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本科學歷人數比例
Ⅰ 美國留學生本科和研究生比例多少人
優斯美研查詢了相關數據:以2020年為例,本科生大概佔40.3%,研究生36.1%
Ⅱ 中國和美國接受高等教育人口占總人口比率各是多少
2007年美國華人人口達353萬8千多人,是亞裔中人口最多的少數族裔,其次是菲律賓人、印度人、越南人和韓國人。
這項調查顯示,單一血統的華人佔90%,達305萬人。華人有兩個以上血統的比例明顯高於全美平均水平,表明華人跨族裔通婚現象較普遍。華人離婚和分居率只有5.7%,明顯低於全美12.7%的水平。
美國華人女多於男,性別比例為52.3%比47.7%,平均年齡不到36歲,8成在55歲以下,65歲以上老人36萬,是全美較年輕的族裔。美國華人家庭的平均規模是3.41人,略大於全美平均水平。
在全部354萬華人中,美國本土出生的佔131萬,外國出生的223萬,其中4成4是1990年以前來美的,2成6是2000年以後來美的。外國出生的223萬華人中已有132萬入籍,還有91萬沒有入籍。
這意味著,有美國國籍的華人佔263萬,結合人口年齡構成比例,可推算出在即將來臨的美國大選中,有投票權的華人大約有210萬,在亞裔中華人是最大的選舉力量,但只佔全國約2.2億選民總數的不到1%。
教育:過半數受過高等教育
24%華人只講英文 42%的人英文不好
華裔非常重視子女的教育培養,進入大學深造的比例明顯高於美國平均水平。根據統計,美國在校大學生注冊比例為男生23%,女生29%;華裔大學生注冊比例分別為男生43%,女生41%;比全國比例分別高出一倍和三分之一。並且華裔男生比女生的入學比例更高一籌。而亞裔在校大學生注冊率的男女比例僅為19%和23%,明顯低於華裔子女的比例。
華裔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明顯高於美國平均水平。在25歲以上人群中,華裔獲得本科學歷的佔25.9%,碩士或以上學歷佔25.7%,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超過50%;而美國全國人口中具有本科學歷的只有17.4%,碩士以上學歷僅有10.1%,接受高等教育比例不到總人口的三分之一。
人口學統計專家認為,除了華裔家庭普遍重視子女培養、以及新一代移民多為高學歷知識分子外,受教育成度高也可能與華裔第二代出生人口的年齡結構有關。
美國華人有2成4隻講英文,講其它語言(主要是中文)的佔7成6。4成2的人英文不好。
Ⅲ 美國本科率
美國本科率只有57.3%,其中男生為54.2%,女生為60%。美國那邊可以上大學的畢業中學生占畢業中學生的45%-65%。美國大學的教育相對來說是寬進嚴出的。
Ⅳ 美國人平均學歷是什麼
平均應該是大學本科。擁有本科學歷的比例非常的高,在每個州都可以有一大半的人完成學士。不可能全民都是本科。有一部份是高中文憑。但是也有相當一部份又更高的學位,如博士,法學碩士。所以平均而言,應該是本科。
Ⅳ 美國萬人中受過高等教育所佔的比例是多少
自2000年以來來,美國25歲及以上人口中,自最高學位為碩士的人數翻了一番,達到2100萬;博士學位持有人數增加了1倍多,達到450萬。
數據顯示,目前美國成年人口中,13.1%的人擁有碩士學位、專業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而2000年這一比例為8.6%。從2000年至2018年,25歲及以上人口獲得學士及更高學位的人數佔比從25.6%升至35%。
(5)美國本科學歷人數比例擴展閱讀
2018年,在25歲至29歲的亞裔美國人中,69.5%擁有學士及更高學位,而2013年這一比例是59%。此外,自2000年起抵美的移民中,有38.8%的人擁有學士或更高學位。
不過,在25歲及以上的美國人口中,仍有10.6%的男性和9.8%的女性最高學歷是高中或同等學歷。在收入方面,數據顯示,2017年擁有碩士及更高學位美國人的平均收入是高中輟學者的3.7倍。
Ⅵ 中國現在本科以上學歷占總人口的比例是多少
從恢復高考(1977年)以來,40年累計畢業的大學生,總共是9577萬人,其中三本以上佔一半,專科版生佔一半,也就是權說,本科生有4800萬人左右。
而1977年之前和民國時期的大學生少得可憐,對數據的影響不是很大。(在這里我要吐槽一下民國的大師們了,那個時候的大師水平也就那樣,瘸子裡面挑將軍,後來之所以真的成為大師,是因為後來不斷地學習,當時的大學教育水平真心不咋滴。)
看起來的確是很多,但是中國的人口總共是13億人,本科生占據總人口的比例是3.69%,換句話說,只要你是本科生,你就碾壓了97%的中國人。
Ⅶ 近幾年中國大學生的畢業率為多少美國的呢
中國估計有95%以上可以順利畢業。美國高校一直是「寬進嚴出」,但究竟嚴格到何種程度恐怕很多人想像不到:在四年制高校里,平均只有不到60%的學生在6年內能畢業。
Ⅷ 中國本科學歷人口佔比是多少
本科生僅占總人口的3.4% 。
從2019年起,北京大專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重超過50%,其中本科以上的人口佔比超過35%,在我國31個省區市中排名第一。上海大專以上人口佔比超過30%,其中本科以上佔比超18%,排名第二位。此外,天津、內蒙古的大專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重超過20%。相比較而言,廣西、西藏、貴州大專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重不足10%。
