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協和醫院什麼專科醫院
1. 北京協和醫學院的詳細介紹
北京協和醫學院(英語: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縮寫為PUMC)位於中國北京,1917年由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捐資,以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為藍本建立,是中國第一所開設八年制臨床醫學專業的醫學院。
1985年後,一度改名為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目前和中國醫學科學院結合,實行一個機構兩塊牌子,隸屬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接受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教育部雙重領導。該機構亦可使用「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部」名稱。 2015年,在中國一流研究生院排名中,醫學科學院研究生院在醫學等學科中排名靠前。
目前,北京協和醫學院和清華大學聯合培養八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北京協和醫學院八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在清華大學進行醫學預科階段的學習,前2.5年在清華大學生物系學習,後5.5年在北京協和醫學院學習。
北京協和醫學院同時也是中國醫學科學院,醫科院與協和醫學院實行院校合一的管理體制,醫科院為協和醫學院提供雄厚的師資和技術力量,協和醫學院為醫科院培養高層次的人才,相互依託,優勢互補,教研相長。院校設有18個研究所(以及2個分所)、5所分院、7所臨床醫院(含與北京市共建的天壇醫院)、5所學院。
2. 北京協和醫學院的歷史沿革
北京協和醫學院的歷史沿革如下:
1906年,英國倫敦會與英美其他五個教會合作開辦了協和醫學堂,為協和醫學院的前身。名為Union,即聯合之意,被雅緻地譯成中文,稱作協和。
1915年,洛克菲勒基金會收購協和醫學堂。隨後,洛克菲勒基金會投入資金進行新校建設。
1916年,負責設計協和建築的柯立芝來華考察豫王府,決定設計建造一座中西合璧的有著宮殿式外觀的校園和醫院群建築。
1917年9月由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幫助建立北京協和醫學院,開辦醫預科,附屬醫院為北京協和醫院。首任校長為Franklin C.McLean,
1919年10月開辦醫學本科,學制為八年制。
1920年開辦護士學校,來自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沃安娜(Anna D.Wolf)擔任護校校長。
1921年9月,新校建築完成。
1929年被國民政府教育部改名為私立北平協和醫學院。
1930年,協和醫學院獲中華民國教育部認可立案。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美日處於戰爭狀態,其醫學院、醫院和護士學校相繼停辦。1942年初,協和醫學院被日軍佔領而被迫關閉。1945年日本投降後,中華醫學基金會與協和醫學院校董事會派代表從日軍手中收回全部校產,重建協和醫學院,並於1947年10月第一次復校。
1949年9月復稱北京協和醫學院。新中國成立後,該校由中央人民政府接管。
1950年學校停止招生。
1951年更名中國協和醫學院。
1954年,開始研究生教育。
1957年並入中國醫學科學院
1959年,經國務院批准,在原協和醫學院的基礎上成立了8年制的中國協和醫科大學。
文化大革命期間,學校停辦。
1979年8月復校,校名改為中國首都醫科大學。
1982年,成為全國首批博士學位和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
1984年學校成立了夜大學。
1985年改為中國協和醫科大學。
2002年9月教育部、衛生部簽署共建「清華大學北京協和醫學院」協議。
2006年9月5日,教育部、衛生部共建「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部」大會暨揭牌儀式舉行。北京協和醫學院由中國教育部和衛生部雙重領導,與中國醫學科學院實行院校合一的管理體制。
2007年5月18日 ,根據教育部、衛生部共建協議《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和清華大學關於落實兩部協議的實施意見》,教育部《關於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更名的通知》以及《國家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局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實施細則》,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正式更名為「北京協和醫學院」。
鑒於與清華大學合作辦學需要,有時使用「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部」這一的名稱。更名後,北京協和醫學院仍為獨立法人單位,原隸屬關系、人員編制、資產關系和經費管理體制保持不變。
2017年9月,北京協和醫學院入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
(2)北京協和醫院什麼專科醫院擴展閱讀:
北京協和醫學院教學資源:
