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山水詩的本科畢業論文
Ⅰ 畢業論文《李白山水詩研究》怎麼寫
李白山水詩研究 李康永 摘要 「心愛名山游,身隨名山遠「。李白一生游覽過許多地方,在祖國廣闊天地里培養了他對大自然的愛慕和對前途的美好憧憬,他一生創作了許多山水詩。李白並不是以山水詩聞名,但是,李白的山水詩以雄奇、豪邁、大氣、蒼涼見長,突破了中國傳統山水詩的借山水以自娛的窠臼。李白山水詩的突出特點是大自然山水形象的理想化、狂想化和個性化。李白對自然山水的審美,充滿了一種人文、歷史、地理和強烈的自我文化意識,使人文美與自然美相互交融,渾然一體。李白山水詩選擇了「感物」的路線,擺脫了玄言,回歸情感,情景交融,把人們對於自然山水的美感提升到一個空前的文化高度,對山水詩變體的成熟,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關鍵詞 李白 山水詩 「盛唐風騷絕往昔,更添風華一謫仙」,李白的詩歌無論是在唐代以及唐以後,都有著特殊的內涵和特殊的魅力。提及其山水詩,則在他的詩歌作品中佔有著很大的比重。李白嗜愛山水,竟至於沉醉,樂極,「一生好入名山游」,甚至達到「愛此腸欲斷,不能歸人間」的痴迷程度。李白的山水詩,約莫有百餘首,有繼承莊子散文意境宏闊、浩渺奔放的浪漫主義傳統的放浪詩作;有借鑒陶元亮融情入景的園田詩作;有襲二謝余風,而意境結構日漸佳境的山林詩作。李白很敬佩、贊慕二謝,這一點我們可以從「謝公宿處今尚在」和「腳著謝公屐」以及「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中可以看出。另外還有與王孟等初唐山水詩人風格相似的意畫詩作,還有遊仙縹緲入天地山海的意念詩作等等。由此可見,李白山水詩的豐富多彩與綺麗。 李白一生的大半歲月是在隱逸漫遊中度過的。他說:「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他 「心愛名山游,身隨名山遠「(《金陵江上遇蓬池隱者》)。李白一生游覽過許多地方,四川、山東、山西、河南、浙江、江蘇等,黃河、長江流域。李白20歲前後游歷了蜀中的不少名勝古跡,山水詩描繪了蜀中的雄偉壯麗的山川,培育了他壯闊的胸懷,豪邁的性格和熱愛祖國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李白25歲後,出蜀漫遊,在祖國廣闊天地里培養了對大自然的愛慕和對前途的美好憧憬。李白被玄宗「賜金還山」後,又再度漫遊,游蹤遍及齊魯,江浙、燕趙,歌詠祖國大好河山是李白此時期山水詩的主要內容。李白長流夜郎,中途遇赦,流浪於宣城、歷陽,此時山水詩將遊仙、山水和現實聯系起來,反映李白深刻內心矛盾。所以他創作了許多山水詩,並把山水詩推向一個新的高度,開拓了一個新的境界。 一、李白與山水詩的關系 李白是中國山水詩人中的另類,他有一種世外高人的氣勢和極富張力的生命力,非常的飄逸和灑脫,這種個性的因素使得李白的山水詩在表現手法上似乎沒有了固定的形式和規律,這就造成把握李白山水詩的風格和意境很難。但就像看梵高的畫一看就是梵高的畫,李白的山水一看便是李白的山水。實際上,李白才是真正主宰著山水詩的形式和規律的。李白寫的不是山水的細節,而是山水的氣勢,用他的話來講就是「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還」的氣勢,這也是寫他本人的氣勢,正是他本人的氣勢推動著他寫山水的氣勢,只有他桀驁放縱的個性才能把山水固有的氣勢從山水中張揚出來,張揚山水的氣勢就是張揚李白自己的個性和生命力,即是把他自己的個性和生命力擴張到山水中,他的生命力是無限擴張的,給人的感覺不是山水感染了他,而是他感染了大唐的山水。 二、李白寫山水詩的原因 李白寫山水詩首先是體現在他熱愛祖國山河、熱愛大自然上。李白熱愛祖國河山,所以他可以忘記憂愁,以極大的熱情去寫祖國河山。 其次,是因為李白受到道家的影響。道家的自然思想使他對人生抱有一種樸素的唯物觀念。人的生死榮衰如同萬物,「興歇皆自然」,無須感恩,不必抱怨,因為都是元氣的構成,同屬大自然,同有大自然。