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影像本科畢業論文開題範文
❶ 醫學影像學論文怎麼寫
您是需要晉升職稱用的嗎?
❷ 醫學影像技術畢業論文怎麼寫
科技的進步帶動了現代醫學的發展,計算機技術的廣泛應用,又進一步推動了影像醫學向前邁進。各類檢查儀器的性能不斷地提高,功能不斷地完善,並且隨著圖像存檔和傳輸系統(PACS)的應用,更建立了圖像信息存儲及傳輸的新的模式。而醫學影像的融合,作為圖像後處理技術的完善和更新,將會成為影像學領域新的研究熱點,同時也將是醫學影像學新的發展方向。所謂醫學影像的融合,就是影像信息的融合,是信息融合技術在醫學影像學領域的應用;即利用計算機技術,將各種影像學檢查所得到的圖像信息進行數字化綜合處理,將多源數據協同應用,進行空間配准後,產生一種全新的信息影像,以獲得研究對象的一致性描述,同時融合了各種檢查的優勢,從而達到計算機輔助診斷的目的〔1,2〕。本文將從醫學影像融合的必要性、可行性、關鍵技術、臨床價值及應用前景5個方面進行探討。
1 醫學影像融合的必要性
1.1 影像的融合是技術更新的需要 隨著計算機技術在醫學影像學中的廣泛應用,新技術逐漸替代了傳統技術,圖像存檔和PACS的應用及遠程醫療的實施,標志著在圖像信息的存儲及傳輸等技術上已經建立了新的模式。而圖像後處理技術也必須同步發展,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地提高和創新,才能更好更全面地發揮影像學的優勢。影像的融合將會是後處理技術的全面更新。
1.2 影像的融合彌補了單項檢查成像的不足 目前,影像學檢查手段從B超、傳統X線到DSA、CR、CT、MRI、PET、SPECT等,可謂豐富多彩,各項檢查都有自身的特點和優勢,但在成像中又都存在著缺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CT檢查的解析度很高,但對於密度非常接近的組織的分辨有困難,同時容易產生骨性偽影,特別是顱後窩的檢查,影響診斷的准確性;MRI檢查雖然對軟組織有超強的顯示能力,但卻對骨質病變及鈣化病灶顯示差;如果能將同一部位的兩種成像融合在一起,將會全面地反映正常的組織結構和異常改變,從而彌補了其中任何一種單項檢查成像的不足。
1.3 影像的融合是臨床的需要 影像診斷最終服務於臨床治療;先進的檢查手段,清晰的圖像,有助於提高診斷的准確性,而融合了各種檢查優勢的全新的影像將會使診斷更加明確,能夠更好地輔助臨床診治疾病。
2 醫學影像融合的可行性
2.1 影像學各項檢查存在著共性和互補性為影像的融合奠定了基礎 盡管每項檢查都有不同的檢查方式、成像原理及成像特徵,但它們具有共同的形態學基礎,都是通過影像來反映正常組織器官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以及病變的解剖、病理和代謝的改變。而且,各項檢查自身的缺陷和成像中的不足,都能夠在其他檢查中得到彌補和完善。例如:傳統X線、CT檢查可以彌補對骨質成像的不足;MRI檢查可以彌補對軟組織和脊髓成像的不足;PET、SPECT檢查則可以彌補功能測定的不足。
2.2 醫學影像的數字化技術的應用為影像的融合提供了方法和手段 現在,數字化技術已充分應用於影像的採集、存儲、後處理、傳輸、再現等重要的技術環節。在首要環節即影像的採集中,應用了多種技術手段,包括:(1)同步採集數字信息,實時處理;(2)同步採集模擬信號,經模數轉換裝置轉換成數字信號;(3)通過影像掃描儀和數碼相機等手段,對某些傳統檢查如普通X線的膠片進行數字轉換等;將所採集的普通影像轉換成數字影像,並以數據文件的形式進行存儲、傳輸,為進一步實施影像融合提供了先決條件。
