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繪工程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Ⅰ 武漢大學測繪工程專業!
這個專業用你的話說沒前途,可我要說的是他「有錢途「,看看本科畢業找工作有多難你就知道當初選擇這個專業有多幸運,武大測繪基本每一年十一那場全國最大的測繪專場招聘會就能全部就業,而且就在武大,所以你該慶幸自己選這個專業。說沒前途大概就是說辛苦,但年輕時辛苦幾年能掙到錢為什麼不呢。好好乾,如果想發展好點讀個研究生,外業就能少今年了
Ⅱ 測繪專業怎麼樣
優點:易就業,薪酬尚可;
缺點:如果是一線工作比較辛苦;
一句話點評:測繪工程分為內業和外業,一般女生都做的是內業多點,男生外業多點。可到市政、測繪、規劃、國土、房產等政府事業部門以及信息技術公司從事測繪工程勘察設計、實施、管理與開發工作。
專業綜述
就業上看,測繪工程專業是:畢業生規模一般,社會需求一般;
就業率排第16名,比較高;就業滿意度排第11,非常高;
畢業薪酬水平排第46名,在平均水平;
畢業後去向最多的行業是高速公路、街道及橋梁建築業、土地規劃業、非住宅建築施工業;
畢業後去向最多的崗位是測繪員、測量技術員、地圖制圖與印刷工程技術員。
測繪工程專業適合的學生:高中物理、數學學得好, 計算機、英語還行;性格上偏向安定,洞察力強,勤學好問,思維縝密。
專業實踐性很強,所以在校期間學習內容基本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一、專業介紹
專業名稱:測繪工程
專業代碼: 081201
所屬學科類別:工學→測繪類
修學年限:4年
主要專業方向:無人機遙感
主要學習課程:大地測量學基礎,空間測地理論與技術,影像與制圖,物理大地測量學,地球物理大地測量學,海洋測繪,高等測量平差,地球內部物理,地震地質學基礎,全球地球動力學,天體力學等。
培養目標與學習要求:
本專業培養具備地面測量、海洋測量、空間測量、攝影測量與遙感U及地圖編制等方面的知識,能在國民經濟各部門從事國家基礎測繪建設、陸海空運載工具導航與管理、城市和工程建設、礦產資源勘察與開發、國土資源調查與管理等測量工程、地圖與地理信息系統的設計、實施和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術人才。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測繪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空間精密定位與導航的理論,城市與工程建設的基本知識及其測量工程的設計、實施和管理等方面的理論與技術,攝影測量與圖像圖形信息處理的理論與技術,各類地圖設計與編制的理論與技術。受到科學研究的基本訓練,具有測繪工程方面的基本能力。
Ⅲ 山東科技大學地科學院的測繪工程專業介紹
(1)培養測繪工程與法學雙專業復合型高級專業人才。培養具備地面測量、地下測量、空間測量、攝影測量與遙感以及地圖編制等方面的知識,能在國民經濟各部門從事國家基礎測繪建設、陸海空運載工具導航與管理、城市與工程建設、礦產資源勘察與開發、國土資源調查與管理等測量工程、地圖與地理信息系統的設計實施和研究,並且系統掌握法學知識,熟悉我國法律和黨的相關政策,能在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特別是在立法、行政、檢察、審判機關,仲裁和法律服務機構從事法律工作的復合型高級專門人才。
(2)培養測繪工程與英語雙專業復合型高級專業人才。培養具備地面測量、地下測量、空間測量、攝影測量與遙感以及地圖編制等方面的知識,能在國民經濟各部門從事國家基礎測繪建設、陸海空運載工具導航與管理、城市與工程建設、礦產資源勘察與開發、國土資源調查與管理等測量工程、地圖與地理信息系統的設計實施和研究,並且具有扎實的英語語言基礎和比較廣泛的科學文化知識,能在外事、經貿、文化、新聞出版、教育、科研、旅遊等部門從事翻譯、研究、教學、管理工作的英語復合型高級專業人才。 (1)測繪工程與法學雙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測繪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空間精密定位與導航的理論與計算,城市與工程建設的基本知識及其測量工程的設計、實施和管理等方面的理論與技術。受到科學研究的基本訓練,具有測繪工程方面的基本能力。在法學方面,主要學習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受到法學思維和法律實務的基本訓練,具有運用法學理論和方法分析問題和運用法律管理事務與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1. 掌握地面測量、海洋測量、空間測量、地球形狀以及外部重力場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2. 掌握大地測量、工程測量、海洋測量、礦山測量、地籍測量技術;3. 掌握攝影測量(解析攝影測量、數字攝影測量)和圖像信息處理的理論和方法;4. 掌握使用各種信息源設計編制各類地圖的理論和方法;5. 具有從事國家大地控制網的建立,陸地、海洋、空間精密定位與導航,大比例尺數字化測圖與地籍圖的測繪及其信息系統的建立,各種工程、大型建築物的各階段測繪及變形監測,資源(土地礦產海洋)合理開發利用及環境整治等方面工作的基本能力;6. 悉各種測繪方針、政策和法規;7. 了解現代大地測量、現代工業測量、空間測量、地球動力學、海洋測量等領域的理論前沿及發展動態;8. 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9. 掌握法學各學科的基本理論與基本知識;10. 掌握法學的基本分析方法和技術;11. 了解法學的理論前沿和法制建設的趨勢;12. 