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專升本科 » 動物學本科畢業論文題目

動物學本科畢業論文題目

發布時間: 2022-12-20 21:47:38

『壹』 能不能把狼的生活習性和身體特徵告訴我,我要寫個動物學論文——關於狼的!!

前言
我們之所以會選擇狼這種生物做為題目,主要是想多了解狼是如何生存以及它
的個性是否真的跟大眾說的一樣是個冷酷無情的殺手.狼在大家的心裡,似乎都
是刻板的不良印象,例如:大惡狼,色狼,狼心狗肺等不好的名詞,就連童話故
事里的壞蛋角色,也都少不了狼的出現,但是狼這種生物真的像大家所說的一
樣,是個無惡不作的大壞蛋嗎 我們會從書籍以及網路上的資料來尋找所需要的
答案,以及從狼的傳說或故事來揭發它們的神秘面紗,並且以它們的獵食,養育
兒女,團體生活,各種狼族的生活等方面來探討.希望透過這次的研究,可以發現
到其他人為所不知的狼的奇妙之處.
貳●正文
一.狼的傳說
01.印地安的傳說
生活與狼有著密切關系的美國印第安人,流傳著這樣一個關於人與狼之間的古
老傳說:「從前有一天,最早的人類發現其他動物都有同伴為伍,唯獨自己是孤
零零的,於是他向造物主問道:『為什麼只有我落單呢 』造物主回答:『那麼就
賜予你能與你一同行走,說話和嬉戲的生物吧!』於是,神把狼賜給了人類,並
對他們說:『你們彼此成了兄弟,應該相互扶持.前往世界各地.』人類和狼遵照
指示行事後,又回到了造物主跟前,造物主又說:『從今天開始,你們將各走各
的路,但雙方的遭遇也許大同小異,你們會使遇見你們的人感到害怕或心生敬
畏或被他們所誤解.』於是,人類和狼便各自啟程.各自以其獨特的生活方式,活
到了現在.」
這個古老的印第安傳說述說了人與狼本來是有著一家人般的親密關系,日後才
各奔東西.事實上,人類最忠心的朋友~狗,很可能便是狼的後代.人與狼似乎
註定要交會在一起,第一次碰面大約發生在1萬5000年前;人類或許就是從成
群狩獵的狼群中學到了社會團結的意義.
然而,當人類進入農耕與畜牧社會後,人和狼的競爭便開始展開.人類所需的土
地面積越來越大,原先屬於狼的地盤便成為人類爭奪的目標.從人類的角度來說,
狼已成為人類征服自然的一大障礙.
2/10
2/11
狼的生活習性
狼居於不利的地位,喪失狩獵地盤之後,只好偷襲人類的家畜.於是,全球的人
類開始獵殺狼,狩獵,陷阱,毒葯,……,想盡了各種方法來對付狼.
狼的惡運從此開始.以美國為例,懸賞捕殺野狼的做法,一直到1935年才結束.
畜牧業者用含有馬錢子鹼(Strychnine,一種神經刺激劑)的生肉誘捕狼;以
致除了明尼蘇達北部及阿拉斯加等仍保有自然景觀的地區外,其他地方的狼均
完全絕跡.
其實,狼是為了生存而捕殺獵物,不過是生態行為的一部分罷了.而且,狼的狩
獵活動對生態也有貢獻,可以淘汰不良的個體,健康的基因可以遺傳給更多子
孫,繁衍更優良的後代.
在保育觀念盛行的今天,人類對狼的觀念也大為改變,狼還生活在28個國家之
中.生物學家試著描繪狼的不同形象,想探討狼在生態界中扮演的角色,而不是
只憑人類對善惡的價值觀去判定狼.
02.狼王傳奇
十九世紀美國西部,體型碩大,機警勇猛的灰狼成群地賓士在大草原上,以野牛
為食,當地的印第安人稱它們為「具有激烈性格的野牛獵者(Buffalo -
Hunter)」,更對其卓越的狩獵能力懷著深深的敬畏.然而,在來自歐洲的白人
移民者眼中,狼群卻有如惡魔的化身;每一聲狼嚎,總讓人膽顫心驚.
對北美印第安人來說,那種如同電影「與狼共舞」所演的,與狼保持亦敵亦友的
關系是確實存在的.他們與狼群共同生活了數千年,互相敬畏,和平共存,微妙
地維持著土地上的生態.
但自從白人移民者入侵之後,白人開始破壞了原有的生態平衡;首當其沖的便
是狼群,移民者對狼群恨之入骨,非要將其鏟除乾凈,於是移民者與狼的戰爭
從此展開,狼的惡運也從此開始.
聰明的移民者以狼的食物做下手的對象;1870~1880年間,移民者開始以攙雜
著毒葯的野牛屍體做誘餌,毒殺狼群;再機警的狼也會有上當的時候,無數只
狼誤食毒葯,痛苦而亡.
---大王與布蘭卡---
3/11
狼的生活習性
3/10
有一隻名叫「大王」的大灰狼警戒心極強,不但從不上獵人的當,還領著妻子「布
蘭卡」及其他四隻灰狼襲擊了約2000頭左右的牛隻,神出鬼沒地游竄在大草原
上;像是嘲笑人類般,不斷破壞陷阱,並在其上留下糞便.
白人移民者對它毫無辦法,空有滿腔的怒火,精心設計了一個又一個的陷阱,
但根本捕捉不到它和她的夥伴;它的聰明冷靜,換來了『1000美金,取「大王」
首級』的獵殺令.
故事的悲劇是從布蘭卡開始,布蘭卡有一天終於被鋼夾陷阱所捕獲;為了宣洩
心中的仇恨,獵人們將布蘭卡放在以兩匹馬反方向緊拉的繩圈中;快馬賓士拉
扯,布蘭卡口噴鮮血,痛苦而亡;這一幕,大王冷靜地看在眼裡,並不顧一切地
追逐布蘭卡的屍體直至被棄置的地點;獵人們無比的緊張,深怕在大王的復仇
烈火中,無人可以倖免.
沒想到第二天,大王踏進了布置在牧場周圍的陷阱中,並就那樣地鎖在原地;
隔天早上,獵人們發現大王已經斷氣,沒有掙扎,沒有外傷;就為了追隨它摯愛
的伴侶,大王背棄了另外四隻夥伴,孤傲的死在布蘭卡的身邊.
被這種比人類更高貴的情操深深感動的獵人們,將大王的屍體搬進小屋,尊敬
地擺在布蘭卡僵冷的屍體旁,讓它們夫妻終於得以團聚,時間是1894年.
「大王」的故事,從此成了美國大草原上傳頌不滅的「鬼狼傳奇」.
二.崇拜狼的民族
01.查拉幾族
崇拜「狼」,對查拉幾族來說,狼是查拉幾族的使者.是因為同樣堅忍內斂的生命
意志,那充滿感情的長嚎也正是查拉幾族自身的呼喚!
在北美印地安民族當中,查拉幾族要算是人數眾多的一族,最早時居住在維吉
尼亞,阿拉巴馬,田納西河南邊等地.查拉幾族的生活型態以村落為單位,分為七
個氏族,成員必須散居在各村落中,是母系社會的組織,一個村落約有350~
600人.
4/11
狼的生活習性
在印地安族中,查拉幾族要算是組織發展相當完整的一支.各村落中存在紅白兩
組政治機構,分別治理平時和戰時的社會.紅組時期和白組時期的轉換,得舉行
4/10
儀式和祭禮區分.戰士們赴戰場前需經過一場徹夜的祭舞,由戰場返回時也需經
過數天的祭禮凈化.
較重要的社會儀式有秋季綠榖節(及收獲節),以及新火(新年).在為期三星
期的新年期間,必須舉行宗教儀式性的沐浴,並重新點燃村中的「永恆之火」;
主要的目的是可以消除村民間彼此的敵意,重新激發團結一致的意識!
1821年由Sequoya的引進的查拉幾字母,更發明了屬於查拉幾族的文學!
---留存過往的記憶---
也許是因為各方面的優越,在美國政府的拓荒行動中,卻使他們成為了最
大的受害者.不過深沉內斂的查拉幾族人,仍勇敢地繼續活下來;即使在「淚徑」
事件中,查拉幾族喪失了他們大部分的家園,被迫遷徙到奧克拉荷馬州,更喪
失了四千多位族人的生命;但直到今日,居住在這塊「保留區」的族人,仍和當
年一樣的團結!
正因為有著如此悲壯的過去,查拉幾族對自身的歷史,文化也就更加地愛惜,更
加地提倡使的他們的傳統一代一代的傳了下來!!
02.內蒙古族
狼是草原民族的獸祖,宗師,戰神與楷模;狼的團隊精神和家族責任感;狼的智
慧,頑強和尊嚴;對蒙古鐵騎的馴養和對草原的保護;游牧民族千百年來對於狼
的至尊和崇拜;蒙古民族古老神秘的天葬儀示;以及狼嗥,狼食,狼煙,狼旗等都
對他們有著深厚的意義.
蒙古游牧民族的神名叫騰格里,相傳它讓人類和狼族管理草原,雖然人類和狼
是互相對立的,但沒有了一方另一方就活不下去.當牧民撲殺太多狼的時候,狼
就會引起大屠殺把游牧的牛,羊,馬殺的慘不忍睹,但是要是狼殺的太過分,牧
民也會發起屠狼大隊伐狼,但是即使如此,他們還是尊敬著狼,不亂殺狼族.蒙
古的天葬,主要是把以死去的屍體,放置在草原的某處,讓狼來吃,他們相信
狼會飛,會把他們的靈魂帶到天上騰格里那裡,如果是抓到小狼並且要處死的
5/11
狼的生活習性
時候,也是把它們高高的丟到天上,讓它墬落下來身亡,因為它們相信這樣它
的靈魂在那一瞬間可以飛到騰格里的身邊.相傳有名的成吉思汗的軍隊,蒙古的
兵法以及強壯的蒙古馬,都是因為狼族才能這麼強悍的.
但是近年來由於經濟的關系,許多漢人移居到蒙古,破壞的游牧民族和狼族的

