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冢專科是什麼意思
1. 寶冢歌劇團的寶冢專科
過去主演經驗者 男役備注娘役備注天津乙女 1980年在團去世、元劇團理事、元月組TOPSTAR 加茂さくら 1971年退團、元雪組TOP娘役 神代錦 1989年在團去世、元劇團理事、元星組TOPSTAR 高宮沙千 1979年退團、元雪組TOP娘役 春日野八千代 2012年在團去世、元劇團名譽理事、元星組·雪組·花組TOPSTAR 上原まり 1981年退團、元花組TOP娘役 壽美花代 1963年退團、元星組TOPSTAR 檀れい(檀麗) 2005年退團、元月組·星組TOP娘役 淀かほる 1966年退團、元花組TOPSTAR 遠野あすか(遠野飛鳥) 2009年退團、元星組TOP娘役 那智わたる 1968年退團、元星組TOPSTAR 真帆志ぶき 1975年退團、元雪組TOPSTAR 上月晃 1970年退團、元星組TOPSTAR 南原美佐保 1971年退團、元星組TOPSTAR 鳳蘭 1979年退團、元星組TOPSTAR 榛名由梨 1988年退團、元花組·月組TOPSTAR
2. 寶冢是什麼意思.在電視里看到說寶冢, 插花, 茶道是日本女子必須掌握的三種技能!
寶冢歌劇團
創建於1913年(大正2年),距今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該劇團最大的特色就是這里的演員都是女性。所以很自然歌劇中的男性角色都是由女性扮演。寶冢的演員都是接受過嚴格的演出技巧訓練以及適應她們高社會地位的禮儀訓練。她們都是1913年成立的寶冢音樂學校的歷屆畢業生。目前劇團成員有近400人,包括花、月、雪、星、宙5個演出組及1個專科。公演採取5組輪流公演的方式,根據公演場地的不同,包括寶冢大劇場公演,東京寶冢劇場公演、寶冢Bowhall劇場公演、特別公演、地方公演、Dinner show、Theater Drama City公演等等。從日本傳統劇目到歐美歌劇、輕歌劇,其演出內容包羅萬象。寶冢歌劇團是日本最著名的表演團體,經多次的海外亮相以後,該團在世界上也獲得了很高的聲譽。
說到寶冢的出身那要追溯到100年前的1910年(明治43年)。1910年,從大阪梅田到寶冢的箕面有馬電車軌道(現阪急電鐵寶冢主幹線)開始通車使用了。當時的社長小林一三為招攬乘客,翌年(1911年)在終點站的寶冢設立了「寶冢新溫泉」游樂園。1913年7月15日他又組建了「寶冢歌唱隊」,也就是現寶冢歌劇團的前身。當時,寶冢歌唱隊由16名學生組成,後在同年末又招入4名成員,並改名「寶冢少女歌劇養成會」。該養成會採納音樂家安藤弘夫婦的建議,從此把重點從演唱轉為以歌劇為主。1914年4月寶冢少女歌劇養成會在用游泳池改建成的樂園劇場(Paradise劇場)舉行了首次公演,這也是寶冢歌劇團史上的首次公演。1940年該團正式更名為寶冢歌劇團,並且分成4個演出組:花組、月組、雪組和星組,以及一個專科,主要在大阪的主劇場和寶冢大劇場進行演出。1998年,寶冢有增設了第五個演出組、宙組。
寶冢歌劇團是首先將revue(時事諷刺劇)引進日本的演出團體。上演於1927年的《夢巴黎》,宣布了時事諷刺劇時代的到來。而且寶冢所有的演員都是女性,這使它在世界同行中獨樹一幟。
1938年,寶冢在歐洲進行了它的第一場海外公演,隨後它陸續獲得了來自美國、加拿大、中國和其他很多國家的贊賞。此外,寶冢還引進了一些百老匯的音樂劇、如《西部故事》,還有世界經典名著劇目、如《飄》。1974年,寶冢又以《凡爾賽玫瑰》一劇,在日本引起極大的轟動。而且在之後的二十年間寶冢先後三度將《凡爾賽玫瑰》改編並重搬上舞台,並次次博得觀眾們的熱烈歡迎。《凡爾賽玫瑰》成了寶冢歌劇團最受歡迎的歌劇代表作,因此大阪寶冢大劇場前還立起了該劇的塑像