所以他要擁抱大自然,與之化為一體。在《山中問答》中,他詭秘地說:「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世俗不會理解他,他也不屬於世俗的人間。他的神秘的桃花源,就是從碧山通往夢想的神仙世界,生活在「大塊」中,與大自然元氣混沌一片。這種道家、道教的思想觀念隨他的社會生活、政治遭際而日益加深,使他日益愛好大自然山水,也使他的山水詩里的山水形象不僅表現自我形象,而且融化為自我形象,使山水形象理想化、狂想化、個性化了。 再次,是因為受到二謝的影響。李白深為感佩謝朓:「月下沉吟久不歸,古來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凈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金陵城西樓月下呤》)可見李白山水詩接受了謝靈運、謝朓的藝術滋養,承繼發展了大、小謝山水詩歌藝術傳統。 還有就是受孟浩然的影響。開元年間的山水詩人孟浩然便是這類盛世隱士而名士的一個代表。他雖曾歸隱鹿門山,而青年李白深深景慕的就是這位聲聞天下的孟夫子:「紅顏棄軒冕,白首卧松雲。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贈孟浩然》)贊美他不慕榮祿、不事君王的清德風流。 最主要的還是由於受到時代的影響了。到了唐代,人們在宦遊中開闊眼界,在山水裡抒發激情。李白也不例外,而且他還寫出了許多千古名篇。 三、李白山水詩的藝術特色 作為一個浪漫主義詩人,李白是偉大的,也是最典型的。他說自己的詩是「興酣落筆搖五嶽,詩成嘯傲凌滄州」。杜甫稱贊他的詩說:「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這種無比神奇的藝術魅力,確是他的詩歌最鮮明的特色。 第一,宏放高遠。其一是指李白的山水詩描寫的題材廣泛,山水草木,蟲魚鳥獸,人文景緻等都是其寫作題材;其二是指時間寬度大,年代久遠,空間高遠,即所謂的「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焉動容,視通萬里,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李白寫山水常追溯及遠古歷史發端。具體如《蜀道難》一詩,詩人從秦蜀遠古的隔絕之狀起筆:「蠶從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接著寫蜀王派五丁開山,壯士們犧牲生命,才建成一條鉤連秦蜀兩地的天梯棧道:「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遠別離》寫洞庭、瀟湘、九疑、蒼梧等山水也是與遠古的娥皇、女英、堯、舜、禹等人物相連。空間的高遠則又是指李白善於用多種方法,從不同的視角對山水進行整體的觀察和描繪。如「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黃雲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西嶽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 (《西嶽雲台歌送丹丘子》),「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夢游天姥吟留別》,「西上太白峰,夕陽窮攀登,舉手可近月,前行若無山。」(《登太白峰》),「太白何蒼蒼,星辰上森列。去天三百里, 邈爾與世絕。」(《古風》其五) ,「水從天漢落」(《贈崔秋浦三首》),「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等等,這些詩句山高水遠,如同一幅幅遠景山水畫,具有構圖宏大,視野開闊,境界邈遠的特徵。這既是大自然恢宏博大的寫照,又是詩人心胸開闊的反映。 第二,意象飛動浩盪。