3 醫學影像融合的關鍵技術
信息融合在醫學圖像研究上的作用一般是通過協同效應來描述的,影像融合的實施就是實現醫學圖像的協同;圖像數據轉換、圖像數據相關、圖像資料庫和圖像數據理解是融合的關鍵技術。(1)圖像數據轉換是對來自不同採集設備的圖像信息的格式轉換、三維方位調整、尺度變換等,以確保多源圖像的像/體素表達同樣大小的實際空間區域,確保多源圖像對組織臟器在空間描述上的一致性。它是影像融合的基本。(2)影像融合首先要實現相關圖像的對位,也就是點到點的一一對應。而圖像解析度越高,圖像細節越多,實現對位就越困難。因而,在進行高解析度圖像(如CT圖像和MRI圖像)的對位時,目前藉助於外標記。(3)建立圖像資料庫用以完成典型病例、典型圖像數據的存檔和管理以及信息的提取。它是融合的數據支持。(4)數據理解在於綜合處理和應用各種成像設備所得信息,以獲得新的有助於臨床診斷的信息
❸ 醫學影像學畢業論文5000字
這個我寫過的,能夠給你參閱。論文稱號 論文稱號即是課題的姓名 榜首,稱號要精確、標准。精確即是論文的稱號要把論文研討的疑問是啥,研討的方針是啥交待明白,論文的稱號必定要和研討的內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精確地把你研討的方針.
❹ 求一篇 關於醫學影像技術的畢業論文範文
你這篇中國知網也好,
萬方數據也好都有例子!
甚至網路文庫都有!
英文原文最好用谷回歌學術搜索!
==================論文答寫作方法===========================
論文網上沒有免費的,與其花人民幣,還不如自己寫,萬一碰到騙人的,就不上算了。
寫作論文的簡單方法,首先大概確定自己的選題,然後在網上查找幾份類似的文章,通讀一遍,對這方面的內容有個大概的了解!
參照論文的格式,列出提綱,補充內容,實在不會,把這幾份論文綜合一下,從每篇論文上復制一部分,組成一篇新的文章!
然後把按自己的語言把每一部分換下句式或詞,經過換詞不換意的辦法處理後,網上就查不到了,祝你順利完成論文!
❺ 大學畢業論文開題報告怎麼寫
開題報告怎麼寫
一、課題開題報告含義與作用
開題報告, 就是當課題方向確定之後,課題負責人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撰寫的報請上級 批準的選題計劃。 它主要說明這個課題應該進行研究,自己有條件進行研究以及准備如何開 展研究等問題, 也可以說是對課題的論證和設計。開題報告是提高選題質量和水平的重要環節。
二、開題報告的結構與寫法
開題報告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課題名稱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三)國內外研究現狀、水平和發展趨勢。就是本課題有沒有人研究,研究達到什麼水平, 存在什麼不足以及正在向什麼方向發展等。開題報告寫這些內容一方面可以論證本課題 研究的地位和價值, 另一方面也說明課題研究人員對本課題研究是否有較好的把握。我們進行任何科學研究,必須對該問題的研究現狀有清醒的了解,這在第一部分已經談到。
(四)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我們現在進行的課題基本上都是應用研究和發展研究,這就要求我們的研究必須有一些基本的理論依據來保證研究的科學性。比如: 我們要進行活動課實驗研究,我們就必須以課程理論、學習心理理論、教育心理學理論為研究試驗的理論依據。我們進行教學模式創新實驗,就必須以教學理論、教育實驗理論等為理論依據。
(五)課題主要研究內容、方法
(六)研究工作的步驟
