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專升本科 » 農村小學教師本科學歷的佔多少

農村小學教師本科學歷的佔多少

發布時間: 2022-06-01 12:29:39

Ⅰ 目前小學老師的學歷普遍在什麼水平

小學老師大多數是師范專業專科及以上學歷水平

一般來說,對於小學老師而言,大多數都是師范專業專科以及以上學歷,如果說你沒有到專科的話,肯定是不能夠當老師的,而且需要考到小學的教師資格證,不過專科的基本是在縣裡面,或者鄉下。本科學歷的很多都在市裡面的學校做老師,現在很多學校在招老師的時候要求本科學歷,所以很多市裡面的小學老師是本科學歷,市直學校在招聘的時候一般都需要本科及以上了,新一線小學老師都是要求本科以上學歷或者部署師范大學免費師范生(部署師范大學考上本科分數也不低)。發達地區的學校也會有五六十個應聘的,而且大多數都是部屬師范院校的研究生,競爭非常激烈。一二線城市估計好一些,至少也得較好一點的本科或者研究生吧,三四線城市以下,很多也是本科。縣里或者鄉下的小學老師都是專科及以上就可以。具體要看當地的教師招聘的要求,現如今招聘要求也是越來越高了。

Ⅱ 小學老師大部分為何是大學本科學歷畢業的

因為小學老師大部分都是師范大學畢業的,現在所以說大部分都是大學本科的學歷,有一些小學最低學歷還是碩士研究生學歷

Ⅲ 如何提高農村小學教師整體素質經驗

教學工作是學校一切工作的中心,而教師是教學工作的主力軍。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辦好一所學校的關鍵。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始終是學校工作的重心。改革開放以來,教育事業大發展,人事制度大變革,人才大流動,教師隊伍的穩定性受到沖擊,教師的整體素質有所下降,不能適應重點中學的要求。至1995年,學校共有教師143人,其中大學本科學歷94人,專科學歷39人,中專學歷10人,學歷不達標教師計49人,佔全體教師的34%。為提高教師整體素質,學校近年來做了大量工作,名師帶動,全面開花,取得可喜的成績。

(一)名師帶動
具體做法是:一推、二揚、三樹、四培。
「一推」即推出去。長期以來,鍾祥一中作為湖北省重點中學,培養和造就了一批忠誠黨的教育事業,知識淵博,基礎扎實,經驗豐富的教師,他們恪盡職守,愛崗敬業,在工作中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學校利用一切機會,表彰先進,盡可能的把有能力的教師推出去,擴大他們的影響,讓他們成名成家,讓他們享受榮譽。鍾祥一中有特級教師11人:吳穹、王開洋、孫金榮、王德松(語文),盧克之(政治),郭克勖、鄭國晃(數學),杜旻(英語),黃燊榮、吳遠懷(物理),魏立賢(地理);專家型教師2人:孫金榮(語文),邵成雲(物理);湖北省骨幹教師5人:孫金榮、杜傳家、李統元(語文),劉朝思(政治),范德憲(數學);荊門市高中各學科帶頭人19人:王開洋、孫金榮、杜傳家、李統元(語文),鄭國晃、陳國仿、朱德林、范德憲(數學),杜旻、施平(英語),張霓斌、邵成雲(物理),李儒秀、魏太紅(化學),任愛華(生物),溫家柏、劉朝思、汪征路(政治),孟波(體育);鍾祥市高中各學科帶頭人17人:王德松、李國貴、唐慶柱(語文),蔡興剛、姚正生、李玉春、全德新(數學),程祥濤、李天明、張中江(英語),張順祥(物理),陳世廉(化學),賀斌(政治),王成、劉丁清(歷史),魯德滿、崔祖學(地理);鍾祥市骨幹教師是34人:鄒祖斌、宋學政、熊興國、夏家旺(語文),常緒珠、劉同享、周德豐、盧永金、姜家金、沈斌、王登清(數學),李顯斌、周友祥、李永紅、劉振霞、鄧大忠、朱萬朝(英語),楊應清、高遵旭、楊茂林、彭宜琴(物理),李洪安、曹永憲、易先明、肖家滿、胡德英、胡新林、鍾立松(化學),董斌、彭俊林(政治),沈旭東(地理),王忠誠、張光選、田永濤(體育)。2003年5月,根據荊門市教育局《關於評選第二屆荊門市名師的通知》精神(第一屆評選,因鍾祥尚未隸屬於荊門市,未參加評選),經全校教師投票推薦,鍾祥一中入選荊門市第二屆名師6人:王德松、杜傳家(語文);陳國仿(數學);杜旻(英語);劉朝思(政治);胡曉峰(生物)。
「二揚」即大力表揚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績的教師,在學校內部造成一種「教書光榮,立功受獎」的氛圍,除了推出去的名師,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以外,學校每年都要根據教師的實際工作業績,評選「學習錢學森,爭當好園丁」校園標兵24人。根據每年高考成績,經市教委核定的「十佳班主任」「十佳備課組長」「十佳優秀教師」「十佳治跛能手」等先進個人,給予精神和物質獎勵,並張榜公布,製作形象牌,以彰顯他們的成績,讓一些教學成績突出的青年教師逐步成長成為名師。
「三樹」即樹形象、立標兵,充分發揮名師的示範與激勵作用。2002年秋,學校決定在新校區辦公樓至學校前大門的環形大道上建立「名師名生」一條路,經過各教研組推薦,學校公示並經行政會票決,確定了鍾祥一中第一批名師,學校撥專款為首批名師製作了形象牌,以彰顯他們的成績和貢獻。鍾祥一中第一批名師有:語文教師:王德松、王祖榮、杜傳家、宋學政、鄒祖斌、唐慶柱;數學教師:李玉春、范德憲、姚正生、郭嗣彪、曾剛、蔡興剛;英語教師:張中江、李天明、李顯斌、杜旻、程祥濤;物理教師:邵成雲、楊應清、陶利民;化學教師:李華斌、陳世廉、胡德英、魏太紅;生物教師:任愛華;政治教師:劉朝思、賀斌;歷史教師:王成;地理教師:魯德滿;體育教師:孟波。
「四培」即送出去培訓。為打造名師,培養造就名師隊伍,學校近年來注重對有培養前途教師的培養和關懷。凡有教師學習的機會,學校都積極鼓勵他們走出去學習、觀摩,以擴大視野,增長才幹,使他們逐步成為具有影響的名師。自1997年以來,鍾祥一中共有50餘位教師參加了湖北省骨幹教師培訓班的學習,2002年政治教師賀斌參加了全國政治骨幹教師培訓班的學習。通過外出學習、觀摩,有效地促進了名師隊伍的建設。

