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畢業論文用案例分析法
① 本科畢業論文寫實證的和寫案例分析哪個比較容易
案例的話更落到實處一點,實際操作性強,只要是你自己經歷過的分析起來比較容易。論文的話理論性強一些,比較難把握,應該也比較難出彩。
望採納,上海精銳教育
② 本科論文常用分析方法
本科論文常用分析方法有: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是人們認識事物時用到的兩種分析方式。
1、定量分析法
在科學研究中,通過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們對研究對象的認識進一步精確化,用數學語言進行描述。它是依據統計數據,建立數學模型,並用數學模型針對數量特徵、數量關系與數量變化去分析的一種方法。
2、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對研究對象進行「質」的方面的分析。定性就是用文字語言進行相關描述。它是主要憑分析者的直覺、經驗,運用主觀上的判斷來對分析對象的性質、特點、發展變化規律進行分析的一種方法。
(2)本科畢業論文用案例分析法擴展閱讀:
定量分析法的具體方法:
1、比率分析法。它是財務分析的基本方法,也是定量分析的主要方法。
2、趨勢分析法。它對同一單位相關財務指標連續幾年的數據作縱向對比,觀察其成長性。通過趨勢分析,分析者可以了解該企業在特定方面的發展變化趨勢。
3、結構分析法。它通過對企業財務指標中各分項目在總體項目中的比重或組成的分析,考量各分項目在總體項目中的地位。
4、數學模型法。在現代管理科學中,數學模型被廣泛應用,特別是在經濟預測和管理工作中,由於不能進行實驗驗證,通常都是通過數學模型來分析和預測經濟決策所可能產生的結果的。
③ 論文中怎樣運用案例
您好,
相關範文:
外商直接投資對山東省技術進步影響作用的實證分析
內容提要:發展中國家的技術進步往往來自國外技術轉移和知識擴散,FDI已成為國際技術擴散的重要渠道,大多數研究驗證了FDI技術外溢假設。本文用全要素生產率作為衡量山東省技術進步的指標,運用總量生產函數結合對資本存量的現有研究,測算出山東省的TFP。本文實證分析發現FDI對山東省技術進步的作用並不明顯,其原因在於山東省對外資吸收能力較差,引資質量不高。要充分發揮FDI的技術外溢效應須提高外資吸收能力,重視引資質量。
關鍵詞:外商直接投資 資本存量 全要素生產率
一 引 言
關於FDI對東道國的技術外溢效應的實證研究較多,大致從幾個方面展開:一是驗證FDI對東道國存在技術外溢效應的研究。Caves(1974)選擇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兩個國家在1966年製造業的行業橫截面數據作為研究樣本,得出在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的製造業中存在外商直接投資的技術效應。Kokko(1994)通過對墨西哥1970年的行業橫截面數據進行分析,發現只有跨國公司採用的技術相對簡單和跨國公司與當地企業間的技術差距較小時,技術外溢效應才會比較明顯。廖傑(2003)以1984—1999年我國全要素生產率和實際外商直接投資額數據為樣本,研究發現外商直接投資與我國的技術進步率有一定關系,但外商直接投資的流入對我國整體技術進步的貢獻不大。姚洋(1998)、何潔、許羅丹(1999)等的實證結果也支持外商企業對我國企業的技術外溢假設。二是把FDI作為投入變數納入生產函數,認為FDI的流入對我國全要素生產率增長具有積極促進作用,能產生內生技術外溢和技術進步,從而成為內生經濟增長的重要源泉。Blomstromt和Kokko(1998)強調了FDI技術外溢對東道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性。沈坤榮(1999)通過實證分析得出了外商直接投資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每增加1單位可以帶來0、37單位的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的結論。