3. 寶冢為什麼會變成生徒大都家裡非富即貴的情況
因為普通人真的耗不起。
早期的確有一部分普通家庭的孩子,比如月組元TOP真琴翼,但現在越來越少,因為這幾年大部分考入寶冢的都是從小就在專門的培訓班培訓(早期的非專門培訓班出來考中的比例也不低)。
學費什麼的還好說,後期入團以後早期工資低的令人發指(天海佑希當時就被人說打零工都賺的多,天海可是寶冢80年以來晉升最快的了)。
還有各項自己要花的花費(比如假發,男役的袖口,娘役的項鏈和首飾;有時候劇里演夫妻或男女朋友,男役還得給娘役送各種禮物,比如戒指什麼的),各項花費加起來,如果沒有fan的支援,只能靠家裡了(天海當年入團後很長時間,還得靠家裡給生活費)。
置於退團之後,top和重協們還好說,東寶音樂劇里常見,也有不少客串電視劇的,其他的人基本就要靠家裡或者再次進修了,又是一筆費用,普通家庭很難擔負,而且就目前來看,以後普通家庭出身的寶冢生徒估計會越來越少。
寶冢歌劇團(Takarazuka Revue Company)是1914年(大正三年)由日本阪急企業創始人小林一三創立的大型歌舞劇團,本部位於兵庫縣寶冢市的寶冢大劇場,團員全部為未婚的女性。
從1913年(大正二年)開始招收團員時起,最初的寶冢歌劇團僅僅是一個有著20名少女的巡迴演出「歌唱隊」;一百多年後的如今,它已經成為擁有成員400餘名、畢業生4000餘名、在全日本乃至世界都享有盛名的大型舞台表演團體。也是全世界演出回數最多的歌舞劇團。
歌劇團的組別有「花、月、雪、星、宙」五組。另有由技藝精湛的資深團員所組成的「專科」,專科演員不屬於任何一組,而是以「特別演出」的方式支援各組的演出。其中花組與月組是1921年以來便存在的元老,而宙組則是1998年才誕生的新丁。
各組的特色各有不同,歌舞之花、戲劇之月、和物之雪、扮裝之星、年輕之宙為各組傳統定位,不過近年來已日漸式微,擁有了新的特色。
每組由一對TOP STAR和50~80左右生徒組成。各組代表色為:花組——粉色,月組——黃色,雪組——綠色,星組——藍色,宙組——紫色。
以華麗、細膩的視覺效果為主,再加之女性扮演男性所特有的優雅與俊朗,同時堅持「清純、端莊、優美(清く 正しく 美しく)」的座右銘,形成了一種獨特而富有魅力的演劇文化與女性文化。寶冢歌劇的演出劇目數量繁多,范圍也十分廣泛。
4. 為什麼寶冢要分好幾組呢有區別嗎
最開始的寶冢是沒有分組的,
1921年第一次出現了「花組」與「月組」的名稱,
1933年花月雪星四組確立,一直到1998年第五組宙組的產生,
都是因為隨著生徒數量的不斷增加,要合理分配公演周期之故。
組別數量變多,各組每年輪到的大劇場公演數就變少,
一是可以適當增加生徒們休養的私人時間,
二是可以在不出演大劇場的時候更多地增加小劇場或者其他劇場的公演。
博多座公演、日生公演、梅田公演等等都是近年增加成為寶冢固定公演的演出。
各組的風格和特點隨著時間的變化有所不同,
曾經的舞之花戲劇之月等等稱謂早已日漸式微。
現在各組的風格比起「組」來說,更倚重於TOP夫婦的風格。
將來依舊有無限變化的可能性,需要靠觀眾自己的眼睛去感受。
專科與花月雪星宙不同,幾乎全部都是由年齡比較大的生徒組成。也有一部分專科生是擁有一技之長比如聲樂或者日舞。
她們機動插入各組公演中,往往出演主要角色的父母長輩。
2000年突然出現、由當時的各組二三番手組成的「新專科」已經隨著STAR們的組替和退團消失了。
現在唯一僅存的STAR專科生是元雪組TOP轟悠。
5. 寶冢專科可以結婚
寶冢專科不可以結婚。寶冢的女演員被禁止結婚,甚至談戀愛都不允許,一旦違紀立即開除。寶冢歌劇團為日本的一個大型表演團體,其成員全部是未婚女性,男角也是由女性反串演出的,結婚即意味著需要離開劇團。
