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專業建設規劃
❶ 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代表什麼
1、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工作分三年完成。每年3月啟動,經高校網上報送、教育主管部門或高校提交匯總材料、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提出推薦意見等,確定建設點名單,當年10月公布結果。
2、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方案由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制訂,按照建設總量不超過本行政區域內本科專業布點總數的20%,分三年統籌規劃,報教育部備案後與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同步組織實施。
廣東高校234個本科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建設點名單。地方「賽道」中,省屬高校158個專業入選,佔比6.7%,名列全國前茅。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和暨南大學等部屬高校也成績不菲,在中央「賽道」中共有76個專業入選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組成部分:
合並錄取批次,就相當於拆除了圍欄,使高校和考生實現了更大范圍、更深層次、更本質性的相互選擇。
擴大高校辦學自主權和考生選擇權的重要方面,有利於高校在更大空間內招收合適的學生,實現因材施教,從而促進特色化辦學。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
❷ 國內大學本科城市規劃專業的排名情況怎樣
排名 學校名稱 等級 排名 學校名稱 等級 排名 學校名稱 等級
1 同濟大學 A+ 4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A 7 東南大學 A
2 清華大學 A+ 5 華中科技大學 A 8 重慶大學 A
3 北京林業大學 A 6 華南理工大學 A 9 哈爾濱工業大學 A
B+ 等 (15 個 ) : 天津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湖南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武漢大學、大連理工大學、長安大學、中南大學、蘇州科技學院、西南林學院、沈陽建築大學、西北大學、南京林業大學、深圳大學
B 等 (15 個 ) : 昆明理工大學、河北農業大學、西南科技大學、合肥工業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山東建築大學、四川大學、桂林工學院、東北林業大學、天津城市建設學院、南京工業大學、蘭州交通大學、鄭州大學、吉林建築工程學院、北京工業大學
C 等 (10個 ) : 名單略
❸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有哪些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廣告學、心理學、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土木工程、生物醫學工程、建築學、城鄉規劃、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工程管理、工商管理、行政管理。
簡介
為深入落實全國教育大會和《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年)》精神,貫徹落實新時代全國高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和《教育部關於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系列文件要求,推動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做強一流本科、建設一流專業、培養一流人才,全面振興本科教育。
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能力,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經研究,教育部決定全面實施「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啟動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雙萬計劃」。
❹ 重點本科的總體建設目標及任務
「211工程」,其中一部分重點高等學校和一部分重點學科,接近或達到國際同類學校和學科的先進水平,大部分學校的辦學條件得到明顯改善,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上取得較大成績,適應地區和行業發展,總體處於國內先進水平、起到骨乾和示範作用。
工程建設的主要內容:
「211工程」建設內容主要包括學校整體條件、重點學科和高等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三大部分。
1、學校整體條件建設:造就一大批學術造詣較深、在國內外有一定影響的學術帶頭人和骨幹教師,特別應加速青年學術帶頭人的培養,保持一支政治業務素質優良、結構合理、人員精幹、相對穩定的教師隊伍和管理幹部隊伍;深入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優化學科(專業)結構,促進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確保教育質量有較大地提高;加強教學、科研必需的基礎設施建設,實驗室建設和公共設施建設,為培養及吸引優秀人才創造必需的生活、工作條件;提高辦學規模效益;加強科學研究工作,努力實現科研成果產業化,加快科學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步伐;推進辦學體制改革,深化學校內部管理體制的改革;增強高等學校國際交流與合作,擴大我國高等教育在國際上的影響。
2、重點學科建設:主要是增強科技前沿領域高層次人才培養的能力。在部分有條件的學校中選擇一些對國家的經濟建設、科技進步、社會發展和國防建設等領域產生重大影響,能夠解決本領域的重大科技問題,並有望取得突破性成果的重點研究基地,加強培養人才的實驗條件,拓寬學科面,形成一批學科基礎相關、內在聯系緊密、資源共享、具有特色和優勢的學科群、學科基地,以持續培養本領域高水平的骨幹人才。要努力形成覆蓋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主要行業和領域、帶動學科和科技發展、分工合理、相互配套的重點學科體系。
