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管理本科畢業論文
Ⅰ 求關於房地產投資決策分析的畢業論文
實物期權下房地產投資決策研究
摘要:傳統的決策分析總是將不確定性因素視為損失,其實,不確定性不僅與損失相聯系,同時還存
在獲利機會。與傳統房地產投資決策方法相比,本文的實物期權方法考慮了房地產投資中的時間價值和管理柔
性價值,是一種更為科學合理的投資決策方法。
關鍵詞:實物期權;房地產;投資決策
房地產投資的基本目標是在不確定的環境下,正確地選擇
投資方向和投資項目,以實現企業資源的最優配置和企業價值
最大化。為實現這一目標,企業的決策者必須對各種投資機會
或項目做出科學、合理、及時地評價。我國房地產開發企業較
普遍採用以現金流折現模型(DCF-NPV)為主的傳統分析方
法,其決策准則是:當一個項目的凈現值大於零時進行投資,而
在小於零時放棄投資,等於零時根據其他方法綜合考慮。而現
實中房地產投資決策很多方面都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其預期
的現金流很難估測,所以採用DCF-NPV法可能會降低項目的
價值,做出不合理的決策。為此,在房地產投資決策時可採用
實物期權分析方法,它考慮了房地產投資中的時間價值和管理
柔性價值,是一種更為科學合理的評價方法。
一、傳統房地產投資決策方法的缺陷
Myers(1977)在提出實物期權概念的同時批評DCF隱含地
假定投資項目存在一個靜態的預期現金流。Myers和Turnbull
(1977)指出DCF模型錯誤地將公司的貝塔值當作投資項目的貝
塔值,且忽視了增長機會的價值。Hayes和Garvin(1982)認為
傳統的DCF模型總是假定投資是可逆的,例如購買一項資產後
可無成本的將其出售,投資可以無成本地延期進行。這一假定
明顯與現實不相符合。
在DCF-NPV決策方法中存在以下的隱含假設條件:(1)
認為投資是可逆的。(2)不考慮延期投資策略對項目預期收益
的影響,投資者在決策和實施中不能因為環境的變化而採取相
應的對策。(3)未來現金流可以准確預測,項目的價值以項目
預期所產生的各期凈現金流為基礎。按給定的風險貼現率計算,
不考慮其它關聯效應。(4)項目壽命期內,認為內外部環境不
會發生預期以外的變化。
從這些基本假設中可以看出,傳統的DCF-NPV法在房地
產投資決策中存在天然的缺陷。首先,房地產項目投資具有不
可逆轉性,最初的成本不可收回,投入已建建築物的資金,出
售時價格也會打折。其次,房地產項目投資決策具有明顯的可
延遲性和經營柔性的特徵。決策者可以根據市場情況決定什麼
時候進行投資,從而進行靈活決策。第三,項目周期內,內外
部環境會發生巨大變化,DCF-NPV將這些不確定性當作風險
來處理,通過折現率來反映。而現代投資組合理論認為不確定
性是機會,可能會帶來收益。因此,採用傳統分析方法不能准
確地對房地產投資項目進行估價,而期權理論的產生為項目投
資估價和決策方法提供了更為科學的理論基礎。
二、實物期權的概念
所謂實物期權是相對於金融期權來講的,這一詞彙的出現
最初是由斯圖爾特.邁爾斯提出的。他指出期權分析對公司成長
機會的合理估價是重要的,許多公司的實物資產可以看成是一
種看漲期權,強調實物期權是分析未來決策如何增加價值的一
種方法,或研究將來靈活性有多大價值的一種方法。
第一個期權定價公式產生於1973年,由美國芝加哥大學教
授Fischer Black和斯坦福大學教授Myron Scholes提出,並
在此後得到逐步地完善和發展,它主要對金融期權進行了定價
研究,在隨後的理論和實踐發展中,人們逐步認識到期權定價
的本質是對更廣泛意義上的「或有索取權」的權利價值進行分
析,因此,期權定價理論也逐步由金融領域進入實物投資領域。
1977年,Myers教授首次把期權定價理論引入項目投資領域,
認為管理柔性和金融期權具有一些相同的特點,並提出把投資
機會看作增長期權的觀念,如對一項實物資產的看漲期權就是
賦予企業一種支付約定的價格獲取基礎資產的權利而不是義
務;同時,看跌期權就是賦予企業出賣一項資產而獲得約定價
格的權利。權利和義務的不對稱是期權價值的核心[1]。但有別於
金融期權的是,項目投資中的期權是以實物資產為基礎的,是
