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人不推薦讀專科
『壹』 為何有些人會對大專生存在偏見專科生是否真的沒有前途呢
為何有些人會對大專生存在偏見?專科生是否真的沒有前途呢?
專科生不差,有出路,好好努力好好學習,充分學習發揮自己的價值,如果單憑學歷來看待一個人的話我覺得太片面了,用人單位更看重的是你會做什麼,你的出現能夠帶來多大的改變,能夠局限自己的並不是學歷,自己是否有出路還在於自己,能夠真正找到屬於自己路的,只會是不斷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那一部分人,才能真正找到屬於自己的路。
就業市場對專科也存在很大的偏見
相較於考上本科的人,專科畢業的學生還是比較多的。但是在就業市場上,特別是一些大公司,更加傾向於招收本科甚至是研究生。即使有些專科生能力比較強,但是由於專科的學歷會限制他們進入到一些大公司。在招聘市場上學歷的歧視是很嚴重的,有一些專科生把簡歷遞上去,招聘人員根本都不會看。在教育上存在專科的歧視,並不意味著專科教育就沒有什麼意義。社會上有很多專科畢業的學生,也在為社會做出很大的貢獻,同樣也有一些專科畢業的學生成為了各自領域的人才,發光發熱。
『貳』 為什麼有些人對專科生存在偏見,專科生真的那麼差嗎
第一、對專科生存在偏見應該是存在的,並不是說專科生到底有多差,畢竟大學生中專科生處於最低端,當然專科生中也有好的,只是比例很小,大部分專科生,學習能力,自製力還是比較差的。
第二、高校里一直有一個鄙視鏈:985鄙視211,211鄙視一本。一本鄙視二本,二本鄙視三本,三本鄙視專科,專科鄙視職高。或許我們每個人都對別人存在偏見,我們每個人都在被偏見。
第三、現在專科生的門檻非常低,只要上了高中就可以考上大專。而這些人大多是在高中讀書不怎麼好,自製力比較差,進入大專後,也沒怎麼好好學習,導致整體比較差,給人的印象不是很好,出來的工作不是干銷售就是進工廠。
第四、專科生真的差嗎?
或許是,或許不是。但每個人不同。學歷只是一張通行證,無論你以前多差,現在多差,但是以後不能差。學歷重要,能力更重要,如果你是一名專科生,你完全可以獨來獨往,保持自律,每天去圖書館學習,爭取專升本,考研,一步步提升自己的學歷,練就自己的能力。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暑假時間去公司實習,提前適應社會,鍛煉自己能力,事在人為,每個人都可以闖出自己的天地。
第五、英雄不問出處。當別人瞧不起你的時候,你更要努力,更要做出一番事業亮瞎他們的狗眼。
『叄』 不讀大專真的會後悔嗎為什麼說千萬別讀大專了
在當今社會,就業壓力巨大,沒有一個好的學歷在哪裡都會很難生存。社會上本科生研究生到處都是,於是很多專科生便開始有「不讀大專真的會後悔嗎?為什麼說千萬別讀大專了?」的疑問。
③讀大專照樣可以積累人際關系。如果讀完高中就直接去工作,那麼你的人際交際圈只會局限於工作圈那麼大。根據大多數讀大專的經驗來看,讀大專是可以收獲一群良師益友的,而且很多好朋友都是日後隱形的財富。
綜上所述,如果有條件老師認為讀大專是非常有必要的。而至於網路上持「讀大專無用」言論的人,有可能是沒有讀大專也有了很好的發展,也有可能在大專裡面不努力,沒有學習到有用的知識,總之這個言論明顯就是以偏概全的。
『肆』 為什麼專科不受人待見,專科生真的沒有出路嗎
結論:
1.專科生不受待見不僅是自身問題,還有環境問題。
