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什麼好的專科大學
A. 中國古代專科學校的介紹
中國古代教育,除建立學習儒家經典的學校系統外,還設立專科學校,培養各種能切實用的專門人才。早在東漢時,就建立了中國古代第一所文藝專科學校「鴻都門學」,直到明、清,曾設立過律學、醫學、武學、陰陽學、算學、書學、畫學、玄學、音樂學校、工藝學校等各種專科學校。這些學校培養出不少專業人才,對發展中國的自然科學、法學、文藝等方面起過很大的作用,並對世界文化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B. 中國古代專科學校的音樂學校
唐代的音樂專科學校附設於太樂署,由樂師對樂人分批分程度進行教練,學習各類樂曲,都定有日程和要求,每年進行考課,評定優劣,然後累計成績,決定升退。
C. 中國古代專科學校的鴻都門學
漢代學習、研究文學藝術的高等專科學校。創立於東漢靈帝光和元年 (178)二月。因校址設在洛陽鴻都門而得名,是中國最早的專科大學。鴻都門學是統治階級內部斗爭的產物,即宦官派為了培養擁護自己的知識分子而與士族勢力占據地盤的太學相抗衡的產物。又借漢靈帝酷愛辭、賦、書、畫的緣由,辦了這所新型學校。
鴻都門學所招收的學生和教學內容都與太學相反。學生由州、郡三公擇優選送,多數是士族看不起的社會地位不高的平民子弟。開設辭賦、小說、尺牘、字畫等課程,打破了專習儒家經典的慣例。宦官派為了壯大自己的勢力,對鴻都門學的學生特別優待。學生畢業後,多給予高官厚祿,有些出為刺史、太守,入為尚書、侍中,還有的封侯賜爵。鴻都門學一時非常興盛,學生多達千人,但延續時間不長。一因士族猛烈的攻擊,二因黃巾起義,它隨著漢王朝的衰亡而結束。
鴻都門學不僅是中國最早的專科大學,而且也是世界上創立最早的文藝專科大學。在「獨尊儒術」的漢代,改變以儒家經學為唯一教育內容的舊觀念,提倡對文學藝術的研究,是對教育的一大貢獻。它招收平民子弟入學,突破貴族、地主階級對學校的壟斷,使平民得到施展才能的機會,也是有進步意義的。鴻都門學的出現,為後來特別是唐代的科舉和設立各種專科學校開辟了道路。
D. 和中國歷史有關的大專專業有什麼
歷史學類專業包括:歷史學、世界史、考古學、文物與博物館學、外國語言專與外國歷史、文屬物保護技術、歷史文獻學、歷史地理學等專業。
歷史學專業院校
北大歷史學系
北大歷史學系是全國各大學歷史學科中歷史最悠久、總體實力最強的院系。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和世界史皆為國家級重點學科,中國史、世界史在2004年、2008年和2012年全國一級學科評估中均名列榜首,在全球大學歷史學科排名中也位居前列。現有歷史學(中國史)、世界史、外國語言與外國歷史三個本科專業。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學科體系完整,特點突出,學科地位居於前列,在全國高校中享有較高的聲譽。在教育部公布的八十個重點學科評比中,學校歷史系在全國高校歷史學專業中排名第五。
(4)古代有什麼好的專科大學擴展閱讀:
歷史學就業方向
該專業研究生去向主要為政府、企業、教學、科研等部門中負責策劃、咨詢、管理和教學、研究等方面工作。近年來,畢業生主要就業於各地的大專院校、科研機構、出版社等。
學習歷史學的人必定是博學多才的,很多人也從事了與此專業無關的工作,但也取得了很好的工作成績。
E. 古代專科學校指的是什麼
我國古代的專科學校,如東漢末創立的鴻都門學;南朝的史學、文學、儒學和玄專學;唐宋明三代分別屬創辦的書學、算學、律學、醫學、畫學、武學等,都是屬於培養某種專業人才的專科學校。它們的教師、教材、教法、生徒及管理制度等都有比較完備的規定。
F. 中國古代專科學校的工藝學校