這是指李白筆下的山水雖也有幽靜、秀麗的一面,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經離亂後……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但這並非主流,由於他思想奇逸浪漫,個性自由奔放,猶如天馬行空,不可羈勒。所以,意象之景外化後常使其山水形象具有飄逸飛動之勢,如「巴水疾如箭,巴船去若飛」(《巴女詞》),「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掛流三百丈,噴壑數十里。炎如飛電來,隱若白虹起。」(《望廬山瀑布》二首)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與夏十二登岳陽樓》),「遙看鵲山轉,卻似送人來。」(《陪從祖濟南太守泛鵲山湖三首》)。 第三,虛實相生與濃重的畫意。虛實相生,這是意境創造的結構特徵。宋人梅堯臣說:「必能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然後為至矣」,說的就是意境。近人王國維先生也說:「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寫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辭脫口而出,無矯揉妝束之態。以其所見者真,所知者深也。」他認為這就是「有意境」。這些用來評說李白的詩可謂恰如其分。就其山水詩而言,李白眼前之景象與胸中想像大多相融而莫分,真正達到了情景交融、心物合一的地步。結合上文,我們可以認為意境從結構上看,正是「如在目前」與「見於言外」的統一。所以在這個層面上講,意境也就可分為實境和虛境,進而我們再來看李白的山水詩,他將虛的「見於言外」與實的「如在目前」發揮到了極致。如其《行路難》便是最好的說明,冰塞黃河,雪滿太行,垂釣碧溪以及直掛雲帆破浪濟海等,看似實境,卻均由心中抽象的情感和意念而來,是虛境的自然表現。實境與虛境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構成無比美好的世界。再談談畫意,李白在此與王孟的造詣大約相當,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李白卻把濃重的畫意藉助於其出神入化的意境抒發而加以表現,也就使得他的一些山水詩正如一幅幅以形寫神,形神兼備的寫意畫,並且這些畫的技巧爐火純青,返璞歸真,千態萬狀皆不離自然之道,而雕琢之跡全無,這正是中國詩畫的最高境界。李白詩的山水名篇《蜀道難》、《夢游天姥吟留別》及《行路難》可作例證。《蜀道難》可謂一幅崢嶸嵯峨的蜀國山水圖。覽畢此詩,無不感到他在窮形盡相地描寫蜀道艱難的實境時那種充滿了激情,寄寓著許多慷慨悲壯的感受。同時作者馳騁想像,寫景抒情,創造出蜀山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使其 虛境蘊含十分豐厚,以至眾說紛紜,歷代「解此詩者,幾如聚訟」(《唐宋詩醇》) 。再者在此意境的基礎之上,那種悲涼、憤懣的畫意又隨即映入眼前,或雲感慨仕途坎坷;或言揭露時弊、諷玄宗幸蜀;或以為是勸告入蜀友人等等不一而足。 四、李白山水詩的語言特點 自然明朗是李白山水詩語言的基本特色,所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他樸素清麗、單純自然的語言,受樂府民歌沾溉,而更多來自新鮮活潑的生活語言。「狂風吹我心,西掛咸陽樹」(《金鄉送韋八之西京》),脫胎於南朝樂府《西洲曲》:「南風知我意,吹夢到西洲」。而「清風明月不用一錢買,玉山欲倒非人推」,隨意揮灑口語,更見性情的放曠。他多樣化的語言又總歸於率真自然、清新明麗,體現為自然之美。 李白山水詩的語言是完全個性化的。李白寫不同風格的山水,就用不同風格的語言。他有許多著名的山水絕句,就是用清新流暢的語言寫成的,如:「洞庭西望楚江分,水盡南天不見雲。日落長沙秋色遠,不知何處吊湘君。」