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專升本科 » 中國德語本科專業調研報告

中國德語本科專業調研報告

發布時間: 2022-12-19 06:12:27

㈠ 德語專業就業方向及前景分析,未來好就業嗎

德語專業就業方向及前景分析如下:德語專業培養就具有扎實的德語語言基礎和比較廣泛的科學文化知識,能在外事、經貿、文化、新聞出版、教育、科研、旅遊等部門從事翻譯、研究、教學、管理工作的德語高級專門人才。

一、德語專業簡介

德語屬於印歐語系-日耳曼語族-西日耳曼語支,是德國、奧地利、列支敦斯登的唯一官方語言,也是瑞士、比利時、盧森堡的官方語言之一,包括高地德語與低地德語兩大分支內的數十種方言。德語各方言差距巨大,詞彙不同,語法也不一樣,彼此無法通話。

二、德語專業培養要求

該專業學生主要接受相應語聽、說、讀、寫、譯等方面良好的技巧訓練,學習相應語語言、文學、歷史、政治、經濟、外交、社會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培養從事翻譯、研究、教學、管理等工作較好的素質和較強的能力。

三、德語專業學科要求

該專業對德語科目要求較高。該專業適合對德語研究感興趣的學生就讀。

四、德語專業知識能力

1.了解我國有關的方針、政策、法規;
2.掌握語言學、文學及相關人文和科技方面的基礎知識;
3.具有扎實的相應語言基礎和較熟練的聽、說、讀、寫、譯能力;
4.了解我國國情和相應國家的社會和文化;
5.具有較好的漢語表達能力和基本調研能力;
6.具有德語的一定的實際應用能力;
7.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㈡ 去德國留學德語要達到什麼水平

去德國留學德語要達到什麼水平

扎實的德語基礎知識和較好的聽、說、寫、讀能力是保證順利入學、正式注冊和開始專業學習的前提

因申請者所申請的學校和專業不同,對德語的要求也有所不同。除個別學校外,一般都要求在申請入學時達到600-800學時。這意味著在提出入學申請之前,至少需讀一年的德語強化班(每周20學時)。有了符合要求的語言證明,則可在填寫入學申請表時同時申請大學語言班。在語言班學習1-2學期,通過「外國學生申請大學入學德語考試(DSH)」後,即可正式注冊進入專業學習。

「外國學生申請大學入學德語考試(DSH)」是一項有相當難度的語言考試,如果第一次未能通過,則可以半年後再重考一次(最多允許考兩次)。如果在一所大學最終未能通過DSH,則不允許再在其他大學參加此項考試。故在出國前一定要作好充分的准備,盡量打好德語基礎,以便赴德後爭取在短時間內通過此項考試。DSH一般在學期之初舉行,學校寄給申請者入學通知中會寫明DSH舉行的.時間和地點。不少大學設有DSH考前預備班,如需要,你可在申請入學時附信給大學外事處詢問能否參加。

如果你是具備下列條件之一的申請者,則可免試DSH。

1、德國高中畢業或相當於同等水平者;

2、具有文化部長會議頒發的「德國二級語言證書」;

3、具有歌德學院的「中央高級考試證書」;

4、歌德學院頒發的「小語言證書」;

5、中國大學本科德語專業畢業生、某些特殊專業的申請者以及只學習一個學期、最長兩個學期的短期進修生。

近幾年,德國大學大約有30多所高校(包括大學和高專)相繼設置了一部分用英、德雙語授課的專業課程。在攻讀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時,基礎階段用英語授課,同時學習德語;專業階段用德語課。目前,德國實行雙語制的學科和專業有:

工程學: 電力工程、民用工程、化工、計算機通訊工程、通信與媒體、生物技術、水資源管理、航空航天技術等;

計算機科學、數學: 計算機邏輯學、計算機工程、國際數學、信息與通訊體系等;

理科: 化學、材料學、分子生物、工程物理學等;

經濟學與社會學 :經濟學與管理學、國際商貿、國際工商管理等;