(七)課題參加人員的組成和專長。主要看參加人員的整體素質與水平,尤其是課題負責人的水平怎麼樣。如果參加人員和負責人既沒有理論又沒有實踐經驗, 這個課題就無法很 好地完成,也就無法批准立項。
(八)現有基礎。主要是人員基礎和物質基礎。很多課題對人員和設備方面要求是比較高的,如果基本的研究條件都沒有,這個課題同樣不能立項。
(九)經費估算。就是課題在哪些方面要用錢,用多少錢,怎麼管理等。
❻ 求醫學影像學本科畢業論文
我可以給你提供優秀畢業論文版面格式要求、畢業論文任務書、畢業論文開題報告書,要的話(QQ)加為好友就行 :16 7085 2107
5憂畢業設計網,裡面看看有沒有你要的,沒有可以找我。我有你的現成論文
❼ 求一篇醫學影像技術畢業論文範文
先天性膽總管囊腫的CT、MRI診斷 【摘要】 目的 分析先天性膽總管囊腫的影像學表現,旨在提高對本病的認識。 方法 回顧20例經過手術病理證實的先天性膽總管囊腫進行影像學分析,所有病例均行CT、MRI平掃及CT增強掃描。 結果 男性6例,女性14例,年齡0.8-26歲,膽管囊腫I型11例,II 型1例,III型2例,IV型3例,V型3例,所有病例均表現為肝內外膽管薄壁囊狀擴張,直徑1-3.0cm,腫塊無包膜,大多數形態呈類圓形,增強掃描不強化。 結論 熟悉膽總管囊腫的發病部位、形態、大小、年齡特點,CT、MRI是一種有價值、無損傷的檢查手段。 【關鍵詞】 先天性膽總管囊腫 體層攝影術 X線計算機 磁共振成像 太多了,這是原文收錄網站: http://journal.shouxi.net/html/qikan/yxxytzyx/zgCThMRIzz/2009472/l%20%20%20z/20090527085158945_478263.html
❽ 醫學技術畢業論文怎麼寫開題報告
醫學技術畢業論文可以寫科技前沿之類的題目,莫文網很多這類的文章,有高手幫忙還怕這些~
關於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教學模式與改革的探索
醫學圖像處理技術與應用分析
淺論計算機技術在醫學中的應用
重組DNA技術的醫學研究思路
中國傳統文化對現代醫學技術創新的影響
醫學院校教師信息技術素養的培養
計算機技術在醫學中的應用淺論
培養我國醫學影像技術高素質人才的思考
醫學科學技術檔案管理思考
利用信息技術實現醫學影像檔案的信息共享
現代教育技術在醫學院校遠程教育中的應用
「醫學技術主義」思潮的當代形態及其應對之「道」——兼論醫師職業精神的建設與培育
醫學技術評估的概述
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學生溝通能力培養的研究與實踐
技術醫學時代與高揚科學、人文精神
虛擬現實技術在心理醫學中的應用初探
當代醫學技術演進若干問題的探討
對醫學技術的控制何以可能——兼談應對醫學技術主體化的策略
我國醫學技術專業高等教育現狀調查及問題分析
PACS系統在醫學影像影像檢查技術專業模擬臨床教學中的應用
《中國醫學教育技術》雜志徵稿簡則
醫學圖象技術的發展與應用
論醫學工程技術在現代醫學中的戰略地位
生物醫學圖像信息技術的應用和發展
數字化醫學技術與脊柱外科的臨床應用
全軍醫學電子技術專科中心
遠程醫學教育系統的技術模式
論醫學技術異化的本質、根源及其消解
醫學圖像三維可視化技術及其應用
醫學技術評估在衛生政策中的應用
蘭州軍區醫學科學技術大會暨第八屆醫學科學技術委員會全體會議隆重召開
醫學圖像可視化及加速技術的研究進展和趨勢
從教學角度探討醫學影像技術學教材的編寫與選用
❾ 本科畢業論文開題報告模板/範文
你好啊,你的開題報告選題定了沒?開題報告選題老師同意了嗎?准備往哪個方向寫?
你的開題報告格式要求下載下來了沒有?學校開題報告要求看了沒有?因為每個學校開題報告格式要求都是不一樣的?