袁誠和陸挺(2006)從民營企業家的角度對FDI管理知識溢出效應的存在性進行了實證研究。三是從東道國吸收能力及其構成要素的角度研究外商投資外溢效應,如人力資本(Borensztein et al.,1998; Xu,2000)、東道國企業自身研發水平(Griffith et al.,2000;Kinoshita,2000;Keller,2001)、貿易開放度(Holmes and Schmitz.2001)、東道國金融市場效率(Alfaro et al.,2000)等。
FDI作為物化型技術外溢(embodied spillover)的主要形式之一,成為國際技術擴散的重要渠道。因此本文在現有研究基礎上,以山東省實際利用FDI數據為樣本並考慮其穩定性,借鑒對國內資本存量的已有研究,估算了山東省的資本存量並測算出山東省的全要素生產率,從而檢驗FDI對山東省的技術進步的作用。
二 理論模型
盡管目前學術界關於全要素生產率內涵的界定還有分歧。 但通過計算全要素生產率來分析各種因素(投入要素增長、技術進步和能力實現等)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早已為學者使用。如舒元(1993)、王小魯(2000)利用生產函數法估算了我國的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率。郭慶旺、賈俊雪(2006)對全要素生產率的估算方法進行了比較。本文擬採用索洛殘差法計算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率,在規模收益不變和希克斯中性技術假設下,全要素生產率增長就等於技術進步率。
為具體測算各要素的產出份額,現假定總量生產函數為兩要素(勞動和資本)的C—D生產函數:
(1)
其中 為現實產出, 為資本存量, 為勞動投入, 、 分別為平均資本產出和勞動產出份額。為消除異方差的影響,運用回歸法來估計 和 ,對(1)式兩邊取對數,可得方程(2),其中 為誤差項。
(3)
利用上式可以計算出 、 ,利用公式 可計算出全要素生產率A。其中 為經濟產出總量年增長率, 為技術進步年增長率, 、 分別為資本投入和勞動的年增長率。得到技術進步率後,為考察技術進步與FDI間的關系以揭示FDI流入對技術進步的作用,現假定山東省技術進步與FDI間滿足一元線性關系:
(5)
其中:b表示FDI對山東省技術進步影響的大小, 表示t年外商直接投資的流入量值。
三、數據選取與實證結果
1、資本存量 的選取:
測算資本存量的基本方法是由Goldsmith開創的永續盤存法,基本公式為 , 、 為 、 年的實際資本存量, 為 年的投資, 為 年的折舊率。本文擬採用 進行測算, 為 年的名義投資, 為固定資產投資價格指數,山東只公布1991年以後的固定資產投資價格指數,本文用上海數據替代1991年前數據。初始資本存量的測算,學者間估算結果有很大差異,(見表1) :
表1:資本存量估算值
不含人力資本存量測算的對比 鄒至庄 賀菊煌 王小魯 唐志紅 Hu和KhanP 張軍、章元
資本存量(1952年不變價,億元) 1030 679 1600 2490(1953年) 235.2 800
通過分析山東省與全國固定資產投資數據發現二者之間有很強的相關性,回歸殘差通過了ADF檢驗,說明山東省與全國數據間存有協整關系,資本存量也存在較強的相關關系,因此根據張軍、章元的測算數據初步估算山東省1981年的資本存量為1098.12億元。折舊率 的估算,本文採用5%的折舊率。
2、變數FDI值和勞動投入L的選取:
FDI時間序列來源於山東統計年鑒,按8.2匯率換算成人民幣,一階差分序列的ADF值為-4.67,小於1%的臨界值-4.47,說明序列平穩,可將FDI作為解釋變數。勞動投入採用山東省年末勞動力人數。
3、實證結果分析:
(1):根據數據的選取我們計算出平均資本產出份額為0.4037和平均勞動力產出份額0.5963,計算結果如下:
,由此計算出歷年TFP值(見表2)
表2:歷年TFP值
