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康復本科畢業論文
1. 運動醫學畢業論文開題報告怎麼寫
運動醫學畢業論文可以寫很多題目的。開始也不懂,還是學長給的雅文網,有高手幫忙輕松多了,寫的《偏癱上肢復合運動康復訓練機器人的研製》
跨理論模型在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運動康復訓練中的應用研究
基於柔性外骨骼人機智能系統基礎理論及應用技術研究
推拿與運動康復結合治療腰肌勞損的療效觀察研究
踝部骨折術後運動康復的臨床研究
運動康復對(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影響的研究
可穿戴式三自由度踝足運動康復外骨骼系統研究與開發
運動康復對(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血漿BNP及醛固酮影響的研究
運動康復安全評定在成人肱骨遠端骨折中的臨床應用
運動康復對(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血管緊張素Ⅱ及內皮素-1影響的研究
運動康復對於肘關節骨折療效評價的臨床研究
基於產品語意學的背伸運動康復產品設計研究
肢體運動康復機的控制方法的研究和實現
桌面式上肢康復機器人控制研究
運動康復訓練對大鼠缺氧缺血性腦損傷後學習記憶的影響及可能機制研究
外骨骼上肢機器人運動康復虛擬現實訓練與評價研究
基於視頻運動捕捉的肢體康復虛擬現實系統的設計
在無創正壓通氣下進行運動康復鍛煉對穩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度患者干預效果的趨勢研究
運動康復安全評定在脛骨平台骨折中的臨床應用
教育和康復整合干預對腦癱兒童生活自理能力影響的個案研究
等張運動與第長運動對高血壓患者的心血管反應及脂蛋白代謝的影響
足下垂患者康復保健關鍵技術研究與實現
康復運動處方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腦卒中後早期運動訓練促進腦功能修復的作用及其機制研究
2. 跪求康復治療專業(骨科)畢業論文
這些選題你看下,自己去參考參考下,你是學這個專業的,應該看得懂。內
綜合性康復治療腦容血管意外偏癱60例臨床研究
康復治療在精神分裂症康復期患者中的應用評價
行為護理干預在小兒腦癱康復治療中的應用
社區康復治療對腦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影響
運動療法結合針灸用於小兒腦性癱瘓康復治療的臨床效果分析
外傷性周圍神經損傷患者早期綜合康復治療的臨床效果分析
運動訓練課程在康復治療技術專業開設的必要性的思考
PBL結合CBL教學模式在康復治療學本科教學中的應用探索
腦梗塞應用補陽還五湯聯合康復治療的效果探析
康復治療對急性腦梗死患者功能恢復的影響
慢性心力衰竭康復治療研究進展
試論腦中風所致偏癱的有效康復治療方法
臂叢神經損傷規范化康復治療的臨床研究
腦卒中肩—手綜合征康復治療30例體會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中醫康復治療
3. 康復醫學畢業論文什麼題目好寫呢
康復醫學畢業論文很多題目的,但是別抄襲哦。之前我也是不懂,弄了好久沒過,還是寢室哥們給的雅文網,很快就搞定了
全方位移動下肢康復機器人的運動控制方法研究
基於3-UPU並聯機構的下肢康復機器人研究
對穩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實施社區康復程序的臨床效果研究
社會工作者介入對社區首發精神分裂患者康復作用研究
全膝關節置換(TKA)術後連續股神經阻滯聯合關節周圍注射鎮痛及早期膝關節功能康復研究
康復花園景觀設計方法研究
貧困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問題研究
上海工傷康復研究
老年人手指康復產品設計研究
穿戴式下肢康復機器人動力學及控制系統研究
基於EON的上肢康復訓練系統研究與實現
基於sEMG信號的外骨骼式機器人上肢康復系統研究
康復景觀設計研究初探
長春市肢體殘疾人社區康復服務利用現狀及影響因素研究
人性化康復輪椅設計