項目投資者在投資過程中所擁有的一系列非金融性選擇權,如
推遲或提前、擴大或縮減投資、獲取新的信息等,因此稱這種
期權為實物期權。
三、實物期權在房地產投資決策中的應用
房地產開發投資具有明顯的期權特性,房地產投資者在付
出一定的成本後,便擁有了一項選擇權,投資者可以選擇投不
投資,在何時進行投資,投資多大的規模,即擁有了投資的靈
活性。因此,從實物期權角度看,一個房地產項目的價值應該
包括兩部分,凈現值和靈活性價值,因此,房地產價值=傳統
NPV價值+期權價值。
在房地產投資開發的各個階段,各種靈活的管理決策都會對
項目的價值產生影響。房地產開發商需要選擇項目投資開始時
間,即企業可以根據實際的市場環境變化,採用靈活的決策,是
立即投資還是等待獲得新的信息以解決項目面臨的不確定性,也
就是等待期權,顯然這種等待期權是有價值的,需要對其定價。
1、Black-Scholes期權定價模型:連續時間狀態下的定價
模型是藉助金融期權的定價方法,即著名的Black-Scholes期權
定價模型進行的。我們將房地產的價格看作是連續變動的,且
假定該期權是歐式看漲期權,則應用B-S模型會得到較為精確
的解。假設標的資產當前價值為S,期權的執行價格為X,期
權的起始時間為T,終止時間為t,期權的價值為C,無風險利
率r,標的資產的波動率為σ。
)其中,各階段期權價值的值採用逆推法計算。
同樣,對於房地產開發項目中的等待期權而言,各參數的
含義也有所變化,其中,S表示項目預期現金流的總現值,X
指項目投資成本費用,T表示項目投資機會的持續時間,r表
示無風險利率,方差σ對應於房地產市場價值的波動率。房
地產決策之所以可以應用二叉樹模型進行,是因為房地產開
發常常是分階段進行。
上述兩種方法各有其優缺點,但都考慮了決策柔性,其理
論基礎都是建立在無風險套利和風險中性估值的基礎上,都
採用復制組合的思想,區別僅在於假設不同。
結論:實物期權分析方法不是對傳統決策分析方法的簡
單否定,而是在保留傳統決策分析方法合理內容的基礎上,對
不確定性因素及其相應環境變化做出積極響應的一種思維方
式的概括和總結。與傳統的靜態投資評價方法相比,期權定
價理論包含了決策主體趨利避險,以及在風險條件下採用動
態投資策略的主觀能動性所帶來的收益,體現了風險環境中
決策主體根據環境變化而進行動態決策的能力,因而更加符
合實際情況。
此方法還可以進一步擴展成為分階段的期權模型,以及引
入博弈分析方法,探討在多方參與競爭狀況下的期權博弈模型,
把期權定價模型和動態博弈模型以及不完全信息結合起來,在
實際的市場情況下逐步運用和完善實物期權理論方法。參考文獻:
[1]潘長風.實物期權視角下的房地產投資理論與應用研究[D].廈門大學
博士論文.2006
[2]李金龍.實物期權定價理論與方法研究[D].天津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2003
[3]楊若晶,趙紅梅.房地產投資決策的實物期權方法[J].鄭州航空工業管
理學院學報.2005.9
[4]項盛輝,何芳.實物期權方法在房地產開發中的應用[J].建築管理現代
化.2002.2
[5]曾衛華,楊和禮,李鵑.實物期權方法在房地產投資決策中的應用[J].建
築技術開發.2003.10
[6]高紅霞,陳華.房地產投資決策中的實物期權分析方法[J].西華大學學
報.2004.12
Ⅱ 《房地產開發項目風險管理研究(模板)》論文怎麼寫
主要圍繞以下內容來展開:應從房地產開發項目面臨的風險出發,分析項目面臨的具體風險類型及對房地產開發項目的影響,並對各類風險進行評價,最後提出風險應對計劃並結合實例進行分析。我的畢設題目就是這個方向,參考文獻比較多,可以免費提供給你哈。聯系不上你啊
Ⅲ 急!房地產經營管理專業的畢業論文開題報告怎麼寫
開題報告 www.wsdxs.cn/html/lunwen/kaitibaogao
Ⅳ 房地產 土地 論文
我國土地儲備制度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
內容摘要:本文運用相關分析等定量分析方法,對城市土地儲備制度實施後我國房地產市場狀況進行深入的分析,得出土地儲備制度對我國房地產市場負面影響不大的結論。並從土地儲備數量、土地供應結構、土地儲備法律法規、土地儲備管理、土地儲備組織體制幾方面對進一步完善我國土地儲備制度提出了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土地儲備制度 房地產市場 對策建議