年份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TFP 2.52 8.07 1.95 17.4 6.75 0.43 7.31 6.34 1.03 1.61 9.43 12.79
年份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TFP 17.25 12.76 -0.7 8.03 6.67 5.94 5.45 4.67 5.45 12.73 -1 6.326
將TFP序列作平穩性檢驗,ADF值為-3.424,小於10%的臨界值-3.254,一階差分序列的ADF值為-4.928,小於1%的臨界值-4.469,說明TFP序列通過平穩性檢驗。
(2):將TFP作為被解釋變數FDI為解釋變數,得出本文的回歸方程:
其中a、b為待定系數, 為回歸殘差項。回歸分析結果如下:
( )
盡管擬合度不高,但其殘差數列通過平穩性檢驗,ADF值為-3.521,小於5%的臨界值-3.00,說明FDI與TFP之間具有協整關系,因而該回歸方程具有一定解釋力。
FDI回歸系數為0.0148,說明FDI的流入對山東省全要素生產率的改善無明顯作用,實際利用FDI增加1個單位,全要素生產率僅增加0.0148單位。該結果與劉宇(2005)對我國TFP與FDI/GDP所作的實證有較大出入,但我們認為其所採用數據FDI/GDP與現實有較大出入,缺乏必要的說服力。與黃靜波與付建(2004)對FDI與廣東技術進步所作的實證結果總體上基本相符;與廖傑(2003)對我國全要素生產率和實際外商直接投資關系的實證結論相符。
本文的實證結果不支持技術外溢假設,原因在於山東省吸收能力不足與引資質量不高。影響FDI吸收能力的因素有技術差距、人力資本、貿易開放度及東道國金融市場效率等因素。山東省FDI技術外溢作用並不明顯的實證結果是否說明山東省內企業與外資企業存有較大差距有待於進一步分析,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盡管改革開放多年來山東省內企業在管理和銷售等方面有了很大提高,但很多行業的核心技術仍由外商掌握,在產品核心技術上與跨國公司存有較大差距。跨國公司往往借口知識產權保護,通過專利技術壟斷,為國內企業的市場准入和技術學習設置障礙。目前山東省人力資本缺乏實證指標,但可以肯定的是山東大量的人才外流,導致本土人力資本不足。技術與知識資本是人力資本的核心,主要通過專業學習(大學教育)、在職培訓及「干中學」(等途徑獲得,而山東僅有2所進入211的大學,外出學子回鄉就業比例較低;「干中學」過程受阻、在職培訓重視不夠;薪水壁壘也影響人力資本流動,減少FDI向內資企業流動影響了技術擴散。
此外,山東省FDI對技術進步影響作用不明顯還在於制度缺失與政策不到位;引資重視數量輕視質量;重視引資前期而忽視後續配套建設等等。從FDI的來源看,韓國的投資比重逐年上升,西方七國的FDI比重卻逐年下降(見表3),實證檢驗來自西方七國的FDI對全要素生產率有正的影響,如黃靜波(2004),這也是FDI對山東省技術進步作用不明顯的一個原因。至於韓資的作用尚待進一步研究。
表3:不同區域FDI所佔比重(%)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港澳台 32.61 31.67 29.57 31.47 30.01 27.52 27.77
西方七國 18.56 31.41 35.62 25.41 26.36 19.04 17.73
韓國 26.91 21.38 19.1 24.42 27.86 40.03 41.28
其他地區 21.92 15.54 15.71 18.7 15.77 13.41 13.22
四、主要結論與建議
山東省經濟發展很快,吸引外商直接投資的規模也很大,FDI在山東的投資規模、出口創匯、增加就業及經濟增長方面起著重要作用,但在通過引進外資獲取技術的質量方面不甚理想,外商直接投資對山東省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無明顯作用。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最根本的原因在於山東省內企業的整體技術水平與所引進外資有一定差距,再加上人力資本不足及貿易開放不夠等因素影響了山東省對FDI的吸收能力,使得FDI技術外溢受到制約。