我國小型公共空間中康復性花園營造的研究
針刺結合康復技術治療中風後肩關節半脫位臨床療效的觀察
康復新液促進高位肛周膿腫術後創面癒合的臨床研究
上肢外骨骼康復機器人控制系統研究
腦卒中患者社區康復的療效觀察
中西醫結合康復方案對腦卒中偏癱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
健身氣功八段錦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肺康復中的療效評價
宜賓市翠屏區東城街道殘疾人康復需求及影響因素分析
多功能助行機器人機構研究
足下垂患者康復保健關鍵技術研究與實現
基於肌電模式的中國手語識別研究及康復應用探索
優勢視角下成年智障人士康復的社會工作介入研究——以濟南市ZG康復中心為例
4. 弄篇體育本科生畢業論文
體育系本科生畢業論文撰寫說明
畢業論文是大學學習最後階段重要的綜合性訓練環節,是對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本專業實際問題能力的綜合考核,也是衡量學校教學質量的重要評價內容。為保證我系本科生畢業論文質量,依據學院《關於白城師范學院2008屆本科畢業學生畢業論文(設計)工作方案》,特製定《白城師范學院體育系本科生畢業論文撰寫規范》。
一、畢業論文的各組成部分與排列順序
本科畢業論文由封頁、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錄、正文、參考文獻、致謝等部分組成,並按前後順序排列,正文至致謝頁碼為阿拉伯數字。
(一) 封面:按學院統一要求
(二)中、英文摘要及關鍵詞:按學院統一要求
(三)主體部分:
包括引言、文獻綜述、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正文、結論與建議。
1.課題背景:提出研究的問題,並應闡述選題的目的及意義及價值,對本課題研究相關的國內外研究成果、進展情況進行歸納、提煉,提出存在的問題,並合乎科學的預見。
2.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理論類論文可只含有研究方法,具體、詳細,並體現出研究過程中所做的具體工作。
3.正文:是學位論文的主體。寫作內容應簡練、重點突出,符合本學科、專業的要求,不要敘述專業方面的常識性內容,各問題之間應密切聯系,形成一個整體。
4.結論與建議:結論是論文的收尾部分。結論是最終的,總體的結論,不是正文中各段的小結的簡單重復,結論應該准確、完整、明確、精煉。這一部分要對研究結果進行分析,加以綜合概括,引出基本結論。這部分要寫得簡要具體,層次清楚,見解獨到。不要妄下結論,要首尾貫一,成為一個嚴謹的、完善的邏輯構成。
示例:主體部分:
1緒論
1.1課題背景 提出研究的問題,闡述本研究課題的學術背景及其理論與實際意義
1.1.1
1.2文獻綜述 提煉、歸納相關領域的研究進展及成果、存在的不足或待深入研究的問題;
本研究課題的來源及主要研究內容。
5. 選擇運動康復專業畢業後可以獲得什麼學位
選擇運動康復專業畢業後可以獲得理學學士學位。
運動康復與健康專業是新興專的體育、健康和醫學交叉屬結合的前沿學科,2005年經國家教育部批准在全國醫學高等院校首次開設,彌補了我國健身康復人才緊缺的局面。本專業是適應社會對健康及康復的需求而設立的體育與醫學交叉的新專業,主要研究運動與健康的關系。
本專業培養適應現代發展需要,在初步掌握運動人體科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基本知識的基礎上,系統掌握運動康復與健康專業的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相關知識,成為具有一定發展潛力及創新精神、具有較強實踐能力的高級康復治療師。
6. 運動課程專業畢業時,畢業論文怎麼寫
課程論文一般是在某一課程結束後,授課教師會根據本學期課程內容給大家一些指定的話題,讓學生選擇其中一個,通過查閱相關文獻來寫一篇小論文。這類課程論文多限於本科生的選修課和大多數研究生課程!並且課程論文都是綜述類論文,不涉及具體的實驗!課程論文在此一定程度上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課程論文的目的就是檢驗大家對課程的學習狀況!