(二)全面提高
具體做法是:一學、二促、三幫。
「一學」即加強學習,重點是教學基本功和業務知識的學習,內容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基本技能的學習,如「普通話通級培訓班」「微機技術培訓班」的學習。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普及,多媒體教學成了當前學校教學的常規方式之一,但許多教師對這一新技術是陌生的,為了普及信息技術,學校多次組織教師利用寒暑假進行電腦技術培訓,有效地提高了教師電腦技術的運用能力。經過普通話訓練班的學習,全校教師已有95%以上通級達標,達到了高中教師普通話能力的要求。二是更新觀念,更新知識結構的學習,為提高全體教師的整體素質,學校組織全體教師參加了新課程培訓班的學習。2000年至2003年,全校各學科所有教師,都曾先後到沙洋師專培訓1—2次,2003年秋學校又組織全體教師學習了《新課程標准》的有關論著,如《教師教學究竟靠什麼》、《誰來決定我們學校的課程》、《課程的反思與重建》等。學習新課程標准,提高了全體教師對新課程體系的認識和了解,更新了教學觀念,為實施新課程標准,奠定了基礎。三是學歷達標的學習,為促進學歷未達標教師的學習,學校鼓勵在職教師以多種形式學習,以迅速實現學歷達標,做一個合格的高中教師。目前,鍾祥一中教師學歷達標率已達98%。
「二促」就是積極鼓勵、嚴格要求、促進青年教師提高素質,成熟到位。學校根據教學過程中的「備、教、改、導」等環節對全體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提出了嚴格的要求。要求每個教師每學期都要完成「四個一」,即寫好一份教案,上好一節公開課,出好一套試題,寫好一篇論文。對剛分配到校的青年教師還要求他們上好達標課,過關課。對已具備一定教學經驗的青年教師則要求他們上好優質課,鼓勵他們積極參加上級主管部門組織的優質競賽課。對於能夠為學校爭光,拿回獎勵的教師學校還另予獎勵。自1995年以來,我校有20多名教師獲省優質競賽課獎勵,有50多名教師獲荊門優質課獎勵,其中數學教師高顯政因課堂教學成績突出,獲湖北省青年教師數學優質課一等獎,省教研室專邀他說課並製成錄像,向全省推廣。
「三幫」即以老帶新,幫助青年教師提高業務水平,幫助他們盡快成熟。在對青年教師的培養上,學校規定每個學期各教研組的計劃中須有一條,要求每個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必須和青年教師結成對子。以老帶新,互幫互學,幫助青年教師成熟到位。同時還鼓勵本校教師向外校乃至外市外省名師拜師學藝,我校語文教師夏家旺於1997年向湖北省特級教師、武漢六中語文老師胡明道拜師學藝,定期觀摩,學習胡明道老師的課堂教學藝術,從而提高了自己課堂教學水平,成長為鍾祥市的語文骨幹教師。
總之,在打造名師隊伍,提高教師整體素質方面,鍾祥一中採取了得力措施,取得了可喜成績。

Ⅳ 城鄉教育差距

我們國家的政府和教育部門正在加大力度,發展城鄉的基礎教育事業,特別是農村的基礎教育更是放在了首位來抓,可是相比之下,我們國家的城鄉基礎教育還相差有多遠呢?不管是硬體、還是軟體,都不無法提並論,更不法相比。