德國語言與文化。

值得注意的是,申請就讀雙語制專業的學生應掌握熟練的英語,須提供諸如TOFEL之類的語言證明,有的專業還要求有一些德語基礎知識。

;

㈢ 德語專業怎麼樣

我是21級的一名大學生,我們學校設有德語專業,平常在學校中也能夠接觸到德語專業的學生和老師,所以對德語專業也有一定的認識。

德語是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屬於外國語言文學類專業。二級學院設在外國語學院,最重要的就是學好德語,並且了解德國文化。

德語專業的就業情況是非常好的,有考取公務員的,有出國的,繼續攻讀碩士學位的,有去事業單位的。就業渠道非常多樣化,在碩士研究生當中,一次性就業率達到95%,有繼續攻讀博士學位的,有出國學習的,有去事業單位的,有留校工作的,以後選擇就業可以根據自己學校的培養方案適當選擇!

㈣ 德語專業的發展前景如何

德語專業的發展前景挺好的。

一、德語譯員

這是大多數人對語言學習者的直觀定位。德語翻譯具體分為筆譯和口譯兩個方向,行業涉及面比較廣泛。同聲傳譯家喻戶曉,這份職業是帶有絢麗光環的,但眾所周知它對專業功底和綜合素質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此外,筆譯譯員也是專業十分對口的選擇。相對同傳而言,這項工作主要要求從業者有過硬的書面表達能力,主要的行業分布包括公證處的筆譯、留學文案筆譯和法律文書的筆譯等。

值得說明的是,國內目前還沒有專門的筆譯機構供選擇,除了上述筆譯職業外,一般都是以兼職的方式,按篇幅、字數及難度拿相應的稿酬。

總而言之,無論是口譯還是筆譯譯員都需要扎實甚至過硬的專業基本功,而且需要在這條路上會日漸精進,鑽研到底。從收入方面來講,口譯要比筆譯更為可觀,尤其是同聲傳譯,它的投入產出比還是相當高的。

二、企業職員

德語畢業生如果選擇在企業工作的話,能進入本語種相關的外企、合資企業或國企是比較不錯的,畢竟具有語言優勢,拿到offer的機會和勝算會大一些。涉及到的領域也就比較多了,比如能源化工、機械製造、生物化學、汽車等。

結合身邊同學的經歷來看,如果想進入這些企業工作,德語一般只會做一塊兒敲門磚,而且本科學歷也是有機會的。普遍來講,大多先從翻譯兼助理或行政專員做起,未來的職業發展一般都會發生轉型,比如轉向人力資源或行政相關的方向。這也要結合具體的企業需求和個人的綜合表現而定,而收入則取決於行業和公司的類型。

三、德語教師

這是一個相對穩定的職業,具體來說要根據自己的學術背景和個人傾向來進行選擇,有高校、中小學校或是專業的培訓機構幾種選擇。

(1)高校教師

主要是指專業外語院校的專業德語老師,從事這份職業,首要的是熱愛教育,並且學術背景基本是博士才可以,有些用人單位會硬性要求具有海外經歷。在一些專科院校也有該崗位,學歷要求會相對低一些,但起碼也要碩士起。

進入高校後專心搞學術,並且通過職稱評定來定職級。一直以來,教師在中國算是體制內的人,它的社會地位和社會認可度還是相當高的,而且工作環境相對單純一些,畢竟主要職責是栽培「祖國的花朵們」,收入方面也比較可觀。

(2)中小學教師

2018年9月1日德語正式納入高考外語科目以來,許多中學都增設了德語科目,包括一些私立國際學校,德語人才的缺口還是比較大的,尤其在北上廣深等發達城市,擇業機會相當廣。對應聘者的學歷要求從本科到博士不等。

(3)專業語言培訓機構教師:

目前國內具有專業語言培訓業務且具備全科小語種教學資質的機構屈指可數,如果能竭盡全力爭取進入類似新東方這樣平台,還是非常不錯的。在這樣的平台人才濟濟,並且每個從業者的業務能力和綜合能力都很強,可謂人才濟濟,彼此之間交流和學習的機會會大大增加,因而業務能力的提升速度將會非常迅速,一般來說收入也是非常可觀的。