熟悉我國法律和黨的相關政策;13. 具有運用法學知識去認識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能力;14. 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2)測繪工程與英語雙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測繪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空間精密定位與導航的理論與計算,城市與工程建設的基本知識及其測量工程的設計、實施和管理等方面的理論與技術。受到科學研究的基本訓練,具有測繪工程方面的基本能力。在英語方面,主要學習英語語言學、文學、歷史、政治、經濟、外交、社會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英語聽、說、讀、寫、譯等方面的良好的熟巧訓練,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能夠從事翻譯、研究、教學、管理等工作。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1. 掌握地面測量、海洋測量、空間測量、地球形狀以及外部重力場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2. 掌握大地測量、工程測量、海洋測量、礦山測量、地籍測量技術;3. 掌握攝影測量(解析攝影測量、數字攝影測量)和圖像信息處理的理論和方法;4. 掌握使用各種信息源設計編制各類地圖的理論和方法;5. 具有從事國家大地控制網的建立,陸地、海洋、空間精密定位與導航,大比例尺數字化測圖與地籍圖的測繪及其信息系統的建立,各種工程、大型建築物的各階段測繪及變形監測,資源(土地礦產海洋)合理開發利用及環境整治等方面工作的基本能力;6. 熟悉各種測繪方針、政策和法規;7. 了解現代大地測量、現代工業測量、空間測量、地球動力學、海洋測量等領域的理論前沿及發展動態;8. 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9. 了解我國有關的方針、政策和法規;10. 具備扎實的英語語言基礎,掌握熟練的聽、說、讀、寫、譯技能;11. 了解我國國情和英語國家的社會和文化;12. 有較好的漢語表達能力和基本調研能力;13. 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1)測繪工程與法學雙專業主要課程:數字化測圖原理與方法、礦山測量學、誤差理論與測量平差、大地測量學基礎、攝影測量學、數字圖像處理、遙感原理與應用、計算機制圖、地理信息系統原理、GPS定位原理及應用。法理學、憲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民法、商法、知識產權法、經濟法、刑法、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國際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等。
(2)測繪工程與英語雙專業主要課程:數字化測圖原理與方法、礦山測量學、誤差理論與測量平差、大地測量學基礎、攝影測量學、數字圖像處理、遙感原理與應用、計算機制圖、地理信息系統原理、GPS定位原理及應用。基礎英語、高級英語、報刊選讀、視聽、口語、英語寫作、翻譯理論與實踐、語言理論、語言學概論、英語國家文學作品選讀、主要英語國家國情。 (1)測繪工程與法學雙專業培養計劃額定學分為220個,其中,必修課學分為159個,專業選修課分為19個,實踐環節學分42個。
(2)測繪工程與英語雙專業養計劃額定學分為223個,其中,必修課學分為164個,專業選修課分為19個,實踐環節學分40個。 A、學術團隊:
實驗室擁有教授16名,副教授9名,其中博士導師9名、博士後5名、博士14人,在讀博士13人,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2人。研究人員的年齡結構、學歷結構合理,人心穩定、積極向上,實驗室呈現強勁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B、研究方向:
1)衛星大地測量及應用;2)城市三維信息快速採集與處理技術;
3)現代測量數據處理理論及其應用;4)空間數據質量分析;
5)電子地圖製作與專業信息系統;6)遙感資源調查。
C、學術地位:
實驗室的學術研究已經形成一個較為完成和成熟的理論體系,研究內容具有一定的技術創新性和較高的實用價值,特別是在非線性動態最小二乘理論體系、測量模式識別理論和測量數據統計診斷理論體系;研究課題具有較好的研究基礎和一定的研究水平,已得到國家86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省部級項目等多項重大項目的資助。近幾年,主要學術骨幹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二百多篇,有近30篇論文被三大檢索收錄。學術研究注重開展國內外合作和學術交流,與德國亞琛工業大學、瑞士洛桑高等技術大學、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俄羅斯莫斯科測繪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等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與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中科院地理所、中科院測地所、中科院遙感所等聯合招收博士研究生、合作開展科研攻關,已形成了穩定的機制。 A、學術團隊:
實驗室擁有教授12名,副教授5名,其中博士導師6名、博士後2名、博士12人,在讀博士3人。學術團隊中中、青年研究人員佔大多數,職稱結構和學歷結構比較合理,大家協作攻關,團結一致,學術研究氣氛濃厚。
B、研究方向:
1)現代測量數據處理理論及應用;2)衛星大地測量;3)城市與空間信息系統;
4)數字攝影測量技術;5)遙感圖像處理與識別;6)資源環境遙感監測;
7)地理信息系統開發與應用;8)空間信息可視化與虛擬現實技術; 9)數字城市技術。
C、學術地位:
實驗室在GPS、GIS和RS等方向的研究已逐步形成科研體系,研究成果具有較大的創新性、前沿性,多個成果已轉化為生產力。在GPS網的優化設計、數據處理軟體開發、城市動態三維變形監測、車輛導航與監控、遙感圖像處理和數據分析、GIS系統開發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研製的基於GPRS通信方式的車輛導航與監控系統、車載近景目標三維測量系統、國家海洋漁業地理信息系統在國內享有較高的評價。多次獲得國家86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省、部級基金的資助。與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中科院地理所、中科院測地所、中科院遙感所、武漢大學等單位建立了廣泛的合作關系。 A、學術團隊:
實驗室擁有教授8名,副教授4名,其中博士導師3名、博士後1名、博士10人,在讀博士2人,已擁有一支學歷層次高、年齡結構合理、研究方向穩定和較強凝聚力的學術隊伍。
B、研究方向:
1)礦山岩移、邊坡穩定的監測理論與技術;2)礦山土地監測、評價與復墾技術;
3)資源環境遙感監測;4)礦山GIS理論與技術;5)D-InSAR技術及應用。
C、學術地位:
實驗室是國家煤炭工業重點實驗室,實驗室在礦山土地監測、評價與復墾、礦產資源預測、數字礦山和礦山地理信息系統等研究方面頗具特色,在D-InSAR技術及應用方面已有一個良好的開端。多年來,
實驗室針對礦山的特殊性,開展了數字礦山和礦山地理信息系統的研究工作,開拓了傳統的礦山測量技術與現代化的信息技術相結合的新領域,為礦山的安全高效生產提供了決策信息支持系統。在礦產資源調查方面,將遙感理論與技術同其它技術相結合進行礦產資源調查,發現了隱伏含煤區,為山東省第三次礦產資源預測提供了資料;在魯東和魯中地區發現了金礦產,圈定了以金為主的多金屬成礦區。
實驗室多次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項目、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與國內許多著名高校和研究機構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在課題研究、研究生培養等方面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
Ⅳ 測繪工程實踐教學改革和建議
本文結合獨立學院測繪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特點,分析了當前獨立學院測繪專業實踐教學過程中的現狀問題,對測繪應用型人才培養實踐教學改革措施、模式等進行有效的探討。
測繪工程是一門實踐和理論結合相當緊密的學科,實踐教學在其教學環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1]。當前的互聯網+、大數據、智慧地球要求測繪地理信息數據具有更好的現勢性、精確性,信息時代對測繪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測繪技術人才科學化、數字化等高新技術實踐能力要求越來越高[2,3]。為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發展的需求,從各個層次培養人才,響應國務院2014年19號文件的要求,獨立學院需要探索職業教育本科層次發展的課題[4-6]。為此,本文結合獨立學院測繪工程本科專業實踐教學情況,就如何進行實踐教學改革,培養測繪工程應用型人才提出了一些有益措施和建議。
一測繪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環節現狀
1.學生實踐能力培養不足由於測繪專業覆蓋面廣,實踐性強,實踐能力培養仍然是研究難點,現有測繪工程本科專業有多個方向,涉及專業理論知識和技能覆蓋面極廣。大多數課程的實踐性都很強,如何開展合理的實踐教學,循序漸進的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仍然是亟待解決的難點問題。
2.課程設置缺乏創新性由於成立時的定位與後續迅猛發展的不同步,很多獨立院校對應用型人才培養辦學定位不堅定,具體實施政策和辦學方向不明確,在專科和本科中不能突顯自身優勢,其中一個主要問題是獨立院校的培養方案一般都是脫胎於其附屬本科院校,沒有重視實踐環節的設置,實踐課程安排不完整。獨立學院的教學工作具有一定的自主性,課程安排和教學計劃的安排往往照搬母體學校,沒有考慮獨立學院生源質量不同、師資存在不穩定、外聘教師不好管理等特點,課程設置缺乏一定的創新性,已不能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對實踐能力、外語水平等方面培養的要求[4,7]。
3.實踐教學資源不足在高等教育大眾化過程中遭遇的困難之一就是辦學經費短缺,由於獨立院校是普通高等院校與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合作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辦學的特點,為了保證辦學的可持續性以及一定的經濟效益,大多數獨立院校,在實踐教學儀器設備的經費及教學場地等方面的投入不夠,導致獨立學院存在辦學條件(經費和辦學場地)不足的困難,尤其是測繪工程等這些實踐性很強的專業的校外實訓基地嚴重不足,難以滿足正常教學的需求。4.缺乏具備工程實踐能力的師資隊伍由於獨立學院一般不能解決老師的編制,在評獎和評職稱等方面得不到政府的公平支持,以及薪酬、社會福利等方面低於普通高校,招聘有多年工程實踐經驗的碩士學歷工程師有一定的難度,博士更是幾乎不可能。大部分老師是應屆畢業生,缺乏測繪工程實踐能力。部分外聘教師本身兼有本職工作,教學任務難以高效完成。