(《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洞庭湖五首》)這類詩所以能如實繪出秀麗山川的本色,正是得力於詩人清麗自然的語言。李白珍視語言的天然之美,反對過於雕飾的綺麗之風。 「李白的山水詩可以說是中國古代山水詩之冠」,他以描繪中國大好河山,表現大自然無窮景物之美為主旨,並於容情入景中兼以抒發主觀情懷。李白把祖國雄偉壯麗的河山視為主體,作為審美對象加以審視,而且要以新的視角、新的色彩、新的聲音、新的氣勢寫出前人和同時代人巔峰之作。李白的山水詩是李白詩歌成就的代表之作,它不僅在思想內容,藝術手法等方面反映了詩人的本體意識,而且其中也涉及到不少關於時代,社會,以及民生疾苦的問題,具有一定的社會歷史意義。總之,一句話,李白寫山水詩不單純寫山水,李白的山水詩是難以脫離社會生活的窠臼的。 參考文獻 1、《全唐詩》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2、張家騏《中國古代山水詩之冠——簡論李白山水詩》 齊魯學刊 , 1992年 第05期 。 3、詹鍈《李白全集校注匯釋集評》,百花文藝出版社1996年版。 4、安旗《李白全集編年注釋》,巴蜀書社1990年版。 5、楊海波《李白思想研究》,上海學林出版社1997年版。 6、松浦友久《李白詩歌抒情藝術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7、裴斐等《李白資料匯編》,中華書局1994年版。
希望採納
Ⅱ 我是大四漢語言的學生,畢業論文開始了,不知道怎麼寫。求大神給個題目,現當代文學方向。感激不盡
漢語言文學本科畢業論文題目大全
一、 現代漢語部分
1.著名作家作品語言運作特色的研究
2.諷刺語言中的文化底蘊
3.語法中的語義因素
4.「是」字用法研究
5.語用與語法的關系
6.新興詞綴研究
7.祈非主謂句的修辭作用
8.論動詞重疊式的使用條件
9.論句群納入中學語文教學的實用意義
10.新興辭格研究
11.語言環境對句式選擇的制約作用
12.××方言(包括語音、詞彙、語法等部分)
13.××方言現象專題報告
14.代詞的語用研究
15.語言副詞的語用研究
16.助動詞的語用研究
17.時下新詞描寫
18.句型的語用研究
19.語氣詞的語用研究
20.言語行為在句子里的表現
二、 寫作部分
1.論小說的敘述視角
2.論小說的誤樂性
3.心態小說的藝術魅力
4.論現代小說性情節結構類型
5.論小說的新典型觀
6.論小說語言的創新
7.論小說的寫作技巧
8.論廣告辭的審美特性
9.從報告文學的轟動效應探視讀者的審美要求
10.試論新時期女性散文的藝術特色
11.試論畢淑敏小說的創作特色
12.試論詩歌中意象的類型與特徵
13.論魯迅小說對人物靈魂的深刻穿透力
14.試論當今散文的發展走向
15.論小說中的意識流手法
16.試論新時期散文創作的藝術特色
17.論新聞文體的審美特質
18.試論新聞寫作的真實性
19.論想像在文學創作中的功用
20.試談散文筆法的多元化趨勢
21.論新時期散文的藝術嬗變
22.任選當今一個散文作家的作品進行評論
23.任選當今一個小說作家的作品進行論述
24.論散文的「自敘體」色彩
25.論文學語言的審美特性
26.試論王蒙小說的藝術特色
27.試論王安憶小說的藝術特色
28.論文學人物性格的立體結構
29.意識流寫法的魅力
30.任選當今一個詩人的作品進行論述
31.文學創作情感論
32.論張潔小說的藝術
三、文學理論部分
1. 論藝術真實
2.論文藝欣賞中的心理距離
3.文藝欣賞中的共鳴與溝通
4.論藝術直覺
5. 論藝術虛構
6.論典型
7.文學流派在藝術創作中的意義
8.簡論文學作品形式的獨立審美特徵
9.新時期文學發展與典型內涵的新變化
10.新時期詩歌審美特點的新變化
11. 論當代中國的大眾文化
12.論藝術創作的通感與錯位
13.論審美變形
14.論藝術想像在文學創作中的價值
15.論文藝作品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
16.論本世紀中國文論的現代性主題
四、美學部分
1.儒家美學在中國古典美學發展史上的地位