5/10
態,使的狼族遭到現代武器槍械,汽車等迫害,甚至有些蒙古人不再相信這些傳
統,規則,自古以來牧民們的信仰也就這樣被瓦解了,傳統於是就這樣變成的傳
說.
三.狼的生活
01.狼群
A.狼由一個或數個家族集合成一個大集團,過著群居生活.若雌雄配成對的,感
情都很好,常會長時間生活在一起,有的甚至終生廝守,彼此照顧極為體貼,
這是動物里很少看到的.
B.在冬天多組成大集團;夏天多單獨生活,或過著小家族群的生活.
原因:
a.冬天時,由於小型動物躲起來冬眠,因此多獵食鹿類等大型動物;然而,獵
殺大型動物時必須要成群結隊合作才能成功,所以狼在冬天要組成較大的群體.
b.夏天因為要養育幼狼,自然由雌雄成對過著小家族生活,棲息在濃密的森林
及深山中,較難被人們發現.
c.全年生活在南方的狼,是不太會組成大集團;只有生活於北方的狼才會組成
大集團.一個狼群通常有4~8隻,但也曾發現多達36隻的大集團.
C.離群而單獨行動的「一匹狼」;這大多是年老的雄狼,它常會稍微離群而又跟
隨在狼群周圍,也撿食狼群剩下的食物.
6/11
狼的生活習性
02.狩獵
A.狼的鼻臉突出,耳朵稍短,在黑暗中,眼睛可以反射燈光或火光.而且頭部和
口部非常有力,可以從地上叼起一隻綿羊,並將它帶走.
B.狼群狩獵時會全體出動協力合作.在找尋獵物時多排成一縱隊,以每小時
26~40公里的速度慢慢前進.追趕獵物時,可一追數十公里,將獵物驅趕到很不
好走的地方去;它們可以一直跟著獵物,直到獵物筋疲力盡時,才加以擊殺.
6/10
C.狼群如果遇到成群的獵物,就先加以追趕,當獵物中比較年老體弱或生病者
漸漸落後脫隊了,就獵殺這些落後的獵物.
D.狼的食量很大,一次可吃掉相當於其體重五分之一重量的肉.當找不到獵物時,
也捕食蛇,鳥,蛙,魚,昆蟲及家畜等,幾乎什麼肉都吃.
03.狩獵場
A.狼群通常有自己狩獵的領域,並有狩獵專用的通道,這些通道有時長達100
公里.在這些通道附近,常有各種獵物出沒.
B.狼群常在這些狩獵通道上巡邏,並在各處塗上由身體所分泌的臭液或糞便,
作為自己領域的標記.
C.這些狩獵場常會一代繼承一代.
04.巢穴
A.狼以樹洞,岩洞,草叢作為藏身和棲息的處所.在春天繁殖期,狼會在狩獵場附
近築造一些巢穴.有時也將獾或紅狐的舊巢加以改造後使用,或用樹根的坑洞築
巢.
B.築巢多由雌狼負責,而由雄狼從旁協助.
7/11
狼的生活習性
C.狼如果在洞內築巢,會先在內部鋪些樹枝,然後在鋪上樹葉和由母狼身上掉
落的毛.
05.幼狼
A.在北美洲,狼多在5月生產.懷孕期為63天,一次可產3~6隻,最多紀錄是
14隻.
B.剛出生的幼狼,重400公克,眼睛要10天候才能張開.幼狼很像小狗,具有淡
青色或污褐色的厚軟毛,約4~8周即可斷奶,然後由雙親為給半消化後再吐出
來的肉.
7/10
C.2個多月大時,已經能跑出巢穴,3個月大時就能跟著狼群到處亂跑.此後,
即開始學習狩獵的方法.
D.幼狼一歲大時,體型已長得像成狼一般大小了.2~3歲時便已成年.狼的壽命和
狗差不多,約12~16年,但由人工飼養的狼可活到20年.
06.社會組織
A.在狼群里有復雜的社會組織,經過爭斗後,以最強壯的一隻雄狼當領袖,再
和一隻母狼形成一對領導者,負責巡邏領域邊界,解決成員爭端,並控制隊伍
的遷移.
B.社會秩序的最低層常是被逐出的分子,生活在隊伍的邊緣,吃狼群的剩餘食
物維生.
C.狼群的社會系統由很復雜的信號語言建立並維持.這種信號語言包括尾,耳,口
及身體的許多動作即發聲,顯示每一份子的身分及情緒.例如,強者會翹起尾巴
來瞪視弱者,而弱者則伏下耳朵,示出喉嚨來.
四.各種狼族的生活情形
8/11
狼的生活習性
01.灰狼(Canis lupus)
俗稱(Gray Wolf),為犬科最大型野生動物,現在仍棲息於北半球大片區域.
灰狼是美洲印第安人所贊賞的聰明,群居性動物,通常幾只到20幾只成群居住.
狼群基本上是一個家族,包括一對成狼和年紀不同的後代.狼群中有明顯的支配
階級,僅帶頭的雌,雄狼擁有交配權,它們通常是狼群中其他成員的父母.一般
說來,狼群的領域或勢力范圍共1百或數百平方公里,對相鄰狼群採取積極的
防衛.狼所進行的群嚎能夠鞏固狼群的社會結構,並對相鄰狼群表示自己的存在.
狼大致在夜晚捕獵.狼群主要攝食鹿,駝鹿,北美馴鹿等大型食草動物,靠潛行和
