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專升本科 » 甲骨文本科完整畢業論文

甲骨文本科完整畢業論文

發布時間: 2022-07-06 15:19:00

A. 我要寫一篇甲骨文的重要性的論文,可以用哪些材料

1.甲骨文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
2.甲骨文對歷史所起的作用、影響和意義
3.甲骨文與文化遺產的密切關系
4.甲骨文所代表的時代文化和背景
5.甲骨文對中國文化源遠流長的重要性

B. 急需漢語言本科畢業論文

「立人」首在「立言」
———論「五四」白話文運動的語言生存觀
摘要]「五四」白話文運動不是單純的文學工具和形式的變革。文學革命者認識到文言是權力建制的工具,國人具有
文字崇拜的心理,白話文運動具有推動全方位的生命解放的意義。
[關鍵詞]「五四」文學革命;語言觀;白話文;話語權力
「五四」文學革命的主要內容之一是反對文言文、提倡白
話文,胡適文學改良的中心是文學工具的變革,這是歷來討
論「五四」文學革命的著作都曾指出過的。實際上,與此同時
文學革命者所理解的語言本身,是與人的政治生活、思想信
仰、人格等相依相生的,人的生存是語言性的生存,所以欲新
民,必先新語言,白話文運動有其推動全方位的生命解放的
意義。
一、文言是權力建制的工具
「五四」文學革命者對文言的反對,具有推翻權力象徵體
系、革新民族心理的重要意義。文言是中國古代上流階級使
用的書面語,權力話語、正統的道德話語、教育都是採用文
言,它是通往權力大廈的大門之一,一般下層人民無法掌握。
語言文字也是權力資源,文言是權力、權威的神聖的象徵符
號體系,權力系統必須壟斷它。[1](P168)
「五四」時人們已意識到文言話語體系是權力建制的工
具,是權力系統意識形態生產的武器,因此他們常常痛陳自
己對於文言的憎惡,利用語言學、民俗學知識對神聖的文言
話語進行除魅的手術。錢玄同認為中國古代文字脫離語言,
形成「文言文」,源於統治階級的權力建制:「那獨夫民賊,最
喜歡擺架子。無論什麼事情,總要和平民兩樣,才可以使他
那野蠻的體制尊崇起來……對於文字方面,也用這個主
義。」[2](P87)權力系統在語言文字、服飾禮儀等各方面都著手
權力等級體系的建構,滲透主尊奴卑的規訓。許多字詞、文
章體式、書寫款式都是只有皇帝、貴族才能應用的,還要附會
上神秘恐怖的色彩。「朕」、「宮」、「欽」、「御」等,本是社會通
用的詞語,最終卻被專制皇帝霸佔了專用。「制」、「詔」、「上
諭」等文體和其中的專用句式,都是為了建構權力的象徵體
系和秩序,為神化權力而服務。
從現代軍閥不惜動用武力衛護文言,更可看出文言話語
的權力象徵和建構的功用。河南軍閥李倬章說:「自古以來,
只有北方人統治南方人,絕沒有南方人統治北方人……(蔡
元培)知道南方力量不足以抗北方,乃不惜用苦肉計,提倡新
文化,改用白話文,藉以破壞北方歷來之優美天性與兼並思
想。」[3](135)軍閥竟然也來反對白話文,可見他們從文言符碼
體系的坍塌、平民話語的被承認,嗅出權力基礎也隨之動搖
了。
文言使用者壟斷了社會的話語資源,下層人民被剝奪了
言說的權力,因此魯迅稱之為「沉默的國民的魂靈」。他在
《朝花夕拾》中的《二十四孝圖》里說:「我總要上下四方尋
求,得到一種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來詛咒一切反對白
話、妨害白話者。即使人死了真有靈魂,因這最惡的心,應該
墮入地獄,也將決不改悔,總要先來詛咒一切反對白話,妨害
白話者。」對於文言的毒害,魯迅確有切膚之痛;對於白話的
倡導,魯迅發自肺腑地歡迎。也許魯迅比任何一位文學革命
的倡導者都要更為深刻地理解文白之爭的意義,但他對白話
文運動的參與主要是在小說創作中,他以痛切博大的生命體
驗,表現了中國人所受的文言話語體系的壓榨和中國人語言
生存的悲劇。
魯迅「五四」時期的小說中刻畫的一般國民,無不深受文
言話語的壓制,被剝奪了一切言說的途徑和能力,無法參與
起碼的政治、風俗、倫理生活,形成了一系列的「木頭人」、
「啞子」、「鬼魂」的國民靈魂群像。
(一)話語地位的徹底喪失
如阿Q,在文言話語的壓榨下,一切言說的權力都被剝
奪了,連姓都不配有。他因自己是個癩頭而忌諱「光」、「亮」
等詞,但群眾卻愈加肆無忌憚地對他加以暗示、諷刺,因為話
語權是與政治、經濟實力相輔相成的,而阿Q是個受損害的
孤獨者;孔乙己也因為早已一無所有,所以他所擁有的文言
資本,完全喪失了權力價值。經過幾次話語權爭奪戰的失
敗,在未庄的話語等級體系裡,阿Q漸漸喪失了所有的話語
資格和機會。
(二)倫理風俗上話語權力的匱乏
如鄉紳勒索阿Q:「吳媽此後倘有不測,惟阿Q是問。」在
鄉紳階層的文言話語的敲詐下,阿Q在本鄉無法生存了。再
如《風波》中,八一嫂被趙七爺嚇得「十分害怕,不敢說完
話」,趙七爺說的是:「大兵是就要到的。你可知道,這回保駕
的是張大帥,張大帥就是燕人張翼德的後代,他一支丈八蛇
矛,就有萬夫不當之勇,誰能抵擋他?」「你能抵擋他么!」這
樣語無倫次的幾句話,因為雜糅著權力象徵、文言符碼,便觸
及了平民內心深處世代遺傳的恐怖原型意象。祥林嫂則因
倫理話語權被剝奪,被群眾判為一個克夫克子、不祥不潔的
犯人,承受著精神上的酷刑。話語資源的貧乏使得鄉人任人
恐嚇,長期處於恐慌無主的心理狀態。
(三)政治上話語權力的匱乏
新起的革命話語似乎給了阿Q機遇,他跑到假洋鬼子那
里去了。「我總是說:洪哥!我們動手罷!他卻總說道
No!———這是洋話,你們不懂的。否則早已成功了……」在
這新起的「洋」式話語、革命話語面前,阿Q「終於用十二分的
勇氣開口了」,之後才發現,他在這里比在文言統治的世界中
更無地位,在那裡他還可以在正統文言的邊緣,以「毛蟲」、
「晦氣」等話語去侵犯更弱者。
(四)法律方面話語權力的匱乏
阿Q受審後,最終作為文言話語資源上的徹底貧乏者而
被冤殺:他不識字,因而被騙在死刑判決書上畫了押。《離
婚》中的愛姑仗著禮教敢言敢鬧,然而最後因為缺乏文言話
語能力,還是懾服於七大人身上所籠罩的文言恐怖氣氛之
下:「她打了一個寒噤,連忙住口,因為她看見七大人忽然兩
眼向上一翻,圓臉一仰,細長鬍子圍著的嘴裡同時發出一種
高大搖曳的聲音來了。『來———兮!』七大人說。她覺得心臟
一停,接著便突突地亂跳,似乎大勢已去,局面都變了;彷彿
失足掉在水裡一般,但又知道這實在是自己的錯。」
二、滲透在漢字中的荒謬思想
「五四」文學革命者也敏銳地發現,文字中積淀著傳統的
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文言詞彙與傳統的荒謬信仰是不可分
離的。胡適、魯迅、周作人、江紹原等曾先後作出分析,漢字
是巫術思維、野蠻風俗的產物。從人類學的角度,加上諳熟
中國道教傳統,他們指出中國人有崇拜文字的野蠻心理。