唐代的工藝專科學校。附設於專管手工業製造的少府監,由技藝最高的巧手任師傅來教授學徒,各種技藝難易不一,訓練期限也不同,製造的器物刻上工匠姓名,作為鑒定考核的根據。(見彩圖[《周髀算經》 中國古代專科學校曾用作教材]、[《九章算經》中國古代專科學校曾用作教材]、[《天工開物》中國古代專科學校曾用作教材]、[《演算法統宗》中國古代專科學校曾用作教材])
G. 中國古代專科學校的算學
中國古代培養數學人才的專科大學。始建於隋文帝時期(589~604),是中國最早的學習研究自然科學的專門學校。算學設算學博士 1人,助教2人,學生8人,隸屬國子寺,後停辦。唐貞觀年間,大興學校,於貞觀二年 (628)重建算學,二年後又廢置,將其博士下隸太史局。龍朔二年 (662)再置算學,並改隸秘書局。設博士2人,助教1人,學生30人,八品以下子弟以及庶人通算學,年齡在14~19歲之間者皆可入學。學習期限 9年。學習內容和進度是:《孫子》、《五曹》學 1年;《九章》、《海島》學 3年;《張丘建》、《夏侯陽》各學1 年;《周髀》《五經算》學1年;《綴術》學4年;《緝古》學 3年;此外還要學習《記遺》《三等數》等。李淳風、梁述等校訂《五曹》、《孫子》等10部算經,刊定註解,立於官學。算學教學同土地測量歷法推算、水利和建築工程等實際問題相互聯系。學生入學時,交絹一匹、酒脯若干為束之禮。學生畢業後,可參加科舉,唐代科舉設算學科,其考試內容針對算學課程而定。
北宋元豐七年(1084),刊「算經十書」於秘書省,供學生學習。其中《孫子》、《五曹》、《緝古》、《海島》系趙彥若校定。宋徽宗崇寧三年(1104),設置算學,隸太史局。入學分命官、庶人兩種。學生 210人,較唐代規模大教學內容與唐制無多大變化以《九章》周髀》及假設疑數為算問,仍兼《海島》《孫子》、《五曹》、《張丘建》、《夏侯陽》演算法,並歷算、三式,天文書等為本科。本科之外,還要佔一小經或一大經。畢業考試及待遇,均與太學同。
H. 宋朝時期教育制度的專科學校
中國古代培養軍事人才的高等專科學校。最早創置於北宋仁宗慶歷三年!W,不久即廢。神宗時王安石針對當時教育文武異事,培養出來的人只能治人事而不知武事的弊害力主士之所學應文武並重不論其才之大小,都要學習武事。不僅把武學列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主要內容,而且要嚴其選、高其選。熙寧五年其選。,樞密院上言請復武學。神宗同意王安石的主張,下詔建武學於武成王廟,由兵部尚書韓縝掌管學務。選文武官知兵者為教授,學生限額限額人,入學資格有小臣、門蔭子弟及庶民,學校供給食宿。學習諸家兵法、弓矢騎射等術,歷代用兵成敗的經驗教訓,前世忠義之節足以為訓者等等。有願意學習操練陣隊的,量給兵伍,任其演習。學習期限Q年,期滿考試及格者授與官職,不及格者留學吡年再試。1
北宋末年徽宗崇寧年間,還曾令地方諸州設置武學。主考選州貢法,仿儒學制,宣和二年(1120)罷廢。稀南宋時期,武學為歷代皇帝所重視,南渡後高宗紹興十六年(1146),重視武學,置弟子員百人。高宗趙構還提出「習兵馬稍知書則不負教養」的主張。紹興二十六年。紹興,詔武學博士Р員,以文臣有出身或通過武舉高選的人充任。並置學諭高員,由武舉人擔任。學生H巍人,分外捨生?人,內捨生?人,上捨生?人。越年,規定武學學例與國子監同。淳熙五年蹺迥?置武學國子員。寧宗慶元五年子員。,詔諸路、州學置武士齋,選官按其武藝。宋代武學興盛,與外敵入侵的危亡處境有關,也與其重視武舉的考試制度分不開,王安石文武並重的教育思想也不無影響。 北宋元豐七年(1084),刊「算經十書」於秘書省供學生學習。其中《孫子》、《五曹》、《緝古》、《海島》系趙彥若校定。宋徽宗崇寧三年?11,設置算學,隸太史局。入學分命官、庶人兩種。學生官、人,較唐代規模大。教學內容與唐制無多大變化。以《九章》、《周髀》及假設疑數為算問仍兼《海島》、《孫子》、《五曹》、《張丘建》、《夏侯陽》演算法並歷算、三式,天文書等為本科。本科之外,還要佔一小經或一大經。畢業考試及待遇,均與太學同。?