最後祝你選題順利通過
提供一個範文模板範例,希望對你能有幫助。
畢業論文的開題報告範文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網路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日益廣泛和深入,特別是Internet與校園網的接軌,為中小學教育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使網路教學真正成為現實,同時也為中小學教育開辟了廣闊的前景。陳至立部長在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全國實施中小學'校校通'工程,努力實現基礎教育的跨越式發展。」「『校校通』工程的目標是用5年到10年時間,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和信息資源建設,使全國90%左右獨立建制的中小學校能夠上網,使中小學師生都能共享網上資源,提高中小學的教育教學質量。」「校校通」工程的啟動和發展,給中小學教學帶來革新的機會,為學科教學信息化奠定了物質基礎。如何有效地利用網上的資源,建構基於網路的現代教學模式是一個迫切研究的問題,而開展網路教學模式研究的重要理論基礎之一就是網路教學的設計與評價。因此,開展網路教學的設計與評價的探索與實踐研究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課題研究背景
(一)國內外的研究現狀
1、網路教學的設計理論與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統性
通過對國內外有關的學術刊物(如《電化教育研究》、《中國電化教育》、《Ecational Technology》等)、教育網站和國際國內有關學術會議(GCCCE、ICCE、CBE等)的論文集進行分析,網路教學的設計研究主要是關於建構主義學習環境的設計和協作學習的設計等方面,缺乏系統的研究。可以說,網路教學的設計理論的研究還處於初級階段,還有很多問題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網路環境下如何利用網路資源進行主動學習、利用虛擬情境進行探究學習、利用通訊工具進行協商學習、利用工具進行創造學習的設計以及教師指導性活動的設計等方面,都值得我們去研究。
2、網路教學的評價研究才剛剛起步
隨著Internet應用的普及,網路教學已成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和教學場所。然而,與傳統教學相比,網路教學的質量保證體系卻顯得不夠完善、健全。如何保證網路教學的質量,建立一個行之有效的網路教學評價模型,已成為網路教學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時至2000年,教育部批准全國31所高校建立網路教育學院,但卻沒有制定出如何保證網路教育質量的相關政策。美國國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Higher Ecation Policy)於2000年4月也發表了一份名為"在線教育質量:遠程互聯網教育成功應用的標准"的報告,然而,這些文章(報告)也僅僅是描述性的定義網路教學的評價指標,而對如何組織評價、如何獲取定量數據、評價數據如何促進教學等方面則很少涉及。目前,網路教學的支撐平台中的學習評價模塊往往只含有測試部分,而缺乏相應的分析與反饋。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1、促進網路教學的發展,提高網路教學的質量
由於網路教學可以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在網上組織最優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學習者在網上可以學到最新的知識,因此是教學改革發展的方向。通過本項目的研究與實踐,使網路教學更能為學習者提供一個建構主義的學習環境,充分體現學生的首創精神,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在不同情境下去運用他們所學的知識,而且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行動的反饋來形成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從而提供網路教學的質量。
2、尋找利用計算機技術和網路技術實現學生遠程交互自主學習的教學設計的技術解決方案
3、完善和發展教學設計理論
網路環境下的教學與傳統教學,不僅是教學環境的不同,在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傳播形式上都有本質的區別。通過本項目的研究,能夠解決網路環境下,教學如何進行教學設計,如何調控教學過程,如何有效實施教學活動以達成教學目標,是對教學設計理論的完善和發展。
二、課題研究內容
(一)研究的主要內容
1、網路教學設計理論體系的研究
包括教學目標的設計、建構性學習環境的設計、學習情境的設計、學習資源的設計、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設計、學生協作學習活動的設計、教師指導性活動的設計、學習評價工具的設計等。
2、基於網路環境下的教學策略與教學模式的研究
(1)網路教學策略的研究,如網路環境下的教學內容組織策略、網路環境下的教學情景營造策略、網路環境下的教學對話組織策略、網路環境下的的課堂管理策略等
(2)網路教學模式的研究,如項目化學習模式、探索性學習模式、研究性學習模式等
3、網路教學評價的內容體系、方法、步驟與模型的研究
4、網路教學設計系統軟體的開發與應用
5、網路教學評價系統軟體的開發與應用
根據上述研究內容,總課題下設如下子課題:
1、網路教學設計與教學評價的理論研究(謝幼如、李克東)
2、網路教學資源的開發(鄧文新)
3、網路教學設計與教學評價系統的開發(柯清超)