5.學生群體變化帶給教學極大的挑戰與壓力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測繪工程等專業的部分就業環境較差、工作相對比較艱苦,影響了部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就業意向,一些新興產業對學生的基礎知識、測繪工程基本實踐技能都有比較高的要求,往往一般的學生又難以勝任,這些變化都對教學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6.互聯網技術實踐教學模式的突變隨著社交媒體、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普及,傳統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對學生的吸引力越來越小。老師需要與時俱進地改進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把最新前沿技術、社會資訊融入到教學內容中,採用PPT、慕課(MOOC)等新的教學模式,以應對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引發教學模式的變化。7.測繪新技術發展很快,許多新技術的發展周期縮短,使學校實踐教學硬體和軟體條件面臨極大經濟壓力。新技術的出現,使得各種測繪儀器的使用周期變短,儀器設備以及相關軟體更新換代頻率加快,為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和辦學要求,學校面臨極大的經濟壓力。很多本科教材使用年限較長,新的測繪知識和前沿技術沒有得到體現,已難以滿足人才培養的需求。
二測繪工程實踐教學改革建議
1.專業辦學與測繪工程相關產業對接,優化人才培養方案獨立院校以實踐為主,探索測繪工程專業職業教育往本科層次發展,理論夠用為度培養人才,請高校知名教授、行業專家等結合行業需求對課程設置、教學授課內容進行適當調整,合理增加實踐教學比重,對傳統實踐教學內容進行必要的篩選、補充、更新和重組,將新技術、新知識融入實踐教學,使培養出來的學生具有相當合理的知識結構,能夠適應社會經濟發展以及科技進步對各層次人才的要求。2.實驗內容的現勢性和綜合性首先,結合當前測繪科技發展水平,在實踐教學中增加新手段、新方法、新內容,採用新的實驗教學設備;其次,免費向教師學生開放測繪實訓實驗室[8],適度給教師和學生提供必要的實踐教學儀器和設備。
3.加大校內實習基地建設力度,充分利用獨立學院校區地理條件,建設合理實用的教學實踐、實習基地,滿足測繪工程實踐教學的需求。4.建設校外工程實踐基地積極探索出一條學校與測繪生產(研究)單位合作教育的新模式。建立產學全方位合作機制,適應企業改革趨勢,從校企合作企業參與教育無償付出向有償服務,實現校企長期穩定的雙贏合作。實習期,開展校外導師制,實習生產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有校外導師給出實習分,成績計入檔案,使學生能更好的參與測繪工程項目中,並能把理論知識運用於實踐項目中,在實踐中鍛煉能力,提高專業能力和素質。
5.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加強雙師型教師人才的培養和引進,通過政策鼓勵教師開展實驗教學研究,建立教師進修、培訓制度,著力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和業務素質,對年輕新教師企業鍛煉、每年開展講課比賽,積極參加各層次的測繪技能競賽,引導學生學以致用,通過比賽的形式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6.轉變實踐教學方法結合傳統教學方法,採用以學生能否為企業所用為評價教學好壞,以為學生為主體,教師啟發指導的教學模式,促進學生思考,讓學生動起來,讓學生去學,讓學生換位思考,從而實現通過實驗教學達到提高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的目的。7.積極響應互聯網經濟模式,積極融入共享經濟理論比如實訓中心開放管理和教學資源共享等通過共享平台開放給其他學校、社會企事業單位,達到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的目的,促進產學研一體化管理。
三結語
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測繪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是測繪工程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其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以學生就業為導向,引進學科發展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技術,探索適合本校測繪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的培養模式,為培養應用型人才提供基礎條件。
以上由中達咨詢搜集整理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