專業不同這個真心不太懂!作為寫過畢業論文的人稍稍說一下自己的心得吧。個人感覺像物理、化學等專業只能依據參考文獻和自己的實際操作才能寫出。至於體育類專業畢業論文應該偏文科一些吧。如果個人對這個專業有興趣,學習中不自覺的就會有很多心得,要想寫出個萬八千字的論文肯定不是問題。如果沒有太大興趣,就要多多的看文獻,自己有意識的去體驗總結。寫大學論文畢竟是每個大學生順理成章的事情,所以寫出論文並不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
7. 急需一篇關於體育康復理論的論文,可以總結各方面的,也可以是單方面的!救命啊
肩關節周圍炎的體育康復
肩關節周圍炎,又稱「五十肩」、「凍結
肩」、「漏肩風」、「肩凝症」等,是一種肩關
節周圍軟組織的無菌性炎症,屬中醫「肩
痹」、「肩凝」等范疇。體育康復療法以方法
簡易安全、療程短、療效好等特點,成為了
肩關節周圍炎的主要治療方法[1,2]。本文
就肩關節周圍炎的體育康復作用原理、分
期體育康復方法及注意事項進行了探討,
希望能更好地發揮肩關節周圍炎體育康
復的療效。
1肩關節周圍炎的病程
肩關節周圍炎的病程可進行數月至2
年左右,在不同程度中停止,疼痛消失,肩
關節的活動逐漸恢復。病期中若進行積極
的鍛煉及其他治療,則病程短,恢復亦
好。
2體育康復治療的作用原理
體育康復鍛煉可以改善肩關節局部
的血液循環,加強新陳代謝,緩解肌肉痙
攣,達到消炎止痛的效果。同時,可松解肩
關節周圍肌肉、韌帶及關節囊的粘連,恢
復肩關節的運動功能[3]。
3體育康復方法
積極有效的體育康復治療可以縮短
病程,加速痊癒,同時功能恢復也較完
好。不同病期的患者,治療方法、康復手段
各有側重不同[4~6]。
3.1疼痛期體育康復治療應以緩解疼
痛症狀和預防肩關節功能障礙為主要目
的,本期以主動活動為主。關節運動幅度
由小到大,要盡量達到最大的可能程度。
(1)仰卧位徒手肩活動患者於仰卧位,先
舉臂過頭、再外旋、然後內旋上臂、冠狀位
外展。重復10~20次,動作緩慢,幅度在
不引起明顯疼痛的范圍內要盡量大,此運
動動作簡單、強度小,一般在治療開始的
一、兩天內使用或作為以後的體育康復治
療的准備活動。(2)科德曼下垂擺動運動
體前屈90°,患肢下垂,向前後擺動,內外
擺動,然後作擺動畫圈。注意肌肉要鬆弛,
擺幅要由小到大。每次要擺動到手指微有
麻木感為止。若有高血壓,則體前屈不宜
過低。(3)原地雲手練習左雲手:身體轉向
左方,成左弓步,同時左手隨之經上前(高
不過眉)向左方按出;右手隨轉身亦經下
方(腹前)劃弧向左肩。右雲手反向進行,
左右連續運轉各10次稍休息,可重復2~
3遍。(4)臂環繞練習分腿直立,與肩同寬,
兩臂自然下垂。以肩為軸,兩臂向前、向後
環繞各10次,可重復2~3遍。(5)雙手托
天站位,雙手各指相交,自腹前徐徐抬起,
舉平後翻掌向前,並繼續上抬達最大限
度,保持片刻後,兩手分開,兩上肢向各側
劃弧落於體側,重復8~10次。(6)手指爬
牆運動:患者面對牆直立,距離約70cm,
患側臂稍屈前舉,手指貼於牆上。患臂隨
手指向上爬行而逐漸伸直手臂,當不能再
往上時,用手掌扶住牆,兩腿彎曲,向牆作
正面壓肩動作;然後換成側面做,動作同
上。正、側練習各重復3~5次。動作要慢,
關節活動幅度要大,可能出現輕度疼痛,
應盡量堅持。(7)沖拳練習兩膝微屈,分腿
站立與肩同寬,兩手握拳置於腰間,拳心
向上,左右手交替向前、向側作沖拳動作,
以上動作做4個8拍。(8)火棒運動分腿
直立與肩同寬,雙手持火棒自然下垂,兩
肩放鬆,左右臂分別向前下45°、向後下
45°,交替擺動連續做8個8拍;分腿直立
與肩同寬,雙手持火棒體前交叉,雙肩放
松,兩臂側擺至側平舉,還原成預備姿勢,
做8個8拍。
3.2凍結期本期體育康復以松解粘
連,滑利關節為主。鍛煉應主動、被動活動
相結合,增加器械動作和上肢肌肉力量練
