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技術史專業本科
⑴ 科學技術史專業本科畢業授予什麼學位
科學技術史專業本科畢業,分學科,可授理學、工學、農學、醫學學位。。
⑵ 北京科技大學有哪些特色專業
當然是!
科學技術史專業!
快來報考吧!!科學技術史專業好像就只有研究生可以上,但是一旦進入科學技術史這個領域,北科絕對是讓你不斷壯大滋養的福地
以上是我的回答,請大家批評指正!
⑶ 科學史是學什麼的這個專業的就業方向有哪些
2022年2月22日,教育部發布《教育部關於公布2021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的通知》及《列入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的新專業名單(2022年)》,在增加的31個本科專業目錄里,在其中就會有「科學史」。「科學史」是我國首次設立的一個大學本科專業,開設院校是「清華」。
有些前往企業工作,有些挑選考博士繼續深造,有的在三本高等院校當高校輔導員。如今it行業發展前景非常好,可是能力不足,仍然無家可歸;生物學,看上去好像沒有什麼發展方向,但只需學的夠技術專業夠牛,仍然能找到自己喜愛並且有豐富收益的工作中。有時找個工作是和專業是並沒有多少影響的,還是要看個人的愛好和功能。
⑷ 高三畢業生未來想學科學史,本科應該選擇什麼專業
歷史。
⑸ 請問:中國科學技術史好考嗎要看哪些資料
這個專業不太熱門,競爭力小,不難考,參考資料如下:專業:071200科學技術史【屬於理學范疇,不屬於歷史學】專業課初試考試科目:③631科學技術史(一)④862普通物理(二)或863中國古代史(任選一門)推薦參考書目:《科學的歷程》,吳國盛,北京大學出版社《中國科學技術史稿》(上、下冊),杜石然等,科學出版社《中國科學技術史·通史卷》,盧嘉錫總主編,杜石然主編,科學出版社《中國古代史》(上、下冊),朱紹侯主編,福建人民出版社《普通物理》,大學本科通用教材《現代科學技術基礎知識》,宋健主編,科學出版社《中國古代冶金技術專論》,孫淑雲主編,中國科學文化出版社2013年最新考研資料:一、歷年真題 631科學技術史(一)2007年【1份】863中國古代史1998——2008年【少04年的,10份】
⑹ 我也是打算考中科大的科學技術史,本科學的是理工科。看到你問題的回答,感覺和我查到的信息不一致啊!
說實在的,科大這個專業的就業慘不忍睹,你何必把吃飯的傢伙放棄了來讀這個呢?
⑺ 關於中科大科學技術史考研的問題
2012年科技史與科技考古系碩士入學考試方案
按照《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2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復試工作章程》並結合本系實際情況,特製定科技史與科技考古系各學科復試方案,方案如下:
1、科學技術史學科:
分數線:英語50,政治50,專業課85,總分310。
初試和復試成績各占錄取總成績的50%,復試不合格,不予錄取。
復試採用面試的方式,面試時間不得少於20分鍾。
主要內容為:英語口語與聽力(時間不得少於5分鍾);考生大學本科階段主幹課程主要內容及綜合素質考查。
2、文物與博物館碩士專業學位:
分數線:英語40,政治40,專業課200,總分320。
初試和復試成績各占錄取總成績的50%,復試不合格,不予錄取。
復試採用面試的方式,面試時間不得少於20分鍾。
主要內容為:英語口語與聽力(時間不得少於5分鍾);考生大學本科階段主幹課程主要內容及綜合素質考查。
同等學歷考生另外加試兩門大學本科階段主要課程(筆試)。
3、復試小組組成:
科學技術史學科科學技術史方向:
組長:石雲里,成員:胡化凱、柯資能、張志輝、呂凌峰、高磊
科學技術史學科科技考古與文化遺產方向:
組長:金正耀,成員:張居中,龔德才,秦潁,黃文川,楊玉璋,陳彪
文物與博物館碩士專業學位:
組長:龔德才,成員:張居中,秦潁,黃文川,楊玉璋,陳彪
4、復試時間:2012年3月28日下午2:00開始。
5、復試地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東區(合肥市金寨路96號)223號樓(人文學院樓)三樓。
6、聯系電話:0551-3602861
7、聯系人:翟老師
8、擬錄取
考生初試和復試成績按比例摺合後相加,從高分到低分排序,按名次次序擬定擬錄取名單並上報人文學院。
考生參加復試需攜帶以下材料:身份證、初試准考證、大學畢業證/學生證(應屆生)、教務部門蓋章的大學階段完整成績單。除成績單外,以上材料均需提供原件及復印件。
科技史與科技考古系
⑻ 中科大科學技術史怎麼樣啊
學文的可以考寫論文啊,不考數學啊。
科學技術史在中國的話中科大和北科大都是很好。
但是我覺得中科大更霸氣點。
⑼ 北京科技大學所有專業
北京科技大學
學科專業
學校現有18個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73個博士學科點,118個碩士學科點,另有MBA(含EMBA)、MPA、法律碩士和20個領域的
工程碩士專業學位
授予權,11個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46個本科專業。
一、國家重點學科(4/12/1)
1、一級國家重點學科(4)
冶金工程
、礦業工程、
材料科學與工程
、
科學技術史
2、二級國家重點學科(12)
熱能工程
、
機械設計及理論
、
安全技術及工程
、
采礦工程
、
礦物加工工程
、科學技術史、
冶金物理化學
、鋼鐵冶金、有色金屬冶金、材料加工工程、
材料物理與化學
、材料學
3、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二、北京市重點學科(2/11/2)
1、一級重點學科(2)
機械工程、
管理科學與工程
2、二級重點學科(11)
工程力學
、
工程熱物理
、機械設計及理論、
機械電子工程
、機械製造及自動化、
車輛工程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計算機系統結構
、
岩土工程
、管理科學與工程、
思想政治教育
3、交叉學科(2)
光電
信息材料
與器件、
納米材料
與器件物理學
三、
國家級特色專業
(10)
安全工程
、
礦物資源工程
、自動化、
物聯網工程
(
新一代信息技術
方向)、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熱能與動力工程
、材料科學與工程、冶金工程、
機械工程及自動化
、環境工程(節能環保方向)
四、國家
戰略性新興產業
相關本科新專業(2)
物聯網工程、
納米材料與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