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專升本科 » 方言本科畢業論文

方言本科畢業論文

發布時間: 2022-12-21 01:46:17

Ⅰ 漢語言本科畢業論文有那些題目

論文的題目有又不是一定的
要根據你自己拿手的來定

Ⅱ 本科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範文

漢語言文學是研究中國詞語、句法和傳統的詩詞、 散文 等文學作品的課程,是通過對其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認知來學習漢語言的主要能力,其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具有中國語言功底和寫作能力,更是追求各種文字美的關鍵。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漢語言文學 畢業 論文,供大家參考。

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 範文 一: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性問題分析

一、研究背景

漢語言文學專業,也就是早年間人們口中的中文系。毋庸置疑,漢語言文學專業有著十分源遠流長的教學歷史,同時在時間的沉澱之下,也形成了獨具一格的教學傳統。在新中國還沒有成立時,也就是我國的民國時期,近代 教育 剛剛萌芽,中文系應運而生,這也就是現在的漢語言文學專業的雛形。中文系承載著我國熠熠生輝的 傳統 文化 ,蘊含著無數先人的人生菁華。即便是在戰亂時期,也沒有讓一個個的熱血青年放棄對中文的熱愛。在不斷的積累沉澱後,漢語言文學專業形成了自己穩定的教學模式,其教學內容也逐步固定下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漢語言文學專業的高校招生比例非常大,同時就業率也相對較高。然而近年來社會經濟發展迅速,社會上對於經濟專業,管理專業的人才需求增加,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地位受到了來自各個方面的挑戰,至今漢語言文學專業仍然處於一個瓶頸時期,如何進行有效的轉型成為了眾多漢語言文學教育專家首要解決的問題。按照現代教育學理論來看,應用性是衡量一個學科教育模式是否先進,教學體制是否健全,教學發展水平高低的一個非常關鍵的標准。而現在的漢語言文學專業恰恰缺乏的就是專業的應用性。顯而易見,這是由於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歷史決定,傳統的教學模式不足以適應如今社會的發展,就導致了近年來報考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大大減少,就讀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不少學生都是被調劑的,社會對於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認識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提高漢語言文學應用性儼然成為了奔赴在漢語言文學教育前線的工作者們的不得不面對的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從教育學原來角度來看,一個學科的應用性指的便是該學科所涉及到的在實踐過程中轉變為解決問題的能力或者說指導解決問題的能力,除此之外,還包括該專業的畢業生是否能夠運用專業知識來發揮所長,狹隘的來講,就是能否在工作中靈活運用自己專業的知識。筆者將以北京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來展開分析研究。

二、漢語言文學教育的現狀特徵

1、漢語言文學專業歷史悠久,教學內容固定

在近現代高等教育剛剛產生之初,北京師范大學也就是京師大學堂師范館創建於1902年,隨著學校的建立,漢語言文學專業也隨之出現,至今已有110餘年的歷史,為國家建設培養了大批英才,也為二十世紀中文學科的建設和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魯迅、錢玄同、劉半農、黎錦熙、沈從文、沈兼士、顧隨、余嘉錫、吳承仕、黃葯眠、鍾敬文、譚丕模、穆木天、葉丁易、劉盼遂、李長之、李何林、陸宗達、蕭璋、俞敏會通開新,炳耀學界;啟功、郭預衡等先賢奠定了文學院穩重求實不務虛名、銳意創新不斷進取,既堅守學術家園,又保持現實關懷的良好學風。

2、文學性人才多於實用性人才

長久以來,無論是在世人的眼中,還是事實上,漢語言文學專業已然成為了詩人的搖籃,知識分子的海洋,但是這些名號稱謂都不能稱之為社會意義上的職業,其應用性也相對較低。不少高校因此開具了新聞學,翻譯學,對外漢語等專業,來平衡漢語言文學的應用性與文學性。但是現實是殘酷的,隨著近年來漢語言文學專業就業率持續降低,為了躲避就業壓力,不少學生都選擇讀研,而讀研之後又不知何去何從。漢語言的文學性太強,以至於不少人認為漢語言文學專業是貴族專業,是不愁吃穿,不擔心就業的學生選讀的專業。歸根究底,便是課程設置方面文學內容連篇累牘,而實踐性課程較少。

3、漢語言文學專業實踐性教學內容缺乏

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實踐性教學內容缺乏是大多數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短板。以北京師范大學為例,北京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是國內數一數二的漢語言文學專業,其研究水平和北京大學不相上下,也是北京師范大學的三大王牌專業之一。但其實踐性課程較少卻是不爭的事實。語文教育學,創意寫作,翻譯理論與實踐是為數不多的實踐性課程,卻是選修課程,並不能覆蓋到全部學生。有的學生更偏重文學性,就會避開實踐性的選修課,一定程度上講,實踐課程教學任務大於理論課程,這也就導致了學生盡可能地避免實踐性課程的選擇。筆者認為,可以給學生最大的自由,但是更應該給學生一個引導,可以讓學生在實踐課程的范圍內,必須選定相應數量的課程來提高學生的實踐性。

三、為什麼要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性

1、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應用性是順應社會發展的必然

二十一世紀,社會對於人才的需求不僅僅需要具備豐富的知識,同時還需要具備較強的應用能力,綜合性人才是當今社區缺乏的人才,也是我國高校需要重點培育的人才。因此,漢語言文學專業必須順應時代的潮流,培養既具有文學性,又具備應用性的綜合性人才,促進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更好地就業。