追逐方式加以捕捉.狼群在有食物時猛吃,通常把屍體啃得只剩毛發和幾根骨頭.
在捕獵當中,灰狼在控制大型食草動物數量和淘汰較不適合生存者方面扮演了
一種重要的自然功能.不幸的是,灰狼會攻擊家畜,因而遭到人類迫害.已證實
北美洲狼群攻擊人類的情形很少(如果有的話),但這樣不尋常的攻擊行為確實
發生於歐亞大陸,有時導致人類死亡.
8/10
灰狼在1 4月繁殖,平均一窩6 7隻,生於春季,妊娠期約63天.幼狼在獸穴中
長大,獸穴為天然洞室或掘穴,通常位於山邊.狼群所有成員把幼狼照顧得無微
不至,父母用獵後反芻的肉來餵養它們.未成年的狼在2歲性成熟前一直待在狼
里,此後它們離群去尋找配偶,並建立新的領域.
02.胡狼(jackal)
犬科(Canidae)犬屬(Canis)狼形食肉動物.分為3個種∶亞洲胡狼(C. aureus),分布
在歐洲東部和非洲東北部到亞洲東南部;黑背胡狼(C. mesomelas)與側紋胡狼
(C.astus),分布在非洲南部和東部.胡狼棲息在較為開闊的地帶.白天隱藏在灌
叢中,黃昏出去獵食.單獨,成對或集,以動植物或屍肉為食.常尾隨獅和其他大
型貓科動物之後,吃其殘余獵物,屍體.當結獵食時,能捕到像羚羊和綿羊那樣
大的獵物.和同屬的其他動物一樣,胡狼也在晚上嚎叫,叫聲比鬣狗的聲音更令
人恐怖.尾基部有一種腺體,分泌物有惡臭.在地穴里產子,一窩2 7隻;妊娠
期長達57 70天.
03.叢林狼(coyote)
9/11
狼的生活習性
即Brush wolf,亦稱草原狼(Prairie wolf),郊狼,或小狼(Little wolf).犬科(Canidae)美
洲種動物,學名為Canis latrans.分布於阿拉斯加到哥斯大黎加一帶,棲息在平原
地區,偶見於紐約州等東部地區.多於夜間活動,常發陣陣短促吠叫和嚎哭聲.
奔跑時尾下垂,時速可達64公里(40哩).主要以嚙齒動物為食,亦食腐肉和其他
動物和植物.住在地穴中,妊娠期60 63天,春天產子6隻或更多.多終生配偶.
易與家犬雜交,後代稱為科伊狗(coydog).叢林狼聰明,狡猾而敏捷.但因偶爾捕
食家畜和獵物而造成一定危害,這種危害被大大地誇大了,因而遭到了人類的
殘殺.
04.北極狼
俗稱白狼(White wolf),擁有一身灰白或白色.北極野狼通常是5~10隻組成一群,
在這一小型群體中,有一隻領頭的雄狼,所有的雄狼常被依次分在甲,乙……等
級,雌狼亦是如此.狼群中總是有一隻優勢的狼,其他的不管雌的,雄的均為亞
優勢及更低級的周邊雄狼及雌狼,除此之外,便是幼狼.優勢雄狼是該群的中心
及守備生活領域的主要力量,優勢雌狼對所有的雌性及大多數雄性是有權威的,
它可以控制群體中所有的雌狼.優勢雄狼和優勢雌狼,以及亞優勢的雄狼和雌狼
構成群體的中心,其餘的狼,不管是雌的還是雄的,均保持在核心之處,優勢
雄狼實際上是一典型的獨裁者,一旦捕到獵物,它必須先吃,然後再按社群等
級依次排列.而且它可以享有所有的雌狼;不過,優勢雌狼不知是醋意大發還是
為種
9/10
群的未來著想,它會阻止優勢雄狼與別的雌狼交配,並且優勢雌狼幾乎也能很
成功地阻止亞優勢級雌狼與其他雄狼交配.
當然,這樣會減少交配機會,限制幼狼的數目,因此,常看到一狼群中僅有
一窩幼狼.可是,一旦遇到特殊情況,比如狼受到強烈捕殺,大片棲息地被開拓,
這時狼的社群等級性就受到了抑制甚至破壞,首先是結群性被打破.這樣,獨身
的雌雄狼便會有充分的自主權,幾乎每一隻狼均會找到配偶,繁殖率大大增加,
每一雌狼每年均可產下一窩幼狼,這對保持和恢復狼的種群數量是十分必要的.
參●結論
看了這麼多的資料以後,發現到其實狼並不是真正的壞,壞的應該是破壞它們
生存環境的人類,其實它們並不是真的喜歡無緣無故屠殺人或畜生,只是因為
人類了破壞大自然,破壞了它們居住的環境,使的它們逼不得已才會做出這種事
10/11
狼的生活習性
情.其實狼是種很勇敢又很有機智的動物,它們除了會分工合作狩獵以外,連自
己的子女或族群們也都互相幫忙,互相照顧,也聽說過有母狼哺乳人類小孩長大
的案例.因此,全部狼的上下一條心,才會使狼群們如此的強悍.
相較之下,人類反而常做出自欺欺人的行為,就單單只為了自己一時的貪念,
常自稱自己是萬物之靈的人類們,竟然連動物都知道的倫理道德都沒有,還常
常以動物的名子辱罵別人,看來真是人類真是應該要好好的反省了.