錢玄同以翻譯用詞為例說:「如譯Republic為『共和』,
於是附會於『周召共和』矣,譯Ethics為『倫理學』,於是附會
於『五倫』矣。」[2](P164)「共和」等文字中沉積著國人馴服於
專制統治的集體無意識;「倫理」等漢字中遺存著以群體壓制
個體的規訓。諸如「王道聖功」、「文以載道」、「關帝顯聖」、
「嬰兒奼女」、「丹田泥丸」等等,這些漢字都遺傳著極重的毒
素:專制權力的規訓、道教野蠻荒唐的迷信等。「妖魔丑類」、
「食肉寢皮」等則富含著嗜殺、施虐狂等野蠻根性。因此周作
人說,傳統中的「那種荒謬思想已經滲透進了文字裡面去了,
自然也隨處出現。」[4](P171)連年月之類的時間名詞都被古老
的勢力支配著。
漢字本產生於巫術,甲骨文即是上古巫師占卜的道具。
傅斯年等指出:「中國文字尤其有缺點的地方,就是野蠻根性
太深了。造字的時候,原是極野蠻的世代,造出的文字,豈有
不野蠻之理。」[5](P149)比如「也」等字,代表著生殖器崇拜,這
類荒謬思想和野蠻信仰通過文字沉積在集體無意識中。
與文字相關的崇拜和迷信是傳統中國的「國教」之一,滲
透到各個階層和社會生活各方面,其影響一直延續到現代。
胡適後來的《名教》一文承「五四」反對文言文的余緒,比較
系統地分析了文字巫術。「我們的古代老祖宗深信『名』(文
字)就是魂,我們至今不知不覺地還逃不了這極古老迷信的
影響。」「(老祖宗)深信『名』有不可思議的神力。」[6](P91)在
底層社會的風俗迷信里,道教文化流傳的法術里,普遍流行
著對於文字魔法的信仰。民間戲劇的舞台上,通俗小說的描
寫里,又將這些妖術加以宣揚傳播。文字巫術在傳統社會的
勢力很大,權力系統也趁機加以利用,宣揚文言的神聖恐怖,
造出各種禁忌,來建構權力的神聖象徵體系。正因為這樣,
《離婚》中的愛姑會被七大人嚇得魂不附體。
這類對於民族語言文字的批判,並不存在民族虛無主義
的問題,因為他們的批評遵循歷史科學的原則。他們認為對
於文字的崇拜、漢字的神秘化,在古代是很自然的,野蠻風俗
和巫術都是人類發展必經地階段里曾有的文化觀念。但是,
時代既然已經發展到20世紀了,再停滯在上古的迷信中就
是錯誤的了。因此「五四」時人必須大力革除這類早已過時
的習俗和信仰,它們不獨存在於語言的使用中,也滲透在政
治文化生活的各個方面。
三、白話的建立有助於個體生命的解放
長期以來人們總是批評胡適的白話文改革是形式主義
的,胡適自己的表述也導致了人們的誤解,因為他一貫強調
文學革命、文藝復興的第一步是工具的革命。其實胡適等人
非常深刻地涉及到了白話所具有的生命解放的價值。
反對文言文,即是將國人從專制權力的符號體系的威
壓、文字巫術的信仰中解放出來,它也是語言生存的革命、心
理的革命、個性的全方位解放。人的生存是語言生存,他的
思想、人格、感情、慾望、社會政治生存等等,全都以語言的形
式存在著。承認白話的價值,主張白話使用的權力,事實上
即意味著白話話語主體地被發現和確立。由於現代人即語
言動物,語言在生命各層次滲透的深刻性、根本性,所以白話
文革命實際上也就意味著以白話生存的人民的革命:從心
理、思想感情、慾望到社會政治生存,全都得到獨立的權力。
從此,個體有可能無所顧忌地自由表現和傳達自己的情感、
思想、印象,個體的利益訴求有可能借語言直接表述出來,再
也沒有不必要的障礙。外部的社會革命里,「民國公民」的政
治身份被承認;與之相比,白話文革命帶來的心理、感情、人
格等全方位生命解放的可能,則具有更重大深遠的意義。語
言與生命合一,「立人」「首在」「立言」。
由於白話文革命關涉到諸如民族個體生命的全方位獨
立這樣重大的問題,所以林紓會跑出來,反對「都下引車賣漿
之徒」、「京津之稗販」使用的語言有作為書面語、文學語言
的價值,正可見林紓等維護權貴即有地位的潛意識,根深蒂
固的獨享文化特權的保守性,這些特權和權威的魅力便首先
集結在神聖的文言符號體繫上。章士釗稱文化的精華只「為
最少數人之所獨擅,而非士民眾庶之所共喻」,[3](P198)則更
是暴露了士人的國師情結,他們仍然幻想掌控意識形態的生
產,與專制分享權力。所以吳稚暉一針見血批評反對白話
者,「只有那班亡國大夫,瘟國官僚,借著他那種提倡『上聖德
頌』的精神,暗暗歡喜,可以鞏固他們的老局面……保固『學
士大夫』的局面……」[3](P208)平民口中的語言既然可以取代
過去上流階級的文言,也就意味著上流階級在權力身份、心
理優越感、文言所建構的權力的神聖氛圍等各方面的喪失。
白話文革命由此歌頌平民的語言和平民階級,同時,也
利用日漸「當權」的平民主義的意識形態,來構造自己的合法
性。胡適力斥文言是枯死的,而「鄉曲愚夫、閭巷婦稚」的語
言卻是活的。談的雖然是語言的變遷,實際上包含著深刻的
價值重估:普通平民的精神生活價值、文化生產能力,其實是
高於貴族、文人學者的!胡適所謂言語必須「施諸講壇舞台
而皆可,誦之村嫗婦孺皆可懂」,多少利用了平民主義話語來
為白話文壯威。早年胡適總是不忘對平民大唱頌歌,「國語
的演化全是這幾千年『尋常百姓』自然改變的功勞,文人與文
法學者全不曾過問……我們對於這種玄妙的變化,不能不脫
帽致敬……」[5](P232)
「五四」白話文革命的理論前提之一,是胡適等人對於現
代國民的想像:人格獨立的、有文化、富理性的公民。其中暗
含著對現代民族個體的構想,有比較鮮明的理想主義色彩。
到後來各派的社會主義思潮也相繼產生影響,新作家便更企
圖以人人都懂的白話文學來消融個體之間的隔閡,以創造人
人平等獨立的大同社會。
自然,白話文話語權力的確認,只是帶來了生命解放的
部分可能性,因為一則生命解放是系統的、多方面的,不是單
有語言、文學革命就能竟全功的;二則白話本身雖然具有重
大的生命解放價值,但它也受社會文化的制約,它的詞彙、實
際的言語應用,同樣是傳統的結晶,也可能充斥著負面信息,
並沒有一種「純潔的、正確的」的白話;三則「五四」時所謂的
「平民」有很重的幻想色彩,白話文運動的主體和受眾里實際
上少有下層平民,而主要是各類知識分子。
參考文獻
[1]皮埃爾·布迪厄,華康德.李猛,李康譯·實踐與反思反思社會
學導引[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1998·
[2]錢玄同·錢玄同文集第一卷文學革命[M]·北京:中國人民大
學出版社, 1999·
[3]玄珠·四面八方的反對白話聲[A]·鄭振鐸編選.中國新文學大
系第二集·文學論爭集[C]·上海:上海良友圖書印刷公司, 1935·
[4]周作人·周作人文類編·中國氣味[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
社, 1998·
[5]傅斯年·漢語改用拼音文字的初步談[A]·胡適編選.中國新文
學大系第一集·建設理論集[C]·上海:上海良友圖書印刷公司,
1935·
[6]胡適·胡適文存三集·一[M]·上海:亞東圖書館, 1930·