2、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應用性是我國素質教育的要求

早年間,我國不斷推進素質教育,在中小學開展綜合培養,而在我國高校,也正如火如荼的開展素質教育。素質教育的目標便是提升我國預備人才的綜合能力,使得學生全面發展。

四、如何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應用性

1、推進學科教育體制建設

教育體制包括了教學內容,教學模式。要想增強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實用性,就要與時俱進地更新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樣式。以北京師范大學為例,在2015年左右,進行了教學內容的大改革。將原有的大篇幅的文學史的教學,進行了壓縮,設置了精讀名著的單獨課程,最大程度了滿足了學生的興趣,同時也實現了學有所專,學有所用。並設立了導師制,學生參與到導師的教學研究中,大大增加了學生的實踐 經驗 。由此可見,實現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實用性,就需要通過課程的設置,完善必修課和選修課的選定方式,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增強他們運用語言的實踐能力。

2、改善陳舊的教學方式

由於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傳統性,加之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數眾多,不少漢語言文學課堂充斥著滿堂灌,照本宣科的狀況。老師講課是老師的事,學生聽課是學生的事,教與學剝離開來。這種陳舊的教學方式,早就應該被高校淘汰。理科專業實用性強的一個原因,便是學生和老師一起進行實驗研究。那麼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實用性,也需要教學相長,老師帶領著學生一起研究,利用現代化信息手段來支持教學,是必經之路。

3、加強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提升

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應該具備的一個重要技能便是語言運用能力,然而語言運用能力不僅僅包括寫作,還包括口頭表達能力,閱讀理解能力。因此,高校不能夠僅僅憑借寫作能力來判斷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高低。這就需要,學校注重對各個方面的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能夠讓學生揮發所長,盡可能地讓學生全面發展,具備過硬的綜合能力。

4、樹立創新的教學觀念

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轉型勢必要推陳出新。只有學校倡導教師和學生具有創新的觀念,營造出思維活躍,百花齊放的自由的思想氛圍,才能夠讓教師們解放思想,讓學生們自由翱翔。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勢在必行。

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範文二: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究

1、前言

漢語言文學專業被譽為文科的萬能專業,畢業生能夠從事與社會人文領域相關的全部工作,但是隨著市場化競爭的日益激烈,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就業形勢不容樂觀。主要原因之一就在於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人才培養體系缺乏應用性,而人文應用型人才是指掌握一些實用技能及相應人文知識的人才,集應用性與人文性於一身,秉受人文精神,希望能夠基於精神層面來對世界和社會予以改造,從而更好地為我國的文化建設、經濟建設、社會建設服務。本文就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文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探究。

2、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文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定位

從目前來看,各個行業、各個部門之間的交流與融合日益增多,單純的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生已經很難滿足社會的需要,這就要求我們要深入研究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重新定位。基於不同行業、不同部門對於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的需求來形成具有特色的培養模式。與此同時,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生還應該具有熟練運用現代媒體的能力,以及過硬的聽說讀寫能力,融合多種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地滿足社會的發展需要。

3、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文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 措施

3.1合理設置人文應用型課程體系

基於市場經濟的要求,應該要為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建立起靈活多樣、厚基礎、因材施教、多方向的培養模式,實行“基礎課程+提升課程+應用行文課程”三結合。

(1)基礎課程基礎課程的主要目的在於培養學生從事語言教育科研和語言教學的能力,可開設 演講與口才 、現代職業禮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語文教學藝術、教師職業技能訓練、教育研究 方法 、 語文教材 篇目研究與教學設計、語文課件製作、教師發展研究等多門課程。

(2)提升課程提升課程的主要目的在於升造學生的綜合能力,訓練科研能力,提升專業理論,可開設外國文學專題、雜文創作藝術論、現代漢語語法專題研究、唐詩宋詞、音韻學、現代漢語虛詞研究、中國當代文學專題、修辭學研究、中國古代文學專題、文字學、中國語言學史、國外漢學研究、文獻學、影視藝術欣賞、漢語語法學史、中國現代文學專題、明清小說研究、邏輯學等多門課程。

(3)應用行文課程應用行文課程的主要目的在於培養學生從事機關文員的工作能力,可開設辦公室禮儀、檔案管理學、新聞采訪與寫作、應用寫作、 人力資源管理 、公務員基礎知識管理學、秘書學、 廣告 學、行政法學、公共關系學、編輯與采訪等多門課程。

3.2以社會需求為導向,扎實推進教育教學改革。

務必要堅持立足地方、面向基層,積極推進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結合社會、市場及行業發展需求突出培養特色,深化學分制改革,完善選課制、彈性學制,研製適應市場需求的人才培養方案,實施校地合作、校企互動的實踐教學模式,不斷加強與地方政府、企業的全面聯系與深度合作,使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更符合社會需求,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生就業核心競爭力。

3.3廣建基地,深挖功能

為了進一步加強校地合作,拓展專業實習和就業 渠道 ,進一步提升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人文應用性,各高校應該應該要多與企業、地方合作建立起一批學生容納能力強、專業對口性強的漢語言文學專業實習基地,倡導和鼓勵大學生將實習與就業結合起來,避免為實習而實習,強調實習是就業的敲門磚,與此同時,還可以邀請實習基地領導來學校作就業指導講座。一方面加大與實習單位產學研的合作,另一方面幫助.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感受就業氛圍,調適就業心態,樹立正確就業觀念。

3.4全程輔助職業生涯規劃

漢語言文學專業新生在入學教育時就應該被灌輸 職業規劃 的理念,積極引導學生樹立起正確的成才觀和就業觀,並且要制定出符合自身實際的大學四年規劃;對於漢語言文學專業大二學生,則應該對他們進行詳實的就業形勢分析,端正他們的就業觀,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為就業必備的技能和素質做好准備;對於漢語言文學專業大三學生,則應該加強分類指導,幫助學生對未來的職業去向進行選擇,是選擇獨立創業,還是選擇去企事業單位工作,還是選擇報 考公務員 ,亦或者去學校當老師教書育人,或者深造讀研。針對學生的不同職業選擇來集中資源優勢進行分類指導;對於漢語言文學專業大四學生,則應該進一步加強其未來的職業生涯規劃。