土地儲備制度在我國的興起
綜合來看,我國土地儲備制度率先在市場經濟較為發達的深圳和上海得以實施。此後,杭州、廈門、南京、青島、廣州、鄭州等城市也先後成立土地儲備機構,開展土地儲備工作。目前我國已有近半數的市縣建立了土地儲備制度。我國土地儲備制度的含義是:由城市政府委託或設立的專門機構,對通過收回、收購、置換、徵用等方式取得的土地進行前期開發、整理,並予儲存,根據城市土地利用規劃和年度用地計劃,將所儲備的土地以招標、拍賣等方式有計劃地投入市場,以供應和調控城市各類建設用地需求的一種經營管理制度。
城市土地儲備制度應用狀況
近年來,土地儲備制度在我國一些城市的運作取得了巨大成效,在完善土地市場、控制土地供應、促進城市產業結構調整和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優越性已逐步表現出來。但是,隨著土地儲備實踐的深入,人們對該制度在房地產市場的影響方面存在著許多疑慮。
地價房價上漲,開發市場起點不公
在已建立土地儲備制度的城市中,土地出讓價格大幅上揚,商品房價格隨之上漲。以杭州市為例,近年來該市地價、房價呈不斷上揚趨勢。同時,與目前的土地出讓價格比較,實施土地儲備制度前的我國城市土地出讓價格很低,制度實施前後地價差異很大。相鄰地塊的兩個項目由於土地成本的差異,導致開發的起跑線不公平。如何平衡制度實施前後一級市場的價格差異,如何在歷史與現實之間找到平衡點,是當前困擾我國許多城市政府的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
市場結構失衡,多層次需求難滿足
我國推行房產改革政策的目的是採取多渠道、多途徑來滿足城鎮居民不同層次的住房需求。有人認為,土地儲備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這一目標的實現,它導致房產開發走向集約與壟斷,市場逐漸被一些實力強的開發企業所佔據,小型與實力較弱的開發企業被淘汰出局,而當前實力強的開發企業著眼於高檔和高回報開發,銷售的對象是高收入群體。即使是面向普通工薪階層開發的經濟適用房,開發檔次和市場價格也較高,部分消費者難以承受。房地產市場結構的失衡使多層次的住房需求得不到有效滿足,也造成高檔商品房供需矛盾加大。
土地儲備制度對房地產市場影響的分析
作為土地資源的配置方式之一,土地儲備制度的實施必然對房地產市場、土地資本市場產生影響。但是,該制度是否是引起城市地價上漲的主因,這就需要深入研究,它直接關繫到我國城市土地儲備制度今後的發展與完善。
對城市土地價格上漲的分析
糾正扭曲的地價是城市地價上漲的直接原因我國土地儲備制度是在土地真實價值受到抑制,土地價格嚴重扭曲的情況下建立起來的,招標、拍賣方式帶來的地價合理上漲是土地價值的真實體現。在先前不規范土地市場中,地價或成交價低,一方面是土地隱型市場不注重價格杠桿作用的結果,另一方麵灰色交易造成了國家利益的嚴重損失。據測算,我國的土地資產有25 萬億元。由於種種原因,目前全國土地資產每年流失近100億元。實施土地儲備制度,土地市場在公平、公開的平台上運作,必然帶來地價的上漲,其實質是國家作為土地所有者對土地收益權的體現。
土地市場無序炒作是地價上揚的重要原因 目前在建立土地儲備制度的城市中,招標拍賣出讓土地出現了地價的非正常上漲。日本學者野口悠紀雄曾用現實地價與理論地價的差異來衡量東京市土地市場的健康狀況。其中的理論地價是指地租的資本化。結合我國的實踐,政府在土地的出讓環節中都要確定基準地價、標定地價和出讓底價。其中,基準地價是指政府按土地級別、用地類型或區段位置評估確定的平均價格。它是政府宏觀調控地價和進一步評估標定地價、出讓底價的基礎;標定地價是政府根據需要評估的具體地塊,在正常土地市場和正常經營管理條件下某一日期的土地使用權價格。它是政府出讓土地使用權時確定出讓金額的依據;出讓底價是指經具有土地評估資格的機構按規定的程序進行評估後,由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基準地價和標定地價所確定的土地使用權價格。由此可見,這三種價格在一定程度上具備了理論地價的含義,土地出讓價格只有在理論地價的合理范圍內波動才是正常的。