2.莊子美學思想對中國藝術精神的影響
3.論樸素美
4.蔡儀美學思想述評
5.朱光潛在當代中國美學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6.評李澤厚美學思想
7.中國意境理論的形成和發展
8.禪宗對中國美學發展的影響
9.試論文學語言的審美特徵
10.論藝術接受中的個體差異
11.人類審美態度的演進歷程
12.論悲劇審美的道德內涵
13.當代中國大學生審美情趣考察
14.論形式美的美育效應
15.美育與社會人文精神的轉化與重建
16.美育與社會的文明進步
17.審美與文化的關系
18.略論大眾審美文化的歷史與現狀
19.論宗白華美學思想
20.論審美現代性
21.廣告的審美特徵論析
22.論詩歌語言
五、現代文學部分
1.冰心小詩研究
2.郁達夫小說中的抒情特徵
3.郁達夫小說中的自我形象
4.《女神》中的泛神論色彩
5.《故事新編》研究
6.「革命十戀愛」小說模式論
7.《孔乙己》的藝術技巧論
8.《祝福》與中國的祭祀文化
9.魯迅小說中的知識分子形象
10.進化論與魯迅思想研究
11.吳蓀甫的悲劇特徵
12.《腐蝕》的藝術特徵
13.朱自清散文的藝術特點
14.徐志摩詩歌研究---以《再別康橋》為例
15.廢名小說主題與藝術風格
16.《家》中的兩種文化沖突
17.張愛玲小說的主題思想
18.《蝕》與《子夜》的比較分析
19.《四世同堂》的藝術特徵
20.進化論與中國現代文學
21.廢名小說的藝術風格
22.「五.四」鄉土小說研究
23.周作人散文的藝術特點
24.林語堂的散文藝術
25.新感覺派小說藝術
26.「七月」詩派的現實主義特徵
27.張天翼小說的諷刺藝術
28.錢鍾書《圍城》的語言藝術
29.老舍小說中的幽默風格
30.中國現代小說中的散文化問題
31.胡風的詩和詩論
32.路翎小說藝術研究
33.論中國現代文學中的「太陽」意象
34.茅盾小說中的「理性化」特徵
35.戴望舒詩歌研究---以《雨巷》為例
36.瞿秋白雜文論
37.蕭紅小說的藝術特點
38.曹禺《雷雨》的思想主題
39.曹禺劇作的「生命」主題
40.曹禺《雷雨》的結構藝術
41.巴金《激流三部曲》的反封建意義
42.試論高覺新形象
43.《寒夜》中的曾樹生形象、汪文宣形象分析
44.魯迅小說中的農民形象
45.蘇青小說研究
46.中國現代作家與中國傳統文學(擇一角度)
47.艾青詩歌的藝術特徵
48.趙樹理小說民間化特徵
49.論徐志摩的詩
50.論聞一多的詩
51.論錢鍾書《圍城》的主題思想
52.論穆旦的詩
53.曹禺與夏衍戲劇之比較
54.論沈從文的《邊城》
55.蕭軍小說研究
56.論田漢的戲劇
57.論張愛玲的小說風格
58.丁玲小說研究
六、古代文學部分
1.《詩經》的審美學特色
2.論《詩經》中的征役詩
3.論《詩經》中的婚戀詩
4.論《詩經》中的史詩
5.論《詩經》中的農事詩(其他類型,自擬題目)
6. 論中國古代神話的演變
7. 中國古代神話與原始觀念
8. 先秦諸子書寓言研究
9. 先秦史傳寓言研究
10. 先秦史書寓言研究(其他類型,自擬題目)
11. 先秦文學與理性精神
12. 《呂氏春秋》與雜家
13. 《詩經》的比興與《楚辭》的象徵
14. 論《左傳》的戰爭描寫
15. 論《左傳》的婦女形象
16. 《戰國策》的藝術成就
17. 《戰國策》名篇研究
18. 老子的思想
19. 《老子》的藝術特色
20. 《莊子》的藝術特色
21. 《莊子》寓言的藝術成就
22.孟子論辯散文的藝術風格
23.從《離騷》看屈原的自覺與不自覺
24.《史記》所描寫的游俠
25.《史記》所描寫的刺客
26. 司馬遷的反暴政思想
27.《史記》所描寫的戰國四公子
28. 《《古詩十九首》的藝術成就
29. 從《氓》到《孔雀東南飛》──論中國古代敘事詩的發展
30. 曹操與詩文革新
31. 論曹操的詩歌創作特色
32. 論曹操的散文創作
33. 論曹丕在中國詩史上的地位
41.論曹丕的文學成就
42.曹植的生平與其詩歌創作的歷程
43.論三曹對建安文學的貢獻
44.論建安文學的美學傾向
45.阮籍詩歌的美學傾向
46.論陶淵明的田園詩