本科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範文相關 文章 :

1. 漢語言文學本科畢業論文範文

2. 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範文

3. 關於漢語言文學的畢業論文

4. 本科畢業論文 範文

5. 本科畢業論文範文

6. 漢語言文學本科畢業

Ⅲ 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範文

漢語言文學審美問題的研究有助於促進其更好的發展,對於做好漢語文學審美 教育 有一定價值,要准確把握漢語言文學特性與時代審美特徵,深入研究審美問題,進一步促進漢語言文學的創新發展。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漢語言文學 畢業 論文 範文 ,供大家參考。

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範文篇一

《 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討 》

人文應用型人才是集 文化 思想與實踐應用於一體的全面性人才,可以在學習中不斷地提升文化情懷與自身素養,並能夠滲透到工作實踐中,影響社會。漢語言文學專業主要學習文學史、哲學史等社會科學知識,它的精神價值一直對人內心的修習產生重要作用。

一、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人才

漢語言文學專業在我國已有100多年的發展歷史,培養了無數學者與優秀人才,在發展的過程中,也逐漸深化課程,開始涉及到互聯網、對外交流等方面,擴大了專業學習內容。漢語言文學專業主要是針對前人留下的文化遺產進修學習,中外世界文學、哲學、歷史等方面是課程必修內容,而隨著時代進步,這些文化信息越來越多,理論知識也越來越廣,所以,專業人才技能也隨之進步。而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長久積累文學、歷史、哲學等知識,使得學生自身文化思想層面高、文筆扎實、思維跳躍,在寫作、分析、引經據典方面優越於其他人。

二、人文應用型人才

應用型人才包括諸多方面,人文應用型人才只是其中一個分支,主要就是針對文學素養高的人文科學方面的人才。人文應用型人才有兩大特點:一是文學素養程度高,精神價值高於物質,將我國特有的百家思想和西方自由平等尊重的思想集於一體,提倡新的文化思想素養;二是針對我國提倡的“人才需要 社會實踐 ”觀念,應該將自身專業技能用於社會實踐,並能在社會實踐中將優秀的人文精神感染給身邊的人,通過“滾雪球”的方式將這種優秀的人文思想傳播給社會,對社會造成良好影響,改善社會不良風氣。漢語言文學專業是人文應用型人才的主要培養對象,需要將自身的技能在社會實踐中體現出來,人文知識是人精神層面的慰藉,而應用於實踐便是人的精神產物,需要有良好的培養模式才能將精神與實踐相結合。

三、培養模式

(一)課程改革

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人文素養和知識技能是經過長年累月的積累,可以保證精神境界的教育。所以,課程設置應該多開設實踐應用課程,確保學生人文精神的學習有用武之地,而不再只是存在於腦海心間。現代社會注重的就是人才的實踐能力, 經驗 豐富的人與初出茅廬的學生肯定不可同日而語,所以,課程向實踐改革是必需的,可以多增加學生專項能力寫作、古典文學演講、 辯論 等課程,將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語言能力”“文學能力”突出出來。

(二)社會實踐

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大多從事編輯、寫作、文秘等文職工作,強調良好的文化底蘊,但是沒有經過社會的歷練,學生就不會懂得工作的性質。所以,在人才培養上,應該固定讓學生參加社會工作的實踐,比如假期去一些社區、機構、公司做兼職工作,既可以有工作經驗又可以提升實踐能力。

(三)多元化學習,專業性人才

漢語言文學專業包括文秘、新聞、教育等單獨模塊,在進行人才培養時,可以多方面學習,但是,術業有專攻,老師可以幫助學生對自己的發展前景進行規劃,進行專業培養。我國教育要求人才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但卻很少有人能夠做到,只有專業人才專攻其事,才能將自身能力完全施展。所以,在漢語言的學習中,文化知識的培養固然重要,但也要認清自身特點,將人文知識分門別類,針對自己精通的模塊專業學習,其他模塊輔助學習,這樣才能做好人文應用型人才。

四、結語

大眾對於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印象就是文化素質高的文學人才,對於專業性能不夠了解,但應用型人才是時代發展的必需品,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必須在擁有文化素養的同時不斷增強自身各項技能才能在未來的工作生活中更有優勢。所以漢語言文學專業需要不斷開拓新思路,增強全方位的人才培養模式,增強自身人力資本,更好地適應社會要求。

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範文篇二

《 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創新能力提高策略 》

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競爭的不斷加劇,各行各業對創新型人才都有非常大的需求。但當前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仍缺少一定的創新能力,需要對其創新能力進行培養。因此,需要對當前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在創新方面的問題進行改正,從而提升其創新能力。

1當前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基本現狀

當前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基本狀況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表現:第一,教學內容缺乏時代性。當前一些大學不能根據時代發展變化,及時對教材進行調整,致使教學內容老套;第二,缺乏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意識。當前一些大學教師仍是上完課就走,缺乏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不利於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2增強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創新能力的意義

增強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創新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對於漢語言文學的利用與開發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漢語言文學專業具有較為悠久的歷史,但隨著時間的推進,漢語言文學專業在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式等方面,都呈現出一定的問題,需要對其進行調整和改進。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創新能力,無異於為漢語言文學的發展添加了生機,給漢語言的利用與開發創造了有利的條件;第二,有助於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學生在養成創新意識以後,會有增強其實踐的動力,進而在此過程中,使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得到鍛煉。

3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創新能力的 措施

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對教學內容的豐富與完善,對教學環節的改進,以及增強學生創新意識,關注學生的感受三個方面著手,只有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養成了自主創新的意識,才能有效推動學生的實際行動,使其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