這造成了兩大現象:首先,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為代表的頂尖大高校留京率持續下行;其次,不少中西部地區開出優惠條件吸引高學歷畢業生。
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在2002年時是15%,到2019年,這一數據已經達到51.6%,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高等教育普及化是提高國民素質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美國在2010年本科以上學歷占總人口比例是24%。不過,需要注意兩點,首先是高等教育結構是否合理,其次是高等教育的質量如何。
避免盲目學歷「競賽」:
整體學歷的提升,一方面帶來人口素質的逐步提升;但另一方面,又需要避免學歷提升的盲目性。在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時代後,繼續以學歷為導向辦學,必然會出現高職擴招、專升本擴招、研究生擴招、博士擴招。而讀完博士,從事的工作可能就是之前研究生或本科生就能勝任的工作。出現這種局面,無疑就是教育浪費和人才浪費。
可以看到,目前學歷所帶來溢價在減弱。現在研究生的數量在逐步上漲,相對來說本科生的競爭力在下降。而大城市本來就是高學歷人才聚集的地方,必然出現高學歷人才更多的現象。人們認為教育是對能力的一種培養,因此從薪酬上看,博士生的薪酬一般比碩士生高,碩士生的薪酬也會比本科生高,這促使了人們追求高學歷。但一些目前由博士擔任的職位,可能本科生就可以干。
Ⅸ 美國、中國本科、研究生各占總人口比例是多少
這個,普通人會調查嗎???普林斯頓大學
共有5000名本科生,其中500-600人為國回際學生,其中本科答一半學生都來自中國。有250名中國學生;研究生有2500人左右。40%為國際學生。在本科、研究生、博士中其中亞裔學生招生人數最多,一半是亞裔。黑人佔7.3%
,印第安人佔1%。
粘貼的,你網路下,問這個問題應該沒有人能真正知道,大部分都是聽說。。
Ⅹ 美國大學生普及率 中國大學生普及率
應屆畢業生,美國是%,中國是75%。
美國教育統計中心17日發布調查報告說,美國高中畢業生選擇繼續深造的人越來越多,高中生畢業後立即進入大學或大專學習的比例從1974年的40%提高到2006年的62%。
高中畢業兩年內深造的比例從63%增至78%。
中國的情況:據統計,1977年,高考錄取27萬人,考生570萬,錄取比例4.8%;全國高校大規模擴招始自1999年,按當年統計。
全國普通高校招生160萬人,比1998年增加了52萬人,增幅高達48%。而到了2012年,錄取685萬人,考生915萬,錄取比例達75%
(10)美國本科學歷人數比例擴展閱讀:
今年,中國去美國留學本科生人數連續第三年超過研究生人數。2016至2017學年,有142851名中國本科生在美學習,較上一學年增長5.3%。
中國在美研究生共128320人,增長4.1%。中國的非學位生和選擇性實習(OPT)學生總數分別為19749和59835,較上年分別增長13%和14.6%。
選擇性實習學生人數之多反映出留學生看到在畢業後獲得工作經驗的價值所在。
針對國際學生的總體統計顯示,2016至2017學年,在美國留學的國際學生達到1078822人,創歷史新高,比上一學年增加3.4%。
和過去幾年相比,增速放緩,但這是連續第二年在美國際學生人數超過100萬,也是在美接受高等教育國際學生人數持續增長的第11年。
超過100萬名國際學生在美國高等院校學習,表明美國仍是國際高等教育的熱門之選。而且,在美國高等院校學習的國際流動學生人數超過了世界其他任何一個國家。
雖然在美留學的國際學生總數有所增加,但2016年秋季首次注冊入讀美國高校的國際新生減少了近1萬名,約29.1萬人,同比下降了3個百分點。這是自《門戶開放報告》統計新生注冊人數以來,12年內出現的首次下降。
報告顯示,國際學生人數最多的美國大學前十名分別是紐約大學、南加州大學、哥倫比亞大學、東北大學、亞利桑那州立大學。
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普渡大學、得克薩斯大學達拉斯分校、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
其中,紐約大學連續四年國際學生人數排名第一。國際學生人數排名前25的高校擁有的國際學生佔全美國際學生總數的22.4%。2016至2017學年,國際學生人數超過1000的美國高校有250所。
「吸引國際學生最多的州是加利福尼亞州、紐約州、得克薩斯州、馬薩諸塞州、伊利諾伊州、賓夕法尼亞州、佛羅里達州、俄亥俄州。」
報告顯示,在2016至2017年,以上州國際學生人數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同時,最吸引國際學生的美國城市分別是紐約、洛杉磯、波士頓、芝加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