6. 寶冢前夜祭是什麼
寶冢前夜祭:大事件與公開活動之前的一種宣傳,有點類似預告篇的東西,通常包括製作者訪談和一些預告影像。
寶冢
PART1:
先搬運一下網路(我覺得挺全得了)
專科:專科內分為新、老兩組,老專科基本上都是在演出中扮演「父、母、叔、姨」的老演員。
新專科(已解體):基本上是由有一定實力的成熟演員構成,往往會去各組協同演出擔任重要角色(中國的FANS多稱之為「插花」或者「空降」)。
生徒:寶冢STAR自寶冢音樂學校之學生至各組TOP STAR皆稱為生徒,亦即學生之意。
上級生/下級生:所謂寶冢即可為一學校團體,因此有練習室=教室;導演=老師;演出=學生等說法。比較之下學姐即為上級生,學妹即為下級生。的確,一般理解上、下級生是上面這樣的意思。不過按照管理的意思:下級生泛指研一至研七的生徒,這一種類生徒與寶冢是僱傭關系(即有一定的底薪),也就是包薪制。上級生泛指研七以上的生徒,這一種類是以合約形式聘僱。
愛稱:寶冢生徒各自為自己所取之昵稱。所以大家會發現同一個人的名字好幾種叫法的情況。同組中生徒所用愛稱有重覆之情況,則由下級生的一方自行更改。
男役:反串男性角色之寶冢生徒。
女役:原為男役卻安排演女性角色者即為女役。
娘役:擔任女性角色之寶冢生徒。
OG:全稱是old girl,指的是已經退團的前寶冢演員。在團的則被稱為生徒或者現役間奴。事實上就算從音樂學校畢業了,只要還在團就仍然是學生,從學校畢業進入劇團被分配到各組之後就算是研究生的感覺,所以常常可以看到說某位star已經研十幾了之類的,所以退團也稱為畢業。
公演:一個劇目的正式對外演出。每次公演會由一整組成員和專科之生徒於寶冢大劇場上演1月後轉到東京寶冢大劇場再上演一個月。公演內容一般包括:一個半小時的正劇部分和50分鍾左右的SHOW部分,各自有自己的主題。
大初日:每次公演的第一日。
千秋樂:每次公演的最終日。
逸翁:即寶冢創始人小林一三的雅號。
振付:即編排舞蹈的人,寶冢比較著名的振付家有羽山紀代美。
名場面:著名的,出色的,有紀念意義與記錄價值的某些場景與片段。
稽古:即為中文之練習、排練。
香盤:在稽古集合日當天所公布的角色分配表。橫列依照演出者之學年及成績順序排列;縱列依照演出者場數排列。如此在哪一場有誰需出場均可一目瞭然。
銀橋:位於樂隊前方狹長的舞台,於昭和6年初次啟用;這是為了拉近與觀眾距離的設計,寬度約120公分,演出者背負大型羽毛,排列於銀橋上演出, 予人華麗眩目的感覺。早年於舞台上方另有一做座稱為「金橋」的設備,如今已不使用。
大階段:在MonParis中出次登場時是16階,則有26階,高4.29公尺,腳底可踏之長度為23公分,平時收成平面置於舞台後方可做背景電光效果,推出固定為階梯之時間為2分20秒。
花道:以前是指由舞台延伸至劇場的兩條長型過道式舞台,也是為了可以拉近與觀眾距離和增加舞台層次感的設置。大家口中的「花道」一般是指TOP卒業退團時手捧白花與FANS們揮別致意的那條劇場門外的著名小道。
BOW:是寶冢BOW HALL,位於兵庫縣寶冢市,在寶冢大劇場旁邊修建的小劇場,專門用於提攜新人之用。
初舞台:自寶冢音樂學校畢業之生徒,入團後第一次公演(主要是跳舞)以Line的形式繞行銀橋,並在開演前或在節目中排入「初舞台生口上」向觀眾自我介紹。
前披:就是先行披露。是一個top初登場的第一個正式劇。這一個不是在大劇場上演,而是在其他劇場(例:梅田藝術劇場、日本青年館、中日劇場)上演。由於在大劇場上演的劇才叫披露目,這一個由top熱身的劇就叫做"先行披露"。
披露目:准TOP STAR成為TOP STAR之後第一部大劇場公演。
