主管、技術總監、部門經理,積累眾多人脈,並集多年經驗所得,考慮到學生就業與公司招人的不相匹配,公司想招人招不到,而學生和剛畢業的工程師想找份工作也不太容易,於此力創知天行科技有限公司,開展嵌入式系統教育培訓。
因一線的科研人員和一線的教師不相接觸,導至國內嵌入式人才缺乏,國外高校的技術超前於業界公司,而國內情況是業界公司方面的嵌入式系統技術要遠遠領先於高校。為架構業界與高校溝通的橋梁,把先進技能帶給高校學子,為學生在就業競爭中打造一張王牌,並為業界工程師快速提升實現自我創造機遇,我就這樣辭去了外企年薪20多萬的職位,做嵌入式系統方面的培訓了。
對於培訓來講,是花錢來買時間,很多工程師都喜歡自己學,認為培訓不值,這也是有可能的,純為賺錢的培訓當然不會太有價值,但對於實力型的培訓他們可能就虧大了,有這樣一筆帳不知他們算過沒有,如果一個一周的培訓,能帶給他們自學兩年後才能掌握的知識,在培訓完後他們用三個月到半年時間消化培訓內容,這樣他會省約至少一年半的時間來學其它的或重新站在另一個高度上工作,那麼他將最遲一年後會拿到他兩年後水平所對應的工資,就是在工資與水平對應的關繫上比同批人縮短一年,每月按最少1千計,再減去培訓費用至少多1.0萬,同時也省了一年時間,不管是休閑也好,再繼續提高也好,總之是跑到了隊伍的前面了。
另一層面上講,對於新人的培訓相當於他們為自己提前買了份失業保險,有師傅會帶領他們入道,我今年暑假時班裡最年輕的一個學生是大二的,今年才上大三,這學期才剛學單片機,但現在ARM方面的編程工作已經搞得有聲有色了,再過一年多畢業,他還會失業嗎?
再者通過培訓,你可以知道很多業界不為常人所知的事,同時也為自己找了個師傅,就比如說,兩個工程師分別用S3C2410和PXA255來做手持設備,同樣兩人都工作四年,再出去找工作,兩人工資可能最多可相差一倍,為什麼?這就是業界不為常人所知的規則,2410屬於民品,被業界用爛了,做產品時成本特敏感,當然也對人才成本敏感了,PXA255是intel的東西,一個255 CPU能買三個2410,一直被業界定義為貴族產品,用的公司都是大公司或為軍方服務的公司,不會在乎成本,只要把東西做好,一切都好說,但這方面做的人也少啊,因為開發系統貴啊。
對於說為自已找了個好師傅,我想是這樣的,因為同級工程師間存在著某此潛在的競爭關系,有很多人不願意把自己知道的東西教給別人,這意味著他將要失業,就是所說的教會徒弟,餓死師傅,但對於我們這些人就不存在這樣的關系了,我是在嵌入式系統平台設計上走到了一定程序,目前在國內這塊的技術上已經是自己很難再突破自己,因此很多東西我對大家都是OPEN的,就比如說下面那部分關於介面設計中所提到的時序介面東西,我要是不講,卻使是高級硬體工程師我想也幾乎只有10%的人能知道吧。
六、成為高級嵌入式系統硬體工程師要具備的技能。
對於硬體來講有幾個方向,就單純信號來分為數字和模擬,模擬比較難搞,一般需要很長的經驗積累,單單一個阻值或容值的精度不夠就可能使信號偏差很大。因此年輕人搞的較少,隨著技術的發展,出現了模擬電路數字化,比如手機的Modem射頻模塊,都採用成熟的套片,而當年國際上只有兩家公司有此技術,自我感覺模擬功能不太強的人,不太適合搞這個,如果真能搞定到手機的射頻模塊,只要達到一般程度可能月薪都在15K以上。
另一類就是數字部分了,在大方向上又可分為51/ARM的單片機類,DSP類,FPGA類,國內FPGA的工程師大多是在IC設計公司從事IP核的前端驗證,這部分不搞到門級,前途不太明朗,即使做個IC前端驗證工程師,也要搞上幾年才能勝任。 DSP硬體介面比較定型,如果不向驅動或是演算法上靠攏,前途也不會太大。而ARM單片機類的內容就較多,業界產品佔用量大,應用人群廣,因此就業空間極大,而硬體設計最體現水平和水準的就是介面設計這塊,這是各個高級硬體工程師相互PK,判定水平高低的依據。而介面設計這塊最關鍵的是看時序,而不是簡單的連接,比如PXA255處理器I2C要求速度在100Kbps,如果把一個I2C外圍器件,最高還達不到100kbps的與它相接,必然要導致設計的失敗。這樣的情況有很多,比如51單片機可以在匯流排接 LCD,但為什麼這種LCD就不能掛在ARM的匯流排上,還有ARM7匯流排上可以外接個Winband的SD卡控制器,但為什麼這種控制器接不到ARM9或是Xscale處理器上,這些都是問題。