孩子是我們國家的未來,就個道理誰都明白,誰都清楚。在我國,鄉下的兒童占我國兒童總數的多少呢?我沒有做過調查,也沒有看過相關的報道,但我覺得農村兒童的比例絕不是少數,可是他們面臨的基礎教育是什麼樣的狀況呢?校舍緊張、師資缺乏、資源不足等等問題;而在城市裡,我們的城裡兒童又是怎樣的待遇呢?每天上學、放學有家長接送,每到星期六、星期天的時候更有相關的學習、特長班來等待他們,他們的365天基本上都是在學習中度過,談不上有什麼休息的時間。所以,我總覺得現在的小孩的上學太累了,沒有半點的自由,除了睡覺的時間,其餘的全被各種學習、補習給佔了。

以城鄉之間的基礎教育的硬體、軟體來說,硬體還不算是最主要的,軟體的緊張更是制約了農村基礎教育的發展。硬體方面我們可以通過多種渠道來進行幫助,而國家也在下大力氣改善著這一狀況,是的,教室可以修,就像我昨天看到的一樣,我覺得那還是一所不錯的小學,校舍是那樣的新,只有等真正走進去了以後才知道情況,完全與想像中的不一樣,即使我那時候在那個偏遠的小山村上小學的時候,情況也沒有這樣的差啊,更何況時間都過去二十來年了,可想而知,在那些西部偏遠的鄉下又有多少是這樣,甚至比這樣還要差的小學呢,這些通過國家和地方各級政府的關心,慢慢地會得到改善。而軟體問題即師資的緊張和流失是小學基礎教育發展的一大問題,農村人口的流動是前所未有的在,以前在教師崗位上辛勤耕耘的園丁們,他們又面臨著怎樣的誘惑哪?他們身邊出去的朋友,一個個都過上了富足的日子,而自己還是那幾個死工資,連吃飯都不夠,因而,有多少優秀的園丁被生活迫而加入外出掏金的浪潮呢?即使是那些在崗的老師們,從他們畢業或走上這個崗位以後,就再也沒有接受任何形式的培訓與充電又有多少呢?他們交流教學心得、經驗的機會也比城裡的少多了,他們甚至好多都沒有交流的機會。

現在城裡的基礎教育狀況,只要是在電腦面前看這篇文章的人都知道,有多少的優越我也不想多說,而農村的基礎教育狀況卻沒有多少人會了解,更沒有幾個人有過親身的體驗,他們之間的差距有多遠更是無法了解,基礎教育絕不是句話,它關系著一個國家未來的命運,更關系著一個國家未來的強大,只有他們才未來真正的主人。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國家發展、社會發展的基礎,只有把我們的教育搞好,特別是把我們的基礎教育搞好,有了良好的基礎才是科技發展的根本,才是國家、社會強大的根本。讓我們都來關心我們國家的基礎教育,特別是關心農村中小學的基礎教育。也讓我們的城鄉基礎教育少一些差距,讓我們對農村的基礎教育多一些愛心,多一份幫助。

Ⅳ 甘肅天水武山楊河西山小學教師本科學歷有多少

摘要 您好,我正在幫您查詢相關的信息,馬上回復您。

Ⅵ 中國農村和城市的平均受教育程度分別是多少年

我國農村人口素質低下,從文化素質看,據國家統計局統計,在農村勞動力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佔87.8%,高中及中專文化程度的佔11.7%,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只佔0.52%"文盲半文盲等低質量的農村勞動力較多。

據國家統計局測算,全國九年制義務教育平均完成率2002年僅為79.25%,2003年僅為79.57%。

(6)農村小學教師本科學歷的佔多少擴展閱讀:

《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第1號)》:我國於2000年11月1日進行了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登記工作。全國總人口為129533萬人。其中:祖國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門、馬祖等島嶼)和現役軍人的人口共126583萬人。

祖國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中,接受大學(指大專以上)教育的4571萬人;接受高中(含中專)教育的14109萬人;接受初中教育的42989萬人;接受小學教育的45191萬人(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

文盲人口(15歲及15歲以上不識字或識字很少的人)為8507萬人,文盲率為6.72%。每10萬人中擁有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數:具有大學程度的為3611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為11146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為33961人;具有小學程度的為35701人。

Ⅶ 如何解決當下農村小學教育面臨的問題

一、當前農村義務教育存在的幾個主要問題

1、中小學生輟學問題沒有得到很好地解決

據調查,近年農村中小學生輟學比例有上升之勢。洞口縣反映一些地方中小學生輟學呈上升趨勢,尤其是初中學生輟學比較嚴重,其中小學生輟學率在1%左右,初中生輟學率在8%左右。保靖縣2004年農村中學初中報案數為15082人,2005年春實到數13940人,2004年秋至2005年春半年輟學率為7.57%,比2003年秋至2004年春半年輟學率5.57%,上升了2個百分點。芷江縣農村中小學輟學率比較低,小學輟學率0.3 %,初中生輟學率3.3%,但部分邊遠學校輟學率較高。如芷江縣冷水溪鄉中心小學2004年末有學生441人,而2005年春季在校學生只有435人,輟學6人,輟學比例1.36%;該鄉中學2004年末共有學生362人,2005年春季在校學生只有330人,輟學學生32人,輟學比例高達8.8%,其中僅該校初三年級81班就有6名學生輟學,輟學比例高達17.1%。據該校老師說:該校學生從初中一年級到初中畢業,3年內將近有30%左右的學生輟學,平均每年有10%的學生輟學。