新人公演:每一公演皆有一日由研7(入團7年者)以下的生徒演出與本公演同樣的戲碼,給予新人成名及累積經驗的機會,由1952年8月雪組的「花之響宴」開始。
告別目:即退團作,TOP退團前的最後一次大劇場公演。
再見秀:トップ退團公演時,千秋樂(公演的最後一天)或是前樂(千秋樂的前一天),正式公演完了以後特別幫トップ上演一場特殊的秀,回顧這個トップ任內重要的作品,歡送トップ退團。第一個再見秀是由1963年的明石照子(雪組)開始的。
TCA/TMP:TCA在95年之前都稱作TMP。Takarazuka Creative Arts 亦是寶冢現時在出版DVD及屬下經理人公司所用的名字。也可以簡單理解為「寶冢出品」。精準一點來說,TCA是一個總稱:屬下有歌劇團,Skystage,經理人公司及一些非劇團演藝製作(和央的07年1月演唱會及朝海的Primary Color都是由TCA製作)。還有一種解釋就是「各組大匯演」,是劇團每年一度的takarajennu的祭典,各組star們雲集出演的特別公演,相似於團慶。(作者補充:簡稱村晚)
Skystage:寶冢旗下的專屬電視台之名稱。(作者補充:在日需要付費觀看,你有想看的劇目可以閑魚找代錄)
前夜祭:大事件與公開活動之前的一種宣傳,有點類似預告篇的東西,通常包括製作者訪談和一些預告影像。
全擦:即全國巡演。
樂屋:就是「後台」的日文直譯。
路線內/線路外:線路內就是指風格符合寶冢傳統要求的的生徒。路線外自然就是風格比較歪,不見得不好,但是不太正統。
傳統娘:指形態嫵媚,容貌清秀,氣勢上不能壓過夫君但又不能被忽視,而且得是媳婦臉的娘役。
初代目:劇團第一次公演的劇目。以此類推第2次3次再度公演相同的劇目,就稱為這個劇目的二代目,三代目。
開幕時演出者亮相:在幕開啟的瞬間,演出者必須確實就定位,因此後台經常可看見演出者為了趕著登場在幕後慌忙奔跑的畫面。
歌姬:在寶冢用語中則泛指在謝幕時第一位步下大階段中央的領唱歌手,多以娘役擔任此一要務,主要講求卓越的歌唱能力。
Line Dance:即為康康舞(大腿舞),自昭和2年「Mon.Paris」初次登場以來被視為寶冢歌劇的象徵之一,通常以下級生的3、40人組成;過去亦有由126人所組成的紀錄〔昭和61年星組的「Revue交響樂」〕。(作者補充:簡稱為初舞台)
Parade:一場公演即將結束時全體依地位走下大階段之繞場謝幕。
DC:即Dancing Crazy,是TCA旗下的幾位OG共和的一場以舞蹈為主的演出的名稱。
斜面舞台:這是將舞台整個傾斜像蔬菜賣店的展示台一樣,為了使觀眾能看見舞台深處的演出所使用的裝置。
球鏡:是指舞台上方吊著的鏡面旋轉球,可以製造出劇場內星光流動的視覺效果。
年賀式:每年一月一日的早上集合生徒、幹部及劇團關系者在教室中所舉行的祝賀新年儀式。
大運會:就是寶冢80和90周年紀念的時候整個劇團舉行的一場大型運動會(各組的表演和比賽),應該是每十年一次。
堇花密碼:寶冢姑娘們的年齡,基本已經大公開了,曾經是很神秘的。
大羽根:公演完畢謝幕之前,演員們最後亮相時或做交代式時所背負的一種華麗裝飾,一般地位越高羽毛越華麗。
PART2:作者自己瞎寫
相手役:對於top男役來說,同組top娘役就是他的相手役;對於top娘來說,同組的top男役就是她的相手役。通俗來講就是演對方愛人的角色。
控比:可以理解為夫婦的意思。舉個栗子:蜜棗控比就可以理解為蜜棗這一對「夫婦」
親戚關系:你可能總聽到一些巨巨說,誰誰誰是誰誰誰的兒子,舉個栗子:棗子是少爺的兒子,是因為棗在新人公演裡面拿了少爺本役的角色。同理,棗的相手役蜜柚,就是少爺的兒媳婦。
一作退:就是top在位期間非常短,只出演了一個作品就退團了。典型的有bun,查理,卡西等。
