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學歷如何做科研
A. 大學生應該怎麼做成為科研人員
大學生在學完高中的物理、化學後,進一步學習了高等數學、微積分、物理等有關的專業知識,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科研能力。但大學生還從未進行過真正的科研工作,下面我們討論一下大學生做科研要注意的一些基本問題。
一、 轉變思路
過去所有的學習,都是老師教——學生做作業——然後考試這樣的過程。這是學習、練習的過程,其目的是掌握知識,但這些知識不是科學,科學是探索未知。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練習了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了這個能力才能做科學研究。做科研不同於過去的做作業,它是針對一個全世界都不知道答案的研究題目,通過努力,利用過去學習的知識,包括英文、計算機等,去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總的來說,大學生過去的學習只是積累已知的知識,而科研是利用已知的知識和掌握的能力去探索一個人類未知的問題。因此,思維方式必須經過大的轉變。
二、 選題不宜太難
大學生做科研的題目不宜太難。如果太難,會佔用學生過多時間,而影響他們學習正常課程、掌握更多知識的機會。學習做科研在我國是研究生的任務,如果提前到大學階段進行實踐,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但是不宜花過多的精力。因為到研究生階段,系統學習知識的機會很少。在我看來,大學階段最好多選課,自己能用得上的、感興趣的課都盡量學,越多越好。有的學生基礎學得不夠,到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生階段再自學,效果就會差一些。考慮到大學生學習應該非常忙,大學生的科研課題不宜太難。我個人鼓勵大學生多掌握知識,掌握技能,這樣更有利於將來的科研。
三、 掌握科研的基本步驟
1) 提出問題
實際上只要問一個「為什麼」,都可能提出一個科學問題,只不過有些問題太難,也有些問題不值得做。學會提出問題是科研中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步驟。只要有心,多問一個為什麼,然後進行適當的篩選,一個好的科研課題就會產生出來了。因此科研課題是通過問為什麼建立起來的,這是最基本的步驟。
2) 尋找問題的答案
這又分成兩個步驟,首先是通過查找資料來了解是否有人已經回答了這個問題。做科學是探索人類都不知道答案的問題,不是做家庭作業。別人都知道答案的問題,我們把答案找出來,這不是科學研究,而是學習。所以當一個問題提出來後,一定要先通過各種手段去了解是否已經有答案。我們現在的學生都會用Google或網路來解決生活上遇到的問題。做科研也一樣,只不過要查找的是更專業的資料。現在Google也有一些科學的資料,比如課件、演講、甚至是科學前沿的會議文集。查找資料的過程保證提出來的問題是科學的。當確定這個問題沒有答案之後,就可以進一步和專業的老師討論,尋求一些幫助。因此科研往往需要一個指導老師。有的學生,沒有自己問為什麼,直接請老師出課題做,這樣就兩步並成一步,因為老師基本上知道這個問題的情況。即便如此,查資料的過程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不可缺少的過程。查完後發現這個問題確實很多人不知道,但他人已用了什麼方法去嘗試,有什麼結果,都要了解清楚,然後才進一步去研究。
研究分成幾種類型,第一種是把規律從文獻資料中總結出來。第二種是把前人做的事情都好好看看,自己是不是能想出更好更巧妙的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或者推進一步。有可能前人的一些工作缺少工具,比如數學,計算機,外語等,你掌握了某種新的工具也許就能夠解決這個問題。很多情況下做研究不是一下子就把所問題完全解決了,很可能只是探索這個難題中的一小部分。有時尋求一個問題的答案就像建立一個學科一樣難。例如多少年前問:「太陽為什麼會發光」,要解答這個問題,現在知道需要原子核的理論,太陽大氣的模型等知識。幾十年前沒有這些知識基礎,回答起來就很難。
3) 做筆記
所有的探索過程都要做筆記。從問題的提出和資料查找開始就要記,還要完整地記錄資料的出處。筆記一方面能記錄自己思考的心路歷程,另一方面,從做好的筆記里能找出前人的問題。很多人因為資料查找不全,或者查過忘了使得工作難以進行。解決問題過程中的筆記也十分重要,筆記可以驗證你的結果。有時你自己搞錯了,看筆記也許就能發現問題所在。因此,做好每一步的筆記在科研中是十分重要的。