習。每次30~40 min。(1)肋木運動患者雙
手握住正面肋木作下蹲,用體重拉患肢向
上舉直;患手側握肋木作下蹲,用體重拉
患肢向側上舉;雙手握住身後的肋木作挺
胸挺腹,牽拉患肢向後。各作4個8拍。
(2)木棍操雙腳開立同肩寬,雙手持棍與
肩同寬,經前上舉,同時抬頭挺胸,還原;
雙腳開立同肩寬,雙手持棍(掌心相對),
兩臂從體前交替擺至左右側平舉;雙腳開
立同肩寬,雙手靠攏於體後正握棍,屈肘
上提棍,還原;雙腳開立同肩寬,雙手相距
同肩寬於體後正握棍,用力後舉,同時稍
挺胸,還原;雙腳開立同肩寬,雙手體前持
棍與肩同寬,兩臂前平舉,右臂向下扭至
拳心向上,左臂向上扭至拳心向上,木棍
經垂直扭至體前成水平,還原至兩臂前平
舉,再反向扭臂;雙腳開立同肩寬,雙手體
前持棍與肩同寬,兩臂向右擺動45°,再向
左擺動45°,兩臂從右側經上舉向左饒環
至體前,反向繞環;雙腳開立同肩寬,雙手
體前持棍與肩同寬,兩臂經體前上舉,屈
臂,木棍置於頸後,同時稍挺胸,兩臂伸直
上舉,經體前下落還原。各節作4個8拍。
(3)滑車練習側拉:兩臂伸直側平舉握環,
然後上下拉繩;前拉:兩臂伸直握環前平
舉,然後上下拉繩;後拉:兩腿開立,健肢
於體前握環略高於肩,患肢於體後屈曲握
環,然後上下拉繩。各作4個8拍(4)橡皮
筋練習可作後拉橡皮筋、側拉橡皮筋、前
拉橡皮筋和劃臂練習。各作4個8拍。(5)
拉力器練習患者手握拉力器把手,面向拉
力器拉,背向反手拉。重量隨關節功能的
改善而增加,也可更換方向拉(上、下、外
展、內收等,既可訓練肩帶肌力,也可增大
肩關節的活動范圍。
3.3解凍期可根據功能情況,適度加
大鍛煉的強度和關節活動范圍,並注意增
加肩部肌肉的力量訓練。練習時間大約每
次40 min左右。
4注意事項
在進行肩關節炎的體育康復訓練時,
要遵守循序漸進、持之以恆、因人而異等
訓練原則。肩關節的活動幅度與范圍應該
逐漸增加,以不引起明顯疼痛為宜,要特
別注意肩關節的外展、外旋及內旋功能恢
復鍛煉。體育康復一定要根據病程選用相
應手段,疼痛期宜選用徒手練習為主,凍
結期可選用器械練習為主。器械練習時,
應事先作好准備活動,在身體有熱感之
後,才能開始練習,且一定要控制好運動
強度,以免產生新的損傷。作擺動練習時,
肌肉要盡量放鬆。作增加范圍的練習時,
動作要緩慢,達到全范圍。每次練習後,讓
患者作爬牆的測量,以增強病人鍛煉的信
心。每次鍛煉最後應增加伸展活動,堅持
作好放鬆活動。此外,應將體育康復訓練
與手法治療、葯物治療、封閉治療、針灸治
療、理療等其他肩關節周圍炎治療方法有
機的結合起來使用,以提高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田佳.中醫筋傷學[M].成都體育學院教
材委員會,1996.82~85
[2]曲綿域,高雲秋,簿鈞宗,等.實用運動醫
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82.343~
344
[3]體育保健學編寫組.體育保健學[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313~317
[4]李宗述.體育康復學[M].成都:四川教育出
版社,1995.205~211
[5]冉德洲.肩周炎的按摩和功能鍛煉[J].成都
體育學院學報,1981,7(1):85~89
[6]丁同英.按摩、體療治療肩周炎之我見[J].成
都體育學院學報,1994,1(增刊):21~22
(
8. 運動康復與健康畢業論文有哪些題目可寫,急!!月底就要交了
運動康復與健康的論文最好寫部位鍛煉與修復實驗方面的。
關於這方面研究的最新進專展和相關屬的論文題目可以看下 聞聞論文網的,我的碩士小論文就是求助聞聞論文的老師搞定的,真的是非常效率加專業,很快就給我了,論文的修改過程也很順利,投稿到錄用來回只用了一個多月, 比起同學發表的文章來說真的是超級速度了