××上手:如果說歌上手,就是歌唱的非常好,游刃有餘,典型的還有舞上手、芝居上手;以及衍生出來的顏藝上手、吻上手hhh。
芝居:可以理解為演技。
顏藝:是指人物在某些情況下面部表情極度扭曲的樣子
7. 寶冢歌劇團的組成模式
除專科演員外,全劇團演員被分配至五個組,每組各有兩名負責飾演所有大劇場作品中男女主角的演員,分別稱為TOP STAR及娘役TOP STAR(亦稱主演男役及主演娘役)。
主演男役以下通常有一名二番手男役明星,在劇中演出僅次於TOP地位的第二男角(准TOP STAR或二番手),接下來也可能依序有三番手、四番手等,越往下越沒有明顯順序。娘役除主演娘役外並沒有明顯的排名順序,僅略分為TOP娘役候補的若手明星娘役及年資較高,演出時戲份較吃重的別格女役。
組長及副組長是負責該組相關行政事務的重要成員,雖然不見得在戲劇中擔任重要的角色,但對整組運作來說是不可缺的人物。依慣例均由各組年資最長及次長的成員擔任,早期偶有TOP STAR兼任組長的情況出現,不過為了減輕TOP的負擔,現在已不再有此情況出現。
除此之外尚有其他擔任重要配角的明星演員。而曾擔任過新人公演主演的演員,則有機會隨著年資和機運升任為TOP STAR。從新人公演制度開始實施後,擔任TOP的必要條件之一就是曾經擔任過新人公演主演。唯一的例外是2002年的主演男役朝海ひかる。但就算如此,劇團也還是在2000年凱旋門大劇場公演時為她安排了一場名為役替公演、被視為補足新人公演條件的公演。
自上世紀70年代之後,寶冢歌劇各組的主演在任期內是固定的,並不會因為不同的劇目變化,一般男役在入團後十年後才開始有可能成為大劇場的主演男役,而娘役則視資質而言,有可能從入團第二年開始就成為主演。當下各組的主演男役以及主演娘役為:
寶冢花組:明日海りお(明日海里奧)、花乃まりあ(花乃真里亞);
寶冢月組:龍真咲、愛希 れいか(愛希禮夏) ;
寶冢雪組:早霧せいな(早霧聖奈)、咲妃みゆ(咲妃美優);
寶冢星組:北翔海莉、妃海風;
寶冢宙組:朝夏まなと(朝夏愛人)、実咲凜音;
寶冢專科:劇團理事——轟悠、松本悠理。
寶冢歌劇團擁有專屬的演出劇場——寶冢大劇場(位於寶冢市)和東京寶冢劇場(位於東京都)。這是寶冢歌劇最主要的表演場所,每年都有數以萬計的觀眾來到寶冢與東京「朝聖」。除此之外還有寶冢BOWHALL、中日劇場、梅田劇場、博多座、日本青年館、日生劇場以及全國巡演等不同級別的演出。其中寶冢大劇場、東京寶冢劇場是只有每組的主演男役才有資格主演的場所,中日、梅田以及日生等也可以由男二號主演,而BOWHALL在1997年以後則是以主演男役以外的男役為主,以鍛煉為目的的舞台。
8. 寶冢歌劇團的劇團特色
寶冢歌劇團是首先將revue(時事諷刺劇)引進日本的演出團體。上演於1927年的《夢巴黎》,宣布了時事諷刺劇時代的到來。而且寶冢所有的演員都是女性,這使它在世界同行中獨樹一幟。
1938年,寶冢在歐洲進行了它的第一場海外公演,隨後它陸續獲得了來自美國、加拿大、中國和其他很多國家的贊賞。此外,寶冢還引進了一些百老匯的音樂劇、如《西部故事》,還有世界經典名著劇目、如《飄》。1974年,寶冢又以《凡爾賽玫瑰》一劇,在日本引起極大的轟動。而且在之後的二十年間寶冢先後三度將《凡爾賽玫瑰》改編並重搬上舞台,並次次博得觀眾們的熱烈歡迎。《凡爾賽玫瑰》成了寶冢歌劇團最受歡迎的歌劇代表作,因此兵庫縣寶冢大劇場前還立起了該劇的塑像。 組建一個全女性的劇團
在1913年絕非易事。除了少數例外,如雜技演員,人們甚至從未聽說女性上台表演的事情。為了組建一個由家庭背景良好的女孩們構成的劇團,小林先建立了寶冢音樂學校,他宣布這是一個將女性培養成「賢妻良母」的教育機構,同時也在表演藝術方面訓練她們。學校的學生畢業後就成了歌劇團的演員。到現在,寶冢仍被視為一所學校,其成員也被當作學生。劇團的座右銘是「清く(純潔)、正しく(正派)、美しい(美麗)」。