『貳』 範文:動物學論文

題目:蒙古綿羊胚胎肺的組織學發生
本文研究了不同
體長
時期蒙古綿羊胚胎肺的組織學發生及變化。蒙古綿羊4mm的胚胎咽
底面
出現喉氣溝,呈縱向隙狀開口,此口形成喉氣管,
胚胎發育
到10mm時,氣管芽已經產生出2個管泡狀
分枝
,進而發育成左右主支氣管。胚長為85mm長之前胚胎肺,整個肺組織由密集的管徑細小的氣管芽構成,是胚胎肺發育的假腺期;自85mm長胚胎的時期開始,胎兒肺組織中出現一些較大的支氣管,
其外
膜有明顯的軟骨片,黏膜下層混合腺已形成。此時胚胎肺的組織發育開始進入小管期;終末囊泡期指250mm的胎兒至347mm胎兒長肺的發育階段,即原始肺泡期。此期毛細血管快速增殖的同時,原始肺泡分化。體長為400mm(130天)以後到出生前的胚胎肺的結構與終末囊泡期有明顯的區別,基本與成體相似,稱之為「生前期」。300mm胚胎肺的電鏡下可見
有類
Ⅰ型、類Ⅱ型肺泡
細胞
出現。類Ⅰ型肺泡細胞梭形,細胞核不規則,核仁不明顯。細胞質較少。類Ⅱ型肺泡細胞呈立方形,細胞質豐富,核仁明顯。
細胞器
較多,
線粒體
豐富。
粗面內質網
發達,但沒有分泌顆粒。
體長400mm以後胚胎的肺已經出現了比較典型的兩種肺泡細胞,即Ⅰ型、Ⅱ型肺泡細胞。有些Ⅱ型肺泡細胞出現了典型的內分泌顆粒。
推薦你到www.starlunwen.net去看看,上面很多相關的
文章
的。

『叄』 求關於《動物科學》的畢業論文

動物科學技術學院2006屆畢業生的畢業論文工作,目前已圓滿結束。
參加今年畢業論文答辯的2006屆畢業生包括動物科學、動物醫學、動物醫學(師資)三個專業,共計177名學生。其中,有5名學生參加了學院組織的答辯,172名學生參加了相應7個專業組的答辯。
經指導教師和答辯專業組的認真評審,有11篇畢業論文(設計)評為優秀,佔6.21%;46篇畢業論文(設計)評為良好,佔25.99%;118篇畢業論文(設計)評為及格,佔66.67%;2篇畢業論文(設計)評為不及格,佔1.13%。
為了保證學生的畢業論文(設計)質量,學院加強了對畢業論文(設計)工作的過程管理,召集多次指導教師和答辯專業組工作會議,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和反饋,針對畢業論文工作中出現的各類問題和情況,及時予以解決,使學院的畢業論文(設計)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絕大部分同學的畢業論文(設計)成績均達到了及格以上。
同時,學院認真執行學校關於畢業論文工作的有關規定,在論文成績的評定中,堅持標准,嚴格把關,對確不符合要求的論文不遷就,特別是對全文抄襲他人文章的1名學生進行了嚴肅的批評教育,其畢業論文評為零分,並報請學校給予嚴重警告處分,維護了學校學生畢業論文(設計)工作的嚴肅性。