土地儲備對土地價格的影響不大以杭州市為例,對該市自實施土地儲備制度以來的土地儲備庫存量和土地交易價格進行相關分析:土地儲備庫存量(DS)與土地交易價格(DP)的相關系數為 0.659,為顯著相關。但在對該樣本相關系數進行顯著性檢驗時發現t值偏小,總體相關系數接近零值,土地儲備量與土地價格呈弱相關關系。對土地儲備庫存量(DS)與土地交易價格(DP)進行簡單回歸分析,土地儲備庫存量對地價的解釋能力較弱。
DP= 1636.75+13.92DS(t= 1.752)
擬和優度檢驗R=0.435,F=3.080,DW=1.940
LN (DP)=7.001+0.221LN (DS) (t= 3.125)
擬和優度檢驗R=0.206,F=1.038,DW=1.819
由以上回歸模型的解釋,土地儲備庫存量與地價間的相關關系較弱。土地儲備庫存量每增加1萬平方米,對地價平均有13.92元/平方米上漲的貢獻。按照彈性解釋,如果土地儲備庫存量增加1%,地價只變動0.221%。通過以上分析可知,土地價格上漲並不是由土地儲備制度造成的,土地儲備對土地價格的影響不大。
對商品房價格上漲的分析
房價上漲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開發成本、市場需求等因素是主要的。
開發成本上升是房價上漲的主要原因在土地拍賣供應方式中,開發商的土地成本投入數額受到市場競爭的影響,必然以市場最高價才可競得理想的土地。而將土地成本增加部分轉嫁至房價是開發商轉嫁開發風險的必然選擇。以杭州市為例,對該市自實施土地儲備制度以來的商品房銷售價格和土地交易價格進行相關分析:房價(HP)與土地交易價格(DP)的相關系數為0.980,為高度相關。對房價(HP)與土地交易價格(DP)進行簡單回歸分析,土地交易價格對房價有很好的解釋能力。
HP= 815+1.079DP(t= 9.849)
擬和優度檢驗R=0.960,F=96,DW=2.996
LN (HP)=2.566+0.718LN (DP)(t=10.232)
擬和優度檢驗R=0.659,F=7.73,DW=3.355
由以上回歸模型的解釋,房價與地價之間有很強的正相關關系。土地交易價格每增加1元/平方米,對房價平均有1.079元/平方米上漲的貢獻。按照彈性解釋,如果土地交易價格增加1%,房價將變動0.718%。
房地產市場需求的相對旺盛是拉動房價上漲的又一因素 目前我國正處於城市化的加快發展階段,土地供應的高度壟斷直接導致城市用地需求猛增,間接影響城市房地產開發進程和總量增加,進一步導致房屋需求上升。需求的相對旺盛必然引起房價的上漲。以杭州市為例,對其近年來的商品房銷售價格和商品房銷售面積進行相關分析:房價(HP)與商品房銷售面積(M)的相關系數為0.969,為高度相關。對房價(HP)與商品房銷售面積(M)進行簡單回歸分析,商品房銷售面積對房價有較好的解釋能力。
HP= -236.18+12.814M(t= 7.844)
擬和優度檢驗R=0.940,F= 62.67,DW= 2.564
LN (HP)=2.11+1.065LN (M)(t=8.242)
擬和優度檢驗R=0.646,F= 7.30,DW= 3.444
由以上回歸模型的解釋,房價與房屋銷售面積之間有較強的正相關關系。商品房銷售面積每增加1萬平方米,對房價平均有12.814元/平方米上漲的貢獻。按照彈性解釋,如果銷售面積增加1%,房價變動1.065%。
土地管理上的缺陷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房屋的整體價格水平 我國一些城市從鼓勵扶持某一事業發展的目標出發,曾相繼出台了一系列土地優惠政策,主要針對經濟適用房、以房帶路、招商引資、扶持骨幹企業、幫助特困企業等等。由於政策執行上的自由度大,管理很難到位,造成土地資產流失,也沒有達到扶持的目的。此外,由於國家對經濟適用房土地獲取、設計方案、購房對象范圍限定等方面還缺乏嚴格有效的管理,一些房地產開發商千方百計以經濟適用房名義取得劃撥土地後,不按國家規定的標准建設經濟適用房,造成了房地產市場競爭不公、產品結構不合理和土地供應的無序。
因而土地儲備制度對我國房地產市場的負面影響不大,不會直接導致房地產價格上揚。