寶冢是第一個將歌劇引入日本的劇團。20世紀初,當寶冢歌劇團誕生時,在日本的娛樂界佔主導地位的是日本傳統表演藝術,如歌舞伎和文樂。不過,寶冢歌劇團在喜歡新潮的大阪居民中受到歡迎,在首演十年後的1924年,劇團的知名度飆升,促使寶冢大劇場建成,這家專門的劇場可容納3000人。寶冢歌劇團的
所有台上表演者,包括男性角色,都是女演員,這是該劇團最大的特色,也是它享有盛名的主要原因之一。這些女演員扮演得如此逼真,許多人認為她們在表現男性魅力方面超越了男演員。這種由一個性別的演員扮演另一個性別的角色的做法,在歌舞伎中也有相反的表現,歌舞伎是一種全部由男演員表演的戲劇,其中扮演女性角色的男演員比真正的女人散發出更多的女性魅力。寶冢歌劇團由小林一三建立於1913年,他也是阪急電鐵的建造者。小林想出興建娛樂設施的主意,目的是增加他的電車乘客人數。至於這個娛樂項目的地點,他選擇了寶冢,那時這里還只是一個擁有幾家溫泉小旅店的村莊。寶冢的全女班陣容,是開團時立下的規矩,而已經是劇團主動宣揚的一種特色。由寶冢女人扮演的男性,堅硬穩重的性格已經被消解,冷酷之餘多了許多溫柔,具有理想意味上的升華,這是許多日本女觀眾狂愛寶冢的主要原因。據說寶冢的男角訓練是十分艱苦的,一個男角必須經過10年時間才有可能擔任男主角。寶冢劇團要把女孩子訓練成行動如風、喊聲如鍾的武士,走路、吃飯、睡覺等等都要像男人一樣。 寶冢歌劇團成員的升遷管道,為明星制與學年成績制並行。戲劇演出等相關公開場合以明星制為主。其他時候則以學年成績制為重。
明星制度是劇團用來篩選主演明星的方式。所有入團未滿七年的演員,都必需參加新人公演的演出(指讓年資未滿七年的年輕演員演出大劇場公演的劇目)。劇團會在參加新人公演的演員中挑選適合的演員來擔任主要角色,其中飾演主演明星角色的的年輕演員稱為新人公演主役。擁有新人公演主役經驗的演員,劇團會視年資、受歡迎度等條件,讓她主演小劇場公演,藉以累積劇場主演經驗,之後才有可能升任至三番手、二番手、甚至主演明星。這個新公主役→小劇場主演→三番手~主演明星的過程,寶冢迷稱為明星路線(スター路線),依序此系統升遷的演員稱為路線明星(路線スター),相對者為非路線(路線外)。由於劇團的明星制度是屬於金字塔結構,因此有些路線明星會無法往上晉升而回歸一般的升遷制度,這種情況俗稱為掉出路線(路線落ち)。(※注意此為非官方用語,使用時請小心。)
通常一名路線演員由入團至升任主演男役需花十年以上的時間,而主演娘役大約為四年至八年,主要視當時的人事流動狀況而定。在劇團主演固定製成形後,最快就任的主演男役是天海祐希(1987年入團→1993年月組就任);主演娘役是黑木瞳(1981年入團→1982年月組就任)。最遲就任的主演男役是大空祐飛,約17年半(1992年入團→2009年就任);娘役則是渚あき,約13年半(1988年入團→2001年星組就任)。主演明星的在任期間長短亦有不同,近年來的任期多為二至四年(約四至六套大劇場作品),但也會因演員意願,劇團人事安排調節而有所增減。如原宙組主演娘役花總まり的任期就長達13年(1994雪組就任→2006年宙組退團)。其它任期較長的主演明星尚有和央ようか(約7年)、剣幸、こだま愛、麻乃佳世、白城あやか、月影瞳、春野壽美禮(約6年)。超短任期者則以高嶺ふぶき(389天),新專科制實施後的匠ひびき(221天)、絵麻緒ゆう&紺野まひる(221天)、貴城けい&紫城るい(219天)為代表。