這些學生輟學的主要原因:

一是農民教育投入與收益預期的不對稱。農民投入教育的原動力在於增強勞動者技能,能夠達到更好地增加收入的預期。現行教育實是應試教育,學生讀書只有一條考上大學的路。當前高中及大學升學率仍然很低,而初中、高中嚴重忽視學以致用,畢業的學生沒有勞動技能,對擇業、就業沒有多大幫助,讀完初中、高中仍是回家種地或外出打工。在農業生產上的簡單的同質勞動,所獲得的收益文盲與小學、初中、高中生,仍至更高學歷的人差別不大;外出打工高中以下學歷人員收入水平,處於相同的最低層次。一個縣平均每年只有兩三百名學生能夠入大學的現實,使成績差以及一般的學生失去了人生目標,家長也失去了希望。「考不起大學,無用!」新的「讀書無用論」在學生及家長中漫延。

二是農民教育支出與收入水平的不對稱。據調查,2004年全省農民人均學雜費支出194.56元,是農民生活消費中除食品、住房消費之外的第一大支出。具體到有學生的家庭,一個初中學生一年的學雜費是1200元,高中生的費用(包括學雜費和寄宿生活費)是4000-6000元,這與絕大多數農民的年收入水平是不相稱的。2004年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僅2838元,而保靖、芷江等貧困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只有1508元、2241元。農民一個中等收入水平家庭能勉強負擔一個高中生,如果有兩個高中的學生,或有個大學生,多數家庭將為此負上沉重的債務。在我們隨機調查9個村25個在讀大學生家庭中,因學生讀書而家庭生活困難的有20戶,因此成為貧困戶的有10戶。讀書在貧困地區是農民最沉重的負擔之一,也是農民最大致貧因素之一。農村因交不起學費而輟學的學生占輟學比例的50%左右,尤其是以小學輟學為多。如芷江縣冷水溪鄉壠口坪村學生楊洋,平時成績不錯,但由於其父親過世,家裡失去勞力,家境困難,交不起學費而不得不在上初二時就輟學回家。又如芷江縣公坪鎮順溪鋪村民彭鳴發2004年學雜費開支4335元,占該戶純收入的43.5%;該村村民彭華2004年學雜費開支439元,占該戶純收入的13%;羅舊鎮曹家坪村村民唐成軍2004年學雜費開支1242元,占該戶純收入的17.5%;土橋鄉肖家田村村民張茂貞2004年學雜費開支1396元,占該戶純收入的21%。由於學雜費負擔過重,有的農民負擔不了過重的學雜費開支,不得不讓自己的小孩輟學。

三是教學質量、教學效果與學生期望的不對稱。學生讀書最大的期望是能夠順利完成學業,增長才幹。由於學校資源的稀缺性和教育資源分布的差異性,農村學生很難有好的學習條件。2003年保靖全縣初中畢業生3426人,高中招生1205人,僅占初中畢業生數的35.17%。農村初中學生升高中就更低了。2004年初有關部門進行「陽光工程」勞務培訓,全縣有72名在校初中生參加培訓。經縣政府制止後,有些家長學生想不通,他們問:讀高中無望,讀大學更是困難重重,參加培訓後直接去打工,有什麼不好?

四是社會對貧困生救助力度雖在逐年加大,但仍然不夠。去年全縣「兩減一補」資金達到了百萬元。仍只能解決部分特困生的學費書費,基本上不能解決生活費。而學生生活費對一些家庭來說,是一筆很大的開銷,特別是我縣農村計劃生育實行兩孩制,大多家庭同時負擔兩個孩子讀書,給困難戶造成的壓力更大。在學校時學生生活上的較大差異性,又讓一些學生產生較強的自卑感而棄學。據水田河中學校長反映,該校貧困生面達50%,減免學費書費面為33%、因生活補助沒有到位沒能執行,一些學生飲食很難解決。如初二63班的一名孤兒,每星期由不寬裕的親屬給2元錢,自備酸菜或醬油在學校泡飯吃,餐餐如此。這樣的學生是要有很大的決心和超強的毅力才能完成學業。該校每學期因放假前催費而輟學達30人左右。

五是「留守孩」輟學比例大。由於父母長年在外打工,許多孩子隔代相哺,得不到正常的家庭教育,養成了驕慣、放任等不良習氣。學校管不了,家中沒人管。一些孩子在學校拉幫結派,相互影響,共同逃課、鬧事。最後演變成厭學輟學。保靖縣水田河中學「留守孩」學生佔30%,是輟學最多的群體之一。另外這部分學生因父母在外打工,無心學習,跟著父母外出打工的較多。