3.1完善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內容

漢語言專業學生需要具備的 基本素養 之一就是擁有審美能力,尤其是體現學生人文素養的文學審美。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審美能力,不僅關繫到其對專業知識學習的敏感度,對其未來的發展也具有重要影響,高級文秘需要具備的特質之一就有審美能力,因此加強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而在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專業課中,文學理論課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主要課程之一,對於學生對於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和創造能力具有重要影響。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根據班級學生的 興趣 愛好 ,選擇恰當的文學作品對作品中的語言運用、技巧的使用等進行鑒賞分析,進而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在班級組建討論小組等形式,增強學生對該方面內容的興趣,促使學生有意識的增強自身的審美能力。

3.2豐富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環節

助理、教師等是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將來主要從事的職位,這就要求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具有較強的溝通協調能力,然而在實際的漢語言文學教學中,對於學生能力的培養卻缺乏一定的重視,因此要求對其進行一定的改革創新,強化對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能力的培養,使其能夠得到一定的重視,促使其具備工作中應具備的能力。例如,現代漢語教師在上課時,不要僅僅局限在教材之上,而是應該在立足教材的基礎上,超越教材。由於大學中通常都會有來自於全國各地的學生,因此在發音上也會存在差異。教師就可以利用這種情況,在將中國七大方言時,分別選取代表,讓學生自己體會感受,各地方語言的不同,從而加深學生對該知識點的理解。或者教師可以在班級組織一次 作文 比賽,針對學生中的病句等問題進行講解,從而幫助學生增強對學生語言交際等能力的培養。

3.3關注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感受

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需要較高的寫作能力,寫作能力不僅是學生專業能力的體現,更是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反映。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的專業素養,從其寫作水平就可以體現。因此,學校在培養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寫作方面的力度一定要加強,為此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第一,提升學生的理論修養。在培養學生的理論修養的過程中,可以通過豐富學生的閱讀量等方式,增強學生的思想深度與高度,使其在閱讀分析以後,理解 文章 的內涵;第二,加強學生的用詞的准確度。當前很多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存在詞彙量貧乏,並且不能正確使用使用的現象,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這種情況,有針對性的進行訓練,從而改善當前這種狀況,使學生在寫作時可以做到用詞精準簡潔;第三,加強對學生語法的掌握。當前很多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在學習語法的過程中,仍不能有效的掌握其中的使用 方法 ,需要教師根據班級學生對語法掌握的實際狀況,採取有效地措施與方法,加強對語法的學習,從而使學生在進行寫作的過程中,能夠靈活使用語句,降低出錯率,進而增強學生的寫作水平,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

綜上所述,漢語言文學專業是各大高校都有的專業,其在高校中所佔的比重也是不容小覷的。但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漢語言文學專業在教學中的弊端逐漸顯露出來,需要不斷對其進行改進。為此,各大高校應該根據時代發展的需要,對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教學進行調整,通過對教學方式、教學內容等的改變,增強學生的創新的能力,使其成為社會所需的人才,為國家發展做出貢獻。

有關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範文推薦:

1. 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畢業論文範文

2. 關於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範文

3. 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範例

4. 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精選範文

5. 關於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論文範文

6. 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範文

Ⅳ 漢語言專業的學年論文怎麼寫

論文格式對於論文是很重要的,這會直接影響學校論文查重檢測的結果,如果擔心自己完成之後,達不到學校要求的重復率,推薦大家在》》》知網檢測系統進行論文查重檢測修改。如果是初稿的話,還是建議使用Paperfree論文查重工具,實用又方便。

1.漢語言文學論文正文內容格式,一律用小四號,宋體。

2.漢語言文學論文正文標題格式:三號黑體。

3.漢語言文學論文內容摘要和關鍵詞的內容格式用五號,楷體。「內容摘要」和「關鍵詞」這幾個字用黑體五號。

4.目錄格式:列出正文一、二級小標題。論文中標題序號一般是四級:一、二、……;(一)(二)……;1、2……;(1)、(2)…… 以此類推。論文如果只有兩級小標題,就用一、二、……和1、2……。並以虛線註明所屬之頁碼。

5.頁碼格式:從正文開始。

6.注釋格式:標明引文出處,凡引用他人的話語必須標明出處。

7.參考文獻的類型以單字母方式標識格式:m——專著,c——論文集,n——報紙文章,j——期刊文章,d——學位論文,r——報告,s——標准,p——專利;對於不屬於上述的文獻類型,採用字母"z"標識。

Ⅳ 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畢業論文寫畢飛宇請問有哪些題目

漢語辭格研究 2 語言環境對句式選擇的制約作用 3 ××方言(包括語音、詞彙、語法等部分)研究 4 ××方言現象專題報告 5 時下新詞描寫 6 新興名詞謂語的修辭意義 7 論現代漢字中的形聲字 8 論現代漢字中的象形字 9 漢字形體演變的基本規律 10 論漢字形體演變的繁簡分合 11 漢字編碼研究及方案設計 12 漢字教學方法研究 13 詞的多義性和詞素的多義性 14 家鄉人名、地名演變的文化背景和涉及的語言因素 15 從社會功能看語言的本質 16 ××話中常見的語流音變 17 ××話一般詞彙的消長 18 試論詞義的模糊性 19 ××方言與普通話語音的對應關系 20 語法中的語義因素 21 語用與語法的關系 22 漢字字形的文化信息研究 23 現代漢字的表記功能 24 論漢字的性質 25 ××方言的語法現象 26 ××方言音系 27 論小說的新典型觀 28 魏晉言意之辯的美學意義 29 李贄美學思想與明末清初文藝思想 30 朱光潛在當代中國美學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31 評李澤厚美學思想(可自己確定具體美學觀點來評述) 32 體驗論美學在中國的現狀與歷史淵源 33 中國意境理論的形成和發展 34 禪宗對中國美學發展的影響(自己確定某個時代或某個人) 35 當代中國大學生審美情趣考察 36 藝術欣賞的審美心理動態描述 37 論藝術接受中的個體差異 38 美育與社會的文明進步 39 路翎小說內在結構探討 40 論悲劇美