2.專科生也有出路,哪怕你錯過了復讀、專升本,也有出路,只要你不喪。
3.答主本人奮斗三年現在是職業寫作者,資深媒體人。
4.在惡劣環境下保持清醒不喪的唯一方式:閱讀。
正文 (長文慎入) :
一開始剛到大專的時候,我還是懷著滿腔熱血的。
包括我的同學們,每一個都積極向上充滿希望。
每次看到教學樓紅色迎新橫幅,都會多看幾眼,覺得特別喜慶。
每個人的眼裡閃著光,希望認識更多的人。
室友們初見時都很真誠,自我介紹冒著傻氣。
在紙上寫下名字和手機QQ號彼此交換,然後組團去超市買鍋碗瓢盆。
希望知道更多社團的存在,也會對以前影視劇里的學生會感到好奇。當然了,也會很失望。
這些好奇和探尋,都是初來乍到時,我們最純粹的熱愛。
軍訓的時候特別努力,不偷懶不請假不遲到不早退。
最後憑借著被曬的十分均勻的非洲皮膚,拿到了軍訓標兵證書。
我們會在隊里興致勃勃交頭接耳,議論導員,議論教官。
偷偷向學姐打探本專業的課好不好學,考試難不難,工作好不好找。
直到此時,我的記憶都是愉快的。
那麼,從哪裡開始出了問題呢。
是軍訓結束,上了一個月的課之後,我就覺得開始有哪裡不對勁。
漸漸的,新生的氣氛沒了,大專生活露出了它本來的面目。
你會覺得老師看你們的眼神很奇怪,是一種莫名的疲憊和厭倦。
不要不信,人是一種洞察力很強的生物(可能寫東西的人會更嚴重一點?)。
你愛不愛這份工作,愛不愛我們,我感受得到。
程度逐漸加深之後,表現為肉體在講課,靈魂已經不在了。
課堂交互非常形式主義,總結為愛聽不聽。
課後作業非常麻煩,但不勉強,總結為愛寫不寫、但我會記住你的名字並找借口扣你的分。
這個時候你怎麼辦?
自己寫作業,ok啊,寫作我最拿手。
當時要交一份報告,那天晚上我在翻書,打開電腦碼字,導員來寢室查寢。
他看到我在寫報告,神情極其驚訝:「你自己能寫出來?」
那個語氣很難忘,我至今都記得。邏輯重音在「自己」上。
我很想反口問:「不然呢?」不自己寫還有誰寫。
然而我說的是:「能啊。」
隔天我知道是怎麼回事了。
就在這個學校里,食堂門口最顯眼的位置,有一家復印社。
一開始我以為這僅僅只是一家復印社,怪我有眼不識泰山。
這家復印社非常的神奇, 它能買到你想要的,關於學業的任何東西。
沒錯,是任何東西。
資料,報告,論文,考試大綱,縮小版的小抄(手掌心那麼大,還配訂書釘,方便你翻頁哦親)。
只要你說得清年級跟課程,他們一定不會讓你失望,並且保證給每個人的東西都不一樣。(真不知道養育了幾代前輩的存貨……)
原來,在導員的心裡,已經默認所有學生的作業都會去那裡買。
導員每次講話,語氣都很喪,好像在面對一大堆麻煩。
學校又搞活動了?麻煩,找個同學去弄。
又要交錢了,麻煩,找個同學去收。
又要交材料了,麻煩,找寢室長把每個寢室的人份都收上來。
報名考證,麻煩,找個同學去弄。
我不是在說委託別人做事是不對的,而是那種如燙手山芋般的態度。
因為很不幸的,我就是那個一直被麻煩的人,學習委員。
慢慢的,慢慢的,你會接受到很多信息。
比如打個車,師傅會問你,哪個學校的。
你說了校名,他會皺眉,委婉地問你為什麼去那個垃圾學校。
你去小吃街買吃的,攤主會問,你是哪個學校的啊?是旁邊交大的還是對面那個垃圾學校。
你會從貼吧,前輩們的口述,同學們聲情並茂地轉述親戚家孩子的故事,認識到——
你,就在一個垃圾學校里。而從這個學校里出來的人,都翻不了身。
它被所有人嫌棄,像一個小刀,在你身上一刀一刀地刮。
一開始覺得疼,後來已經麻木了。
等你變成血人的時候,早就忘了皮膚完好是什麼樣子。