值得注意的是:這不同於公立學校的教學環境,在專業的培訓機構教學方式相對自由靈活,施展自己獨特教學風格的機會相對較大,更適合追求自由和個性解放的教育從業者。

四、體制內公務員

公務員考試包括國家級公務員招錄考試和省級公務員招錄考試。而針對德語專業來說,一般集中在國家級公務員招錄考試中,比如外交部、商務部、文化旅遊部、出入境邊防檢查站、海關等部門,針對省級公務員招錄考試個別沿海省份也會設有相應崗位。

德語專業報考公務員職位有兩大特點:一是崗位和專業匹配度較高,二是大多不需要工作經歷,這對於其他崗位的公務員招錄來說是莫大的優勢。

一方面,專業對口要求高意味著對德語專業能力的要求也比較高,國家級公務員招錄考試的考試科目一般包括專業語言能力測試(測查語言基本功)、統考筆試(行測+申論)和面試(統考面試+專業語言能力復試,部分崗位還會有英語加試)。

而專業語言能力測試在錄用總成績中佔有很大權重,所以德語專業畢業生會有更大的通關籌碼。另一方面,德語專業的崗位一般不要求基層工作經歷,這意味著相比其他崗位的競爭者少了一個限制條件,那麼取勝的概率某種程度上大大提高了。

五、外貿銷售或客服

此類職位的需求大多集中在東南部沿海省份的部分城市,主要從事線上海外銷售以及後期維護工作,這些崗位的門檻相對較低,且常年都會有招聘需求,收入模式主要是底薪+銷售提成。比較知名的電商有:ebay, amazon等。

㈤ 德語專業的就業方向

就業方向:
外事、經貿、文化、新聞出版、教育、科研、旅遊等部門。
就業前景:
德國的地理面積是十分有限的。但是德語所蘊含的文化,它的深度、廣度、力度它給人留下的印象,要遠遠超過它的地理面積給人留下的印象。德語區的文化,在世界文化中佔有非常非常重要的地位。涌現出一大批的著名的作者、音樂家、哲人、思想家而且德國文化對我們國家的發展歷史,曾經產生過非常非常重大的影響。這也就是說,看德語國家呢,不能僅僅從它的地理面積來看,而要從它的語言所蘊含的文化內涵來看。說德語的人數,確確實實並不是那麼多,大概全世界也就是1億多人,把德語定為唯一的官方語言的國家,也就是德國、奧地利和列支敦斯登。作為官方語言的之一的國家還有其他幾個,比如義大利、比利時、盧森堡、瑞士等。
德語專業的就業情況還是非常好的,例如北京外國語大學在2007年,本科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是96.4%,有考取公務員的,有出國的,繼續攻讀碩士學位的,有去事業單位的。有去外企的。渠道非常多樣化。在碩士研究生當中,一次性就業率達到95%,有繼續攻讀博士學位的,有出國學習的,有去事業單位的,有留校工作的。[

㈥ 祝彥的著作

編著有大量教材,主編的《德語》教材(1-4冊)為高校通用教材,獲國家級一等獎。1985年至1987年主持制定的兩個教學大綱為國家教委指導性文件,1989年任國家教委、德國歌德學院和中國德語教學研究會聯合調研組組長,歷時三年完成的《全國高校德語專業教學調查報告》、《全國德語強化教學調研報告》已出版,為我國德語教學的改革和發展奠定了基礎。主要著作有《日耳曼學--中德的橋梁》、《文學規范和讀者趣味--中國開放以來一個張力場的嬗變》、《文學理論術語的翻譯和譯者的困境》、《審美的解放--反思作為民德小說的新敘述策略》、《圓球的墜落與浮士德之死》,譯作有弗朗茨·梅林的《中世紀以來的德國史》(合譯)、《當代中國抒情詩》德譯本(合譯)、《馬恩全集第一卷·詩歌》、《毛澤東選集》德譯本(主要譯者之一)、《斯台芬·茨威格詩集》等。於1991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㈦ 北京外國語大學都有哪些專業