9. 康復學畢業論文怎麼寫拜託各位了 3Q
淺談對中醫康復學的認識 康復醫學的出現與完善,標志著現代醫學的形成 與成熟,即醫學模式從單純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 理—社會醫學模式轉變。中醫康復學的概念是在20世 紀80年代後提出的。在中醫古籍中雖無康復醫學之名 稱,但有關康復醫療的內容則散見於大量的中醫文獻 中,中醫臨床學的許多內容也涉及到康復。中醫康復學 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已經成為時代的需要。 1 中醫康復學的形成 《黃帝內經》正式從醫 學角度來討論養生和康復問題,提出了養生康復的通 則,即調攝精神與形體,提高機體防病機能和適應外界 環境,避免外邪侵襲。三國時期華佗創編的「五禽戲」堪 稱運動療法的鼻祖,對防病健身,功能康復均有積極作 用。晉代皇甫謐、葛洪和南北朝時期的陶弘景等對葯 物、針灸、按摩、氣功等主要康復治療手段進行了總結。 隋代巢元方的《諸病源候論》對導引、氣功、按摩等進行 了較為詳盡的論述,並認識到康復治療與普通的臨床 治療不同。唐代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中對葯物、氣 功、按摩等康復方法也進行了詳細的闡述。直到上世紀 80年代,隨著現代康復醫學理論的成熟和介入,中醫 康復學才再度引起我們的重視。有關中醫康復學的專 著相繼出版,卓大宏主編的《康復醫學》「中國傳統的康 復醫學」專篇,郭子光等主編的《中國康復學》,陳可冀 主編的《中國傳統康復醫學》等。這些著作對中醫康復 學的概念進行了闡述,對古代中醫文獻中有關中醫康 復的內容進行了發掘和整理,為建立中醫康復學奠定 了堅實的基礎。 2 中醫康復學觀念 整體康復觀和辨證康復觀 實際上是中醫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在中醫康復學中的 具體體現。整體康復觀認為,人體各部分的康復相統 一,人體康復與自然環境相統一,人體康復與社會環境 相統一。強調人體康復的主要途徑是指導和幫助康復 對象依據上述原理,以順應自然,適應社會,使整個機 體協調統一從而達到整體康復。與中醫臨床各科強調 辨證論治一樣,中醫康復學中亦貫穿著辨證康復思想。 辨證是決定康復的前提和依據,康復則是根據辨證結 果。在中醫康復臨床過程中,辨證包含有對內在生理功 能障礙的辨識,而生理功能障礙的改善與外在形體及 行為障礙的改善有因果關系。因此,通過辨證論治改善 造成各種功能障礙的內在原因,體現了中醫學「治病求 本」和整體康復的原則。 3 中醫康復學的特色 3.1 預防與臨床康復相結合 中醫在強調臨床 康復的同時,亦講究預防性康復。早在《內經》時代就強 調未病先防,即在疾病發生之前,做好各種預防工作, 以防止疾病的發生。正如《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 「春發陳,秋容平,冬閉藏」,「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強調 了應攝生保養於患病之先而保養應注意飲食起居,精 神調攝身體鍛煉等方面。近年來,人們已越來越清楚地 感受到預防在康復醫學中的重要地位,認識到預防是 更為主動、經濟、有效的醫療服務。只要傷病得到預防 和控制,就可能大大減輕致殘的程度,即使殘疾一旦發 生,也有利於阻止殘疾轉化為殘障。按照現代三級預防 結構學說,臨床康復相當於殘疾的第二、三級預防。所 以從某種意義上講,傷病、殘疾的預防是預防康復和臨 床康復的結合體,並在醫康復的整個過程中得到體現。 3.2 形體與精神康復相結合 在中醫康復學看 來,人體錯綜復雜的一切傷病,均可視作是形神失調的 結果。其不得康復,不外乎是傷形及神,或傷神及形,或 形神皆傷。