慢慢的,慢慢的,一年,兩年,我們失去了熱血。
學習,沒有必要啊。
花幾塊錢就能買到期末小抄,為什麼要學習。
寫論文,沒有必要啊。
花幾塊錢就能買到,還復印裝訂好並且免查重呢。
上課,我們配合形式主義。
下課,附近網吧座無虛席。
大把的時間沒有地方揮霍,只好打游戲談戀愛。
大二。
當我們再次舉辦演講,已經沒有了朝氣蓬勃的話題。
我不明白站在中心的那個同學,她為什麼理所當然地說:「接受現實吧,我們將來都是社會底層」,而所有人都灰溜溜地低下了頭。
為什麼,導員發脾氣的時候可以直接說:「你們將來都是個啥玩意還不一定呢。」
而且已經沒有人憤怒了。
那種深入骨髓的無奈,那種習以為常的被嘲諷,那種簡直可以傳染的喪氣,已經把我們連骨帶皮地吞下去了。
我們感受不到正能量,心裡落差越來越大,溫水煮青蛙式接受現實的能力越來越強。
我們已經被認定,沒有追求,不會好了。
久而久之,我們就不敢追求,不想好了。
臨近畢業的時候,會有校招。
我們會被導員洗腦,哪個待遇好,一定穿得很得體,拿著簡歷,一個個去試。
職業生涯是一個個試出來的嗎。
我記得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京東來招人。
工資很好,但明顯是在招苦力,不是招員工。
我不能理解。
然而詭異的一幕發生了。
我很看好的,成績優異、人也很好,在我們學校算是精英的別班同學,一個接一個地報名了。
他們當然都是商量好了的。
其中一個人這么說:「我們在學校混的再好,將來也沒法出人頭地。我們這樣的,只有工作選我們的份,沒有我們選工作的份。算了吧,與其以後找個兩三千的工作,還不如去那兒。」
那句算了吧,刺痛了我的耳朵。
很多時候,我們談問題都會忽略一點,環境。
比如,前幾天跟朋友聊,朋友說,你覺得《安娜·卡列尼娜》有意思嗎?
不就是用六十萬七千字,描述了一個風韻猶存的貴族女人出軌並且卧軌自殺的故事嗎。
我不知道該回什麼,直到看到那句: 「我同情在俄國那個時代背景里,所有勇敢追求真愛的人。」
因為它不止是講故事,更多的是還原了一個國家一個時代最痛最軟最真的面貌。
而這就是我們學校的原貌,別的學校不知道,無從概括。
大專生念了幾年大專,渾渾噩噩,活該嗎?
活該啊!當然活該!往死里活該!
可是問題在於,他們 壓根就在還沒有覺醒意識的時候,就被環境扼殺了。
在職業上,他們是混沌的,愚昧無知的。
心裡的千千萬萬盞燈,在千千萬萬次蔑視和自卑中,一盞一盞熄滅了。
那就這樣算了嗎?就不需要有覺醒這個步驟了?
直接把一車失敗者往中轉站的角落裡一丟,沒有分揀回收的步驟,直接統統運往垃圾站。
並且拿個大喇叭循環播放: 你們是垃圾,沒有價值,早晚運到垃圾場,別掙扎了。
一開始,「你真垃圾」是一種希望的閹割。
後來啊,「我真垃圾」成了我的思想鋼印。
對一件事的開始,我們很喜歡談到啟蒙這個詞兒。
比如讀《蘇菲的世界》,是哲學啟蒙。
讀劉瑜《觀念的水位》,可以得到政治啟蒙。
讀《窮爸爸富爸爸》,可以受到理財啟蒙。
讀《詭辯與真相》,是經濟學啟蒙。
而我們的 「職業生涯」啟蒙,全在大學這幾年的環境里。
被怎樣對待,接觸怎樣的人,讀怎樣的書,經歷怎麼樣的事,都會發生改變。
而對我們這樣的大專學生來說,職業生涯,沒有啟蒙。
別人再不濟,至少還有「看他高樓起,看他宴賓客,看他樓塌了」的過程。
我們連一個塌的機會都沒有。
因為有人對我們說,你們沒有高樓,你們要去底下挖煤。
專科生不受待見是因為專科生確實很差。
但是 專科生為什麼差,是多方面的原因,不接受「是因為他們本來就垃圾」這個觀點。
專科生沒有出路嗎?