『肆』 動物科學畢業論文 求農業大學動物科學專業大四畢業論文一篇 用過的亦可 最好豬相關的實驗

二十分太少,你要是一百五分還行

『伍』 誰能幫我寫一篇 關於動物學的論文 例如 動物與經濟 與管理 與體育 都可以 !~ 2000字左右

1、 在中小學課外科技活動,對生物學科的某一專題是某一現象進行探索研究,把研究過程中樞觀察紀錄的資料,加工整理,綜合分析,去會有共,並指出自己的觀點。把上述的工作用文字系統全面的表達出來,這就是生物科學小論文。
2、 學生論文的特點 課題應具體,題目不應過大。因為基礎知識薄弱,研究深度淺。生物科技小論文是學生進行生物科技活動的總結,這對擴大學生知識領域、培養能力、發展創造力,都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完成生物小論文課題的方法
小論文課題確定後,怎樣去完成研究課題呢?下面分別作些介紹。
(一) 考察法 即調查某一區域內的某些生物種類組成、數目和分布的規性等。如某的去昆蟲種類及數目變化;環境寶物種的各種動物吹氣候變化的調變,等等。
這種研究犯法化錢少,不需要復雜的儀器和設備一般的中小學都可進行。但指導教師事前應適當撲導,讓學生與縣長掌握一定的動物分類知識,並且事先訂好固定的考察計劃。
(二) 觀察法:就是對某種動植物的個體進行仔細的觀察,以了解掌握其生活習性和生長發育的規定性。佩觀察的對象必須要有一定的數目,因為只對一個個體進行觀察,其必然性的因素太大,回引響研究的結論。觀察的同時,應隨時注意收集實物資料,使證據更完全,效果更好。
(三) 實驗法 在人物改變某個環境因素條件下(如營養、溫度、光照等),觀察在某一特定環境下,環境對生物產生的引響,找出其中的規定性的研究方法。注意點:1:要有對照組 2:研究的對象要有一定的數目。
例:"營養對青蛙蝌蚪發育的影響"。
實驗時,分天然水和坦然誰加少是農家肥,兩族作對照。試驗過程中,除了營養條件不同外,其他條件如蝌蚪的來源、大小、水溫、光照等都要盡權,一免其他因素影響了實驗。 以上三種方法在實驗研究中常有的,以那一中為止,以課題內容、性質而定。但不要用那種方法,都要引導學生進行仔細的觀察,特別是在變化過程,要做好計數和測量,記錄下來,然後用統計學得出正確的結論