Ⅵ 我是大四漢語言的學生,畢業論文開始了,不知道怎麼寫。求大神給個題目,現當代文學方向。感激不盡

漢語言文學本科畢業論文題目大全
一、 現代漢語部分

1.著名作家作品語言運作特色的研究
2.諷刺語言中的文化底蘊
3.語法中的語義因素
4.「是」字用法研究
5.語用與語法的關系
6.新興詞綴研究
7.祈非主謂句的修辭作用
8.論動詞重疊式的使用條件
9.論句群納入中學語文教學的實用意義
10.新興辭格研究
11.語言環境對句式選擇的制約作用
12.××方言(包括語音、詞彙、語法等部分)
13.××方言現象專題報告
14.代詞的語用研究
15.語言副詞的語用研究
16.助動詞的語用研究
17.時下新詞描寫
18.句型的語用研究
19.語氣詞的語用研究
20.言語行為在句子里的表現

二、 寫作部分

1.論小說的敘述視角
2.論小說的誤樂性
3.心態小說的藝術魅力
4.論現代小說性情節結構類型
5.論小說的新典型觀
6.論小說語言的創新
7.論小說的寫作技巧
8.論廣告辭的審美特性
9.從報告文學的轟動效應探視讀者的審美要求
10.試論新時期女性散文的藝術特色
11.試論畢淑敏小說的創作特色
12.試論詩歌中意象的類型與特徵
13.論魯迅小說對人物靈魂的深刻穿透力
14.試論當今散文的發展走向
15.論小說中的意識流手法
16.試論新時期散文創作的藝術特色
17.論新聞文體的審美特質
18.試論新聞寫作的真實性
19.論想像在文學創作中的功用
20.試談散文筆法的多元化趨勢
21.論新時期散文的藝術嬗變
22.任選當今一個散文作家的作品進行評論
23.任選當今一個小說作家的作品進行論述
24.論散文的「自敘體」色彩
25.論文學語言的審美特性
26.試論王蒙小說的藝術特色
27.試論王安憶小說的藝術特色
28.論文學人物性格的立體結構
29.意識流寫法的魅力
30.任選當今一個詩人的作品進行論述
31.文學創作情感論
32.論張潔小說的藝術
三、文學理論部分

1. 論藝術真實
2.論文藝欣賞中的心理距離
3.文藝欣賞中的共鳴與溝通
4.論藝術直覺
5. 論藝術虛構
6.論典型
7.文學流派在藝術創作中的意義
8.簡論文學作品形式的獨立審美特徵
9.新時期文學發展與典型內涵的新變化
10.新時期詩歌審美特點的新變化
11. 論當代中國的大眾文化
12.論藝術創作的通感與錯位
13.論審美變形
14.論藝術想像在文學創作中的價值
15.論文藝作品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
16.論本世紀中國文論的現代性主題

四、美學部分

1.儒家美學在中國古典美學發展史上的地位
2.莊子美學思想對中國藝術精神的影響
3.論樸素美
4.蔡儀美學思想述評
5.朱光潛在當代中國美學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6.評李澤厚美學思想
7.中國意境理論的形成和發展
8.禪宗對中國美學發展的影響
9.試論文學語言的審美特徵
10.論藝術接受中的個體差異
11.人類審美態度的演進歷程
12.論悲劇審美的道德內涵
13.當代中國大學生審美情趣考察
14.論形式美的美育效應
15.美育與社會人文精神的轉化與重建
16.美育與社會的文明進步
17.審美與文化的關系
18.略論大眾審美文化的歷史與現狀
19.論宗白華美學思想
20.論審美現代性
21.廣告的審美特徵論析
22.論詩歌語言
五、現代文學部分

1.冰心小詩研究
2.郁達夫小說中的抒情特徵
3.郁達夫小說中的自我形象
4.《女神》中的泛神論色彩
5.《故事新編》研究
6.「革命十戀愛」小說模式論
7.《孔乙己》的藝術技巧論
8.《祝福》與中國的祭祀文化
9.魯迅小說中的知識分子形象
10.進化論與魯迅思想研究
11.吳蓀甫的悲劇特徵
12.《腐蝕》的藝術特徵
13.朱自清散文的藝術特點
14.徐志摩詩歌研究---以《再別康橋》為例
15.廢名小說主題與藝術風格
16.《家》中的兩種文化沖突
17.張愛玲小說的主題思想
18.《蝕》與《子夜》的比較分析
19.《四世同堂》的藝術特徵
20.進化論與中國現代文學
21.廢名小說的藝術風格
22.「五.四」鄉土小說研究
23.周作人散文的藝術特點
24.林語堂的散文藝術
25.新感覺派小說藝術
26.「七月」詩派的現實主義特徵
27.張天翼小說的諷刺藝術
28.錢鍾書《圍城》的語言藝術
29.老舍小說中的幽默風格
30.中國現代小說中的散文化問題
31.胡風的詩和詩論
32.路翎小說藝術研究
33.論中國現代文學中的「太陽」意象
34.茅盾小說中的「理性化」特徵
35.戴望舒詩歌研究---以《雨巷》為例
36.瞿秋白雜文論
37.蕭紅小說的藝術特點
38.曹禺《雷雨》的思想主題
39.曹禺劇作的「生命」主題
40.曹禺《雷雨》的結構藝術
41.巴金《激流三部曲》的反封建意義
42.試論高覺新形象
43.《寒夜》中的曾樹生形象、汪文宣形象分析
44.魯迅小說中的農民形象
45.蘇青小說研究
46.中國現代作家與中國傳統文學(擇一角度)
47.艾青詩歌的藝術特徵
48.趙樹理小說民間化特徵
49.論徐志摩的詩
50.論聞一多的詩
51.論錢鍾書《圍城》的主題思想
52.論穆旦的詩
53.曹禺與夏衍戲劇之比較
54.論沈從文的《邊城》
55.蕭軍小說研究
56.論田漢的戲劇
57.論張愛玲的小說風格
58.丁玲小說研究
六、古代文學部分