有。
只是他們自己都已經不相信了。
專科老師討厭專科生渾渾噩噩,專科生討厭專科老師總覺得專科生都渾渾噩噩。
屠龍少年變成龍,開始討厭屠龍少年。
後來的屠龍少年,連刀都被屠龍少年變成的龍給沒收了。
我希望有一天教育改革的話,可以有關於職業啟蒙的課程。
沒有理論知識,我們只是坐下來談談夢想。
嗯,我們甚至可以異想天開。
但是別忘了, 沒有異想,就沒有天開。
我們不再是那個羞澀於說夢的時代, 至少別再給我們一個在垃圾站里談麵包的詭異氛圍。
而啟蒙和覺醒之間,又蹉跎了多少年。
畢業時,再聚首,每個人初入學時眼裡的光,都熄滅了。
如果你的專科並不是這樣,我羨慕也祝福你。
我當然明白,學生,老師,學校,都有身不由己的原因。
我只是在還原我們學校,最痛最軟最真的面貌,並不是所有專科都這樣。
我只是想告訴你們,這個世界的一角真實地存在這樣的泥潭。
我只是希望你們知道,自己正身處陽光下,步履輕盈,可以風輕雲淡地討論那些你們從未見過的陰影。
寫這個回答沒有批判誰,只是面對我真實的過去。
在這里,借用《房思琪的初戀樂園》里,伊紋對怡婷說的一段話——
「你可以把一切寫下來,但是, 寫,不是為了救贖,不是升華,不是凈化。
你有選擇。
像人們常常講的那些動詞——你可以放下,跨出去,走出來,但是你也可以牢牢記著。
忍耐不是美德,生氣才是美德。
怡婷,你可以寫一本生氣的書,你想想,能看到你的書的人是多麼幸運, 他們不用接觸,就可以看到世界的背面。 」
親愛的陌生人,如果你跟我一樣曾經在泥潭裡,我也想告訴你——
不要喪下去了,不要忍耐了。
你憤怒吧,生氣吧。
然後好好的 尊重自己,和泥污和解 ,你低頭看看它們,用手摸摸它們。
然後 狠狠地,親手洗掉它們。
很多人指責專科生,高考為什麼不好好考,為什麼不復讀,為什麼不專升本。
哈。
為什麼,為什麼。
我跟媽媽提過專升本,媽媽說,家裡花光了所有積蓄了。
之前家庭條件很好,恰好我讀專科那幾年,爸爸的生意一直虧損,她說,希望我能獨立起來。
我媽媽那時候已經知道我能賺到稿費了。
對她來說,這只是一個分岔路口的問題,無所謂哪條會更寬。
是獨立這個詞刺痛了我,無關其他。
因此,也許我還有別的方法接著讀,可在媽媽眼裡,只要我還在讀書,還是沒有真正獨立起來。
仔細想想,如果我已經堅定未來要做什麼了,也無所謂讀不讀專升本。
對我來說,讀不讀專升本的區別就是,一個能早點去實現理想,另一個晚點,不會影響結果。
無論怎樣我都會成為我想成為的人,我會篤定且忠貞,並贏得尊重。
只是道阻且長罷了。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所以我就釋然了。
那麼,別人呢。
也許是因為先天不適合學習,也許家境不允許,也許父母不支持,有各種各樣的原因。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不足為外人道也。
你沒有必要去追究別人的難堪。
你看,就算我們勇敢地正視現狀,正視泥潭,正視前方的路,總有人會替我們記得那身污泥。
不停地替我們復習過去,不停地提醒我們,你們過去差,所以現在活該。
你思考應該怎麼走出泥潭,他瞪大眼睛看泥潭裡的你,站在岸邊輕飄飄地問——為什麼允許自己掉進去?