C. 需要下載一篇cnki論文《甲骨文對貞卜辭的語用研究》

你好,請認准正確答案下載附件,文獻已上傳,希望對你的學習有所幫助,caj文獻請使用知網專用caj閱讀器查看,還望及時採納答案!

作者:劉春娟.

文題:甲骨文對貞卜辭的語用研究

學校:西南大學, 2010.

【摘要】: 語用是從動態的角度對說話者和語言環境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它是語法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運用現代語用學的一些基本原理對甲骨文對貞卜辭中的一些語用現象進行了嘗試性的研究,對研究甲骨文語法有著重要的意義。甲骨卜辭的語用涉及范圍很廣,但本文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緒論部分,介紹了本文的研究意義和研究現狀、本文的研究內容以及本文的語料選擇和方法;第一章討論了對貞的界定和對貞卜辭命辭的性質,介紹了對貞卜辭命辭的構成及對貞的位置;第二章分析對貞卜辭的信息結構,並對信息結構中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定指信息和不定指信息、有指信息和無指信息等幾個基本概念進行舉例性的描寫;第三章考察分析甲骨文對貞卜辭的焦點及其表現手段,討論對貞卜辭的語義預設、語用預設及其功能;第四章研究對貞卜辭語用平面的移位現象並分析其語用意義。

D. 他用甲骨文寫下作文,得6分卻被名牌大學錄取,黃蛉如今過得怎樣

高考對於很多學子來說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生轉折點,每年都有很多的學生在高考中完成自己的夢想,考上一所好的大學。也有很多學生由於各種原因沒能取得一個好的成績,沒能成就自己的理想。但不論是哪一種,只要付出了努力,那麼,就一定會有回報。畢竟努力從來不會騙人。而今天我們所說的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當年他用甲骨文寫下高考作文,雖然只得了六分,但是卻被名牌大學錄取,現如今過得怎麼樣呢?

黃這個事情也告訴我們,如果僅憑一時的耍小聰明去獲取成功,在後來還不付出努力的話,是不可能維持得久的。而在教授不在教黃蛉之後,他也慢慢的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大家對於他也不再有那樣的關心。如果他還在學校里渾渾噩噩度日,四年畢業以後,沒有任何成就的他,就只是社會上一個普通人。他憑借一時的聰明獲得的成就是多少人羨慕不來的機會,但他卻沒有好好珍惜。

對此,你怎麼看呢?

E. 誰能幫我提供一些平面設計的畢業論文的範文~!!盡量要跟別人不一樣的 不少於3000個字

平面圖形設計中的符號學原理

摘 要:圖形設計作為視覺空間設計中的一種符號現象,起著溝通人們與文化、信息的作用,因此,我們應該對此進行研究與認識,發掘更多的符號特性,更准確的運用符號學原理來進行平面圖形設計。
關鍵詞:符號;符號學;表形性思維;視覺化

引言

賽車場地中,設計者將轉彎處的牆壁塗成黑黃相間條紋的圖案,藉以提醒車手集中注意力,警惕發生意外。這是因為每當人們看到黑黃相間的條紋時,都會不自覺的產生畏懼感和警惕性,這種感覺或不僅僅來自於圖案色彩本身具有的視覺特性,可能也與黑黃色條紋使人們產生對虎或是蜜蜂等可能給人帶來危險的動物的聯想有關,人們對這樣的圖形的畏懼與警惕是人們共同生活經驗中對老虎或蜜蜂的畏懼與警惕的延續;相同的綠色,卻常會使人們產生心曠神怡的愉悅感,彷彿置身於茂密的叢林與清新的空氣之中,而生命在自然的環境下也得以健康的生長。因此,綠色,被更多的運用於醫葯,環保等關於生命領域的設計課題中。

這樣的例子在生活中不勝枚舉,在實際的設計中也常會有類似的應用,這其中的道理何在呢?是什麼規律在支配這些現象呢?原來在平面設計中我們正在廣泛運用的許多手法背後,都隱藏著符號學原理的影子,在圖形設計中也存在著這種現象 。圖形本身是視覺空間設計中的一種符號形象,是視覺傳達過程中較直接、教准確的傳達媒體,它在溝通人們與文化、信息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在圖形設計中,符號學的運用,影響著圖形設計的表形性思維的表訴。也正是由於它的存在,使平面圖形設計的信息傳達更加科學准確,表現手法更加豐富多彩。

1 平面圖形設計與符號學的本質聯系

1.1 關於符號與符號學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國的著名思想家莊子在其著作《莊子外篇》中就已提指出:「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即:在語言和事物之間存在著表徵物與被表徵物的關系,語言是事物的表徵物,事物是語言的被表徵物,語言的任務是事物信息的被傳達,語言的角色是傳達信息的媒體。符號正是利用一定的媒體來代表或者指示某一事物的東西 ①義大利著名符號學家艾柯提出:將符號定義為任何這樣一種東西,它根據既定的社會習慣,可被看作代表其他東西的某種東西 ---- 一個記號X代表並不在的Y,成語「雁泥鴻爪」生動准確地表述了符號的概念,鴻雁在泥沼與雪地上留下的爪印,使人們得知曾有鴻雁經過這里的事實,並且可由此推斷出鴻雁的大小多寡等信息。爪印,是記號X,而鴻雁是並不在的Y。符號學,正是研究符號規律的科學。

1.2 符號從何而來?