1.《詩經》的審美學特色
2.論《詩經》中的征役詩
3.論《詩經》中的婚戀詩
4.論《詩經》中的史詩
5.論《詩經》中的農事詩(其他類型,自擬題目)
6. 論中國古代神話的演變
7. 中國古代神話與原始觀念
8. 先秦諸子書寓言研究

9. 先秦史傳寓言研究
10. 先秦史書寓言研究(其他類型,自擬題目)
11. 先秦文學與理性精神
12. 《呂氏春秋》與雜家
13. 《詩經》的比興與《楚辭》的象徵
14. 論《左傳》的戰爭描寫
15. 論《左傳》的婦女形象
16. 《戰國策》的藝術成就
17. 《戰國策》名篇研究
18. 老子的思想
19. 《老子》的藝術特色
20. 《莊子》的藝術特色
21. 《莊子》寓言的藝術成就
22.孟子論辯散文的藝術風格
23.從《離騷》看屈原的自覺與不自覺
24.《史記》所描寫的游俠
25.《史記》所描寫的刺客
26. 司馬遷的反暴政思想
27.《史記》所描寫的戰國四公子
28. 《《古詩十九首》的藝術成就
29. 從《氓》到《孔雀東南飛》──論中國古代敘事詩的發展
30. 曹操與詩文革新
31. 論曹操的詩歌創作特色
32. 論曹操的散文創作
33. 論曹丕在中國詩史上的地位
41.論曹丕的文學成就
42.曹植的生平與其詩歌創作的歷程
43.論三曹對建安文學的貢獻
44.論建安文學的美學傾向
45.阮籍詩歌的美學傾向
46.論陶淵明的田園詩
47.謝靈運與山水詩
48.陸機、潘岳詩文的比較研究
49.《世說新語》的語言技巧
50.《世說新語》的寫人技巧
51.《世說新語》與中國古代小說
52.論王維和李白的山水詩
53.論李白的自由精神
54.論李白的情感世界
55.杜甫詩歌的地域色彩
56.論杜甫詩歌的儒家精神
57.試論李白詩歌的浪漫特質
58.論王維的「詩中有畫」
59.唐代各類題材詩歌研究(任選一類)
60.唐代各體詩歌研究(任選一體)
61.唐代詩人研究(可選一人,也可選數人進行比較研究)
62.唐詩的精神風貌
63.唐代社會、政治、文化與唐詩創作之關系(可只論述唐詩創作與某一方面因素的關系)
64.對宋詩的研究可參照以上七個方面擬題
65.論李賀詩的怪誕
66.李賀詩與屈原賦
67.論李商隱詩的朦朧美
68.論白居易的新樂府
69.論白居易的感傷詩
70.唐代進士與文學的關系
71.杜牧的史論詩
72.論韓愈散文的「氣」
73.柳宗元山水游記的藝術成就
74.唐傳奇名篇研究(可任選一篇分析)
75.唐傳奇與佛教
76.唐傳奇與道教
77.唐傳奇題材類型研究(可任選一類題材研究)
78.唐傳奇作家研究(可任選一位作家作綜合研究)
79.唐傳奇的審美風格
80.唐傳奇與中國古代小說
81.唐傳奇與中國古代戲曲
82.唐傳奇的敘事特徵
83.唐傳奇與中國史傳文學
84.唐傳奇的抒情特徵
85.唐代小說的創作觀念
86.唐代小說專書研究
87.唐代小說的各類主題研究
88.唐代各體散文研究
90.唐代散文家研究
91.唐代散文的藝術特色
92.唐代散文的思想特色
93.唐代社會、政治、文化與散文創作之關系
94.對宋文的研究可參照以上諸方向自行擬題
95.蘇洵散文研究
96.論蘇軾的「超然」
97.試論宋詞婉約派在美學上的意義
98.試論宋詞豪放派在美學上的意義
99.論皮日休、陸龜蒙的小品文
100.從文藝政策看唐詩的繁榮
101.論文人山水詩的寄託
102.論王安石的詠史詩
103.論杜牧的詠史詩
104.李清照的詞論及其實踐
105.李清照之人格與風格
106.蘇軾各體詞研究
107.蘇詞的風格
108.蘇軾的詞論特色與其詞創作的關系
109.對辛詞的研究可參照以上諸方面自行擬題
110.蘇、辛詞與豪放詞派之關系
111.論詠物詩
112.論晚唐小品文的藝術追求
113.溫庭筠、韋庄詞之比較.
114.論節奏──古典敘事散文的抒情化調節機制
115.《三言》名篇研究(可只取一篇或一個系列分析)
116.《三言》人物形象研究(商人、婦女、僧道、文人、市民等各類人物,可只取其一)
117.《三言》思想傾向研究
118.《三言》創作技巧研究
119.《三言》與中國古代小說之關系
120.《三言》與中國古代社會生活
121.《三言》與馮夢龍的文學創作活動
122.《二拍》研究(參照《三言》研究諸方面自行擬題)
123.明代散曲與民歌
124.牡丹亭的人文主義色彩
125.《郁離子》研究
126.高啟詩文的藝術特徵
127.吳偉業的敘事詩藝術
128.《花間集》風格論
129.《花間集》題材論
130.《花間集》與唐宋詞史
131.論賈寶玉(或林黛玉、薛寶釵、王熙鳳)
132.論《紅樓夢》的語言藝術
133.《水滸傳》人物論(任選其一)
134.《水滸傳》風格論
135.《水滸傳》接受史
136.《水滸傳》與中國文化精神
137.《三國演義》人物形象研究(任選其一)
138.《三國演義》的戰爭描寫
139.《三國演義》與中國文化精神
140.《西遊記》孫悟空、唐僧形象分析
141.論《儒林外史》中的知識分子形象
142.論《儒林外史》的諷刺藝術
143.論《聊齋志異》中的女性形象
七、中國當代文學部分