學年成績制同日本企業年功序列制,入團演員最初均由戲分非常輕的龍套角色開始做起;若是同學年的成員,則視年度測驗的成績排名和舞台上實際的表現來決定。隨著年資的增加,出場的時間和戲份也會越多越重。各組年資最久的演員尚需擔任名為「組長」、「副組長」的行政職位,負責管理該組公演相關行政事宜。學年成績製表面上看來只是非路線人員角色的安排准則,實際上影響非常深遠,從海報上藝名的排列順序到後台的化妝台位置,都是依照學年成績順來決定。甚至連已退團生徒參加劇團相關者的婚喪喜慶或是劇團重大儀式時,也會依學年成績順為參考來排列座位先後順序。 專科:專科內分為新、老兩組,老專科基本上都是在演出中扮演「父、母、叔、姨」的老演員。新專科(已解體)基本上是由有一定實力的成熟演員構成,往往會去各組協同演出擔任重要角色(中國的FANS多稱之為「插花」或者「空降」)。生徒:寶冢STAR自寶冢音樂學校之學生至各組TOP STAR皆稱為生徒,亦即學生之意。
上級生/下級生:所謂寶冢即可為一學校團體,因此有練習室=教室;導演=老師;演出=學生等說法。比較之下學姐即為上級生,學妹即為下級生。的確,一般理解上、下級生是上面這樣的意思。不過按照管理的意思:下級生泛指研一至研七的生徒.這一種類生徒與寶冢是僱傭關系(即有一定的底薪),也就是包薪制。上級生泛指研七以上的生徒,這一種類是以合約形式聘僱。
愛稱:寶冢生徒各自為自己所取之暱稱。所以大家會發現同一個人的名字好幾種叫法的情況。同組中生徒所用愛稱有重覆之情況,則由下級生的一方自行更改。男役:反串男性角色之寶冢生徒。
女役:原為男役卻安排演女性角色者即為女役。娘役:擔任女性角色之寶冢生徒。
OG:全稱是old girl,指的是已經退團的前寶冢演員。在團的則被稱為生徒或者現役間奴。事實上就算從音樂學校畢業了,只要還在團就仍然是學生,從學校畢業進入劇團被分配到各組之後就算是研究生的感覺,所以常常可以看到說某位star已經研十幾了之類的,所以退團也稱為畢業。
公演:一個劇目的正式對外演出。每次公演會由一整組成員和專科之生徒於寶冢大劇場上演1月後轉致東京寶冢大劇場再上演一個月。公演內容一般包括:一個半小時的正劇部分和50分鍾左右的SHOW部分,各自有自己的主題。大初日:每次公演的第一日。千秋樂:每次公演的最終日。
逸翁:即寶冢創始人小林一三的雅號。振付:即編排舞蹈的人,寶冢比較著名的振付家有羽山紀代美。名場面:著名的,出色的,有紀念意義與記錄價值的某些場景與片段。稽古:即為中文之練習、排練。香盤:在稽古集合日當天所公布的角色分配表。橫列依照演出者之學年及成績順序排列;縱列依照演出者場數排列。如此在哪一場有誰需出場均可一目瞭然。銀橋:位於樂隊前方狹長的舞台,於昭和6年初次啟用;這是為了拉近與觀眾距 離的設計,寬度約120公分,演出者背負大型羽毛,排列於銀橋上演出, 予人華麗眩目的感覺。早年於舞台上方另有一做座稱為「金橋」的設備,如今已不使用。大階段:在MonParis中出次登場時是16階,現在則有26階,高4.29公尺,腳底可踏之長度為23公分,平時收成平面置於舞台後方可做背景電光效果,推出固定為階梯之時間為2分20秒。花道:以前是指由舞台延伸至劇場的兩條長型過道式舞台,也是為了可以拉近與觀眾距離和增加舞台層次感的設置。現在大家口中的「花道」一般是指TOP卒業退團時手捧白花與FANS們揮別致意的那條劇場門外的著名小道。BOW:是寶冢BOW HALL,位於兵庫縣寶冢市,在寶冢大劇場旁邊修建的小劇場,專門用於提攜新人之用。初舞台:自寶冢音樂學校畢業之生徒,入團後第一次公演(主要是跳舞)以Line的形式繞行銀橋,並在開演前或在節目中排入「初舞台生口上」向觀眾自我介紹。前披:就是先行披露。是一個top初登場的第一個正式劇。這一個不是在大劇場上演,而是在其他劇場(例:梅田藝術劇場、日本青年館、中日劇場)上演。由於在大劇場上演的劇才叫披露目,這一個由top熱身的劇就叫做先行披露。披露目:准TOP STAR成為TOP STAR之後第一部大劇場公演。