4、Web課程的教學過程設計及支持系統的研究(陳品德)
5、網路教學設計與教學評價理論的應用研究(余紅)
(二)課題的研究目標
本項目的研究目標是:運用現代教學理論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通過教學改革與實驗,探索網路教學的設計與評價的理論和方法,開發相配套的網路教學的設計和評價系統軟體,探索普通中小學利用網路資源進行網路教學的途徑與方法。
(三)預期成果形式
1、論文與專著
發表有關網路教學的設計與評價的一系列學術論文,出版專著《網路教學的設計與評價》。
2、電腦軟體
開發《網路教學設計系統軟體》和《網路教學評價系統軟體》,製作《網路教學設計》專題教學(學習)網站,建立《教學設計》多媒體資源庫。
三、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
(一)研究方法與步驟
本項目的研究主要採用行動研究、實驗研究、評價研究等方法。
對於較大規模的教學設計與教學模式的試驗研究,將採用行動研究方法。
對於個別帶有創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見解的小范圍的教學研究,則通過建立科學的假設,採用實驗研究的方法。
關於教學模式的評價和有關教學效果的分析,則採用評價研究方法。
研究步驟如下:
2002年5月-2002年8月,收集資料,建立模型
2002年9月-2003年1月,開發軟體
2004年2月-2004年8月,教學試驗,評價修改
2005年9月-2005年12月,擴大試驗,歸納總結
(二)關鍵技術
1、基於網路的協作化設計思維工具的通訊模型的構建;
2、教學設計系統中師生教學活動的可視化表示與分析;
3、網路教學的教學評價模型的構建;
4、網路教學過程中學習反應信息的自動採集與處理。
四、課題研究價值
(一)創新點
1、建立網路教學設計的理論體系與方法。
2、建立基於網路環境的各類教學評價指標體系。
3、開發出操作性
強、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網路教學的設計工具和評價系統軟體。
(二)理論意義
傳統的教學設計是應用系統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學的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他們的方法與步驟,並對教學結果作出評價的一種計劃過程與操作程序。現代教學設計理論已經不拘泥於系統論的理論基礎,不強調對教學活動的絕對控制,逐漸放棄呆板的設計模式,開始強調教學設計的關系性、靈活性和實時性,從而更加有利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本課題的理論成果將完善和發展傳統的教學設計理論與方法。
(三)應用價值
1、通過課題的研究與實踐,總結並形成基於網路環境下學科教學設計的理論與方法,優化中小學課堂教學結構。
2、通過課題的研究與實踐,探索並總結信息化時代如何改革傳統的思想和模式,使學生學會利用網路資源進行學習的方法和經驗。
3、通過課題的研究與實踐,探索普通中小學利用網路資源的途徑與方法,形成一批優秀的網路教學課例。
4、通過課題的研究與實踐,開發出具有應用推廣價值的網路教學的設計工具和評價系統軟體。
五、研究基礎
(一)已有相關成果
1、曾於93年、97年兩度獲得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其中《多媒體組合教學設計的理論與實踐》項目的成果在全國的大中小學廣泛應用,《多媒體組合教學設計》(李克東、謝幼如編著,科學出版社)多次再版發行。
2、出版的《多媒體教學軟體設計》(含教材與光碟)(謝幼如等編著,電子工業出版社,1999年)、《多媒體教學軟體設計與製作》(含教材與光碟)(李克東、謝幼如、柯清超編著,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0年)和《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李克東、謝幼如、柯清超等,萬方數據電子出版社,2001年)在全國廣泛應用。
3、97年《多媒體技術在基礎教育改革中的應用實驗研究》和《小學語文"四結合"教學改革試驗研究》獲國家教委全國師范院校面向基礎教育改革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
4、承擔國家"九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計算機輔助教學軟體研製開發與應用》(簡稱96-750)《小學語文科學小品文》、《小學語文古詩欣賞》、《小學語文擴展閱讀》、《初中語文新詩賞析》四個子課題的研製與開發,4個項目6張光碟全部通過教育部組織的專家組鑒定,被評為優秀軟體,並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和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在國內及東南亞地區發行。
5、2000年所完成的《學習反應信息分析系統》獲廣東省高等學校優秀多媒體教學軟體一等獎,並出版專著《學習反應信息的處理方法與應用》(謝幼如、李克東著,暨南大學出版社,1999年)。
(二)研究條件
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學科是國家級重點學科,華南師范大學教育信息技術學院是"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單位,我國的教育技術學博士點之一。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擁有從事計算機教育應用研究的人員近30名,其中包括教授2名、副教授5名、講師8名、博士研究生4名和碩士研究生近15名。他們在長期的研究工作中,對各種多媒體教學軟體、網路教學應用軟體、學科教學工具、資源庫管理應用系統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與探索,並已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和成果。本研究所擁有先進的計算機軟體開發實驗室兩個、國家級的多媒體教學軟體製作基地一個,在國內教育技術領域方面處於領先地位。