1.試論王蒙新時期小說創作的新探索
2.試論諶容小說創作中的女性形象
3.試論蔣子龍筆下的改革者形象
4.試論張賢亮小說創作中的美學特徵
5.《茶館》簡論
6.試比較許秀雲與胡玉音的藝術形象
7.金庸小說主題論
8.試論梁曉聲知青題材小說創作的特色
9.試論高曉聲農村題材小說創作的新貢獻
10.論莫言《紅高梁》系列小說的特徵
11.論鄧友梅《那五》的藝術典型
12.試論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環》在軍事題材小說創作上的新突破
13.試論《人生》中高加林與劉巧珍的愛情悲劇
14.陳忠實《白鹿原》研究(自擬題目)
15.蘇童小說研究---以《米》為例
16.余華小說藝術探討
17.試論宗璞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18.試論五十年代的「創業者」梁生寶與八十年代的改革者武耕新形象的異同
19.試論王安憶的小說創作
20.《廢都》研究(以《廢都》為論述對象,自擬題目,如人物、結構、語言等)
21.試論賈平凹的長篇小說《浮躁》
22.試論劉心武長篇小說《鍾鼓樓》或《四牌樓》的思想藝術特色
23.試論王安憶《長恨歌》
24.試論茹志鵑小說創作獨具的審美特徵
25.阿來小說《塵埃落定》研究
26.試論池莉小說創作的獨特風格
27.張平《抉擇》的意義
28.試論「先鋒派」小說的創新與不足
29.試論「新寫實主義」小說的思想傾向與藝術特色
30.試論郭沫若歷史劇中的女性形象
31.試論中國當代「女性文學」的崛起、特徵及其發展趨勢
32.試論賈平凹文學創作的特色
33.試論余秋雨的散文創作
34.試論徐遲對報告文學的新貢獻
35.論「朦朧詩」的源起、成就與不足
36.論舒婷詩歌創作的思想意蘊與美學特色

八、語言學概論部分

1.試論語言符號與其他人工符號的異同
2.從社會功能看語言的本質
3.漢語詞義的演變
4.××話中常見的語流音變
5.××話一般詞彙的消長
6.談句型變換與語言表達
7.試論詞義的模糊性
8.漢字與拼音文字比較研究
9.淺談語音演變的規律性
10.××方言與普通話語音的對應關系
11.試論社會方言與言語社團的關系
九、外國文學部分
1.評莎士比亞喜劇中的女性形象
2.評莎士比亞悲劇的藝術特色
3.評莫里哀的喜劇藝術
4.評雨果《悲慘世界》的人道主義思想傾向
5.評拜倫詩歌的藝術風格
6.評普希金的抒情詩
7.評巴爾扎克《人間喜劇》中的「金錢」主題
8.評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藝術)
9.評左拉創作的自然主義傾向
10.評屠格涅夫的中短篇小說(可選擇其中一部)
11.評托爾斯泰的「心靈辯證法」描寫藝術
12.評安娜·卡列尼娜的愛情悲劇
13.評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說創作中的「復調」藝術
14.評契訶夫短篇小說藝術
15.評《靜靜頓河》的藝術成就
16.從《雙城記》來看狄更斯的人道主義精神
17.評《簡愛》的愛情主題
18.評《呼嘯山莊》的藝術特色
19.評哈代《德伯家的苔絲》中苔絲的悲劇
20.評易卜生的社會問題劇
21.論卡夫卡小說的思想藝術特徵