沒有人真正關心泥潭裡的人,此時此刻,應該怎麼辦。
當然,現在的我已經走出來了。
寫這些,真的只是為了要喚醒仍在泥潭裡尚未清醒過來的人。
畢業後,我跨專業找到了我愛的工作。
三年後的今天,我成為職業寫作者,資深媒體人。
如果你要想辦法脫離環境污染, 我個人的方式是閱讀,啟蒙與覺醒一氣呵成。
閱讀會讓你時刻保持清醒,會讓你的身體長出另一個靈魂,並重新審視自己。
學習成績可以決定你未來的職業,而閱讀能決定你成為怎樣的一個人。
在選擇走哪條路之前,先找到自己的位置。
多寫收看,祝你萬事勝意。
『伍』 為什麼有些人對專科生存在偏見,專科生真的那麼差嗎
專科生是普通高等院校的最低系列了吧,用人單位對其學習能力,知識儲備都會打個折扣。現今人才市場上,本科生扎堆。這種情況下,專科生要想做白領,自然會有不小的困難。這不是有些人對專科生的偏見,而是 社會 競爭法則使然。同等條件下,誰都會優中選優。
有一個孩子,讀的是專科。畢業後先是到學校推薦的工廠打工,期間辛苦自是不必多說,整整兩年,除了自己花銷,沒有多少結余。家裡心疼他孤身在外,幾次三番,最終讓他回了家。家門口就業,在順豐跟車,長途跋涉,日夜顛倒,辛苦更甚。幹了一段時間,身體吃不消,工作終止。海爾的智慧家正好在起步階段,於是又來到門店,幫助進行一些銷售講解之類的工作。然而智慧家太超前了,大眾的接受度有限,產品也不是太成熟,銷售業績過低,不抵成本。眼見著白白浪費著光陰,沒有收入,也只能辭職離去。期間也打了一些零工,但都不如意。輾轉漂泊四五年,竟一事無成,兩手空空。痛定思痛,下定決心學一項技能。順著挖掘機哪家強,來到山東藍翔技校。廢話不多說,一門心思學習開車,即學開,也學修。手中有了資格證,再找工作就上了檔次。由於基建工程比較多,早出晚歸倍兒忙。雖然身體力行很辛苦,但收入可觀啊。幾年下來,小有積蓄,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專科生,學歷拼不過本科,做不了白領,但可以做藍領啊。咱鋪下身子,學一門技術,考一個展示實力的證。當一名技工,甚或技師,靠自己的雙手掙錢,一樣揚眉吐氣,活的瀟灑。關鍵是工資不低啊。如今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技能教育,今年國家高職院校將擴招一百萬,很好的機會,不要錯過啊。
人生就是不斷奮斗的過程。努力吧,誰的青春都會綻放光彩。
答,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的恨,更沒有無緣無故的的偏見。假如是老闆,你要招最優秀的員工,你到一個班去挑人,請問你是從前面挑選,還是從最後一名挑選開始,留著前面的優生給別人。985和211畢業生,都是他們自己努力考上的,不是別人恩賜的,也不是開後門走關系得來的,而是通過可信度非常高的高考考出來的!戰爭年代,誰英雄誰好漢,戰場上見真章;和平年代,誰英雄誰好漢,考場上見真章!招聘如此,即使專科即使進了編,發工資也可能分三六九等!成績的優劣,還不全是一個人學習勤奮度的反映,更反映出一個人的才華、智力、能力等。盡量在中國,大唱高分低能,但一個高分生最當一個低分生很容易,試卷少做一部分就可以了;但一個低分生想當高分生就沒有那麼容易了,不然世界上沒有低分生!當然,人的遺傳是不能選擇的!低分生也不全是自己沒有努力!更有低分生也不是沒有出路!更不是專科生的人生一定比985、211暗然失色。考試不如人,不代表人生不人。攻博考研,也許比不過985、211,但搞技術當搞工程當藍領可能你比那些「秀才」強!聽說過多元智力結構理論吧,意思是人與人之間的智力總和差別是不大的(除開千分二左右的天才和千分之四左右的傻瓜),但分布很不平衡,有人運動天賦多(運動員),有人音樂天賦多(音樂家),有人數學天賦多(數學家)……成績差的人身上一定還有其他才能,難維持總智力和別人不相上下。所以,專科生一定要有自信,要用田忌賽馬的辦法揚長避短,而不能用自己的弱項去硬對別人的強項而自討沒趣!國家希望每一個都生活幸福美滿,即使是生活有困難的人國家也會扶貧,而且力度很大!作為新時代的專科生,了解了自己,自信滿滿,生活的道路一定會起走越寬廣。不一定要和成績比自己優秀的人去硬碰硬。七十二行行行出狀元,我這行干不你,難道我行行都干不過你?上帝會造出這樣的人嗎?回答供參考,不喜勿噴。
對專科生有偏見十分正常,試問當今升入一本的學生素質怎麼樣,升入二本的又是怎樣的素質,再輪到專科又是一個什麼樣的素質?說得不客氣一點,專科生大多數人在中學時代絕對處於三四流水平,再加上讀大學時又有多少人在認真讀書呢?這樣水平的人在大學里混三年出來,專業知識水平就可想而知了,不要責怪 社會 對專科生有什麼偏見了!!
與其怪人不如怪已,如果你覺得 社會 對你有偏見,最好的辦法就是要自強,不要怨天尤人,要腳踏實地努力拚搏,用自己的實力或業績不斷證明自己是優秀的就行了!要相信是金子在哪兒都會發光的,若是煤碳用太陽光照射也難發光的哈!
