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神經專科看什麼的
Ⅰ 兒童身高矮小掛什麼科
一般我們去正規的三甲醫院掛小兒的內分泌科,內分泌科主要查孩子的生長激素、胰島素、生長激素釋放因子、胰島素釋放激素,查一些內分泌的功能,看看孩子的內分泌功能有沒有紊亂。還要查一下孩子的腦垂體發育情況,看看孩子的垂底有沒有異常。還要查一下孩子的骨齡情況,所以一般我們建議掛一個小兒內分泌科。
如果沒有內分泌科,我們也可以掛小兒神經科。小兒神經科也可以查一下孩子的頭顱核磁,看一下孩子的垂體發育情況,有沒有垂體發育的異常。比如說垂體偏大或偏小,或者是垂體方面有其他發育的異常,引起孩子生長矮小,主要是孩子的激素水平問題要查。另外,還要查一個腕骨片,拍腕骨片的主要意義就是看看孩子的骨齡發育有沒有異常。
Ⅱ 小孩子晚上睡覺做噩夢好像驚嚇過度看什麼科
看兒科,兒童如果出現有夜驚症的表現,要掛兒科。首兒童的夜驚症,是指孩子因為寒熱受驚而導致的夜間定時的啼哭,甚至是通宵達旦等為生理特徵的病症。兒童的夜驚症屬於睡眠障礙,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均可以導致。最常見的症狀為兒童在入睡後突然坐起、尖叫哭喊、雙目睜大直視,有的還會自言自語,如果出現這種症狀,可以到兒科去做相應的檢查,一般做小兒推拿的效果非常好。在兒科也見過許多夜驚的孩子,一般推拿3-5天效果都是非常理想的。如果發現孩子有夜驚的表現,一定要及時去醫院進行治療,效果會很好。
夜驚症簡單來說就是人入睡之後,在睡眠過程中,容易出現突然哭鬧,尖叫,眼睛失神,手腳亂打,亂踢等情況。如果在生活中,孩子經常出現夜驚症,需要接受正規的治療。那麼,孩子夜驚症掛什麼科?
孩子的學習生活緊張,生活中受到刺激,白天玩鬧比較興奮等,都會造成孩子夜驚。夜驚症的發生與孩子的神經系統有關,屬於在神經系統的緊張狀態下才會出現的狀況,因此,需要在治療的時候,掛神經科。治療從醫生的心理疏導和必要的葯物治療兩個方面進行。
夜驚症多見於4歲左右的孩子。一般在孩子入睡之後的半個小時之後,會出現夜驚。從醫學上來講,它屬於一種睡眠障礙症,如果持續的話,會使孩子早晨精神狀態不佳,嚴重影響孩子的生活和學習,長此以往,健康受到影響。
治療孩子夜驚症,需要在生活中保持有規律的睡眠習慣,在入睡之前要保持放鬆,可以給孩子講故事,唱歌等陪伴孩子入睡,不要講刺激性的故事,更不能讓孩子玩得過於興奮。孩子只有放鬆,才能有良好的睡眠。
Ⅲ 小兒神經內科
碩士讀什麼專業都不要緊,只要畢業有關系,進那個科都行,更加不用說成人的神經內科。如果一點關系也沒有,那就安心做兒科吧。不過現在兒科也分科分得很細,小兒神經內科沒有什麼不好。
讀博應該是可以讀成人神經內科的。
Ⅳ 普通的神經外科做4個月大小兒神經外科手術是否超范圍行醫成人的ICU收治4個月小兒是否違法
小兒神經外科是神經外科的一個亞專業,從法律上講,並沒有超范圍行醫,但一些專業高度分化的醫療中心,會有專門的神經外科醫生只看小兒神經外科的病。 ICU收治患者的問題,要看醫院的設置,通常醫院沒有設立專門收治成人患者的ICU,即使這個醫院的兒科有自己的ICU,也並不涉及違法。但是如果這個醫院明確規定,這個ICU只收治成人患者,那麼另當別論。