截至到年9月,北京外國語大學專業包括的有:

西班牙語、阿拉伯語、非通用語種群(波蘭語、捷克語、羅馬尼亞語、匈牙利語、保加利亞語等18個語種)、非通用語種群(僧加羅語、土耳其語、斯瓦西里語、豪薩語、西伯萊語等17個語種)、英語、德語、俄語、日語、法語、新聞學、外交學 ;

外國語言文學、管理科學與工程、法學、政治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應用經濟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教育學;

世界史、金融、國際商務、漢語國際教育、翻譯、新聞與傳播、法律、會計、工商管理碩士、文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教育學、歷史學。

北京外國語大學開設本科專業121個,其中45個專業是全國唯一專業點。學校現有4個國家重點學科(含培育學科),7個北京市重點學科。

(7)中國德語本科專業調研報告擴展閱讀:

截至2014年9月,北京外國語大學有國家級特色專業1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級精品課程4門,北京市市級精品課程6門;教育部非通用語種本科人才培養基地1個。

此外英語專業和德語專業部分教師承擔的「中國英語本科學生素質調查報告」、「高校英語本科教學調查」和「全國德語教學調研」等教改項目。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1年,北京外國語大學培養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一名,駐外大使400餘名,參贊1000餘名,部長、副部長近百位。新華社國際部三分之二的主任記者及駐外首席記者、從中國大陸赴聯合國的絕大多數高級譯員均是北外培養的高級外語人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北京外國語大學

㈧ 要交開題報告了,德語專業,只有文學,翻譯,語言學三個方向,求題目,書籍,在此拜謝大神

開題報告:
研究課題:20年代的德語文學漢譯活動

一.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兼及研究現狀

上海外國語大學的衛茂平先生曾作過一本《德國文學漢譯史考辨——晚清與民國時期》,2004年由上海外教社出版,筆者偶然在圖書館讀到,這是課題的緣起。導言中提及:學界近20年來對於中國翻譯文學史的討論及成果雖蔚為可觀,然關於單個語種史料詳盡的卻鮮有所見(英語日語方面興許樂觀些,其餘小語種的狀況則堪憂)。這也成了衛先生作此書的因由。但同時衛先生亦在後記中表示了遺憾:其書的資料來源基本局限於上海的主要圖書館,且受制於我國目前圖書館體制和書目編制水平的局限,所以不免有些遺漏,有時或也難免有失准確,尤其是散布在各地報紙上的譯文和評論,查詢起來頗有難度。

同年四川外語學院的莫光華教授在《外國文學研究》第一期刊文《中德比較文學研究二十年》指出 「在比較文學的視野里,就整體水平而言,特別是與當前國內其它外語語種文學翻譯研究的火熱場面相比,德語文學翻譯的理論研究簡直可以說是一片空白」。德漢譯介學研究的缺位,與中德翻譯文學史的梳理不足,恐怕也是憂戚相關的。

另社科院外文所的葉雋先生又為衛先生的書在《中華讀書報》上專做過《德語文學漢譯史的意義》一文:

「正如有論者指出的,晚清以來兩大背景,必須關注,縱向是「傳統賡續」,橫向是「西學東漸」,而西學東漸一個重要的過濾器與輸入口,是「翻譯」,不將這一因素高度重視,是很難深入理解「現代中國」形成與建構的歷程的。所以,就這個意義來說,清理近代以來的漢譯史,極為必要。」

