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專業類教學國家標准
1. 中國首個高等教育教學質量國家標准涉及多少個專業點
日前,教育部發布《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准》,這是向全國、全世界發布的第一個高等教育教學質量國家標准。今天,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對《國標》進行有關情況介紹。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岩表示,此次發布的《國標》涵蓋了普通高校本科專業目錄中全部92個本科專業類、587個專業,涉及到全國高校56000多個專業點。
首次頒布的《國標》有三大特點:一是既有「規矩」又有「空間」。既對各專業類提出統一要求、保證基本質量,又為各校各專業人才培養特色發展留出足夠的拓展空間,形象地說,就是「保底不封頂」;二是既有「底線」又有「目標」。既對各專業類提出教學基本要求,兜底線、保合格,同時又對提升質量提出前瞻性要求,也就是追求卓越;三是既有「定性」又有「定量」。既對各專業類標准提出定性要求,同時包含必要的量化指標。
2. 國家一流專業申報條件
1、專業定位明確。
服務面向清晰,適應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符合學校發展定位和辦學方向。積極推進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
緊扣國家發展需求,主動適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著力深化專業綜合改革,優化專業結構,積極發展新興專業,聚焦我省六大戰略支柱產業和十大戰略新興產業,重塑升級傳統專業,鍛強提質優勢專業、布局培優新興交叉專業和未來產業急需專業。
2、專業管理規范。
切實落實本科專業國家標准要求,專業達到《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准》。人才培養方案科學合理,教育教學管理規范有序,專業的生師比、師資結構、教授為本科生授課情況、實踐學分比例、專業教學資源數量、第一志願錄取率、新生報到率、應屆畢業生就業率等指標優於全省平均水平;近五年未出現重大安全責任事故。優先支持已通過專業認證的專業。
3、改革成效突出。
持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教育理念先進,教學內容更新及時,方法手段不斷創新,以新理念、新形態、新方法引領帶動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
申報專業近五年獲得過2項省級及以上本科教學改革與教學質量工程項目或教學成果獎的優先支持;在「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學生參加或所屬教師指導的項目獲省級三等獎及以上、國家級銅獎及以上名次的優先支持。
申報程序
1、學院遴選。2021年度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最後一個申報年度,請各院(系部)務必高度重視,遴選優勢專業申報,做好相應的支持和保障工作。
2、組織評審。學校將組織專家對申報專業進行綜合評審,確定擬推薦專業並進行公示。
3、擬推薦專業經公示無異議後,專業負責人登錄「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報送系統」在線填報申報材料。
3. 高等教育教學質量《國標》制定過程中經歷了哪些階段
日前,教育部發布《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准》(下稱《國標》),這是我國首個高等教育教學質量國家標准,涵蓋了普通高校本科專業目錄中全部 92 個本科專業類、587 個專業,涉及全國高校 5.6 萬多個專業點。
教育部日前發布《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准》(以下簡稱「國標」),這是向全國、全世界發布的第一個高等教育教學質量國家標准,與全世界重視人才培養質量的發展潮流相一致,對建設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教育質量標准體系具有重要的標志性意義。
高等教育教學質量《國標》制定過程中經歷了哪些階段?
高校立身之本在於立德樹人。辦好我國高校,辦出世界一流大學,必須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這個核心點。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礎和根本,專業是人才培養的基本單元和基礎平台。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能力,必須建立本科教學質量國家標准,實現政府以標准來管理、高校以標准來辦學、社會以標准來監督,用標准加強引導、加強建設、加強監管。
4. 教育部:對高校本科專業三級認證 不合格的要優化
1月30日,在教育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岩表示,對於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我們在《國標》的基礎上實行三級認證工作。不合格的想辦法讓它合格,或者學校裡面進一步優化專業調整的時候調整掉。
教育部舉行發布會,介紹《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准》有關情況。會上有記者問:高等教育辦學已經有幾十年歷史,標準是從2013年開始制定,那麼長的時間,主要是面臨著哪些爭議點?對這些爭議是如何解決的?多樣化辦學允許高校做一些自選動作,對於這些自選動作特色的方面,如何進行標准化考察?對於不合格學生和學校,特別是對不合格學生進行怎樣的處理或者有什麼後續的方案?