由於人類特有的社會勞動和語言,使人的意識活動達到了高度發展的水平,人的思維是一個由認識表象開始,再將表象記錄到大腦中形成概念,而後將這些來源於實際生活經驗的概念普遍化加以固定,從而是外部世界乃至自身思維世界的各種對象和過程均在大腦中產生各自對應的映像。這些影響是由直接的外在關系中分離出來,獨立於思維中保持並運作的。這些印象以狹義語言為基礎,又表現為可視圖形,肢體動作,音樂等廣義語言。

1.3 平面圖形設計與符號學原理

A.平面圖形設計是一個特殊的思維過程
人類的意識過程,其實是一個將世界符號化的過程,思維無非是對符號的一種挑選、組合、轉換、再生的操作過程。因此可以說,人是用符號來思維的,符號是思維的主體。平面圖形設計,是以信息傳達為目的的,在二維的空間中對字體的位置、比例、相互關系的籌劃,無疑,這也是一個思維的過程,但同時,它又不是一個通常意義上的思維過程。 這是一個開始於設計者,延續到受眾觀者心理活動的思維過程,而這種延續正是依賴於作為思維主體的符號。就像本文開始時提到的例子,設計者將危險動物老虎或蜜蜂符號化為黃黑相間的條紋,並依賴於它將危險與警惕的信息傳達到車手的意識中。

B.平面圖形設計可以說就是符號
平面圖形設計從本質上講就是以利用平面媒體傳達信息為目的的,這決定了它一定是廣義語言的一部分。因此,平面圖形設計本身就是符號的一種表達方式;同時,它又是以符號的方式,符號的原理為依據與手 段的。由此可以見,對符號運用的合理與准確,對於達到信息傳達的目的來說,是多麼的重要。找到一個符號X,可以准確的傳達Y的信息,成為了一個平面設計作品成敗的關鍵。

2 更多的發掘符號的特性,更准確的運用符號的語言

平面圖形設計本身是符號的表達方式,設計者借它向受眾傳達自身的思維過程與結論,達到指導或是勸說的目的;換言之,受眾也正是通過設計者的作品,與自身經驗加以印證,最終了解設計者所希望表達的思想感情。顯而易見,作為中間媒體的平面圖形設計作品,這時就充當著設計者思想感情符號,而這個符號所需表達的信息是否可以被觀者准確的、快速的、有效的接受與認知,就成了設計作品成功與否的標志。這正是由設計者在設計的思維過程中對圖形符號的挑選、組合、轉換、再生把握的准確有效程度所決定的。由此可以說,符號是表達思想感情的工具。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句古訓在這里得到了新的詮釋。
為了更好的了解和運用符號這個工具,應該理解三個方面的概念:

2.1 使符號不斷的深化

符號的三個類型和層次
從符號與它指涉對象(即其指向與涉及的事物或領域)的關聯上,目前在符號理論研究領域普遍認為可以將符號區分出以下三種不同的類型,同時也是符號的三個層次:

■圖像符號(ICON) 圖像符號是通過模擬對象或與對象的相似而構成的。如肖像, 就是某人的圖像符號。人們對它具有直覺的感知,通過形象的相似就可以辨認出來。
■指示符號(INDEX) 指示符號與所指涉的對象之間具有因果或是時空上的關聯。如路標,就是道路的指示符號;而門則是建築物出口的指示符號。
■象徵符號(SYMBOL) 象徵符號與所指涉的對象間無必然或是內在的聯系,它是約定俗成的結果,它所指涉的對象以及有關意義的獲得,是由長時間多個人的感受所產生的聯想集合而來,即社會習俗。比如紅色代表著革命,桃子在中國人的眼中是長壽的象徵。

上述三者,既是符號的三種類型----並存而不可相互取代,又是符號逐次深化的三個層次,一個由圖像符號至指示符號再至象徵符號,其程度不斷深化,信息含量更加廣泛的過程。鴿子的形象,出現在產品的包裝上時,無疑它只是包裝內商品的符號,向消費者傳達的信息是「此包裝內的商品是與鴿子有關」,此時,它是作為圖像符號出現; 由於鴿子是人們在生活中常見到的動物,具有被人們廣泛認可的動物特徵,因此,它出現在路牌或是處所的標示中時,它是作為指示符號出現的,傳達的信息為「此處屬保護動物領域」;當這個形象再次出現,卻是與楓葉的造型一起,組成了新的標志,它不再具有上述二者的含義,而是指涉慈善行業,表示一種和平,援助,並與楓葉一起,表示地域,一般人們一看到楓葉就很容易想到加拿大的形象,楓葉以成為加拿大的象徵。在這里的鴿子形象,正是以它的象徵符號的身份展示在人們面前了。設計師有意製造楓葉的缺角,表示失業者,並把楓葉的缺角刻意演變成一個鴿子形,表示慈善機構,正向你伸出援助之手,精妙至極地表現了「加拿大——慈善事務——恢復」的信息意念。此時,它含義的表達的准確有效無可挑剔,而這正是它由單純的圖像符號經由其內在因果關系變為指示符號,再由長時間多個人對其的感受聯想賦予它更廣泛的含義,飛躍為象徵符號的過程的必然結果。由此可見,為了使思想感情的信息更有效准確的傳達,需要一個符號不斷深化的過程。但是,一味地,漫無目標的深化符號的指涉是不負責任的,是與初衷背道而馳的。

2.2 把握符號的變數思維,是一個時間和空間的范疇

作為狹義的個人思維,具有與生命等長的長時間性和對不同生活空間的探索性;作為更廣義的人類社會的思維活動,具有一般意義上的永恆性與對所有涉及空間的適用性。 作為思維的主體,符號在時間與空間的變換中也是可變的。
■不同的時間空間,使某一具體符號有著不同的指涉物;
■不同的時間空間,不同的符號指涉同一事物;
在設計中,對於符號的挑選發掘運用,應該把握住這些變數,才能使信息傳達准確而不出現歧義。