Ⅳ 睡眠不好看什麼科最好
1、睡眠不好看神經科。
2、神經科、主要診治腦血管疾病(腦梗塞、腦出血)、偏頭痛、腦部炎症性疾病(腦炎、腦膜炎)、脊髓炎、癲癇(抽搐)、帕金森、癲癇、腦癱、共濟失調、扭轉痙攣、孤獨症、老年性痴呆、神經系統變性病、代謝病和遺傳病、三叉神經痛、坐骨神經病、周圍神經病(四肢麻木、無力)以及重症肌無力等神經疾病,採用CT、腦電圖、TCD(經顱多普勒超聲)及血流變學檢查等檢測手段。同時診治神經衰弱、失眠等功能性疾患。
3、檢查:
①、神經科能查出腦、神經、肌肉和脊髓疾病。神經科檢查包括病史、精神狀態評估、體格檢查和實驗室診斷性檢查四大部分。
②、與評估病人行為的精神病學檢查的區別是:神經科的評估需要做體格檢查。不過,異常行為常常提示有關腦部器質性改變的線索。
③、在查體和實驗室檢查前,醫生會見病人,了解其病史。要求病人描述目前的狀態,確切地講清楚這些症狀在什麼地方、時間發生,發生頻率,嚴重程度,持續時間及是否影響日常工作生活。
④、病人應告訴醫生過去和現在的疾病或手術史,嚴重者應了解血緣近親的情況,過敏症狀和目前所用葯物情況。此外,醫生要詢問病人是否有與工作或家庭有關的困難,或是否遇到任何困惑,因為這些情況會影響健康和機體抗病的能力。
/iknow-pic.cdn.bcebos.com/d50735fae6cd7b8928a82fae012442a7d8330ed2"target="_blank"title="點擊查看大圖"class="illustration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d50735fae6cd7b8928a82fae012442a7d8330ed2?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d50735fae6cd7b8928a82fae012442a7d8330ed2"/>
(5)小兒神經專科看什麼的擴展閱讀
診斷失眠的標准流程與臨床路徑如下:
(一)、病史採集。
臨床醫師需仔細詢問病史,包括具體的睡眠情況、用葯史以及可能存在的物質依賴情況,進行體格檢查和精神心理狀態評估。睡眠狀況資料獲取的具體內容包括失眠表現形式、作息規律、與睡眠相關的症狀以及失眠對日間功能的影響等。可以通過自評量表工具、家庭睡眠記錄、症狀篩查表、精神篩查測試以及家庭成員陳述等多種手段收集病史資料。推薦的病史收集過程(l~7為必要評估項目,8為建議評估項目)如下:
(1)、通過系統回顧明確是否存在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等疾病,還要排查是否存在其他各種類型的軀體疾病,如皮膚瘙癢和慢性疼痛等。
(2)、通過問診明確患者是否存在心境障礙、焦慮障礙、記憶障礙,以及其他精神障礙。
(3)回顧葯物或物質應用史,特別是抗抑鬱葯、中樞興奮性葯物、鎮痛葯、鎮靜葯、茶鹼類葯、類固醇以及酒精等精神活性物質濫用史。
(4)回顧過去2~4周內總體睡眠狀況,包括入睡潛伏期(上床開始睡覺到入睡的時間),睡眠中覺醒次數、持續時間和總睡眠時間。需要注意在詢問上述參數時應取用平均估計值,不宜將單夜的睡眠狀況和體驗作為診斷依據;推薦使用體動睡眠檢測儀進行7天一個周期的睡眠評估。