因此,要發揮FDI對山東省技術進步的作用需要將引進外資的觀念從重視規模轉向重視質量,把推動技術進步作為引資重點,增強山東省對外資的吸收能力。
1、重視引進發達國家的外資。從發展趨勢來看,來自美國、日本和歐洲等國的FDI對促進技術水平的提高作用更加明顯,要積極吸引發達國家跨國公司投資,重視具有高技術水平的西方跨國公司對山東省技術進步的影響。今後引進外資過程中穩定利用和引進韓資,充分利其產業外移之時機,也要重視西方發達國家的引資工作。
2、重視吸收能力的提高。影響外資吸收能力的因素較多,但主要為人力資本、東道國企業自身研發水平、貿易開放度及東道國金融市場效率等。國內外大量研究表明,實現技術的國際擴散或轉移,東道國的技術吸收能力是關鍵,一國人力資本的素質一定程度上決定其吸收FDI的技術含量,因此山東省要加大人力資本投資,提高自身研發水平,加大貿易開放度,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參考文獻:
[1] 張軍 章元 對中國資本存量K的再估計2000. [J].經濟研究 2003(07):37~40。
[2] 劉宇 外商直接投資技術外溢下降之迷 [J]. 財貿經濟 2006,(04):9~12。
[3] 黃靜波 付建 FDI與廣東技術進步關系的實證分析 [J]. 管理世界2004(09):81~86。
[4] 李鐵立 外商直接投資技術溢出效應差異的實證分析 [J].財貿經濟 2006(04):13~18。
[5] 袁誠 陸挺 外商直接投資與管理知識溢出效應:來自中國民營企業家的證據[J]. 經濟研究 2005(03):69~79。
[6 郭慶旺 賈俊雪 中國全要素生產率的估算:1979-2004 [J]. 經濟研究 2005(06):51~60。
[7] 賴明勇 包群等 外商直直接投資與技術外溢:基於吸收能力的研究 [J]. 經濟研究 2005(08):95~105。
相關參考資料:
http://www.lwlm.com/jingjixuelilun/200901/219289.htm
北京地區外商直接投資對經濟的影響
僅供參考,請自借鑒
希望對您有幫助
補充:
如果你不想那麼繁瑣,你可以直接把例子附加到正文里就可以。
囧,比如你說,以下為相關論證,等等。
④ 怎樣寫好一篇畢業論文
1.選題
本科論文一般學校會給范圍,但是也需要自己具體化,比如說學校給的是「企業並購的財務風險分析」,這種大的題目。那麼我們為了本科論文落到實處,一般會以xx為例,做一個案例分析,不僅范圍縮小,又具體化,便於寫作,就比較好。
碩士論文也一樣,「企業並購的財務風險分析-以雙匯並購史密斯為例」,這樣的題目比較水的碩士也勉勉強強可以畢業啦,做一個案例分析,需要盡可能拔高,可以做一個對比的分析會稍微好一些,但是依舊只是一篇爛的論文。
學術型碩士最好做一個關系的研究,運用實證模型,比如「ceo股權激勵與企業並購行為關系研究」,這樣的題目才是有價值有意義的,才能夠做出創新性。
2.開題
其實定題目基本就定下你的基調,開題定下你的思路。
開題主要是論文的第一部分,研究背景意義現狀方法,通俗來說就是你為啥要寫這個論文,怎麼寫這個論文。
2.1研究背景及意義
一般來說意義要站住腳跟,否則老師會在第一時刻提出質疑,是否有價值做,比如「企業並購的財務風險分析」,背景就是:企業並購是趨勢,很多企業在進行,同時企業並購存在失敗的現象,所以進行企業財務分析具有現實意義,同時豐富了企業並購相關理論,即理論意義。
2.2國內外研究現狀(研究綜述)
其實這個部分就是講別人做了哪些工作,有哪些不足,進行總結,這樣查漏補缺後,才能知道自己做什麼,怎麼做。任何一個有意義課題都是有很多人在做,所以總有前人栽樹。一般來說,國內起步都要晚一些,國外的理論基礎要深厚很多。
tips:一般來說,期刊接受的綜述類文章都是副教授級別的,所以本科生寫這個可以抄一抄,自己並沒有這個時間和能力總結,碩士很多也是拼湊,改一改重復,不要糾結哦!