A. 不同的時間空間,使某一具體符號有著不同的指涉物
河南安陽殷商遺址出土的大量龜甲獸骨上,刻有大量象形文字,稱為甲骨文,這是我國可考的最早文字。這些文字當時是用來記錄占卜結果的,也就是記錄事件的符號。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數千年後的今天,除了在考古工作者的眼中它還保留有記錄事件符號的特性外,在絕大多數的人心目中,這些難於辨認的文字,已成為幾千年前那個時代的象徵。 在大量的平面設計作品中,甲骨文的形象反復出現,它所傳達的信息已不再是古人詢問命運的結果,而轉變為人們對那個時代的追思,在這里這些文字已經成為數千年中華文明榮耀的提示符。

「卐」字元,是古代的一種符咒,護符或宗教標志,通常被認為 是火或是太陽的象徵,在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曾經出現。在中國等亞洲國家「卐」是一個佛教符號,在梵文中意為「吉祥之所集」,認為它是出現在釋迦牟尼胸前的瑞相,用作為「萬德吉祥」的標志。武則天長壽二年(公元693年)定製讀音為「wan,萬音」在佛經中也寫作「卍」。但是,同樣的一個字元,在近代的歐洲卻有著完全不同的含義。1920年,當時的德國納粹黨魁希特勒將「卐」用作了納粹黨的黨徽,他認為這象徵著「爭取雅利安人的勝利的斗爭的使命」,「卐」遂成為了法西斯統治,暴力和血腥恐怖的象徵。② 同一符號,在不同的空間中卻有著截然相反的指涉物,「卐」是一個典型的例證。 在中國或是亞洲的設計作品中出現的吉祥含義的「卐」,是絕難被西方國家的民眾所接受的,他們無法理解這個符號不同於他們習慣的指涉。

在時間空間相對一致的情況下,社會因素也是符號指涉發生變化主要因素。避孕套本是極普通的一種節育工具,但短短幾十年內,不論在世界的角落,它在作為符號的指涉上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由於它的用途,在早期的設計作品中,它的出現僅僅是影射其行為本身,但是,當20世紀五六十年代,艾滋病的發現及迅速廣泛蔓延,使避孕套這一形象在設計作品中的出現更為頻繁,其指涉對象也由原來的含義轉變為「防止艾滋病的傳播」這樣的作品在不同的地區出現,人們對它新的含義的認可程度可見一斑。網路也有著類似的經歷。由於網路以成為當代人類社會必不可少的交流方式,而符號「@」是網路的表示符號,它原本的象徵電腦,網路的含義漸漸被人們淡忘,取而代之的是它已成為交流的標志。。這也同樣反復出現在相關主題的平面設計作品中。

B. 不同的時間空間,不同的符號指涉同一事物
我們的社會正在經歷著越來越多越來越快的變化,變化著的時間和空間賦予事物以新的含義,事物也都在不斷的變化著代表它的符號來適應它新的含義。生活在這樣變化的時間和空間的人們對於事物的認知也在變化,建立在大腦中的映像-符號,自然會出現差別。時尚,也許是社會中變化最快的事物,每年,每月甚至每天都會有所不同。代表時尚的符號,也在隨之不斷地更新變化。

2002年,流氓兔的造型風靡京城,它以其精彩的情節與令人瞠目的視覺效果征服了廣大的觀眾。很多朋友在見面時都會互相問道「看過流氓兔嗎」,無疑,觀看這樣的一部動畫,是時尚的體現,已成為代表「時尚」的眾多符號之一。如今市場上很多商家,受到了這部動畫的啟發,創造了一群在形象上類似電影中主人公造型的形象。目的就是希望藉此傳達給觀眾,購買和使用這樣的產品,是一種同觀看動畫流氓兔一樣的時尚行為,是你永遠緊握時尚脈搏的生活方式之一。而目標消費群正是這樣的追求生活時尚的群體。可以想見,在更早些的時候,當這部動畫還未為人所知的情況下,設計者是不會想到使用這些形象的,這些形象不可能被人們所認可的。因為當時代表時尚的符號中並沒有這樣的一部動畫或其中的形象。紅十字會是一個有戰地救護發展起來的,志願的、國際性的救護、救濟團體。到現在為止,以由140個左右的國家成立了紅十字會。在大多數的國家,使用白底紅十字為標志,並稱之為紅十字會;也有一些國家和地區,比如一些阿拉伯國家使用白底紅色的新月形作為它的標志,並將組織的名稱定為「紅新月會」;在伊朗,紅十字會叫做「紅獅和太陽會」,表示是白底的紅獅與太陽。但是不論什麼樣的名稱與標志,其效果都是一樣的? ���圓煌�皇歉韝齬�業奈幕�⒆誚獺⒒蚴怯牒焓�只岬睦�吩ㄔ從興�鉅彀樟恕?nbsp;

綜上所述,作為思維過程或是符號表達式的平面設計作品,它所挑選、組合、加以運用的的符號元素應是具有明確指涉功能的符號。應與其所處的空間,時間,社會現實的要求或表現相一致,才能恰如其分的發揮應有的效用。這就要求設計者必須把握住他所應用的符號可能存在的變數,保證這些符號的當前值正是設計者表達思想感情的所需值,而不是它們既有的、曾有的、或可能有的其他含義。

「沒有什麼問題像與符號有關問題那樣與人類文明的關系如此復雜如此基本的了, 符號與人類知識和生活的整個領域有關,它是人 類世界的一個普遍工具,就像物理自然界中的運動一樣。」③作為人類 表達意識,傳達信息的手段與方式之一的平面設計,也同樣是依賴於符號學這一工具的。艾柯甚至提出「人是符號的動物」,平面圖形設計的目的是人與人的交流,符號,無疑是必然的工具。作為設計者的我們,學習運用符號學的工具,會使設計更具有效的功能。設計,作為傳達思想的媒體,本身就是符號,設計又是由符號元素構成的,設計者成功的挑選、組合、轉換、再生這些元素,匯集成為指涉自己思想的符號,成為自身與受眾共同認可的符號,這是溝通真正形成,信息准確完整的傳達,設計這一思維過程才是完滿的。

符號學作為一門跨學科的綜合科學,其博大精深的原理與方法論在各個應用學科領域中的研究與實踐是相當普遍與深入的,在平面圖形設計中也是如此。

注釋:
①符號正是利用...... -《理論符號學導論》,李幼燕著 P2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6月第一版
②1920年,當時的德國...... -《辭海》,P96,1979年版
③ 「沒有什麼問題...... -法國新托馬斯派哲學家馬里坦 迪利,編,1986,5
參考文獻:
1/《理論符號學導論》,李幼燕著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999年6月第一版
2/《藝術現象的符號》何新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7
3/《中國傳統吉祥圖案 》李祖定主編 上海科學普及出版社 1989.10
4/《生活中的神秘符號》王紅旗著 中國華僑出版社 1992.6
5/《科學符號學 》 王德勝等著 遼寧大學出版社 1992.12
6/《符號帝國》(法)巴爾特(Barthes,Roland)著 商務印書館 1994.2