六是部分學生因厭學而輟學。有厭學心理的主要是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他們在學校讀書學習非常吃力,無心念書,寧願在家裡做工。如芷江縣冷水溪鄉桐油坪村王繼沖組的吳清玉同學,其家長已經將2005年上期學雜費都准備好了,要他去學校報名讀書,而他卻死活也不肯,寧願在家干農活。據了解,在輟學學生中,具有厭學心理的佔20%左右。

2、農村義務教育投入的缺額增大

農村稅費改革以後,義務教育投入的缺額越來越大,全省缺口已達9億元,並且目前尚無有效的辦法來彌補這一缺口。全省農村中小學教育負債達25.3億元,佔全省教育負債的79.7%。如國家級貧困縣保靖縣,財政還處於保工資階段,沒有能力對教育公用經費給予保證。執行「一費制」,按5∶2∶3的比例補助,縣財政無法落實,缺口達210萬元。「兩免一補」,縣級負擔的生活費補貼現在還沒有到位。「兩基」攻堅以來,全縣負債達1900多萬元,導致全縣中小學運轉十分困難。又如新寧縣共有教職工6835人,其中離退休人員1501人,需人員經費8550萬元。其中,基本工資需7112萬元,政策性補貼及福利需1438萬元。2004年地方財政實際撥款6380萬元,連基本的工資都不能保證,政策性補貼及福利費全靠學校自己解決。加上因學生家庭貧困,有些農村學校連正常的學雜費也難以收齊。如保靖縣水田河中學每個學期有2萬元左右的正常費用無法收取。經費緊張到教師培訓費用都要自己掏錢,侵害了教師利益。此外,農村學校辦學規模小,教育成本遠高於城鎮,旅差費、基礎設施建設費遠高於城鎮。連水電費都比城鎮高,2004年保靖縣中小學均價水費達1.205元、電費達0.80元。

3、農村中小學亂收費現象仍然存在

由於財政投入嚴重不足,為了維持學校的運轉,就不得不想方設法弄錢。據對芷江縣2004年秋季和2005年春季農村中小學收費情況調查,目前芷江縣農村中小學亂收費現象依然存在,主要問題有:一是學校收費不規范。如部分農村中小學在收取學費之外,還收取班費、信息技術費、期末試卷費、通宿生收取寄宿費等,教師獎勵基金和選訂課本費均已列入學校收費范圍之內。部分中小學收費不開票據或票據要素不全。二是食堂管理不規范,變相加重學生負擔。如芷江縣冷水溪鄉部分村民抱怨,學生在學校食堂用餐是「四兩米,四兩飯,吃不飽,怎麼辦?」,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而食堂竟將大車大車的大米拿到市場上出售。三是各種代收費項目多、金額大。調查發現,今年學生繳納的各種代收費項目特別多,金額特別大,各種代收費之和大大超過了一費制必繳部分,有的甚至高達幾倍。今年具有普遍性的代收項目有:每生5元「防疫費」,每生2元的「教師獎勵基金」,每生25—35元的「純凈水費」,學生疾病住院醫療保險費每年20元,單車寄存費每期15元,早餐費100至180元,還有報刊雜志費、牛奶費、豆奶費、各種名目繁多的教輔資料費,都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四是「自願」項目的繳納,家長學生很難做到自主自願。據我們調查,這些自願交納項目的「自願」繳納比率出奇的高,但學校與家長的有著截然不同的解釋。不少學生家長反映,早餐費、純凈水、教輔資料、保險費、防疫費根本不是自願繳納的,有的學校規定,不願意繳納上述項目的學生,要班主任簽字後才能免繳、才能領書,大部分家長及學生考慮到今後的師生關系不好處理,就是不願意也不得不被迫繳納。有的學校乾脆就是一刀切,通通都要收。南縣有一位家長說,農村學生的經濟條件都很差,但學校硬是要學生繳30元錢的純凈水費,這相當於半年的電費,不交吧,又怕孩子在學校受委屈,學校這種搞法硬是要不得。一些學校的學生家長反映,學生在開學報名時不管你家住遠近,不管是否自願,都要繳納本學期的早餐費。有不少學校在開學時已為學生選好了各種報刊和教輔資料,你只管去交錢領書。現在的老師不是每天都在黑板上布置作業,而是要在買的「基礎訓練」上做作業,這一項開支一名初中生每期需要30元左右。五是為學生訂閱了許多沒有安排課程的教科書,加重了學生的經濟負擔,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如縣城某中學初二的《勞動技術》,《綜合實踐》,初三的《體育與健康》,《美術》,《音樂》,《寫字》,這些書籍學校沒有安排授課,學生也沒有去自學,有的學生領了這些書後不久就直接送往了廢品收購店,每期一個學生要為此浪費10至30元。六是學校各種證卡費用、校服費用負擔重。如一中學的餐卡要15元,校徽要2元一個,並且很容易壞;學生繳費時要用銀行卡,辦證時要10元,初中六個學期需要交納銀行年費40元,這對來自農村的學生來說又是一筆大費用,有些家長說,用銀行卡繳費比直接交錢三年要多用50元,這種搞法是學校銀行都受益,學生家長來買單。一套質量差的校服就要幾十元錢。