十、民間文學部分

1.當代中小學生新編順口溜論
2.當代社會順口溜論
3.當代笑話論
4. 論民間文學的實用性
5.論民間文學的流傳變異性
6.論民間文學的傳統性
7.論民間文學的集體性
8.論民間文學與表演性的關系
9. 論民間文學的歷史價值
10. 民間文學與風俗習慣的關系
11.論民間文學的多功能性
12.論民間文學在生產勞動中的實用價值
13.民間文學總結勞動經驗論
14.論民間文學的教育功能
15.論民間文學的娛樂功能
16. 民間文學的藝術欣賞價值
17. 論洪水神話
18. 論神話的藝術特徵
19.論神話的影響
20.論×地民間傳說的主要內容
21.論×地的人物傳說
22.論×地的能工巧匠傳說
23.論×地的英雄傳說
24.論×地的歷史傳說
25.論×地的地方傳說
26.論×地的風俗傳說
27.論×地長工與地主的故事
28.論×地的勞動故事
29.論×地的家庭故事
30.論×地的愛情故事
31.論×地生活故事的類型問題
32.論×地的嘲諷笑話
33.論×地的幽默笑話
34.論民間笑話的藝術成就
35.論民間笑話的美學意義
36.論傳統民間童話的內容
37.論傳統民間童話的分類
38論×地的精靈童話(故事)
40.論×地的人物童話(故事)
41.論×地的童話的藝術特色
42.論×地的民謠
43.論×地的民歌
44.論×地的山歌
45.論×地的民間小調
46.論×族民歌
47.論×地的勞動歌
48.論×地的農民苦歌
49.論×地的長工歌謠
50.論×地的工人苦歌
51.論×地的婦女苦歌
52.論×地的諷刺歌謠
53.論×地的情歌
54.論×地的儀式歌
55.論×地的兒歌、童謠
56.論民間歌謠的藝術特點
57.論×地的政治諺語
58.論×地的勞動諺語
59.論×地的諺語的藝術特點
60.論謎語的歷史
61.論×地的謎語內容
62.論×地的謎語分類
63.論地的謎語藝術特徵
64.論×地歇後語分類
65.論×地民間長詩的藝術特色
66.論×地相聲
67.論×地快書、快板
十一、古代漢語部分
1.論漢字的性質
2.論漢字發展演變的規律
3.許慎六書說論評
4.古漢語的後置定語問題
5.原始漢字的認定及其構形特點
6.「『何所』十動詞」的內部結構層次
7.現代漢字構形特點
8.現代漢字的表記功能
9.論現代漢字中的變體字
10.論現代漢字中的形聲字
11.論現代漢字中的會意字
12.論現代漢字中的象形字
13.漢字編碼研究及方案設計
14.漢字字形的文化信息研究
15.漢字考釋方法述評
16.漢字析形方法研討
17.漢字教學方法研究
18.詞的多義性和詞素的多義性
19.詞義演變的深層意義基礎
20.音義聯系的任意性和命名的理據性
21.漢字起源研究述評
22.半坡刻符的性質及其與文字的關系
23.古漢字指事字的表義功能
24.形聲字起源試論
25.甲骨文形聲字研究
26.《說文》省聲研究
27.漢字形體演變的基本規律
28.論漢字形體演變的繁簡分合
29.漢字前途討論述評
30.訓詁學與中學語文教學
31.論中學教材文言文的注釋
32.論漢字的音義聯系
33.江永「女書」源流研究
34.江永「女書」的形體結構研究
35.主謂間「之」字探源
36.指代性「見」字詞性再研究
37.主謂間「而」字的形成和發展

十二、中學語文教育學部分

1.語文教學系統的構成要素及其關系研究
2.論語文教學目標的規范表述
3.語文教學目標對語文教學效率的影響
4.論語文教學目標體系的建構
5.論文學教學內容與學生人文素養的關系
6.語文課程標准在課堂教學中的體現
7.語文新教材的使用情況調查及分析(初、高中;各種版本均可)
8.論語文知識與技能的關系
9.論思維訓練在語文教學中的體現
10.語文教學模式與語文教學個性關系
11.論語文教學中××模式(或方法)的運用
12.作文批改的多種方式及效果
13.論作文測評的效度與信度
14.論閱讀題型的設計
15.語文素質的構成及培養思考
16.語文課堂評價的價值與策略
17.論語文教師的文學修養(或科學意識)
18.中學語文加大文言文內容的價值探討
19.論說話(或聽話、閱讀、寫作等)能力的培養
20.論語文教學中減負與提質的關系
21.文學教學模式及方法研究
22.語文教師科研意識和行為研究
23.探究性學習與語文教學
24.語文知識結構和教學結構的關系

中國古代文學類

1)李白詩中的仙、俠精神。 2)論辛詞的英雄情節
3)論杜詩沉鬱頓挫的風格特色 4)論辛棄疾的「以文為詞」

5)論韓愈的「以文為詩」。
6「清空騷雅」、「幽韻冷香」的白石詞。
7)關於白居易〈新樂府的評價 8)關漢卿雜劇中的女性形象
9)韓愈散文的藝術風格 10)元散曲的藝術風格
11)柳宗元的寓言創作 12)<三國演義〉的藝術成就
13)唐傳奇中的女性形象 14)〈水滸傳的藝術成就
15)論杜牧的七言絕句 16)論歸有光的散文
17)論李商隱的無題詩 18)〈牡丹亭〉的藝術成就
19)西蜀詞與南唐詞之比較 20)〈西遊記〉的奇幼美與詼諧性
21)歐陽修詞的藝術風格 22)〈金瓶梅〉人物論
23)歐陽修散文的情韻美 24)「三言」「二拍中經商題材的時代特色
25)王安石後期的詩歌 26)論納蘭性德詞
27)蘇軾詞的主導風格 28)〈桃花扇〉人物論
29)秦觀詞的婉約風格 30)〈聊齋志異〉的藝術特色
31)〈紅樓夢〉的悲劇精神 32)論易安體
33)論陸游詩歌的愛國主題 34)〈儒林外史〉的諷刺藝

贊(101)
評論
轉載(202)
分享(116)
復制地址
編輯

熱點內容
大學校園在宿舍煮飯有什麼危害 發布:2025-05-23 23:17:20 瀏覽:590
御茶水女子大學哪個專業好 發布:2025-05-23 23:12:43 瀏覽:850
河南聯通本科生待遇 發布:2025-05-23 23:12:40 瀏覽:315
大學城一校 發布:2025-05-23 23:06:29 瀏覽:437
浙江大學電氣工程博士讀幾年 發布:2025-05-23 22:48:52 瀏覽:604
德國海德堡大學博士學位 發布:2025-05-23 22:48:52 瀏覽:513
大學沒有學好本專業 發布:2025-05-23 22:47:06 瀏覽:536
新疆大學研究生院數學系導師 發布:2025-05-23 22:47:06 瀏覽:570
上海大學普通話考試時間 發布:2025-05-23 22:46:57 瀏覽:899
大學老師怎麼記考勤 發布:2025-05-23 22:26:13 瀏覽: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