出類拔萃的人才各個學位中都可能產生,不要門縫里瞧人;更不要『』居高臨下『』傲慢地蔑視別人;
自視清高,未必真『』高『』,這種心態是種低素質的一種表現。
學歷的等級相當於人的等級——
在有些人眼中。
專業不精,才是問題。
學吾所長,灼灼其華!
有點知識常識的人都知道,專科和本科不在一個知識層次上。而985和211的學校出來的人,基本上都些學霸級的,比一般的本科又高出一個層次。雖然不泛有高分低能者,專科中或許有時也藏有夜明珠,但總體來說,985和211出來的大學生不論知識層面或創新能力都要比專科出來的學生略勝一籌,甚至在獨立完成企業交給的任務或工作中都要比專科生完成得更迅速更完美。企業招的是人才,企業並不是慈善機構,企業在招人的時候,為了公司的創益和發展,當然招學歷高的,招排名靠前和聲譽好的大學出來的畢業生,這樣才能保證企業招進來的都是人才,是為企業更好發展的生力軍。
前面我也說過,專科生中肯定也有人才,也可以說有沒被發現的夜明珠。但這顆夜明珠或許被所謂的學歷埋沒,但只要有真才實學,就一定能發光。專科生要想被賞識,只有自己發光之後,才能被人認識,被人重用,才能打破學歷的限制。
當然,在我國高端的技工中,很多都是專科出身,他們憑著他們的吃苦,耐勞,敢拼,不服輸的勁頭,在各個行業成為技術骨乾和技術尖兵,挑起各個行業的大梁,這樣的專科生,誰還看不起?當然,專科出生的學生在沒有獲得過硬的技術之前,只能做些普通而平凡的工作,是學歷把他們裹足難展。
不要說企業有偏見,一個985和一個專科生同去到一家企業應聘,如果專科生沒有特殊的技能,如果你是聘人者,你是招985大學的畢業生還是招專科生?一定要遵重現實,不能違心喲!
世俗,總有偏見。
千年的烙印,無法消除。
比如,農村人莊稼活幹完後,就進城打工,掙錢補貼家用。城裡人正好有些雜活需要人去處理。這樣就達到了互補。
可是,由於農村和城市的差異,生活習慣逐漸有了區別。城裡人就慢慢瞧不起鄉下人了,盡管他們需要這些農民工。
無處不在的偏見
在所有高等學府里,幾乎都是才子才女。但是由於努力的程度不同,有的是本科生有的卻是專科生。雖然他們的學歷有點區別,但在工作崗位上各盡其能,各現其長,正好互補,協同發展,無可非議。
樹立正確的觀念
如果人們能摒棄偏見,專科生一點都不差。正如紅花配綠葉,沒有紅花的紅就顯不出綠葉的綠,反之,沒有綠葉的陪襯也顯不出紅花的紅來。亦如,城裡人需要農民工打雜,農民工農閑時可以賺到錢一樣的道理。
這樣,世界就大同了,完美了。
不是偏見,現在的專科生真的學不到什麼東西。
從入學成績來看,最低控制線180分上下,七百多分的總成績,考到180分,得有多差才能考到這種程度!
入學以後,上課時間基本上是兩年,留有一年的實習時間。說是兩年,實際上是不夠的,新生入學九月初,新生接待三天,軍訓兩周,有的學校十五天,入學教育三天,基本上在九月底才能開課。緊接著十一七天假,真正上課時間就是十月八號,比正常學期開學要少六周,加上期末考試,這學期實際上課時間十周。
不要說985、211了,就普通本科學生而言,四年中要有比專科學生翻倍的上課時間,入學時有兩倍以上的高考成績,學校有更資深的教師,更優秀的同學,更豐富的圖書資料,更先進的實驗設備,學校有更雄厚的資金,更高更多的學位點,更多的國際合作機會,實力更強的合作夥伴和更多的資金項目來源,以及更加完善的就業渠道。
最為關鍵的是985、211學校的學風好,學生入學基本上都是在認真學習,爭分奪秒;專科學生大都戀愛優先,爭相聘用學生幹部, 社會 活動多,學習時間少。
可見專科生和985、211畢業生的差別不是一般的大,有先天的(高考前)營養不良和後天(上大學後)的營養不足。現在的企業如果是內行,能不知道他們需要的是什麼樣的人嗎?招聘人員不是業內專家,也是公司高管,他們本身就是名校高學歷,他們不是更清楚嗎?