因此介面並不是一種簡單的連接,要看時序,要看參數。一個優秀的硬體工程師應該能夠在沒有參考方案的前提下設計出一個在成本和性能上更加優秀的產品,靠現有的方案,也要進行適當的可行性裁剪,但不是胡亂的來,我遇到一個工程師把方案中的5V變1.8V的DC晶元,直接更換成LDO,有時就會把CPU燒上幾個。前幾天還有人希望我幫忙把他們以前基於PXA255平台的手持GPS設備做下程序優化,我問了一下情況,地圖是存在SD卡中的,而SD卡與PXA255的MMC控制器間採用的SPI介面,因此導致地圖讀取速度十分的慢,這種情況是設計中嚴重的缺陷,而不是程序的問題,因此我提了幾條建議,讓他們更新試下再說。因此想成為一個優秀的工程師,需要對系統整體性的把握和對已有電路的理解,換句話說,給你一套電路圖你終究能看明白多少,看不明白80%以上的話,說明你離優秀的工程師還差得遠哪。其次是電路的調試能力和審圖能力,但最最基本的能力還是原理圖設計PCB繪制,邏輯設計這塊。這是指的硬體設計工程師,從上面的硬體設計工程師中還可以分出ECAD工程師,就是專業的畫PCB板的工程師,和EMC設計工程師,幫人家解決EMC的問題。硬體工程師再往上就是板級測試工程師,就是C語功底很好的硬體工程師,在電路板調試過程中能通過自已編寫的測試程序對硬體功能進行驗證。然後再交給基於操作系統級的驅動開發人員。
總之,硬體的內容很多很雜,硬體那方面練成了都會成為一個高手,我時常會給人家做下方案評估,很多高級硬體工程師設計的東西,經常被我一句話否定,因此工程師做到我這種地步,也會得罪些人,但硬體的確會有很多不為人知的東西,讓很多高級硬體工程師也摸不到頭腦。
那麼高級硬體件工程師技術技能都要具備那些東西哪,首先要掌握EDA設計的輔助工具類如 、 VDHL語言,要能用到這些工具畫圖畫板做邏輯設計,再有就是介面設計審圖能力,再者就是調試能力,如果能走到總體方案設計這塊,那就基本上快成為資深工程師了。
硬體是要靠經驗,也要靠積累的,十年磨一劍,百年磨一針。
⑷ 淮海工學院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嵌入式培養)這個專業好嗎
解答:
淮海工學院計算機類專業包括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網路工程三個專業。在國家、省市和學校的大力扶持下,本專業類在師資隊伍、專業人才培養、辦學條件、學科建設與科研工作等各方面均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在本科教學、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等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為社會輸送了2000多名專業基礎扎實、軟體開發實踐和創新能力較強的專業人才,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信息化建設作出了較大的貢獻。
本專業類依託的二級學科「計算機應用技術」於2008年被確立為江蘇省重點建設學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於2011年被確立為省一級重點建設學科,累計獲撥400餘萬元學科建設專項經費予以重點支持和建設,為本專業辦學質量進一步上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更加激勵我們奮發圖強,為辦省內一流專業、培養一流人才做出更大的努力。「計算機科學技術」專業於2010年被評為省級特色專業。
總結多年來的專業類建設與改革工作,本專業類在以下四個方面形成了較為鮮明的特色:
特色1:
緊密圍繞社會需求,探索並實施了以專業核心能力、核心素質為主線的個性化專業人才培養道路。
特色2:
以省重點建設學科的建設目標為動力,構建了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專業教學團隊,人才培養工作扎實有效。
特色3:
長期致力於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以學生為主體的大學生科技創新創業活動豐富多彩,成效顯著。
特色4:
以就業為導向,積極推動國際合作辦學,積極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畢業生實踐能力強,就業率和就業質量高。
⑸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有哪些 比較好的 專業, 跟 嵌入式 有關的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機電工程學院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是陝西省首批名牌專業,學校熱門專業之一,是全校各專業中有關嵌入式系統技術課程設置最全的專業,在該專業課程體系中設有51單片機、MSP430超低功耗單片機、DSP、ARM、CPLD/FPGA等與嵌入式系統技術相關的課程,並且該專業十分注重對學生在科技實踐中運用嵌入式技術能力的培養,在全國性的科技競賽中取得過十分輝煌的成績,曾獲得過全國大學生挑戰杯特等獎、2010年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嵌入式系統專題競賽最高獎「英特杯」和2011年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最高獎「瑞薩杯」。
⑹ 軟體技術嵌入式培養什麼意思
軟體技術嵌入式培養是指專業名稱(方向):軟體工程(嵌入式培養)。
該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科學素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自然科學和人文社科基礎知識,掌握扎實的計算科學基礎理論、軟體工程基礎理論知識和應用知識,具備較強的軟體開發和工程實踐能力,能從事軟體服務外包、應用軟體系統分析、設計、開發、測試、維護與管理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嵌入貼合市場需求的教學內容、案例、項目等,旨在培養更能面向市場的高素質高技能的應用型本科人才,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
核心課程:
C語言程序設計、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數據結構、操作系統、資料庫技術與應用、軟體工程、軟體項目管理、Java核心編程、JavaWeb 編程、Sping高級開發、Android UI基礎、Android移動應用開發、APP項目開發等課程。
(6)嵌入式培養本科專業擴展閱讀:
嵌入式培養是近年來國家提出來的。面對龐大的市場人才需求。使得這專業越來越火,嵌入式教學的難點是,以MCU 和嵌入式處理器為代表的嵌入式技術發展很快,而教師、課件、實驗環境很難同步跟進。
隨著物聯網概念的進入,ZigBee、WiFi和藍牙等無線技術和MEMS感測器技術,這些原本自成一體的嵌入式系統變成了智能聯網系統,因此傳統的8051單片機教學和「ARM+Linux」的嵌入式教學亟需改革。同時,隨著嵌入式教學內容的不斷擴充,教學和實驗課時也顯得捉襟見肘。
盡管口袋實驗室可以幫助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完成作業,各類嵌入式和物聯網大賽能夠提升部分學生的素質,但是如何提高一批學生的整體能力依然是個難題。因此如今嵌入式培養已延伸到社會職業教育培訓機構了。
⑺ 南京工程學院嵌入式培養畢業後待遇怎麼樣
待遇較好。
剛畢業月薪三千到四千,鍛煉一段時間後會提升到月薪七千至八千多。