『陸』 動物科學專業畢業論文開題報告範文

XXXXXXX大學抄畢業論文

論文題目
姓 名 學 號
院 系 專 業
指導教師 職 稱 講 師

中國

『柒』 動物科學畢業論文急求

牛奶富有營養價值,其成分可分為水和固形物兩部分,固形物包括乳蛋白、乳脂肪、乳糖、礦物質、維生素等多種物質。固形物含量多少影響乳的品質,乳脂率是衡量乳質優劣的重要指標,含量一般為3%~5%。乳脂中含有人體必需的亞麻酸和花生油酸及多種脂溶性維生素、磷脂類等。提高乳脂率的主要方法是進行奶牛品種改良,選擇優質飼料,飼養管理也是提高乳脂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1 選育好的品種和個體
不同品種牛的產乳量和乳脂率有很大差異。經過精心選育的品種如荷斯坦牛,其產乳量顯著高於地方品種。產乳量和乳脂率之間存在負相關,產乳量較高奶的乳脂率相應較低。但產乳量高的品種通過有計劃地選育,乳脹率仍可提高。同一品種內的不同個體雖然處在相同的生長階段、相同的飼養管理條件下,其產乳量和乳脂率仍會有差異,如荷斯坦牛的產乳量變異范圍在3000~12000kg,乳脂率為 2.6%~6.0%。選育優良的品種和個體並不斷地進行改良,是奶牛優質高產的有效途徑。
2 選擇優質飼料
牛的瘤胃代謝產物中揮發性脂肪酸即乙酸。丙酸和丁酸的比例結構,對奶牛的產奶量和乳脂率有重大影響。乙酸被吸收後,通過血液被輸送到乳腺,用以合成乳脂肪中的一系列短鏈脂肪酸;丙酸被吸收後,輸送到肝臟,成為合成葡萄糖的原料;丁酸是乳脂肪中的一種短鏈脂肪酸,也可與乙酸輔酶A縮合形成高級脂肪酸。乙酸、丁酸比例增加,有利於提高奶牛乳脂率。
乳脂是由兩種基本類型的前體合成的,其中約50%的脂肪是以瘤胃發酵產生的乙酸和醋酸為原料由乳腺合成,其餘部分則由飼料的脂肪或體內積蓄的脂肪供給(以長鏈脂肪酸的形態直接形成乳脂人不同飼料組成對乳脹的體內合成有極大影響。
2.l粗纖維
飼料中對乳脂肪影響最大的是粗纖維含量。纖維在瘤胃內被分解後生成乙酸,而澱粉則能增強瘤胃發酵、降低pH值,促進丙酸的生成,乳脂率與瘤胃內乙酸/丙酸比呈正相關。若日糧中的牧草低於50%,或者ADF(酸性洗滌纖維)低於19%,或把全部飼料的粗纖維限定在13%時,由於日糧纖維含量的減少將導致乙酸/丙酸比下降,從而降低乳脂含量。
2.2脂肪
脂肪的正作用是能量高並能直接為乳脂合成提供脂肪酸,約50%的乳脂肪必須由日糧中脂肪供給。當奶牛處於能量正平衡時,很難動用體脂肪並把它運入乳腺,因此在泌乳期內日糧脂肪是乳脂的唯一來源。脂肪的負作用是不飽和脂肪代謝產生的不飽和脂肪酸,在瘤胃內和氫結合促進丙酸生成從而降低乳脂含量;由於氫的加入,生成的轉移單不飽和脂肪酸也能抑制脂肪在乳腺內的合成。根據脂肪的上述雙重作用,為了不妨礙瘤胃發酵等特性,在飼料中添加3%~6%脂肪為宜。游離油脂常降低乳脂含量,而整粒油籽未產生此作用。大豆油或整粒大豆可以降低乳蛋白含量,而棉籽油和棉籽的影響很小。添加不飽和脂肪或大劑量脂肪常可導致乳脂率下降,主要原因是其對瘤胃發酵的影響。所以,人們試圖通過某些措施以減少脂肪的負面影響,如飼喂整的或壓碎的油餅,用甲醛處理使脂肪免受瘤冒發酵,採用鈣皂化等。這些技術措施在維持和提高乳脂率方面具不同的效果。高士爭等(1998)報道,添加脂肪酸鈣300g/d·頭可使奶中乳脂率較對照組顯著提高(p<0.05),總脂、必需脂肪酸中的亞油酸和亞麻酸及鈣含量顯著增加(p<0.05)。奶牛添加脂肪酸鈣僅限於乳脂率3.5%以下的奶牛,對高乳脂率的奶牛無效。由於乳脂率的提高必須有50%乙酸作為合成前體物,故添加脂肪酸鈣時,日糧於物質中要求維持粗纖維17%、ADF21%的水平(張延利,1996)。
2.3能量及蛋白質
當日糧能量水平提高時,乳蛋白含量提高,但可能會降低乳脂率。日糧中蛋白質含量提高通常並不提高乳蛋白含量,但蛋白質低於需要時可能會降低乳蛋白。只有當奶牛在極低營養或長期營養不良的情況下,能量及蛋白質才有可能對乳脂率發生影響。
2.4無機鹽
當瘤胃pH值保持在正常范圍內時,乙酸的形成較丙酸更容易些,由於乙酸的增多,奶牛的採食量、產奶量和乳脂率都將得到提高。在高水分穀物和青貯玉米等易發酵飼料中添加鹼化劑可以取得理想效果,但在乾草和青貯鮮草等含ADF佔20%以上的飼料中添加鹼化劑無明顯效果。常用的鹼化劑多為碳酸氫鈉或碳酸鈉,氧化鎂和碳酸氫鈉以1:2的比例製成的混合劑其鹼化效果很好。沸石能增大瘤胃pH值,但同時可能降低乳脂和乳蛋白含量。韓正康(1986)報道,當瘤胃處於丙酸型發酵時,添喂乙酸鈉能提高乳脂率。
2.5 其他飼料添加劑 煙酸能增加乳脂率或產奶量。據報道,在奶牛產後120 d內,每日飼喂煙酸6 g,可使產奶量提高11.9%,在泌乳中期給奶牛添喂煙酸其效果遠不如泌乳早期,原因可能是奶牛在泌乳早期常處於能量負平衡狀態。

『捌』 急求自考本科動物科學畢業論文,有的發下謝謝,最好有正確格式

一般由7部分組成,依次為:(1)封面,(2)中文摘要和關鍵詞,(3)英文摘要和關鍵詞,(4)目錄,(5)正文,(6)參考文獻,(7)發表論文和參加科研情況說明。

各部分具體要求如下:
(1)封面(採用學校統一規定的封面)
(2)中文摘要和關鍵詞
中文摘要應將學位論文的內容要點簡短明了地表達出來,約300~500字左右(限一頁),字體為宋體小四號。內容應包括工作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結論。要突出本論文的創新點,語言力求精煉。為了便於文獻檢索,應在本頁下方另起一行註明論文的關鍵詞(3-5個)。
(3)英文摘要和關鍵詞
內容應與中文摘要相同。字體為Times New Roman小四號。
(4)目錄
標題應簡明扼要並標明頁號。
(5)正文
畢業論文一般要求不少於8000字,內容一般包括:國內外研究現狀、理論分析與討論、研究成果、結論及展望。
(6)參考文獻
只列出作者直接閱讀過、在正文中被引用過的文獻資料。參考文獻一律放在論文結束後,不得放在各章之後。
(7)發表論文和參加科研情況說明
指在學期間發表論文和參加科研情況。

『玖』 動物科技論文怎麼寫(2)

動物科技論文範文
淺議動物學野外實習中標本採集應注意的問題

摘 要:動物學野外實習是高等師范院校生物系動物學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標本採集是動物學野外實習當中一個很重要的環節。本人帶領學生野外實習多年,對在實習教學中標本採集應注意的幾個問題進行了總結和歸納。

關鍵詞:動物學野外實習標本採集

動物學野外實習是動物學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是掌握動物學基本理論與方法,並將動物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關鍵步驟。在動物學野外實習中,標本採集是實習內容的重要一環。通過標本採集,有利於學生對野生動物物種的識別和分類,能增強植物學、動物學和生態學等相關課程的教學效果。同時,標本的採集過程也可使學生養成耐心細致的良好習慣,增強生態保護意識,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標本採集過程是一項繁瑣而周密的行動[1],標本在採集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出現問題,都會影響對動物的識別和分類效果,從而大大降低野外實習的教學效果。下面,本人結合近幾年帶領學生進行動物學野外實習的體會,談談在動物學實習中標本採集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 樣本採集要全面