3、高等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主要包括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圖書文獻保障系統、現代化儀器設備共享系統等建設內容。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將連接全國主要高等學校,並與國際網路聯網,為我國教育、科技和社會各界提供信息服務。圖書文獻保障系統以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為依託,設立全國綜合文獻中心和一批學科文獻中心,與國內外文獻系統廣泛聯網,建立文獻信息子網。根據地區優勢,在全國高等學校比較集中的中心城市,結合高等學校重點學科的建設,設立現代化儀器設備共享服務中心,提高設備的使用效率。
「九五」期間「211工程」建設規劃任務:
1、首先重點建設2所高等學校,使其在教學、科研和人才培養的整體水平上,接近和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並在國際上確立較高的聲譽和地位。
2、著重提高和改善25所左右與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密切相關、重點學科比較集中、承擔較多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任務的高等學校的教學和科研基礎設施條件,使其在人才培養質量上有顯著提高,一些重點學科接近或達到國際水平,並在高等學校中起到骨乾和示範作用。要注重支持與基礎產業、支柱產業密切相關院校和重點學科點的建設,加大國家急需的高級專門人才和應用技術人才的培養力度,以體現「211工程」建設面向經濟建設主戰場。
3、加強300個左右與經濟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和國防建設密切相關的重點學科點,增強持續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的相關領域高水平人才的能力。
4、完成高等教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基本框架建設。
「211工程」的具體建設方式:
原則上將主要建設內容統籌考慮在擬確定的重點建設大學和要提高、改善的大學中進行,以體現資金的有效使用和發揮高等學校的綜合效益。少數重點學科及其他建設項目可安排在另外一部分高等學校中進行。
❺ 學科發展規劃怎麼寫
(一)指導思想
根據學校十五發展規劃的框架,本著理清思路,正確定位,大膽創新,穩步發展的指導思想,經過充分的討論,擬定我院的學科發展的總體目標。
(二)建設目標
動員全院教職工,充分發揮學術帶頭人和學術骨乾的作用,經過3-5年的艱苦努力,力爭2005年使本學科的部分研究方向(計算機網路、人工智慧、專家系統、並行計算等)達到國內一流,再經過5-10年的建設,實現本學科的整體水平進入國內一流行列的目標。
1.學科點建設
(1)重點建設省級重點學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2)繼續建好已有的「計算機應用技術」與「計算機軟體及理論」兩個碩士點。
「計算機應用技術」碩士點的建設重點是抓質量,「計算機軟體和理論」碩士點的發展要注重聯合學校相近專業的力量,共同建設。
(3)2002年申報「計算機應用技術」的博士點,這是學院近兩年內工作的重心。
1 在上次申報基礎上調整、充實已有的四個學科方同,梯隊結構,以倒計時方式,給每個學科帶頭人落實任務和進度(包括項目、成果、專著、論文等)。
2 爭取近一、兩年內引進1-2名高層次的(尤其獲獎成果多的)本專業或相近專業的帶頭人加盟計算機學院。
3 對在讀博士生和碩士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分析,加快培養步伐,爭取盡快有一批博士生、碩士生,充實科研、教學第一線,增加教師隊伍高學歷比例。制定院內教師博士學位培養計劃。
4 藉助本校相近專業的優勢,注重計算機應用技術與其他學科(如材料、機電、結構等)交叉,通過項目合作、研究生培養,形成計算機應用技術博士點的1-2個支撐方向。
5 利用學術交流、項目評估,兼職教授等方式,擴大與國內外知名專家大學與科研院所的交往,提高理工大計算機學院知名度。借舉辦DCABES國際交流等機會,分兩次請有關專家來本院指導 。
(4)十五期間增加一個「系統結構碩士點」,2003年申報立項。
(5)2005-2010年著手軟體及理論博士點的建設。
2.科學研究與科研基地建設
(1)2001-2005年全院科技研究縱向課題40項,橫向課題50項,每年科研和科技開發經費300-400萬,獲得國家級和省部級的重大科技成果5-10項,被SCI、EI和ISIP等著名檢索系統引用的科技論文40-50篇,出版5-10部專著。
(2)建立和大型企業集團共建的軟體基地1個,為增辦軟體學院打下基礎。
3.師資隊伍建設
(1)全院教師計劃2005年增加到150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人員達到20%,碩士學位的佔70%。正高與副高的比例達到1:3。
(2)引進優秀的知名學者4-5人。
(3)重點培養10名左右中青年學術帶頭人。
4.人才培養
計算機學院現僅有一個本科專業,2003年前新增一個本科專業。
擬定2001年底申報「軟體工程」本科專業。
全院本科生的規模保持在2500人左右。
全院碩士研究生在2005年力爭達到600人,博士生達到20人左右。本科生與研究生的比例達到4:1。
英語四級通過率累計達到90%,六級通過率達到35%,雙語教學課程力爭達到15%。
5、教學改革與教學基地建設
教學改革應貫穿教學工作的始終,教材的改革、教學手段的改革尤為重要。根據本學科的特點,每年要求更新教材、更新授課內容達到20%。十五期間,出版教材20部,承擔教改和教學科研項目每年5—6項,獲獎1~2項。建設一個圖形圖像省級重點實驗室。
❻ 國家教育部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是什麼
根據《教育部財政部關於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教高〔2007〕1號)和2009年度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的規劃,在有關學校和單位推薦基礎上,經研究,現批准北京大學「理論與應用力學」等671個專業點為第四批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其中經費自籌建設點71個,名單見附件),並將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建設高等學校特色專業是優化專業結構,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辦出專業特色的重要措施。項目承擔學校和項目負責人要充分認識建設特色專業的重要意義,按照兩部有關加強「質量工程」本科特色專業建設的要求,緊密結合國家、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改革人才培養方案、強化實踐教學、優化課程體系、加強教師隊伍和教材建設,切實為同類型高校相關專業和本校的專業建設與改革起到示範帶動作用。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中央有關部門(單位)要負責指導、檢查、監督所屬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項目的建設工作。在建設過程中,有關問題和建議請及時反饋至質量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