(5)進行睡眠質量評估,可藉助於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J)問卷等量表工具,推薦使用體動睡眠檢測儀進行7天一個周期的睡眠評估,用指脈血氧監測儀監測夜間血氧。
(6)、通過問診或藉助於量表工具對日間功能進行評估,排除其他損害日間功能的疾病。
(7)、針對日間思睡患者進行,結合問診篩查睡眠呼吸紊亂及其他睡眠障礙。
(8)、在首次系統評估前最好由患者和家人協助完成為期2周的睡眠日記,記錄每日上床時間,估計睡眠潛伏期,記錄夜間覺醒次數以及每次覺醒的時間,記錄從上床開始到起床之間的總卧床時間,根據早晨覺醒時間估計實際睡眠時間,計算睡眠效率(即實際睡眠時間/卧床時間×100%),記錄夜間異常症狀(異常呼吸、行為和運動等),日間精力與社會功能受影響的程度,午休情況。日間用葯情況和自我體驗。
(二)、.量表測評。
(1)、病史的系統回顧:推薦使用《康奈爾健康指數》進行半定量的病史及現狀回顧,獲得相關軀體和情緒方面的基本數據支持證據。
(2)、睡眠質量量表評估:失眠嚴重程度指數;匹茨堡睡眠指數;疲勞嚴重程度量表;生活質量問卷;睡眠信念和態度問卷,Epworth思睡量表評估。
(3)、情緒包括自評與他評失眠相關測評量表:Beck;抑鬱量表;狀態特質焦慮問卷。
(三)、認知功能評估。
注意功能評估推薦使用IVA-CPT;記憶功能推薦使用韋氏記憶量表。
(四)、客觀評估。
失眠患者對睡眠狀況的自我評估更容易出現偏差,必要時需採取客觀評估手段進行甄別。
(1)、睡眠監測整夜多導睡眠圖(PSG)主要用於睡眠障礙的評估和鑒別診斷。對慢性失眠患者鑒別診斷時可以進行PSG評估。多次睡眠潛伏期試驗用於發作性睡病和日間睡眠過度等疾病的診斷與鑒別診斷。體動記錄儀可以在無PSG監測條件時作為替代手段評估患者夜間總睡眠時間和睡眠模式。指脈血氧監測可以了解睡眠過程中血氧情況,在治療前後都應該進行,治療前主要用於診斷是否存在睡眠過程中缺氧,治療中主要判斷葯物對睡眠過程中呼吸的影響。
(2)、邊緣系統穩定性檢查事件相關誘發電位檢查是可以為情緒和認知功能障礙診斷提供客觀指標。神經功能影像學為失眠的診斷和鑒別診斷開拓嶄新的領域,囿於設備昂貴,在臨床實踐中尚無法推廣。
(3)、病因學排除檢查因為睡眠疾病的發生常常和內分泌功能、腫瘤、糖尿病和心血管病相關,所以建議進行甲狀腺功能檢查、性激素水平檢查、腫瘤標記物檢查、血糖檢查、動態心電圖夜間心率變異性分析。部分患者需要進行頭部影像學檢查。
Ⅵ 兒童抽動症掛什麼科
我兒子一直很活潑,最近不知道什麼情況,我發現他眼睛總是眨的很厲害,後來,嘴巴和脖子感覺抽動的也很厲害,很擔心就送他卻醫院做了檢查,醫生說是抽動症。今天讓我來和大家學習下兒童抽動症掛什麼科。
1. 第一:抽動障礙是起病於兒童或青少年時期,以不自主的、反復的、快速的一個或多個部位的運動抽動和/或發聲抽動為主要特徵的一組綜合征。包括短暫性抽動障礙、慢性運動或發聲抽動障礙、發聲與多種運動。
2. 第二:應該是屬於神經內科的。可有抽搐、眨眼睛、噘嘴巴、裝鬼臉、臉部扭曲、聳肩膀、搖頭晃腦等症狀。可服用九味解痙顆粒調理的。 如果排除癲癇就需要看看精神科或者腦外科,排除是否有腦部腫瘤壓迫引起。