4、不同程度的危房威脅著學生和教職工的生命安全

目前,芷江縣現有64所學校存在危房95棟(皆為磚木結構),危房面積29848平方米,包括廁所、教室、宿舍、食堂、禮堂都存在大面積的、不同程度的危房現象。其中:C級危房17048平方米,占危房總面積的57%;D級危房12800平方米,占危房面積的43%。大面積的、程度較重的危房現象主要存在於邊遠地區學校,例如:木葉溪中學危房面積565平方米,為C級危房;土橋中心小學危房面積400平方米,為C級危房;上坪學校危房面積481平方米,為C級危房;碧涌中心小學存在危房面積405平方米,為C級危房;板山學校危房面積686平方米,為C級危房;冷水溪向家元村小危房面積598平方米,為C級危房。距縣城較近的學校也有岩橋中心小學,危房面積562平方米,為D級危房;水寬中學危房面積為459平方米,C級危房;五郎溪學校危房面積604平方米,為D級危房。這些危房均是六、七十年代修建的磚木結構房屋。目前學校存在危房現象的學生數近15000人,危房嚴重威脅著學生和教職工的生命安全。新寧縣尚有中小學危房2.6萬平方米,D級危房1.2萬平方米。一部分村小學校仍租用民房上課,舊危房沒有消除,新危房卻不斷增加。2004年又新增危房面積1418平方米。稅費改革後,危房改造資金鏈斷裂,加之貧困縣辦學條件差,底子薄,危房改造的任務越來越艱巨。

5、學校基礎設施薄弱

2004年末保靖全縣中小學固定資產總值6439.43萬元,學生人平1417.37元,其中:圖書儀器設備總值825萬元,人平182元。全縣學校危房面積2004年達25720平方米。全縣學校基礎設施參差不齊,一些學校簡陋到不能再簡陋的程度。水田河中學於1958年開辦,到現在設施完備的僅教室一項。全校住校生有560人,只有24間侵室,按標准只能住384人,尚欠11間;圖書室、閱覽室、理化實驗室、遠程教育室、語音室、音樂室、體育室等都沒有;790人師生只有一個籃球場、兩張乒乓球台、一條156米跑道;750套學位,破損率達30%;教具方面陳舊不堪,黑板28塊中土黑板15塊;教師宿舍屬危房。

6、農村師資力量有待提高

據統計,全省農村小學、中學任課老師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只佔26.68%和37.31%,而在城市小學、中學則分別達到61.12%和98.39%。農村師資力量薄弱,尤其是邊遠貧困地區優秀師資流失嚴重,教育質量下降,學校對學生的吸引力下滑。保靖縣水田河鎮中學因處於貧困地區,辦學條件差,對老師沒有吸引力,全校核編40名教師,兩年來調出14人,佔35%,2名教師因事因病不能代課,調入教師9人,相差5人,全校還提高使用老師7人,其中主課語文、數學教師5人,另外還有代課老師3人,現在全校沒有一個學科帶頭人。校長說:調入的教師中是城郊學校不要的多,大多業務能力差、責任心不強。這樣的隊伍怎麼能辦好學校!怎麼能讓學生得到好的教育!調查的芷江縣普通中學教師學歷合格率僅為86.8%,而農村中學教師學歷合格率更低。據對某鄉中小學的師資力量調查,該校高中、中專學歷的教師佔60%,大專35%,本科只有5%,而且30%的教師高齡化,教學方式古板,很難適應現代教學的要求。

二、解決當前農村義務教育存在問題的幾點建議

1、提高認識,保障義務教育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人力資本是一種比土地、資本、勞動力數量等物力資本更為重要的一種資本。人力資本投資收益遠大於物力資本的投資收益。因此,資本積累應從物力資本積累轉向人力資本積累。特別是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21世紀的競爭主要在於人才的競爭。而人才是通過人力資本投資形成的,教育是人力資本投資的最主要形式。因此,經濟的持續穩定強有力的發展最終決定於教育,從而決定於人力資本存量的多少。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教育,世界上三次成功的經濟超越(美國對英國、日本對美國、亞洲四小龍對西歐)最根本的經驗在於,它們通過超前和加速開發人力資源,提高勞動者素質,為經濟發展積累了大量人力資本,推動了經濟的快速增長。許多發展中國家都實行了12年制免費義務教育,中國要加快經濟和社會發展步伐,就要加快人力資源培養,提高勞動者素質,就必須加大對教育尤其是農村義務教育的投入,盡快實施12年制義務教育。