Semeiology Principle in Plane Graphics Design

SONG Dong-hui,GE Jun-jie
(Dept.Design,Guilin 541004,China)

Abstract: As a symbol in visual design ,Graphics works as a bridge between people and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s. So, we should study and know it. To deal with plane graphics design ,we should dig more symbolic characteristics, use exact semeiology principle.
Keywords: symbol Semeiology imaginal thinking(形象思維) visualizati

F. 漢語言本科畢業論文有那些題目

論文的題目有又不是一定的
要根據你自己拿手的來定

G. 有關甲骨文的論文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稱為「殷墟文字」、「王八擔」、「殷契」,是殷商時代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19世紀末年在殷代都城遺址被今河南安陽小屯發現,繼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是中國商代後期(前14~前11世紀)王室用於占卜記事而刻(或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它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於1898年為古董商、金石學家所識別,之後在殷墟(河南安陽小屯村)大規模挖掘,有大量的龜甲獸骨出土,加上別地的零星採集,至今已收集十幾萬片,其中單篇文章最長者達百餘字,可以看出應用文雛形。(節選自《應用寫作》月刊1992年第3期《應用文的雛形——甲骨文》)
甲骨文的發現還有一個故事:在清朝光緒年間,有個叫王懿榮的人,是當時最高學府國子監的主管官員。有一次他看見一味中葯叫龍骨,覺得奇怪,就翻看葯渣,沒想到上面居然有一種看似文字的圖案。於是他把所有的龍骨都買了下來,發現每片龍骨上都有相似的圖案。他確信這是一種文字,而且比較完善,應該是殷商時期的。後來,人們找到了龍骨出土的地方——河南安陽小屯村,那裡又出土了一大批龍骨。因為這些龍骨主要是龜類獸類的甲骨,是以人將它們命名為「甲骨文」,研究它的學科就叫做「甲骨學」。
在總共10餘萬片有字甲骨中,含有5千多不同的文字圖形,其中已經識別的約有1000多字。
甲骨文中形聲字約佔27%,可見甲骨文已是相當成熟的文字系統。幾片刻有圖案符號的獸甲骨(資料照片)
甲骨文是中國的一種古代文字,被認為是現代漢字的早期形式,有時候也被認為是漢字的書體之一,也是現存中國最古老的一種成熟文字。甲骨文又稱契文、龜甲文或龜甲獸骨文。甲骨文是一種很重要的古漢字資料。絕大部分甲骨文發現於殷墟。殷墟是著名的殷商時代遺址,范圍包括河南省安陽市西北小屯村、花園庄、侯家莊等地。這里曾經是殷商後期中央王朝都城的所在地,所以稱為殷墟。這些甲骨基本上都是商王朝統治者的占卜紀錄。商代統治者非常迷信,例如十天之內會不會有災禍,天會不會下雨,農作物是不是有好收成,打仗能不能勝利,應該對哪些鬼神進行哪些祭祀,以至於生育、疾病、做夢等等事情都要進行占卜,以了解鬼神的意志和事情的吉凶。占卜所用的材料主要是烏龜的腹甲、背甲和牛的肩胛骨。通常先在准備用來占卜的甲骨的背面挖出或鑽出一些小坑,這種小坑甲骨學家稱之為「鑽鑿」。占卜的時候就在這些小坑上加熱是甲骨表面產生裂痕。這種裂痕叫做「兆」。甲骨文里占卜的「卜」字,就像兆的樣子。從事占卜的人就根據卜兆的各種形狀來判斷吉凶。從殷商的甲骨文看來,當時的漢字已經發展成為能夠完整及在漢語的文字體系了。在已發現的殷墟甲骨文里,出現的單字數量已達4000左右。其中既有大量指事字、象形字、會意字,也有很多形聲字。這些文字和我們現在使用的文字,在外形上有巨大的區別。但是從構字方法來看,二者基本上是一致的。
目前發現有大約15萬片甲骨,4500多個單字。這些甲骨文所記載的內容極為豐富,涉及到商代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不僅包括政治、軍事、文化、社會習俗等內容,而且涉及天文、歷法、醫葯等科學技術。從甲骨文已識別的約1500個單字來看,它已具備了「象形、會意、形聲、指事、轉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展現了中國文字的獨特魅力。中國商代和西周早期(約公元前16~前10世紀)以龜甲、獸骨為載體的文獻。是已知漢語文獻的最早形態。刻在甲、 骨上的文字早先曾稱為契文、 甲骨刻辭、卜辭、龜版文、殷墟文字等,現通稱甲骨文。商周帝王由於迷信,凡事都要用龜甲(以龜腹甲為常見)或獸骨 (以牛肩胛骨為常見)進行占卜,然後把占卜的有關事情(如占卜時間、占卜者、占問內容、視兆結果、驗證情況等) 刻在甲骨上,並作為檔案材料由王室史官保存 (見甲骨檔案)。除占卜刻辭外,甲骨文獻中還有少數記事刻辭。甲骨文獻的內容涉及當時天文、歷法、氣象、地理、方國、世系、家族、人物、職官、征伐、刑獄、 農業、 畜牧、田獵、交通、宗教、祭祀、疾病、生育、災禍等,是研究中國古代特別是商代社會歷史、文化、語言文字的極其珍貴的第一手資料。

H. 求一篇中國漢字演變論文,3000字左右,謝了!!

漢字經過了6000多年的變化,其演變過程是:
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行書
(商) (周)(秦) (漢)(魏晉)(草書)
一、甲骨文
甲骨文,是刻在龜甲獸骨上(主要是牛肩胛骨上的文字)。它是我們今天所能看到的最旱的成體系的相當成熟的漢字材料。這種文字是清末光緒年間(公元1889年)在河南安陽縣城西北五里路小屯村以北洹水以南發現的。
特點
a 瘦弱纖細的風格。由於這種文字受到書寫工具的限制,所以筆道都是直的,有時與圓轉相同。故而字形瘦長,線條細而硬,瘦且直,呈平直,瘦勁的風格。b形體結構還沒有完全定型。一個字刻怎樣去寫,還沒有完全固定下來,並保留著濃重的描畫物象的色彩。如字形可方可圓,筆畫可多要少,方向可正可反,寫法可橫可豎,偏旁可左可右,還有多種異體,還有合文寫法。