3. 第三:抽動症屬於兒童精神科,你的孩子應該是有抽動症的傾向,可以早日帶孩子去醫院做治療,確定,對症治療。小孩抽動症大部分患兒可以自愈,但有一部分小孩抽動症患兒隨著時間的推移,抽動部位增加,出現各種形態奇特的復雜性抽動。
注意事項
孩子是每個個家庭的核心,所以孩子的成長是我們家長最重視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如果確診是抽動症盡快的積極治療,葯物治療的同時配合家長對孩子的心理輔導以免有心理發育障礙。
Ⅶ 小孩不說話看兒童醫院哪個科,三歲和三歲半寶寶不說話掛什麼科
兒童不說話不與人交流,作為父母的我們當然會很焦慮很著急,那我們應該怎麼辦,在我們手足無措的時候,醫生就是我們最好的幫手。那小孩兒童不說話需要看兒童醫院哪個科,三歲和三歲半寶寶不說話掛什麼科?下面就給寶爸寶媽們科普一下。
三歲的小兒不說話這種情況需要到兒童保健科掛號就診,或者是到耳鼻喉科掛號就診以及神經內科掛號就診,有很多的原因以及身體疾病,都會引起兒童不說話的症狀。比較常見的原因是由於兒童患有聽力功能障礙這種疾病,在日常的生活當中孩子不說話不與人交流,還有些小孩是由於患有舌帶發育不完善,也會出現不說話的症狀,甚至有些孩子是由於患有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比如患有腦癱,也會表現為不說話的症狀。
所以兒童不說話一定要通過詳細的檢查,查明具體的原因,才能夠針對性的治療和干預。在日常的生活當中,寶爸寶媽們要多陪伴在孩子身邊,多與寶貝交流和玩耍,一定要生活在良好的環境當中,營造交流環境,陪伴是幫助孩子的最好的辦法,一定要避免孩子受到驚嚇。
Ⅷ 兩個月寶寶哭鬧老是不睡覺怎麼辦
如果你家寶寶是白天睡得好,晚上就會吵鬧一點的,你多抱著哄一下吧,也有可能是寶寶肚子疼的,你用手搓熱了幫寶寶順時針方向按摩下腹部,喂一點白開水喝,還是要喂飽寶寶的哦,寶寶總是睡不踏實可以補充點魚肝油吃的了。
Ⅸ 小孩走路斜這走。醫生說讓去 小兒神經科看看。
這個情況是需要去小兒神經內科看看。必要時可以做個頭顱的核磁共振成像看看。
Ⅹ 嬰兒痙攣症是怎麼回事
本症又稱west綜合征,是嬰兒時期所特有的一種癲癇,發病年齡較早,具有特殊的痙攣形式,90%伴有明顯的智力、體力發育障礙。腦炎、產傷、腦外傷為常見病因,男性多於女性,發病時間是從出生後幾天至30個月,其中以3~9個月佔多數,4~6月為高峰。 本病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三種形式: (1)鞠躬樣痙攣:其表現為突然發作的短暫的全身肌肉痙攣,頸、軀乾和腿彎曲、內收或外展,雙臂向前向外急伸呈擁抱狀; (2)點頭樣痙攣:出現點頭樣發作; (3)閃電樣痙攣:持續時間非常短,平時若不注意則很難發現。 嬰兒痙攣症發作的表現有5個特點: (1)單個發作時間短,發作一次為2~10秒; (2)全身尤其是頭部和上半身向前屈曲; (3)發作次數頻繁,一日多發,每次發作可連續多次甚至數十次; (4)發作時間通常是在剛入睡或剛醒而意識尚處於朦朧狀態時,可伴有意識喪失、出汗、面部青紫及疲睏嗜睡; (5)發作期腦電圖表現不一,發作間期則多為特徵性高峰節律紊亂。 