4) 寫論文
問題都研究清楚有結論後,要把所有的調查研究,包括筆記進行仔細的總結和整理,最後寫成一篇論文。論文包括幾個部分:摘要,引言,問題的解決,結論,致謝,參考文獻等。
寫論文思路一定要十分清晰。在論文寫作的過程中,首先要清楚你的論文題目是什麼。摘要是概括全文的一個東西;引言是闡述問題的提出,介紹前人對這個問題有哪些思考,他們都做過什麼樣的工作,得出了什麼結論,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我們這個工作要解決什麼問題。論文的第二部分,交代我們用了什麼樣的資料或者觀測實驗,怎樣一步一步的往下做,得到一個新的結果,有的包括公式的詳細推導。這個過程中所有的圖、表、公式都要十分清晰,讓人一看就懂。這部分實際上是論文的主體。第三部分,解決了這個問題,並對得到的結果進行總結和討論。討論這項工作和前人比較,有什麼進步,有什麼局限性,這個結果再往前推動有什麼意義。這里把你的結果跟前人甚至是將來問題的研究都有清晰的交待和比較,是一個再思考的過程。有的論文還有一個總結,這個部分看上去和摘要很像,實際上是更清晰地把論文怎麼做,得到什麼結論,寫得更詳細,和摘要不完全一樣。最後是致謝,例如有人幫你查找資料,或者有人和你討論,使你受到啟發,這個時候要充滿感恩心地寫出來。有時候討論給你提供了重要思想,這個時候就不只要感謝,而是要請他合作。總之,一定要充分的理解和估計他人在你的研究中的作用,給他人客觀的評價。
最後特別再次強調,所有論文的寫作當中,總體思路要清晰,章節段落要分明,每句話都要有主謂賓。原則上講,論文中的每一句話都要有出處,除非是你自己發現的。即使是根據別人的經驗總結出來的東西,你也不能抄別人的原話,但可以把別人的研究結果用自己的話做扼要總結,總結必須准確,而且必須給出參考文獻。所有參考文獻要在文章的最後都列出來,包括作者、發表年份,期刊名稱以及卷、頁,或者是誰寫的書、哪個出版社,哪年出版的,第幾頁等等。只有這樣,文章的內容才有理有據,有非常清晰的出處。參考文獻是論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四、 結語
能夠提出問題,然後查找資料,再解決一些問題,最後把所有的工作總結成文,這種研究能力的要求對大學生是有挑戰性的。但這個過程能夠真正鍛煉一個人的思考能力、探索能力、個人的綜合表達能力,並且這個過程會利用到大學學到的外語、計算機以及專業知識。一旦完成這些科研步驟,大學生到社會上會成為更加有用的人才。
B. 本科生做科研助理一般做啥
科研助理是在研發項目的考察立案、方案設計、項目實施、數據分析、後期完善等各個方面支持項目負責人。並且參與實驗室日常運作、檢測試驗、管理維護;,參與項目的小試、中試和工業化。
同時參與產品工藝改進、質量標準的提高,熟練使用實驗測試儀器,並進行相關數據整理及分析。
有時候還會做一些部門負責人交代的其它事宜,就是在工作中更多的是起到輔助作用。
科研助理是主要在工作中起到輔助的作用,對項目負責人提供一些幫助,同時也做一些其它事宜。
那麼自己是否適合走這條路。
你確實喜歡科研,對科研充滿熱情,這時候別人勸你,你都能堅定不移,那麼你就去當科研助理。
你有對熱愛科研的那份決心,但是有多種原因沒能及時上岸。
比如沒文章,文章還沒發表,文章需要修改等等的原因,那你此時選擇這種科研助理過度等待升學機會也是可以的。
C. 怎麼知道一名本科生有沒有科研潛力
如果說做一名本科生有沒有科研的潛力。那要看他在工作中有沒有創造性。如果有創造性的話,那麼他就有這個權利,如果沒有創造性,就沒有搞科研的潛力。
D. 本科生有機會能跟著學校老師做科研嗎
本科生也是有機會跟著學校老師做科研的。你可以郵件聯系本容校或者其他院校的教專授。當然教授也不屬是對什麼人都是感興趣的,首先你得保證你的課內學習成績不能太差,不然教授對你的第一印象就不會太好。聯系教授時,先要自報家門,把自己的排名、過往經歷統統寫出來,讓教授相信你是一個值得培養的人。找科研機會也類似於面試,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如果你有良好的成績,有一定相關領域的小成果、小實踐,還是很容易找到老師帶你做科研的。
E. 本科生,怎麼開口找專業課老師跟做科研項目啊
自己先了解老師研究方向,並拜讀老師的研究論文,自己做一些前期的充分准備,然後以郵件的方式寫一份信給老師,表明自己的決心,並咨詢老師是否能抽空指導你。。。
F. 普通一本大學本科大學生是不是很難搞科研即使是後來出國讀研,也比不上國內的985大學研究生
是這樣的,985大學出生的本科生,在今後從事科研方面確實具有優勢,但是也僅僅是出身好而已,漫漫科研路,還是更多的依靠自身的努力。那麼,普通一本的學生怎麼逆襲呢?