再加上現在高校擴招,原來的中專生相當於現在的本科生,現在的專科生相當於過去的技校生。所以專科學生一定要繼續深造,提高自己,提高自己的競爭優勢,以便在就業時能夠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
專科生提出這個問題,表示內心不服;本科生看待這個問題,表示理所當然,作為曾經的中專生,也時常被女兒用本科來對比,內心充滿不服,學歷的含金量真無法衡量。作為職場中人,對這個問題談一些粗淺看法。
一是正確面對現實。本科和專科是高中階段學習能力高低的分水嶺,是過往學習經歷的見證。如何看待差距,有利於邁好步入職場第一步。大學生都面臨著被選擇,單位用人參考因素不多,只能是過往的經歷,這就導致必然在不同學歷之間選擇,同等條件下,專科生處於明顯劣勢。用人單位可以不看學歷看能力,但就業之初大學生的能力體現不出來,簡歷上只有學習經歷,其他均為空白,現實就是這么殘酷。何況讓我們專科生去選擇用人,不也是這樣的結果嗎?所以說不能有任何抱怨,理性接受現實是應有態度,認識到差距是成熟的表現。
二是看到光明曙光。面對步入 社會 的同一起點,大學生面臨的工作境況是一樣的,一到就業,以往的學習能力和學歷載入 歷史 。可以說都在一個起跑線上,都是整理行裝再出發。就像田徑比賽,雖然項目不同,都是參賽隊員,不能拿訓練、以往成績說事,但都可以以自己的方式,跑出人生的精彩。
三、變壓力為動力。承認差距不等於服輸, 社會 是考驗能力的競技場,不看文憑看水平,只要把壓力變動力,也可以扭轉文憑的劣勢。不論什麼崗位,都需要復合型人才,包括語言表達能力、溝通協調能力、職場適應能力、 社會 交際能力等等。從事市場營銷、市場開拓、洽談合作等,干出成績與學歷無任何關系,提拔任用、業績優劣、績效工資等方面,學歷低也能夠取得優勢,在職場低學歷領導高學歷情況屢見不鮮。
當然,沒有貶低本科生的意思,不辭辛苦,兢兢業業,干一行,愛一行,每個人都能做出優異的成績,都能創造出美好的未來。
2020年9月14日
如果說企業招聘只招985、211,不考慮雙非院校,這屬於偏見,因為一些雙非畢業生確實不比985、211學生差。這屬於畢業學校歧視,個人認為這是不可取的。
但如果說企業招聘只招本科生,不考慮專科生,這應該不屬於偏見。所謂學歷歧視,絕大多數時候還是有道理的,就比如科研工作者需要招博士,一個專科生非要舔著臉去應聘,無疑是自尋其辱,畢竟普通碩士都不會去干這事。
在國內,本科培養的是一類人,碩士和本科生差距不大,我們可以定義為「白領群體」;
博士研究生培養的則是另外一類人,我們可以定義為「專家群體」;
而專科培養的又是另外一類人,我們可以定義為「藍領群體」。
這幾種教育在培養過程中的定位、要求、培養方法上都相差很遠,那麼在畢業後的就業上自然就存在一定的壁壘。博士研究生是導師制,一對一指導,這種培養質量本科生專科生是沒法比的。本科生是專業基礎和通識教育並重,4年在校學習,最後還有一個畢業論文作為升華,專業知識的深度要高於專科生很多,在學科交叉融合,行業視野上也都是有所側重的。
而專科生,是專業技能和實踐經驗並重的培養目標,在校時間一般就2年,第3年出去實習。大家可以對比一下本科和專科的核心課,哪怕是同樣一個專業名稱,講授的內容和側重點都是大不一樣的,本科側重於知識體系,而專科側重於實際操作。至於專科生最後一年的實習,如果是特別好的專科學校,實習的效果是很好的,但多數學校都是讓學生自己去找工作,說白了,就是上一年 社會 大學。
所以,我們不能說專科生就是差,但就目前的教育體系來說,專科生和本科生仍然是沒有多少可比性的。當然, 社會 上有一些工作專科生、本科生都能做,比如中介、銷售等等。專科生想要實現逆襲,還是應該首先找到適合自己奔跑的跑道,不要到不適合自己的跑道上去被碾壓。
『陸』 為何很多人勸考生不要讀專科,專科生真的沒有出路嗎