2.3研究方法
這個就要看個人論文的方向,例如我的例子「企業並購的財務風險分析-以雙匯並購史密斯為例」,可以用「萬金油」。
通用萬金油:文獻分析法,整理別人的文章進行借鑒和分析,都可以哦。
案例分析萬金油:案例分析法,凡事針對案例分析皆可說。
實證分析萬金油:數理統計法,採用軟體進行統計分析。
物理模型與數學模型:工科才有,這個你們用不上。
2.4提綱
提綱很重要,基本能看出論文的思路,無論是否要求都必須寫上,當時除了博士,博士基本不知道自己能造出來啥,說不定造孽啊!!!!
3初稿
初稿的是根據開題定下的提綱推進,一般來說,論文的思路是這樣:
現狀問題分析-原因分析-對策研究
不同論文側重不一樣。有的論文重點是原因分析,但是肯定也會有現狀與對策。
舉個例子,「我國房地產價格過高原因分析」 。
肯定要交代我過年目前房地產價格現狀,是不是真的高,高到什麼地步;然後就要進行原因分析,從供需關系,國家政策等方面分析,發現某一年開始,土地供應跟不上需求,竣工量施工量變化,gdp考核指標導致地價變化,畢竟支柱產業等等;最後針對現狀和原因進行對策分析。
4.修改
基本是根據老闆意思來修改,畢竟老闆是你答辯的大腿。
實證部分最好在這個時間段查漏補缺,該湊數據湊數據,該篡改數據的要做好,別漏了馬腳。
通過本文大家應該能夠看出論文寫作有跡可循,按照寫作步驟,一步步的完成論文寫作是有可能實現的。
⑤ 本科畢業論文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你好:這個問題是經過抄深入思考提出的,且是困擾很多人的基本問題,有的不確定怎麼問。由於不管本科畢業論文,還是研究生畢業論文,甚至科學研究,針對這點,基本方法都是一樣的。為此,常見的有比較方法、歷史資料借鑒方法、實驗或者實例方法、理論或者數值模擬分析法、引用借鑒方法,等等。
⑥ 畢業論文中的案例分析與實證研究有何異同
案例分析在人文社科類的研究中較常用到,他也屬於實證研究方法中的一種,實證研究不光是用模型、計量分析,還包括向案例分析這類的社會調查、訪談。
⑦ 案例分析類的畢業論文
《法學院本科生畢業論文管理條例補充規定》
一、案例分析類論文寫作規范
(一)案例的選取
案例的選取應符合如下條件:
1、典型性,選取的案例能揭示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法學原理;
2、真實性,案例必須是來自真實的審判過程;
3、完整性,保證所選取的案例情節完整, 信息全面。
(二)案例分析方法
1、法律關系分析法,即通過理順不同的法律關系,確定其要素及變動情況,從而全面的把握案件的性質和當事人的權利義務關系,並在此基礎上通過邏輯三段論的適用以准確適用法律,做出正確的判決。
2、請求權基礎分析法,即通過考察當事人的請求權主張,探求該請求權的法理基礎,從而將小前提歸入大前提,最終確定請求權是否能夠得到支持的裁判結論。
(三)案例分析內容
案例分析類論文的基本結構應包括標題、案例、思考與分析三大部分。其中思考與分析部分可選取以下內容之一展開。
1、經驗總結。針對案例材料,結合其中所涉及的理論要點,分析控、辯、審三方行為的得失。此類案例分析的意義在於由特定案例中總結出一般規律,使撰寫者和閱讀者獲得有益啟發。
2、問題對策。如撰寫者所選取的案例中包含懸而未決的問題,則可根據相關材料嘗試提出解決該問題的途徑、方法或措施。此類案例分析的意義在於為同類案件的處理提供可供借鑒的解決方法。
3、問題反思。撰寫者可以針對案例材料反映的問題或現象,展開對於現行制度、政策或措施等方面的思考,並在此基礎上針對性的提出改進、完善或加強的方法和思路。此類案例分析的意義在於為立法、司法領域提供可供參考的意見。
二、調研報告類論文寫作規范
(一)調研報告的選題
撰寫調研報告,其選題首先應具備應用性,其次應使選題具有現實意義,最後選題還應具體可行。據此,調研報告選題可以參考以下內容。
1、調研本地某一法律現象的狀況,特徵,原因及對策;
2、調研某一法律法規在本地的實施狀況,效果,問題及對策;
3、調研本地某一具體執法、司法行為的狀況,原因及對策等。
(二)調查方案的設計
開始調研工作之前,應首先設計調查方案,調查方案中應包括研究假設、調查對象和調查內容等事項。調查方案的設計可參考以下內容。
1、說明調查課題的目的和意義;
2、說明調查的內容;
3、說明調查范圍和方法、時間和地點、調查對象;
4、說明抽樣方案;
5、確定調查的時間進度。
(三)調查提綱和實施方案
開展調研之前,要制定調查提綱以及相應的實施方案。調查提綱要詳細具體,方便操作,具體要求如下。
1、保證實事求是;
2、注意定性和定量研究的適用范圍;