吳岩對此回應,我們從2013年開始做這項工作,歷時時間很長,主要的爭議點,我更願意說是我們討論的重點焦點問題。我們有92個專業類、587個專業,涉及到了56000多個專業點,每個專業都有每個專業特殊的要求、特殊的規定,要想從浩繁的、巨大的專業中抽取出他們共同應該遵循的規律、標准,那是一件難度很高的、具有挑戰性的工作。專家組經過了長時間的討論,幾百場的工作研討會都是保守數字。為什麼?如果《國標》出現了問題,或者出現了偏差,那麼我們的質量就得不到保障。因此是要盡最大的努力,把標准制定得科學合理,有前瞻性。
怎麼能夠把標准實施,或者說讓它推動起來?吳岩表示,我們在《國標》的基礎上實行三級認證工作,是兜底線的。全國1200多所本科學校、2800多所高等學校,他們的辦學歷史、辦學條件各不相同,差異很大。因此我們最低的一級認證是「三基本」,有沒有基本的本科辦學條件,有沒有基本的管理水平,有沒有基本的質量保障體系。「三基本」更多的是要兜住底線,讓它基本合格。然後是《國標》,這個《國標》是要達到的合格標准。之後是追世界,在追的情況下還要領跑世界,達到一流水平。
吳岩還指出,我們正在跟教學評估中心進行磋商,在這個基礎上跟各個教指委合作起來,把兜底線工作做實,把保合格的工作也要做扎實,還要追卓越、要領跑起來。追卓越就是培養可靠的接班人和優秀的建設者,是三級認證中最高級的認證,第二級的要合格,第三級要把不合格的想辦法讓它合格,或者學校裡面進一步優化專業調整的時候調整掉。
5. 中國高等教育領域首個教學質量「國標」是什麼
1月30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准》,這也是中國高等教育領域首個教學質量「國標」。
三是既有「定性」又有「定量」。既對各專業類標准提出定性要求,同時注重量化指標,做到可比較、可核查。
6. 本科專業為何有幾萬個專業選擇
最新國家教育部發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准》,歷時四年多,參加專家教授達五千多人。《國標》涵蓋了大學本科專業目錄中全部92個本科專業類,包括全部587個本科專業、涉及全國大學56000多個專業。
大學本科國標
一是推出「六卓越一拔尖」建設的國家一流一萬個專業建設的計劃(國家隊),它大體佔20%的水平;二是在推動鼓勵省市各地方建設1萬個省級一流專業(省隊),也就是國家隊和省隊專業總數達到專業總數40%。
雙一流
而「六卓越一拔尖」指的是:卓越法律人才、卓越工程師、卓越農林人才、卓越新聞傳播人才、卓越醫生、卓越教師教育培養計劃以及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也就是法律、工程、農林、新聞、醫學、師范專業的尖子班以及「珠峰計劃」。
珠峰計劃
根據學科評估體系:前2%(或前2名)為A+,2%~5%為A(不含2%,下同),5%~10%為A-,10%~20%為B+,20%~30%為B,30%~40%為B-。也就是說學科評估結果在B-以上的學科極易達到省隊專業標准
7. 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准發布了嗎
據教育部網站消息,教育部日前發布《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回國家標准》,這是我答國高等教育領域首個教學質量國家標准,涵蓋了普通高校本科專業目錄中全部92個本科專業類、587個專業,涉及全國高校56000多個專業點。
下一步,教育部將成立2018至2022年教育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開展標準的宣傳、解讀、推廣工作。標准發布後,各地、各相關行業部門要據此研究制定人才評價標准;各高校要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培養多樣化、高質量人才。此外,教育部將把標準的實施與「一流本科、一流專業、一流人才」建設緊密結合,對各高校專業辦學質量和水平進行監測認證,適時公布「成績單」。
8. 高等教育教學質量有了 《國標》有哪些特點
1月30日上午,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准》有關情況。
近日各論壇紛紛發文傳播這個國標的發布消息,但國標其實是一再延遲發表,背後也有多種考量,如是否必要,有何意義和影響,正面的作用是什麼,負面的作用是什麼,我們應該如何執行,執行中如何保持自身特色,這些都是我們在執行時必須思考的。著應該也是制定者的初衷之一吧。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中國的高等教育也正在從向別人學到逐漸向創新引領邁進的轉變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推出這個《標准》,必將會對我國高等教育整體水平的提高產生推動作用,也正在向全世界貢獻中國標准、發出中國聲音。
「質量為王、標准先行」。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關鍵是要牢牢抓住提高質量這個「綱」。教育標准建設是提高教育質量的基礎工程。
9. 587個本科專業好不好 用什麼來評判
截至目前,我國高校共有92個本科專業類、587個本科專業、56000多個專業布點,但長期以來,沒有統一的評價標准,卡住了質量提升的「脖子」。