二、金文
金文是鑄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所謂青銅器是銅和錫合金製造的器皿。這種合金更堅固,因其顏色發青,故稱青銅器。主要有樂器「鍾」,食器「彝,尊,爵」,洗器「盤」,兵器「戈,戟」等。
特點
a 瘦弱纖細的風格。由於這種文字受到書寫工具的限制,所以筆道都是直的,有時與圓轉相同。故而字形瘦長,線條細而硬,瘦且直,呈平直,瘦勁的風格。b形體結構還沒有完全定型。一個字刻怎樣去寫,還沒有完全固定下來,並保留著濃重的描畫物象的色彩。如字形可方可圓,筆畫可多要少,方向可正可反,寫法可橫可豎,偏旁可左可右,還有多種異體,還有合文寫法。
三、大篆
1、產生
大篆是對後來的小篆而言的。廣義的大篆包括小篆,以前的甲骨文,金文和六國文字。這里的大篆指通行於春秋戰國時期的秦國文字。由於周平王東遷洛陽,秦占據了西周的故地,同時也繼承了西周的文字,即是繼承金文發展而來的。因其帶有地域性,有的難以識別。
大篆,也稱籀(zhòu)文。因其著錄於字書《史籀篇》而得名。《漢書·藝文志》:「《史籀》十五篇,周室王太史籀作大篆。」
特點
石鼓文具有遒勁凝重的風格。字體結構整齊,筆畫勻圓,並有橫豎行筆,形體趨於方正。大篆在相當大的程度上保留西周後期文字的風格,只是略有改變,筆畫更加工整勻稱而已。筆勢圓整。線條比金文均勻,線條化達到完成的程度,無明顯的粗細不均的現象。形體結構比金文工整,開始擺脫象形的拘束,打下了方塊漢字的基礎。同一器物上幾乎沒有異體字。字體繁復,偏旁常有重疊,書寫不便。

四、小篆
1、產生
小篆是漢字第一次規范化的字體。春秋戰國時的「文字異形」,秦始皇統一後,採納了丞相李斯的意見,推行「書同文字」的改革,統一了文字。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重大的文字改革。
①「罷其不與秦文合者」(即戰國時期流行於東方的區域性文字——六國文字)
②「取史籀大篆,或頗省改。」這就是說小篆是在大篆的基礎上,簡化了大篆的形體結構,改變了大篆的疊床架屋,復雜的寫法,逐漸整齊統一,穩固定型而成,如「商:(大)(小)」
③把原來沒固定形式的偏旁部首統一起來,使一個偏旁只有一種固定的寫法,如「(心),(衣),(水)」並確定了每個偏旁在漢字形體中的部位,不能隨意正反,左右顛倒。每個字的書寫筆數也基本固定了。這就使字體基本上定型化,統一化了。

特點
曲折宛轉的風格。小篆在大篆圓轉的基礎上進行加工,起筆和收筆大都是渾圓。轉角處都帶弧形,曲折引長而劃一,使線條更勻稱圓轉,字形長圓,體勢雄健,已線條化了。觀《嶧曲線之美,線條勻凈圓暢,柔中帶剛。歷來被視為篆書的正宗。因筆畫圓勁豐腴如筷子,
古稱「玉筋篆」,後代的篆書家,如唐山刻石》運筆宛轉自如,字態活潑矯健,極盡代的李陽冰,南唐徐弦,無不從李斯的風范中立下根基。
用線條代替了圖形。小篆是規范的字體,比大篆更整齊定型。用線條代替了復雜的圖形,基本上脫離了圖畫,確定了漢字的符號性。異體字也基本上廢除了。但仍保留大篆某些象形寫實的特點。
另外,勻圓宛轉的線條,弧線的連筆,起訖不清,不便書寫。「篆書」這個名稱,在當時還沒有。直到漢代「隸書」出現以後,才把這種文字稱為「篆書」。因此,篆書是相對隸書而言的。小篆正式通行的時間不長。漢代就已不常用了,但是兩千多年來,印章一直用小篆鐫刻,篆刻是我國的傳統藝術之一。

五、隸書
秦代有兩次文字改革,一是統一文字,由大篆改為小篆;二是使用了較小篆潦草些的隸書。這是第二塊里程碑——文字發展擺脫像形性。
1、產生
隸書是從小篆脫胎出來的。始於秦朝,經過兩漢231年(前206—25)的演變,到漢代才臻於成熟。隸書是漢代的主要通行書體。這樣說來,隸書可分秦隸,漢隸兩個發展階段,又稱古隸和今隸。

特點
a.、點畫轉寫線條
漢隸用點橫豎撇捺等筆畫轉寫小篆曲折宛轉的線條。整個字體稜角鮮明,方正平直,字形由長圓變成扁方。這種變化稱謂「隸變」。這極大的擺脫了線條的束縛,打破了古文字象形系統,使漢字的象形圖畫面貌基本消失,奠定了現行文字的基礎,使之變成純符號性質的文字。
b.、筆勢飛揚成波勢
「蠶頭燕尾」是隸書的主要特點。「蠶頭」指起筆處重而禿,呈方圓;「燕尾」指收筆處輕而上翹,拖一個捺狀的尾巴。如有的橫畫和平捺要挑起,呈波狀。但在隸書中強調「燕為雙飛」即在一個字的結構中,只允許主要筆畫出鋒,挑出「燕尾」狀,其它諸筆都成禿筆,以方為主,一住即收。
撇和捺也要挑起來,形成左右飛揚之勢。撇捺做慢彎形,尾部尖細,捺角向上推,呈波勢。
這樣,整個字體上下收緊,左右舒展,以主筆「蠶頭燕尾」貫穿字中。魏晉時代,漢隸又叫「八分」,指的就是筆勢波磔,向左右分開,象「八」字形狀一樣,左右分散。
隸書,無論是平平展展的,還是翩翩飛動的,由於字形較扁,總比等比例書看上去安穩。隸書出現是漢字形體發展上的一次大改革,是漢字發展史上的一個轉折點,結束了古文字時代,開創今文字新的時期,有劃時代的意義。

六、楷書
楷書,也叫「真書」或「正書」。楷是規矩,整齊,楷模的意思,是說這種字體可作為法式,模範,即標准字體。
1、產生
楷書是由隸書演變而來的。興於漢末,盛於魏晉南北朝。直到現在,仍是漢字的標准字體,已有近2000年的歷史了。
東漢,三國魏時的書法家鍾繇的小楷《賀捷表》,雖還沒有擺脫隸書筆意。但已是今天見到的最早的楷書了,是由隸向楷過渡的典型作品。其主要橫畫已失去了「蠶頭燕尾」特徵,撇捺已成銳勢,但還存在隸書遺意。有的捺畫還順勢飄揚作波磔。撇捺仍向左右飛揚。東晉被稱為「書聖」的王羲之的小楷作品《黃庭堅》《樂毅論》改變了鍾繇變漢隸為楷書後仍存有隸意的筆法。凡鍾書仍作波挑的地方都斂鋒不發,從形體上完全自立了。至今仍採用他創造的字體,字形。
魏碑,是在漢隸的基礎上漸演變的楷書體。雖是楷書,卻融篆勢隸意,草情等眾妙於其調。如方筆魏碑的典型代表作《始平公造像》,稜角分明,雄強樸拙。所有點畫都寬厚肥壯而不呆板,顯示出剛健的氣勢和飄逸的風格,有陽剛之美。