新人公演:每一公演皆有一日由研7(入團7年者)以下的生徒演 出與本公演同樣的戲碼,給予新人成名及累積經驗的機會,由1952年8月雪組的「花之響宴」開始。告別目:即退團作,TOP退團前的最後一次大劇場公演。再見秀:トップ退團公演時,千秋樂(公演的最後一天)或是前樂(千秋樂的前一天),正式公演完了以後特別幫トップ上演一場特殊的秀,回顧這個トップ任內重要的作品,歡送トップ退團。第一個再見秀是由1963年的明石照子(雪組)開始的。TCA/TMP:TCA在95年之前都稱作TMP。Takarazuka Creative Arts 亦是現在寶冢現時在出版DVD及屬下經理人公司所用的名字。也可以簡單理解為「寶冢出品」。精準一點來說,TCA是一個總稱:屬下有歌劇團,Skystage,經理人公司及一些非劇團演藝製作(和央的07年1月演唱會及朝海的Primary Color都是由TCA製作)。還有一種解釋就是「各組大匯演」,是劇團每年一度的takarajennu的祭典,各組star們雲集出演的特別公演,相似於團慶。Skystage:寶冢旗下的專屬電視台之名稱。前夜祭:大事件與公開活動之前的一種宣傳,有點類似預告篇的東西,通常包括製作者訪談和一些預告影像。全擦:即全國巡演。樂屋:就是後台的日文直譯。路線內/線路外:線路內就是指風格符合寶冢傳統要求的的生徒。路線外自然就是風格比較歪,不見得不好,但是不太正統。
傳統娘:指形態嫵媚,容貌清秀,氣勢上不能壓過夫君但又不能被忽視,而且得是媳婦臉的娘役。初代目:劇團第一次公演的劇目。以此類推第2次3次再度公演相同的劇目,就稱為這個劇目的二代目,三代目。開幕時演出者亮相:在幕開啟的瞬間,演出者必須確實就定位,因此後台經常可看見演出者為了趕著登場在幕後慌忙奔跑的畫面。歌姬:在寶冢用語中則泛指在謝幕時第一位步下大階段中央的領唱歌手,多以娘役擔任此一要務,主要講求卓越的歌唱能力。Line Dance:即為康康舞(大腿舞),自昭和2年「Mon.Paris」初次登場以來被視為寶冢歌劇的象徵之一,通常以下級生的3、40人組成;過去亦有由126人所組成的紀錄〔昭和61年星組的「Revue交響樂」〕。Parade:一場公演即將結束時全體依地位走下大階段之繞場謝幕。DC:即Dancing Crazy,是TCA旗下的幾位OG共和的一場以舞蹈為主的演出的名稱。斜面舞台:這是將舞台整個傾斜像蔬菜賣店的展示台一樣,為了使觀眾能看見舞台深處的演出所使用的裝置。球鏡:是指舞台上方吊著的鏡面旋轉球,可以製造出劇場內星光流動的視覺效果。年賀式:每年一月一日的早上集合生徒、幹部及劇團關系者在教室中所舉行的祝賀新年儀式。大運會:就是寶冢80和90周年紀念的時候整個劇團舉行的一場大型運動會(各組的表演和比賽),應該是每十年一次。堇花密碼:寶冢姑娘們的年齡,現在基本已經大公開了,曾經是很神秘的。大羽根:公演完畢謝幕之前,演員們最後亮相時或做交代式時所背負的一種華麗裝飾,一般地位越高羽毛越華麗(寶冢「近代史」上有一位例外最不喜歡背大羽根的低調首席,TOP生涯中就正式背過一次(「百萬個夢」),她就是天海祐希)。
9. 寶冢top會去專科嗎
不會。還設有「專科」, 裡面都是已經決意將一生獻給寶冢和舞台的資深演員,寶冢歌劇團的演員均為女性,分為娘役和男役,男役的主演是top,同時「她的相手就是娘top」。
10. 寶冢馬蹄為什麼被轉去專科
寶冢馬蹄為什麼被轉去專科,正常人事調動,但顯得過於匆忙。開始震驚只有馬蹄這么快就去專科罷了,怎麼也讓她二番一年呀。
別罵永久輝,有些人忘記她的代言意義了嗎?
特別說明:馬蹄是因為喜歡寶冢,才去考音校。所以你們不用替她難過遺憾,就算去專科,馬蹄也是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