47.謝靈運與山水詩
48.陸機、潘岳詩文的比較研究
49.《世說新語》的語言技巧
50.《世說新語》的寫人技巧
51.《世說新語》與中國古代小說
52.論王維和李白的山水詩
53.論李白的自由精神
54.論李白的情感世界
55.杜甫詩歌的地域色彩
56.論杜甫詩歌的儒家精神
57.試論李白詩歌的浪漫特質
58.論王維的「詩中有畫」
59.唐代各類題材詩歌研究(任選一類)
60.唐代各體詩歌研究(任選一體)
61.唐代詩人研究(可選一人,也可選數人進行比較研究)
62.唐詩的精神風貌
63.唐代社會、政治、文化與唐詩創作之關系(可只論述唐詩創作與某一方面因素的關系)
64.對宋詩的研究可參照以上七個方面擬題
65.論李賀詩的怪誕
66.李賀詩與屈原賦
67.論李商隱詩的朦朧美
68.論白居易的新樂府
69.論白居易的感傷詩
70.唐代進士與文學的關系
71.杜牧的史論詩
72.論韓愈散文的「氣」
73.柳宗元山水游記的藝術成就
74.唐傳奇名篇研究(可任選一篇分析)
75.唐傳奇與佛教
76.唐傳奇與道教
77.唐傳奇題材類型研究(可任選一類題材研究)
78.唐傳奇作家研究(可任選一位作家作綜合研究)
79.唐傳奇的審美風格
80.唐傳奇與中國古代小說
81.唐傳奇與中國古代戲曲
82.唐傳奇的敘事特徵
83.唐傳奇與中國史傳文學
84.唐傳奇的抒情特徵
85.唐代小說的創作觀念
86.唐代小說專書研究
87.唐代小說的各類主題研究
88.唐代各體散文研究
90.唐代散文家研究
91.唐代散文的藝術特色
92.唐代散文的思想特色
93.唐代社會、政治、文化與散文創作之關系
94.對宋文的研究可參照以上諸方向自行擬題
95.蘇洵散文研究
96.論蘇軾的「超然」
97.試論宋詞婉約派在美學上的意義
98.試論宋詞豪放派在美學上的意義
99.論皮日休、陸龜蒙的小品文
100.從文藝政策看唐詩的繁榮
101.論文人山水詩的寄託
102.論王安石的詠史詩
103.論杜牧的詠史詩
104.李清照的詞論及其實踐
105.李清照之人格與風格
106.蘇軾各體詞研究
107.蘇詞的風格
108.蘇軾的詞論特色與其詞創作的關系
109.對辛詞的研究可參照以上諸方面自行擬題
110.蘇、辛詞與豪放詞派之關系
111.論詠物詩
112.論晚唐小品文的藝術追求
113.溫庭筠、韋庄詞之比較.
114.論節奏──古典敘事散文的抒情化調節機制
115.《三言》名篇研究(可只取一篇或一個系列分析)
116.《三言》人物形象研究(商人、婦女、僧道、文人、市民等各類人物,可只取其一)
117.《三言》思想傾向研究
118.《三言》創作技巧研究
119.《三言》與中國古代小說之關系
120.《三言》與中國古代社會生活
121.《三言》與馮夢龍的文學創作活動
122.《二拍》研究(參照《三言》研究諸方面自行擬題)
123.明代散曲與民歌
124.牡丹亭的人文主義色彩
125.《郁離子》研究
126.高啟詩文的藝術特徵
127.吳偉業的敘事詩藝術
128.《花間集》風格論
129.《花間集》題材論
130.《花間集》與唐宋詞史
131.論賈寶玉(或林黛玉、薛寶釵、王熙鳳)
132.論《紅樓夢》的語言藝術
133.《水滸傳》人物論(任選其一)
134.《水滸傳》風格論
135.《水滸傳》接受史
136.《水滸傳》與中國文化精神
137.《三國演義》人物形象研究(任選其一)
138.《三國演義》的戰爭描寫
139.《三國演義》與中國文化精神
140.《西遊記》孫悟空、唐僧形象分析
141.論《儒林外史》中的知識分子形象
142.論《儒林外史》的諷刺藝術
143.論《聊齋志異》中的女性形象
七、中國當代文學部分
1.試論王蒙新時期小說創作的新探索
2.試論諶容小說創作中的女性形象
3.試論蔣子龍筆下的改革者形象
4.試論張賢亮小說創作中的美學特徵
5.《茶館》簡論
6.試比較許秀雲與胡玉音的藝術形象
7.金庸小說主題論
8.試論梁曉聲知青題材小說創作的特色
9.試論高曉聲農村題材小說創作的新貢獻
10.論莫言《紅高梁》系列小說的特徵
11.論鄧友梅《那五》的藝術典型
12.試論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環》在軍事題材小說創作上的新突破