、特點
楷書字體確實頗具規模。這種字體同漢隸的基本結構雖相同,但它是對隸書的改造而成的,它吸收了隸書結構勻稱明晰的優點,改變了隸書的筆勢或適當簡化。
形體上,漢隸向外推開,呈「八」字扁方形。楷書向里集中,成「永」字方形。
筆畫上,發展了隸書的點橫撇捺豎鉤等筆畫。如漢隸和撇是慢彎狀,尾不尖細,有時上挑,;略有勾形;而楷書的撇是筆勢斜下,導尖細,不挑不勾。尤其是橫畫,楷書沒有「蠶頭燕尾」的波勢了。漢隸波動,楷書平穩。
楷書在擺脫古代漢字圖形意味這一點上,比隸書又進一步。它完全是由完備的筆畫組成的方塊符號,作為方塊漢字,從此定型。
楷書印刷體:印刷上常用的各種變體,
宋體,橫細豎粗—通用印刷體;
仿宋體,粗細不分,秀麗—序言;
楷體,詩詞正文正楷,接近手寫體,比仿宋豐滿—通俗讀物,小字課本;
黑體,莊重—標題。

七、草書
草書一般是比正式字體寫的草一些的字體。廣義的說,自有漢字以來,篆隸楷書通行時,都有相應的草體。但「草書」成為一種字體的專稱,是東漢以後,並分「章草」「今草」「狂草」三種。
1、章草
是隸書的草寫體。相傳西漢元章劉奭shì時,黃門令使游創制的。現流傳的有他的《急就章》,取其章字叫「章草」。筆畫常帶草意,有連筆。仍保留隸書的波磔,但字字獨立,不相連屬。筆畫界限清楚,布局也較勻稱,書寫比隸書簡便迅捷的多。如西晉書法家索靖的《出師頌》,用筆既沉穩勁健,又活潑靈捷,是標準的隸草,歷來習草者皆視為正宗法帖。
2、今草
是章草的繼續,是楷書的快寫體。東漢末年一直流傳至今。今草,體勢連綿,一筆到底,一氣呵成。雖偶有不連,但血脈不斷。字字顧盼呼應,貫通一氣。今草寫起來靈活流暢,簡易快速。但往往難以辯認。如王羲之的《十七帖》體勢婉轉,寬態活潑。歷代視為草書的絕品而奉為法度(標准)。
3、狂草
是在今草的基礎上任意增減筆畫,恣意連寫。興於唐代。狂草筆形連綿不絕,上一字的末筆常與下一字的首筆相連,甚至數字一筆揮成,偏旁混用,其部位也改變的厲害,可謂任意揮灑,狂放不羈,較難辨認,很少有實用意義。但在書法藝術上有狂放的風格。如盛唐的張旭,懷素,有「張顏醉素」或「顛張狂素」之稱。張旭的《古詩四帖》,懷素的《自敘帖》,體勢連綿,筆意奔放,給人一種開朗而有變化的感覺。這種狂放不羈的草書,是追求純藝術的表現,抒發自己的情感。
總的說來,草書把楷書十幾筆的字,用兩三筆畫出來,這種高度簡化,可以達到快寫的目的,有一定的進步意義。
八、行書
是介於今草和楷書之間的一種字體。始於楷書出現以後,盛於魏晉,晉代已流行。直到現在仍是手寫時最多,最廣泛的一種字體。
行體兼采楷草的優點,是草書的楷化或楷書的草化。近楷而不拘謹,近草而不狂縱。接近楷書的叫「行楷」,接近草書的叫「行草」。
行書簡化了楷書的筆畫,採用草書連綿的筆法。筆畫連綿而又各字獨立,清晰易認。書寫效率較高,成為楷書的輔助字體。如王羲之的《蘭亭序》姿媚飄逸,幽雅清秀。另有集字成碑的《聖教序》是盛唐長安張福寺和尚懷仁從唐內府收藏的王羲之的行書墨跡中集中而成。此舉共費20餘年,選字均為王書的上乘之作,摹勒精美,歷代十分珍重。又如唐代李的《雲麾將軍李思訓碑》,用筆硬挺奇崛,以險絕取勝。橫筆明顯向右上方傾斜(左低右高),雖借鑒《聖教序》,但奇偉雄強之勢勝於晉人,別開一門。宋代書法成就,行書突出,出現了蘇軾、黃庭堅、蔡襄等書法家。
在漢字的演變過程中,兩種字體的過渡,不是新舊銜接,繼承,起伏突變。而是新舊交搭,並行,逐漸替變的。在前一種通行的形體中,就已經蘊育萌芽一種更適合實際需要的新的形體結構,最終取代了前一種字體,而居於統治地位。
由殷商的甲骨文到周代的金文,到秦的大篆和統一後的小篆,到漢代的隸書,魏晉以後的楷書,這是漢字形體演變的主流。隸書通行後的草書和楷書通行後的行書,是這一種演變的兩個旁支。
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
↓↓
(章)草行書
↓↗
(今)草↗
印刷字體

印刷術發明後,為適應印刷,尤其是書刊印刷的需要,文字逐漸向適於印刷的方向發展,出現了橫平豎直、方方正正的印刷字體—宋體。其發端於雕版印刷的黃金時代—宋朝,定型於明朝,故曰本人稱其為"明朝體"。由於宋體字適於印刷刻版,又適合人們在閱讀時的視覺要求,是出版印刷使用的主要字體。
電腦字體

隨看文化事業的發展、科技的發展,在西方文字體的影響下,又出現了黑體、美術字體等多種新的字體,如海報(POP)體、綜藝體、勘亭流、少女字體等,及更多的宋體之變形,如仿宋、扁宋等。並將各類漢字電腦化,運用的范圍更加廣泛。

熱點內容
讀研究生導師不管怎麼辦 發布:2025-07-20 08:49:36 瀏覽:356
南開大學物理學研究生導師陳 發布:2025-07-20 08:47:15 瀏覽:66
加拿渥太華大學申請截止時間 發布:2025-07-20 08:46:33 瀏覽:978
教育局對大學生的補助 發布:2025-07-20 08:36:37 瀏覽:952
山東師范大學思想政治專業 發布:2025-07-20 08:14:59 瀏覽:183
2015年復旦大學研究生獎學金名單 發布:2025-07-20 08:13:31 瀏覽:683
大學缺老師 發布:2025-07-20 08:12:13 瀏覽:945
蘇州大學英語博士 發布:2025-07-20 08:06:20 瀏覽:616
給大學老師的話啊 發布:2025-07-20 07:50:12 瀏覽:808
蘭州財經大學教授工資待遇 發布:2025-07-20 07:38:01 瀏覽: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