完善土地儲備制度的對策建議
為了使土地儲備制度對我國城市建設發揮更大的作用,有必要對該制度進行進一步的完善,具體建議如下:
合理控制土地儲備的范圍和數量
土地儲備制度是確保政府切實壟斷土地一級市場的一種管理制度。但必須指出,不能以壟斷影響土地市場的發育,也不能盲目擴大土地一級市場的邊界,必須正確處理政府調控與市場配置的關系,合理控制進入土地儲備的范圍和數量。我們認為,在地價上漲過快的城市,完全可以通過成立有形的土地交易市場,允許一些有閑置土地的企業上市交易,這樣既可以讓閑置的土地盡快流動起來,增加土地供應量,也可避免土地資源浪費。科學合理地確定土地儲備數量是土地儲備制度正常運行的重要保證。但土地儲備過多,會造成資金佔用過多,加大土地儲備機構的經營風險。合理的土地儲備數量要根據土地市場供求關系來確定,而土地供求取決於社會、經濟、政策等若干因素,要通過對相關歷史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設計需求預測模型,進而得出最佳土地儲備數量。
加大土地供應結構的調整力度
土地供給結構與需求結構的協調均衡是土地市場供求平衡的更高層次的要求。在目前我國一些城市已出現地價、房價大幅上漲的情況下,土地儲備機構不僅要根據市場的實際需要和經濟發展實際及時地掌握土地投放總量,更要從市場細分的角度,適時調整各類不同用途的土地儲備量和供給量,化解土地市場供需失衡的矛盾。就當前我國房地產市場狀況而言,當務之急是緊縮城市中心區住宅用地和城市高檔房地產用地,對開發高檔商品房,不僅要從供給源頭上進行限制,還要以高地價、高稅收等手段加以限制;落實經濟適用房、廉租房政策,對面向百姓的商品房所用土地要適當放寬,滿足居民日益增長的住房需求。在「放寬」政策的同時,要切實規范土地行政管理行為,避免土地供應政策帶來的漏洞。
建立健全相關配套的法律法規
建立健全相關配套的法律法規,用配套的法律手段解決現實中的問題 如公益型用地的收購與管理、原建成區的隱形土地市場問題等等;同時要嚴格執法,加大管理力度,使土地儲備工作順利進行。建立依法監督的機制,對儲備機構的工作進行監督,以保障儲備目標的實現應建立土地儲備工作信息公開制度,盡量公開土地儲備機構在土地收購、開發、儲備和出讓環節中的資料和信息,便於各方的監督和投訴。同時,通過公開如年度土地出租、出讓計劃、一級土地市場交易資料、土地儲備數量等市場信息,促進房地產開發市場的理性發展,引導市場化的開發商能夠根據信息進行分析預測,做出理性的投資決策。
強化土地儲備管理的監控職能
土地儲備管理監控職能的弱化嚴重地阻礙了城市土地市場和房地產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因此,要強化土地儲備管理的監控職能,加強對土地使用狀況和土地價格的全程監控和跟蹤管理。具體來講,監控的內容一是建設用地的選址、用途是否符合城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市建設規劃的要求;二是建設項目是否按法定程序和審批許可權申請和審批,有無違反規定用途使用土地;三是土地利用是否按規定的進度進行建設,有無占而未用的土地;四是土地價格是否合理,是否故意抬高地價或壓低地價,從事炒賣地皮的非法活動。同時,與房地產管理部門密切配合,實行地價與房價的鏈接管理,杜絕房地產市場不合理定價行為。
重構土地儲備的組織體系
在我國城市建立土地儲備制度的初期,以杭州市為代表的分層次兩級管理模式的組織體制的運行比較順利。但隨著土地儲備制度實踐的深入,這種體系的弊端日益暴露。一方面,土地儲備機構掛靠土地行政管理部門,接受後者的直接領導,致使其地位弱化,運作效率不高;另一方面,在土地儲備實施中需要相互配合的城市規劃、計劃、建設、財政、環保、房管等多個政府職能部門之間的責任不清,未形成協作的格局。
為此,應該對土地儲備機構掛靠於土地行政管理部門的現有體系進行改革。其目標是,建立由市土地與房產管理委員會直接領導土地儲備機構的新體系。具體內容是:城市政府通過機構改革,對與城市土地利用和管理直接有關的部門進行整合,組建土地與房產管理委員會。該委員會下設土地管理、房產管理、城市規劃以及土地儲備等若干辦公室。新的組織體系有利於提高土地儲備機構的地位,為充分發揮其作用提供條件也有利於各部門之間的協調。