3、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進行。
(四)調研方法
在確定調研主題後,撰稿人應結合調查對象、調研目的和范圍,選取恰當可行的調查方法,以確保調查活動的順利開展。常見的調查方法包括:
1、典型調查法;
2、抽樣調查法;
3、問卷調查法;
4、訪談法;
5、其他,包括觀察法、實驗法和普查法等。
⑧ 畢業論文常用的研究方法
畢業論文常用的研究方法
1、調查法
調查法是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現實狀況或歷史狀況的材料的方法。它綜合運用歷史法、觀察法等方法以及談話、問卷、個案研究、測驗等科學方式,對教育現象進行有計劃的、周密的和系統的了解,並對調查搜集到的大量資料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歸納,從而為人們提供規律性的知識。調查法中最常用的是問卷調查法,它是以書面提出問題的方式搜集資料的一種研究方法,即調查者就調查項目編製成表式,分發或郵寄給有關人員,請示填寫答案,然後回收整理、統計和研究。
2、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
3、實驗法
實驗法是通過主支變革、控制研究對象來發現與確認事物間的因果聯系的一種科研方法。其主要特點是:
第一、主動變革性。
觀察與調查都是在不幹預研究對象的前提下去認識研究對象,發現其中的問題。而實驗卻要求主動操縱實驗條件,人為地改變對象的存在方式、變化過程,使它服從於科學認識的需要。
第二、控制性。
科學實驗要求根據研究的需要,藉助各種方法技術,減少或消除各種可能影響科學的無關因素的干擾,在簡化、純化的狀態下認識研究對象。
第三,因果性。
實驗以發現、確認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徑。
4、文獻研究法
文獻研究法是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地、正確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文獻研究法被子廣泛用於各種學科研究中。其作用有:
①能了解有關問題的歷史和現狀,幫助確定研究課題。
②能形成關於研究對象的一般印象,有助於觀察和訪問。
③能得到現實資料的比較資料。
④有助於了解事物的全貌。
5、實證研究法
實證研究法是科學實踐研究的一種特殊形式。其依據現有的科學理論和實踐的需要,提出設計,利用科學儀器和設備,在自然條件下,通過有目的有步驟地操縱,根據觀察、記錄、測定與此相伴隨的現象的變化來確定條件與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的活動。主要目的在於說明各種自變數與某一個因變數的關系。
6、定量分析法
在科學研究中,通過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們對研究對象的認識進一步精確化,以便更加科學地揭示規律,把握本質,理清關系,預測事物的發展趨勢。
7、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對研究對象進行「質」的方面的分析。具體地說是運用歸納和演繹、分析與綜合以及抽象與概括等方法,對獲得的各種材料進行思維加工,從而能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達到認識事物本質、揭示內在規律。
8、跨學科研究法
運用多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成果從整體上對某一課題進行綜合研究的方法,也稱「交叉研究法」。
9、個案研究法
個案研究法是認定研究對象中的某一特定對象,加以調查分析,弄清其特點及其形成過程的一種研究方法。個案研究有三種基本類型:
(1)個人調查,即對組織中的某一個人進行調查研究;
(2)團體調查,即對某個組織或團體進行調查研究;
(3)問題調查,即對某個現象或問題進行調查研究。
10、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會科學用來分析社會現象的一種方法,是社會調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過說明社會現象怎樣滿足一個社會系統的需要(即具有怎樣的功能)來解釋社會現象。
⑨ 學士論文案例分析怎麼寫,誰能提供格式的範文
我寫論文就用這些。。。
有個案例,你看可以用不?