本症多在1歲半內停止,發作停止後,部分演變成其他類型的發作,90%以上患兒的智力、運動發育落後,治療以激素的療效較好。 你所講症狀來分析,你兒子的表現可能為肌陣攣,引起肌陣攣的原因很多,癲癇(包括嬰兒痙攣症)、小腦性共濟失調、低鈣血症和一些代謝性疾病均可能出現肌陣攣。在嬰幼兒時期,由於神經系統發育尚不完善,可能出現一過性肌陣攣。正常兒童在睡眠時也可能肌陣攣,此不屬於病態。 癲癇及嬰兒痙攣症等疾病引起的肌陣攣,一般在腦電圖檢查時有癲癇性放電。嬰兒痙攣症的腦電圖檢查,表現有特徵性放電。如果肌陣攣頻繁發作,而普通腦電圖檢查正常,可以進行24小時動態腦電監護,以提高癲癇性放電檢出率。還可做視頻腦電圖檢查,以便排除假性癲癇。值得一提的是,腦電圖檢查屬於無創傷性檢查,家長不必有顧慮。 如果孩子肌陣攣發作用單用維生素B6就可,有可能是維生素B6缺乏症或維生素B6依賴症。 患肌陣攣的孩子首先要明確其病因,特別是應確定是否為癲癇。因此孩子出現肌陣攣,應該找小兒神經專科醫師就診,如果確診為癲癇,就應遵照醫囑進行正規抗癲癇治療。 如果確診為維生素B6缺乏症或維生素B6依賴症,只要補充維生素B6就可以了,長期使用無明顯毒副作用。有一種情況是孩子或哺乳期婦女因為飲食不當,導致維生素B6攝入不足,只要調整食物就可以糾正。 單憑肌陣攣發作,很難確定是否有後遺症,要視具體的病因。一般來說,癲癇治病不及時或不正規治療,可能發生腦損傷和後遺症。嬰兒痙攣症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癲癇,治療相對困難一些,只有5%~10%的孩子可以治癒。肌陣攣對孩子智力的影響也要看其病因,需要定期找醫師進行測試和評價。 嬰兒痙攣症怎樣治療? 嬰兒痙攣症是嬰兒時期特有的—種癲癇,多數是因腦部器質病變或遺傳代謝性疾病所起,預後差。有90%的病人有智力和體力發育明顯障礙,這是癲癇中最難治療的一種類型: 葯物治療有: ①激素:(ACTH)1日25μ~40μ,肌注半月後改為強的松1日2mg/kg,服用4周後,痙攣停止,可按1周2.5mg減量,直至開始量的1/2,然後以更小量維持。—種激素大劑量無效時,應改換其他制劑。 ②丙戊酸類有一定的療效,顯效快,副作用少,但葯量較大。 ③Vigabatrin是一種廣譜的抗癲癇新葯,是選擇性轉氨酶抑制劑,易透過血腦屏障,能使全腦GABA(抑制性神經遞質)濃度升高,毒性小,是—個非蛋白結構,不誘導肝代謝之化合物,原型排於尿中,據1991年世界癲癇會議記載,本葯治療是癲癇治療的新紀元。據對照治療報告,約50%的病例發作減少50%,部分性發作優於全身性發作,長期治療,療效不減。 Ehironc氏對70例難治性嬰兒痙攣症的嬰幼兒,包括47個嬰兒,在常規使用抗癲癇治療的基本上再加上Vigabatrin,所有病人在以前用葯(包括皮質甾醇咪嗪、苯二氮類和丙戊酸鈉)治療時,療效不佳。2個病人因不能耐受Vigabatrin(低血壓或高血壓),在療效評價前退出,餘下68個病人中29人(41%)痙攣完全控制,46人(超過50%)痙攣發生降低,其中結節性硬化的效果最佳。70個病人中52人服後無毒副作用,治療開始階段常見的副作用是嗜睡、低血壓、體重增加、興奮、失眠,這些通常是短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