葉雋先生作此評論文章的初衷顯然是為了藉此書的出版引起學界對於德語文學漢譯史的關注和深入研究,可惜這一努力似乎響應者寥寥。衛先生的書出版之後,關於德語文學漢譯史就鮮有見到什麼專著出現,只偶有一些熟悉的名字一兩篇短小的文章零星見諸報端。於是2006年在《早期中國德語文學學科史的若干問題》一文中,葉雋先生又舊事重提:「中國德語文學學科史的研究,到現在還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大量的史實湮沒,需要有人仔細搜集、精心考辨、拂去塵埃,還原歷史的面目。」而這一塊缺失目前不知是尚在研究中還是再度被擱置起來了。

二.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與基本思路

在這種情境下我們就產生了這樣一個想法,是不是可以嘗試將衛先生的研究細化並且竭盡所能地深入一些下去?全面的細化與深入或許就筆者現在的學術水平以及曦源項目的時間節點出發是不現實的,但做一個時段限於十年間的德語文學漢譯情況研究也許還是具備一定程度上的可行性的。並且作為德語語言文學系的學生,我們也很期待能通過在這項項目中的實踐,為中國德語文學學科史的研究盡一份綿薄之力。

而我們在此基礎上選擇了20年代這個被衛先生稱為德語文學漢譯「高潮的到來」的十年,亦不是未經慎重考慮的。

據衛茂平先生在書中的統計,20年代全國共出版德語文學漢譯作品58部,其中53部出版地為上海。如果光從出版數量上而言,無論是接下來戰爭文學勃興的30年代,甚而是出版事業因時局的緣故遭受重創的40年代,都比20年代要更龐大些。

但20年代這個十年間的翻譯活動別與後來譯介的重要性,在於許多在德語本土語境意義非凡的作者,或是被引介到現代漢語語境後在中國產生過或者仍然在產生著巨大影響的作者,在這個時期首次被譯成漢語或作品最初被大量翻譯。這種特殊性為許多我們所提出的問題的價值加了籌碼。

這些作者中僅我們耳熟能詳的就包括歌德,格林兄弟(當時也有譯作格列姆或格爾木等),海涅,尼采,施篤姆(時有譯為斯托爾姆,施托謨等),萊辛(時譯萊森),茨威格等。還有一些初次漢譯曇花一現後就在民國譯壇甚而當今中國就再也杳無聲跡了的名字。

當時的翻譯者是怎樣的身份?出於何種心態引介特定的某位作家?選擇作品又是以怎樣的標准?引介後在當時的中國社會產生了怎樣的影響?這種影響的程度和該作者在當時的德語語境或世界范圍的影響是否相稱,與其對當下中國影響力相比如何?悄無聲息的冷遇或者極力的推崇,種種的遭際中又隱含著怎樣的意味?報刊的德語漢譯書評對這些作者在漢語語境的接受史產生了何種作用?德語語言文學作為一個學科當時在中國的發展狀況(工具書的出現,德語教科書,學科術語形成的情況,或者這個學科究竟是形成了沒有?)對德語文學漢譯影響如何?

與此同時,20年代在中國近代史上亦是風聲鶴唳的十年。

國人的團結救亡在這個十年走向高潮:中共成立、國共第一次合作、黃埔軍校建立、五卅運動爆發、國民革命的開始與失敗。而在此之前,1915年開始的新文化運動在學者們多年的努力之後也已卓有成效。

那麼德中關系在這十年翻譯史上是否起到某種導向性作用?哪些作品是由德語直接翻譯過來的?哪些是經由日語或英語轉譯之作?對德語古典文學和當代文學的譯介的情況分別如何?

這種種的問題都是我們在著手研究時所需要反復斟酌考慮的。

三.課題創新點及難點

就創新點而言,在上面論述本課題的意義和研究現狀時其實已經涉及,此處不再贅述,聊以一句話簡要概括之:德語文學的漢譯史這一領域目前為止學界涉足者寥寥,應該說是一塊很有開墾價值的沃土。