1月30日,教育部發布我國首個高等教育教學質量國家標准——《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准》(以下簡稱《國標》)。歷時4年多,5000餘名專家教授、包括50多名兩院院士和知名專家參與,經過數百場研討會和徵求意見會,一套具有******、世界水平的高教質量標准終於凝練而成。
「質量為王,標准先行。專業是高等學校人才培養的基本單元,有了標准才能加強引導、加強監管、加強問責。」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岩表示,《國標》的發布與全世界重視人才培養質量的發展潮流相一致,對建設******、世界水平的高等教育質量標准體系具有標志性意義。
《國標》突出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
吳岩表示,《國標》在研製過程中,始終把握世界高等教育發展的最先進理念,主要突出了三大原則:一是突出學生中心,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創新形式、改革教法、強化實踐,推動本科教學從「教得好」向「學得好」轉變。二是突出產出導向,主動對接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科學合理設定人才培養目標,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優化課程設置,更新教學內容,切實提高人才培養的目標達成度、社會適應度、條件保障度、質保有效度和結果滿意度。三是突出持續改進,強調做好教學工作要建立學校質量保障體系,要把常態監測與定期評估有機結合,及時評價、及時反饋、持續改進,推動教育質量不斷提升。
此外,《國標》還有三大特點:一是既有「規矩」又有「空間」,既對各專業類提出統一要求、保證基本質量,又為各校各專業人才培養特色發展留出足夠的拓展空間,形象地說,就是「保底不封頂」。二是既有「底線」又有「目標」,既對各專業類提出教學基本要求,兜底線、保合格,同時又對提升質量提出前瞻性要求,也就是追求卓越。三是既有「定性」又有「定量」,既對各專業類標准提出定性要求,同時又包含必要的量化指標。
「我想特別強調一點,首次頒布的《國標》92個專業類中,都有對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要求,專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人才培養不僅要培養合格的建設者,更要培養可靠的接班人,必須德才兼備、德學雙修。」吳岩表示。
一條「硬杠杠」,師資數量、教師水平、教學條件明了清晰全覆蓋
「放眼全世界,辦好本科必須有一個剛性要求,這就是我們說的底線要求,或者合格標准。」吳岩表示,在高校本科建設中,堅持「硬杠杠」至關重要,「比如師資要有結構、數量、水平、背景、能力方面的要求,比如教學條件要有一定的實驗、實訓、實習、課堂教學的基本條件、圖書資料等,沒有底線合格的標准,高校本科教學人才培養質量就沒有基本保障。」
據了解,盡管專業類之間各不相同,但《國標》內容形式基本一致,明確了各專業類的內涵、學科基礎、人才培養方向等,對適用專業范圍、培養目標、培養規格、師資隊伍、教學條件、質量保障體系建設都做了明確要求。特別對該專業類師資隊伍數量和結構、教師學科專業背景和水平、教師教學發展條件等提出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要求。同時,明確了該專業類的基本辦學條件、基本信息資源、教學經費投入等要求。此外,《國標》還列出了該專業類知識體系和核心課程體系建議。
用起來、動起來、結合起來,「標准不能掛在牆上」
「『質量為王,標准先行』,我想再加一句『標准為先、使用為要』。」吳岩強調,立標准很重要,使用標准更重要,「決不能讓標准束之高閣或者只掛在牆上。」
據了解,下一步,教育部將切實推動《國標》應用,讓標准發揮以標促改、以標促建、以標促強的作用。
一是讓教指委用起來。據悉,教育部將於今年成立2018-2022年教育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新一屆教指委共有119個,將由數千位高校和相關行業的頂級專家組成。「教指委最重要的一項任務就是把《國標》學好吃透,指導全國高校開展專業建設,使教指委成為提高教學質量的參謀部、咨詢團、指導組、推動隊。」吳岩說。
二是讓高校動起來。吳岩表示,《國標》發布後,各地、各相關行業部門要根據《國標》研究制定人才評價標准;各高校要根據《國標》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培養多樣化、高質量人才。
三是與「三個一流」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教育部將把《國標》實施與「一流本科、一流專業、一流人才」建設緊密結合,對各高校專業辦學質量和水平進行監測認證,適時公布成績單。
10. 高等教育教學質量的國標已經發布了嗎
據報道,日前,教育部發布《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准》,這是專我國向全國、全屬世界發布的第一個高等教育教學質量國家標准,與全世界重視人才培養質量的發展潮流相一致,對建設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教育質量標准體系具有重要的標志性意義。
希望國標的發布可以有助於高等教育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