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會計專業一般考研考什麼
⑴ 會計考研都考什麼科目
會計學考研考試的科目主要有:思想政治理論、英語一、數學三、專業課。
會計研究生考試分為專業碩士考試和學術碩士考試。會計碩士專業學位又稱專業會計碩士是經教育部、國務院學位辦批准設立的一種專業學位。
會計學專業屬於工商管理學科下的一個二級學科,本專業培養具備財務、管理、經濟、法律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具有分析和解決財務、金融問題的基本能力,能在企、
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會計實務以及教學、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學科高級專門人才。
補充材料:
研究生會計專業學習的主要課程有: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馬列經典著作選讀、英語、商用軟體與網路、現代經濟學、現代財務管理、企業組織理論、財務會計研
究、財務管理研究、會計研究方法、會計基本理論、會計基本理論研究、管理會計研究、審計理論研究、非營利組織財務與會計研究、財務控制研究、成本會計研究、計
量經濟學、國際金融學。
⑵ 學會計的考研需要考哪些科目
會計學術碩士考試科目包括《思想政治理論》、《英語一》、《數學三》、《專業課》。
會計專業碩士考試包括初試和復試兩部分,初試與復試科目不同。
初試科目為《管理綜合》和《英語二》,管理綜合以數學、邏輯和寫作三部分組成,而英語二以完形填空、閱讀理解、英文翻譯和英文寫作四部分組成。復試科目為《思想政治》、《專業基礎》、《個人能力》和《英語水平》等。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人文素養,熟悉會計基本理論與相關財經法規,熟練掌握會計基本技能,具備會計核算、會計監督、出納業務、會計管理、稅務管理和財務管理能力,從事單位出納、會計核算、會計監督、查賬驗證、會計咨詢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會計專業
⑶ 會計學考研考哪些科目
會計學考研考試的科目主要有:思想政治理論、英語一、數學三、專業課。如下:
1、會計分學碩與專碩,學碩的初試和復試科目即使一樣也要求不同,專業課各校自己命題,專碩的初試科目都是管理類聯考綜合能力和英語二但復試的要求不同。
2、各大學學碩的初試科目除了相同的統考課(101思想政治理論、201英語一、303數學三),一般還有1門管理學因學校不同而可能要求不同(政治、外語各100分,數學和專業課各150分,總分合計500分)。
3、會計碩士專業學位,初試均為統考共兩科總計300分,科目是199管理類聯考綜合能力和204英語二。
考試時間及形式
1、考試時間:全國統考是每年12月下旬舉行,日期不固定,確切時間事先在研招網公布;復試在次年3-4月組織,具體時間以學校通知為准。
2、考核形式:初試科目均採用筆試形式;復試一般是筆試與面試相結合,專業課、思想政治理論均為筆試,外語和綜合部分通常是面試。
⑷ 會計考研考什麼怎樣考
會計考研必考科目:共考四門,英語、政治、數學、專業課。英語政治數學,全國統考,其中數學分數學一、數學二、數學三、數學四,會計一般是考數學三,包括微積分、線性代數、概率與統計。再就是考專業課,各個學校自己出題。其中英語和政治各佔一百分,數學和專業課各佔一百五十分。
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的計量單位,以憑證為主要的依據,藉助於專門的技術方法,對一定單位的資金運動進行全面、綜合、連續、系統的核算與監督,向有關方面提供會計信息、參與經營管理、旨在提高經濟效益的一種經濟管理活動。
古義是集會議事。我國從周代就有了專設的會計官職,掌管賦稅收入、錢銀支出等財務工作,進行月計、歲會。亦即,每月零星盤算為「計」,一年總盤算為「會」,兩者合在一起即成「會計」。
(4)本科會計專業一般考研考什麼擴展閱讀:
會計碩士專業學位教育的特色在於:
1、既要遵循高層次人才培養的一般規律,又要深入探索會計碩士專業學位教育的特有規律;
2、必須要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注重學習借鑒國際上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
3、必須要建立完善的質量監督與保障制度,保證會計碩士專業學位教育和培養質量;
4、需要一支具有現代教育理念、合理知識結構和實際工作經驗的教師隊伍,並要積極選聘會計實際部門有豐富實踐經驗和較高理論水平的人員參與培養會計碩士研究生;
5、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上主要實行案例教學和採用多媒體教學設備,並要與會計實際部門建立密切的聯系和合作,能提供良好的會計碩士專業學位教育實踐基地。
全日制會計專業碩士指導性培養方案
一、培養目標及基本要求
面向會計職業,培養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德智體全面發展,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法紀觀念,系統掌握現代會計學、審計學、財務管理以及相關領域的知識和技能,了解會計實務,具有較強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高層次、應用型的會計專門人才。具體要求為:
(一)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決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和積極進取精神,具有與時俱進的創新意識。
(二)掌握現代會計理論與實務及其相關領域的知識和技能,具有對多變的商業環境的適應能力、國際視野和戰略意識,具有會計工作的領導潛質。
(三)熟練地掌握和運用一門外國語。
(四)身心健康。
二、培養方向
各培養單位應根據其辦學優勢和社會需求設置培養方向,並根據培養方向設置課程模塊,制定具體培養方案。
三、招生對象
具有國民教育序列大學本科學歷(或本科同等學力)人員。
非會計類專業背景的考生在入學後、開課前需參加會計學綜合知識考試(包括中級財務會計、管理會計、財務管理、審計等內容),考核合格後可以按全日制會計碩士專業學位培養方案學習,考核不合格者則需補修相關專業課程(包括中級財務會計、管理會計、財務管理、審計等內容)後繼續學習。
四、學習方式及年限
採用全日制學習方式,學習年限一般為2年或者三年。
五、培養方式
(一)鼓勵採用案例教學方法並逐步增加在教學中使用案例的比例,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強調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開辟第二課堂,聘請有實踐經驗的專家、企業家和政府官員開設講座或承擔部分課程。
(二)綜合評定學生的學習成績,包括考試、作業、案例分析、課堂討論、撰寫專題報告等。
(三)實行學分制。總學分不少於40學分。
(四)成立導師組或實行雙導師制,發揮集體培養作用,並適當吸收企業與政府部門中相關人員參加論文指導工作。
(五)加強實踐環節。
(六)重視和加強政治思想素質和職業道德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