學校擁有六所附屬醫院:北京協和醫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天津血液病醫院、南京皮膚病醫院),此外學校還擁有北京天壇醫院(與北京市共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總醫院、煤炭工業部總醫院等教學醫院。
所屬醫院技術力量、學術水平雄厚,領先,是集醫療、教學和科研為一體的綜合性醫療服務體系,它們和北京協和醫院一道,成為培養碩士生、博士生的臨床訓練和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
其中北京協和醫院以其專家優勢、技術優勢、資源優勢被國家衛生部指定為「全國疑難病症技術指導中心」之一,它所擁有的病案室與名教授和圖書館一起被譽為「協和三寶」。
北京協和醫院以及學校所屬的腫瘤醫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血液病醫院、皮膚病醫院和整形外科醫院都是國內相關領域居於領導地位的專科醫院,這些技術力量為學生在臨床實踐中提高基本技能、基本操作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圖書館:
北京協和醫學院圖書館是歷史悠久,藏書豐富(>86萬冊)的醫學專業圖書館;協和自建校以來就非常重視圖書館建設,該院校圖書館歷史悠久、藏書豐富,2000年被指定為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醫學分中心,也是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衛生與生物醫學信息合作中心, 藏書以生物醫學書刊為主。
病案室:
協和的病案室保存有孫中山、梁啟超、張學良、宋美齡等名人的材料。協和注重對病案的系統管理和醫學生採集病史,寫好病案的培養。保存的近220萬冊病案,對疾病治療和科研起到了重要作用。
3.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是什麼關系
中國醫學科學院與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一體,北京協和醫學院的全稱是: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
中國醫學科學院成立於1956年,是我國唯一的國家級醫學科學學術中心和綜合性醫學科學研究機構。與北京協和醫學院(原中國協和醫科大學)院校一體,是中國國家級醫學科學學術中心和綜合性科學研究機構。
科研條件:
院校至今已發展成為擁有23個研究所(院、基地)、6家醫院、7所學院、56個創新單元,集醫教研防產為一體的國家醫學科學中心和綜合性醫學科學研究機構。
院校擁有兩院院士24人、國家傑青39人;擁有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4個;在教育部學科評估中有6個A類學科;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5個、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5個、其他國家級科研基地8個。
院校有6所直屬醫院,包括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阜外醫院、腫瘤醫院、整形外科醫院、血液病醫院和皮膚病醫院,集綜合醫院和專科醫院於一體,形成了國內外聞名的醫療、教學和研究緊密結合的臨床醫學體系。
以上內容參考: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概況
4. 協和醫學院是清華還是北大的
協和醫學院既不屬於清華,也不屬於北大,而屬於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醫學科學院1956年成立。北京協和醫學院1917年成立。
中國醫學科學院和北京協和醫學院自1957年起實行院校合一的管理體制。作為我國最高醫學研究機構和最高醫學教育機構,院校自成立以來始終以引領我國醫學科技教育發展和維護人民健康為己任,為我國醫學衛生健康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4)北京協和醫院什麼專科醫院擴展閱讀:
中國醫學科學院至今已發展成為擁有23個研究所(院、基地)、6家醫院、7所學院、56個創新單元,集醫教研防產為一體的國家醫學科學中心和綜合性醫學科學研究機構。院校擁有兩院院士24人、國家傑青39人;擁有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4個;在教育部學科評估中有6個A類學科;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5個、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5個、其他國家級科研基地8個。
院校有6所直屬醫院,包括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阜外醫院、腫瘤醫院、整形外科醫院、血液病醫院和皮膚病醫院,集綜合醫院和專科醫院於一體,形成了國內外聞名的醫療、教學和研究緊密結合的臨床醫學體系。
專業老師在線權威答疑 zy.offercoming.com5. 北京協和醫學院是公辦還是民辦
一、北京協和醫學院是公辦還是民辦
北京協和醫學院是一所公辦高校,該校是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直屬的唯一一所醫科全國重點大學,與中國醫學科學院實行院校一體的管理體制,是中國國家級醫學科學學術中心和綜合性科學研究機構。
二、北京協和醫學院簡介