作為本科畢業生,該專業的待遇高於別的專業。嵌入式培養項目是江蘇省教育廳為了主動適應國家和我省現代服務業特別是軟體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需要,加快我省軟體服務外包人才培養,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校企合作體制機制而設立的人才培養項目。該項目根據江蘇省重點信息技術企業的人才需求制定人才培養方案,企業全方位參與高校人才培養過程,注重職業技能和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提升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和就業質量。採取「3+1」校企聯合培養模式,前三學年在學校學習理論課程,四年級在國內知名企業進行頂崗實習,並完成畢業設計,從而為就業打下堅實基礎。
⑻ 南京郵電大學通達學院的軟體工程嵌入式培養
軟體工程(本科、四年制)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計算機軟體領域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系統地接受軟體開發技術的基本訓練,掌握軟體工程原理和軟體項目開發及管理方法。本專業培養具有扎實的計算機基礎理論和實際的軟體開發和工程項目實施,以及軟體產業經營和項目管理等方面能力,具備熟練使用流行的軟體環境與工具,特別是較強的軟體開發實踐能力和良好的軟體工程素養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本專業學生按照教學計劃修滿所規定的學分後,
⑼ 軟體工程嵌入式培養(南京林業大學)怎麼樣
你問的研究生的?還是本科的?首先,如果是研究生的話,我個人建議還是找理工類的大學比較好,因為嵌入式的實驗條件要求較高,非理工類大學的實驗條件比較有限,你可以選擇浙江大學或者哈工大,浙江大學的嵌入式實驗室是和英特爾公司合作的,實驗條件很完善,哈工大就不用說了,老牌理工大學,硬體技術很牛。本人本科也是計算機專業的,是嵌入式方向的Linux+arm,不過研究生是軟體理論的。所以對嵌入式還是有點了解,總體來說,嵌入式開發,如果是底層開發,實驗條件相當總要,想當初買開發板都買到我破產了……當然要具備較強的硬體電路基礎和介面技術。如果是基於Linux或者Vxwork或winCE開發的,那軟體實力要有一定基礎。嵌入式是軟硬體結合的產物,難度相對較大。
如果是本科的選擇的話,其實就容易點,畢竟本科的比較基礎。通信類專業偏硬體,軟體類專業偏編程,主要是C語言,偶爾用一下匯編。當然啦,用的大部分都是ARM的,而不是X86.感覺上編程習慣不同(我是習慣寫X86的匯編啦……哈哈)。
軟體工程的嵌入式方向應該都是基礎某個操作系統進行開發的,很多情況下和在PC平台上開發類似,當然有些時候要編譯內核之類的工作。一般路線都是Linux+arm。
回到主題……略偏題了……南京林業大學的軟體能力和硬體能力真的挺一般的,所以建議選擇理工類的大學。武漢理工的嵌入式還是不錯的,距離南京應該比較近。如果高檔次就可以考慮985院校的理工強校。農林類的大學,理工的實驗室很一般,我一哥們研究生在中農大,感測器方面的,都是淚,你懂的。
⑽ 大學嵌入式培養可以考研嗎
大學嵌入式培養可以考研。嵌入式培養,是一種高考類名詞,類似於定向培養。嵌入式培養就是嵌入式系統相關技術的培訓。嵌入式系統是硬體和軟體相結合,嵌入到整機里使整機實現智能化的一個系統。
嵌入式培養是近年來國家提出來的。面對龐大的市場人才需求。使得這專業越來越火,嵌入式教學的難點是,以MCU和嵌入式處理器為代表的嵌入式技術發展很快,而教師、課件、實驗環境很難同步跟進。
隨著物聯網概念的進入,ZigBee、WiFi和藍牙等無線技術和MEMS感測器技術,這些原本自成一體的嵌入式系統變成了智能聯網系統,因此傳統的8051單片機教學和「ARM+Linux」的嵌入式教學亟需改革。同時,隨著嵌入式教學內容的不斷擴充,教學和實驗課時也顯得捉襟見肘。
盡管口袋實驗室可以幫助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完成作業,各類嵌入式和物聯網大賽能夠提升部分學生的素質,但是如何提高一批學生的整體能力依然是個難題。因此如今嵌入式培養已延伸到社會職業教育培訓機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