只有一條路,那就是出國,到國外名校去深造,最好拿到頂級名校的博士學位。然後進入國外較好的科研團隊搞科研攻關,做出點實打實的東西,這樣回國的路就暢通了。
或者碩士博士在國內具有頂級專業實力的名校讀書,鍛煉也是很明顯的,去南方不是特別好的大學任教,資助和待遇也都是很具有吸引力的。
希望對你有幫助!
G. 本科生,怎麼聯系教授搞科研
如果是本校的老師,直接去辦公室找他,把你的想法告知,或是找一個跟那專個教授認識(最好是熟屬悉)的人做個中間人幫忙引薦。如果是外校的老師,看看本校有沒有跟他認識的老師可以引薦,如果實在不行,就只能直接去那所學校找那位教授了,心誠嘛
H. 本科生應該如何發核心期刊
針對本科生而言,比較大眾化一些的方法有兩個:一是找代理機構幫忙,二是按正規流程走。
找代理機構可能是很多想要發表核心期刊同學想走的路子,但是我覺得並不是很合適。其一,價格相當高,我知道的代理機構中一篇北核最便宜的也得1.8萬,最貴的我見過有接近7萬的,平均都在3到4萬元之間。這個價格大多數本科生根本接受不了。
其二,騙子太多了,這類新聞相當多,有的騙子說什麼先交定金之類的,拿了錢就拉黑你。但這也不代表所有機構都是騙子,總之慧眼識珠,不要上當。
其三,即便不是騙子,一般正規的核心刊物也要求作者的職稱和學歷,本科生即使掏錢都不見得能發表。
其四,涉及到了學術不端的問題。
而另一條路就是走正規的官網投稿等待發表了,這條路首先要求必須找一位「好導師」,而且你要是真的想發表核心的話,最好從大一末或大二初就開始,找到系裡的老師,說明想要跟她做科研或者跟老師做課題的來意,態度誠懇些,並且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一般的老師都不會拒絕的。
在你「做科研」的前期,老師可能只讓你在他的課題組打打下手,並沒有什麼產出,但這也都是必經之路。當你完全熟悉了科學研究的一般流程,並且具備了獨立思考及寫作的能力後,就完全可以自己嘗試寫出一篇高質量的論文了。
或者即便不寫論文,那麼幫了課題組這么長時間的忙,老師一般也會在他發表的論文中掛上你的名字的。
大學教師很少有主動投稿普刊的,一般最低投的稿件也是核心,甚至是SCI。至於後期可能出現誰是一作誰是二作的排名問題,我認為這並不是什麼大事,甚至你自己要主動提出署名二作甚至三作的要求,別忘了沒有你的導師幫忙,你走不到這一步的,況且,論文還得審核第一作者的資質。
如果只有一個本科生的話,一般是不給發表的。當然,一般導師做通訊作者,你做第一作者,也是一個很常見的搭配。但是不論怎樣,一定要懷有一顆感恩之心,對待幫助過自己的所有人。
起源
1931年著名文獻學家布拉德福首先揭示了文獻集中與分散規律,發現某時期某學科1/3的論文刊登在3.2%的期刊上;196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研究了二次文獻在期刊上的分布,發現75%的文獻出現在10%的期刊中。
1971年,SCI的創始人加菲爾德統計了參考文獻在期刊上的分布情況,發現24%的引文出現在1.25%的期刊上,等等,這些研究都表明期刊存在「核心效應」,從而衍生了「核心期刊」的概念。
依據布拉德福定律,如果科學期刊按其所刊載某一學科論文的數量多少,依遞減順序排列並劃分出一個與該學科密切相關的期刊所形成的核心區期刊區以及另外幾個區,使每個區中的期刊載文數量相當,則核心區期刊數量與相繼區的期刊數量成1:n∧2:n∧3:n∧4……即刊登與某一學科或專業有關的論文較多的那些期刊。
I. 要有怎樣的文憑才有資格搞科研
科研有很多種,崗位有很多,不同單位要求不一樣。國字型大小單位要求博士,碩士只是參與課題不主導,地方科研院所碩士一般就行,三線城市本科就行。如果你想自己搞科研,沒有文憑都行。科研大門向所有人打開,不必在意別人的評說。只要你的研究目的明確,方法得當,結果分析合理,你的成果就會得到別人的認可。有個搞油菜育種的農民,其油菜品種得到全世界科學家的認可。此例足以說明。
J. 本科學歷,能有什麼成就在科研學術道路上
您好呀。
您要是想在科研學術道路上有所成就,那麼就要先考研,這樣才能有一番成就在科研學術道路上,考研是一道門檻,要是連考研都過不了,那麼後期更是困難重重
祝您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