因此,康復醫療不離形、神的調理,以恢復被 破壞了的形神關系。只有形體和精神協調平和,才能令 人祛除疾病,恢復健康。在中醫康復方法上,十分重視 形神之間的相互作用,故既有一套所謂「養形」的形體 康復方法,又有一套所謂「調神」的精神康復方法,臨床 結合應用,以達到,「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如中風 病人大多存在心理障礙,表現為擔心喪失生活和工作 能力,恐懼死亡等焦慮、抑鬱的精神狀態,這對形體康 復極為不利。而形體的損傷(如偏癱、全身疲乏症狀)又 可加重不良的精神狀態。故對它的康復治療,須養形、 調神相配合,既針對形體損傷採用葯物、飲食、針灸、推 拿、氣功、太極拳等多種養形之法,又針對心理功能障 礙而施予說理開導法、色彩療法、音樂療法及書畫療法 諸調神之法。並力求以形體健康減輕精神負擔,又以精 神和諧放鬆促進形體恢復,從而使形體和精神相互協 調而漸趨康復。 3.3 內治與外治康復相結合 內治康復包括飲 食、葯物內服等,外治康復則包括針灸、推拿、氣功、傳 統體育、葯物外用等。而傷殘、慢性病、老年病等大多病 情復雜康復要求較高則多採取內外並用,綜合調治的 對策。《諸病源候論》還專門記載眾多導引、按摩法式, 用於多種慢性病的康復。即使在內治康復中,葯、食亦 常常結合使用。葯物具有康復作用強、見效快的特點。 但康復對象大多病程較長,服葯過久,實難堅持。而飲 食具有與日常生活相融合,考慮色、香、味、形等,易被 患者接受且可持之以恆的長處。故葯食合用,不僅是葯 療補食療之功能不足,食療助葯療之效,起到協同作 用,而且能減少長期服葯的麻煩。縮短康復所需時間。 總之,中醫康復將內治、外治等量齊觀,結合運用,以求 達到最佳的康復效果。 4展望 現代康復醫學是一門新興的醫學學 科,它擁有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和康復工作流程。中醫 康復學雖然有悠久的發展歷史,但一直未能形成自身 完整理論體系和成熟的康復流程,與現代康復醫學相 比,其最大的差距表現在對障礙的認識,評價及康復訓 練的方法上。雖然,中醫康復學未能形成自身完整的理 論體系和規范的康復訓練方法,但它擁有現代康復醫 學所不具備的獨特的康復理論和康復方法,具有較大 的發展潛力和空間,要想使中醫康復學成為一門成熟 的獨立學科,首先要遵循中醫學的基本理論體系,而且 注重發掘,整理中醫康復理論和康復方法。同時,我們 還要借鑒和吸收現代康復醫學的某些理論和方法,促 使中醫康復學不斷發展和完善,從而達到系統化,規范 化。 1] 劉輝. 論中醫康復學的五大特點[J]. 江蘇中醫 , 1994,(08) [2] 劉昭純. 對中醫康復學一些問題的思索[J]. 山東中醫葯大學學報 , 1996,(05) [3] 張子游. 《中醫康復學》[J]. 中國康復醫學雜志 , 1987,(01) [4] 劉潔芳. 關於《中醫康復學》教材改編的幾點建議[J]. 衛生職業教育 , 2005,(01) [5] 李任先. 喜讀《中醫康復學》[J]. 新中醫 , 1989,(06) [6] 黃致君. 發揚中醫學的新思路─—再讀《中醫康復學》[J]. 川北醫學院學報 , 1994,(04) [7] 張雅萍. 中醫康復學的四診評定芻議[J]. 浙江中醫雜志 , 2005,(03) [8] 張雅萍. 略論中醫康復學的優勢[J]. 雲南中醫中葯雜志 , 2004,(06) [9] 卓大宏. 康復治療的中西醫結合渠道和發展前景[J]. 中國康復醫學雜志 , 1994,(04) [10] 許健鵬. 淺議高校教材《中醫康復學》[J]. 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 , 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