2、進一步完善辦學管理體制

要按照國務院分級管理、以縣為主的要求,重點解決好當前突出存在的基礎性、普遍性、全面性方面的幾個問題。一要建立以縣為主,鄉、校職責明確,政令暢通的教育管理網路。鄉(鎮)教育機構撤銷後,要科學劃分縣、鄉的管理職責,防止因職責不清出現新的管理斷層。二要建立以縣為主的中小學校舍改造、維修和建設的良性運作機制。三要建立符合教育規律和特點、與農村各項改革相適應、以縣為主的基礎教育財務管理體制,並制訂出與之配套的中小學財務管理辦法。按照教育法規要求,做到教育的事權和財權相統一,探索以縣為中心建立以教育行政部門管理為主、財政部門監管的教育經費結算中心。四要建立中小學公用經費使用的約束機制。對生均公用經費達不到省定標準的,由當地財政部門補足。財政不得將學校收取的雜費用於平衡財政預算和發放教師工資。五是規范教育行為。一方面,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通過大力開展教師培訓、實施城鎮教師到農村或薄弱學校任教服務制度和教師聘任制度、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提高教師素質,樹立為人師表的良好形象。另一方面,規范教育收費行為。嚴格執行「一費制」收費辦法,將收費標准和投拆電話向社會公示,主動接受學生、家長和社會的監督,增加工作透明度。同時,嚴格落實教育收費督查制度,對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整改,有效防止亂收費。六是優化教育發展環境。建立學校檢查准入制度,杜絕部門對教育的「三亂」行為及干涉學校辦學自主權的行為。加大學校周邊環境治理力度,定期開展學校治安環境綜合整治行動,創造安全有序的學習環境。

3、建立穩定的經費投入保障機制

政府是發展義務教育的投入主體。要進一步明確中央、省、縣在發展義務教育中的責任。各級財政部門要調整支出結構,優先安排義務教育經費預算,確保義務教育經費及時到位正常發放:

一是建議由中央和省級財政統籌教師的工資福利、學雜費,市、縣財政負責學校的基本建設、教學設備的購建和維護。這樣主要是基於教育的長遠發展考慮,人才資源是全社會的資源,農村勞動力資源除為農業生產提供後備力量以外,更多的是為工業化、城鎮化提供人力資源,因此,農村勞動力的培養教育不能單靠農業和農民自己來承擔,應該實現城鄉統籌,由中央和省級財政承擔。

二是費不出校,稅不入校。學校學雜費收入要全部留給學校作為公用經費,不能沖抵對教育的撥款,不能用於發放教師工資或基建,要確保學校雜費的專款專用。部門對學校的檢查應有法律依據,即使是罰款也應全部用於教育。總之,保證費不出校。要出台優惠政策,對教育、學校有關稅費實行減免,力爭稅不入校,為教育營造寬松的環境。

三是實施農村教育扶貧工程,進一步推進幫扶貧困地區農村和幫扶農民家庭困難學生的制度建設。為了盡快解決當前貧困地區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緊缺的燃眉之急,在教育投入體制未改革之前,對實行「一費制」地區,現階段可分別按照教育經費主要支出項目,劃分為學校日常運轉經費、學生的課本費和教職工工資三部分,採取「縣級投入保學校運轉、省級投入保發放學生免費教材,中央投入保教師工資」的措施,分項分級負擔,確保稅費改革後貧困地區農村義務教育的生存和發展。

四是建議中央和省級財政劃撥專項資金,一次性地幫助貧困地區農村解決歷史遺留下的「普九」欠賬問題。或者發行國家債券,專項用於解決「普九」債務。其他有經濟能力的縣市和鄉鎮政府,應承擔起債務轉移的責任,做出計劃,採取有力措施,限期償還。不能讓農村學校繼續背負沉重的歷史包袱。

4、重點加強薄弱學校建設

通過「普九」達標活動,湖南中小學建設有了很大改善,但從總體上看,標准還比較低。要通過調整布局,優化教育資源,加大對農村薄弱學校建設資金的支持力度,增加農村中小學建設經費。要採取多種措施對口支援農村薄弱學校建設,爭取用幾年時間,實現農村中小學辦學條件標准化,促進基礎教育均衡發展,讓廣大農民子女充分享受優質教育,最大限度地縮小農村與城縣在教育條件上的差距,達到教育的公平化