(三)參考文獻
1、《多媒體組合教學設計》,李克東、謝幼如編著,科學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1994年第二版
2、《多媒體教學軟體設計》謝幼如等編著,電子工業出版社,1999年
3、《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李克東、謝幼如主編,萬方數據電子出版社,2001年
4、《學習反應信息的處理方法與應用》,謝幼如、李克東著,暨南大學出版社,1999年
5、《Global Ecation On the Net》,高等教育出版社、Springer 出版社,1999年
6、《教學設計原理》,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韋傑著,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
7、《新型教學模式的探索》,謝幼如編著,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年
8、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大會(GCCCE)第一屆至第五屆論文集,1997年(廣州)、1998年(香港)、1999年(澳門)、2000年(新加坡)、2001年(台北)
9、《改善學習--2001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國際研討會論文選編》,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年
10、《認知過程的評估》,J.P.戴斯、J.A.納格利爾里、J.R.柯爾比著,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
11、《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李克東編著,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
六、研究組織機構
本課題的研究人員由教學設計專家、信息技術教育應用專家、網路技術專家、學科教學專家、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研究人員與研究生組成,以大學的教育技術研究所為核心,主要以廣東、江蘇、浙江、福建等地區的部分中小學以及西部一些網路環境較好的中小學為研究基地,輻射其他地區的中小學,藉助信息技術產業的技術力量,實現理論、技術與學科教學的優化整合。
總課題組顧問:南國農教授(我國著名電化教育專家,西北師范大學)
李運林教授(華南師范大學電化教育系原系主任)
周君達教授(中央電化教育館原副館長)
蘇式冬教授(廣東教育學院原副院長)
許漢特級教師(廣州市教研室)
總課題組組長:謝幼如教授(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李克東教授(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
總課題組成員:柯清超博士生(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陳品德副教授、博士生(華南師范大學網路中心)
鄧文新講師(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余 紅副教授(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總課題組秘書:王冬青博士生(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高瑞利碩士生(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劉鐵英碩士生(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孔維宏碩士生(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徐光濤碩士生(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楊淑蓮碩士生(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尹 睿碩士生(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❿ 畢業論文格式範文
簡單的說:一般由7部分組成,依次為:(1)封面,(2)中文摘要和關鍵詞,(3)英文摘要和關鍵詞,(4)目錄,(5)正文,(6)參考文獻,(7)發表論文和參加科研情況說明。
各部分具體要求如下:
(1)封面(採用學校統一規定的封面)
(2)中文摘要和關鍵詞
中文摘要應將學位論文的內容要點簡短明了地表達出來,約300~500字左右(限一頁),字體為宋體小四號。內容應包括工作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結論。要突出本論文的創新點,語言力求精煉。為了便於文獻檢索,應在本頁下方另起一行註明論文的關鍵詞(3-5個)。
(3)英文摘要和關鍵詞
內容應與中文摘要相同。字體為Times New Roman小四號。
(4)目錄
標題應簡明扼要並標明頁號。
(5)正文
畢業論文一般要求不少於8000字,內容一般包括:國內外研究現狀、理論分析與討論、研究成果、結論及展望。
(6)參考文獻
只列出作者直接閱讀過、在正文中被引用過的文獻資料。參考文獻一律放在論文結束後,不得放在各章之後。
(7)發表論文和參加科研情況說明
指在學期間發表論文和參加科研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