但這樣一個選題對我們而言不得不說是頗費力氣的一個任務。

首先,要把這個課題做得有價值做得符合學術規范將涉及到許多歷史專業的基礎知識,比如史料的鑒別,史學研究方法,基本的史學理論。這對就讀於復旦德語系的學生是有些不利的。雖然二人高考時選的都是歷史一科,但對於嚴格意義上的歷史研究畢竟還是幾乎全然陌生的。所幸的是出於個人興趣的緣故,我們在大學兩年裡修讀過許多歷史系的專業課程,比如吳曉群老師的「十五世紀以前的世界」,金壽福老師的「史學原典導讀」(舊約),鄒振環老師的「史學原典導讀」(中國歷史文選),韓升老師「東亞文明的歷史進程」,許多歷史系老師共同開課的「中國古典文化」,同時也聽了不少史學相關講座,專業素養的不足通過這些課程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彌補。而章清老師的「中國現代學科的形成」可以說是直接啟發我們定下這個課題方向的誘因。其實定下這個課題時便是抱著做一個跨學科研究的想法的。這個研究關繫到的學科素養可能的確偏重了歷史學甚而偏離了本身的專業,就研究方法而言與自己兩年來的德國語言學習基礎不太相關,本專業帶來的語言能力起著幾乎純粹工具性的作用。但是這個研究的結果不出意外的話應當說無論是從中國的德語文學學科史或者中德文學關系角度來看都是頗有些意義的。而在研究這樣一個課題時語言也成為我們二人相較與以歷史為本科的同學的一大優勢。

另外原始文獻的查找也是一大問題。衛茂平先生在《德語文學漢譯史考辨(晚清和民國時期)》中亦頭疼於資料查找的困難性,並且很率直地說「因為害怕旅途的困頓和查閱的繁難,一開始就未抱遍訪全國主要圖書館的奢望」。不過我們相信這一點總還是人力可以克服的,畢竟是精力旺盛的年輕人,我們會利用假期的時間盡量多跑跑課題相關的全國主要大學的圖書館資料室和相關城市的圖書館。而且我們有足夠的耐心,總還是可以挖掘出一點點新的文獻史料的。並且衛先生在《考辨》附錄里列出了「德語文學漢譯及評論書目」、「漢譯德語文學作品合集書目」、「德語文學史論、評論書目」;出版時間,出版社,譯者歷歷在目,為我們史料的查找和考證已經提供了極大的方便。所以盡管困難,我們還是相信在衛先生研究的基礎上搜集原始文獻是具備可行性的。

葉雋先生的《中國文化里所具有的「世界精神」——德國文學里的中國圖景及其思想史意義》談到:

從求真角度而言,歷史學之強調「史實考辨」,其意義在重視一種知識學意義上的漸進積累,因為徒稱義理,是站不住腳的。但真正的史家往往不以此為貴,反而說:「學問文章,聰明才辨,不足以持世;所以持世者,存乎識也。」

其實任何的學術研究應當都是如此,在翻閱過大量的前人研究和原始材料後,如果能從新穎的角度入手,整合梳理並且提出自己獨到的觀點,才是整個研究的最大的價值所在,卻也是最大的難點所在,但有沒有這個悟性,卻不是我們敢於妄言的了。

四.課題預期成果:

發現一些新史料,較為詳細完備地梳理這10年間的德漢翻譯史料文獻,盡量解決以上提出的一系列問題,並在此基礎上完成結題論文。

五.參考文獻:

現代學術視野中的留德學人 同濟大學出版社 葉雋

同濟•德意志文化叢書

另一種西學 北京大學出版社 葉雋

北京大學德國研究叢書

中國對德國文學影響史述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衛茂平

德語文學漢譯史考辨(晚清和民國時期)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衛茂平

異域的召喚——德國作家與中國文化 寧夏人民出版社 衛茂平,馬佳欣,鄭霞

中德文學關系研究文集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衛茂平,(德)屈爾曼主編

施篤姆詩意小說選 江蘇人民出版社 楊武能譯

歌德與中國 三聯書店 楊武能

中德文學研究 遼寧教育出版社 陳銓

中國近代期刊篇目匯錄(3卷6冊)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圖書館

中國近代文學大系•史料索引集(1840——1919) 上海書店出版社 魏紹昌

中國近代文學大系•翻譯文學集 上海書店 施蟄存

中國現代文學期刊目錄匯編(上,下) 天津人民出版社 唐沅等

中國翻譯詞典 湖北教育出版社 林煌天等

民國時期總書目•外國文學 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 北京圖書館

㈨ 淺談本科學德語專業如何去德國留學

淺談本科學德語專業如何去德國留學

本科學德語專業如何去德國留學?