Ⅷ 如何破解農村教師標准上超編,但在現實中又不足的難題

教師結構性缺編:農村中小學發展的障礙

教師結構性缺編問題的出現,對中國教育事業的影響是深刻的,需採取多於齊下的政策措施來加以解決。
我國中小學特別是農村中小學存在教師結構性缺編問題,即教師總量達到或超過規定的編額,但實際編額不足或數量不能滿足教學需要而出現的缺編問題。其主要表現在如下方面: 農村中小學教師結構性缺編問題突出
一是小學科教師不足,表現為體育、音樂、美術、藝術、信息技術等學科教師嚴重缺編。以湖北宜昌地區為例,小學階段,語文(31.2%)和數學(29.4%)教師所佔的比例高達60.6%,而外語( 6.2%)、科學(3.6%)、體育(5.1%)、藝術(0.3%)、音樂(3.0%)、美術(3.0%)、綜合實踐(5.9%)、品德與生活(4.3%)教師所佔比例僅為31.4%,其他(3.0%)和當年不任課教師(5.0%)佔8.0%;中學階段,語文(20.0%)、數學(19.1%)和外語(16.2%)教師所佔的比例達到55.3%.而思想品德(5.3%)、科學(0.1%)、物理(8.4%)、化學(6.4%)、生物(3.9%)、歷史與社會(0.3%)、地理(3.8%)、信息技術(0.8%)、通用技術(0.3%)、體育與健康(4.6%)、藝術(0.1%)、音樂(1.8%)、灸術(2.0% )、綜合實踐(2.3%)教師所佔比例僅為40.1%,其他(1.2%)和當年不任課教師(3.4%)佔4.6%。在任課教師不足的情況下,許多中小學不得不刪減信息技術、通用技術、體育、美術、音樂等非考試科目。
二是中青年教師貧乏,主要表現為年鈴較大的教師所佔比例過大,而年富力強的青年教師非常缺乏,教師隊伍年齡沒有形成合理的橄欖型結構。在宜昌地區,小學階段,35歲及以下的青年教師所佔比例為25%, 36-45歲的教師所佔比例為32%, 46歲及以上的教師所佔比例高達43%;中學階段,35歲及以下的青年教師所佔比例為27%, 36-45歲的教師所佔比例為49%, 46歲及以上的教師所佔比例為24%。中小學教師年齡結構上的青黃不接。為教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留下了隱患。
三是高學歷教師過少,突出表現為專科、高中及以下學歷教師占據較大比例,而研究生畢業的教師所佔比例過低,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不高。在宜昌地區,小學階段,教師隊伍中沒有研究生學歷獲得者,大學本科畢業的教師佔30.8%,而大學專科、高中及以下學歷的教師佔了69.2%;在初中階段,研究生畢業的教師僅佔0.3%,大學本科畢業、專科畢業、高中畢業及以下學歷的教師分別佔70.7%, 27.3%,1.7%;在高中階段,研究生畢業的教師僅佔1.8%,大學本科、專科、高中畢業及以下學歷的教師分別佔96.2%, 1.9%, 0.1%。 「班師比」的教師配備制度更適合農村學校 在我國教育改革過程中,雖然有不少政策出台,但在應對教師結構性缺編方面是「缺席」的。我國2001年的教師編制標准將城市、縣鎮和農村小學生師比分別定為小學19:1, 21:1和23:1.初中分別定為13.5:1, 16:1和18:1,呈現出顯著的農村較縣鎮、縣鎮較城市編制二級遞減的特點。十多年過去了。在城市人口日益集中、鄉村人口日顯分散的今天,依然按照原來的生師比標准來配備教師,致使不少中小學特別是農村中小學出現非正常的表面性教師超編和實質性的師資嚴重不足現象,語文、數學、外語等大學科教師產重盈餘,而音樂、體育、美術等小學科教師十分不足。當前,農村中小學教師工資較低,且工資因物價水平的提高反而呈負增長趨勢,由此造成了高學歷教師引不進,而在崗的高學歷、高素質教師又不斷流失的現象。
教師結構性缺編問題的出現,對中國教育事業的影響是深刻的,需採取多於齊下的政策措施來加以解決。第一,按班(班級)師比核算教師編制。現行編制標准與農村中小學教師需求不
http://wenku..com/link?url=YOBrpwPdFjuhFhgmomgJlW_B-JZL7xXYloVYS

Ⅸ 現在的小學老師都是什麼學歷

現在的小學老師大都是本科以上學歷。

小學教師是指符合一定的條件,經過規范的選拔、任用,在我國各級各類小學從教的特定職業者。也即對小學生進行教育教學的老師;按照職業類型分,教師可分為講授型和非講授型兩種類型。平常大家所熟悉的講授型職業,就是通常說的站在三尺講台上的老師。

小學教師是兒童的啟蒙老師,對兒童今後的成長和人生道路選擇有重要的影響。小學教師一直受到人們的尊重,隨著社會對孩子的關注越來越多,更提高了小學教師的學歷、水平、待遇和社會地位。不管社會如何發展,對孩子的教育也不會放鬆,小學教師的工作也將越來越重要。

職業要求

工作經驗: 熱愛小學教育事業,遵紀守法,品行端正,敬業愛崗;身體狀況良好,性格開朗,有親和力和責任心,語言表達能力強,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術教學手段。

Ⅹ 本科學歷10人,專任教師18人,問本科學歷占專任教師比例是多少

本科學歷實驗專科18人,問,本科學歷在專科比例的是十,除以十八九分之五

熱點內容
長江大學博士後 發布:2025-08-22 14:17:15 瀏覽:955
適合大學生翻拍的電影 發布:2025-08-22 13:59:24 瀏覽:50
大學生早操的意義 發布:2025-08-22 13:49:47 瀏覽:629
美國聖母大學暑期科研 發布:2025-08-22 13:49:43 瀏覽:830
我理想中的大學生活 發布:2025-08-22 13:49:07 瀏覽:123
廣西大學老師招聘網 發布:2025-08-22 13:47:42 瀏覽:523
陝西師范大學王超教授 發布:2025-08-22 13:45:53 瀏覽:467
名牌大學的冷門專業 發布:2025-08-22 13:43:34 瀏覽:622
大學生電話通訊錄 發布:2025-08-22 13:40:23 瀏覽:866
研究生要給導師送錢嗎 發布:2025-08-22 13:28:23 瀏覽: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