參考資料:
1. 楊遴傑、林堅、高永,國外土地儲備制度及借鑒,中國土地,2002(5)
2. 吳次芳、譚永忠,我國城市土地儲備的幾個問題,城市問題,2002(5)
3. 劉田,構築土地市場巍峨大廈——紅五月縱橫談,中國土地,2002(6)
4. (日)野口悠紀雄著,汪斌譯,土地經濟學,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
5. 毛鎮林、趙相如、王待宗,政府建個「土地儲備中心」如何——杭州土地資源收購儲備制度評述,杭州市土地儲備中心網
6. 陳迪,「土改」點燃公平之火,決策資源房地產研究中心網
7. 沈兵明、羅罡輝、盧春強、祝軍,城市土地儲備量研究——以杭州市為例,經濟地理
Ⅳ 求畢業論文,關於房地產經營風險和對策
加強風險管理
加強房地產宏觀調控,為房地產開發企業投資營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
開展多渠道、多形式的房地產開發企業融資活動
調節房地產投資結構,促使房地產市場供求平衡
完善房地產市場法規體系和中介服務體系,規范房地產市場行為
每一點可以分為幾個小點來寫,有難處聯絡我。
Ⅵ 有什麼不錯的關於房地產的本科論文題目嗎
房地產專業畢業論文參考選題
1、 前監理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對策
2、工程項目管理(咨詢、設計、監理、施工、采購)應對WTO的形勢與對策
3、工程監理制度及手段研究
4、計算機在項目管理中的應用研究
5、國內外招標投標慣例比較研究
6、國內招標投標現狀及規范研究
7、工程設計階段的投資控制研究
8、關於監理人員資質認定辦法的思考
9、加入WTO對房地產業的挑戰與機遇
10、關於政策性住房金融制度的研究
11、房地產合理開發規模的研究
12、空置房成因及對策研究
13、關於住房消費貸款(政策性、商業性)的思考
14、關於工程管理專業人員應具備素質的思考
15、關於項目後評估的思考
16、關於完善工程造價管理的思考
17、工程項目投標報價策略研究
18、工程造價計價現行體制的缺陷與對策研究
19、工程項目施工階段造價的控制與管理
20、拖欠工程款的成因與對策研究
21、關於建設有形市場規范化發展的思考
22、論工程量清單報價
23、工程造價管理模式改革探討
24、論工程項目全過程的投資控制
25、關於工程造價主動和動態控制的思考
26、房地產投資風險研究
27、我國物業管理的現狀及對策研究
28、我國工程造價咨詢業的現狀及發展研究
29、論工程擔保制度的建立與推行
30、住宅產業的發展與國民經濟增長
31、關於提高工程質量的若思考
32、基礎設施融資模式及策略研究
33、項目融資(BOT、TOT、ABS等模式)的現狀及對策研究
34、國內外工程造價管理的比較分析研究
35、加入WTO後建設法規的完善
36、關於國際工程承包中FIDIC合同條款的應用
37、承包商施工合同風險防範
38、建築工程招標投標與合同管理關系的探討
39、工業發達國家建設工程合同管理與風險管理
40、風險管理理論在工程合同管理工作中的應用
41、施工索賠的現狀和對策研究
42、淺談FIDIC條款中的施工索賠
43、論信息技術在工程施工索賠中的功能
44、工程總承包企業與工程項目管理企業的界定和比較研究
45、推行總承包對我國建築業的影響
46、工程總承包企業組建的模式研究
47、住房價格合理姓性探討
48、房地產估價方法比較研究
49、房地產泡沫預警與防範
50、房地產周期波動分析
51、房地產經濟預警方法研究
52、城市規劃與城市地(房)價相互作用機理研究
53、城市土地收購儲備制度探討
54、房地產開發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XX案例研究
Ⅶ 會計專業 房地產方向畢業論文
1.房地產企業會計制度的建立。2.房地產企業稅務籌劃淺析。3.房地產企業財務管理。4.房地產企業成本管理研究。5.房地產企業偷稅問題及治理對策。6.房地產集團公司業務由多元化走向一極化。 以上題目哪個比較好寫啊,哪個案例多點啊,數據多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