其實專科有時候也是有出路的,就看你自己個人的努力程度,如果你自己特別努力的話,其實在未來也是有大好前途的。但是最怕的就是你考入了專科,而且不努力不上進,這樣你可能基本在以後是沒有任何好的出路的。所以你即使讀了一個專科的話,也不要自己積累,因為如果你自己就放棄了自己,那麼沒有人可以拯救你。所以專科也是有大好前途的,千萬不要自己把自己給放棄掉。
『柒』 為什麼不建議讀專科師范讀師范專科有出路嗎
大家認為比較穩定的職業一般是公務員、醫生和教師,現在報考師范類院校的人非常多,但有的人只建議報考本科師范,為什麼不建議讀專科師范呢?讀師范專科有出路嗎?老師本期為大家帶來詳細解答。
『捌』 同樣都是大學,為什麼很多人看不起上專科的學生
專科生雖然被成為是大學生,但是專科生卻被很多人看不起,尤其是一部分大學生,他們覺得專科生根本不能算是大學生。其實,這是一種偏見,國家規定專科生也算是大學生,只不過是比較low的大學生而已。並且實際上,專科大學生也是比本科大學生low很多的。
一、專科沒有學位證書
我還應一個同學的苦苦哀求,在他網上考試的時候幫他寫幾道題。那期末考試,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我真的沒法想像,身為一位專科大學生,竟然做那種簡單的題作為期末考試。尤其是數學那門,那些題真的簡單的沒法說,我真的不知道,為什麼那麼簡單的題目,他還要我幫他。最後我花了5分鍾的時間把他發過來的選擇題大概看了一下,就直接發給他了,告訴他我有事不想寫了。
我以為他會很生氣,沒想到後來我們再見面的時候,他非常激動得感謝了我,並表示多虧我了,他就只寫了選擇題,就通過了期末考試,還說我實在是太厲害了。我真的無語了,我真想告訴他,不是我厲害,是你真的太菜了。但我還是沒有說出口。
『玖』 為什麼有的人寧願上學費昂貴的三本,也不願意上專科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及經濟水平都是得到了顯著的提高,而且現在很多家庭對於自己的孩子教育可以說是花費了很大的心思,而且因為現在隨著人們的生活條件變好,所以說很多家庭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接受比較好的教育,而且現在有很多高中畢業生,即便是他們的成績不是十分的好,但是他們依然會選擇去上那些學費比較昂貴的三本,因為在大多數人心中,專科和本科之間的差距就是天差地別,所以說就會有很多人選擇去上三本,具體介紹如下:
一、專科能夠學到的知識很少之所以有很多人選擇上學費比較昂貴的三本也不願意去上專科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專科的學制是三年,而且在這三年之中只有兩年的時間是學習一些系統的知識,而且在大一期間他們學習的知識基本上在以後的工作當中很難用到,所以說上專科只能夠學習一年的知識,才對於以後的生活有所幫助,所以說專科能夠學到的知識很少。
各位看官,以上就是關於我對“為什麼有的人寧願上學費昂貴的三本,也不願意上專科”的看法,有什麼想法可以在下面評論哦。
『拾』 為什麼有的學生寧願不讀書也不願意去讀大專
師資力量和本科差距大,首先在師資力量上,民辦本科雖然是非政府機構開辦的學校,但它也是被國家教育部所承認的正規大學,所開設的專業方向和公立本科大學也都相差不多。
基本都是以培養學術型人才為主的院校,這樣的話對老師們的要求相對也就較高一些。尤其是民辦大學學費那麼貴,當然在師資力量上也會更好一些了。
而大專學校的定位基本都是為國家培養技術型人才,這樣在整體差距上就拉開了一定的距離,所以在師資力量方面相對也會更弱一些。
「人脈資源」沒得比,前面也說了,民辦本科的收費可是很高的,這就會導致一些經濟條件一般的家庭可能負擔不起,所以能讀得起民辦的學生普遍家裡條件都還不錯。
所以他們在「人脈資源」這一方面可能會更好一些,所以以後未來的出路也會更多,而專科生則未必有這么好的人脈資源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