中國醫學科學院成立於1956年,北京協和醫學院成立於1917年,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自1957年起實行院校合一的管理體制。作為我國最高醫學研究機構和最高醫學教育機構,院校自成立以來始終牢記使命,以我國醫學科技教育發展和人民健康為己任,人才輩出,碩果累累,為我國現代科學醫學體系的建立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建立之初,北京協和醫學院開創了我國八年制醫學教育、高等護理教育、住院醫師培訓制度和最早的公共衛生實踐,取得了「北京猿人研究」、「單體麻黃素提取」、「黑熱病研究」等一系列重要成果;中國醫學科學院在脊髓灰質炎疫苗研發和防控、全國控制和基本消滅麻風病、根治絨毛膜上皮癌化學療法的創建與推廣、我國抗生素自主研發和工業化生產等方面做出了創造性貢獻。院校培養了包括張孝騫、張錫鈞、鍾惠瀾、林巧稚等在內的52位醫葯衛生界兩院院士,為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軍事醫學科學院、首都醫科大學、北京醫院、北京安貞醫院等國內眾多重要醫學機構的建立提供了人才和技術支持。
目前,院校已發展成為擁有18個研究所、6家醫院、7個學院、3個院外研發機構,集醫教研產防為一體的國家級醫學科學學術中心和綜合性醫學科學研究機構。院校擁有兩院院士24人、國家海外高 層次人才引進計劃21人、*19人、國家傑青39人、*領軍人才20人,博士生導師852名、碩士生導師1093名;擁有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4個,一級學科博士授權專業點8個、一級學科碩士授權專業點3個,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自行審核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和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的委託學位授予單位,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有6個A類學科;擁有國家級重點實驗室5個、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5個、其他國家級科研基地8個、省部級實驗室31個等。院校直屬北京協和醫院、阜外醫院、腫瘤醫院、整形外科醫院、血液病醫院和皮膚病醫院等6所醫院,集綜合性醫院和專科醫院於一體,形成了國內外聞名的醫療、教學和科研緊密結合的醫療服務體系。
院校發展進入新百年、新甲子,院校上下深入貫徹落實*「努力把中國醫學科學院建設成為我國醫學科技創新體系的核心基地」指示精神,積極與國家發展目標對標、對表,秉承「承啟文化、健全體系、創新機制、拓展資源」的工作方略,在國內率先實施「4+4」臨床醫學教育模式、開創卓越護理人才貫通培養改革試驗班、率先實施醫學類准聘長聘教職聘任改革,啟動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建設和全球人才招聘,實施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與健康科技創新工程,加快建設以研究院(研究所)、研究基地、國家衛生健康委/中國醫學科學院重點實驗室和創新單元為主體的開放型國家醫學科技創新體 系,院校北區建設工程正式開工,不斷深化與國內外重點機構合作,將院校打造成為國家醫學衛生健康事業,特別是醫學研究和教育事業的先進思想源和強勁動力源,為我國人民健康、醫學科學事業和醫學教育事業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6. 醫學1: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部)
1、大學簡介
北京協和醫學院是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直屬、與中國醫學科學院實行院校合一管理體制的全國重點大學,屬於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入選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
據2020年9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設有7個學院,共有2個本科專業(臨床醫學和護理學專業)。目前,院校已發展成為擁有19個研究所、6 家附屬醫院、9 個學院、91 個院外研發機構,集醫教研產為一體的國家級綜合性醫學科學研究機構。院校現有兩院院士24 人、國家傑青43 人、萬人計劃領軍人才24 人,博士生導師960 名、碩士生導師1263 名;擁有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4 個,一級學科博士授權專業點8 個,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自行審核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和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的委託學位授予單位,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有6 個A 類學科;擁有國家級重點實驗室6 個、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5 個、其他國家級科研基地12 個、省部級實驗室53 個等。院校直屬北京協和醫院、阜外醫院、腫瘤醫院、整形外科醫院、血液病醫院和皮膚病醫院等6 所醫院,集醫院、研究所和教學機構於一體,形成了國內外聞名的醫療、教學和科研緊密結合的醫療服務體系。
2、大學歷史
學校前身是美英基督教教會於1906年共同創辦的協和醫學堂。
1912年,改稱協和醫學校。
1917年,成立北京協和醫學院。
1919年,改名北京協和醫科大學。
1929年,更名私立北平協和醫學院。