動物種類繁多,在不同的環境當中,分布著不同的動物。也就是說,標本的採集要全面,不但要採集地表上爬行的、空中飛翔的,還要採集土壤中的、水體中的。在實際採集當中,學生容易注意大型的而忽略小型的、喜歡艷麗的而討厭色暗的、重視成蟲而忽視幼蟲、注重飛行的而忘記藏匿的、注意陸生而忽略水生。同時,採集的樣本身體也要完整,否則就沒有保存的必要。例如,昆蟲分目的依據是觸角、口器、足、翅以及變態的類型,如果採集到的昆蟲斷了觸角、折了口器、壞了翅膀、掉了足,分類依據沒有了,採到的所謂標本就缺乏分類的依據,或者依據不全,也就失去了保存的價值。

2 准備好適合的採集工具

要想採集到全面和完整的標本,就要有相應的採集工具。比如說,要想採集水生動物就得有漁網和浮游生物網;要想採集草叢中的昆蟲就得有掃網;要想採集到石塊下面的蜈蚣、蠍子等,就得有钁頭、鑷子;要想抓到飛行的昆蟲就得有昆蟲網。對於特殊的動物需要用特殊的採集工具,比如說,鞘翅目昆蟲一般有假死的習性,多數鞘翅目昆蟲吃植物的葉子,例如吃樹木的葉子,我們就可以利用帶鉤的傘,事先撐開,用鉤倒掛在樹枝上,用力震動樹干,昆蟲就會跌落在傘內,收集即可。對於有毒的動物,可以將採集到的有毒動物先放進毒瓶(可以是氰化鉀,也可以是桃仁、乙醚等製成)毒殺或麻醉,然後進行處理、保存。

3 採集要耐心細致

採集前要制訂好周密的採集計劃,到達採集點後,為了能對當地動物進行充分觀察和識別,應盡量不被動物發現。行動應該輕捷,說話聲音要小,盡可能保持寧靜狀態,衣著應與環境色調接近。各採集小組及每個成員應分工協作,發現樣本後不要馬上動手採集,應先觀察記錄其生境、習性,然後進行拍照、填寫採集記錄卡,然後再進行採集。

4 採集要做好記錄

動物學野外實習,同學們的熱情都很高,一天能夠採集到很多的動物標本,收獲頗豐,但是,容易忽視對動物標本採集的記錄。採集動物標本是需要及時記錄的,需記錄採集地點、採集時間、採集人姓名以及動物生存的周邊環境狀況,如溫度、濕度、海拔高度和經、緯度等。否則,即使採集到的動物個體標本再完整,也沒有多少保存的意義,因為,別人不知道這個標本采自何方,出現在什麼時間等等。

5 採集標本要注意保護動物資源和生態環境

動物是可再生資源,採集時應合理保護資源。在動物學野外實習過程當中,不過量採集捕殺,只要能對物種識別就可以了,一般無需採集過多的標本。同時,對於一些特殊的動物不要採用傳統的形式—— 捕殺採集,可以採用新型的非損傷採集方法[2]:例如,對於脊椎動物,國家保護動物是不允許獵殺的,即使不是國家級的保護動物,如鳥類,也是不允許隨意獵殺的,那就採用非損傷採集方法,即可以通過望遠鏡觀察,也可以利用照相機記錄它們的生活環境、生活姿態,利用錄音機錄下它們的鳴叫聲,最好的方法是利用攝像機拍下它們的形態、姿態、鳴叫、求偶方式、孵卵方式、取食方式以及它們周邊的生活環境。這種方式更有利於保護動物資源。

6 採集標本應更新觀念

在動物學野外實習中,標本採集是重要的一項內容。但是,以往標本採集中存在的一個很大的問題是重視採集而忽視研究,重視實體採集而忽視影像及其他材料採集。這樣導致的結果是,學生採集的標本看完後要不是被永久性地浸泡在標本缸中,要不就是乾脆扔掉,造成了較大的浪費,對野生資源破壞也較大;同時,由於學生把注意力和精力主要放在了如何採集到標本上,對標本的觀察和研究卻往往被忽視。

因此,除了需要標本的採集及分類鑒定以外,還應當在教學中更強調學生在實習中對動物與環境的相互關系有更深入的了解,因而需要做的工作並不是更多的採集標本,而應該是更多和更全面地觀察和研究標本。同時,一些現代化的設備和採集技術應該更多的去利用。例如照相機、攝像機採集獲得的影像資料比傳統的實物材料色彩更艷麗,也更直觀和形象,同時也更利於進行後續的過媒體教學;另外,也可以在不傷害動物的基礎上,採集動物的血液、毛發、DNA樣本等,利用遺傳學和分子生物學等技術手段,對動物樣本進行分析研究。

7 採集時應注意個人安全

動物學野外實習所處的環境都是在野外。野外環境復雜,草叢中少不了會潛伏有有毒的蛇類、蜈蚣、蠍子等,樹叢中少不了各種蜂類。在採集動物之前首先要穿好防護衣服,應該把褲管扎在襪筒里,紮好袖口,身上除了帶上必備的實習工具外,最好帶一根帶叉的棍子,以便防蛇叮咬,還需帶上蛇葯等解毒葯物。同時,採集時要時刻注意腳下,做好安全防範工作。

總的來說,標本的採集是動物學野外實習教學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在實習活動中,只有認真安排,周密計劃,正確對待,謹慎行動,耐心細致,才能出色的完成標本採集任務。


看了“動物科技論文怎麼寫”的人還看:

1. 動物科技論文

2. 動物科學論文範文

3. 動物科學技術論文

4. 動物科技論文(2)

5. 小學生科技論文800字範文

『拾』 動物行為學論文

動物行為學論文

動物行為學的形成與發展

一、摘要

20世紀60年代以來,動物行為學的研究就受到各國科學家的關注。歐洲的一些動物行為學家對動物行為研究的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隨著人們對動物行為研究重要性的認識,動物行為學已成為生物學中極為活躍和重要的一個分支學科。它除了研究動物行為本身外,還把研究內容從行為維系群體的作用,擴展到行為的個體發育進化史、行為的控制及社會性組織等方面。