1、年滿18周歲,完成 12或11年基礎教育並獲得畢業證書的高中畢業生。

2、中國重點大學四年制本科,修滿一個學期,不更換專業方向可申請直接入學

3、中國普通高校四年制本科,修滿三個學期,不更換專業可直接入學

4、中國普通高校四年制本科學生,修滿一個學期,必須通過在德國大學預科舉行的「大學入學資格鑒定考試」,取得「大學入學資格」方可申請入學,但不得更換專業方向

5、中國三年制高等專科學校(即「大專」,修滿兩高中生怎樣英國留學年,可申請直接入學;修滿一年,必須通過在德國大學預科舉行的「大學入學資格鑒定考試」,方可申請入學。

6、德語 600 學時,達到B1水平

申請材料:

大學畢業證書(有學位的還要提供學位證書,在校的提供在校證明。

大學成績單(由教務處開據

大學入學通知書(包括高考成績,學校不保留的開入學證明,也要包括高考成績

高中畢業證書(最好列明從某年到某年在該校就讀

高中成績單(成績單最好包括會考成績

初中畢業證書(包括成績單)、小學畢業證書(可選,有的大學要

德語學時證明(一般要達到歌德學院中級水平,200-1000學時,各學校不同,通常是800學時,目前更多的大學需要德語中級證明)

留德審核部證明(目前基本所有德國大學都需要中國學生參加北京留德審核部考試,通過後會頒發審核證明,提交給大學的證明必須是原件,關於這項證明,請參考審核部分類)

實習證明(有的`專業需要)

作品(藝術類專業需要)

以上材料均需經過市級以上公證機關公證,建議公證數份,以備需要(4-7份)

有人說翻譯行業可以算是目前德國留學就業前景最廣闊的了。因為留學德國 就業,首先翻譯行業沒有說被哪幾個公司壟斷,求職者競爭不是很激烈,德國留學就業前景看好。許多小公司自立門戶,不斷招聘翻譯,一般在旺季時都會有筆譯人手不夠的情況。其次翻譯門檻不高,應屆生、哪怕是在校生,只要能找到相關信息,都有機會找到做筆譯,或者短暫的口譯機會。但是翻譯的收入卻是兩個極端,一個新手和一個有五年經驗的老譯員比起來收入有天壤之別,另外口譯和筆譯的區別也十分大。

;

㈩ 中國語言類大學排名

北京大學9310030北京外國語大學8810271上海外國語大學10284南京大學11846廣東外語版外貿大學812黑龍江權大學8210319南京師范大學7910335浙江大學90008解放軍外國語學院10003清華大學7610027北京師范大學10036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熱點內容
五里店到大學城輕軌站 發布:2025-05-24 07:58:25 瀏覽:347
大學生職業規劃1000字 發布:2025-05-24 07:57:48 瀏覽:42
博士生導師一個月多少錢 發布:2025-05-24 07:57:42 瀏覽:608
北京大學翻譯考研論壇 發布:2025-05-24 07:55:24 瀏覽:527
西南大學考研有多難考 發布:2025-05-24 07:53:59 瀏覽:907
湖北工業大學研究生復難嗎 發布:2025-05-24 07:51:38 瀏覽:628
西南石油大學專業分 發布:2025-05-24 07:51:01 瀏覽:547
大學宿舍藏鍋 發布:2025-05-24 07:48:16 瀏覽:127
上海南站到松江大學城地鐵 發布:2025-05-24 07:42:12 瀏覽:938
住英國大學宿舍 發布:2025-05-24 07:33:16 瀏覽: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