二、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項目管理按照《教育部財政部關於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教高〔2007〕1號)和《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項目管理暫行辦法》(教高〔2007〕14號)執行。質量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將根據《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任務書》進行檢查和驗收。
項目資助經費按照每個建設點20萬元的標准撥付,超出資助經費的部分由學校配套解決。項目經費管理按照《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財教〔2007〕376號)執行。有關單位和學校要落實經費自籌建設點的經費。
三、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項目的承擔學校應在學校網站設立專欄,對外公布項目的建設內容、實施方案和進展程度等相關信息,加強有關建設成果的宣傳推廣,充分發揮項目的示範作用。
❼ 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是什麼
南方日報訊 (記者/吳少敏 杜瑋淦 鍾哲 姚瑤)近日,教育部公布2019年度國家級和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名單,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中央「賽道」1631個、地方「賽道」2363個。
記者從相關高校了解到,廣東高校234個本科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建設點名單。地方「賽道」中,省屬高校158個專業入選,佔比6.7%,名列全國前茅。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和暨南大學等部屬高校也成績不菲,在中央「賽道」中共有76個專業入選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2019年4月,教育部印發《關於實施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雙萬計劃」的通知》,決定2019—2021年建設10000個左右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點,並將中央部門所屬高校、地方高校名額分列,分「賽道」進行遴選建設。
本次教育部認定的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中,廣東省屬的綜合性院校和特色院校等各類型高校均有專業入選,涵蓋11個學科門類、57個專業類、101種專業,體現了本科專業建設的整體水平和綜合實力。本輪廣東省屬高校入選的專業名單中,理工科專業數量最多,達60個,佔比38%。這是2016年我省啟動高水平理工科大學建設以來,加強理工科專業建設的又一成果和體現。
有關專家分析,近年來隨著廣東一流本科教育工作深入推進,專業評估、專業認證等質量保障體系逐漸完善,新工科、新醫科和新師范等專項工作取得進展,廣東本科專業的結構得到深層次優化,整體實力不斷增強,影響力和知名度進一步提升。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眾多專業入選,是廣東本科專業近年來整體提質升級的體現。
❽ 本科專業城鄉規劃和城市規劃有區別嗎
能吃苦的話,還是建築設計好;建築設計涵蓋范圍廣,以後找工作不是很大問題;如果有專關系,那就屬學城市規劃,以後能有去做公務員的機會。其實不論是學哪個,有能力才是關鍵。從整個中國的建設行業發展來看,近5-10年是中小城市以及城鎮大量開發建設的時期,學規劃可以傾向小城鎮規劃設計方向,學建築設計可以傾向住宅設計以及中小型共建設計。
❾ 專業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是什麼意思
1、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工作分三年完成。每年3月啟動,經高校網上報送、教育主管部門或高校提交匯總材料、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提出推薦意見等,確定建設點名單,當年10月公布結果。
2、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方案由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制訂,按照建設總量不超過本行政區域內本科專業布點總數的20%,分三年統籌規劃,報教育部備案後與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同步組織實施。
3、入選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的專業,如同時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按照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公布。空出的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名額可延至下一年度使用。
4、根據2019、2020年一流本科專業點建設情況,2021年將對各專業類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的建設數量和建設進度進行統籌。
(9)本科專業建設規劃擴展閱讀:
合並錄取批次,就相當於拆除了圍欄,使高校和考生實現了更大范圍、更深層次、更本質性的相互選擇,是擴大高校辦學自主權和考生選擇權的重要方面,有利於高校在更大空間內招收合適的學生,實現因材施教,從而促進特色化辦學。
合並錄取批次從整體上來說對所有高校都提出了挑戰,即便是北大清華,如果某些專業辦得不夠好,而其他高校的這個專業辦得很好,生源也可能流失到其他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