13.試論《人生》中高加林與劉巧珍的愛情悲劇
14.陳忠實《白鹿原》研究(自擬題目)
15.蘇童小說研究---以《米》為例
16.余華小說藝術探討
17.試論宗璞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18.試論五十年代的「創業者」梁生寶與八十年代的改革者武耕新形象的異同
19.試論王安憶的小說創作
20.《廢都》研究(以《廢都》為論述對象,自擬題目,如人物、結構、語言等)
21.試論賈平凹的長篇小說《浮躁》
22.試論劉心武長篇小說《鍾鼓樓》或《四牌樓》的思想藝術特色
23.試論王安憶《長恨歌》
24.試論茹志鵑小說創作獨具的審美特徵
25.阿來小說《塵埃落定》研究
26.試論池莉小說創作的獨特風格
27.張平《抉擇》的意義
28.試論「先鋒派」小說的創新與不足
29.試論「新寫實主義」小說的思想傾向與藝術特色
30.試論郭沫若歷史劇中的女性形象
31.試論中國當代「女性文學」的崛起、特徵及其發展趨勢
32.試論賈平凹文學創作的特色
33.試論余秋雨的散文創作
34.試論徐遲對報告文學的新貢獻
35.論「朦朧詩」的源起、成就與不足
36.論舒婷詩歌創作的思想意蘊與美學特色
八、語言學概論部分
1.試論語言符號與其他人工符號的異同
2.從社會功能看語言的本質
3.漢語詞義的演變
4.××話中常見的語流音變
5.××話一般詞彙的消長
6.談句型變換與語言表達
7.試論詞義的模糊性
8.漢字與拼音文字比較研究
9.淺談語音演變的規律性
10.××方言與普通話語音的對應關系
11.試論社會方言與言語社團的關系
九、外國文學部分
1.評莎士比亞喜劇中的女性形象
2.評莎士比亞悲劇的藝術特色
3.評莫里哀的喜劇藝術
4.評雨果《悲慘世界》的人道主義思想傾向
5.評拜倫詩歌的藝術風格
6.評普希金的抒情詩
7.評巴爾扎克《人間喜劇》中的「金錢」主題
8.評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藝術)
9.評左拉創作的自然主義傾向
10.評屠格涅夫的中短篇小說(可選擇其中一部)
11.評托爾斯泰的「心靈辯證法」描寫藝術
12.評安娜·卡列尼娜的愛情悲劇
13.評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說創作中的「復調」藝術
14.評契訶夫短篇小說藝術
15.評《靜靜頓河》的藝術成就
16.從《雙城記》來看狄更斯的人道主義精神
17.評《簡愛》的愛情主題
18.評《呼嘯山莊》的藝術特色
19.評哈代《德伯家的苔絲》中苔絲的悲劇
20.評易卜生的社會問題劇
21.論卡夫卡小說的思想藝術特徵
十、民間文學部分
1.當代中小學生新編順口溜論
2.當代社會順口溜論
3.當代笑話論
4. 論民間文學的實用性
5.論民間文學的流傳變異性
6.論民間文學的傳統性
7.論民間文學的集體性
8.論民間文學與表演性的關系
9. 論民間文學的歷史價值
10. 民間文學與風俗習慣的關系
11.論民間文學的多功能性
12.論民間文學在生產勞動中的實用價值
13.民間文學總結勞動經驗論
14.論民間文學的教育功能
15.論民間文學的娛樂功能
16. 民間文學的藝術欣賞價值
17. 論洪水神話
18. 論神話的藝術特徵
19.論神話的影響
20.論×地民間傳說的主要內容
21.論×地的人物傳說
22.論×地的能工巧匠傳說
23.論×地的英雄傳說
24.論×地的歷史傳說
25.論×地的地方傳說
26.論×地的風俗傳說
27.論×地長工與地主的故事
28.論×地的勞動故事
29.論×地的家庭故事
30.論×地的愛情故事
31.論×地生活故事的類型問題
32.論×地的嘲諷笑話
33.論×地的幽默笑話
34.論民間笑話的藝術成就
35.論民間笑話的美學意義
36.論傳統民間童話的內容
37.論傳統民間童話的分類
38論×地的精靈童話(故事)
40.論×地的人物童話(故事)
41.論×地的童話的藝術特色
42.論×地的民謠
43.論×地的民歌
44.論×地的山歌
45.論×地的民間小調