1951年1月,學校由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和衛生部接管,且改名為中國協和醫學院。歷經傳承與發展,學校先後更名為中國醫科大學、中國首都醫科大學和中國協和醫科大學。
2006年9月5日,教育部和衛生部共建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部)大會暨揭牌儀式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正式更名為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部)。
2017年9月,北京協和醫學院入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3、師生組成
學校有在校生6102人,其中博士生1629人、碩士生1920人、本科生906人、專科生236人、成人教育1411人。
4、 本科招生 情況
北京協和醫學院的本科招生共有兩個專業:臨床醫學(八年制)專業和護理專業。兩個專業分別報考不同的學校,均為本科一批次錄取。
2006年,教育部、衛生部(現「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兩部領導簽署了清華大學與北京協和醫學院緊密合作的協議,「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更名為「北京協和醫學院」。凡志願報考協和「臨床醫學(八年制)」專業的考生,在填報志願時應報清華大學臨床醫學專業,並可同時報清華大學其他理工類專業。通過兩校的強強合作,清華大學雄厚的基礎學科綜合優勢和優良的學術氛圍,與北京協和醫學院在醫學領域中強大的科學研究和臨床醫學實力,得到了充分地發揮。該學院臨床醫學畢業的學生,畢業證與學位證上除了加蓋北京協和醫學院印章外還會加蓋清華大學印章。
護理學專業學制四年,男女兼收,由北京協和醫學院招生,在報考的時候應該填報北京協和醫學院。(在河北暫無招生計劃)
2019年教育部批准我校作為國內第一所院校啟動「卓越護理人才貫通培養改革試驗班」項目(簡稱「卓越班」)。
5 、 優勢學科 專業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生物醫學工程、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葯學、生物學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 生物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葯學、生物醫學工程、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中西醫結合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口腔醫學、中葯學、圖書館、情報與檔案學
世界一流建設學科: 生物學、生物醫學工程、臨床醫學、葯學
國家重點一級學科: 生物學、葯學
國家重點二級學科: 免疫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皮膚病與性病學、影像醫學與核醫學、婦產科學、腫瘤學、麻醉學、內科學
國家重點三級學科: 外科學(胸心外)、外科學(骨外)
國家重點(培育) 學科:外科學(普外)
國家中醫葯管理局重點學科: 葯用植物學
6 、就業情況
暫無。
7 、升學流向
暫無。
8 、畢業薪酬
暫無。
9、轉專業
本科生 轉專業要求學習成績前3-5名或通過考試,且需要申請和審核。
研究生 階段,專業學位研究生不允許轉專業;學術學位研究生轉專業應在相同或相近的學科專業下進行,不得跨一級學科;研究生申請轉專業必須在中期考核前完成,在最後一學期不得辦理轉專業手續。
10、錄取
7. 北京協和醫院有多牛
北京協和醫學院的強大實力具體體現:
1、北京最「硬氣」的1所大學,自願從大學降為學院,卻入選985行列。
2、北京協和醫學院,是我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直屬的唯一一所醫科全國重點大學,與中國醫學科學院實行的是院校一體的管理體制,也是中國國家級醫學科學學術中心和綜合性科學研究機構。
北京協和醫學院同樣是國家首批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成為國家首批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項目試點高校。
3、截至2019年,院校設有18個研究所,七所臨床醫院,六所學院,一個研究生院。擁有各類在校生4726人,而且學校還有六所直屬醫院以及一所共建醫院。
這所學校只有兩個本科專業,但是卻有一級國家重點學科兩個,二級國家重點學科八個。
4、學校在1959年的時候,校名改成了中國首都醫科大學,而在2007年,根據教育部和衛生部的共建協議,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正式改名為北京協和醫學院。
因為學校與清華大學進行合作辦學的原因,有時候會使用另一個名字,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部。
雖說學校的名字從大學變為了學院,但是在2017年的時候入選了國家首批「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字有所改變,但是它的綜合實力依舊很強大。
5、這所學校一直堅持小規模招生,高層次培養,高質量輸出的辦學宗旨,不斷地為醫學領域培養優秀的專業人才,這所學校在醫學事業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學校在國內外都享有很高的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