I. 宋朝的專科學校有哪些其內容是怎樣的對當時有什麼影響
宋朝的教育制度基本上沿襲了唐制,宋初由於就是科舉取士,雖設官學,未被重視。在後來三次興學運動之後,建立起了完備的官學體系。
接下來小編給大家講一講宋朝的專科學校與它的內容。宋朝的專科學校有六所,武學,律學,醫學,算學,書學,畫學,接下來小編給大家講一講各類學校。武學,是宋朝最早設立的專科學校。宋朝重視武學,是由於當時外患侵入,需要軍事人才。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積累辦理武學,培養軍事人才的經驗,在中國教育史上,培養軍事人才的武學最初設於宋朝,對後來的元明清教育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那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呢宋朝專科學校的發展體現了重視教育,培養了社會所需的各類人才,對後來的元明清的教育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以上就是小編對問題的回答,如有錯誤,敬請諒解!
J. 中國古代專科學校的醫學
中國古代培養醫葯人才的高等專科學校。南北朝時,南宋元嘉二十年 (443)始設醫學。北魏時設太醫博士教授弟子,隋沿魏制,唐宋兩代大加發展,成為中國醫學發展的鼎盛時期。唐代直屬於中央太醫署的除中央一級的醫學外,還有地方的府、州醫學,形成從中央到地方一套完整的醫學教育系統。
中央醫學內部有明確的學科,即醫、針、按摩和咒禁四科。醫科又詳分體療、瘡腫、少小、耳目口齒、角法(拔火罐等療法)五科。設博士1人,醫學助教1人,醫師20人,學生40人。以《本草》《甲乙經》《脈經》為基本學習內容。體療科學習 7年;瘡腫科與少小科學習5年;耳目口齒科與角法科學習2年針科設博士1人,助教1人,針師10人,學生20人。學習《素問》《黃帝針經》、《明堂脈訣》、《神針》等,使學生掌握人體經脈孔穴之道,辨別浮沉澀滑之候,以針灸手術治療疾病。當時針的種類已經很多,有針圓針針鋒針鈹針、圓利針毫針長針、文針等。按摩科設博士1人,按摩師4人,學生15人,專門研究人體內部各種疾病。學習消息導引之法,治療風寒暑濕飢飽勞逸及損傷折跌等病,此外也兼習骨科。咒禁科設博士2人,咒禁師 2人,學生10人,學習使用咒禁迷信手段,驅逐邪惡病痛。學生膳食均由學校供給。考試制度極為嚴格,每月終由本科博士考,每季由太醫令丞考,每年終由太常丞總試。學習期滿並通過畢業考試的學生,待遇與國子監所轄學生相同。此外,還有獸醫學,附設於太僕寺,教授治療牲畜疾病的知識和技術,考試合格者,補為獸醫。葯學與葯園設在一處,教學生識別各種葯物,掌握葯材的種植、收采、貯存、製造等技術,教學與勞動相結合。 元代和明代不設中央醫學,醫學成為地方學校。元世祖中統二年(1261)設置諸路醫學,直隸於太醫院。學官由提舉掌行政,教授負責教學。學習《素問》、《難經》、《脈訣》之類,但是要通讀「四書」。考試分二種,每月一私試,試以疑難,每歲一公試。學生考試成績都要上報太醫院。到了明代洪武十七年(1384),分別設置了府、州、縣醫學。
醫學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形成學校系統的專科學校。在普及醫葯衛生知識,促進醫葯事業的發展方面,起了重大作用。中國許多醫葯學名著和傳統醫葯成果,流傳國外,至今仍在世界上享有盛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