46.論×族民歌
47.論×地的勞動歌
48.論×地的農民苦歌
49.論×地的長工歌謠
50.論×地的工人苦歌
51.論×地的婦女苦歌
52.論×地的諷刺歌謠
53.論×地的情歌
54.論×地的儀式歌
55.論×地的兒歌、童謠
56.論民間歌謠的藝術特點
57.論×地的政治諺語
58.論×地的勞動諺語
59.論×地的諺語的藝術特點
60.論謎語的歷史
61.論×地的謎語內容
62.論×地的謎語分類
63.論地的謎語藝術特徵
64.論×地歇後語分類
65.論×地民間長詩的藝術特色
66.論×地相聲
67.論×地快書、快板
十一、古代漢語部分
1.論漢字的性質
2.論漢字發展演變的規律
3.許慎六書說論評
4.古漢語的後置定語問題
5.原始漢字的認定及其構形特點
6.「『何所』十動詞」的內部結構層次
7.現代漢字構形特點
8.現代漢字的表記功能
9.論現代漢字中的變體字
10.論現代漢字中的形聲字
11.論現代漢字中的會意字
12.論現代漢字中的象形字
13.漢字編碼研究及方案設計
14.漢字字形的文化信息研究
15.漢字考釋方法述評
16.漢字析形方法研討
17.漢字教學方法研究
18.詞的多義性和詞素的多義性
19.詞義演變的深層意義基礎
20.音義聯系的任意性和命名的理據性
21.漢字起源研究述評
22.半坡刻符的性質及其與文字的關系
23.古漢字指事字的表義功能
24.形聲字起源試論
25.甲骨文形聲字研究
26.《說文》省聲研究
27.漢字形體演變的基本規律
28.論漢字形體演變的繁簡分合
29.漢字前途討論述評
30.訓詁學與中學語文教學
31.論中學教材文言文的注釋
32.論漢字的音義聯系
33.江永「女書」源流研究
34.江永「女書」的形體結構研究
35.主謂間「之」字探源
36.指代性「見」字詞性再研究
37.主謂間「而」字的形成和發展
十二、中學語文教育學部分
1.語文教學系統的構成要素及其關系研究
2.論語文教學目標的規范表述
3.語文教學目標對語文教學效率的影響
4.論語文教學目標體系的建構
5.論文學教學內容與學生人文素養的關系
6.語文課程標准在課堂教學中的體現
7.語文新教材的使用情況調查及分析(初、高中;各種版本均可)
8.論語文知識與技能的關系
9.論思維訓練在語文教學中的體現
10.語文教學模式與語文教學個性關系
11.論語文教學中××模式(或方法)的運用
12.作文批改的多種方式及效果
13.論作文測評的效度與信度
14.論閱讀題型的設計
15.語文素質的構成及培養思考
16.語文課堂評價的價值與策略
17.論語文教師的文學修養(或科學意識)
18.中學語文加大文言文內容的價值探討
19.論說話(或聽話、閱讀、寫作等)能力的培養
20.論語文教學中減負與提質的關系
21.文學教學模式及方法研究
22.語文教師科研意識和行為研究
23.探究性學習與語文教學
24.語文知識結構和教學結構的關系
中國古代文學類
1)李白詩中的仙、俠精神。 2)論辛詞的英雄情節
3)論杜詩沉鬱頓挫的風格特色 4)論辛棄疾的「以文為詞」
5)論韓愈的「以文為詩」。
6「清空騷雅」、「幽韻冷香」的白石詞。
7)關於白居易〈新樂府的評價 8)關漢卿雜劇中的女性形象
9)韓愈散文的藝術風格 10)元散曲的藝術風格
11)柳宗元的寓言創作 12)<三國演義〉的藝術成就
13)唐傳奇中的女性形象 14)〈水滸傳的藝術成就
15)論杜牧的七言絕句 16)論歸有光的散文
17)論李商隱的無題詩 18)〈牡丹亭〉的藝術成就
19)西蜀詞與南唐詞之比較 20)〈西遊記〉的奇幼美與詼諧性
21)歐陽修詞的藝術風格 22)〈金瓶梅〉人物論
23)歐陽修散文的情韻美 24)「三言」「二拍中經商題材的時代特色
25)王安石後期的詩歌 26)論納蘭性德詞
27)蘇軾詞的主導風格 28)〈桃花扇〉人物論
29)秦觀詞的婉約風格 30)〈聊齋志異〉的藝術特色
31)〈紅樓夢〉的悲劇精神 32)論易安體
33)論陸游詩歌的愛國主題 34)〈儒林外史〉的諷刺藝
贊(101)
評論
轉載(202)
分享(116)
復制地址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