二、動物行為學的研究歷史20世紀以前是動物行為學的萌芽時期,是動物行為學經歷的一個緩慢發展的階段。早在舊石器時代(34000~10500年前),人們開始注意觀察周圍的動物,隨著動物家養的開始,人類也需要了解動物的生活周期和行為。

1、在文明時代的早期,古埃及人開始嘗試人工孵卵。古希臘的亞里斯多德(384~322BC)開始了觀察、描述動物行為的新紀元。在他的論著中,記錄了540種動物的生活史和行為,對後人關於生命的認識方面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

2、17、18世紀,開始了比較不同物種行為的研究和行為的理論探討。如德國人約翰(JohunnPernaller)研究了不同鳥的行為差異,涉及取食地、社會行為、築巢、領地、季節性羽毛色彩變化、遷徙、鳴叫和育雛等方面。法國的勒雷(ChorlesGeorgeLereg)對狼、狐的捕食行為及野兔的恐懼表現有過生動的描述,提出了動物依靠它們的記憶和生活經驗能夠聰明地生活。

3、1859年,達爾文的《物種起源》的發表,對動物行為學的研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的《人類的由來》(1871)一書研究比較了人與動物,及本能行為。19世紀末,人們使用述宮,研究老鼠的學習行為。現代行為學中許多術語,如Behaviour(行為)、AnimodBehaviour(動物行為),都首次出現在他的論著中。20世紀是動物行為學迅速發展和真正延伸的世紀。

4、1906年,動物學家詹寧斯(H.S.Jennings)對原生動物的行為進行了詳細研究,寫出了《原生動物的行為》一書,這是第一本專門論述動物行為的著作。柏林的海因羅特(OskarHeinorth)在1871年至1945年間,詳盡研究了多種鴨、鵝,比較了它們的運動方式、解剖學特徵、社會行為、鳴叫及繁殖行為,並且發現了灰雁從孵卵箱中孵出後的印記行為。他

5、動物學家羅曼內斯(H.SReimarus)發展了達爾文的思想,並正式建立了比較行為學這一學科,為現代的行為生物學奠定了基礎。隨後摩爾根(C.L.Morgun)和傑姆斯(W.James),以及勞埃波(J.Loeb)等都在方法、概念上對行為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6、1931年至1941年,歐洲著名的行為生物學家廷伯根和勞倫茲在自然和半自然條件下對動物進行了長期的觀察,發表了諸如「社會性鴉的行為學」、「鳥類環境世界中的夥伴」、「關於本能的概念」、「對雁鴨類行為的比較研究」等論文,建立了物種的行為圖譜,發現了所研究的行為型的功能。提出了顯示、位移、儀式化等等新概念和新的研究課題。

三、動物行為學的現代進展

1、近年來,動物行為學的研究獲得了蓬勃的發展,主要是把動物行為與生命科學中許多其它的許多分支學科相互滲透在一起,形成了許多新的研究領域,從不同的角度進一步完整、系統地闡述動物行為的原因、機制、發生或發育。進化與適應功能等問題。動物行為學的分支很多,本文僅以行為遺傳學和行為生態學為中心,作一簡要介紹。

2、行為遺傳學行為遺傳學是用遺傳學方法研究行為的遺傳基礎。自1960年,美國學者hompson第一個總結了有關資料,寫成《行為遺傳學》一書,從而宣布這一新學科的誕生。其後,相關研究大量涌現。10年以後,一份專業期刊,《行為遺傳學》問世。

3、1967年,Benzer第一個通過人工誘導和選擇的方法得到了果蠅的行為突變體,從而為行為遺傳學的研究開辟了道路。從此以後,行為突變體的研究很快在果蠅、線蟲、草履蟲、細菌及其他生物的研究中大量開展起來。目前,已在分子水平分析的基礎上,進一步做行為基因的分離、克隆和轉移的研究。

4、行為生態學行為生態學主要是研究生態學中的行為機制、動物行為的生態學意義和進化意義,在理論及方法論方面是動物行為學中發展最快、最為活躍的一個領域。行為生態學主要涉及到取食行為生態學。防禦行為生態學、繁殖行為生態學、社會生態學、時空行為生態學(如棲息地的選擇、定向和導航、巢域和領域現象等),以及行為生態學預測等內容。

5、1975年,E.OWilson出版了《社會生物學》一書,系統地介紹了這門學科的觀點、理論體系和研究方法。社會生物學把達爾文自然選擇的概念應用於社會行為的研究,又把生態學、行為學、遺傳學和進化淪加以綜合,提出了內在適合度和親緣選擇的新概念。

6、這些新概念把社會行為的研究提高到了新的高度。目前,這一領域所展示的迷人前景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尤其是關於行為經濟學和進化穩定對策(ESS)的研究,正顯示著強大的生命力。盡管在我國這一領域還幾乎是個空白,但隨著這一學科的迅猛發展,也必將引起我國學術界的巨大興趣。

7、動物行為的研究在我國正處於起步階段,研究的內容主要是描述性的,在理論研究方面,在研究的廣度和深度方面,與國外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到目前為止,國內仍沒有形成專門的動物行為學教材、期刊。

動物行為學

熱點內容
牛逼作文被大學教授破格錄取 發布:2025-05-24 00:36:45 瀏覽:212
上大學的法定年齡 發布:2025-05-24 00:31:27 瀏覽:490
清華大學教授周易預測地震 發布:2025-05-24 00:30:38 瀏覽:363
四川大學日語專業 發布:2025-05-24 00:25:46 瀏覽:230
廣州大學音樂考研 發布:2025-05-24 00:25:37 瀏覽:76
西北大學復試名單 發布:2025-05-24 00:21:35 瀏覽:114
浙江大學考研英語 發布:2025-05-24 00:09:54 瀏覽:521
天津大學教育類博士點 發布:2025-05-24 00:04:41 瀏覽:215
中國醫科大學2014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發布:2025-05-24 00:03:54 瀏覽:462
上海時間比較早的大學 發布:2025-05-24 00:02:42 瀏覽: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