根據案發時有效的大氣污染防治法、最高人民法院印發《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的通知,分析如下:
一、環保局是主管的行政管理機關,有權依法責令焦化廠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有權作出罰款這一行政處罰決定;
環保局作為主管機關,亦有權依法根據果農請求,作出處理決定,要求焦化廠向果農賠償。依照行政法理論,這種決定是一種行政裁決。
二、根據「一」所述,本案環保局即使要對焦化廠進行罰款,也是在責令其限期改正後的事情,而不能直接作出行政處罰決定(見附件1第12條和第42條)。(當然,如果是焦化廠未經批准,擅自拆除或者閑置污染物防治設施,而造成的超標排放,環保局可以直接作出處罰決定,見附件1第39條第2項)
環保局受理果農的請求,所作出的也只能是一種裁決性的處理決定,而不該是行政處罰決定(見附件1第45條第2款)。環保局責令焦化廠向果農賠償,實質上不能當作行政處罰,因此,環保局的該處罰決定沒有法律依據,超越了職權(在行政法理論上,缺乏具體行政行為的職權要件)。
即使其作出的是處理決定,也應該適用1995年的大氣污染防治法,而不能是1987的,因此,法律適用錯誤是毫無疑問的。
三、總之,環保局的處罰決定沒有法律依據,超越職權,確有錯誤,法院依照有關規定裁定不予執行是正確的(見附件2)。
四、在當時,環保局是可以通過自我糾正來解決問題的:自我撤銷原處罰決定後,依法作出要求焦化廠向果農賠償的處理決定,或者先責令焦化廠限期改正,再觀察是否採取行政處罰決定,這些都是可以的。
五、本案環保局看似只是混淆了行政決定的性質,造成了形式上的誤用,但在嚴格依法行政的要求下,不應當認為其合法。依照目前主流的法理學說,公權力行為在法無明確授權的情況下作出,即為違法。
附件:
1、大氣污染防治法(1995年8月29日 修正)
第十二條 向大氣排放污染物的單位,超過規定的排放標準的,應當採取有效措施進行治理,並按照國家規定繳納超標准排污費。徵收的超標准排污費必須用於污染防治。對造成大氣嚴重污染的企業事業單位,限期治理。
第三十九條 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環境保護部門或者其他監督管理部門可以根據不同情節,給予警告或者處以罰款:
(二)未經環境保護部門同意,擅自拆除或者閑置污染物防治設施,污染物排放超過規定的排放標準的;
第四十二條 對經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務的企業事業單位,除按照國家規定加收超標准排污費外,可以根據所造成的危害後果處以罰款,或者責令停業、關閉。
第四十五條 造成大氣污染危害的單位,有責任排除危害,並對直接遭受損失的單位或者個人賠償損失。
賠償責任和因償金額的糾紛,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由環境保護部門處理;當事人對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備註:該條款與1987年9月5日大氣污染防治法的第36條相同)
2、最高人民法院印發《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的通知(實施日期:19910711 ;失效日期:20000310)
85、行政機關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時,應當提交申請執行書、據以執行的法律文書和其他必須提交的材料,如果人民法院發現據以執行的法律文書確有錯誤,經院長批准,不予執行,並將申請材料退回行政機關。
⑩ 論文的案例分析法怎麼寫
案例分析方法亦稱為個案分析方法或典型分析方法,是對有代表性的事物(現象)深入地進行周密而仔細的研究從而獲得總體認識的一種科學分析方法。如研究科學家的綜合方法,就可選取牛頓綜合法、電磁綜合法或愛因斯坦綜合法進行專門研究;又如研究科學決策,就可選取典型的決策事件或方案,如《2000年的中國》、《星球大戰計劃》、《三峽水利工程》等,進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該分析法具有代表性、系統性、深刻性、具體性等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